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说你灸的时候如果那个艾柱大小一样大就不会烫伤新的皮肤,而形成新的水疱,而那个疙瘩就会越来越大.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它就会往外排,因为起泡的那个地方就会裂开.因为皮肤富有弹性,开始烧的时候是圆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地圆圈就变成椭圆型地, 椭圆型两边的肉就漏出来了,不要怕,接着烧.就放在疙瘩上边烧.用名片大小的纸片折成U子型将那个灰刮到烟灰缸中.每次都轻轻按一下,感觉这个疙瘩能动,揭一下,弄不开,不管它. 疙瘩越来越厚就用小刀子刮刻一下去掉一些,因为太厚的疙瘩就会隔热,人虽然舒服,但是不疼就起不到良好的效果,只有把那个小和尚的尸体拖烂后,下一世才能做好皇帝,享福的皇帝,不受这个苦是不行的,到某天那个疙瘩一揭开就掉了,就扔掉,拿纸巾在创面上蘸一蘸,不用消毒,然后把那个艾壮放在那个坑中,就接着烧.还是以前那么样的疼痛那么隔姜/蒜能否灸呀?能灸.但是不如直接灸,为什么呀?因为100度和800度,对于人来说,那个疼痛的感觉是一样的,那么你倒不如什么都不隔,,而且,这样的话那个温度就更高.通穿的力量更大. 不要为了减轻疼痛,而用隔姜/蒜灸,这都是后来的人为了让那些大款/员外有钱人,舒服一些,发明的破玩意,不治病!你舍不的动刀子,就割不出脓了.不痛不痒就治不了病.所以让你们吃四逆汤才中一次毒,还没有让你们用艾火烧呢?.你们就烧吧.烧的时候,原先开始是烧的地方皮肤痛,再烧就是里边痛,烧到100—200壮以后就是,哪儿有病就是哪儿钻痛. 钻着痛 拧着痛 胃有病就在痛,先是这,后是那(就在上腹痛)慢慢地病一点点往上传,肝有病就往肝区窜.那而有病就往那儿窜,就和解剖学的位置一样,这就是迎之随之,以意和之,你就在这个穴位那儿烧,那儿有病,他就会往那一块窜,你不用象扎针一样,什么地方有病就扎针什么地方,就象穴位一样,直刺就行了,没有补泻, 穴位本身的功能,就有补/泻功能.井,就有交通阴阳的功能,荥,具有交通上下的功能,,合,具有补充精气的功能. 荥穴具有泻热的功能,扎荥就行了不用摇大针孔等等各种手法,他自然就泻了.那你不能说扎了合穴后,再用摇大针孔/补泻方法.那个合穴就是补的功能,你泻它干什么呢?泻正气,你不是缺德吗?泻邪气,你扎这个穴位就是泻邪气.寒气你用扎针是泻不了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