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hhbffq

略谈学习中医药学的门径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3/11/6 16:48:01 | 显示全部楼层
hhbffq 发表于 2023/11/6 11:30
痛惜!多名媒体人接连离世
2023-11-05 08:37:57  来源: CMNC—主编温静   作者:温静
点击: 7258    评 ...

亮男才女,中年早逝,幸存者,不如学学道家导引术!

微信截图_20231106162508.png 微信截图_20231106162601.png 微信截图_20231106162715.png 微信截图_20231106162847.png 微信截图_20231106162936.png
 楼主| 发表于 2023/11/7 09:26: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hbffq 于 2023/11/7 09:42 编辑

新冠后遗症的概念性错误


2023-11-03 13:54:20  来源: 半岛老布   作者:半岛老布
点击: 787    评论: 4

https://www.szhgh.com/Article/health/baojian/2023-11-03/339807.html


【为李文亮最终被西医治成不救深感唏嘘,只有学习掌握了中医药体系的全面知识,才能自己决定自己的生与死的命运!在目前的体制下,西医药确实是捞大钱的“金手指”,但很多西医有命赚钱却没有命花,“好处”在哪儿?】
[size=1em]  新冠后遗症是从武汉之后就出现的问题,随着疫情持续至今,后遗症的说法更是铺天盖地,期间也有否认者,但否认的苍白无力,事情是真实存在的,而且有专门的医学研究报告,国外媒体对此亦多有研究和报道。
[size=1em]  英国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数据显示,英国感染新冠后出现长期后遗症的人数已超过230万,约占英国总人口的3.5%。据巴西《请看》杂志网站报道,高达80%的新冠患者在痊愈后的四个月内至少出现一种症状。报道中列出了头痛、肌肉酸痛、嗅觉味觉丧失等多种后遗症类型。
[size=1em]  日本东京涩谷区的平畑医院开设了“新冠后遗症”专科门诊。据该医院统计数据,自奥密克戎变异毒株成为主要感染源之后,围绕“新冠后遗症”问题前往就诊的患者已经超过700人,目前患者人数还在不断增加。
[size=1em]  西班牙《经济学家报》报道,最新研究显示,43%新冠肺炎感染者患有一定程度的精神衰退,如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精神迟钝等,这是由新冠病毒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和大脑导致。
[size=1em]  韩国疾病管理厅表示,“新冠后遗症”中较为常见的症状较多且范围广泛,包括疲劳、记忆力减弱、注意力下降、呼吸困难、头痛、咳嗽、嗅觉味觉失灵、喉咙异物感、失眠、创伤后应激障碍等。
[size=1em]  美国智库研究发现,约有200万至400万美国人受长期新冠症状影响而被迫离开工作岗位,导致劳动力减少,造成数千亿美元的经济损失。美国《国会山报》报道说,“长期新冠”症状正在影响美国劳动力市场,可能让数百万美国人无法工作,加剧劳动力短缺问题。
[size=1em]  以上是引用一些研究和报道的结论,从研究和报道看,后遗症是确实存在的,那么,什么情况叫后遗症呢?
[size=1em]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此前就“新冠后遗症”发布的释义,“长期新冠”即感染新冠病毒三个月后仍有感染症状,且这些症状持续至少两个月,病因方面找不到感染新冠以外的其他解释。
[size=1em]  《柳叶刀》发表重要研究,报道了对金银潭医院出院新冠患者的长期随访结果。研究发现,在发病6个月后,有76%的患者仍有至少一种症状持续。最常见的症状为疲劳、肌肉无力,睡眠困难、焦虑抑郁也影响了相当一部分康复者。部分患者中,也观察到了不同器官的长期损伤。
[size=1em]  注意,76%的患者仍有至少一种症状持续,仍有至少一种症状持续,症状持续,症状持续,症状持续。这和世卫释义是一致的,就是感染时的症状始终持续存在。
[size=1em]  以上这些结论,都是西医治疗的结果,国外没有中医,金银潭医院的研究报告只字未提中医,说明这些后遗症患者都是西医治疗的结果。
[size=1em]  后遗症说法的核心是症状持续。意思是这些人从感染开始就有的症状,到治愈出院,这些症状依然存在。你不觉着后遗症的概念很荒诞吗?染病才有症状,症状一直持续,说明病一直没治好,那些所谓有后遗症者,其实一直就是病人,根本就没治愈过。称后遗症实际是在偷换概念,遮盖没有治愈病人这一实质,以掩盖治疗的无能。后遗症说法的本质是欺骗世人的谎言。
[size=1em]  如果没有中医的存在,后遗症将始终是一个迷惑人的概念,让人们认为理应如此,有几人会去怀疑后遗症实际就是没治好病呢?
[size=1em]  中医的存在则打碎了后遗症的谎言。中医是辩证施治,所有感染时的症状都纳入辩证治疗的范畴,治愈后所有症状都将消失,不会存在持续症状,是没有后遗症的。在这次新冠奥密克戎大潮中,有中医朋友的人,服用中药治愈后,这些人就和没有患病之前是完全一样的,没有西医西药治疗后的长时间咳嗽精神委靡食欲不振乏力等后续症状,病愈后是满血复活,精神振奋,胃口大开。这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结果。
[size=1em]  既然后遗症的存在实际是病没治好,除了不再发烧之外,病人初染病时的症状几乎都在,那么,医院和世人为什么普遍认为病好了呢?
[size=1em]  大家通常的认知如下:
[size=1em]  “目前大部分人都已基本恢复,虽然不发热了,仍遗留下许多不适,有咳嗽、咳痰、乏力、短气、萎靡、气喘、心慌、心悸、全身酸痛、头痛、出虚汗、咽干、咽痒、咽痛、味觉减退、口干口苦等等症状。”这段摘自一篇文章关于病愈后及后遗症的表述。不难看出,病愈的标准是不发热了。
[size=1em]  “体温虽然正常,整个人有种前所未有的疲惫感……”这是世人通常的认知,体温正常了,就认为病好了。
[size=1em]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第十版)出院标准是这样规定的。
[size=1em]  1、体温恢复正常3天以上;2、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3、肺部影像学显示急性渗出性病变明显改善;4、连续两次痰、鼻咽拭子等呼吸道标本核酸检测阴性(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满足以上条件者可出院。
[size=1em]  从出院标准看,体温是第一指标,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肺部影象改善,仅仅是好转和改善,并未全部消失,至于核酸阴性阳性,这本身并不是发病与病愈的标准,染病时涉及到的大部分症状比如恶寒、体痛、腰痛、默默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目眩、咽痛等都不包含在内。可见,达到治愈出院的标准并不代表痊愈。这也就证实了前面讨论的,所谓后遗症其实是病人一直没有被治愈,始终处于生病状态。
[size=1em]  从后遗症的表述、出院标准以及大众通常认知看,退烧是病愈的决定性指标,但就病人本身来说,出院后除了发烧,其他可见可感的症状几乎一个没少,而且还增加许多初染病时没有的症状,比如记忆力减退等。
[size=1em]  那么,西医治疗之下的退烧是怎么回事?
[size=1em]  布洛芬已经成为现在最热词之一,无人不知。按照退烧药退烧原理,退烧药的作用是抑制脑内前列腺素的合成,给下丘脑营造“一切正常,可以降温的假象”。由此可见,退烧只是不再发烧了,这药并不治病,而是欺骗身体神经中枢不再发烧对抗病邪,但所有的病依然还在,丝毫没有减少。从中医角度看,退烧药不但不能治病,反而会因其副作用而增加疾病加重病情,这就是前述比初始感染症状又多出来的乏力萎靡不振记忆力减退等症的原因之一。
[size=1em]  长新冠真的是新冠病毒导致的吗?
[size=1em]  分析这个问题,我们先看看感冒是什么,也就是中医说的伤寒。因为这三年以来,人们除了羊,似乎已经不知道还有感冒这个事了。
[size=1em]  简单罗列一些感冒(伤寒太阳证与少阳证)的症状,恶寒,体痛,呕逆;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项背强几几;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无汗而喘者;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噫,或利,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心下悸;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心中烦而不呕,或腹中痛,胁下痞,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咳者,口苦咽干,目眩,耳聋,咽痛。
[size=1em]  前面各国各研究机构及民间世人所说的新冠感染症状及后遗症,可有一个症状超出伤寒病症的范围?一个没有。无论是吞刀子、钻脑壳还是锯大腿,都没超出伤寒大纲范围。也就是说,让人惊心动魄的新冠奥密克戎,不过就是个感冒而已,这也是为什么葛又文集合了《伤寒论》《金匮要略》几个经方于一体的清肺排毒汤一出,立刻横扫全国的新冠,碾压了全世界卡着脑子的科学家。在中医治疗之下,无论染病时就有的症状还是各路大神说的后遗症,病愈后都会消失。
[size=1em]  再延伸一下,轰轰烈烈席卷全国的奥米克戎感染,按照《伤寒论》辨证所罗列的症状,不就是一个伤寒感冒吗?
[size=1em]  感冒之后精神萎靡、疲惫乏力,这是感冒本身就有的症状,谁没感冒过?谁感冒了还能生龙活虎呢?但是,记忆力减退,则是药物伤肾的结果,西医的抗生素抗病毒药退烧药等皆属于寒药,寒药入体首先伤到肾,激素则透支肾阳,多重药物导致肝脾肾等脏器受损,出现记忆力减退精神萎靡疲惫乏力等状况是必然的,这是药物后遗症,并非冠毒后遗症。
[size=1em]  如果仅仅是没治好病也就算了,因为感冒本身自己就能自愈。但是,那些长期的甚至失去劳动能力的后遗症就不是病没治好的事了,而是治疗的药物导致的后遗症,这才是更大的祸患。
[size=1em]  西医的治疗,无论非典还是武汉还是现在,抗病毒抗生素激素退烧药是必须的,也是唯一的治疗方式,西药在中医里属于寒药,伤寒感冒本身就是伤于风寒之病,寒药入体必然导致里寒严重而出现坏病,并重伤肾阳,激素则透支了肾阳,迅速促成“两感于寒而病者,必不免于死。”的窘境。
[size=1em]  举例,利托那韦不良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腹泻、虚弱、腹痛、厌食、味觉异常、感觉异常。此外还有头痛、血管扩张和实验室化验异常。这是人家自己承认并注明的不良反应。出现这些不良反应的原因是药物的极寒属性,极寒之药迅速导致人体虚寒,上寒则吐,下寒则泻,吐泻亡阳,阳尽人死。西医寒药治疗下的退烧,不是病好了,而是削弱了自身阳气,没有能力发烧抵抗病邪,致使病入三阴病情加重了,这是医院救治高转重症率和高死亡率的根源所在。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为李文亮最终被西医治成不救深感唏嘘,只有学习掌握了中医药体系的全面知识,才能自己决定自己的生与死的命运!在目前的体制下,西医药确实是捞大钱的“金手指”,但很多西医有命赚钱却没有命花,“好处”在哪儿?】
[size=1em]  明白这个道理,国外报道反复感染奥密病几次之后失去劳动能力,也就能够理解了,不是奥病导致的失去劳动能力,而是抗病毒药抗生素退烧药激素等反复灌入体内,几次之后人体处于极虚极寒状态,距离阳尽人亡大概也差不了几步了。失去劳动能力是治疗导致的,是药物导致的,和奥密病毒本身没有一毛钱关系。
[size=1em]  非典后的股骨头坏死,前述的记忆力减退等,都是大量激素透支肾阳,大量抗生素抗病毒退烧药等损伤肾阳以及其他脏器,导致严重肾阳虚,肾主骨,肾伤则骨伤,股骨头坏死是必然结果。黄帝内经曰:“肾生骨髓……脑为髓海”。肾伤,记忆力减退是必然结果。
[size=1em]  综上,所谓后遗症的说法其实是在偷换概念,把持续存在症状的,没有治愈的病人,把大量使用抗病毒抗生素激素退烧药等衍生出新的更严重疾病的病人,硬说成治愈,把没有治愈的病人表现出的症状偷换成后遗症,以此掩盖治疗的错误或者无能,这是一个概念性错误,或者说后遗症的概念彻头彻尾就是谎言。
[size=1em]  好在有中医,选择,决定生死。各自选择,各自承担。
[size=1em]  【参考文献】
[size=1em]  【1】《国际观察:“长期新冠”后遗症困扰美国等国家 》
[size=1em]  https://www.sohu.com/a/602259589_162758
[size=1em]  【2】《金银潭出院新冠患者追踪调查:超7成半年后仍有健康影响》
[size=1em]  https://news.ifeng.com/c/82tBhmGl5cE
[size=1em]  【3】利托那韦 360百科
[size=1em]  【4】《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第十版)》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相关文章
  • 两位科学家助力新冠疫苗研究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 新冠疫情形势总体平稳!中秋国庆,国家疾控局通知
  • 应对新冠新变种 美国政府重启免费新冠检测
  • 请问石正丽,“新冠病毒很狡猾,源头和宿主也许永远也找不到”?
  • 欧洲金靴|从新冠疫情到核污染水,全球垄断资产阶级的一场生存剥削
  • 新毒株出现!“三阳”来了?新冠10问
  • 【晚报】警察酒后索要“特殊服务”;专家称普通人每年感染新冠1-3次(8.17)
  • 星燧:新冠感染次数越多,症状会越轻?
  • 【晚报】公安部抓获2300余名行业内鬼;新冠三阳开始陆续出现(8.11)
  • 新冠三阳开始陆续出现?专家回应






[url=]默认[/url][url=]时间[/url][url=]热门[/url][url=]我的[/url]
[url=]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山水人生2天前?上海[/url]
[url=]4[/url][url=]0[/url][url=]回复[/url]
人们已经被主流媒体洗脑了,以为新冠不存在了。可它永远被注射到你的体内,直到免疫力崩溃,ICU-B殡仪馆!!!!!!!!!!!!


[url=]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山水人生3天前?上海[/url]
[url=]9[/url][url=]0[/url][url=]回复[/url]
毒疫苗就是含有艾滋病病毒、氧化石墨烯、放射性稀土元素及其他病毒的杀人的生化武器!!!!!!!!!!!


[url=]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李华亭3天前?北京市[/url]
[url=]7[/url][url=]0[/url][url=]回复[/url]
好文。一句话,新冠后遗症是现代医学错误治疗造成的。


[url=]薪火相传3天前?浙江省[/url][url=]6[/url][url=]0[/url][url=]回复[/url]
新冠,西药抗药性点满的流感










 楼主| 发表于 2023/11/7 22:15:58 | 显示全部楼层
                                          逗你玩的支原体
2023-11-03 09:37:41  来源: 半岛老布   作者:半岛老布
https://www.szhgh.com/Article/health/zhongyi/2023-11-03/339773.html
点击: 838    评论: 1 [url=](查看)[/url]字体:[url=]大[/url] / [url=]中[/url] / [url=]小[/url]



  逗你玩的支原体
  @半岛老布
  支原体肺炎的焦虑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本以为经历过三年疫情,许多事应该明白了,但从支原体肺炎肆虐和拥挤不堪的医院来看,似乎一切都没有改变。
  先引用两段新闻报道
  【儿童支原体肺炎高峰北京的医院人爆满!早上7:30还在看夜里的号】最近,儿童支原体肺炎进入高发期,北京各大医院儿科门急诊爆满。部分家长反映,孩子支原体感染后出现“白肺”现象,但住院排队600人,只能门诊输液保守治疗。不少家长反映,在一些三甲医院,上午的号要排队等待四五个小时,到下午才能就诊,下午的号则要等到晚上才能看完,夜里的急诊号甚至要次日早晨才能看完。
  【“急诊爆满”“前面有600多个要住院的孩子”……本台记者探访儿童支原体肺炎就医】经过了挂号、排队候诊、问诊、取药、输液等流程,输上液的时候已经是晚上快9点。“急诊排了大概有5个小时,等我们看上,打完当天第一次点滴,用了大概是将近9个小时。”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支原体也好、细菌病毒也罢,有没有人想过这些病毒细菌是从哪里来的?真的是相互传染的吗?在全国羊的时候,独自一个处于可可西里无人区的人、深山老林独立居住的人也是羊,那么,这又是谁给传染的?传染说其实本身漏洞百出,并不能逻辑自洽,但人们却普遍接受,这是很无奈的现状。
  如果换个角度考虑,可能更好理解些,在自然环境中,什么地方存在细菌病毒?当然是阴暗潮湿的地方,这是常识,只要思维正常的人都能明白。在阳光普照的干燥环境里,病毒细菌既不能滋生,也无法存活。粮食蔬菜等放在阳光干燥的地方,是不会腐烂变质的,只会被晒干,但放在阴暗潮湿的环境里,很快就会生菌发霉变质,这些导致食物霉变的细菌病毒微生物是从其他食物里传染来的?当然不是,是在条件合适的环境下自生的。
  把这个观察思维的视角同理转移到人身上,如果你懂中医,或者知道点中医常识,就很容易理解了。如果一个人阳气充足,是不会被传染得病的,自然也不可能在其体内检测到危及健康的细菌病毒支原体等。但如果一个人身体阳气不足,相应的这人一定寒气湿气很重,这样的体质,直白点说,就是一个阴暗潮湿的环境了,按照中医的辨证诊断,这人已经病了。寒重就会怕冷,湿重就会腿沉乏力,阳气不足就会没有精神,湿出现在肺就会咳嗽,这些是不是支原体肺炎症状?这时候去医院检查,一定会检测到支原体、或者病毒、或者细菌等等,因为你的身体阴寒了、潮湿了,适合细菌等微生物滋生了,这些微生物一定会出现,就和食物长毛发霉一样。从这个角度考虑,时下流行的支原体是病因?还是病果?支原体是病的结果,而不是病的原因。
  明白了上述道理,再考虑门庭若市的医学大集,现代医学致力于纠结病果,而不知病因,朝着病果使劲,结果可想而知。请不要忘记葛又文的清肺排毒汤。
  支原体肺炎暴增,这段时间处于五之气,主气阳明燥金,主凉降收敛,也就是要把相火收敛沉降到肾水,让肾阳强固,但客气加临了厥阴风木,风木主升,主扰动,行的是春季的升发之令,风木扰动着肾阳,就把降下来的相火又给升出去了,这就导致了本应肾阳越来越强的状态失去了强固之性,肾阳虚了正气不足了,“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正气不足了,邪自然就来了,这是发病率高的天气原因。
  其次,最近两年都普遍养了猫,已经大大削弱了肾阳。
  天气原因和普遍养猫两者叠加,导致了普遍阳虚,抵抗力都很差,稍微风吹草动就容易受寒,一旦伤寒就很容易传经入里,病势加重,这是医院现在拥挤如集市的主要原因。
  至于病情加重到出现白肺,本就阳虚,再用阴寒的抗生素等治疗,进一步削弱本就虚弱的肾阳,这就出现了《金匮要略》说的正水,肾本主水,虚了之后就管不了水,肾脏之水自盛也,然后,乘阳之虚,而侵及上焦。
  为什么是小孩高发呢?
  看看支原体肺炎是怎么描述的,“支原体肺炎临床症状较轻,甚至根本无症状,若有也只是头痛、咽痛、发热、咳嗽等一般的呼吸道症状”。成人因为阳气远比少儿要弱,感于寒之外邪后,外邪就会长驱直入侵入五脏,但尚不足以造成大病,邪乃潜伏沉积,最多也就咳嗽两声,许多人感冒不发烧就是典型例证,成人咳嗽两声自然没有小孩那么惊天动地。
  但小孩本为纯阳之体,阳气足自然不会容忍外邪入侵,稍有外邪马上发动发烧抵抗驱逐,这就是小孩容易发烧,且易高烧的原因,尽管高科技滋养之下的当代少年纯阳之体已经不多了,但相比成人还是强的多。简单说就是小孩发病症状强且明显,这是大家看到医院人如潮涌且都是孩子的原因。
  至于治疗,《伤寒》《金匮》的经方直接辨证用就够了,病情复杂点的,根据辨证将药方加加减减,稍微作一下调整,随证治之而已。没那么复杂,也不难治,孩子的病,最多几付药的事。关键在于你找对好中医,找不对好中医,满大街满医院的庸医和高大上的现代高科技医学治疗起来就复杂难治了。
  孟子曰: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参考文献】
  【1】《“急诊爆满”“前面有600多个要住院的孩子”……本台记者探访儿童支原体肺炎就医》
  https://new.qq.com/rain/a/20231031A09I4N00.html
  【2】《儿童支原体肺炎高峰北京的医院人爆满!早上7:30还在看夜里的号》
  https://k.sina.com.cn/article_1880087643_m700fdc5b033013ezu.html


 楼主| 发表于 2023/11/8 12:27: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hbffq 于 2023/11/8 12:52 编辑

按中医内科学体例搜集几百家著名老中医临床医案,可以开拓临床见识,打下坚实临床基础,值得收藏备查。 微信截图_20231108121600.png 微信截图_20231108121742.png 微信截图_20231108121921.png



微信截图_20231108121817.png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0 02:58:48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iqiyi.com/zongyi/20110905/ee6dd805c35504cc.html-非你莫属20110904期全视频)
笔者偶然见到非你莫属20110904期全视频,其中一位求职者(罗叶)坚持认为其51岁的母亲患上早老性痴呆症,不可能治愈。作为一个学历不高,社会阅历有限的小女孩,有这种看法是可以理解的;但作为重庆地区的业医者,如果也这么认为,那就是患者的灾难啦!
所以说,作为一个有一定文化基础的中青年人,自学中医药知识与养生之道,凡事预防在先,比有时间除了赚钱还是赚钱要重要的多!请看当代中医名家治疗痴呆症的临床医案:(另外须强调的是:喝牛奶也是引起血管性痴呆的根本病因!)
具体临床医案见李清福著《中医精神病学》(天津科技出版社出版)一书。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1 16:46:37 | 显示全部楼层
hhbffq 发表于 2023/11/10 02:58
(http://www.iqiyi.com/zongyi/20110905/ee6dd805c35504cc.html-非你莫属20110904期全视频)笔者偶然见到非 ...

请看当代中医名家治疗痴呆症的临床医案:(另外须强调的是:喝牛奶也是引起血管性痴呆的根本病因!)


微信截图_20231111164306.png 微信截图_20231111164328.png 微信截图_20231111164354.png 微信截图_20231111164412.png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1 17:07: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hbffq 于 2023/11/11 17:19 编辑

3岁就得糖尿病!孩子的肥胖危机你想象不到
2023-11-06 17:34:49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作者:杨智杰
点击: 375    评论: 0 (查看)字体:大 / 中 / 小
  最近几年,母义明见到最小的糖尿病患者只有3岁。


  母义明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内分泌科主任。他回忆说,孩子的爷爷奶奶注意到,孩子总是口渴,抱着碳酸饮料不停地喝,并频繁小便。体检一查,孩子的血糖已超过11毫摩尔/升。一般来说,儿童正常的空腹血糖值不超过6.1毫摩尔/升。------https://www.szhgh.com/Article/health/baojian/2023-11-06/340060.html------——[三岁就患上糖尿病,病因是什么,《中国健康调查报告》一书论述的很明白:喝牛奶是根本病因;信不信由你,说不说由我!——什么叫做“富贵病”,这就是!天天吃五谷杂粮的乡下农民,是不可能患上糖尿病的;除非饮食谱改变了,学起富贵人家的生活习惯。]
儿童青少年肥胖,正变成全球流行病。今年4月,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原所长马军等人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1985年~2019年,中国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总检出率增长18.1倍,仅肥胖的检出率就增长了75.6倍。以全国约3亿儿童青少年的总量估算,预计2030年,中国超重和肥胖儿童青少年人数将达到约1亿。
  肥胖不只是体重秤上数字的增长。更多研究和实例已证实,肥胖儿童青少年正经受人们以为成年人才会罹患的慢性疾病。叠加生长发育期,未成年人肥胖的健康问题更多样和复杂,但未得应有重视。
  “孩子的健康到了‘悬崖边’上”
  每年寒暑假,都是不少医院营养科、内分泌科接诊肥胖患儿的高峰期。闫洁是北京儿童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内分泌遗传代谢科主任医师,她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今年7月,他们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门诊的日接诊量增长了三分之一,肥胖的孩子也有所增多。最多时,到晚上六七点,仍有家长带着孩子在门诊外排队。闫洁提到,北京儿童医院的内分泌科、临床营养科、儿童保健科、中医科都会看儿童肥胖问题,今年暑假,医院把营养科门诊调整为减重门诊,一天30个号,每次都会被挂满。
  自上世纪90年代起,中国儿童青少年的超重肥胖率开始增长,目前正处于迅速上升期,一些大城市的儿童肥胖流行程度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2021年12月,中国儿童中心发布的《儿童蓝皮书:中国儿童发展报告(2021)》显示,2019年,中国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率达到了24.2%,比10年前上升了8.7%。各个年龄段、男女生以及城乡的学生,超重和肥胖比例都在上涨。其中,年龄越小,超重肥胖的小孩越多,约每4个小学生中就有一人超重或肥胖,这一比例在高中生中约为1/5。此外,男生超重肥胖率高于女孩,城市高于农村。
  不少研究和数据显示,2020年以来的新冠大流行,正在加剧儿童肥胖趋势。今年8月,香港大学临床医学学院儿童及青少年科学系临床副教授叶柏强团队公布的研究显示,据香港卫生署的数据,2020年,香港4岁儿童超重及痴肥(肥胖且迟钝)的比例从前一年的2.8%上升至5%。2020/2021学年的一二年级小学生,超重和肥胖率达20.9%,比上一学年增加了7%,中学一年级的超重肥胖学生比例为24.1%,同比上升3%。
  2021年,《英国医学杂志》的一份研究显示,疫情期间,儿童青少年久坐时间增加,体育活动减少,家庭越来越依赖热量密集且经过加工的低成本食品,以及对数字平台的依赖等,都在加剧儿童肥胖症的患病率。中国内地虽没有相关的权威流行病学研究,但2020年以来,多位受访医生也明显感到,到门诊看病的肥胖孩子在增加。
  2022年上半年,苏沁发现,10岁的儿子铮铮感冒咳嗽“小病不断”,他胳膊上有一处炎症化脓,擦了药,长时间也没见痊愈。皮肤科医生说,光治疗炎症没用,问题还在于肥胖。她又带孩子去北京儿童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检查,“医生检查完对我说,因为肥胖,孩子的健康状况已经到了‘悬崖边’上”。
  身高1米55的铮铮,当时体重已有156斤,腰围超过了100厘米,体质指数(BMI)高达32.5。他的脖子、腋窝、大腿根部有黑色斑印,儿童医院的医生一眼便看出,这是黑棘皮病。这是因体内过度的脂肪蓄积造成胰岛素抵抗后的外在表现,常见于肥胖人群,是糖尿病的前兆。对于糖尿病患者或高危人群,伤口自然愈合的能力和抵抗感染的能力都会降低。此外,检查还显示,铮铮有了脂肪肝,这让苏沁难以接受,“我自己有脂肪肝可以理解,但他是一个10岁的孩子”。
  “儿童肥胖问题比成人更复杂”
  临床诊断儿童是否超重和肥胖,也是参照BMI。但不同于成年人有一个固定的标准,未成年人处在生长发育期,不同年龄、不同性别都有一个单独的肥胖标准线。10岁的男生,BMI超过21.9已算是肥胖。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医师、中国营养学会临床营养分会主任委员陈伟有一个更为直观的判断经验:儿童的BMI超过28,一般诊断为重度肥胖。“孩子个子不高,BMI数字高,一定是体重非常胖了”,这类“大胖墩”在近些年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增多。
  “家长们不要觉得老年病离儿童很遥远。”陈伟发现,这是大多数家长的认知误区。儿童超重或肥胖,是心血管疾病和2型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此外,这些孩子罹患高血压、非酒精性脂肪肝等代谢综合征、睡眠呼吸障碍、哮喘的风险也在增加。陈伟在临床上注意到,重度肥胖的孩子,患高血压的比例很多,“不是一两个人,我见到的未成年患者可能占比10%~15%”,如果不及时干预,也会出现脑出血、脑梗塞等问题。
  闫洁也提到,很多人不相信,小孩也能得2型糖尿病。近十几年来,北京儿童院病房收治的因肥胖导致的2型糖尿病患儿一直没有断过,“过去感觉没有那么多,现在很常见”。
  此外,儿童青少年随着生长和发育,肥胖带来的健康问题比成人更复杂。今年夏天,一位外地医生向闫洁交流一个病例:13岁的男生,身高1米7,体重87公斤,家长突然发现孩子不长个了。男孩的父亲1米85,母亲1米62,家长担心孩子未来的发育。闫洁看了相关检查结果后发现,孩子的骨龄严重超于年龄,已经达到了十六七岁,骨骺线闭合,这意味着身高停止生长。她初步判断,这个孩子的骨龄超前,是由肥胖导致。
  闫洁团队还曾做过相关研究课题,到一些小学测骨龄,发现大多肥胖儿童骨龄都超前。她指出,肥胖儿童更易出现性激素分泌异常,除了骨龄超前,也会带来性早熟等问题。她在门诊注意到,近年来,出现性早熟的女童也在增多,年纪最小的只有6岁,她们多是乳房提前发育、月经初潮提前,或突然长个子。根据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最新发布的性早熟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多项流行病学调查证实,肥胖与性早熟患病率呈正相关,女童的青春发育启动年龄、初潮年龄均与BMI相关。
  相比下,闫洁在临床见到超重或肥胖的男童,多是性发育迟缓,出现乳腺发育大、生殖器发育小等症状。但许多家长不在意肥胖,也不知晓肥胖和这些疾病的关联,他们常常是先带孩子看了泌尿外科,被医生转诊到闫洁的门诊。即便如此,闫洁反复强调问题的核心在于肥胖,要减重,但家长们问来问去,还是最关注未来生殖器的发育问题。
  闫洁向《中国新闻周刊》介绍,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经历4个易长胖的“危险阶段”,分别是在妊娠期最后三个月、出生后的一年内、6~7岁,以及青春期阶段,这都是脂肪发育最活跃的时期,需要家长重视和预防孩子的肥胖问题。
  以青春期为例,这一阶段的孩子身高和体重快速增加,进食增多,又多处在小学高年级、初中阶段,学业压力大,运动量无法保证,出现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的风险更高。母义明对《中国新闻周刊》补充说,青春期是人体所有器官和细胞发育最重要的阶段,肥胖的孩子,脂肪细胞数量会增多,“相当于在身体定型过程中,埋下了伏笔”,肥胖后减重难度也很大。即便以后瘦下来,脂肪细胞数量也不会再减少,成年后也很容易复胖。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数据显示,各个年龄段、男女生以及城乡的学生,超重和肥胖比例都在上涨。图/IC
【按:这些胖墩儿童不仅身体健康堪忧,智力发展也堪忧,今后补习班花钱再多也会打水漂;有没有预防的方法,当然 微信截图_20231111171023.png 微信截图_20231111171056.png 有,请看以下截图。】

  需要家庭做出改变
  不同于以往公众更关注体重和身材,医学界和公共卫生领域的专家呼吁,要从健康角度重构对儿童肥胖的认知。
  今年1月,美国儿科学会时隔15年首次对儿童肥胖症的治疗指南进行更新。该学会表示,儿童肥胖症是一种具有遗传、社会和环境因素的疾病,而不是由个人选择。2007年,肥胖在美国还未被视为一种疾病,治疗多集中于饮食、营养和运动方面,社会对治疗儿童肥胖的普遍观点是“等等看”。新指南强调,要在早期“积极治疗”儿童肥胖,并将药物和手术治疗引入到相关治疗方案。尽管这一新指南发布后引发争议,人们担心把药物和手术治疗用于未成年人过于激进,相关治疗方案尚未形成共识。
  不过,对于重度肥胖的孩子,如果身体指标已亮出红灯,大多数医生建议,还是要及时进行药物或住院干预。闫洁举例说,如果一些肥胖的孩子在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后,血糖≥11.1毫摩尔/升,则可以确诊为糖尿病,并要求对方立即住院治疗。对于轻中度肥胖的孩子,减重的关键挑战是医院之外,即改善饮食和生活方式。
  苏沁过往的认知中,减肥无非是“管住嘴、迈开腿”。但铮铮是油炸食品爱好者,每周至少吃一次汉堡和披萨,平时一餐吃两碗米饭,肉不限量,绿叶菜吃得少,饮食习惯难以改变。新冠疫情后,饮食更加不健康。为了减肥,苏沁认为有必要给孩子减餐,但又担心孩子还在发育,“要是我把他的餐食减量,营养又不够,导致不长个儿,损失就太大了”。
  运动方面,疫情前,铮铮每周上体育课,偶尔会去滑雪。居家后,他除了上网课,多是在吃零食、追剧、看综艺。2022年6月,苏沁建议铮铮运动打卡,但每次喊他出门,都要闹到“母子决裂”,几次之后便放弃。
  找不到安全、有效的减重办法,是多数家长面临的烦恼。陈伟向《中国新闻周刊》强调,一些家长可能会在寒暑假严格控制孩子饮食,同时让他们高强度运动,但这很难达到减重目的。即使瘦了几斤,孩子一旦回归到日常生活,体重很快会反弹。对于轻中度肥胖的孩子,陈伟建议,不以“瘦多少斤”为目的的改变,反而能起到更好效果。比如,不吃不该吃的东西,不喝饮料,体重可能会有所改善。
  在闫洁看来,一些家长认为减肥就是不吃晚饭,只吃水果、蔬菜,这是不对的。孩子处在生长发育期,要保证一日三餐,重要的是根据孩子消耗的热量,制订每一餐的摄入量,并做好营养搭配。每个孩子肥胖程度不同,食物的选择和搭配也不同,但有一些通用标准,“比如主食中要选择三分之一的粗杂粮,肉类选择含脂肪少的,蔬菜要选择膳食纤维多的,油、盐限制在多少克,一天食物种类保持多少种等”。
  但和成人不同,孩子减重需要一个家庭做出改变。陈伟指出,挑战在于,一些孩子能听懂医生的话,但他们往往坚持不住;大人着急,但又不愿意帮助孩子去做落地的工作。“我经常对一些父母说,不能光让孩子出去跑步,你们夫妻俩在家躺着玩手机,孩子肯定觉得不公平。”陈伟说。
  闫洁曾接诊过一名13岁的男孩,BMI高达34,重度肥胖。他参加了北京儿童医院每年暑假举办的减重夏令营,学到营养运动的科普知识,回到姥姥家,姥姥严格按照医生要求做一日三餐,孩子的多项身体指标均有所好转。但后来,孩子回到父母家,指标很快反弹回来。每一次复查,闫洁都发现,男孩和他爸爸的肚子都会大一圈。家长往往会将责任归咎于孩子没有自制力,但闫洁认为,更关键的还在于家长的重视程度和参与度。
  多位医生都提到,临床医学减重时,家庭内部意见不统一的状况十分常见。在中国,许多家庭都是祖父母、外祖父母照顾孩子。老人往往认为,孩子多吃是好事。2022年7月,苏沁给铮铮报名了北京儿童医院的暑期减重夏令营,两周封闭训练中,铮铮学习营养和运动相关知识,每天三次运动,总共瘦了7斤。医生叮嘱,回家后的前三个月很关键。但还没坚持几天,苏沁就发现,婆婆偷偷给铮铮买雪糕吃。一些家长也常常向医生无奈地抱怨类似情况。闫洁一般都建议,下次复诊时,将家中老人一起带过来。她会耐心向老人解释肥胖的危害,“给他们提到脂肪肝、糖尿病这些风险,老人就都能接受了”。
  铮铮离开减重夏令营时,医生让他带走了四宫格的餐盘,并建议家长每天定量搭配饮食,一周让孩子摄入25种营养。夏令营有营养师专门制定食谱,但这对普通家庭来说并不现实。苏沁从第一天制定食谱就开始焦虑,“感觉每天在写考卷”。尝试了一周,冰箱里剩下一些没用完的蔬菜。“当你觉得这是一个负担时,就会坚持不下去。”苏沁说。她退而求其次,不再写食谱,只是按照三菜一汤,主食加入粗粮的方案,每周吃完冰箱里的20多种食材,先保证孩子均衡营养,最终坚持下来。如今,铮铮的体重仍是156斤,但身高长到1米69,BMI为27.3,肌肉量和代谢量也在上升。
  日常生活中,不少父母错误的奖励方式也在助长孩子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和铮铮交流时,苏沁发现,过去她常常无意识地说,考得好,就给你买糖果或者吃披萨,这向孩子传达了一个观念,“认为一些不健康的食物是好的食物”。此后,苏沁逐渐改变了“奖励策略”,她跟铮铮约定,要是想吃雪糕,需要去公园走三圈;如果能瘦几斤,带他去游乐园或者去旅行,这样更有利于减重。
  学校是关键一环
  干预和预防未成年人的肥胖,不仅在于家庭,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配合。潘安建议,对于儿童青少年肥胖的预防和管理,政府应加大投入力度,“因为这是一个干预后效果很好的人群”。其中,学校是关键一环,孩子处在接受知识的阶段,学校可以增加健康知识教育,完善体育运动环境和食品环境,还可以更直接有效地向家长科普相关知识。
  受访医生给患儿提出加强运动的建议时,一些家长无奈表示,日常的体育课常常被其他主课占用,孩子课业负担重,很难有时间保证运动。在不少中小学,课间十分钟甚至都“消失”了。
  马军是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原所长、《中国儿童肥胖报告》副主编,长期研究中国儿童青少年肥胖问题。他向《中国新闻周刊》提到,在加强体育活动方面,中小学仍面临挑战。一方面,近些年教育部陆续出台政策为学生减负,希望给孩子更多时间去运动。但问题在于,主流社会观念仍认为,成绩好坏是评价孩子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准。这导致即便学校减了负,家长仍会给孩子许多学习压力。
  另一方面,学生在校难免会磕磕碰碰,家长和社会舆论都追究学校的责任,“学校承担的压力太大,为了保护孩子,就尽可能减少他们的活动”。马军认为,家庭、学校和社会仍需探索出一个新共识,即孩子在学校受伤难以避免,在给受伤学生及其家庭更好的补偿的前提下,对学校更加宽容和理解,有助于更多孩子在成长阶段释放天性。
  2020年底,国家卫健委、教育部、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指出,课业负担重、儿童青少年营养不均衡、身体活动不足等,是造成超重肥胖率快速上升的原因之一。该通知提到,学校要保证在校身体活动时间,各地各校要严格落实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按照有关规定将体育成绩纳入中考等考核,中小学生每天在校内中等及以上强度身体活动时间达到1小时以上,保证每周至少3小时高强度身体活动。
  今年9月,《北京市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过程性考核管理办法》发布,要求新学期各区对四、六、八年级学生开展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统测,成绩计入中考总分。其中,学生的体质指数(BMI)占体测成绩的15%。9月下旬,一位受访医生在门诊明显发现,不少肥胖儿童都是在学校建议下到医院就医,“来自东城、西城、丰台、通州的孩子都有”。一些孩子还提到,学校从这个学期开始,还要求一些超重或肥胖的学生每天放学后在操场上单独补充锻炼。该医生认为,学校的参与,对儿童肥胖防控有重要的帮助。
  在马军看来,从想办法让孩子运动的角度来看,这一措施的初衷是好的。但他提醒,BMI指标有个缺点,一些孩子锻炼很多,肌肉结实,BMI的数值也会比较高,“比较理想的方式是,学校在评估时,可以BMI和身体脂肪百分比,判断会更加科学”。
  陈伟还向《中国新闻周刊》指出,孩子可获得的深加工食品、各种各样的饮料增多,也是造成儿童青少年肥胖,但容易被忽视的重要原因。《中国儿童肥胖报告(2018年)》提到,中国学龄儿童的膳食结构不尽合理,油炸食品及奶油制品、糖果和含糖饮料等饮食增多。每天每增加一份350毫升的含糖饮料,持续一年,可使得儿童BMI增加0.06%。
  《方案》也要求,市场监管总局应强化食物营销管理,进一步强化母乳代用品销售管理,并制定完善部门规章,对高糖、高脂、高盐食品,加强食品标签管理,不鼓励针对儿童的营销及食品包装中使用吸引儿童的图片、描述和外形设计。
  (苏沁、铮铮为化名)
  发于2023.11.6总第1115期《中国新闻周刊》杂志
  杂志标题:儿童青少年减重之困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相关文章
  • 李光满丨我要呼喊:救救巴勒斯坦儿童!
  • “目前仍有2200人被掩埋在废墟中,包括1250名儿童”
  • 肥胖危机来了!死亡率高的疾病都和它有关
  • 滑稽!村民办酒席先办食品经营许可证
  • 过去3周,约3500名巴勒斯坦儿童在袭击中丧生!巴以冲突最新消息汇总
  • 研究称英国去年超过百万儿童陷入贫困状态
  • 考上公务员三个月开始贪污?警惕腐败低龄化
  • 一张巴勒斯坦儿童的遗嘱……
  • 本轮巴以冲突已致超4900人死亡,加沙地带超1300名儿童死亡
  • 肺炎儿童挤满病房,专家:这轮感染或将持续到明年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2 16:15:39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医药中的错误-----序言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2.gif(2015-03-31 20:55:20)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8f913aa0102vj1m.html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3.gif20世纪是治疗的时代。单个疾病的有效治疗和预防开始于本世纪,它比已往的全部时间进步得更大、更有意义、更有决定性。而在19世纪后半叶,伟大的细菌学家、生物化学家、病理学家和生理学家们,已为现代医学奠定了基础。
    以前的各个世纪,从总体来说,医生们用药治疗病人的结果是受害者多于治愈者。美国哈佛大学著名生物化学家和医学史家亨德森曾经说过,直到1911年,病人们能随机地(不是病人选择医师)由医师诊治之后,才获得较好的治疗良机。
    在19世纪末,只能应用少数有效的药物,而到现在,治疗的药库中已发展到有几千种药,抗生素、疫苗、抗高血压药、精神病药、X线、电解质溶液、激素和维生素、以及公共卫生措施,都对人类健康作出了伟大的贡献,而且使人类的预期寿命延长。鼠疫、疟疾、天花(已被消灭——译注)、黄热病、脊髓灰质炎、结核病和其他传染病,已被控制。外科的发展和术后护理的进步,已经为延长病人的寿命作出显著贡献。
    这些进展仍然伴有很多医源性疾病,通常是副作用。它们也被称为“医学进步的疾病”。同时,以错误思想为根据的概念的错误,曾经导致无用而往往是有害的疗法。对这些现代的错误进行综述,可能有助于我们比较正确地评价现代医学。
    本书所讲的治疗方法,大部分是弊多于利的。在每一个例子中,无效或悲剧的强有力而详尽的证据,使这些疗法被修改、取代或放弃。这些事情是无法收录无遗的,但本书包括了牵涉很多医生和病人的大多数事件。可能这里认为是错误的东西,在将来也许不以为然;而且要看透其中的一些危险可能还为时尚早。一些疗法,例如延续到本世纪的放血疗法,在书中已省略了。
    关于庸医的故事已经讲过很多了,不属于本书的范围。有用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不应看成是错误。最后,很多人滥用风行的内科或外科疗法可能说明更多不必要的痛苦的原因,但它们完全是另一个问题。除了与病灶感染和自身中毒理论有关的施行外科和内科疗法之外,这样的滥用都不加以叙述。
    书中的其余部分是涉及成千上万人的灾难和丑闻、痛苦与死亡、流行病与地方病、不必要的手术的故事,所有这些都是有诚实的、卓越的、好心好意的医师们进行治疗的后果。通过深思熟虑后,应该认为,这是对治疗问题多方面的狭窄而片面分析的结果,因为在同一时期,确有千千万万的人得救、治愈,预防了疾病。
    虽然治疗病人的大多数医师,都知道这本书所分析的各种错误,并曾犯过其中一些错误,但是很少人知道全部情况及其细节。与以前的世纪相比,令人惊异的是医学史的著作没有提及本世纪所犯的错误。这是我们时代的医药学大事记的黑暗面,在医学史里大部分都被省略不提。
    我们已经从过去的错误中吸取了经验教训,在今后也将继续吸取。所吸取的教训和所造成的变化,是这个故事令人鼓舞的方面。这些变化已经减少了在同样规模地再犯类似错误的可能性。但是,如果这篇文献综述仅仅是教育了读者知道非必要治疗的危险性,以及新药严格评价的必要性,那也是很有用处的了。
    这些错误可分类为药物副作用、药物超剂量、实验室的错误和事故、概念的错误。这些分类不是绝对的,大部分是为了便于叙述。此外,增加了一章包括四个可能是失误的例子,但其错误尚未被证实。
   在本书的开始,先解释一些有关的术语:
对照:作为比较的标准。当有怀疑时,有对照组的临床试验是评价疗效(益处或害处)的基础。进行这种试验是为了获得明确的客观的证据。参加试验的所有病人的医疗护理各方面都是相同的。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病人在年龄、性别、疾病严重程度、患病的持续时间等,都是相似的,或者说是可以比较的。两组都应在同时进行治疗。最后但同等重要的是要有足够的病人数,以排除所得结果出于偶然的可能性。
疾病:指任何一种疾病,特别的症候群或综合征。
双盲法:应用于有对照组的临床试验的一种方法,病人不知道、观察结果的医生也不知道治疗的性质;双方都是“盲目的”。此外,医生不能选派病人参加哪一个组,也不知病人是属于治疗组或是对照组。其目的是避免医生或病人对所研究的方法有偏见,如有怀疑或热衷。
药物:指除了食物以外,应用与治疗、预防或诊断的化学物质。在这种意义上,疫苗、维生素或氧都是药物。
流行病:曾用于狭义,指连累很多人的传染病。现在指在人口中一种疾病的发生率增加,大于正常的期望数。流行病学包括应用测定概率的统计去研究人群中的疾病。年龄、性别、地理分布、季节、时间、地方风俗、医学史等因素,以及控制疾病的可能性,都应该考虑。
特异体质:一个个体对一种药的反应完全不同于其同种大多数的表现。
安慰剂:原来只用于获得心理效应的任何无特殊作用的物质。现在广泛应用于假给药组或假手术组,在对照组中代替所研究的药物和方法,其药的外观或手术的操作是相似的。安慰剂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它可以造成不良反应或治愈效应。对照试验可以是把一种疗法与安慰剂进行比较,也可以是比较两种疗法。
随机化:按照一定的号数把受试对象分配入治疗组或对照组的方法,它能使每个对象分到每个组的机会都是相等的。这是临床试验和动物试验的基本特点,应用这种方法,对研究者来说,可以免除主观选择(造成两个组有明显差别)的偏差和成见,并且尽可能保证两组病人(或动物)在所有方面都是相似的。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2 16:30:28 | 显示全部楼层
微信截图_20231112162832.png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3 23: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按:大病用大方,唯有大医能做到!

微信截图_20231113230153.png 微信截图_20231113230243.png 微信截图_20231113230305.png 微信截图_20231113230427.png 微信截图_20231113230524.png 微信截图_20231113230553.png 微信截图_20231113230643.p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1/24 01:5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