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7/8/22 01:17: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58 和子 的帖子
1,“实在没有与大熊猫老师争甚么我强你弱,我对你错之心,”我们不在同一层面上,所谓“棋逢对手,将遇良才”,而我们不是“对手”,也不是“将”与“良才”的关系。
2,“实在不忍见众学友不知脉法的复杂性,隔着玻璃的光明,燃着火苗的光明,像蚊子一样的我们能拼命地扑上去吗,”熊猫没有为“众学友”如何如何的宽广胸襟,“安得广厦千万间,大蔽天下寒士俱欢言”----那是文人雅士的浪漫;“居者有其屋、耕者有其田”-----那是政治家的抱负。熊猫只是一个临床中医大夫,从不做甚至从不奢想自己力所不逮之事。至于所发帖子,借用佛家的一句话吧:“佛渡有缘人”。就象大好的馒头一样,没有馒头吃的会饿死,馒头吃多了会撑死。唉,一切随缘吧!
3,“实在没有精力与时间把今日所有的脉案发上来,今就略举两例。请大熊猫老师一断,虽只就一诊而论,对错与否,权当戏论吧。”是不是觉得熊猫就有精力和时间?就一定对“一诊而论”“戏论”?
4,“一,刘素华,女,50岁,双寸微弱,几不可得,右关尺弦涩,重按有力,左关尺细弦而涩,以尺尤甚。注,前三日,有少阴证,和子以四逆汤加而大起。”后一句看不懂什么意思。与人交流,当与被交流者遵守同一个“游戏规则”,起码要表达什么意思要让对方明白。这是尊重别人同时也是尊重自己的基本准则。
就这个病例,有两个问题:
(1),“注,前三日,有少阴证,和子以四逆汤加而大起。”众所周知,四逆汤是治三阴经证,四肢厥冷,虚寒下利,脉微欲绝,需急温其脏之总方。而少阴脏寒阴胜见下利脉微,用白通汤通其阳胜其阴。若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用白通加猪胆汁汤。若身体疼痛、手足寒、脉沉、阳虚或一二日后口中和、背恶寒、灸后用附子汤。若二三日无里证或少阴水病,脉沉、少气、虚胀,用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其汗。若无里证,而有表证、反发热者,去甘草加细辛。“注,前三日,有少阴证,和子以四逆汤加而大起。”躲躲闪闪,“犹抱琵琶半遮面”。不由让人狐疑,其少阴证是否有据,其四逆汤是否有据?
(2),“注,前三日,有少阴证,”看看《伤寒论》吧,我说的“看”是用心去看,去悟,而不是走马观花的虚应故事。少阴证三日,我们姑且相信“已愈”,是伤寒“差”后气血待复而未充的时期,即便是旧有痼疾,此时的脉象整体是虚弱无力为顺。“阴病见阳脉生、阳病见阴脉死”,如果真能把握基本脉象,所发脉象无误的话,那自己分析吧。提醒一句“皮之不存,毛将安附?”
太困了,明天再发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