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尊敬的各位先生,请允许在下说几句,诸位莫怪。诸位对中医的热爱是令我敬佩的。诸位对推广中医和发展中医的责任感也是值的赞赏的。但是这些也不能让我们因门户之见,而对问题的认识有偏颇。在下以为一个好的中医,首先要有一个中正的心。叶天士江南名士,享誉大江南北,在那个没有网络,信息传递不发达,没有造星运动的年代,能有如此盛誉,应该说叶老绝非浪得虚名,其治病的疗效绝对有过人之处。我们都习惯把叶老成作温病派的创始人,但是这却不是叶老自封的,他自己却从没有吧自己当作什么派,他一生只是忙于诊病救人,在做苍生大医。叶老从不写书,不是他不想写,而是他怕自己的认识不够,写出来留传后世而误人,这一点足说明了叶老对治学的严谨,不象现在学术腐败的风气,谁都想出本书,谁都能出本书,自己都没有搞清楚就敢说话,嗨,人心不古呀。叶天士留下的著作都是他的门人帮著他整理的,《临证指南医案》是其弟子记录了叶老日常的诊病记录和给学生说的诊病心得,其形成的方式有点象儒家的《论语》。就连对后世影响甚大的《温热论》也不是叶天士自己写的,是在一次同弟子出去游玩的过程中,先生心情舒畅,虽口说出了一段,被弟子记录了下来,就有了温病派的经典之作。叶天士不仅温病治的好,伤寒,杂病都有很好的疗效。是叶天士对于经方的使用范围十分宽广。与传统经方家的墨守成规不同,叶氏对于经方的化裁加减,十分灵活,穷极变化,曲尽其妙。这也是对于经方深刻理解的结果。仅仅因为叶氏在温热病治疗方面的贡献,掩盖了其他方面的成就,致使后人往往忽视了叶氏在经方应用方面的精彩内容。除人所共知的叶案温热诸治法外,今人应作为专题学习者,尚有经方,如桂枝汤、大小建中汤、大小青龙汤、苓桂味甘汤、茯苓甘草汤、苓桂术甘汤、肾气丸、都气丸、理中汤、真武汤、乌头汤等均应作重点分类研究。叶天士对《伤寒论》的理解程度和对经方运用的熟练程度,绝对可以称的上是数一数二的经方大家,只是在温病方面有更突出的贡献,人们把其它方面都忽略了,一个医家没有读过《临证指南医案》而说自己是经方大家,说自己对《伤寒论》的成就如何如何,恐怕这种认识有井底之嫌呀。吴鞠通并不是叶天士的弟子,只是有一次吴鞠通去北京的时候顺便带了一本《临证指南医案》。到了北方刚好赶上瘟疫流行,那个时候北方还是伤寒的天下,但是时医应用辛温发汗之法,病者死亡无数,医者束手。在这个情况下,吴鞠通应用《医案》中关于温病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活人无算,吴鞠通才认识到了这本书的价值,吴氏根据叶老医案中的论述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才写成了《温病条辨》,这本书的出现才改变了当时北方诸家对外感热病只能辛温发表的认识,对当时的患者来说可算的救命菩萨。当然《温病条辨》是脱胎于《临证指南医案》,大部分内容都出于案中,因此后来有医家抨击吴鞠通剽窃之说。叶天士是一个温病大家,他也是一个伤寒大家,他对经方运用的熟练程度恐怕不是我辈能忘其项背的。因此我希望各位如果是临床医生,而且把自己定位为仲景后学者,一定要读读《临证指南医案》,不然你对经方的认识可能是不全面的。如果你只是一个中医爱好者,那你不读也无所谓,但是在同意一种观点的时候,其码要了解一些,不然就变成了盲目的跟风。
浅陋之见,同道指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