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6/12/20 15: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大熊猫 at 2006/12/19 22:11:
#163 回酸杏
1,“一服,觉身痹,半日许,再服,三服都尽,其人如猬状,勿怪,”这个“痹”是很轻的,不用什么应对。三服后有反应也就是“猬状”,象刺猬一样布满小针,形容周身象小针刺一样。也不用处理的,过几小时自然恢复。(仲师的“痹”和“如猬状”形容的非常棒!)因为只用一剂,药量也不大,即便不对证也不会有什么不良影响。
2,“防风通盛丸”为表里双解之剂,其“表”为汗、其“里”为下,汗下同施,自然可在短时间内体重下降。这个办法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有人使用,但12岁小孩熊猫不建议使用。
3,太阴为病,病因有二:
一为太阴本身自病,见于中阳不足、外受风寒、饮食生冷等;
二为太阳病误下而引邪内陷转属太阴、或阳明清下太过而损伤脾阳。
病自阴经起者,内伤生冷、饮食过多,从太阴入也。出现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不渴、手足自温等症。太阴之脉入腹,食邪在腹,则腹时自痛;食邪逼于上则吐、则食不下,邪逼于下则下利而腹痛。上下交乱中州无主,此时只可温散,万不可下。误下者,在下之邪可去,而在上之邪则下陷---胸下结硬。
4,药物只为调整阴阳,小儿用药当如蜻蜓点水,中病既止。养成正确的生活规律是比服用药物重要一千倍的。
好貼,言簡意賅!
現在已很少有這樣的分析的了,收藏!
另請教:
「太阴之脉入腹」,應是指經脈吧?
﹝因為熊貓老師常說的脈是「把脈」.............不想混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