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10388|回复: 12

推荐王正龙先生之讲作 ------热论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8/16 20:01: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热论篇

黄帝问曰: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这一句话教材上经常讲,但是后边的文字,几乎就没人看/没人讲,看不懂/讲不通。这一篇文章要是读懂了,则对于元气学说和其它门派的差别,对错,也就明白了。
--只要是热病,都是伤寒(真阳元气被寒邪所伤) 但是并非西医所认为的伤寒杆菌引起的病 疟疾 霍乱 瘟疫等病,而是人体被寒邪所伤造成的气血凝滞/闭塞而不行,此即为寒。但是并非一定要着凉或被凉风吹着了。冬天受寒,夏天不受寒,绝对没有这种事。一个正常人绝对不会无故发热,这是因为人体真阳元气的特点是:藏德不止,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只要寒邪阻碍真阳元气在体内运行/在体内对于它来将属于异物的东西,人体就会振奋起真阳元气来破除驱赶这个异物,在这个过程中真阳元气发出来就表现为发热。人活一口气就是这个热气,这个热是不能随便乱清除的。我们只能帮助热气而不能帮助寒气。
人体被寒邪所伤,它就是敌人,敌人才伤我们,这个时候是帮自己还是帮自己呢?本来寒邪伤你你还帮着寒邪伤害自己,把自己买了还帮别人数钱,人傻不傻,这叫释邪攻正。

-“或愈或死,其死皆以六七日之间,其愈皆以十日以上者,何也?不知其解,愿闻其故。”  就从这儿引出伤寒论,何谓伤寒?就从这儿开始讲。张仲景写伤寒论,就是在黄帝内经的基础上写出来的, 黄帝内经的内容太多,他写的少了一些,简单一些, 容易一些让人易学难忘。 “或愈或死”-这个病或者能够痊愈,或者加重死亡。死亡就是因为元气亏虚的原因;其死皆以六七日之间。为什么要想活必须十日以上, 十二日十三日(六经, ,一乘以六等于六天,一阳来复就是七天,二乘以六等于十二天,二阳来复就是十三天)这是为什么呢?学习伤寒论之前,先要把一二三四五六日搞清楚,按经脉来讲: (太阳一日--阳明二日-----少阳三日——太阴四日----少阴五日---厥阴六日)。
六经对无病的健康人来说,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研究它的前提必须是病人,和阴阳五行一样,这儿的“日”就是代表这些经脉的代名词。而且它的循行规律和疾病的传变规律,一般都是1-2-3-4-5-6这样来循行传变,但是这里面又有虚实正邪的对比变化,并不是从一次序传到六这么简单。或是太阳一日-----少阳三日---厥阴六日,或是太阳一日-----少阳三日——少阴五日,或是少阳三日少阴五日,或是少阴五日-----少阳三日,就这么来回的变,这个就是上中学学过的排列组合,在这儿怎么讲呢?足太阳和足少阴相表里如果太阳受邪,受了大伤一下子就表现为少阴证,这个就不按经逐日传变了,一下子直中少阴;阳明受邪一下子直中太阴; 少阳受邪一下子直中厥阴;经过正确治疗后,病情恢复时:厥阴一下子转入少阳,不必非到少阴太阴; 少阴一下子转入太阳;太阴一下子转入阳明;特点就是如果说开始没有大病时。气是:三阳经为表为寸口。主运作表现为脏腑真阴的作用;三阴经为里为人迎,主收藏阴主收纳,如同仓库,表现为真阳元气丹田的作用一步步地讲厥阴存的元气量最大,少阴次之,太阴更次之从里到表逐渐减少越来越浅。但是你不能说太阳的气最虚。虽然太阳受邪使之变虚了,但是后劲很足,后边五经的气很足全力支持太阳抗御外邪内患,只是在太阳经这儿表现。到了第二天应该传到阳明经,但是没传到了第七天以后就好了,为什么?太阳经受邪以后,后边的五经没有受邪,而且气很足,在未来的六天之内他还在运化,而且气越来越足就将邪气从太阳经顶出去,这就叫“ 不了了之”,没有用药物去治疗,疾病就好了。所以经常说感冒以后,吃药物/不吃药物,基本上都是六七天痊愈。这说明你元气尚足,身体素质还算可以。在这个年头里你要是感冒了找不到精通传统中医的医生,你什么药都别吃,熬过六七天就好了。如果你一吃药,一下子把一个太阳病,变成了阳明/少阳病,如果用药再狠一点一下子直中少阴。病情越来越严重都是庸医给造成的。

外邪入侵太阳经与内寒被驱赶到太阳经所表现的症候都是一样的为: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但是现在你很少见到这种情况,只有青春期以前的 元气比较充足的儿童可以见到。只要是元气虚弱的  体弱多病的  有性生活的 元气消耗极大的人几乎就见不到经典的太阳病的表现了。何故?因为用药物把内寒驱赶入太阳经后通过发热发出去的过程中,里边还是空虚的呢!就不可能像元气充足时,太阳受邪时候的表现:高烧。这个时候即使发烧也是上半身比下半身热,有一个病人电话中说:发烧了T38。5度 上半身比下半身热,我说还接着吃四逆汤吧!把内寒继续往外赶吧。但是如果一身手足尽热时,就要按照无汗麻黄汤,有汗桂枝汤。然而内寒往外赶的时候用“无汗麻黄汤,有汗桂枝汤”的机会很小,这是因为里边很虚的时候你就不能用发汗解表的方法,只能是继续巩固里边,这是伤寒论的最基本的要点, 这也是元气从表到里治疗的特点。这个“ 里”即是三阴经,是后勤保障。前边三阳经在浴血奋战,后边的三阴经后勤保障有力能给三阳经提供充足的弹药,那么胜利指日可待。如果三阴经虚了,就要吃败仗。 前线虽然有人,但是你没有弹药粮草,你再落井下石给一日3—5次地用寒凉药,前沿阵地的仅存士兵都得死翘翘。大片国土沦丧是必然的。

为什么是十日以上呢?这一下子走过来就是六天,到了第七天就是一阳来复;从这儿运行一周回来就是一阳来复。一阳来复,阳气比较弱。再走一圈,就是二阳来复;又走一圈,就是三阳开泰,到二阳 三阳时的阳气比较足,这个病就向愈,即快好了。热论篇先给你说这么个宗旨。而且疾病痊愈就是这个原理。它只要能走一周(一周就是东南西北中)运化,而且还要吃饭,元气日增病邪日退。

 岐伯对曰:巨阳者,诸阳之属也。---巨阳,就是足太阳/督脉,而且这个经脉是合并在一起走的;其脉连于风府,故为诸阳主气也。风府(风,生发),生发之地。巨阳,就是要生发,故提及风府。一般元气充足的人感冒了扎一针风府,阳气就生发起来后,感冒就好了。但是元气虚弱,身体差的人,你不论怎么扎都白费劲。(气,生发 生长属阳) ;“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热虽甚不死”:---人之伤于寒--三阳经有病,发热再剧烈,也不会死人,因为它还有三阴经做后盾。故发热时,如果是表被邪气所困,就用开太阳之法“无汗麻黄汤,有汗桂枝汤”邪去热退, 《灵枢经》云:“令左属右,其气故止。” 热虽甚不死—所以元气比较充足的小孩发烧,你就是不治让他躺到那儿7天左右就退烧了。若果你去医院一用消炎/清热的药物退烧,越退烧, 烧越高一直到将本次派到前线作战的元气消灭光为止,这孩子的烧也就退了但是人也就傻瓜了,虽然这儿写着“热虽甚不死”,但是众多医生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对于鲜活的生命,毫不吝啬地进行严酷的摧残,一见发烧就清热/退热,乐此不疲,结果使病人两感于寒,病情危重。 (两感于寒,既三阳经和三阴经,两类经脉同时受到寒邪所伤。)为什么两感于寒一定是用阴寒药退热所致呢?而不是病人自己本身病情恶化继续往里边加重呢?绝对不会的!因为“热虽甚不死”就凭借这一句话就行啦。作为医生只要你不给发烧病人乱用寒凉药,他的病情就不会加重。否则一定两感于寒,把寒邪由阳经引入阴经了。你要是不管他,用捏脊/刮沙都行,绝对不要用寒凉药物就行。  

“其两感于寒而病者,必不免于死。”---那么一下子伤寒两感于寒,快要死啦。有的病人元气消损的还有一点时,药物用对了还能活;如果用不对继续用寒凉药老办法治疗下去,你一看,越治越烧, 越烧就越用寒凉,那么病人一定不免一死(旧上海中医儿科专家徐小圃的几个儿子都死于发烧误用寒凉两感于寒)  “热虽甚不死”,这句话非常关键,把它背诵下来,是论文的论点/论句。

帝曰:愿闻其状。---这六日每个经的病有什么症状呢? 岐伯曰:伤寒一日,巨阳受之,故头项痛,腰脊强。
---“伤寒一日,巨阳受之”,--这不是第一天怎么样,伤寒先伤到第一层/第一日/巨阳,但是并非一日一受病,太阳受病则“故头项痛,腰脊强。 ”因为太阳经循行于此,所以头部项部很疼痛,腰椎甚至整个脊椎的活动都很不灵活僵硬而且很疼痛。(所以说学习伤寒论必须先学习黄帝内经,否则如同在腾云驾雾。黄帝内经精通到位了,伤寒论才能学通)

“二日阳明受之”---第一日太阳病治坏了引邪侵入第二层阳明如果这个人很壮实,病就不会到阳明。只有元气大伤,才会使邪气进入第二层阳明;“阳明主肉,其脉侠鼻,络于目,故(所以)身热(阳明主肌肉)目痛而鼻干,不得卧也。”---即言第二条经脉受病;由于阳明主一身肌肉,故浑身发热,这个热是实热,此为阳明实证; 不得卧也--这个是太阴病

“三日少阳受之,少阳主胆,其脉循胁络于耳,故胸胁痛而耳聋。三阳经络,皆受其病,而未入于脏者,故可汗而已。“---此时可以借助三阴经的后劲,发一下汗,将阳气从三阴经的仓库中调出来振奋一下,将邪气从三阳经发出去, 发出去就停止,既可汗而已,病去药止,别发个不停,那样人受的了吗?

“四日太阴受之,太阴脉布胃中,络于嗌,故腹满而溢干。”---腹部胀满,是太阴病的主证 ; 

“五日少阴受之。少阴脉贯肾,络于肺,系舌本,故口燥舌干而渴。”-所以太阴病一般口不渴, 腹部胀满,湿气重,用理中汤/附子理中汤。 少阴病,口渴而燥,舌干,用四逆汤, 口渴与否一般用于太阴。少阴鉴别诊断中。有夹杂证则,另当别论。

“六日厥阴受之。厥阴脉循阴器而络于肝,故烦满而囊缩。”---厥阴主生发, 生发运行不起来时,就一定满。真精不足全是热,就烦,虚阳外越了!满,并非-腹部胀满,而是全身都满 憋 胀,疏理不开,但是烦满不是气足,因为还有囊缩(最起码也阳痿了)

附):所主病,就是那一个脏腑的病;所生病,病从那儿生/从那儿生将阳气生发起来驱邪外出。首先要知道源头,如何判断呢?“神客在门”正气和邪气足同一条路。 正气  邪气在那儿,没病的时候,什么都没有,一旦生病,阴阳 五行 六淫 六气一下就显出来了。出现那一个症状就是那一条经的病,非常准确。按照这个去治疗就行,作为医生你没有道生的功夫,最起码要有背书的功夫。你把这些书全部背下来,然后去一对一地临床,这样一来什么都明白了。主证清楚了,这个是什么证?从哪儿来?根源在那儿?标 本 中气都是什么?只要把这些问题全部弄清楚了,一切都会迎刃而解。没有治不好的病,除非他生机全无,元气殆尽,将要死亡,甚至将要死亡的还能救活几个

三阴三阳,五脏六腑皆受病,荣卫不行,五脏不通,则死矣。
伤寒一日,头项强痛,痛既是热;二日阳明受之,身热;三日少阳受之,胁胀痛,寒热往来,亦发热。但是可以用发汗的方法因为只是三阳受病,未入脏故也; 四日太阴受之,因为不运行故满,太阴脾精不足,所以胃就发出燥火即热;五日少阴受之,口燥,舌干而渴亦即热;六日厥阴受之,烦满即热;所以“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寒,气闭塞而不行也。 荣卫不行,五脏不通何故? 气闭塞而不行也。寒邪凝滞,并不是冰冷,伤于寒也。那瘤子是最严重的。 瘤子被消灭完了一下子精也就没有了也没有力量了。只有精气足元气才足,少阴才足储藏足了厥阴才能生发;太阳主表,“表”并非表面,乃疏通之意,为阳,就是它行 通 走的力量最大这就叫太阳主“表”表=热。但是不是说一定在表面上运做 运行。如果喝了凉水使胃里边凉了身体就通过产生热量使水变热为37度+/-,这儿就体现了太阳的作用。所以这个太阳主表,此“表”是指阳 热 走的最快,通行力量最大。

 “其不两感于寒者,七日巨阳病衰,头痛少愈;”---七日,一阳来复,第六日,到了厥阴,第七日,重新走到太阳经。病势就弱了,衰少了;八日阳明病衰(疾病减轻了),身热少愈(热退了);九日少阳病衰(疾病减轻了),耳聋微闻—病人能微微听到声音,所以治疗幻听 耳聋 重听等耳并就用恢复元气的方法,因为这些病都是元气衰少所致使,别都让他门去耳鼻喉科去;十日太阴病衰(疾病减轻了),腹减如故(-腹部胀满减轻/消失),则思饮食(想吃饭了),腹部不胀,则思饮食,所以说,许多疾病看起来,好象是加重了,但是病人想吃饭了这就是比前期好了一步,其他症状不管,想吃饭就行。十一日少阴病衰,渴止不满(不口渴不胀满了不憋的慌不难受了),舌干已而嚏(吃一段时间的四逆汤,就开始打喷嚏,流鼻涕。接着吃附子由50克加到100克,重病人治疗过程中开始能打喷嚏,说明元气开始恢复,已经能力发丹田了,说明病人有劲了;病危的人连打喷嚏的力气都没有了),,十二日厥阴病衰,囊纵,少腹微下,大气皆去,病日已矣。病邪逐渐衰减。大气淤滞最深的 令人恐惧的 巨大的寒邪。也就是最深层次的病,就像剥洋白菜一样,一层一层地剥掉,即使最后剩一点也很容易剥掉,而且到了厥阴,病邪去净,生机也就恢复起来了。否则,病不去,生机不起。。真正地全好了再往下就到了太阳经(第十三天)。所以前面的问题“其死皆以六七日之间,其愈皆以十日以上者,何也”这儿就回答了

 帝曰:治之奈何?(黄帝问:怎么治疗呢?) 岐伯曰:治之各通其脏脉,病日衰已矣。(岐伯回答说:就用药物激发元气,先把闭塞的经脉通畅,经脉通畅后,气血就能调和, 气血就调和后借助自身元气的力量来驱邪外出。所以咱们不是用药驱邪外出而是先使经脉通畅。 气血调和。 经脉通畅。 气血调和了之后因为“神客在门”所以正气就能裹挟着邪气外出“神气出入之会”。治疗疾病时你不要去管别的,就老老实实地经脉通畅。 调和气血就行。就冲着这个“治之各通其脏脉”所以你。治疗疾病时就不治脏腑“心 肝 脾 肺 肾”;而是治“东”“南”“西”“北”“中”。你一说脏例如心脏 肝脏这是什么东西:而你一讲 “东方”,那就是肝脏及其所主的一系列所有相关东西的问题,东方所主的全都有,包含在里边就这么治疗疾病。 “治之各通其脏脉就行。经脉是包罗万象的她所主经脉的作用是什么?就治疗这一类病;千万不要治疗什么疾病,就用什么药,没有那种便宜事,西医它把人看简单了,以为是给机器人看病。如果说人就这么六经,一分类后就是这么六种病,然后你就用六种药就行了,实际它还有阴阳 表里 虚实 寒热 气血 津液 邪气正气呢?怎么可能只用六种药就行了呢!)  
其未满三日者,可汗而已; (一二三少阳含少阳以前此时,三阴经未受邪, ,三阳经受邪就可以用发汗的方法,就算做清热吧,但是它也没有银翘解毒丸散类的东西,传统中医所用之药都是把经脉通畅后让邪气往外走;你用银翘解毒丸散类的药物,这是什么东西,它把经脉堵住 让里边的邪气出不来 , 把人体由元气变化产生的驱邪气的热量给它清掉,助纣为虐,残害百姓,将表证变成里证。这不能说是你把病治疗痊愈了,只是说你把这个势头压下去了,我们呼吸科的问题已经圆满解决,剩下的是心脏内科和内分泌科的我管不了,这不是缺德吗!)
其满三日者,可泄而已。(驱除寒邪服用四逆汤之后,开始拉稀了,但是不许你用巴豆/大黄/芒硝等泻药。这儿的意思是,三阴病可以用泻泄的方法治疗,三阳经受邪就可以用发汗的方法治疗, 泄,并非用巴豆/大黄/芒硝等泻药。所以说“寒之”“凉之”是用恢复元气的方法疏通经脉,而不是用寒凉药,不要以为就那么简单,觉得寒就是冬天 冰冷 寒凉人得了寒症了,这跟小学生有什么区别呢?头脑就太简单了。寒,也用四逆汤一类的热药,因为肾主寒,北方 热则寒之, 此“寒”是指用北方的力量作用去治疗这个病就这么个意思,而不是用寒凉药。临床上惯用寒凉药有几个病人是彻底治愈了,自己想一想:虽然症状消失了,但是病人的脉象恢复了没有?体质好转了没有?造成其它病症没有?病人一去不复返,是治愈了不复返,还是去了酆都城十八大殿不复返?要是能返回来,说明你下的药还不狠,不错!五十步笑一百步嘛!)

帝曰(黄帝说):热病可愈,时有所遗者(大病去了但是还有小病经常不断,临床上常见:大病愈后精神好转,但是一会发热感冒;明天身体不舒服后天这儿又起个疙瘩那儿又起个包),何也?(为什么呢?)岐伯曰:诸遗者,热甚而强食之,(用的药太猛了,一下子将病赶出去了,而不是慢慢地来治疗, 慢慢地治疗是什么?如:桂枝300克白芍200克谁敢用?张仲景就敢用,如何用?煮好后分三次服用。一服未解,继续二服, 二服仍未解, 继续三服,就是这样的他一点一点来,但是他是针对病情来的。不像咱们有些人,也是针对病情来的,附子3克小病去不掉,大病继续熬着。你要处方药量都用对了才行。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用的这个量不大不小,一步一步来,病去药止)故有所遗也(所以就有所遗病)。
若此者,皆病已衰而热有所藏,因其谷气相薄,两热相合, (为什么?疾病一下子去掉了,人也就衰弱了,脏腑功能还没有恢复起来,元气还没有鼓动起来对吧!那么你在吃饭的时候,有的地方气不够用,那儿的经络道路就必然还有所堵塞,这又新生出一点堵塞即寒,这一来身体又要产生一点热来去寒,只要发热就是因为寒邪闭塞) 故有所遗也。(有所遗漏的意思,后边慢慢治疗不就很好办嘛!)  帝曰:善。治遗奈何?岐伯曰:视其虚实,调其逆从,可使必已矣。(分别阴阳五行六经 辩清虚实逆从,分别调治)  

帝曰:病热当何治之?岐伯曰:病热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此其禁也---这就是治疗疾病期间的禁忌,犯了这个禁忌就会如何如何…。。(岐伯就举例子说吃肉类食品营养价值高就能使身体很快复原,但是吃肉类太多,就会使胃肠的负担过重,此时大病初愈,元气不足吃的好东西太多,超过病人的消化能力,这又不是造病吗?用文盲都知道的事情吃饭来打比喻,浅显易懂,又又十分恰当,圣人多么仁慈呀!真的要很虚的话,就会食不下,食则吐蛔,拿素饼给他吃一点点就行了。有点动静就行。经脉篇“灸则强食生肉,缓带披发,大杖重履而步” 灸完以后是否强壮了,马上就可以多吃了?当然不是。灸完一定还是虚,因为陷下则灸之。陷下即是大伤 大虚 经脉不通。这个时候吃下去药物胃肠都吸收不了。那也就谈不上通经脉了。此时只能用灸法:直接用艾柱烧关元 中脘  膏肓  肺腧  大椎之类的穴位,用艾火的热量直接强行通经脉, 经脉通了,那才是疾病痊愈的基础呀!吃药治疗疾病,欲以微针都是干什么呀?都是通畅经脉, 调和气血,没有别的作用。这药治头。那药治脚,全是胡扯;你就是牙痛打青霉素也要全身运行嘛!这个药物能专门治疗什么病的逻辑就完全是错误的,极其荒谬,没有的东西你硬说有,那就害命坑人,就这么个道理)         

帝曰:其病两感于寒者,其脉应与其病形何如?(相比较怎么样呢?)   岐伯曰:两感于寒者,(有下面的表现就是两感于寒,而且 是互为表里的两经同时感受邪气, 一阴一阳,一表一里,俱病绝对不会是不相干的两感。 一上一下,一内一外,一升一降,全部都是相通的)病一日则巨阳与少阴俱病,则头痛(太阳)口干而烦满(少阴);二日则阳明与太阴俱病,则腹满不欲食(太阴)身热,谵言(阳明),三日则少阳与厥阴俱病,则耳聋(少阳)囊缩而厥(厥阴)。水浆不入,不知人,六日死。(病至厥阴的时候就会死亡, 厥阴含蓄少阳主生发, 厥阴与少阳相表里, 厥阴这儿完了,少阳生发,呼地一冒就死亡了。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主封藏,人的活动量也不大,病人看起来,好象没病/病情减轻了,可是到了春天,一生发一摄取一调动起来元气马上就显得不足。这就如同一个特别懒惰的农夫一样,就在地里凿个坑,把种子播下去,用脚一踩,不施肥,不浇水,不松土,在这种不肥沃的土地中的种子,到了春天阳气开始生发, 种子能发芽吗? 即使发芽后能茁壮成长吗?为什么?到了春天一些危重的病人,你治疗的好好的,病情已经很稳定可是过了春节(立春)),到了3-4月份,这个病情又恶化加重了,就是因为这个基础不牢,后勤保障不力,供给严重不足。生发是要靠底下的基础来生发的,   东方的人皆黑色疏理是为什么呢? 鱼盐之地,海滨傍水(都靠水边生活),其民食鱼而嗜咸。鱼是什么呢?是基础/底子/营养。要生发就要吃海里的鱼---即肾中的元气。那么你去年至今一直治疗的多年重危疾病,到今年不可能使元气积累的很厚,,能够通经脉已经很不错了,而且通经脉还要消耗元气,到了冬天能够收藏的元气就更少了,一到春天生发后又要消耗不少的元气,所以症状就明显加重了!那么六经1 2 3 4 5 6,这么传变。一年四季走一周。所以重危疾病得了10—20年以上的病没有1。5-3年以上的时间是不可能治疗痊愈的。生长收藏要用1年时间。治疗疾病要半年时间, 另外半年时间就是--生长 收藏又要花半年时间,所以要1。5年甚至是3年。所以你别想一治疗疾病,用1—2个星期就痊愈,现在就没有这种病人,就连那小孩经常吃冰棍,你想用几付药治好都是不可能的事情。世风日下,积重难返)  

帝曰:五脏已伤,六腑不通,荣卫不行,如是之后,三日乃死,何也?岐伯曰:阳明者,十二经脉之长也,其血气盛,故不知人,三日其气乃尽,故死矣。(其血气盛,多气多血,到了血气不盛了,就不知人, 血气都不盛了,故不知人;前边讲的水浆不入, 亦不知人。-阳明二日-----少阳三日——太阴四日,-少阳三日,阴阳交会不通,也就是经脉不通了。 阴阳不通则死。。 三日阴阳交会不通, 三日少阳主枢  主阴阳交会(枢纽)上古天真论中“故半百而衰也”男子一百当成是一个寿命周期        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凡是病伤寒 ,因为伤于寒而使元气受病,元气大伤的疾病,而成温者。温就是发热

这就是一篇完整的论文,就是总结“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就是总结这个热,  所以后世的温病学派老拿热论篇来大肆做文章,老在三阳经动脑瓜,做到三阴经就傻瓜了,医生是胶着成傻瓜了,病人是被治疗成傻瓜了“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暑当与汗皆出,勿止。” 夏至就是一年的阴阳交会。夏至阳最足,然后就是一阴生。 夏至就是三四日之间---“3。5日”之前就是温病,之后就是暑病。 “3。5日”之前就是温病,就是三阳经的病,可以是实热壮热, 它有后劲,有后边三阴经充足的元气做后盾,因为它的弹药充足,所以炮火就猛烈,就可以用发汗的方法治疗;到了3。5日”之后就是暑病, 它后边三阴经的元气不足,就产生了虚热即暑病 ,此时汗就冒个不停因为身体为邪气所伤,伤于寒造成的这个病就汗出不止。死病,即“三日乃死”,因为没有精气了,所以回天乏术。如果还有元气残存,那么, 通经脉后,汗就会自止。通脉四逆汤一用,寒邪一去,经脉一通,元气往回一收。这汗一下子就止住了,死不了。暑比热要厉害。风 寒 暑 湿 燥 火 受暑就没法活了。
  暑当与汗皆出,勿止。如果中暑,这个时候就是因为元气虚衰,收敛不住了,病人就会汗出不止。不是不可止,而是元气虚衰,精气枯竭,体内无可调之兵,已经止不住汗出了。例如房事过度,阳痿之后还用春药那就会汗出不止。 通经脉就行,但是绝对不能用寒凉药,止汗药,就是这个意思

“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暑当与汗皆出,勿止。”那么温病为什么不讲呢?  灵枢:按而引针,去如弦绝   引,不用之意思。用寒凉药不用温散药,就会生成寒邪, 寒邪一来,阳气就会来破之,但是阳气一用,就会散掉,就像射出去的箭,别想收回来。

所以学习经典不但要弄懂古文字,还要弄懂原理 文法,还要弄懂文章的宗旨才行;例如: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热虽甚而不死,这都是三阳经的病,夏至以前的病,;其两感于寒而病者,必不免于死。三阳经病 温病,死不了人,不治都不了了之。实际上人体只要有一丝邪气,阳气就会调出来破解邪气,因为人体就这么刚烈如同君子不吃嗟来之食一样。这就是人的本性“容不得一丝邪气” ,“空中之机,清静而微”什么是空 清静呢?就是“容不得一丝一毫的阴邪。阴霾”。所以到了厥阴病的时候稍微吃一点东西,他几食不下,食则吐蛔,病人一吃东西,马上就调阳气来消化食物,但是阳气不足没有收敛能了力,就会往上走,就食则吐蛔就是因为精不足收敛不住;如果你一看往上走要吐蛔就给他吃半夏/泻下的药就会,下之利不止这都是厥阴病的表现。 利不止=往外排泄,邪与汗是什么呢?汗就是真阳外泄的表现。真阳推着邪气以汗的形式从玄府排出。但是元气不足收摄不住,呼地一冒,人就死了。何况是胃里边有点邪气呢?

[分了下段,没改一字. -- wesleybb]

[ Last edited by wesleybb on 2006/8/16 at 23:25 ]
发表于 2006/8/16 21:30:52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收益,谢谢!
发表于 2006/8/16 21:37:51 | 显示全部楼层
精彩!
发表于 2006/8/17 18:01:05 | 显示全部楼层
惭愧,看不懂
发表于 2006/9/6 22:34:46 | 显示全部楼层
讲的实在是好,有深度,语言通俗,正龙先生不愧为高人!
发表于 2006/9/15 17: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合口味!
发表于 2006/9/23 07:29:43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感谢!讲的实在是好,请楼主多发文章!
发表于 2006/9/23 08:53:28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是伤寒(真阳元气被寒邪所伤) 但是并非西医所认为的伤寒杆菌引起的病 疟疾 霍乱 瘟疫等病,而是人体被寒邪所伤造成的气血凝滞/闭塞而不行


其实不论外感六淫/内伤七情/不内外因最后都伤害元气
发表于 2007/1/24 21:34:3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子,又明白了一点,继续学习
发表于 2007/4/7 20:23:34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多上传一些这样的帖子啊,期待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1/24 09:1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