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5125|回复: 12

关于中医脾(现代医学指胰)实质的探讨(专门给西医有误解的同志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7/11 21:04: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于中医脾(现代医学指胰)实质的探讨(专门给西医有误解的同志看)
                   河北宁晋    民间中医      李源    李斌          
   一、概述:中西两医基础理论中都有一个脾,中西医同志在为患者会诊或相互交谈时,往往发生争论。西医同志发难说,“你们中医一张嘴就是‘脾为后天之本’,一抬手就是‘脾气虚弱’。病人患脾机能亢进,我们已把病人的脾切除了,后天之本没有了,为什么病人还有脾气虚呢?!”中医同志却说,“中医的脾是一个生理病理概念,不是一个实质器官,不能和西医的器官相提并论。”因此,两医争论不了了之。这里要问,中医的脾到底有没有物质基础,如果有,到底是什么或相当于什么器官?在发展中医、实现中医现代化的今天,这是一个不可逾越的现实问题。这里,我们仅就这一问题,谈一谈个人的见解,不当之处,请同道们批评指正。
  二、在讨论之前,需要说明的二个问题:
   1 、关于理论的来源问题:《黄帝内经》一书是中医理论的源泉,后世医著基本上都是在《黄帝内经》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难经》一书也是为了发《内经》之难而作。因此,《内》、《难》二书在某一问题上发生矛盾时,应当首先考虑《内经》一书的正确性,或以后世医著以及现代医学的有关资料作参考,以判别是非,决定取舍,不能兼收并蓄,一概录用。因为这是一个继承与发展、发展与提高的问题,两者不能相反。
   2、关于物质与功能的关系问题:《素问 六微旨大论》说:“物之生,从之化。物之极,由乎变。变化之相搏,成败之所由也。”又说,“成败依伏生乎动,动而不已,则变作矣。不生不化,静之期也。”指出了物质与变化的相互关系。这就明确告诉我们,既有功能的产生,必有产生功能活动的物质所在;没有物质的存在,功能也不可能发生的。
在明确上述两个问题之后,我们再来讨论脾的实质问题。
三、关于脾脏的解剖学基础:《灵枢 经水》一文写到:“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其脏之坚脆,腑之大小,谷之多少,脉之长短,血之清浊,气之多少,…………皆有大数。”“其死可解剖而视之”一语,说明古之医家在研究脏象时进行过尸体解剖。这就说明古人在“解剖而视之”,中发现“胸胁腹里之内”有“脾脏”这一器官,因此才开始了对脾脏的“切循度量”和生理病理的研究。由此我们认为,脾脏不仅有物质基础,而且有解剖学基础,是“胸胁腹里之内”的一个实质器官。
  《素问 太阴阳明论》一文写到:“脾和胃以膜相连耳,而为胃行其津液。”指出古人通过解剖学观察,发现“脾和胃以膜相连。”和脾相连的器官现代解剖学观察有肾脏、胰腺、胃等器官。在这里,关于肾脏、胃的论述,两医是基本一致的,没有什么争论。但是,“为胃行其津液”的却不是脾脏,而是胰腺。
  现代医学认为,脾脏是一大的淋结巴,呈栯园形。它和肝脏一起,调节机体的循环血量,有藏血功能。在脾机能亢进时,将脾脏切除,脾脏的藏血功能为肝脏代替;在肝脏硬化时,肝脏藏血机能降低,其藏血机能由脾脏代替。  
《难经 四十二难》说:“脾重二斤三量,广扁三寸,长五寸。有散膏半斤,主裹血,温五脏,主藏意。”指出脾脏是一个栯园形器官,有“主裹血,温五脏”的功能。从这种论述来看和现代医学对脾脏的论述是基本一致的。《难经校释》一书(南京中医学院主篇。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年11月第一版)在该条末写到:“本难提出‘主裹血’之说,是治疗脾不统血的最早理论依据。”显然,这里的脾脏就是现代解剖学中的脾脏。《难经汇注笺证》一书在该条下写到,这里的“散膏”指胰腺组织,又指出了胰腺的概念。
脾脏和胰腺相比,现代医学已经证实“为胃行其津液”的是胰腺而不是脾脏,因而我们认为,《内经》时代的医家把“为胃行其津液”的胰腺命名为了脾。就是说,《内经》一书中的脾就是现代医学中的胰腺。显然,《四十二难》中论述的脾就是现代人体解剖中的脾脏。但是后世医家由于中医解剖学的失传,把“主裹血”衍化成“主统血”也纳入到中医脾(胰腺)的功能之中。认为脾既“主运化”又“主统血”。这样就把胰腺和脾脏二个不同器官的不同功能和在一起,致使中医的脾变得似是而非。  
而且,关于脾脏“主裹血,温五脏”的论述。我们阅历所及只在《难经  四十二难》中看到。因此我们认为,关于脾的论述应以《内经》一书为主。但是,后世医家却把《内》、《难》两书关于脾脏(注;仅仅是《四十二难》一文)的有关论述结合起来,称脾脏既主运化、又主统血(统血一词由裹血一词衍化而来),把两个不同器官的不同功能合在一起,至使中医的脾脏变的似是而非,难于理解。以上所论只是我们的一家之言。论于此以与诸同道交流、提高。
发表于 2006/7/12 01:17:17 | 显示全部楼层
偏頗之言,現代的胰臟具備兩種不同工能,其中之一是幫助消化,屬於中醫脾胃系統的功能。
 楼主| 发表于 2006/7/12 08:19:2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观点是:在《内经》时代的医家发现了人体的一个器官,“和胃以膜相连,并为胃行其津液。”命名为了脾。后世医家在研究、发展过程中逐渐把脾的功能扩大。直至西医传入我国某些学术权威在翻译的时候,无视我中华大医的存在,不作详细对比、参考,胡乱翻译命名脏腑器官。以至现在造成许多脏腑、概念混乱,
  因此我又认为:只要我辈以发生学、历史的观点进一步研究、分析各脏腑概念自《内经》以降的演变发展情况、理出各个概念演变、发展、形成的脉络。是有助于我们发展中医学术的。以上只是一家之言,希望广大同道批评指正,提出观点。



                                     ——苦黄连
发表于 2006/7/12 09:09: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点道理。

这也许就是:名可名,非常名。
发表于 2006/7/12 09:43:5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不应该对《内》.《难》的解剖位置对错,及应是“主裹血”还是“主统血”进行论证,古人由于解剖尸体的局限性,观察的不一定那麽详细,而应该看到血证从脾不统血治疗却有很好的效果
发表于 2006/7/12 14:30: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什么好奇怪的,这是翻译家的错误而不是中医的错误.当初把西医"脾"这个单词翻译成汉字"脾"的不是张仲景而是一个根本就不懂中医的人.呵呵,太好理解了嘛.
发表于 2006/7/12 17:07: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中国中医药论坛”上有个关于“命门”、“胰”的讨论,具体的地址记不得了,有兴趣可以自己去找来看看
发表于 2006/11/9 11:05:3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说明古人是注重解剖的,但是由于当时的条件使的医生不能充分的认识每一个脏器的具体的功能,于是就用推演假说,验之于临床,临床有效证明此理论是对的,否则就是不对的,故产生众多的门派多家的理论。现在的西医不也是如此吗?即便是在分子水平研究细胞生理学,然对于细胞的内结构还是不清楚,不清楚怎么办,还是靠推理假说。中医在打开人体弄不请脏器的胜利,与西医打开细胞弄不清细胞的内部结构是异曲同工,一个宏观弄不清,一个微观弄不清,中医弄不清就放弃了通过解剖的方式来搞清楚人的生理病理,而采取不打开人体的参天地之化育来对人的生理病理进行抽象的推演,这就是为什么中医走的路子与西医不同的原因。
发表于 2006/11/9 11:06:4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说明古人是注重解剖的,但是由于当时的条件使的医生不能充分的认识每一个脏器的具体的功能,于是就用推演假说,验之于临床,临床有效证明此理论是对的,否则就是不对的,故产生众多的门派多家的理论。现在的西医不也是如此吗?即便是在分子水平研究细胞生理学,然对于细胞的内结构还是不清楚,不清楚怎么办,还是靠推理假说。中医在打开人体弄不请脏器的胜利,与西医打开细胞弄不清细胞的内部结构是异曲同工,一个宏观弄不清,一个微观弄不清,中医弄不清就放弃了通过解剖的方式来搞清楚人的生理病理,而采取不打开人体的参天地之化育来对人的生理病理进行抽象的推演,这就是为什么中医走的路子与西医不同的原因。
发表于 2006/11/11 09:53: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讲藏象,而非脏体。所谓“藏象”即为隐藏于内的事物,即内脏。表现在外的形象,征象,而并非脏体。明代张介宾云“象。形象也,藏居于内,形见于外,故曰藏象”。从解剖脏腑比较,是脏气,而非脏器。是脏神,而非脏形。是脏象,而非脏体。是活体脏,而非死尸脏。是关系脏,而非本体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1/24 03:1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