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2698|回复: 4

陈立夫的养生学及其对中医的态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7/21 18: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宋三弦 李孟苏

  立夫养生学
  1990年8月27日晚,陈氏家族在美国纽约举行了一个盛大宴会,庆祝陈立夫和夫人孙禄卿90大寿。为了感谢前来祝寿的亲朋好友、校友门生、国民党元老,陈立夫以介绍他的养生之道作为答谢致辞。 陈立夫的致辞如下:
人活到90岁是一件不简单的事,尤其夫妇二人都到90。我今天答谢诸位第一句话就是“祝诸位全体健康和长寿”。同时要乘此机会     报告大家,老年人之四大需要,以及达到四大需要之要点如下:
  一、 老健。老而不健康,是不幸福的,所以保持健康为最重要。让我奉赠你们八个字:“养身在动,养心在静。”
古人云:“户枢不蠹,流水不腐。”因为它常动之故。人体亦然,多动使其血液流通,增进健康,其理易明。人都了解自己身体方面的缺点何在,就得在这方面多做运动。我每天清早5时半一起身,就要淋浴,淋浴时当水冲到哪里,就按摩到哪里,从头顶到脚心,每处用两手按摩100下,一共需要40分钟,连洗脸刷牙等约需1小时。早饭后,再散步1000步。如此做来,已有28年,绝没有一天间断。持之以恒为最重要,此之所谓“养身在动”。
  养心在静。首在不发脾气,不寻烦恼,知足常乐。我随蒋公服务多年,从未向他提任何要求,故心常快乐。他要我做这事做那事,我尽心竭力去做,做不好,是非所学(我是学采矿工程的),非我之罪也。故心常安,所以睡眠甚佳,不厌不游,此之谓“养心在静”。
  二、老伴。中国人的夫妇观念与现代美国不同,是要“白头偕老”的。所以要慎择于始而和顺至终,惟如何能达到“和顺”二字,必须做到下列八字:“爱其所同,敬其所异”。
  须知天地间没有两个全同的人,就是亲兄弟姊妹,都是个个不同的,强人同我,就是自私,自私是争吵之主因,为“老伴”之大敌。所以只要大体相同,不必求对方一定要同我,则得之矣。大同世界,如何达致,亦就靠上述之八个字,国与国、家与家、人与人,相处的原理是一样的。我与内人结婚已63年,从未吵过架,就是靠上面的八个宇。夫妇和顺,对于下一代有很大的影响,我们的儿孙,似乎亦没有听到有任何问题。这八个字是我创造的,谨供大家参考。
   三、老友。人不能孤陋寡闻,友直、友谅、友多闻,是人人应交的益友。昔人云“君子之交淡如水”,益友不是酒肉之交,而是道义之交,以文会友,交友辅仁为目的也。为欲维持长久友谊,亦有八个字,供大家作参考:“以诚相见,以礼相待。”
  四、老本。老本者,指老而有储蓄也,亦即经济方面有独立能力,而无须求于人(包括儿女在内)也。于此我亦有八字奉献如下:“取之有道,用之有度。”
以上四点,仅述以往之经验,仅供诸位之参考,仍请指教。
据采访过陈立夫的美国《时代周刊》记者白修德的描述,陈立夫“身体虚弱,面色清秀”。
陈立夫自己也说他身体并不特别强壮。他患有糖尿病,还曾因胆结石及膀胱结石动过外科手术,还生过其他的病。以此非强健之身居然能活过100岁,其中大有学问。
  百岁寿诞时,陈立夫写过一篇《我怎么会活到100岁》的长文,文章开卷语写道:“长命百岁,是人人所期望的,但是非人人所能达到的。其原因甚多:有属于先天所禀赋,有属于后天的保养,有灾难而能逃过,有俗务而能减少。”他还写道,后天的保养是长寿的关键。
  陈立夫在文中谈了他的独到体会:
  先天的禀赋。
  先天的禀赋,人人不同,而最可贵者,我则具有四种。
  一、我能熟睡。我一睡下去,不到几分钟就能睡着,而且不久就睡得很熟,这是解除疲劳的最有效方法,内人孙禄卿女士常常妒忌我,说我有这好福气。
  二、不发脾气。我每次遇到困难,往往只怪自己,不怪人家,所以不会发脾气,更不会因此和人家冲突,所以小时候小朋友都喜欢和我玩。当我29岁担任了中央党部秘书长及32岁担任组织部长等职后,我都客客气气待他们,他们亦恭恭敬敬待我,无一次发过脾气。所有部下,都对我很好,不知脾气何用。
  三、记忆力强。我很小在私塾中就以记忆力强胜同学,例如一本《孟子》,别人需要半个月才能背熟,我则只需三四天,塾师认为我是好学生。我凭记忆力强,平时往往不带书包回家,去私塾中背诵如流。后来到了上海南洋路矿学校中学部,我除了英文学得迟了,比不上人家,国文则常在班中同学之上。其他数、理、化因记忆力强,考在同学之前,总分数第一。每一学期可得奖状一张,四年得了八张,墙上都贴满了奖状,他人见了都赞美不已。
  四、有恒心。因为我记忆力强而又能守之以恒。我的早起,在家中为第一人。去上学在街上则天天碰到一位茅山僧人,背上背有一韦驮像用于化缘,三步一拜从不间断。有一天我忍不住问他:“请问老师父,你天天一早就在街上,三步一拜是为的什么?”老师父说:“你年纪太小,不懂的。”我再问他,他说:“我要为大家造一座庙。”我又问他:“你天天行拜,人家怎么会给钱,助你造庙?”他答曰:“会的,你年纪太小,不懂的。”他就拜着走了。
  后天的保养。
  一、 养身在动,养心在静。在上海进入中学受学时,各种球类运动均好参与。其他如赛跑、游泳、滑冰、打拳等等,亦莫不参与。年岁越老越不中断。
养心在静。第一在淡泊明志,余诚无志于仕途,对于勾心斗角之争,决不愿见其出现。
  二、饮食有节,起居有时。我们的家,既非富有亦非贫乏。因二叔辛亥革命起义上海,事成而家亦不复穷困。但不久反袁称帝,又遭迫害。复归于贫困。故饮食终归贫乏之,其能维持学业不辍,则全赖三叔在银行服务以协助有以成之也,故饮食有节、起居有时二者勉强有恒做到。
  三、多食果菜,少食肉类。家贫其能不断餐者,因上一代兄弟友善从不分家,故能免于三餐不断。祖母茹素,固然两素两荤,家里女人吃素的多,自然适合,我即无所谓,其实正合乎养生之道。
  四、物熟始食,水沸始饮。吃生牛肉、海鲜等已成为人类之普遍习惯,认为好吃不问其他。我则认为癌症日见其多,其原因可能在此。故我终守“物熟始食,水沸始饮”,从不破例。
  五、头部宜凉,足部宜热。有一美国老年人活至120岁,究其长寿原因,他总结为:“保持头部冷,保持足部暖。”此正与中国老年人睡眠前以热水洗脚,非至极寒冷之日,不戴帽子同一理由。我深信其理而保持此习惯。
  六、知足常乐,无求乃安。昔人云:“登天难,求人更难。”故常以自立自强,好学博学诲人。“无求于人品自高。”求人常使其心不安,而受制于人。不可称为自主,欲求心之安乐必从知足无求做起。
  七、减少俗务,寻求安宁。我服务国家社会75年,认识的人确实不少。若在礼仪方面不自加约束,则终日忙忙碌碌为人奔走,我之身体健康必受影响。乃于80岁生日起,自限“不为”之事如下:不剪彩;不证婚;参加婚礼及寿宴不发言;不任治丧委员会主任委员。如此做法减少年高时之麻烦不少。
  我之身体,并不特别强壮,自58岁起,即患糖尿病。亦曾因胆结石及膀胱结石,动过外科手术,其他的病亦曾生过。今居然能活到100岁,不亦乐乎。
  归农养鸡  怡情治背痛
  陈立夫27岁就担任国民党党内要职,前半生的政治生涯内,他在180个部门工作过,公务繁杂。他从来不生气,遇到挫折,总是从自身找原因,不怨天尤人,因此从来没有发过脾气。
  1949年冬,蒋介石逃到台湾后,对国民党的败亡进行了反思。他认为,国民党的失败不是被共产党打倒的,而是国民党自身散漫和腐败导致“自己打倒了自己”。要想在台湾站住脚,一定要对国民党进行彻底改造。改造国民党,首先就拿以陈果夫、陈立夫为首的cc系开刀。
  很快,蒋介石就下令免去了陈果夫中央财务委员会主任等一切职务,给陈立夫送来5万美金,陈立夫明白了:蒋介石此举是希望他离开台湾。
  但陈立夫的原则是“不生气”,所以,他还是拿着那5万美金去了美国,隐居在新泽西州湖林镇,埋头研究起《易经》来,并结合自己独特的人生体验做笔记,写成了《四书道贯》,在美国出版。这本书很畅销,一版再版,竟卖了3万册。陈立夫非常高兴,心境也慢慢有了变化,从此以读书写作为精神寄托,不再为宦海沉浮耿耿于怀了。
在美国,随遇而安的陈立夫为了维持生计,找孔祥熙等故人借了近2万美金,买了一个养鸡场,白手起家,开始晚年创业。没有帮手,他就自己动手,喂食、捡蛋、买饲料、卖鸡蛋、清理鸡粪,全部是陈立夫肩挑背扛。他自学养殖专业知识,很快就学会了给鸡    喂药、打针。
  养鸡不仅让陈立夫摆脱了经济上的困窘,还让他的精神得到了振奋,走出了“郁郁苦不展,羽融困低昂”的苦闷情绪。更令他高兴的是,他因多年伏案工作,背部肌肉劳损,常年背部疼痛,从事体力劳动竟然治好了这个病。
闲下来的时间,陈立夫和夫人读书、写字、绘画,还担任了普林斯顿大学的客座教授,隔几天就去大学讲课,进入了无忧、无辱、  常乐的人生境界。
  后来,新泽西州的养鸡业衰落,陈立夫的鸡场也开始赔本,一场森林大火又把他的鸡场烧了个精光,十几年心血毁于一旦。他和夫人没有气馁,也不想投靠子女,再次买回少量鸡来饲养,还在家中制作皮蛋、咸蛋、豆腐乳、粽子,为唐人街的中餐馆供货。
自强不息、豁达开朗的“文化养生观”
  陈立夫积极倡导、推广祖国的中医事业,直至晚年,人们还称他为“中医中药事业的守护神”。
  早年,针对鲁迅、胡适、梁实秋、陈寅恪等中国知识分子否定中医的言论,陈立夫理性地指出:“我是采矿工程师,对于科学并不陌生。我深恶不学而好武断的人,所以我反对对于未读过一本中医药书籍的人,就一口认定中医为‘不科学’。科学必须根据事实,无事实而遽作结论,其本身头脑就是不科学。”
  陈立夫之所以能客观、公允地对待中医事业,跟他的经历有关,在大陆时,就有几件事加深了他对中国传统医学的印象。
1938年,陈立夫的一位友人患腹膜炎高烧不退,送到医院,西医断言该病人只剩下6个小时的生命。陈立夫情急之下找到一位当中医的朋友,这位中医为病人诊断后,两服药就把这个病人救活了。
  1943年,陈立夫以教育部长的身份到青海视察,途中不幸染上痢疾,当地没有医生,一位兽医给陈立夫打了一针,这位兽医用的针剂分量和给牛用的分量差不多,只稍微少了一点。陈立夫打针后,病情不见好转,只好乘飞机回重庆治病,到重庆后陈立夫请名中医张简斋诊治,才把病治好。病愈后,陈立夫查看有关书籍,才知道那位兽医用的分量已经超过了正常用量的二倍。而书上说,如果超过用量,病人会浑身关节疼痛,四肢无力,严重者会因此而死亡,这件事使陈立夫后怕不已。
还有一个例子也很有说服力,胡适先生糖尿病情十分严重,西医束手无策。北京协和医院的西医对胡适说:“是糖尿病也,不可为矣,速预备后事。”一直贬斥中医的胡适在生命垂危之际“临时抱佛脚”,恳请中医救命。著名中医专家陆仲安把处在弥留状态的胡适又救活了。自此以后胡适不再攻击中医。陈立夫见到胡适,也把他打趣了一番。
  陈立夫有一次针对否定中医的思潮激愤地写道:杀人方法,愈少愈好;救人方法,愈多愈好。中国医学,自成完整之体系,西医不  知加以研究而思毁之,其愚孰甚!
  1991年,陈立夫为大陆中医研究机构题词:
  中国医药文献为最丰富之宝藏,有待吾人以现人方法之发掘者也。
  五千余年吾祖先智慧结晶,吾人应以现代科学方法为之整理以尽继述之责。
  陈立夫还对大陆中医研究者提出了建议:
中医学源于易理,在天成象,在地成形。人生于天地之间,象与形在变,人亦受其影响而变。变而失去中和则病,使之恢复中和曰医。故中医之病名,都与天象气象有关,如风湿、温症、伤寒等。西医则不然。诸公如能在惟象方面,整理使之成一完整体系,与西医之惟形方面之体系,相互辉映,合之则医学之全体大用明矣。
  这句话的寓意是非常深刻的,中医易遭一些自诩为“科学主义者”的人士攻击,也有中医体系不够完善的自身理由,怎样把中医与现代科学结合起来,这不仅是陈立夫先生思考的问题,也是中医学界正在研究的问题。从这个角度讲,陈立夫对中国医学的贡献,是功不可没的。
  始终将养生寓于“文化”之中,这是陈立夫养生之道令人觉得魅力无穷之处。
发表于 2006/7/22 17: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好文章!
发表于 2006/7/23 13: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陈立夫是否健在?

陈立夫是否还健在?那就是106岁啦!
发表于 2006/7/23 15: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早年,针对鲁迅、胡适、梁实秋、陈寅恪等中国知识分子否定中医的言论,陈立夫理性地指出:“我是采矿工程师,对于科学并不陌生。我深恶不学而好武断的人,所以我反对对于未读过一本中医药书籍的人,就一口认定中医为‘不科学’。科学必须根据事实,无事实而遽作结论,其本身头脑就是不科学。”】

這句話說得好。
 楼主| 发表于 2006/7/23 16:50:08 | 显示全部楼层
陈立夫活到103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2/23 06:3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