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生笔记(第1----20篇) 本人根据笔计,先整理出这二十篇,在此合为一处,称为“医生笔记第一辑”。作为一名乡村医生,能作此笔计,也是不容易的。现在把他发上来,如果能在当今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情况下,提供一点帮助,就心满意足了。其中也记录了一些所见所闻。 当然,医疗也是一个技术性很高的工作,笔记当中难免有错漏,大家只能参考,对那些疾病有些认识就可以了。我在摘抄的过程中,努力地找些比较有特点的病例,进行整理。至于治法方法,本人遵从原作,不作改动。这样参考价值高一些吧。 大家可以看出,农村医疗还很落后,村卫生所少设备,少交通工具,好医生也较少,服务态度也待提高。在当今情形下,不是缺医少药,而是看病太贵,因为无钱诊治,所以有很多病人小病拖成大病,遇上要做手术的病,往往放弃,甚至任其等死,这在农村尤其严重。 政府对卫生工作很少过问,比如预防接种,传染病流行,重症病人扶助,突发疾病急救(农药中毒)等等,都有待加强。医院和卫生所用人也存在用人唯亲的问题,比如世袭制。怎样解决这些问题,不是一下子说得清,主要还是政府要重视,加大投入,纠正医疗行业歪风,医生也不要唯利是图,比如小病当大病治,弄得老百姓都不敢看病。 请点击下面链接阅读.谢谢大家,谢谢班主! 医生笔记(一):利民诊所 医生笔记(二):夏药 医生笔记(三):奥妙与神奇 医生笔记(四):百日咳 医生笔记(五):缺钾症 医生笔记(六):突发事件 医生笔记(七):传染病 医生笔记(八):岗子村的两个病人 医生笔记(九):小儿麻疹 医生笔记(十):久病成良医 医生笔记(十一):阑尾炎与蛔虫症 医生笔记(十二):足跟溃疡 医生笔记(十三):她死得真不值 医生笔记(十四):被“葫芦巴”蜇伤 医生笔记(十五):梅核气 医生笔记(十六):感冒 医生笔记(十七):重症胃溃疡 医生笔记(十八):破伤风 医生笔记(十九):几家夫妇同罗帐? 医生笔记(二十):大佛降临 。
乡村医生笔记(一):利民诊所 方小钢是一位乡村医生,三十岁了。他的医术是跟一位老中医学的,现在他在红镇当地也很有名望。我和他的关系很好,今年回家时,有幸翻阅了他的大量从医笔记,觉得很有代表性,很有用处,现摘录一部分,经过整理,上传网上。其中记录了小钢跟他师父学医的经历。本人声明:笔记中记录的大量疾病诊疗方法,是按原笔记记录下来的,这些只是小钢个人之见,在这里仅供参考,欢迎朋友们批评指正。 方小钢的师父五十岁了,原来是在红镇医院工作。他是一位老中医,祖传的,在小镇很有一些名气。师父也姓方,是个半边户,他妻子是农村的,在红镇有很多这样的公职人员。几年前,他停薪留职,在离家(红村)不远的大马路边选了一个地方,租了两间房子,自已开了一个诊所。诊所名字叫“利民诊所”,座落在城乡交界地带,也是红县和黄县交界的地方,因此来往行人多,生意当然也很好。小钢就跟这老中医做学徒,也帮老中医守着诊所,因为每天下午老中医要回家的。 红县和黄县在大别山中心地带,多山多水,诊所在一个三叉路口,只有两间房子,是那种用黄泥砖块建的,室内刷了一些石灰,这样使房子变得干静一些。面积共约有五十平方米,一间做药房兼诊断处,一间做小钢的卧室,卧室支有一张简易床,如果有人打吊针或严重的病人,卧室就成了病房。按照卫生部的要求,房子太小。但在农村,卫生室都差不多大。 诊所比较简单,药房有两副药柜,是用来放中草药,约有二百多味;另一个陈列柜配有一些西药。诊所医疗设备也少,除了听诊器,十几个注射器(现在则用一次性的),镊子,止血钳,手术刀外,再没有其他好的设备。诊所针对的病人都是农民,来求医多是红黄两县人们,偶尔也有慕名而来的城市人,但很少。师父是中医世家(据说他父亲是百里名医),治病当然以中药为主,可见当地农村还是比较相信中医的。小钢见过师父治病,比较奇特,他很佩服师父。 只是医生不同于其他职业,要医术高,而且人命关天,诊断和治疗一定要细心,容不得半点马虎,一是怕耽误病人治疗时机;二是怕出医疗事故,这是师父给小钢的教诲。在医学方面,西医是科学的,中医辨证只是一种独特的治病方法。如果想把医术弄透彻,小钢必须钻研西医,但在农村,农民对中医有传统的看法,都十分相信中医,所以小钢中西医必须都要学习。 师父说,医学主要是临床实践,一个人理论知识如何丰富,没有实践知识他不能算是一个真正医生,尤其是在农村工作的医生,而且知识一定要全面,内、妇、幼、外各科,必须都懂。给病人治病时,估计拿不下的,就不要强诊,治病要安全为要。因此小钢从医是努力学习而又小心翼翼。 小钢感觉到,农民生病了,不到万不得已时,是不会看病的,往往小病挨成大病。就是治病,每次治疗费也不会超过一百块。没办法啊,谁叫这里落后呢?小钢有时也出诊,都是去较远的山区,病人不便行动的村子,有时要走几个小时的山路,很辛苦。
乡村医生笔记(二):夏药 5月4日 这一年的春天,转眼就过去了。利民诊所,生意日见红火。这个时期,多以脾胃病,慢性病居多,许多慕名而来的病人,都向师父求诊,可见师父的医术高明,名声传得很远。 明天就是农历“立夏”节,立夏就证明气候进入炎热时期,暑天易得热病,于是许多村民预先抓了清热的中草药,以预防热病,名曰抓“夏药”。在立夏节前后,我们大别山人,喜欢经常饮用“夏药”,“夏药”又名“凉茶”。在我们这里,已成为一种风俗。 小钢注意了师父开的处方,组成是:玄参、生地、连轺、金银花、杭菊花、麦冬、芦根、石膏、栀仁、黄芩、黄柏各10克,滑石20克,竹叶3克,甘草6克,剂量可视各人情况而定。小钢知道:根据中医理论,气候进入夏季,人们易感热暑,六淫邪气。热暑之邪致病,易耗气伤津,炎上动血,易生肿疡疔毒,且暑易挟湿,所以夏药全根据此立方。 小钢分析,方中玄参、金银花、连轺、菊花、芦根清热解毒,栀仁、黄柏、黄芩泻三焦实火,再配石膏重泻胃火,生地、竹叶以清心,麦冬以生津,防暑热所伤,木通、滑石利小便,使湿热从下焦而去。观全方诸药合用,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生津止渴,利尿化湿功效,实为清热祛湿良剂。 服用夏药可以预防夏日各种病证,如:鼻出血,牙龈出血,便血,疔毒,痱子,各种热疮,风火牙痛或咽喉炎,扁桃体炎,尿道炎等证。如素体多火者,效果更好。 夏药是体现了中医“有病早治,无病先防”的思想。夏药宜煎服,可以一家人共饮,或减量经常泡服。此方适用很多地区,人们反应,确实有效。
乡村医生笔记(三):奥妙与神奇 5月8日 近几日来,利民诊所的病人时多时少。小钢对于师父的医术已了解大半,也深知师父治病的奥妙和神奇。 栗村周老太病胆囊炎,于红镇医院住院数日,病一点不见好。她说,她的病非方医生诊治不可,遂要求出院,求师父出诊。师父开中药三付(其药方未记),不几日,老太的儿子来,说病已好大半。现听说,老太已能到处行走。原来老太虽只有五十多岁,却素有肝硬化之病,易发肝昏迷。发作时,谁也不能医治,只有师父知其症,不用仔细检查,却常常药到病除。 师父的所开的处方,并无特别之处,不是书上常用汤药加减,药味组成亦是不伦不类,而治病往往有神效。比如,坪地有一青年病肠息肉症,遍求名医不治,师父下处方党参,白术,当归,二花,生地等合穿山甲,郁金之类,不几日,青年来,曰病已好大半。 师父还对小钢说起一个病例:黄县沈村有一妇人,病恶性贫血。初见此人面色苍白如纸,经常头眼花心慌。血液化验,红细胞计数特别低,曾往返县级、省级大医院诊治,花了两万块钱,病却一点儿没有好转,都怀疑为血癌(白血病)。因此此妇女情绪十分低落,以为无药可治,甚至家里为她买好了棺材。听说红镇医院有名,她就随丈夫来红镇医院求诊,适师父应诊,听病史,按脉,断为恶性贫血,开药“归脾汤”去“木香”一味,嘱先抓二副服后看。 过两日后,此妇女随丈夫又来,面带欣喜之色,曰病有转机,其丈夫还从提包里搜出两条好烟送给师父,以示感激。他们又看到了希望,要求师父尽力诊治。这次师父用药还是“归脾汤”,嘱抓十副。以后此妇女病情日见好转,光抓中药有二百多副。现在她的病情已完全好转,还能劳动,妇女一家对师父千恩万谢。这不每年春节,还将师父接至她家款待一回。 师父治病的奥妙与神奇,令小钢佩服不已。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也做一位好医生。
乡村医生笔记(四):百日咳 5月10日 从利民诊所开张起,到现在,已发现两例百日咳患者,患者都是八岁以下儿童。 第一位患者是林村的儿童,男,七岁,父亲带来求诊。父亲说,小孩因过一座小桥时,不慎落水,遂致感冒咳嗽,在当地卫生室治疗,未见好转。过了一些时日,小孩咳嗽越来越厉害,竟致颜面浮肿,并于早晚咳甚。咳嗽常持续几分钟。师父听了病史,和检查了小孩的现有症状,断为百日咳病,开中药二副,即一些止咳祛痰之药。那小孩离后,一直未再来,可见病已好转。 前几天,万家咀村一村民抱小女孩(六岁)来求诊。万家咀村到这里有十里路,那村民是步行来的,累得汗流满面。师父看了小孩的病,也断为百日咳之症。小钢很奇怪,百日咳病是病毒性传染病,现各村都做了预防接种(吸附百、白、破糖丸),是少有之疾,为什么还会发生这样的病例?肯定是那村“预防接种”工作没做好。 村民说,小孩已病了好几天,当地作为肺炎病治疗,未见好转。现也是颜面浮肿,咳时甚急。这一次,小钢看得真切,小孩蹲在地上,一阵痉挛性咳嗽,不能停止,鼻涕直流。当她吸气时,明显地听见一声如鸡叫(医学唤作“水鸡声”),而且反复几次,直至咳到恶心呕吐,水鸡声才好转。这一次,师父的处方还是止咳祛痰中草药,患者领药而去。过几日后,病人来信,说已痊愈。 百日咳病一般有溺水史,多发于儿童,属于病毒性传染病。现在发此病,多半是该儿童未做“预防接种”,或是未做好(如医生给糖丸儿童,但有时儿童并未吞服或偷偷吐掉了)。百日咳病如果不给予及时治疗,将迁延难愈,甚至变生他证。师父凭经验,如患者有水鸡声的特点,一看便知是百日咳病,治疗时亦有经验中药处方。要是上医院,这检查,那检查,住院,不知要花多少钱。而师父只开了两副中药,不过六块钱,病也好得快,也为病人省了不少钱。
乡村医生笔记(五):缺钾症 5月11日 王家山有位村干部绰号叫“大炸”,可见他的脾气很火爆。他的妻子得了缺钾症,实属罕见。听说,在红镇这里,四万多人口,只有三个人得了此症。 “大炸”说,其妻于四年前起病,病多发于夏季。起病时,全身酸软无力,不能行走,吃饭都要人喂,苦不堪言。曾诊于当地医生,以为是风湿病所致,治不效,后转入红镇医院,从血液化验中,才知道是得了缺钾之病。 病因既知,治疗就好办了。第一年只口服氯化钾溶液即可缓解病情。第二年又发此病,又口服氯化钾(KCL)溶液,病情好转,但这一年发作了两次,后一次口服氯化钾竟一点作用都没有,且氯化钾特剌激肠胃,其妻十分难受,只好静脉注射氯化钾,一次补充3克即可。到了第三年发作次数又增多,于是氯化钾的用量也越来越大。 今年才过几个月,“大炸”之妻已病两次,这一次来利民诊所治疗,也是静脉给KCL,剂量为4-6克,奇怪她一用了KCL,病情就好转。只是在手臂静脉注射KCL时,整只手臂疼痛难忍,是KCL 引起的,滴注时速度要特别慢。小钢观其发病,全身无力,手足不能举动,不思饮食,且时常呕吐唾沫,伴有头晕,口苦。小钢想,她之症如果用中药治疗,效果可能要好一些,可作平时调理之法。如果她没有腹泻,小便过多或是自汗等症状,那么就是脾虚致气血衰弱症候。 真是“百人生百病”,“大炸”家并不宽裕,一家人为她治病伤透了脑筋。据说今年“大炸”还和一妇女搞不正当关系,难怪其妻心情不好,而病情加重。
医生笔记(六):突发事件 5月12日 今日上午,小钢闲着没事,正和一些人谈笑。却见门外一自行车急速驰来,“嘎”地在门口停住,一青年甩身下车,急匆匆地走进门来,问小钢:“方医生在吗?”小钢说,师父出诊去了!“那人于是又转身走出门外,四处张望,样子甚急。 小钢正自狐疑,却见一行人拥来,个个面露焦急之色,有人叫着:“怎能么会这样?快把她背过来看看,这可如何是好?”原来其中有一中年妇女背着一位姑娘。小钢一惊,有病人了?于是走了出来。听他们讲,此女摔伤了。只见那女孩披头散发,手足无力,坐也坐不住,只能放在床上。小钢撩开她的头发,见其面色苍白,嘴唇紧闭,额头发烫,眼睛是睁开的,还可以闭眨,眼珠子却往下翻着,瞳仁反射迟缓。小钢心中暗想,此人怕是不行了!又按其脉搏,无有,赶紧拿出听诊器,听其心脏,心音、心律正常,小钢这才舒了口气。过了一会儿,女孩的眼珠能转动,但神志还是不清。 诊所里挤满了人,吵吵嚷嚷。小钢说,没事的!大家才安静下来。小钢问女孩,感觉怎样,女孩只是摇头。小钢决定给女孩静脉推注高渗葡萄糖250ML,在推注的过程中,女孩慢慢恢复了神志。 旁边一女孩阿兰,一直在嘤嘤啼哭,她是被吓坏了。原来她和被跌伤的女孩(阿艳)是好朋友,她哽咽着描述事情的经过:在前面公路的陡坡处,她骑自行车带着阿艳下坡。因为车刹失灵,下坡时车速很快,待快下完坡时,阿艳突然从车后摔了下去,阿兰大吃一惊,赶紧停车。阿艳翻了几个跟头,便一动不动。她赶上前,翻开阿艳,只见阿艳两眼上翻,双唇紧闭,并有鲜血从嘴角流出。阿兰连叫几声,阿艳一点反应也没有,阿兰推她的身子,软绵绵的,象死了一样。阿兰急得大哭,慌忙中她用口对着阿艳的口做起人工呼吸,几分钟后,才听到阿艳缓了一口气。但阿艳并没有清醒过来。阿兰嚎啕大哭,连呼救人,于是附近的村民赶来,将阿艳送来诊所。 静脉推注完成后,女孩已能讲话,问知她还有一些头晕(轻微脑震荡)。小钢量了一下她的血压和体温,是正常的。至此,女孩已完全没事了。小钢想,在农村应该广泛宣传急救知识,比如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摩等等,这样可以挽救很多生命,跌伤时尤其注意颅脑损伤,防止有血肿或脑水肿产生。
医生笔记(七):传染病 5月12日 一、传染病的种类及传播原因: 1、 呼吸道传染病:如流行性感受冒、白喉、百日咳、猩红热、肺结核、流行性腮腺炎及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均属于呼吸道传染病,这类传染病病原体的原始寄生部位是呼吸道粘膜和肺,病原体主要通过飞沫、空气传播的,多发生在冬春季节。 2、 消化道传染病:如细菌性痢疾、病毒性肝炎、伤寒、蛔虫病、丝虫病和蛲虫病等均属于消化道传染病。这类传染病原体的原始部位是消化道及附属器官,病原体主要是通过饮水和食物传播的。多发生在夏、秋季节。 3、 血液传染病:也叫虫媒传染病,如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黑热病、丝虫病和出血热等均属于血液传染病。这类传染病病原体的原始寄生部位是血液和淋巴,病原体主要是通过媒介生物—吸血昆虫传播的。 4、 体表传染病:如狂犬病、炭疽、破伤风、血吸虫病、沙眼、疥疮和癣等均属于体表传染病。这类传染病病原体的原始寄生部位是皮肤和体表粘膜,病原体主要是通过接触传播的。 二、《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现已基本绝迹) 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上述规定以外的其他传染病,根据其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需要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决定并予以公布。(以上为本人摘自新华网) 在红县黄县这里,较多发的传染病有:流行性感冒,肺结核;细菌性痢疾、病毒性肝炎、蛔虫病、狂犬病、破伤风、沙眼、疥疮和癣等,流行性腮腺炎及流行性乙型脑炎也偶有发生,现在还有梅毒、淋病等性病;因为这些传染病目前“预防接种”(俗称打预防针)还没普及,如甲肝疫苗,因价格贵,在农村根本得不到推广。传染病往往症情凶险,容易误诊,易发生生命危险,也易传染给他人。 目前在农村儿童“预防接种”,使用的疫苗有:麻疹疫苗(预防麻疹),小儿麻痹糖丸(脊髓灰质炎),卡介苗(结核病),吸附剂百、白、破(百日咳、白喉、破伤风),乙脑疫苗(流行性乙型脑炎)等几种。但仍有少数儿童因种种原因未能接受免疫接种,如打工家庭的儿童,贫困家庭的儿童,造成有些疾病照样流行。建议国家将纳入“预防接种”的疫苗全部免费,并要广泛宣传,深入每一个家庭,做好“预防接种”工作;城市上也要关注外来人口的子女。
医生笔记(八):岗子村的两个病人 5月15日 1、前天夜里,小钢出诊一病人。在深夜四点,岗子村有人求出诊,病者为岗珍老人,年六十余岁,半夜醒来,感觉脖子上有冰冷之物。急开灯看时,原来是鼻腔突然大出血,流致颈部。大吃一惊,急忙爬起,血流不止,顷刻洒落一地,用凉水洗颈部,压拍鼻部皆不效。小钢去时,老人诉说,可能为高血压引起,因他素有高血压病,有类似发作史。小钢急忙用棉球沾些许云南白药粉,堵住其鼻,又给肌注利血平10毫克,用0.9%NaCL500毫升,内加止血敏注射液2克,作静脉点滴。如此治疗,出血方慢慢停止。 昨日午,岗珍老人来诊所,谓出血已止,但尚存两点不适,有头晕和怕冷症状。当是出血过多引起,师父开中药六味地黄汤加补血祛头昏之药二副巩固之,老人领药而去,其后未再来。 2、昨日下午,岗村又有一少年病腹痛,其父领来,症状十分危急。观其人有点呆笨(乃为脑膜炎后遗症),但还能道明病情。自诉四日不大便,也不曾吃饭。发作时,腹痛阵阵,自胃至胸有一股逆气直上咽喉。观其人“呼呼”直喘,并连声叫痛,自感手指、脚趾阵阵发麻,并发冷,指(趾)头不能伸直。其父说,在家也是这样,已晕倒几次。按脉搏沉数无力。小钢认为他病情复杂,未作详细检查,当止痛为急。便给大黄苏打及止痛之药让他口服,但那少年,服药即吐,未见效果。 后师父复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小钢也认为是此症。师父作了简单治疗方案,因其人家境贫寒。只开了中药煎服,即大黄牡丹皮汤加红花、玄胡、枳实、青皮等行气止痛之药,另给肌肉注射山654-2(即山莨菪碱)10毫克,少年后随其父离去。 至今日上午,少年父亲又匆匆而来,谓少年病并不曾好转,腹剧痛一晚,今早见其呕出蛔虫一条,约有半尺之长。小钢听后,不免心惊,少年病原来是蛔虫症,怪不得少年面有虫斑(面有营养不良性白斑点),发作时腹部有包块,四肢发冷,伴随剧烈疼痛是因为蛔虫钻入胆道(致使其人眼珠泛黄),即胆道蛔虫病(中医称为蛔厥症)。小钢于是给药驱蛔灵加消食之药,其父离去,后未再来,想病已好。 人生在世,何病不生?而症状千变万化,诊断失误,便可致夭亡。此蛔虫症,小钢尤须记之。
医生笔记(九):小儿麻疹 5月16日 小钢的小侄女小越,还不满八个月。前一段时间(春末夏初)突病发烧之病,高热(39度)出汗,眼泪汪汪,烦燥不寐,别无他症。小钢以感冒论治,给予解热之剂。但一连两日,高烧竟不曾退,反增腹泻,泻出物为黄色水样物,小钢又以急性肠炎论治,给予庆大霉素及开胃之药。 但第二日小钢回家时,嫂子说,小越身上突生红疹。小钢看时,见其背部生出十几个红色小疹,以为是虫子叮咬所致,没有引起注意。嫂子还说,小越高烧退了一些,小钢便未作任何治疗,以为可痊愈。到了第四日,小越身上竟满布红疹,头面、手足都有,显然为麻疹。小钢暗自惊疑:高烧不退,竟是出麻疹。但是小越是作过麻疹免疫的,未何还会感染上此症呢?对了,应是当地预防工作未做好。到了第五日,小越身上红疹慢慢隐退,并且精神明显好转,未服任何药物。 小钢特意做了笔记,麻疹的临床表现有: 前驱期:从发热到出疹,历时约法3-4天。表现出急起发热,体温很高,伴随呼道症状。发热2-3天后颊粘膜可见散在细小沙粒状黄白色小点,其周围有红晕,为本病特征性粘膜斑。此斑一般于出疹后第二天完全消失。 出疹期:约3-5日,先见于耳后、发际,至2-3日遍及四肢、手掌和足底。皮疹直径约1-3毫米,为淡红色斑丘疹,可融合成片,疹与疹之间有正常皮肤,随着皮疹发展,病儿体温升高,可达40度以上。精神萎靡,厌食、呕吐和腹泻,咳嗽,肺部常可闻及少许湿罗音,全身表浅淋巴结肝脾轻度肿大。 恢复期:此疹由淡红转暗红,依出疹先后顺序隐退。无并发症者,体温降至正常。此疹退后,留有褐色色素沉着。得麻疹后,有免疫性,终生不会再发第二次。 治麻疹宜用中药,先表后清。但须防止并发症,故应及时使用抗菌素防止病情恶化。如并发肺炎,病情往往就很严重,甚至危及生命,治疗时应十分小心。
医生笔记(十):久病成良医 5月20日 “久病成良医”,这是人们惯用的口语,究竟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事呢?有,任何事都有他的可能性,这符合客观规律。病人不仅能成为医生,而且能成为高明的医生。昔日红镇一位老医生,原来还是一位放牛娃哩,但他通过刻苦钻研,终成远近闻名的“名医”。 王家山村有位青年叫王平,二十七岁,已有两个孩子,靠做木工维持生计。小钢前两年未搬来诊所时,就和他有过接触,王平得了一种莫名其妙的病。他的病史很复杂,几年前,因咳嗽厉害,住红镇院治疗,诊为慢性支气管炎。治疗一个多月,未见好转。却增上腹两侧疼痛,医院诊断为肝炎,治而无效。又疑为肝脓肿,治亦无效,病情更加深重。后腰痛,脾区痛,全身都痛。没办法,只好去红县县医院诊治,B超检查肝脏正常;疑是胃病,又作钡餐检查,亦正常,县医院也诊断不出所以然,只好作维持疗法。后来王平不堪费用重负,遂转回家,病情还是时好时歹。有时吸一口烟或打喷嚏,就引起心前区疼痛难忍。 小钢曾看过王平的病:王平面色萎黑,自诉心前区疼痛。诊脉细数,看舌尖微红而舌苔黄。问知有口渴,尿黄,但大便正常。经常自汗、盗汗,且全身关节痛,易感冒,易并发咽喉炎。也曾服过很多中药,寒、热、温、补皆不效。王平深受其苦,已花去大量钱财,整个人形销骨立,感觉生活无望。小钢疑为风湿性心脏病,然王平说,早作此病治疗过,没有丁点儿效果。那么他到底为何症呢?小钢也说不出所以然。 今年是王平患病的第五年,他先后请当地五十多个有名望的医生诊治过,但终究没人知道他得了什么病症。在长期服药和与医生打交道过程中,他学到很多医学知识。每见一个医生,医生所开的药,哪些药服过,哪些没服过,哪些见过,哪些没见过,甚至有何副作用,他都一清二楚。久而久之,一些中草药的作用,他都知道,并且懂了一些理论知识,于是他就自已开中药处方抓药,不想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病情有了好转。后来自买了一些医学书籍,有空就认真看,因为有切身体验,学起来格外容易。在最近两年里,他再也没有找过医生,他的病全靠他自已买药服药调治,他的病慢慢得到控制,已能参加劳动,干重活。他已是久病成良医了,而且他有时还替别人治病。其实个中辛酸,只有王平自已知道。 从王平的事例看出,诊治疾病关键在于诊断,对于有些奇难杂症,也只能摸索而治,而且中医在治这些慢性病是有很大的疗效的。只要肯钻研,肯做,不怕困难,生活中没有过不了的坎,也没有什么不能成功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