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大熊猫

熊猫戏说脉(之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31 20:28:5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讲:大熊猫老师讲《伤寒论》《辨脉法第一》(2,3,4)

二、问曰:脉有阳结阴结者,何以别之?答曰:其脉浮而数,能食,不大便者,此为实,名曰阳结也,期十六日当剧。其脉沉而迟,不能食,身体重,大便反硬,名曰阴结也。期十四日当剧。

1、解释名词:阳结阴结

在中医大辞典上,阳结阴结有下面几个方面的定义:

1)证名:最早见于李东垣的《兰史密藏 大便燥结》,阳结是胃肠实邪所致便秘,阴结胃肠阴寒凝滞或津血亏耗,大便秘结之证。在《景岳全书》上,“阳结者邪有余,宜攻宜泻者也”。在《医学心悟》上,“冷秘者,唇淡口和,舌苔白,小便清,喜热恶寒,此名阴结。”

2)脉象的名字:见于成无己的《注解伤寒论》《辨脉法第一》:“脉蔼蔼,如车盖者,名曰阳结也,脉累累,如循长竿者,名曰阴结也”

3)病名:阳结就是实秘,阳明腑实证的大便秘结;阴结是虚秘。

在我们周围,95%以上都是我们所说的虚秘阳虚阴盛造成阴凝的,脾虚造成传送失常,或者是津血亏耗的,都归在虚秘真正实证上火者少见。

本段还是以脉辨阴阳,以阳气阴血的流行而辨查的结合大便的结不通分出阳结和阴结之脉,怎么分出是阳结还是阴结之脉呢 根据阳脉还是阴脉,再参考是阴证还是阳证来决定的

阳结:脉浮(阳);能食,不大便者;阴结:其脉沉而迟,不能食,身体重,大便反硬。阳结阴结的定义是非常清楚的

阳结是实证,阳实而结属于阳邪有余的阳邪有余则阴正不足。在正常情况下,阴阳相对平衡,阴平阳秘,阳正和阴正都是平衡的如果阳邪有余就会阴正不足阴的不足在临床中会造成津液的消耗而导致阴亡阴亡以后,阳气自然就损伤了阴亡则阳何所依。实证的便秘在《伤寒》的阳明篇中可以见到,就是那种大热伤津用承气汤急下存阴之证。后世医家的看法:“留得一分津液,便存一分生机”,在阳明热证时,需要特别注意清热保津清热不只包含泻下,还有其他方法。在西医没传入之前很重视这点,现在医疗中用的不多因为西医普及,输液方便,动不动就输液就不容易导致脱水或津液亏虚典型的津液亏虚的人不多见了以上为阳结,阳邪有馀,津耗而阴亡,阴亡则阳无所依,也会导致阳亡

阴秘:阴虚也可以出现便秘后世医家阴虚列为单一的证型肾阴虚,胃阴不足,肝阴不足,肺阴不足,心阴不足等往往把各藏腑的阴虚单列在《伤寒》上不是这样提的阴虚的概念并没有单独提出来阴邪的出现是和阳正不足伴随而出现的,它的机制是阳正不足则阴邪有余阴邪有余后则阴寒内盛,出现阴寒的凝滞而导致阳亡损伤的是肌体的阳气阴阳合则为一,分则为二阳亡阴何所主

2、解释阳结,期十六日当剧;阴结,期十四日当剧


析:脉有阴结阳结,何以别之?此为以阴阳之脉配阴阳之病以证之也。脉浮数,阳脉也;能食不大便者,阳病也。凡阳皆实,曰阳结。脉沉迟,阴脉也;不能食,身体重,大便反硬,阴病也。曰阴结。阳结者,为阳实,为阳邪有馀。阳邪有馀则为火,火与元气不两立,不两立则耗损津液。故阳结者,阳有馀而阴不足也。阳结者十七日剧,以少阴之数八,二八一十六日,增一日方应阴虚,阳邪耗损阴液将亡,病邪日盛而正气日衰,故剧,阴结者,阳不足也,阳不足则阴寒凝滞而结。以十四日当剧,少阳之数七,二七一十四日,阳为阴邪所痼将亡,故剧。

少阴之数八,少阳之数七七和八是生成之数在《九宫八风第七十七》和《五常政大论篇第七十》规定了少阳之数七和少阴之数八少阳之数七,2*7=14阴结伤阳,14天时,阳气被阴邪消耗将亡少阴之数88*2=16,此处提的17天,解释如下以少阴之数八,二八一十六日,增一日方应阴虚。日期不是机械和固定的,可视为大概的日期14天和17天应该是个概数。

这段有脉象有证状,但特别强调了大便,通过验大便来判断阳结和阴结的,验大便似乎专指阳明病,我们应该举一反三,只要出现便秘的不一定就是伤寒的阳明造成的,在临床中凡是遇到结证的(便秘病人),都可以通过阴阳脉法辨清楚,判断是阳结还是阴结

三、问曰:病有洒淅恶寒而复发热者,何?答曰:阴脉不足,阳往从之;阳脉不足,阴往乘之。曰:何谓阳不足?答曰:假令寸口脉微,名曰阳不足,阴气上入阳中,则洒淅恶寒也,曰:何谓阴不足?答曰:假令尺脉弱,名曰阴不足,阳气下陷入阴中,则发热也。

1、回顾一下精气学说

精气学说认为世界就是气的世界,各种物质运动的形式都是气的运动形式。天地阴阳有正气和邪气,天气阴阳的邪气作用到人的身上就伤我们人的正气,这点在《黄帝内经》的运气学七篇大论上讲得非常详细。人身有阴阳之气,在阴平阳秘的情况下,人体是正常的,在阴阳偏盛偏衰到一定程度以后,也可以相互为病,会出现阴阳相争,在人身上即表现为病态。人发病不一定都有外部邪气的侵犯,人身固有的阴阳之气相争,也会引起发病。

人发病有下面几个条件:a.运气因素;b.情志因素;c.生活习性。人的情志和生活习性是导致人生病的非常重要的方面,我们指导周围人如果生活,就包括情志和生活习性的调整。运气因素属于外部邪气的影响因素,不是我们可以调整的。

在我们人身当中,各个藏腑都有具体的部位,各个藏腑相互之间也是有界限的。人的整体可以分阴阳,各个藏腑仍然可以分阴阳,阴阳具有无限可分性。人身有人身的正气,各个藏腑也有它所具有的正气,他们是不相同的。比如肺气即主皮毛,又主肃降,肝气即主升发,又主疏泄。假定把肺的肃降之气移到肝脏上去,对于肝脏来说就是邪气。任何一脏受损以后,别的脏腑对于它来说就处于相对实的状态,就会侵占本脏腑虚的部位。天地之内,人身之中,凡有空处都有气来填充的。此藏不足,出现空处,别的藏腑之气就会过来填充。我们人身中的气在分阴阳的过程中,很难分的非常平均分不均则会出现有余不足和偏盛偏衰在一定限度内则人表现为常态超过这个限度则表现为病态气的偏盛偏衰如何才能知道呢?从脉的阴阳上去辨,“辨脉之阴阳,而知其损益”

2阴脉不足,阳往从之;阳脉不足,阴往乘之。

这四句活可以这样解释:这个部位气不足,此处不足,则彼处相对有馀,有馀者来侵占不足者不管相从还是相乘,自己有余,则会侵占别的位置;自己不足,就有别的来侵占自己

3、曰:何谓阳不足?答曰:假令寸口脉微,名曰阳不足,阴气上入阳中,则洒淅恶寒也。

寸口是阳界限的部位寸口主人身的上半部分,它是主表主阳阳位寸口脉见微,则知道是阳不足这也是阳不足一个定义在《内经》和《伤寒》时期,脉诊还没有完全过渡到现在的寸关尺三部,《内经》多为遍身诊法,至张仲景时,是从遍诊法到寸口脉法的过渡时期在《伤寒论》中,如果没有特别提到其他脉法,就是指寸口脉法,虽然没有提出寸关尺三部的位置和界限,但是还是有寸尺关上的分别的。

寸口脉微就是阳不足,那阴气来乘阴气上入于阳的界限之内,则出现阴盛阳衰,必然生外寒

4、曰:何谓阴不足?答曰:假令尺脉弱,名曰阴不足,阳气下陷入阴中,则发热也。

这里是阴不足的定义尺脉主人体下半部主阴,主里的在尺脉的部位见到弱,就是阴的不足阴气不足,则阳气来从则阳气陷入于阴中部位界限之内则出现阳气盛阴气衰阴衰必生内热

在仲景时期,寸关尺没有固定的界限,但是寸是阳的部位,尺是阴的部位阳的部位侯阳病,因为他是阳之位寸口(阳之位)见到微(阴脉),则是阳不足同理,尺脉侯阴的尺脉的部位出现弱脉,弱脉是阴脉,这个提示也是不足,提示的是阴不足

5、几点说明

第一,本段与前两段脉有阴阳是有区别的前两段是以脉形界定,第三段是以部位界定阳位,侯阳病,尺阴位,侯阴病

第二,恶寒:阳不足,阴气上入阳中则恶寒,为阳病凡阴病见阳脉者生,阳病见阴脉者死。恶寒如果出现的是阴脉(沉、涩、弱、弦、微),则多为用药效果不是很好,病危重些。阳病得阳脉好治,得阴脉困难些

第三,发热:阴不足,阳气下陷阴中则发热也,是阴病。出现恶寒和发热的原因:阳不足,阴气上入阳中则恶寒,所以为阳病阴病见阳脉生发热(阴病)见阳脉者生。发热病人如果见到阴脉,也算是脉证相符合,但是要区别程度。只有正气不衰,正气旺盛,才能见到阳脉。见阴脉者,虽可视为脉证相符,但总是比较难治些,如果脉有胃气,有根也不是死证。

在伤寒的六经当中,发热的比如:少阳病中有寒热往来,厥阴病中有厥热相随,他们似乎与阴阳的上下界限不相吻合少阳为半表半里,不是完全的表证和里证那么邪的出入,出则到表,入则到里出入也是上下部位的界限厥阴病属里但厥阴以少阳为表它(气)的升降又是厥阴病的一个从乘,这个从乘也是上下部位的界定

凡寒热之病皆本于阴阳的从乘单纯的恶寒或发热都是一个从乘。中风的恶寒就是表阳病,脉浮临床中虚劳的病人,亚健康状态的病人等,应该是少阴虚劳者,属里属阴,脉是数的,是虚劳的脉数(阳气下陷于阴中发热)。以后遇到恶寒发热的,这段都是适合的

6、阴结的治疗方法

阴结不能用泻下药,可用生姜,典型的方为附子大黄汤,治疗阴结老年人津液亏虚,大肠部位干燥,白芍30,泡水当茶喝。一定要把证辨清楚。

四、阳脉浮(一作微)阴脉弱者,则血虚。血虚则筋急也。其脉沉者,荣气微也。其脉浮,而汗出如流珠者,卫气衰也。荣气微者,加烧针,则血流不行,更发热而躁烦也。

1、阳脉浮(一作微)阴脉弱者,则血虚。血虚则筋急也。

这一段是承接上一段的是从上段的相从相乘沿袭下来的阳是寸的部位阳脉浮指阳脉浮诊于寸而知其阳有余。阳有余则阴不足阴是尺的部位尺部诊得脉弱阳浮阴弱主血虚阳脉(寸部)主气气实于卫,血虚于荣气为阳,血为阴气有余,血不足阳浮则气有余,阴弱则血虚

在《难经》上有“气以煦之,血以濡之”,指出了气血和筋骨的关系。这里的气主要指脾气,脾主肌肉,血主要指肝血肝主筋,筋是阴柔的东西血虚时筋失去肝血的濡养,则出现筋急筋急相当于肌肉痉挛,抽搐

2、假定是阴实阳虚(尺部实,寸部虚),该如何解释?

我们知道“气以煦之,血以濡之”不只包括筋,还包括肌肉骨骼等,如果出现阴实阳虚的脉象,肯定是气不能很好的温煦肌肉骨骼,就会出现骨痿。骨痿相当于慢性骨关节退化性病变尤其是腰以下的慢性骨关节退化性病变,阴实阳虚脉象多见

3、其脉沉者,荣气微也。

其脉沉者接着阳脉浮说的内伤杂病中包括伤寒三部脉都浮的见得不多,我们人体在一气分阴阳时,很难分得均匀,必定出现各脏腑阴阳之气的不均衡。

荣指荣血、营血,气指卫气,荣气微指荣卫之气都比较少荣气指卫气和营血合在一起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血为气所化成的,我们说气也包含着血,也就是合则为一。我们说气血就是把气一分为二,分则为二。阳脉主表,主卫气。阴脉主里,主血,根据《内经》脉法“上以侯上,下以侯下”两寸口侯上,侯表,侯卫气右寸是肺,侯气肺为气之主左寸是心,侯血,血为心所主

左为阳,右为阴。同时气为阳,血为阴但是右寸侯的是气,左寸侯的是血,左为阳却侯的是心,侯的血(阴)似乎出现阴阳错位。心肺分为前后,心在前(前为阳),肺在後(後为阴)还可以从阴阳的互根互用角度去讲阴中含阳,阳中有阴,互根互用

4、左寸侯血(心),右寸侯气(肺)的指导作用。

左寸弱,荣血中气不足右寸弱,则气中的荣血不足右寸弱时不单是气的不足,还体现出荣血的不足左寸弱时不单是血的不足,还体现出气的不足

左寸侯心,中医的心不单是指心脏,还包括血液系统,神经系统和大脑冠心病的人、脑血管病的人,只要是确诊的病人,他们的脉可以从左寸上找到其左寸肯定不足,可见沉、细、弱等阴脉,我们就不能单单理解为血的不足,也有荣气的不足。心脏做过支架的病人左寸靠下可体会到脑血管病人在脉上也会留有痕迹,即使恢复得很好,在脉象上还是会留下痕迹左寸偏上(靠近腕横纹)可体会到

5、其脉浮,而汗出如流珠者,卫气衰也。

浮脉就是有余,这种有余可见于伤寒表实证和表虚证表实证就是麻黄汤证这个浮脉兼紧的但是不出汗脉浮在不足时,往往与弱相兼是桂枝汤证这时就是表虚证,桂枝汤证是出汗的,汗可多可少但是没有严重到汗出如流珠者这个程度

汗出如流珠者指从皮肤出来后在身体表面形成个比较大的颗粒这个颗粒布满身体开始这个水滴开始象粘在人身上时,非常多时也是会下流的这时是卫气衰

阳脉浮的时候,不单是表虚证,还有膻中之气(宗气、胸中大气)的不足,如果是宗气或胸中大气的不足,卫气肯定是要衰的,卫气是分布在体表周身的胸中大气是气之所主,大气不足,周身的卫气肯定也是不足的卫气是卫外而固内的,卫气不足则气散于外就会出现“脉浮,汗出如流珠者”。这个浮应该是在右寸诊因为右寸侯肺,肺为气之主

6、“其脉浮,而汗出如流珠者,卫气衰也”此是为桂枝汤证还是桂枝加附子汤证?

应该是桂枝加附子汤证加补气固表的药,卫气衰适宜补气,但补气莫如壮阳,荣气也是气,补气壮阳未尝不是滋阴

7、荣气微者,加烧针,则血流不行,更发热而躁烦也。

荣气微适宜生血,但生血莫如滋阴假设这时没生血,而去烧针(比如扎火针)烧针是热的,火邪又进入荣血当中就更加耗费津液,耗费荣血则出现“血流不行,更发热而躁烦也”火邪逼迫血液,不按正常的卫气营血的循行路径去走,所以血流不行本身血就是一种不足,阴不足则相对显得阳亢再加烧针,则相对阳邪独盛所以更发热烦躁,这句话是指阴不足人的误治在伤寒中,尤其是太阳病病中提出很多变证,兼证,杂证和坏证很多都是医者误治导致的变证,还提出了各种误治后的情况

8、由误治而联想到的

在北方已经进入冬季,按照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要求,阳气应该闭藏的。那些保健用的器械比如纳米,磁疗等器械,都通过热去起作用在这个季节,按摩是否该做?理疗是否该做?原则上讲这个季节是不适宜做的。还有敲胆经这个胆经在这个季节是否该敲,火罐这个季节是否该拔顺应天地之理,这个季节不适合做这些。如果突然受寒,拔火罐做按摩是可以的,有如是病,则用如是药,但我们不能把它作为享受保健的方式。敲胆经应该在春天的时候敲,早晨敲,晚上不适宜。

8、“荣气微者,加烧针,则血流不行,更发热而躁烦也。”应怎麽治?

荣气微,宜生血。“更发热而躁烦也”不是急证和重证,算是标证,宜按荣气微论治。荣气微,就是血虚,要生学,生血的同时还要行血,用气药去行血,“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动”,不可用活血化瘀的药,“行气则伤气,活血则伤血”。只有出现血瘀的时候才能活血化淤,血不足的人千万要少用或不用活血化淤的药物,血虚的病人只用四物汤根本不行,一定要加补气的药,补气补的是脾气,强化脾胃功能。

9、“其脉沉者,荣气微也。”这里是指(左/右)的寸部还是尺部?

脉的部位不定,没有具体位置所指,原则上可定在双寸,左右皆可能阳脉本身是浮的主表主卫气,阴本身是沉的主里主营血。



[ 本帖最后由 素灵 于 2007/12/31 19:30 编辑 ]
发表于 2007/12/31 20:30:0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讲:大熊猫老师讲《伤寒论》《辨脉法第一》(5,6,7,8,9)


补充:

血虚筋急:阳有余,阴不足,则生风于荣血当中,则出现筋急

汗出如流珠者:阴有余,阳不足,逼阳于外散

荣气微者,加烧针,则血流不行,更发热而躁烦也:阴本不足,阳已来从,又以烧针助火邪,阳血更加大亏

从这几条我们可以联系到其他的东西伤寒的脉法就是阴阳脉法用阴阳的脉审阴阳的病在阴阳内外表里上下左右部位界限上去推求那么不一定是单纯的浮沉决定阴阳,还有部位,要灵活应用阳脉浮,阴脉沉右侯气,左侯血(寸口),这些是常,在临床时我们要做到知常达变

五、脉(一云秋脉)蔼蔼,如车盖者,名曰阳结也。脉(一云夏脉)累累,如循长竿者,名曰阴结也。脉瞥瞥,如羹上肥者,阳气微也。脉萦萦,如蜘蛛丝者,阳气(一云阴气)衰也。脉绵绵,如泻漆之绝者,亡其血也。

问曰:脉有阳结阴结者,何以别之?答曰:其脉浮而数,能食,不大便者,此为实,名曰阳结也,期十七日当剧。其脉沉而迟,不能食,身体重,大便反硬,名曰阴结也。这一段阴结阳结指得是证名。阴结阳结有三个意思证名,脉名,病名

1、脉蔼蔼,如车盖者,名曰阳结也。

车盖:古代车顶上有一层布那层布顶子(如轿子)有些车没车盖,但是周围有一圈布,车行走时,布会很柔和的飘动脉蔼蔼,如车盖者形容阳结的脉象是浮且柔和的动阳结的脉象是浮的,柔和的飘动非常空灵的飘动的感觉

2、脉累累,如循长竿者,名曰阴结也

如循长竿:沉带弦象阳结的脉和阴结的脉都是一种病脉结这个病脉的特点:肯定有气聚集不通之处,在脉上肯定有力度气积聚不通在脉上的反应:脉带点力度(有劲)阳结的浮脉有点力度,阴结的沉脉带点弦像,弦本身就带点力度

3、脉瞥瞥,如羹上肥者,阳气微也.

瞥:短暂。羹:用蒸或煮的方法做成果冻状的食物,上面洒点香油,肥就相当于那点油。这种脉象肯定是浮脉浮兼弱阳气微后,阳气是卫外而固内,阳气衰少了,或者说已经比较微了,那么这个脉就是没劲的脉

4、脉萦萦,如蜘蛛丝者,阳气衰也

蜘蛛丝:很细很细脉萦萦:缠绕的意思。阳气衰也:微和衰程度不同阳气微还是浮脉但浮中带弱阳气衰这时已经衰了,那么阳衰阴盛,这时出现的是阴脉阴脉的特点是象蜘蛛丝一样细,沉细微(弦)。

5、脉绵绵,如泻漆之绝者,亡其血也

如蜘蛛丝者:虽然细但同时可能带弦象微象是均匀的连续的没有将断不断之势脉绵绵,如泻漆之绝者,亡其血也形容忽细忽微的一会细脉,一会微脉。这里也有程度的区别,如果亡血不严重,会兼紧,如果亡血程度严重,就是细或者微脉。

六、脉来缓,时一止复来者,名曰结。脉来数,时一止复来者,名曰促(一作纵)。脉,阳盛则促,阴盛则结,此皆病脉。

这一段解释什么是结脉,什么是促脉。后世往往用结代来表示,实际上结促代是三种脉象,在熊猫戏说脉中有介绍

1、脉来缓,时一止复来者,名曰结。

结脉是阴盛而缓寒象比较重的人是缓。我们在说正常脉象时,缓与迟不是太好分别胃脉就是缓的,但是这个缓均匀柔和的。病脉也有缓脉,是阴盛的脉,是阴脉,应该出现沉脉,这里的缓是沉缓脉在这种很均匀的跳动中突然出现一下停顿,就是结脉

2、脉来数,时一止复来者,名曰促。

促脉与结脉一样,在正常的跳动中间有一下停止促脉的前提是数脉是一个阳盛的数脉这个数带有浮的前提结脉:沉缓时一止而复来促脉:浮数时一止复来者

代脉:特点是止无定数。房颤的病人跳动的节律和力度完全没有规律代者,断续而不联也

七、阴阳相搏名曰动,阳动则汗出,阴动则发热,形冷恶寒者,此三焦伤也。若脉数见于关上,上下无头尾如豆大,厥厥然动摇者,名曰动也。

1、什么叫三焦?

三焦的含义也是较多的,最早见于《内经》五藏六腑,三焦是六腑之一是外围最大的一个腑,又叫外腑,孤腑,他的作用是主持诸气,疏通水道

在素问的《灵兰秘典论》中,说出了三焦的功能“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具有疏通水道的功能。

在《灵枢》的《营卫生会》篇中,黄帝曰:愿闻营卫之所行,皆何道从来?岐伯答曰:营出于中焦,卫出于下焦。黄帝曰:愿闻三焦之所出。岐伯答曰:上焦出于胃上口,并咽以上,贯膈而布胸中,走腋,循太阴之分而行,还至阳明,上至舌,下足阳明,常与营俱行于阳二十五度,行于阴亦二十五度,一周也,故五十度而复大会于手太阴矣。黄帝曰:人有热饮食下胃,其气未定,汗则出,或出于面,或出于背,或出于身半,其不循卫气之道而出何也?岐伯曰:此外伤于风,内开腠理,毛蒸理泄,卫气走之,固不得循其道,此气慓悍滑疾,见开而出,故不得循其道,故命曰漏泄。黄帝曰;愿闻中焦之所出,岐伯答曰: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莫贵于此,故独得行于经隧,命曰营气。黄帝曰:夫血之与气,异名同类,何谓也?岐伯答曰:营卫者精气也,血者神气也,故血之与气,异名同类焉。故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故人生有两死而无两生。黄帝曰:愿闻下焦之所出。岐伯答曰:下焦者,别回肠,注于膀胱而渗入焉。故水谷者,常并居于胃中,成糟粕,而俱下于大肠,而成下焦,渗而俱下,济泌别汁,循下焦而渗入膀胱焉。黄帝曰:人饮酒,酒亦入胃,谷未熟而小便独先下何也?岐伯答曰:酒者熟谷之液也,其气悍以清,故后谷而入,先谷而液出焉。黄帝曰:善。余闻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此之谓也

这一段主要解释了三焦通调水道的作用,上焦如雾,如雾之溉,像肺气向下疏布水气一样,象天空中的雾向下行。中焦如沤,沤相当于水泡。下焦如渎,渎相当于小溪,小水沟似的下水道

在《灵枢》的《邪气藏府病形篇中》,三焦病者,腹气满,小腹尤坚,不得小便,窘急,溢则水,留即为胀,候在足太阳之外大络,大络在太阳少阳之间,亦见于脉,取委阳对三焦病进行了描述,主要指气化失常,水道不通,出现腹部胀满,小便不利,气喘,胸闷,遗尿等病症,包含了三焦主持诸气的作用。

在《难经》的第三十一难中,“三焦者,何禀?何生?何始?何终?其治常在何许?可晓以不?然: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上焦者,在心下下鬲,在胃上口,主内而不出,其治在膻中,玉堂下一寸六分,直两乳间陷者是。中焦者,在胃中脘,不上不下,主腐熟水谷,其治在脐傍。下焦者,当膀胱上口,主分别清浊,主出而不内,以传道也,其治在脐下一寸。故名曰三焦,其府在气街。”

《难经》对三焦的定义比较完整:“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我们综合起来看,三焦就是“主持诸气,疏通水道”的作用。

五藏六腑中唯独三焦没有实体有名无形在后世医家认为“三焦无形,以躯壳为包裹,以脂膜为界线,以元气为充塞,而立足于少阴之少火,所以以三焦名之。”

温病派提出了三焦辩证,吴鞠通的《温病条辨》按照温热病的传遍划分三焦,分为自上而下的三个阶段

上焦包括肺和心包,温病初期病在肺和心包经,当病在手太阴肺时,出现发热头痛,汗出而喘等。到心包经时,出现神昏谵语,语言不顺畅,有时出现厥冷舌质红降等

中焦就是脾胃的病,伤寒的四大(大热大渴汗大出脉洪大)和中焦相近发热不恶寒在足阳明胃,是高热,汗出,是大汗,口渴,脉洪大温病到了足太阴脾,出现发热不畅,呕吐,恶心,不欲饮食,舌苔黄腻等。

温热病发展到下焦肝肾以肾病变为主:会出现身热,面红,手心脚心热,心烦,睡眠不好口唇舌头干燥,口唇爆皮足厥阴肝:比较危重,出现高热,还会热厥心慌心跳再严重出现抽搐手足蠕动循衣摸床昏迷温热病到下焦,出现抽搐时非常危重了

阴阳是互根互用的,每个词在特定的场合代表特定的意义,比如说藏腑时,每个藏腑的功能都不是单一的如肺主肃降,但是肺还主发散的,主皮毛的肝主生发,和脾胃配合还有向下的作用

2阴阳相搏名曰动,阳动则汗出,阴动则发热。

这一段讲阴阳五脉中的动脉,浮大数动滑为阳五脉。见到动脉就是阴阳相搏的脉了,什么叫做阴阳相搏?我们前面讲过“阴不足阳往从之,阳不足阴往乘之”,出现从乘时,阴阳气的偏盛偏衰程度还不是特别重,这个程度比较重时称为阴阳相搏。

阳不足阴乘而搏阳,脉浮取见动,阳脉动,阴强阳弱,阳不足,不能固护体表,则汗出。

阴不足阳从而搏阴,脉沉取见动,阴脉动,阳强阴弱,收敛不足,会发热,但是热势比较缓,发热比较轻,被后世医家称为内伤性发热。张仲景在平脉法和辨脉法中既讲伤寒也讲杂病。

不管是阳动还是阴动,都是因为阴阳之气的不均平,存在气的太过和不及。

3、若数脉见于关上,上下无头尾,如豆大,厥厥动摇者,名曰动也。

这里的动首先指的是部位,在关上。在伤寒上采用寸口脉法、 三部九候脉法和遍诊法,关上指的是关的部位,上是寸的位置,下是尺的部位。

若脉数见于关上:数脉单独指脉跳得快。如豆大:形圆如豆,有力度,不单单数还兼有力或者滑,也就是关上是滑数脉。

左关右关浮取沉取是否有区别?肝胆候于左关,脾胃候于右关。右关动脉:阳搏太阴,主阳明汗出。左关动脉:阳搏厥阴,出现厥阴发热。

4、出现阴搏怎么理解?

形冷恶寒者,此三焦伤也,形冷恶寒这是三焦之气有损伤。三焦有名无形,以元气为充塞,少阴少火所生之气充斥三焦,少火生气,壮火食气,同时三焦之气又能生少火。三焦之气融合营卫、温暖脏腑。如果少阴受伤,所生少火之气减弱了,所生三焦之气也受损。因为壮火食气,气被壮火损伤之后不能很好的生少火,出现三焦伤,伤的是少火之气三焦之气,肯定是阳的不足,脏腑是寒的,荣卫又不足,会出现形冷恶寒。

八、阳脉浮大而濡,阴脉浮大而濡,阴脉与阳脉同等者,名曰缓也。

解释了什么是缓脉也就是平脉,平人之脉一息四至,三至为迟,六至为数,介于迟数之间出现的不快不慢的叫缓脉。

缓脉是脉形平和阴阳相等的,阳脉阴脉指部位和浮沉取,指的是寸尺左右浮沉都相等。浮大兼有力度,濡和力度是相互维护一个平和的。濡指柔软柔和,浮大有力而柔和。浮大出现弦紧脉就是病脉,大而濡的脉如果沉取见到也不是缓脉的标准。

缓脉的条件:
1、介于平脉和迟脉之间。
2、浮。
3、大。
4、有力而柔和。

浮取不陷,中取不弱,沉取有根。

在阴阳五脉中没有缓脉,缓脉是病脉。此处缓脉是平脉,表示中和,有胃气有神有根。知道什么是平脉,才可以知道什么是病脉,做到知常达变。迟脉是病脉,在迟脉和平脉之间没有具体的界限,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平迟数的界定要根据年龄性别生活史,出现缓脉时大部分是平脉,不一定就是病脉,可能是身体素质非常好的表现。

在后世脉法中,对濡脉的脉形作了规定:浮,细,无力。濡脉主有湿邪,湿邪感人致病的在临床中常见到濡脉。湿邪感人致病常常出现相兼脉,寒湿的人会出现濡兼细兼紧。湿热的人会出现濡兼数。本段的濡脉仅仅指柔和之像,不是指病脉。

九、脉浮而紧者,名曰弦也。弦者状如弓弦,按之不移也。脉紧者,如转索无常也。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寒虚相搏,此名为革。妇人则半产、漏下,男子则亡血、失精。

这段规定了什么叫弦脉芤脉及其主证,张仲景关于弦脉的定义和后世、《内经》都不一样,仲景的弦脉:脉浮而紧;《内经》:端直以长,轻虚以滑;后世:端直以长。

1、脉浮而紧者,名曰弦也。弦者状如弓弦,按之不移也。脉紧者,如转索无常也。

状如弓弦按之不移:绷直、紧、不动,弦脉取弓弦的象意。弦脉和紧脉的区别,弦脉和紧脉都有直紧之象,是相同的部分,紧脉按之移动如转索无常,弦脉不动。弦脉是紧脉的有力而硬直者,弦脉是脉浮而兼有紧脉,紧脉是转索无常的,力度稍小,浮紧结合在一起,成为弦脉。

2、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寒虚相搏,此名为革。

脉弦而大,大指脉体宽大,脉体宽大后在中取就不会出现紧象,而呈现渐微之象,渐微之像就是减,弦脉兼大脉,则是减,减少的是紧脉的那种的形象。如果是浮的这种弦脉,损的是轻的。结合后世脉法,沉取容易出现弦大脉,减不是单纯的减少而是损伤亏伤。

芤脉的条件,弦+大+形大+力薄者=芤,芤脉是两边有中间无,可找一根葱管去体会,能体会到两边有中间空的感觉,是物中空外实的象。弦大而有力是实脉。减则为寒,芤则为虚,减的是阳气,芤脉肯定是虚的,因为它中空,则是阳不足而中气虚,减了阳气,脉不能柔和,芤为虚,虚的是中气,中气虚所以脉不能充实。

寒虚相搏,此名为革,减了阳气,脉不能柔和,中气虚,脉不能充实。革的定义就出来了:1脉不柔和(外硬),2脉不充实(中空)。不柔和不充实的脉叫革,用鼓皮去体会。革脉脉体也是比较宽大的,如果脉体不宽大,外实中空也不能体会到。

3、妇人则半产、漏下

这是解释革脉的主证,革脉的形成是里虚,虚的是中气,“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中气虚会出现血虚,中气虚不能化生血液,所以血虚,血虚以后不能养胎,所以有孕会习惯性流产。

在临床中治疗这种病时,直接原因就是血虚而不能养胎,治疗时要非常明白气血之间的关系,判断是以气虚为主还是血虚为主,临床中直接去补血,往往补不上去。因为往往是中气虚,伴有寒,这时候补中往往是有效的。血虚的原因,一定要看清楚是否是气虚伴有寒,用顾护中州的方子:小建中汤,四君子汤等再加补阳的药物。

没孕时,出现漏下崩漏,月经不调,就是月经的淋漓不断,月经周期长。中气虚,气虚不能摄血,所以漏下。治疗这种崩漏的,同样也是治疗气血关系,不用止血凉血的,血热则妄行,凉血止血限于血热的。临床中往往不是血热妄行,淋漓不尽是气虚,治疗原则是顾护中州,强化中气。

4、男子则亡血、失精。

男子见革脉主亡血、失精。革脉就是中气虚,气虚不能生血,所以是血虚。这时血虚还可能出现一个转归,血虚以后,血虚生内热,阴虚生内热,生内热后可能出现血热妄行,之后可能出现出血的证,上溢下泻,上溢鼻子出血,咳血吐血。下泻:拉血。或者内热耗伤津血,造成血液减少枯竭,也叫亡血。

失精,精既是精血又是精神又是元阴元阳的精,这是广义的精。老年人常见的情况中气虚,阳气不振,出现阳痿,精枯等,失去生育能力,就是失精,老年人上了年纪不能生发了,就是不能生育了,这时候就是失精了。

临床中对老年病要特别小心,要非常注意这个精,和青壮年小孩的病用方肯定不同,要慎重,临床久了就胆小,其实就是需要特别谨慎。

少壮之人,如果见到革脉,气不足,则血不足,中空则生内热,热生于中,心火相火交织,出现心火动相火用阴精竭,这是少壮之人见到革脉常见的病理过程。

论坛讲伤精失精这个病理过程的并不多,讲房事(醉以入房,房事无节)伤精的等多些,还有手淫的多些,这样给伤精患者扣上了不太好听的帽子。如果对上段理解后,对伤精的患者,不该过多指责患者的房事方面,房事手淫只是伤精的一个方面而已,有一些人在房事饮酒比较有节制也会伤精,因为现实生活中逼迫他去应付方方面面关系,大脑处于高度亢奋状态,因而消耗气血,造成气血不足。这个病理过程搞明白了,才能知道怎么去治疗。

革脉中空而外实,中空是正气不足,正气虚,正气空。那么外实是什么,革脉外硬,叫外实,这个外实是一种阴气,正常的脉象是很柔和的,阳包着阴气的。天人相应,在自然界天包地,天地阴阳交泰,天地位万物育。革脉外面的阳气不足,不能包裹这种阴,阳不足了,不能包阴,这种阴气外散于外,故脉象上出现外硬,出现外实中空的一个脉象。

5、以上几种脉都是在寸口取吗?

仲景的伤寒时代,是遍诊法,三部九候诊法,寸口法几种诊法同时存在,但没特殊提到时都是指寸口脉。特别提到的,如趺阳,人迎等则指相应的地方。

仲景对寸尺的部位不是特别重视的,伤寒脉法是阴阳脉法,主要分阴脉和阳脉。在阴脉和阳脉的分辨上有以下几点:一个指阴阳五脉的定义,浮大数动滑为阳,沉涩弱弦微为阴;二是指以部位分,尺为阴,寸为阳,右为阴,左为阳等;第三是以浮沉分。以这三个条件去分辨是阴脉还是阳脉。

提到阴脉或阳脉时,要注意是寸部还是尺部,是沉取还是浮取等。

6、血虚而发热,本寒标热怎么用药?

这个问题涉及到标本中气的问题,标本从哪化,可参考熊猫说五运六气的帖子。简单解释如下:急则治标,缓则治本,血虚是本,中气虚最根本,发热不高可以不管,发热很高时,肯定要先治标热,如果不高,我们从本上去治,这时固护中州。中医没有固定的公式,取决于临床的具体情况,和中医师自己的判断等,这点对中医学来说非常重要。



[ 本帖最后由 素灵 于 2007/12/31 19:31 编辑 ]
发表于 2008/1/1 09:25:41 | 显示全部楼层
辛苦了,謝謝姐姐!



大熊貓老師
素靈姐姐和所有的網友

新年進步!萬事如意!
发表于 2011/11/6 15:18:34 | 显示全部楼层

用西红柿、洋葱、圆白菜、芹菜、尖椒加上活血化淤、舒肝补气、燥湿去痰的中药,文火煎三小时,去渣喝汤。每日1500ml左右,连续喝一个月。

熊猫老师,能否将减肥汤中的中药详细说明一下啊,我老婆属于重度肥胖,市场上的减肥药不敢用啊,谢谢了。
发表于 2013/10/2 08:49:02 | 显示全部楼层
已经拜读,感到先生文风犀利。
发表于 2015/6/2 20:20: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知道告诉的将非常

有谁能告诉一下大熊猫老师坐诊的地址,姓名,网上搜不到
发表于 2015/6/7 21:36:1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来了lollo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1/23 05:4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