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薛飞

薛飞提议:有学黄元御的朋友请跟贴下!共同探讨,请金针老师予以关注和指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0/18 16:19:30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

我看到脉法解了。
滑脉血盛而气虚。血为阴而气为阳,而脉法反谓滑属阳脉,为什么?
书上说,血为阴而中抱阳,这阳是什么?是坎中的阳吗?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8 17:24:18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然是医生的呼吸了!

Originally posted by drift at 2006/10/18 14:17:
请问薛飞师兄,到底是以医者的呼吸次数为标准还是用病患的呼吸为参照啊,偶觉得应该是患者的吧.


当然是医生的呼吸了!我建议初学的朋友还是先看一本《中医基础理论》最好,手头放一本中医名词术语辞典,可以查查,要不,一些基本的东西都不懂,又怎么学医呢?
发表于 2006/10/18 22:33:48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生学点基本的东西再看!这样对自己有所帮助的!看看刘力红说怎么才能学好经典的东西的:
如何学好经典
(1)直觉与工具的重要学习经典必须有方法,而基本的一个方法就是要懂得“ 咬 文 嚼 字?是中国文化借重工具。经典至少产生在东汉以前,由于特殊历史条件之最高境界。” 的限制,它必须用很精练的语言文字来表述它那深广的内涵,这是经典的一个特色。我们现在学习经典,你凭什么去了解经典深广的内涵呢?别无他法,惟有从文字开始。了解文字就要借重工具。所以,学习中医经典要有像样的工具书,光是《新华字典》还不够。古人云:文以载道。我们要明白道,当然就要首先知晓文。所以,《康熙字典》始终是案头翻动最多的一部书。翻弄多了,对文字你就会有感受,你就会觉得中国的文字的确有很多优越的地方,你就会对它生起感情。中国文字是以象形文字为基础的,很注重形义之间的关系。所以,看到一个文字,除了查阅工具外,你还要分析它的结构,形部的结构需要分析,声部的结构也要分析,两者都与义有关联。以“味”字为例,味是由口去感觉的,所以,它用一个口?在古汉语研字作形部部首。声部呢?由未组成。义除与形部有关外,究领域,“右与声部似乎有更特殊的关联。未是十二地支之一,它位于文 说”已 是西南方,西南这块地方在五行中属土,属长夏;后天卦中属被广泛确认坤;五藏属脾。弄清了未的上述涵义,我们就知道“味”字为的观点。这什么要用它来作声部。个观点的中学过《中基》我们懂得,脾开窍于口,脾和口方能知五心内容就是味。也就是说味觉是由脾来掌管的,而脾属土,土在西南,强调汉字右文(多 为 声未所属的这个方位正好是由脾来主理的。所以,用一个未,部)的 语 义已然将与脾相关的这样一些生理全包括进去了。这是其学作用。一;其二呢?味在古代涵义很广,在《内经》里称五味,实际上,凡属食物一类的东西都归于味,当然也包括药物。大家可以考虑,大地生长的食物,特别是粮食一类,主要成熟于什么时候呢?在长夏。味成熟于长夏,这个成熟显然又与未有关联。另外,未处西南,在我们国家,西南这个地方由四川所居。四川还有一个特别的称呼,就是“天府之国”,为什么叫做“天府之国”呢?因为这个地方的物产特别丰富,味特别丰富。而我们反过来思考,为什么这个地方的物产丰富,味属丰富呢?因为它属未,属西南,属土,土生万物。所以,从文字的造字,从文字的结构,我们可以感受到,它里面的涵义太深太深了。像这样一个味字,它的形、声、义结构已然将许多很深沉的理论包含进去了。一个文字包融这样深广的内涵,这在其他文字是难以做到的。?“汉 字 是 人因此,要想深入经藏,文字就是一块敲门砖,一把钥匙。类 最 高 智而要解决文字,当然就得依靠工具,依靠对文字结构的一种慧 的 结直觉。二者不可缺一。晶。”(2)曾国藩的读经窍诀对于经典,熟读强识是非常重要的。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这个口诀尤其适用于经典的学习。学后世• 46 • 思考中医的书,我们不用读百遍,有时一遍就行了,而对经典,非读百遍不行,尤其是像《伤寒论》这样的典籍。有些人读经一二次就想过关。一二次没有感悟,就以为经典没什么,丢在一旁了。这哪是读经典呢?这是把茶当饮料喝了。你把巴赫的曲子当成了“冬天里的一把火”,你怎么会感受出味道呢?有关读经,我以为曾国藩的经验很值得借鉴,他在道光二十三年给其诸弟的一封信中有下面这样一段记述:“穷经必专一经,不可泛骛。读经以研寻义理为本,考据名物为末。读经有一耐字诀: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精,明年再读,此所谓耐也。”曾国藩的这个“耐”字诀,可谓深得读经三昧。当然,对于曾氏的这个诀我们也可以灵活地看,不一定这句不通,就不读下句。但是,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精,明年再读,这是一定要做的。总之,读经不是三年、二年的事,更不是三月、二月、一个学期的事,读经是一辈子的事。经要放在案头,更要常置心头。经典是一辈子的必修课,你要想真正学好中医,学好经典,就必须做这样的打算。(3)基本条件“信是道源功学好经典需要注意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要具备一个?德母。”基本条件,或者说一个基本的素质,这就是信受奉行。现在很多人学经典是带着一种批评的眼光来学,觉得经典这也不科学,那也不科学,你比经典都高明了,那你还学什么经典呢?你以一种抵触的情绪,认为经典过时了,那你怎么学得进经典?所以,学经典这个态度很重要,你必须完全地相信它,接受它,然后再思考怎么按照经典的思想去奉行。只有这样,经典才学得进,只有这样,你才会有收获。经典经过了那么长时间的考验,那么多人依靠经典成了名医,你有什么担心呢?所以,对于经典完全地可以信受奉行。这里为什么要提出这个条件和素质呢?因为它太重要了。不具备这个条件,经典的学习整个就成了障碍。记得在读《本草纲目》的时候,谈到白术这一条时,李时珍引了张锐《鸡峰备急方》的一则案例:“察见牙齿日长,渐至难食,名曰髓溢病。用白术煎汤,漱服即愈。”大家看到这个案例,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呢?我想很多人会不相信。牙齿长到一定程度就定型了,怎么会越长越长,以致进食都困难呢?这太离谱了。即便有这个髓溢病,牙齿那么坚硬的东西,怎么用白术漱漱口就能缩回去呢?简直太不科学了。但,我不这么想,我首先是相信它,然后,再来思考它的道理。首先,这个病名很有意思。牙齿为骨之余,由肾所主。肾主骨生髓,骨与髓乃是异名同类的东西。牙齿日长,就好像是髓满了在往外溢一样,所以,叫做髓溢病。现在要考虑的是这个牙齿为什么会日渐长长?髓为什么会往外溢?这一定是约束骨、髓的这个系统出了问题。骨、髓由肾所主,肾为水藏,故骨髓亦属水类,明白了这层关系,就知道对骨、髓的约束功能是由土系统来完成的,这亦是前面所讲的土克水。现在土系统出了问题,土虚了,当然就会发生水溢,当然就会发生髓溢。髓溢了,牙齿自然会日渐变长。这个道理明白了,用白术来补土制水,控制髓溢,就是十分简单的事了。这是我对髓溢病及其治疗的思考过程。1991年接治一位跟骨骨刺的患者,患者的双跟都有骨刺,疼痛厉害,以致足跟不敢落地,要踮起脚来走路,所以,生活感到很困难。我按常规的思路,用了补肾的方法,也用了活血、除痛、蠲痹的其他方法,但,都没有获得明显的疗效。正在我感到进退两难的时候,突然想到了上面的这个案例。骨刺病也叫骨质增生,是由于骨钙流失到骨面,形成• 66 • 思考中医骨性赘生物所致。骨钙流失形成骨性赘生物,这与髓溢有什么差别呢?应该没有差别。于是我如法炮制,用白术煎汤,让患者浸泡足跟,每日二三次,每次 20 分钟。出乎意料,不数日,痛即大减,足跟能够落地,坚持近月,病即痊愈。上面这个例子给我的感受很深,什么感受呢?就是对这个“信受奉行”的感受。对这件事我首先是相信了,相信了才有可能去进行上面的思考。如果对这件事根本不相信,那怎么会有以后的思考?没有这些思考,就不会想到要用白术来治疗跟骨骨刺。所以,相信是第一,只有这一步做好了,才有可能为今后的研究带来机会。如果首先就不信受,那一切就被你拒绝了,一切的机会就没有了。大家想一想是不是这么回事。因此,这一节里讲的这个条件,也是学习中医必须具备的一个条件。以上这一章,我们从宏观的方面,理性的方面,和从某些感受上谈了中医学习和研究的一些基本问题,只有从思想上把这些问题真正解决了,学习中医才没有障碍,学习经典才没有障碍。

大家也许有人没有看过刘力红的《思考中医》,在这里帖出来给大家看一下刘力红教大家学好经典的方法。
发表于 2006/10/21 23:30:4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自己似乎读的挺明白的,到这里一看,有好多问题我都忽视了。没有追求

更深更细的理解.惭愧呀.  

不过,我觉得学习经典要静的下心来,前几天看到六气解,一看到君火,相火,脑

子就发蒙,读了几遍,怎么也理解不了,索性放下,等过几天再拿起书来一读,居

然很容易就弄明白了. 

我想告诉大家的是, 如果有什么问题当时不懂, 可以过几天沉淀一下心情,再

拿起书来看,保证效果很好.
发表于 2006/10/30 07:27:18 | 显示全部楼层
诚请三七生先生和医医金针先生适时给后学们讲解《四圣心源》!!
发表于 2006/11/3 22: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对#59的论述有同感

我也在学习<<四圣心源>>,感觉说来说去都离不开中气。中气旺,则水生火降;中气衰,则脾湿水寒,万病而生。
治病急当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本即中气。这样理解不知对不对。无病养生之人,更要注意温土降湿。我想这也是三七先生,刘文澄先生提倡姜枣汤(姜汤)之理由之所在。

[ Last edited by xueq on 2006/11/4 at 08:46 ]
发表于 2006/11/5 16: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心包和心主是同一个概念?

我读《四圣心源》的天人解篇,在论经脉一篇里有心包和心主两个词,看上下文我以为是相同的事情。但还是想问一下。是否印刷有误。请赐教。
谢谢

[ Last edited by xueq on 2006/11/5 at 16:35 ]
 楼主| 发表于 2006/12/3 09:03:04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不是印刷错误!!

Originally posted by xueq at 2006/11/5 16:13:
我读《四圣心源》的天人解篇,在论经脉一篇里有心包和心主两个词,看上下文我以为是相同的事情。但还是想问一下。是否印刷有误。请赐教。
谢谢

[ Last edited by xueq on 2006/11/5 at 16:35 ]


应该不是(我说的是:不是印刷错误!),心主就是心包,我没有其他的书中发现“心主”这个词,但是在《四圣心源》里确实是指心包!我在前面已经答复过这个问题了!大家可以看一下!

[ Last edited by 薛飞 on 2006/12/3 at 16:00 ]
发表于 2006/12/3 09:33:59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xueq at 2006/11/5 16:13:
我读《四圣心源》的天人解篇,在论经脉一篇里有心包和心主两个词,看上下文我以为是相同的事情。但还是想问一下。是否印刷有误。请赐教。
谢谢

[ Last edited by xueq on 2006/11/5 at 16:35 ]

心包心主应是一回事吧。
发表于 2009/1/6 16: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都不学了吗?怎么2年没讨论了?可叹我来晚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2/4 16:5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