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灸法的选穴要点与三种灸法的功效简介
周楣声
一,灸法的作用与一般的选穴要点
灸法自最早的直接灸而下,历代以来对之均有
不同的改进、补充和发展。降至近代,虽无确切统
计,但也不下百数十种之多。如果把属于光电范困
内的灸法也包罗在内,那就更不可胜数了。但大体
上不外是直接灸,间接灸和温和灸三大类。虽然由
于灸法的种类不同,作用方式不同,其效果自然
就不能完全相同,但基本治疗原则还是不会改变
的。故先行对不同灸法的共同作用与选穴要点作一
说明,再于相同中求相异,而分别对待。
(一)不同灸法的基本功效不论是何
种灸法与针法,都离不开选穴,而选穴的方法又
不外是以就近与远道为主,故根据这一共同基础,
用以说明不同灸法所共有的基本功效与治疗规律口
1就近(周部)取穴的效果由艾灸或针刺直
接作用于患处,古人称为阿是穴成天应穴.如在患
处附近或离患处不远之处取穴,今人就称为就近取
穴。两者的作用机制,都是以调整局部机能为主,
提高全身机能为辅的一种治疗方法,凡与患病器官
邻近的各穴,均具有区域性的就近治疗的作用,如
头部各穴均能治头痛.眼眶周围各穴均能治目疾,
耳廓周围各穴均能治耳病.腹部各穴均能调理胃
肠,腰骶各穴均能作用于前后阴及泌尿生殖系统,
胸背诸穴,均作用于心肺,四肢诸穴均能作用于
关节。局部取穴对于患处的作用,既为就近取穴所
特有,也能为远道取穴所共有。不外是:
(1)改善患处血管和淋巴管之机能,使机能
障碍的血液循环和淋巴重新再建,恢复维持细胞生
命的物质供应,增强局部的营养。加速新陈代谢,
有助于减轻水肿和消退炎症,促进渗出物之吸收。
由于循环旺盛,可以带走或中和掉蓄积于患处的病
理产物,打断病理的衍进过程,阻碍和减少病理产
物的产生,减轻患病组织所发出的劣性冲动,大大
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2)患处中是病理产物蓄积最多之处,患
处附近的孔穴也是病理产物谋求出路最近之处.如
果加作用于这些孔穴,则病理产自会更易得到
宣泄,或是病理产物在灸针的作用下,由于理化状态
的改变,而减轻其毒性。特别是灸些,对很多病菌
与毒素均有直接扑灭与中和的作用。在多种急性化
脓性炎症的初起,以及蛇虫咬等,直接在患处施
灸,均有很高的疗效.
(3)直接加作用于患处及其附近之孔穴,既
同样可以刺激神经末稍及其感受器,向高级神经中
枢发出冲动,激起全身与局部的各种反应,也
可作用于经络体系,使感传向远处传导,促进病理
产物的移除,与激起全身机能的佣整。特别是后者
在灸法中有许多实例可资证明。
2.远道(循经)取穴的效果由艾灸或针刺
作用于远离患处之相应经穴,是由远而近,以提高
全身机能为主,调整局部机能为辅的一种方法,其
作用不外是:
(1)由艾灸或是针刺所激起的循经感传,向
着患病区域与相应的器官扩张,可以清除积滞在患
处及与之相连属器官内的病理产物,以打乱和改变
病理产物的衍变过程。
(2)远距离循经取穴,有疏通某些经脉全程
的作用,由于局部经脉的壅滞和失其畅顺。必然是
以全身机能失调为其根源。因此远距离取穴就可
统筹兼顾,收到调整全身机能的作用。
(3)一侧或局部的机能失调,也就是全身平
衡关系的被破坏。因此不仅跪要注意对病处及病侧
机能的提高,更应促进全身平衡状态的恢复。灸针疗
法的上病下取,下病上取,左病右取,右病左取,
前病后取,后病前取等阴阳互引诸法,也就是通过
远距离的经络感传与感应等作用,恢复生理平衡所
收到的效果。
(4)可以运用生克制约的原理而隔经取穴,
以打断恶性循环,建立良性循环。根据人体胜腑的
不同属性与互相连贯的关系而隔经施治,乃是中医
治疗学最大的特点与特色。灸针疗法是中医治疗方
法的一个主要内容。因此加作用于远离病处之互相
依维与制约的经穴,以打乱和改变连贯发生的病理
过程,就尤其重要.
(5)可以根据经络表里与脏腑相属的关系而
彼此互治,也是巾医治疗方祛的特点之一,用于灸
针疗法更为明显而突出。
(6)适用于全身病及游走无定无法在患处及
共附近取穴的疾患,如发热、盗汗,失眠,游走性
关节疼痛及其他许多全身病。可以根据全身状况及
发病的特征与特点而选穴旅治。
(二)灸法选穴的共同法则人身的孔
穴甚多,而各种配穴方法又是五光十色名目繁多,
如何执简驭繁,也是灸针临床上的一项重要环节。
仅就个人所习用者,介绍于下:
1。传统特效穴如灸肾俞与气梅、以固本
培元,取三里与中脘以宽中和胃,口苦取胆俞与
阳陵,口甜取脾命与阴陵,盗汗取阴阴郗,疗肿取灵
合。如此等等,不一而足。皆须依靠平时的经验积
累,用时方可手到拈来。
2.临床经验脸穴如百会与肾俞同灸,可举陷
升阳而治遗尿久泄,风池与阳陵同灸,以降逆疏
风,可立即降低血压.耳尖可以统治全身百病,肠
俞可以专攻肠痈.这些都是在前人基础上,有所补
充和发展而来的。
3.病理反应穴有诸内必然形诸外,故内脏
病变常可在体表的某特定部位出现某些病理反应
物与病理现象,而即或是在体表的病变也能在其附
近或远隔部位出现某种反应。如小红点、小黑点、局
部皮肤凸起或凹陷之处。或按压体表之某一点时,
指下感有空虚,硬结,索状物,成舒畅与压痛等。
在急性炎症时,小红点最为多见.以压痛反应最为
重要,故另作专题介绍。
另外还有热敏点反应,也应注意选用。古方有神
灯照法,是用辛温窜透之品,卷成药念,点燃,在患处
慢慢移动熏照。当照至敏感点时,每见火焰下沉,
而局部之热感亦向深处窜透。或用艾条点燃慢慢熏
烤,当熏至敏感点时亦可使热感向内深透,或向远
方传布。如有发现这些是最佳的灸点(亦可针)。低
电阻反应亦与此法相近。如经络探测仪。型号甚
多,但应用未必广泛,不予详述。
〔三)压痛穴在临床土的应用
1.压痛穴的历史源流压痛穴的出现和正确
地应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在古代的许多文献中早
有记载。如《素向·缪刺论》日:邪客于臂掌之间
不可伸屈,刺其踝后,先以指按之,痛.乃刺之。”
《灵枢,五邪》“邪在肺,则病皮肤痛,寒热上
气,喘、汗出、咳动肩背,取之臂中外俞,背三节
五节之.旁,以手疾按之,快然乃刺之。”《外合》卷
三十九,中替内俞条曰“主腰痛不可仰府,一背中
央央,引肋痛··侠替如痛,接之应手.灸应已。”
他书不及具载。《资生经》一书,对压痛穴更特别
重视,称之为“病体最觉酸痛处”。可见压痛穴的发
现与应用的历史与实踢墓础。
2.压浦穴的出现规律一般的可按照下列途径
寻找
(1)远距离反应:①特定区城,不同部位的不
同疾病。均可在身体的某一区域与范围之内,出现
相同和类似的反应。针对其特有反应进行治疗,可
收到满意效果。这就是第4、5、6、6、7、8胸椎
更以5-7椎及两侧尤为重要。古人的四华
穴,八华丸,骑竹马灸,灸哮喘,反胃,以及恶疮瘩
疡诸症,都是在这一区域内进行的。而百病皆主之
膏盲,也是在这一范围之内,由于背部的这一区城
正在心脏的后方,背为阳,心为阳中之太阳,故笔
者把这一区城称为“阳光普照区”。以见其地位之重
要,更由于这一区域肌肉丰厚,地位隐蔽,安全稳
妥,是化脓灸选穴的最佳处所,值得重视。②相应经
穴:除身体的许多疾病均可在背部督脉及膀胱经上
出现反应而外,其余也基本与疾病的相应经穴相
符,如颜面病的反应经穴大都在手足阳明,侧头及
耳前后病多在手足少阳,手足太阳。胸腹多在手足
阳明,少阴,胸肋多在手足少阳,厥阴,其余脏腑
也可大体与所属经穴相当。但如采按照正常的经穴
体系来寻找反应穴的存在,并不能完全相符,总是
存有一定的偏差.这有几种原因:一是生理上的差
异,反应穴大体是以生理穴为基础,而每个生穴
因个体差易不可能人尽相同;二是病现上的差
异,因病变的位置、性质与种种原因的不同,其反
应点也有相应的变化;三是今人所沿用的经穴位置,
各家也互不一致,不能与实际相符。故只能掌握其
大体方向,不能按图索软。⑧相应部位.当某种病
证居于身体之某一侧时,压痛或它种反应几乎是无
例外地患侧强于健侧,成是只见于病侧,而健俄则反
应轻微或是根本无反应.如病变左右难分与左右对
称者,则反应既多见于身之正中如背腰部,亦见于
左右上下肢之对称经穴。
(2〕近距离反应 以上是指远离病处的远距
离反应而言.而接近与紧邻病处的近距离反应穴更
不可忽视。如肝胆病在肝俞、胆俞与期门日月等处
出现压痛,则是近距离的反应穴。如出现在阳陵、
中封等处,则是远距离反应。再如痈疽疖肿,在灵
台、至阳等处出现压痛。则是远距离的,而在脓肿
周围如出现有特殊敏感之处则是近距离的。如《疡
医大全》灸痈疽法曰“屈指从四围按之,遇痛处是
根,就是重按深人,自觉轻快,即此灸之“。至于取
远取近,或是远近同取,则按情况决定。
8,压痛穴的存在形式 压痛穴的强弱、大
小、多少和深浅,同病情的轻重有着密切的关系,
有时可特别强烈,常能为患者自身所感知,或是为
患者在无意中触及。最大的能有指头大小,最小的
也能象绿豆和芝麻。最少的只能发现到1处,最多的
能有5.6处,最深的能在肌肉深处,无须用力按压才
能发现。最浅的只要轻触皮肤叩可被感知。疾病愈严
重则压痛愈多愈大愈浅,反之则愈少愈小愈深。当疾
病痊愈后,反应也就随之消失。症状已经改善或自
觉痊愈者,如压痛仍然存在,则指示有复发的可能。
4.压痛穴的查找手法 一般的均是先行在背
部探索为主,令患者露出背部,双手交叉抱肩,身
体略向前倾,使肩柙骨分开。首先进行目测,如发
现有变色变形之处,略直接用手指尖对之按压,常
可一触即得。常规的方法是用大指第一节指腹(食
中指均可)先沿脊桂正中、次沿脊柱两侧自上而下
按压一次,用力涂缓均匀,以便发现浅表的反应。
再向下而上细心推压一次,用力要稍重,以便发现
皮下组织及肌肉部分的反应.按压时切忌使指尖跳
跃前进。只要上下来回一次即可,如按压次数太多.
使患者感觉疲劳,反而不易发现.用力要适当、用
力过大可以出现假阳性反应,过小则一些微小的
深部压痛又不易捕获,如有发现应以一个指头确
定,再做好标志。如属对称经穴,两侧应先后同时探
索。
5.对压痛穴的选择 一种疾病可以在几条或
同一经络上面出现几个压痛穴或他种病理反应,例
如面部的脓肿可以在左右阳明经的合谷、手三里、
曲池等处,或者在阳明经的库房、屋翳,膺窗、三里
及督脉的至阳、灵台等处均有压痛反应出现.这些
反应有强有弱。有远有近,是全用为好,还是单用
为好,就应谈区别对待。经过证明,如在不同的或
是同一经络上面能出现几个压痛穴,井不需要全部
使用,原则上是选强的或近的先用,弱的远的可
用可不用。分别应用较同时应用为好.如呆采用直
按灸,则1-2穴即可。温和灸则可以分次应用或
轮用.
在绝大多数病例,是能有压痛反应出现的,但
并不是所有的疾病都能出现,或者已经出现,但是
由于学识和经验的限制而未被发现,就不能为反
应穴所拘泥而应因病取穴,如所选的经穴当,效
果同样良好。因此在掌握反应穴的同时也不能忘
记因病选穴的法则。
二、介绍三种灸法与效果观察
(一)固定温和灸〔灸架支持法) 这
也就是艾条灸在使用方法上的改进。由于温和灸不
会造成灸疮、温和舒适,所以颇受欢迎。但目前多
数是用手持对准孔穴及患处熏烤,而有上下移动之
雀啄法及左右移动之回旋法诸名.这仅能收到灸疗
的部分效果,实未能发挥灸法的最佳妙用。因为手
持艾条移动施灸,总是或高或低,或左或右决难使
热力均衡,作用集中,位置稳定和时间持久。灸字
本来从火从久,时间必须长久,作用才能发挥.手
持极易疲劳,故总是在不太长的时间内结束操作,
难以达到要求。这也就是灸疗未能充分显示的原因
所在。当代所研制的温灸器,有手持的,有带系
的,目的均是为了克服直接灸的烧灼弃与手持法的
劳累而创用的,但均未能达到定型与满意的要求,
在此不能具述。个人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卖践,设计
成一种“灸架”,已投入生产月在国内得到推广和应
用。
1。灸架结构
A 顶管:内部夹有弹片,可以上下移动,并
适于粗细不同的艾条。
B.支架:是支持艾条的主体,既便于请除灰
尘,又利用通风助燃。
C.防护网.是防止艾火脱落发生烫伤的,但
并不十分重要,如旋开底座将其去除,反可使火力
增强,
D.底拌.是固定支架的重要部分,防止损坏。
E.橡皮带,用以困定底拌,长短各一,随宜
取用。
F.灭火管,用以熄灭艾条.
2.操作方法
(1)选定部位(头面四肢躯干全身处均可选
用)必须首先系好橡皮带(双股),绕身一周系紧。
这一点非常重要要,是使用本法的关键.
(2)将艾条烧旺,插入灸架之顶孔中,对准选定
孔穴,用橡皮带固定左右底伴.使器身与皮肤垂直.
(3)调节温度高低.以温热略烫能耐受为宜,
温度太小无效,太高会烫伤皮肤。对胸腹及四肢诸
穴,可以嘱咐病人自行调节。
(4)在燃烧十余分钟后架内有灰尽积存,可使
热力受阻,宜勤加清除,并应保持架内清治。
(5)灸后皮族如出现潮红,停灸后自会消失,
即或产生水泡,可以刺破涂龙胆紫即不更换
他穴.;多次对同一孔穴着灸后,可以形成一层黑色
痴皮,但效果井不减弱。
(6)施灸时间的长短,应根据反应情况及病情
决定,一般的说,在新病成局限性病变,必须等
感应过程完毕(详见后述〕方可停灸,待3-4小时
后再灸,对某些陈年固疾及某些全身性疾病,感应
过程不明显者,每次施灸可在1-2小时,每天
以两次为宜.
(7)灸治完毕将剩余艾条,插入灭火管中。
3.主要优点
(1)位置固定,作用集中。热量均衡,调节随
意,时间可以根据需要而延长.
(2)解放人力,节约时间,安全简便。
(3)病人体位不受限制:在室内自由活动
或工作。
4.灸感过程 由于人体对于不同的刺激因素
子,和同一因子的不同作用方式,而有不同的应答
性反应。因此这种过程主要是不使火力中断在连续
施灸时产生的,有其三种不同的阶段特点,而称为
“感传的三个基本时相”。所谓“相”,有相关、相
连、相承、相接与相感之意在内,这是意味着在感
传之全过程当中,既有各不相同的阶段特征,又有
一脉相承的彼此联系,掌握这种阶段特征的彼此联系
,在温和灸的临床上有相当重大的意义。
●第一相(定向传导期) 灸针的作用古人早
既特别重视能使“气至病所”使可“快然无所苦.”
这就是今人所说的灸针的感传作用。采用“灸架”施
灸时,其作用可大大提高,常在第一次施灸时感
传即可到达过患处,有时也要在二次以上才能到达。
●第二相(作用发挥期) 当定向传导到达患
处后,感应时问却能久不消失,能持续2小时以上。
当作用发挥期开始不久和到达顶峰时,病人的自觉
和他觉症状即开始有所轻减,如产生舒适感疼痛
大减或停止,体温下降,肿处出现皱纹等等。
●第三相(下降中止与循经再传期) 第三相
则会有两种差别:
下降中止期 当作用发挥期到达顶峰时.患处
的感应多是减弱而消失,贯串线(经络)的感应
也消失,最后仅剩下灸处局部皮肤的灼热而无任何
作用。一次治疗到此也应中止。因此施灸时间的长
短,应依感应时间的长短来决定.下一次治疗间隔
的时间.一般是在3-4小时以后为好。
循经再传期:如身体有几处病变,仅取一个孔
穴施灸,能出现先后再传、往返再传、轮流再传以
及全身再传等现象.
根据感传第三相的循经再传,可以减少不必要
的取穴.有关一穴能洽多种病,古人早有所知。如
《灵光赋》曰“针灸一穴数病除,学者尤罗宜加仔
细”。即是指这种情况而言,
[ Last edited by 蘭心素問 on 2006/7/25 at 08:1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