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4288|回复: 4

周氏万应点灸笔说明书[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8/25 23: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上周四醉心于灸法研究中的陶大夫给了我一个周氏万应点灸笔。这种东西本人只记得在周楣声先生的大作灸绳中提到过,想不到能见到真品,十分高兴!

遂复印了说明书,一字一字敲出来,和大家分享!

晚上亲身试验了一下,中脘,阳陵,三里都留下了小水泡,有些过了……

也许有人要问,那么哪里可以买到呢? 在北京的大大小小针灸用品店应该都可以买到的,厂家:安徽天长县寿民灸具厂  品牌:千秋牌

另外:

李可医论因为书被人借走至今未还,所以更新一事还留待他日,望谅解!



周氏万应点灸笔说明书
      灸法是东方医学的瑰宝,向来是针灸并重而称为针灸疗法,但是由于古代灸法的痛苦较大,为人所畏惧,因而长期以来,使人只知有针,而不知有灸,事实上灸的效果,是远远超过于针。
      本品是由安徽省名中医周楣声主任医师在古代内府雷火针,观音救苦针,阴症败毒针,以及阳燧锭等法基础上,加以改进而成。
      药笔成分,是选用舒筋通络,活血行瘀,祛风解毒,镇痛消炎等二十余味名贵中药与浸膏压缩成型而成,保持干燥,不能受潮。
      药纸作用,为了增强药效与保护皮肤,特制成专用药纸,与药笔配套使用,使点灸处皮肤不变色,不起泡,有的病人,口中还能呼出药物的气味。

使用方法:
1)用酒精灯或打火机将药笔点燃,将药纸平铺在穴位上(药面朝下),不能与皮肤存有间隙。
2)将药笔隔纸对穴位进行点灼,有虫咬样轻微疼痛,避免将药纸烧穿,造成烫伤。
3)手法宜轻重适中,手法过轻达不到治疗要求,太重可出现水泡(但无碍,而且可增强疗效)
4)点灸后可少搽一点薄荷油,以防止起泡,而且也可防止灸后1-2日所出现之褐色斑痕(这种瘢痕虽不加处理,亦很快自行脱落,不留痕迹。)
5)点灸完毕,将药卷插入所附之玻璃管中灭火。

取穴要求:
灵活多变,常用者有以下数法:
1)穴灸  对准孔穴中心及周围快速点灸5-7下,不宜重叠,可呈梅花形。
2)片灸  是针对某一患病之局部进行片状点灸,范围以患处大小而定。
3)围灸  是在患处周围进行点灸,如同在患处周围加贴围药,使患部渐渐缩小。
4)条灸  根据经络分部与走向,进行条状点灸,以达到疏通经络的要求。
以上各法可以交叉或同时进行。以就近或局部取穴,配合循经或远道取穴更为合适。特以双耳尖这一经外奇穴,对多种疾病均可有效,是应用本法的常规穴。

十大特点:
1)先进简便,在目前的各种灸法中,均无类似的方法与报道,是属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在使用时,一次操作大多在1-2分钟内完成,故称此种方法为“快速点灸法”。凡是具有针灸临床经验者均可应用。
2)收效快速,一般均在1分钟左右生效,特以痛症更是如此。有效率可高达95%以上。对于节约时间来说,有着无比的优越性。这是目前其他各种针灸方法所不能比拟的。
3)安全稳妥,目前在针灸临床上,多以针刺为主,为了防止感染,对于针具和皮肤的消毒要求均很高。尽管如此,交叉感染还是时有发生。而在应用“万应点灸笔”快速点灸时,既不破皮,更不入肉。每支药笔所附药纸每人可以更换一次,更无互相感染机会。可以说是绝对安全,绝对稳妥,不回招致任何事故的发生。
4)基本无痛,不论是直接灸,隔物灸或何种针法,疼痛都是难免的,而快速点灸,则仅有虫咬样轻微痛感,对于老弱妇孺格外相宜。
5)选穴灵活,根据当时收效的快慢以及有效或无效,可以随时增加或改变穴组,而少者可以2-3穴,多者可达数十穴,灵活多变,直至收效为止。
6)微烟芬芳,由艾灸烟尘所造成的室内污染,这是目前推广灸法的一大障碍,在应用万应点灸笔时,烟雾极其稀薄,而且气味芬芳对室内空气也有一定的消毒作用。
7)作用积累,绝大多数病例经过点灸治疗均是在1-2分钟内可以立即使症状缓解和消失,有效时间可以维持6-3小时或更长,也有一次而愈不再复发者,但多数症状可以回升,故必须连续按时施治,不能间隔。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回升情况亦逐步减轻,疗效亦趋于巩固。待以病情愈急,则效果愈佳。疗程愈短。对老年慢性病则疗程较长,效果较之急性病亦略逊。在首次治疗时,必须将这一情况向病人说明,以免对这一疗法产生怀疑。
8)用途广泛,既为城乡各个大小医疗单位所必需,也是家庭与个人,居家与旅行的良友。
9)携带方便,全部工具仅需药笔数支,打火机一只而已。
10)用量节省,每支药笔可以应用10人次以上。如与目前药品价格昂贵的情况相比,更具有很高的社会效益。

适应范围
凡属针灸的适应症也属本法的适应症,对全身各个系统与多种病症均皆相宜。特别是对各种痛症与炎症收效更为迅速奇特。取穴原则,一般均是单穴单用,双穴用双。以一日二次为最好。依次分述如下:
1)各种痛症  例如
1全头痛或前头痛  就近取穴以百会,耳尖,风池,太阳,头维等穴为主,远道取穴以至阳,涌泉,合谷,太冲等穴为主,偏头痛近取以耳尖,风池,太阳等穴为主,远取以窍阴,丘墟,关冲等穴为主。
2胃脘痛 近取以上脘,中脘,梁门,胃腧等穴为主;远去以耳尖合谷,手足三里,内关,公孙等穴为主。
3肠绞痛 近取以天枢,水分,阴交,命门,肾腧等穴为主,远取耳尖,合谷,太冲,手足三里等穴为主。
4肾绞痛 近取以京门,天枢,肾腧,命门等穴为主,远取以耳尖,涌泉,复溜,阴谷,列缺等穴为主。
5腰痛 近取以局部片灸与腰椎夹脊为主,远取以耳尖,阴交,后溪,申脉等穴为主。
6肋间神经痛 近取以沿肋间神经条灸为主,远取以耳尖,支沟,丘墟等穴为主。
2)多种急性化脓性与非化脓性炎症,如急性结合膜炎,腮腺炎,扁桃体炎,各种疖肿,以及蜂窝组织炎等,其效果确可超出各种抗菌素之上,对头面部各种炎症,远道取穴以耳尖,合谷,少商,等穴为主,局部以患处周围及直取患处为主。躯干及四肢炎症远道取穴仍以耳尖为主,局部则以片灸或围灸为主。
3)各种软组织损伤 如扭挫与撞击伤等所致之局部肿胀,皮下青紫与运动受限等,远道以双耳尖为主,局部用片灸,当时生效,每日1-2次。轻者1-2次可愈,重者亦不超过3-5次。
4)发热及热性传染病 退热以取大椎穴为最好。其余可按症取穴,本法曾用于治疗流行性出血热200余例,有效率达97.5%
5)心血管疾病 对高血压效果最好,取穴以风池,耳尖,阳陵,三里(均双),每可立使收缩压下降20-30,舒张压下降10-15mmHg.且较稳定。对低血压之虚脱,休克,以及心律不齐等,取用耳尖,心腧,巨阙,涌泉等穴,亦可立即收效。
6)胃肠病 特以急性吐泻,小儿腹泻与菌痢等最为有效,取穴以耳尖,水分,阴交,左右天枢,命门与肾腧等穴为主。有效率达98%
7)肝病 对急慢性肝病及肝区疼痛均可有效,不仅可使肝痛当即缓解,而且经过十多次治疗后,肝功能大多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和正常。常用穴组以腹背相应诸穴如日月,期门,章门,肝腧,胆腧等,手足十指尖可参伍应用。
8)呼吸系统疾病 如上感咳嗽发热,急性气管炎等,取穴以大椎,风门,肺腧,膏肓等穴为好。对老年慢性咳喘,如能坚持治疗,效果亦佳。
9)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如睾丸炎,尿道炎,痛经,尿潴留等,取穴:列缺,手足中指尖,下腹中行诸穴,以及命门,肾腧与八寥等,均可立收显效。
10)其他 如带状疱疹,与肋间神经同治 甲状腺肿大与颈淋巴结核以肩井及局部围灸为主,外伤感染与疖肿同治,其他适应症尚多,可以类推,不能逐一列举。
 楼主| 发表于 2006/8/25 23:28:44 | 显示全部楼层
晕。发错地方了。斑竹帮我转达针灸版好吗
发表于 2006/8/30 10:39:2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我顶! 将简便实用的灸法进行到底。
发表于 2006/8/30 14:30:38 | 显示全部楼层
“灸,从火从久”,这种这种妥协的做法恐怕也只是隔靴搔痒,聊胜于无吧

古人岂不知痛!
发表于 2006/9/3 20:47:02 | 显示全部楼层
要是有个图片的话就好了。我们也可以看看倒底是个什么样子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2/22 20:3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