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3958|回复: 3

沈凤阁治寒湿痹症验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8/9 17:16: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笔者在门诊遇一王姓女患者,向我打听南京中医药大学沈凤阁教授,并云二十多年前,患有重病,几乎瘫痪在床,被沈教授妙手回春,至今未犯病,今有他疾,想找沈老看病。笔者很感兴趣,幸而王女士一直把病历珍藏至今,并乐意借我一阅。下面是王女士二十多年前的病历,本人完全据以实录,以飧同道。
  初诊:1981年5月18日。右膝关节疼痛,引及臀部步履维艰,尤以久坐起行为甚,或时心慌心悸,左前胸隐疼,舌质较淡,边有齿痕,苔白,脉细涩。查体:血Rt、血沉正常,抗“O”<500,类风湿乳胶试验(-);心电图示低电压趋势,窦性心律不齐。诊为气血素亏,寒湿痹阻,经遂不舒,拟益气养血,通痹治之。
  处方:太子参12g,生黄芪12g,全当归10g,炒赤芍10g,独活10g,防风己各12g,怀牛膝12g,川断续12g,酒地龙10g,制川草乌各8g,炒木瓜12g。5剂,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分服。
  二诊:5月26日。腿麻心慌均减,右膝疼痛未已,前法出入。原方去防风、防己、木瓜,加制蜈蚣3条。5剂,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分服。
  三诊:6月5日。腿麻消失,膝关节痛轻减,惟脚后跟疼痛影响步履,近日来又心慌心悸,左胸隐痛,少腹左侧疼痛,白带较多,股酸,月经先期。舌净少苔,脉细涩。寒湿痹阻、气血不足,肝络瘀滞,病情错杂,拟先益养气血,佐以疏肝和络。
  处方:太子参12g,生黄芪12g,紫丹参12g,广郁金6g,柏子仁12g,赤芍10g,炒白芍10g,忍冬藤15g,生熟地各12g,怀牛膝10g,椿根皮12g。10剂,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分服。
  四诊:6月18日。心慌心悸,胸痛,少腹痛均显著轻减,惟脚后跟仍疼痛,行走不便。月经先期,一般15~20天左右来潮,色黑,夹瘀块,临行少腹、股部疼痛,或时两足轻度浮肿,舌净少苔,质偏淡,脉细软,续宗前法出入。原方去广郁金、忍冬藤。加当归12g,益母草12g,丹皮8g。20剂,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分服。
  五诊:8月19日。关节痛、月经先期、胸痛诸恙均瘥,惟两下肢胀痛,有轻度浮肿,股酸痛,带多。脉细涩,肾亏之象,拟补益下焦。
  处方:生熟地各12g,怀山药12g,云苓12g,泽泻12g,厚杜仲12g,怀牛膝12g,川断续12g,补骨脂10g,菟丝子12g,生苡仁10g,二妙丸10g(包煎)。20剂,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分服。
  本例病案为本虚标实之体,患者平素气血不足,可见舌淡苔白,脉细。寒湿之邪,流窜经遂,则肢体关节不利拘挛作痛,阻痹胸阳,则见前胸隐痛。故当攻补兼施、扶正祛邪。初诊以太子参、黄芪补气,且黄芪能强壮肌表而去湿;当归、赤芍养血,且芍药能缓急止痛;怀牛膝、川断续强腰膝,补肝肾;独活、防风疏通经络,升发阳气,驱逐寒邪;制川乌、草乌行气散寒止痛;炒木瓜、防己宣痹去湿;佐地龙以通络。药颇中的,故服后诸症轻减,因湿轻寒重,二诊去防风、木瓜,加蜈蚣合地龙以增强搜剔经遂骨骱之寒邪的能力。三诊、四诊变证又起,皆因气血不足,而致气滞血瘀,经行不畅,故以疏肝和络,调理冲任为法。五诊邪已大去,当以培补先天为本,药用地黄丸加杜仲、川断续、补骨脂、菟丝子以壮筋骨;四妙清热利湿以治下肢胀痛。患者服药后即痊愈。
  综观本病案,沈老辨证之准确,配伍之精当可见一斑,是一篇难得的好医案。从中我们看到了老一辈中医大家辨证施治的深厚功力,值得后学晚辈深入学习。
 楼主| 发表于 2006/8/9 17: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沈凤阁教授治疗白塞氏病验案

沈凤阁老中医是江苏著名老中医,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从教、从医60余载,学识渊博,经验丰富。
  白塞氏病又叫白塞氏综合征,是一种多系统损害的慢性疾病。临床上以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虹膜睫状体炎三联症较常见。其中眼部症状多样,可表现为视力模糊、视力减退、眼球痛、畏光流泪、异物感及飞蚊症等,严重者可导致失明。口腔溃疡好发于唇、舌尖、舌腹、口底、颊、齿龈、腭部黏膜。外生殖器溃疡男性好发于龟头、冠状沟、包皮、尿道口。女性好发于大小阴唇、阴道、宫颈口。除眼、口和生殖器外,还可累及动静脉、消化道、关节、皮肤和神经系统。本病呈慢性、反复发作性,严重者可危及生命,目前病因不明。
  本病与中医的“狐惑病”相似,《金匮要略》记载:“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仲景以甘草泻心汤主治。沈老认为本病发病多由感受湿热毒气,或因热病后期,余热未尽,或脾虚湿浊之邪内生等致湿热毒邪内蕴,病及血分,毒瘀互结。且久病伤络,湿热之毒弥散三焦,循经走窜,外浸肌肤、关节,上扰口舌、眼目,下蚀前后二阴。治宜化湿泄热解毒为法。
  患者张某,男,71岁,河南三门峡人。患此病一年有余,用地塞米松、维生素B族、维生素C等药物以及服中药治疗,久治不愈。多方求医,苦不堪言。后家人上网查得南京中医药大学沈凤阁教授,遂于2005年4月9日辗转来南京寻得沈老求治。检查患者口腔、咽喉部见散在性溃疡疮面,口唇四周紫暗色红晕,眼结膜充血,下眼睑红肿,龟头检查见不规则形状溃疡,脚趾红痛,伴头昏低热,周身乏力,纳谷欠佳,大便偏干,三日一行,小溲色黄,口苦,舌质红,苔白腻微糙,脉弦细小数。诊断为白塞氏病,辨证属湿阻蕴热成毒。给予中药煎剂口服,兼外用中药洗剂。口服方:川连4g,淡黄芩8g,法半夏10g,生甘草5g,芦根30g,生苡仁30g,炒黄柏6g,炒苍术10g,土茯苓30g,砂仁4g(后下),炒谷麦芽各12g,粉丹皮10g,知母12g,炒山楂12g,炒神曲12g,生川军3g。外洗中药为苦参30g,土茯苓30g,黄柏20g,明矾1汤匙(后冲入)。每日1剂,煎水洗阴部,1日2次。
  方中黄芩、黄连苦寒泻火,清热燥湿,清利上焦;半夏辛温燥湿,防黄芩、黄连寒凝之弊,与黄芩、黄连配伍,苦辛并进,开泄中焦;砂仁、炒谷麦芽、炒山楂、炒神曲健脾开胃,使中焦枢机得利;黄柏、知母清下焦相火;苍术燥湿、苡仁利湿;芦根清热生津;生川军泄腑热;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土茯苓、甘草解毒。全方共奏清热燥湿解毒疗疮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苦参有抗白色念珠菌表皮癣菌的作用,土茯苓具有很好的抗菌、抗病毒及抗螺旋体作用,黄芩有抗过敏、抗胶原纤维、抗炎等作用,诸药煎汤外洗,具有消炎解毒、杀虫、祛腐生肌之功,可促使溃疡愈合。
  因路途遥远,患者往来不便,首服30剂。药后,患者打来电话,说诸症持续轻减,胃纳增加,寐可。服完药后,患者又来复诊,在上方基础上,去川军、丹皮,加太子参12g,麦冬10g,川石斛12g,以益气养阴善后,并嘱患者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油腻之品。三月后,作者电话随访,患者已基本康复。
 
发表于 2006/8/11 14:08:1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现代医案挺不错啊
发表于 2006/8/11 14:46:34 | 显示全部楼层
嗯,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1/24 22:5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