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3399|回复: 7

我对针刺徐疾补泻手法的理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8/16 13:36: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徐疾补泻,徐入疾出为补,徐出疾入为泻。可以看出,徐的手法可以带动气的运动,而疾的手法不能带动气的运动。补法徐入可将正气带入体内,泻法徐出可将邪气带出体外。

类似桌面的一个杯,其下放一张纸,慢慢拉纸张,杯子就会随着纸张移动;而迅速拉纸张,杯子就会由于惯性的力量留在原地。气也是有物质的特性,因而在针灸时,徐徐提插毫针,气就会随着运动。补时,徐入则气入;泻时徐出则气出。

徐,才会带动气的运行。所以太极的徐就容易调理到人体的气机。

[ Last edited by 正弘 on 2006/8/16 at 13:41 ]
发表于 2006/8/16 21:12:27 | 显示全部楼层

评论

不错,好像有些道理。但这只是一种物理作用,是否有一些其它的理念呢。
发表于 2006/8/17 23: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好

正弘先生是很形象把气机的变化来告诉我们. 因为我们现代教育把"气"只是一种理念来灌输, 而不是直观的去让学生体察到气看到气.或者退一步说告诉你"气"的物质性.这或许是我们丢了中医学的根本,是一种悲哀.象一个盲人,近视眼, 在你的视力外,怎么形容,你都不理解.

       笔下百言,离题千里, 请大家指正.
                                                                                    明空于厦门Sample TextSample Text
发表于 2006/8/18 01: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是有些道理,但单从物理现象来解释运针的补泻是否太过单一?
发表于 2006/8/19 11:48: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本源于生活实践,闭门造车或只求学院读几本书,实验室做作实验是不可能真正理解中医内含的,想象吧!实践吧!
 楼主| 发表于 2006/8/19 20:06:4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上几位的指教,也请光临我的博客,提更多的意见。
发表于 2006/8/19 21:04:38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也不仅仅是徐动
我认为所谓“徐急“的肢体动作是为了方便配合意念,补泻在心不在手,有形的动作是为了配合无形的意念,使施术者尽量节省“心力”
 楼主| 发表于 2006/8/19 23:18: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形的动作是为了配合无形的意念”“屈指描太极”这句话是否指意动在先而形动在后?那么太极的真意不在形而在意了。也许太极就是练意为主的。中医有意到气到之说法。补泻本在气之补泻,如果意练好了,那气也就容易调了。这一点我们有共识。

“补泻在心不在手”补泻是调气,可以用心意去调气,但也脱离不了手部之经络的传递作用。因此“补泻不仅在心亦在手”。

使施术者尽量节省“心力”。。“心力”是对“意”“神”的较社会化的说法。”意“不在于节省,而在于会聚会散的运用。

一家之言。望屈指描太极兄指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1/20 17: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