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6/9/15 15: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用过一些灸架、温灸合,有所长必有所短,这是因为都是近数十年来,施灸者因操作时的诸多不便,转而另觅它法。有心於此者,潜心发明殚精费思,不断实践改进,为补艾灸施术不便和烟雾扰人之短,创出不同的灸器,方便了医生和患者,是艾灸复兴之瑞象。
我曾去旋子商铺,从图片上见其灸具精致,其中灸架我用过。铜质灸斗,我是从北京邮购的,无手柄。我使用后觉不便,就另请人焊接上手柄。看上去和旋子铺中的差不多。每当艾条燃至末端,即纳入铜斗,或持艾条末端,熄灭保存,能使物尽其用。
但与艾条、艾柱相比,疗效自有差异,此本求其次而不得以之为,是难调和。我以为艾合、艾架适用於初学者和患者,对慢性病之持久战颇有益处。不过因其火力温和,切莫求速效,持之以恒,再看其效如何?
灸具是中医艾疗发展至今日的特色和亮点,有待仁人志士的参与和实践,我想在这方面还是须如楼主者众的支持,痴叟不才,愿与同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