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在这里要讲医易这些东西?
接受传统文化熏习的人,会养成一个厚古簿今的习惯,他们不敢质疑古人,认为古人都对。所以,被绕到水沟里很久都爬不上来,还不知道原因何在。 你只有理解古人当时的文化背景,你才能看穿里面的东西。古代读书人都有易学基础的,自汉朝董仲舒以来,古代读书人都是要学《周易》的。所以阐释医理的时候,他们喜欢用易理来解释。这是有它的历史渊源和局限性的。
孙思邈有一句名言:“不知易者,不足以为大医”。对这句话的误读,也误导了无数中医学子。
为什么这样讲呢? 首先,易经的本质是做人应事的哲学,是属于社会科学,它是一本正确而没用的书。(这句话,也会引来无数人的砸砖,尤其是风水算命从业者,肯定要掀我房顶了。)它对于训练一个人的情商智商,是很好的读物,可以让人培养出趋吉避凶的觉察力。当你懂得这些易经里的道理,为人处事,就会更有智慧,能看清很多人世间的事情。 所以,孙思邈认为:中医人都有必要去学它。他这样说,是没有毛病的。
他还说做医生还要读四书五经呢。但是你不能说四书五经跟医学有什么直接关系啊。这些书是医生的文化修养类的书,不是医学书。作为一个中医,学习这些传统文化,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如果你只是为了学医治身体之病,可以不必学。
《周易》跟生命科学的中医,毕竟是完全两码事,是两个领域。中医主要是面对生理问题的,不是面对人事的。因为汉朝之后的读书人,常用易理来阐释人世间的事情,所以当他们要阐释中医的时候,也用易理来阐释,这只是约定俗成的习惯而已。
关于这些历史渊源,请看我的小文《关于《黄帝内经》五行学说以及天人感应学说的由来》
医易强行捆绑,会僵化中医的医理,我相信每一个有较高逻辑思辨能力和现代科学意识的人,在读这类医易的书的时候,一定会感觉牵强附会的东西太多了。比如五行生克,是不严谨的学说,是经不起严格推理的。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反中医的人指责中医是伪科学的深层原因。 其实,他们指责得对。
网上很多中医粉老是跟中医黑争论这个话题,真的很没有必要。我就不怕这些指责,当我真正的理解中医治病的原理和本质之后,就不会跟他们争论这个话题,我反而欣然接受。
黄元御,郑钦安,都有深厚的易学功底,所以他们写的书,为了阐释医理,易经拿来就用。而作为我们现代人,普遍缺乏易学功底,要想理解他们的东西,就老费劲了。清末的唐容川,还专门写了一本《医易通说》,把医易越来越引向玄学。这本书,看似很高明,其实是糟粕,惑人心目,一旦信了这本书,你学医的道路就要多走几年。
还有我非常尊敬的刘力红老师的恩师李阳波,他的医术水平确实很高,他试图用传统文化术数来建构中医理论模型,但是没有完成,他自己就英年早逝了。
我斗胆说一句:就算他不英年早逝,他也不会成功。
他这样建模,对于帮助记忆一些中医医理,作为一个方便记忆的思维导图,可能会有些好处,但是如果当成医学的本质理论,必定会僵化中医,使医学成为形而上学,把中医引向死胡同去。他说开方就是开时间,说得条条是道,其实是异端邪说。 很多时候,能够自圆其说,只是“套套逻辑”,不一定是对的。
人的大脑最擅长的就是牵强附会。用他的时相医学,加上牵强附会,当然能把很多话解释绕圆场,但是用他的时相医学,培养了多少个会看病的好中医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