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6/10/20 23:33: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学院教育的失败。
凭心而论,中医比西医难学,难掌握。所以医生们贪西医之简便,不愿下功夫去研究中医。特别是中医院的病房,基本就是西医为主,中医为辅,甚至中医只是装装样子而已。门诊虽然纯中医治疗多些,然而每个医生自有一套,学生今天跟这个老师明天跟那个老师,只是抄了不少方,却由于时间少,没能详其理,也就没能形成自己的见解。这样的教学环境,叫学生如何对中医产生信心?
另外,中医院校的统编教材缺少一种内在的连续性和逻辑性,也易使人脑袋混乱,进而丧失信心。本来伤寒、金匮、内经是最有价值的,但伤寒、金匮成了一种门面之学,老师不讲如何灵活运用经方,只是讲课本;到医院里一看,使用经方的医生寥寥无几,自然学习兴趣大减。内经现在已经沦为选修课,而没有被看成是中医理论和临床水平进一步提高的途径。邓铁涛教授曾经对统编教材的质量感到失望,说不如由各校自己编教材算了,这样起码各校还能对自己培养的学生负责。邓老毕业于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本人有幸翻阅了一下当时学校的教材,感觉虽可能没有现在统编教材那么系统,但每本均有编著者的个性,杂有著者自己的感悟和临床心得,不是现在空洞的教材所能相比的。我以为,不如以《景岳全书》或《黄元御医学十一种》作为教材,或者如医医金针先生推荐的那些书作为教材,虽可能被视为只是中医某些学派,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们理论自成系统,且逻辑性强,实用性也很强。总比现在不同理论在学生脑海里打架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