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6/9/12 11:21: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什么事是方法唯一的?何况教育。
看来先生的实践是不算少的
您的几帖让我感到了“弘毅”的气质、精神,尤其末帖,令我感动。先生是有心人。竟管观点不尽苟同。
我大体同意孩子的问题在父母,而弄好自己最重要的观点
您对所谓读经教育的反思态度为我赞同,我反思这件事亦久矣。无论读经教育或经典教育都是一种提法,在于如何解释,如何运用。把读经做为教育的(接近)全体,或以之为万能灵药、万全之策,从几年的施行上看,不尽如人意。
对一般人或孩子来说,读经典书,是一种不坏的选择。但教育的问题是全面综合的,是复杂多变的。不应迷信,不应自欺,不应盲目跟风。我个人很认同教育用读经典书的方法,我自己也一直在读,也一直教孩子在读。但不大认同社会上所谓读经教育的那种煊染气氛。教育是一件整体性行为。
现代人自身所受教育所致,左偏右偏,不能中正。
我在本地区从事读经教育的实施与推广属于早的了。01年末我已认识到了读经的意义与价值,乃用之于身边一孩子。02年初,看到经典导读宣传碟片,而发心推广,并办小班。几年来因为是以“教育”为宏旨,所以未受某一方法之圈囿、局限。所以也未太受风气所动摇。
言教育或任何一件事,当首抓其大本大要。任何一种法,应以彼本要相考量,审是度非,恰当运用。这又犹如医道。
行医岂可死执一法?教育亦然。教育岂可死认一理?医道亦然。
六味地黄受贬了,不也不能附子理中包办一切么?
借用那句:知其本者,万举万当,不知其要,流散无穷。医、教乃至世间诸事皆然。
无论何法,不违你所抓对了的教育之大本大要,以及据此而推出的准确路数;你的综合方法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不相矛盾成合理体系而抟揉成一块,几矣。
药材没有一定好坏,在于对症。砒霜可救人,人参可杀人。教育方法也是。胡适鲁讯熟读古经而厌悖之。梁漱溟幼学新文化课本,不受经典幼教,而被称“得孔圣之真神髓”,在出家半路上,睹生民惨酷,喊“吾曹不出如苍生何”,搁置已悟之佛道,返身入世以契机契时之孔儒之道救世一生。
应如实为一件事定性。
[ Last edited by 云怀 on 2006/9/13 at 20:48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