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水中火

经方治荨麻疹一例(答案已公布)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3/2/13 20:45:13 | 显示全部楼层
患者使用的是经方桂枝麻黄各半汤
桂枝10 生白芍6 生姜6 炙甘草6 生麻黄6 大枣1枚(劈开)杏仁6枚(一定捣碎)
《伤寒论》云: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括号中的小字体部分是王叔和整理仲景遗论时的批语。但后来的传抄者不加分别。将原文和注语用一样的字体混杂在一起。正确的条文能在康平本《伤寒论》找到,王叔和说的话我就不解释了。
讲述这个条文的前提条件:需要更正一个理论基础。不是伤于寒的叫伤寒。伤于风的叫中风。事实上风寒之邪侵犯人体是很难区分开来,这种立论观点不符合仲景的临证思路。风寒之邪侵犯人体,同样的致病外因。但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有的人患太阳中风。有的人患太阳伤寒。有的人患太阳温病。他们的共同点是:风寒所中,先客太阳。
总所周知,太阳分为两个病位,一个是太阳伤寒,一个是太阳中风。有的人是从太阳伤寒病位传入,由表自里进行传变。然后从太阳中风这个病位传出。有的人是从太阳中风病位传入,也是由表自里进行传变。但是从太阳伤寒这个病位传出。
显然,从条文的前后叙述来看,仲景说的是从太阳中风这个病位传入,由:【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知一部分病邪尚在太阳中风这个病位留恋。【其人不呕,清便自调】知一部分病邪传变已过阳明,少阳,太阴 ,少阴,厥阴而没有形成证。没有形成里应外合之势。我说的这个里应外合,应该怎么理解呢?比如,病人有燥屎,就会形成太阳阳明并病。但如果内因没有燥屎,也就传过阳明了。病有来路有去路。现在患者出现【一日二三度发,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不能得小汗出说明传入的这部分病邪陷在太阳伤寒这个病位了。现在患者形成太阳中风与太阳伤寒并病。桂枝汤治太阳中风,麻黄汤治太阳伤寒。因病证涉及太阳伤寒和太阳中风,故既不能单用桂枝汤以解太阳中风之邪,也不能单用麻黄汤以解太阳伤寒之邪,故用桂枝麻黄各半汤而治之,
例如,仲景云:太阳病,服桂枝汤后,大汗出,脉洪大者,与白虎汤;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伤寒论中类似于这样的条文不胜枚举。仲景是要告诉医者病邪的传变及传变的治法。步步设方。如果不按传变的思路来翻译伤寒论的证治条文,是很难做出令人信服的解释的。比如:从阴阳解释。太阳中风阳虚,桂枝汤,好,这个还能解释,怎么一下子阳虚又变成了阴虚,忽然来一个白虎汤。然后用了白虎汤没有好,又变成阳虚,用桂枝二麻黄一汤。
一塌糊涂。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2/15 16:52:3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水师耐心解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7/18 14:56: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日二三度发,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不能得小汗出说明传入的这部分病邪陷在太阳伤寒这个病位了
先生,有些荨麻疹病人易出汗,但症状不能缓解,这种出汗不是“小汗”德原因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5/4/1 08:5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