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伤寒大家柯韵伯谓栀子豉汤、白虎汤、猪苓汤三方是治疗阳明病的起手三法。有同道认为此为后世”三焦辨证“之雏形。愚窃以为,即是阳明病,不知下焦所指为何,略陈管见如下,请方家指正。
一,栀子豉所治在中。
论曰:
“病人脉数,数为热,当消谷引食,而反吐者,此以发汗,令阳气微,膈气虚,脉乃数也。数为客热,不能消谷,胃中虚冷,故吐也”。
此言汗后虽伤中阳,而能出现“客热”。
论曰:“太阳病吐之,但太阳病当恶寒,今反不恶寒,不欲近衣,此为吐之内烦也。”
此言吐后虽伤中阳,而能出现“内烦”。
观栀子豉汤诸条,皆为发汗吐下后,而有虚烦、心中懊憹;烦热、胸中窒;身热不去,心中结痛。此即上述之“客热”、“内烦”是也。
“若下之,则胃中空虚,客气动膈,心中懊憹,舌上胎者,栀子豉汤方之。”
明明所伤在中也。故所治不离于中。
或曰,伤在中何以心烦?曰:中土气乱,心肾不交故也。心阴不得下降,此正阳明病机之一也。
栀子象心,其用降;豆豉象肾,其用宣;二气会于中土,则“客热”自消。若吐者,为“胃中虚冷”故也,不可再服栀豉,非此方为吐剂也。
二、白虎所治在上。
论曰:“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甚),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
三阳合病,热气蒸腾,自汗出,此为太阳开机过盛,阳明合降不能。此阳明病机又一典型也。病在气分,气盛于表。故以白虎清之敛之。膏知粳米,皆金药也,其气入肺,故知所治非中也。
三、猪苓汤治在中上。
阳明篇:“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
少阴篇:“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
脉 浮为太阳,太阳开极而不能合,为阳明。
今脉浮发热,知气机能上升外达。又见渴而小便不利,可知此与五苓散证之有升无降类同,为水液未得“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之气化。缘何不得下输?以水饮阻滞故也。
太阳开极而合,其枢在少阴---- 一阴之降---- 所谓阳极阴生。今水饮阻于一阴之降路,故有利、咳、呕、渴,凡此皆为水气不化之证,证见在中在上,所治亦非在下。阿胶敛降,启一阴之气;苓泽滑石,开一阴降路。少阴得降,阳明得合,则诸证自平。
一阴不降,阳明之合即不得启动,观三七先生阐释之“阴阳开合枢”图,阳明与少阴正起于一处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