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6/9/11 00: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之五----脉形及主病(续)
数、缓、迟脉之主病,熊猫对古人有着不同的看法。首先是数缓迟脉的定义,自《脉经》以后的脉学著作大多以“六至为数、五至为常、四至为缓、三至为迟。”作为标准。那么数缓迟的脉就是一个速率的问题,不会再加入别的因素。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同一时间同一人体的寸关尺的速率肯定是一致的,数都数,迟都迟,不会寸数关平尺迟。也就不会出现众多脉学专著描述的数缓迟脉在寸关尺的主病情况。但是确实古人的著作中描述了寸关尺的主病。摘录一二:《脉诀汇辩》:“数脉主腑,其病为热;左寸数者,头痛上热,舌疮烦渴;数在左关,目泪耳鸣,左颧发赤;左尺得数,消渴不止,小便黄赤。右寸数者,咳嗽吐血,喉腥嗌痛;数在右关,脾热口臭,胃反呕吐;右尺得数,大便秘涩,遗浊淋癃。有力实火,无力虚火”。《脉学阐微》:迟脉为阳气失职,胸中大气不能敷布之侯。见于左寸,胸中寒痹、满痛,精神不振;左关,肢体拘急,,脘满胁胀痛,心烦闷;左尺,肾虚便泄,腰酸痛,女子不月。右寸,肺气寒冷,胸闷痛,痰滞,气短咳逆;右关,脾冷胃寒,食不化,积滞不行;右尺,腹部胀痛,腰酸重泄泻”。此等描述令熊猫不解,(望有缘者赐教)熊猫以为肯定有相兼脉的,可苦苦寻找也找不到证据。这些都是单纯的数迟脉的描述,何况这些脉学著作中后面还有相兼脉的单独描述。
为此,熊猫只能综合诸家的基本精神,总结大意如下:数脉主热、主虚。因热邪壅胜气血旺行而为数,此时因正邪相博,脉象必为数兼实脉,为实证;久病见数脉,一般应与细、濡、弱、等相兼,为正气不足,为虚症。若数脉兼散等无根脉,为虚阳之外越。迟脉主寒、主脏、主痛。《四言举要》:“迟脉主脏,阳气伏潜,有力为痛,无力虚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