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6/8/13 01:03:52
|
显示全部楼层
之二(续)
1,不诊脉的几种情况:求诊者刚喝完酒不诊;刚输完液不诊;刚吃过饭不诊。除去不诊者,求诊者的用药情况必须问清。因为镇静药、抗心律失常药、抗癫痫药、抗抑郁药可能造成缓脉或迟脉(这些药有减慢心律的作用);一些解肌止痛类(如莨菪硷)可能造成数脉(增加心律);激素类可能造成尺脉的虚浮大等。
2,时间和体位:经云:“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虽不必拘泥于此,但这个原则应当注意遵守。关于体位大家所见习以为常了。需要指出尽可能让求诊者面南背北而坐,易于理解左为阳升、由尺至寸;右为阴降、由寸至尺。假如求诊者必须卧位,则注意侧卧时被压一侧可能出现无脉或沉弱细小等阴脉。另外《脉诀勘误》还指出:“南北二证之岁,三阴司天在泉,尺寸或有不应者,反其诊则应矣。”反其诊则为覆手诊,既患者手心向下而诊其脉。
3,对诊者的要求:经云:“持脉有道,虚静为保。”“是以诊有大方,起坐有常,出入有行,以转神明。”“积神于心,以知往今。”等论述,理解为虚静才能排除干扰,才能聚精会神,才能调呼吸为匀细绵长,才能指下有神。
4,该下指了。一般习惯用三指齐下,以中指定关位,食指和无名指则视患者高矮而适度疏密。(《难经》:“尺寸始终,一尺九寸”,其一尺九寸是患者的同身寸)《重订诊家直诀》又介绍了侧指、挽指、辗转指、移指和一指直压法。熊猫尚见过双手诊法和弹指法。熊猫推崇弹指法,因为可以察之三指缝隙之间,而不遗漏有重要价值的脉象信息。(其实移指法和三指齐下的推寻同样可以达到不遗漏三指缝隙的目的。所以如何用指只是形式,依个人情况而定。)至于先诊左右手,虽李东垣有“大抵男子先诊左手,女子先诊右手”之说,临床似乎意义不大。
5,下指后如何诊,那就是指法的运用:三指齐下诊法者,无疑应当遵守“三部九侯法”。三部,寸关尺;九侯,每部位均浮中沉取。(建议有兴趣的初学者把每个部位的浮中沉的脉象都记录下来,不要怕麻烦)然后移指诊察三指缝隙部位。浮中沉既为“举按推寻法”的举按寻法,举既浮、寻既中、按既沉。可按浮中沉的顺序取之,亦可先定中侯如《三指禅》所言:“定之以中,则浮沉郎若观火,三部九侯无不了然”。三部九侯之后还有一个重要指法:推法。(待续)
[ Last edited by 大熊猫 on 2006/8/14 at 22:0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