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hhbffq

略谈学习中医药学的门径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3/10/13 15:18:28 | 显示全部楼层
微信截图_20231013143957.png 微信截图_20231013144146.png 微信截图_20231013144341.png
 楼主| 发表于 2023/10/13 15: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微信截图_20231013145830.png 微信截图_20231013150009.png 微信截图_20231013144506.png 微信截图_20231013144633.png
 楼主| 发表于 2023/10/13 15:23:1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10/13 15:26:24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10/14 17:28: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hbffq 于 2023/10/14 17:33 编辑

纪念毛泽东关于“西学中”批示65周年!新中国首创“西学中”与中西医结合研究


http://www.ngotcmszh.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19317&pid=1429000&page=91&extra=#pid1429000
2023-10-11 14:50:30  来源: 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陈士奎
点击: 1491    评论: 0 [url=](查看)[/url]字体:[url=]大[/url] / [url=]中[/url] / [url=]小[/url]



[size=1em]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size=1em]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size=1em]  在纪念毛泽东主席于1958年10月11日,对卫生部党组《关于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情况、成绩和经验给中央的报告》作出重要批示(简称关于“西学中”批示)65周年之际,回顾新中国首创举办“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简称“西学中”班),组织西医系统学习中医,培养“西学中”人才,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包括现代医药学方法)开辟了中西医结合研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和历史性贡献;显示出创办“西学中”班培养“西学中”人才、开展中西医结合研究的无比正确!现仅就在新时期新征程上如何牢记、坚守毛泽东主席关于“西学中”批示精神和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指示批示等问题,略陈己见如下。
[size=1em]  牢记毛泽东关于“西学中”重要指示和批示
[size=1em]  1954年6月,毛泽东为筹建中医研究机构作出重要指示:“即时成立中医研究机构,罗致好的中医进行研究,派好的西医学习中医,共同参加研究工作。”正是在毛泽东这一重要指示下,1955年12月19日在北京成立中医研究院的同时举办了我国首届“西学中”班开学典礼。1956年卫生部又在北京、天津、武汉、上海、成都、广州开办了6个“西学中”班,请全国各地著名中医学家为“西学中”班讲课、传道授业、临床带教、精心培养“西学中”学员。结业后的“西学中”人员,始终以中医为师,与中医团结合作,共同承担起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学的历史使命,并开创了中西医结合研究。
[size=1em]  1958年10月11日,毛泽东对卫生部党组“关于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情况、成绩和经验给中央的报告”作了重要批示:“尚昆同志:此件很好。卫生部党组的建议在最后一段,即今后举办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由各省、市、自治区党委领导负责办理。我看如能在1958年每个省、市、自治区各办一个70~80人的西医离职学习班,以两年为期,则在1960年冬或1961年春,我国就有大约2000名这样的中西结合的高级医生,其中可能出几个高明的理论家。此事请与徐运北同志一商,替中央写一个简短的指示,将卫生部的报告转发给地方党委,请他们加以研究遵照办理。指示中要指出这是一件大事,不可等闲视之,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指示和附件发出后,可在人民日报发表。毛泽东十月十一日。”
[size=1em]  毛泽东主席的这一伟大批示,已成为指引中国医药学科学发展的纲领性经典文献。在这一伟大的批示鼓舞和指引下,我国各级政府、医药卫生界开始重视和加强中医药研究,各种形式的“西学中”班在全国兴办,掀起了“西学中”的热潮。特别是批示指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不仅极大鼓舞了广大西医学习中医、继承发扬中医药学的积极性,更成为我国中医药、少数民族医药及中西医结合工作者的共同行动纲领和指南,为开创中西医结合研究和创造统一的新医药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指明了研究方向;为党中央和国务院制定卫生工作、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奠定思想和理论基础。尤其批示中强调培养“中西结合的高级医生”“出几个高明的理论家”,体现了毛泽东对培养“西学中”人员的充分肯定和寄以厚望。我们要永远牢记和传承这一伟大的批示。
[size=1em]  “西学中”专家的中西医结合科研取得辉煌成就
[size=1em]  遍布全国各地、各个医药学科的“西学中”人员,开创了中西医结合研究,被称为我国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开拓者和主力军,尤其是在中西医结合科研领域涌现出众多国内外著名中西医结合专家及其科研重大成果。在此仅以我国“西学中”老前辈屠呦呦先生为例,阐述我国中西医结合专家开展中医药研究的优势所在。
[size=1em]  屠呦呦是中国中医科学院青蒿素研究中心终身研究员、著名“西学中”药学家。她率领其团队通过一系列艰苦卓绝的中西医药结合研究,从传统中药青蒿中成功提取出抗疟新药青蒿素,拯救了全世界几百万疟疾患者生命,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自1901年设立诺贝尔奖至今,中国第一位本土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这令中国人民,特别是“西学中”人深感自豪和骄傲!她的研究成果让全世界都确信了毛泽东的“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的英明论断;让全世界都认识到中西医结合研究是发掘这一伟大宝库的最有力手段和最精准有效的科研方法。
[size=1em]  屠呦呦是中国科学家中的巾帼英雄,是“西学中”及中西医结合界的一代宗师,更是我国“西学中”人才的最杰出的代表人物和最敬爱的导师。她是真正精研岐黄,“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西学中”科学家、药学家,是一位最令人尊敬的、伟大的“西学中”老前辈,是开展中西医结合科研取得重大科研成果、为全人类健康事业作出伟大贡献的楷模、典范、先锋。屠呦呦先生获诺贝尔奖,更捍卫了“西学中”及中西医结合的地位和荣誉!2019年9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向屠呦呦颁授了“共和国勋章”。
[size=1em]  屠呦呦的“西学中”及对“西学中”的认识
[size=1em]  屠呦呦195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药学系,分配到卫生部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工作。1959~1962年参加卫生部举办的第三期“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学习、结业,是我国“西学中”的老前辈。她在《我与中西医结合事业》一书中撰文说:“以中西医药结合的知识,先后在生药、炮制及化学领域从事中药科研。”并讲道:“这一国际上好几个西方国家共同下大力研究的热门课题之所以在中国、在中医研究院获得成功,不是偶然的,是与我们坚持以宝库作为坚强后盾、又有50年代以来国家努力培养的西学中、中西医结合的人才,从而坚信、执着地追求寓于宝库中的精华分不开的,这是中医药的骄傲,也是努力贯彻党的继承发扬祖国医学遗产政策的胜利,的确是一条值得总结、值得重视的……医药科研之路。”
[size=1em]  屠呦呦在卡罗林斯卡学院演讲《青蒿素: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中说:“学科交叉为研究发现成功提供了准备……从1959年到1962年,我参加西医学习中医班,系统学习了中医药知识。化学家路易·帕斯特说过‘机会垂青有准备的人’。古语说:凡是过去,皆为序曲。然而,序曲就是一种准备。当抗疟项目给我机会的时候,西学中的序曲为我从事青蒿素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准备。”她意味深长地向全世界述说“西学中”,阐述并宣传“西学中”的重要性。
[size=1em]  屠呦呦谈“中西医结合”
[size=1em]  屠呦呦在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新闻发布会上讲道:“在医药领域,中国中医有很多好的东西,我们可以通过现代科研手段,实现中西医结合,从而发现更多新药为人民健康服务。”
[size=1em]  屠呦呦在《青蒿素的发现:传统中医献给世界的礼物》中提到:“‘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青蒿素正是从这一宝库中发掘出来的。通过抗疟药青蒿素的研究经历,深感中西医药各有所长,二者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当具有更大的开发潜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size=1em]  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表明中西医药结合科研,能为传承与创新发展中医药学取得显著成绩,更能为全人类的健康作出巨大贡献,表达着中西医结合的优越性、创新性和必然性,闪烁着中西医结合科技工作者的中西医结合思维及中国智慧。她坚持走中西医结合道路的坚定信念、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不断创新的科学思想、热爱中医药与中西医结合事业的真挚情怀,坚持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忍不拔奋斗精神等等,为医药科技工作者树立了典范,并再次证明:一是毛泽东1958年提出的“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这一伟大的科学论断,无比英明正确;二是党中央制定的一系列继承发扬和传承与创新发展中医药学、中西医并重、中西医结合方针政策,无比英明正确;三是党中央大力号召西学中,培养“西学中”人才,与中医团结合作,共同继承发扬、传承与创新发展中医药学的方针政策,无比英明正确;四是我国政府举办“西学中”班,培养“西学中”人才、中西医结合人才,开展中西医结合研究传承与创新发展中医药学,无比英明正确;五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坚持中西医结合”,无比英明正确。我国开创并一直开展着的中西医结合研究,迄今已65周年。
[size=1em]  屠呦呦是对全人类作出突出贡献的伟大的“西学中”药学家。现实尤其需要真正读懂屠呦呦先生,读懂她和她率领的团队背后付出的艰辛和坚持,读懂她酷爱中医药学、努力钻研中医药学、坚持运用中西医药结合的方法研究中药的科学精神;读懂她的善于发现、敢于质疑及中西医结合思维等“西学中”人的特质;读懂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重大科学意义和现实意义。
[size=1em]  呼吁和建议组织屠呦呦学术思想研究会及论坛,加强对屠呦呦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创造精神、艰苦奋斗的科学家精神,以及学术思想、科学研究思路与方法、学习与研究中医药学的思路与方法、学术成就等研究,广泛交流屠呦呦先生的科学家精神、学术思想、学术成就等。研究、讨论、交流和明确:如何认识从传统中药青蒿,到研究成功青蒿素,并获得了诺贝尔奖?屠呦呦到底是用什么科研思路方法研究成功青蒿素的?如青蒿素概念的提出、青蒿素的提取方法、药理作用、化学结构关键性问题的研究等。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向屠呦呦学习的真髓、真谛是什么?只有真正读懂屠呦呦,才能大力宣传屠呦呦。以屠呦呦等我国“西学中”老前辈为榜样,为我国的也是世界的中医药学及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而贡献智慧和力量!
[size=1em]  我国开展中西医结合医学研究65年来的实践充分表明:中西医结合研究促进了传承与创新发展中医药学,促进了中医药现代化发展,促进了中西医结合防治疾病、保护和增进人类健康的能力和效果,促进了全世界的西医对“中国医药学伟大宝库”的认识、青睐、研究和发掘,促进了中西医结合及中医药在海外发展和走向世界,促进了我国在世界上首创的“中西医结合医学”学科诞生及建设发展,促进了藏西医结合、蒙西医结合、维西医结合等等研究,形成了中国各少数民族医药“结合医学”研究的走势,促进了日本、韩国、印度、美国、加拿大、意大利、英国等世界各国各民族传统医药与现代医药相结合的“结合医学”研究,促进了全世界医药学发展格局的深刻变化,促进了对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的理性认识和科学认识等等。
[size=1em]  “西学中”人具有三大突出的优秀品质或特质
[size=1em]  知识结构的特质。知识结构是指一个人所掌握的知识,包括学科、领域、机能等知识及其掌握的程度,在人脑中形成的框架和体系。“西学中”人在有较扎实、系统的现代医药学理论、知识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又系统学习和掌握了中医药学理论、知识、技术、方法等,从而系统掌握了中西医药学两种医药学知识体系和机能,中西医两套本领汇聚一身。由于知识具有相互关联性、渗透性、转化性,而且“西学中”人在医学活动实践中,认识到中西医之间的差异及相辅相成的关系,能够真正自觉地做到中西医并重!通过中西医药学两个知识体系的交叉运用,逐渐形成中西医药学的交叉知识网络结构,是“西学中”人构成中西医结合思维的基础和得天独厚的特质。
[size=1em]  勇于提出问题。“西学中”人在学习、应用、研究中医药学的临床、科研、教学、管理等实践过程中,永不停止地思考着中医、西医及中西医结合问题。敢于质疑,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提出问题。苏格拉底说:“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教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中医药学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素问》就是典型的例子,顾名思义,《素问》即是一部以平素问答形式著述的医学巨著,是一部“以问题为导向”探索人与自然、生命与健康、健康与养生、疾病与医学等根本性问题的中医经典著作,为后人“以问题为导向”开展医学研究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例如,关于中药青蒿治疗疟疾的临床应用问题。距今约1700多年前的东晋名医葛洪著《肘后备急方》就在“治寒热诸疟方第十六”中载有:“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一方,而不是传统的水煎服。1700多年来,有多少医家读过《肘后备急方》?看到了“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治寒热诸疟的方法?为什么却无人问津?历史上也没有留下用该方治疗疟疾的医案,却一直是运用含有青蒿(饮片)的传统的丸、散、膏、丹、汤剂治疗疟疾。唯独屠呦呦读了后思考着:为什么“绞取汁,尽服之”?为什么不用水煎服?可能青蒿中的有效成分不耐高温?于是她率领其团队反复实验,并改用低沸点溶剂乙醚提取方法,获得了具有生物活性的提取物。终于在1971年10月4日,屠呦呦在第191次实验中,获得青蒿提取物对鼠疟原虫达到100%抑制率。1972年,从青蒿提取物中提纯了有效物质的结晶体,并将其命名为青蒿素。为什么屠呦呦能解开葛洪用“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治疟疾之谜?一是善于发现并敢于提出问题,屠呦呦是带着问题认真研读中医药文献,并敢于对葛洪《肘后备急方》所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发问。二是具备中西医药学两种知识,屠呦呦是一位“西学中”药学家,当她研读“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 绞取汁,尽服之”时,即刻联想到“青蒿抗疟有效成分不耐高温”。如果她不是“西学中”药学家,则无从联想“有效成分”问题,显示了“西学中”的特质和优势。
[size=1em]  中西医结合思维。中西医结合思维是“西学中”人或中西医结合其他科技人员最重要的特质。因为“西学中”人具备中西医药学两个医药学的知识,更有利于在临床、科研、教学实践中,对中西医药学理论、概念、方法等相互参照、互相印证、互相借鉴地深入学习、理解和应用,思考着两种医药学的关系,从而形成中西医结合思维,包括中西医结合临床思维(中西医结合诊断思维、中西医结合治疗思维等)、中西医结合科研思维、中西医结合教学思维、中西医结合管理思维等。中西医结合科技工作者通过中西医结合临床、科研、教学、管理等实践活动,不断训练、提高对中西医结合的思维及认知能力。
[size=1em]  新时期新征程上“西学中”人重任在肩
[size=1em]  在全面建设社会生义现代化国家新时期新征程上,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西学中”人才培养。《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建立完善西医学习中医制度,鼓励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攻读中医专业学位,鼓励西医离职学习中医。”国家卫生健康委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办了“全国西学中优秀人才研修项目”,全国各地也在举办“西学中”班,大力培养“西学中”人才。新时代的“西学中”人,应当本着立足于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精神,加强高质量的中西医结合研究,才能逐步实现“中西医融合”,谱写“中西医结合医学”学科发展的新篇章。
[size=1em]  新时期、新征程上的“西学中”人, 一要遵循毛泽东的批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把中医中药的知识和西医西药的知识结合起来,创造我国统一的新医学、新药学”,发扬和传承“西学中”老前辈的开拓精神和创新、创造精神,传承与创新发展“中西医结合医学”学科建设,坚定不移地为实现“把中医中药的知识和西医西药的知识结合起来,创造中国统一的新医学、新药学” 而踔厉奋进。二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中西医结合”的重要指示,更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中西医结合”的深远意义。“坚持中西医结合”意味着:一要持之以恒地发展中西医结合;二是对65年来我国开展中西医结合研究的方针政策、思路方法、取得的成就、进展等的充分肯定,要坚持和传承;三是不要冷落、淡化、边缘化,甚至“异化”中西医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明确指出,“加强中西医结合研究”“促进中西医结合”“国家发展中西医结合教育,培养高层次的中西医结合人才”等;四是不仅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等来临时要 “坚持中西医结合”防控,而是要在我国整个医疗卫生工作中都要贯彻“坚持中西医结合”方针;五是将“坚持中西医结合”法制化、制度化、机制化、常态化等等。
[size=1em]  对于“西学中”人来说,一定要永远不忘“把中医中药的知识和西医西药的知识结合起来,创造我国统一的新医学、新药学”的初心和使命,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中西医结合”的重要指示,树立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雄心壮志。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相关文章
  • 中医药报| 纪念毛泽东"西学中"批示65周年
  • 滠水农夫:我们为什么向往毛泽东时代
  • 新中国成立前中共外事机构设立始末
  • 毛泽东评点诸葛亮,为何未能一统三国,《隆中对》有战略失误
  • 毛泽东:关于辛亥革命的评价
  • 周振超 赵家豪 | 新中国成立以来条块关系的演进与变迁
  •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关于统一战线的斗争艺术
  • 毛泽东如何指导编写教科书,要少而精,突出德育,为政治服务
  • 毛泽东为什么要推广“枫桥经验”?
  • 请毛泽东回来领导中国!《大道薪火》字字砸碎胡锡进们的美国心



 楼主| 发表于 2023/10/15 02: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梁贻俊老中医优生临床医话思路拓展

微信截图_20231015020950.png 微信截图_20231015021232.png 微信截图_20231015021300.png 微信截图_20231015021325.png
梁贻俊老中医为什么不愿公开能使孕妇生育的后代异常聪慧的优生医案处方,
因为这是个巨大的商机;但以肝肾同源的思路,用一贯煎加减是可以推导出
该处方的大慨范围(滋肾精清血热:天冬10克,麦冬10克,沙参10克,生
15克,枸杞10克,山茱萸10克,黄芩10~15克,白术6~10克,谷芽30
~60克【以自发的芽长谷芽为佳】,淮山药15克——这些是基本思路,依据
患者临床实际进行变通即可),只是与原著者有些差别而已。

 楼主| 发表于 2023/10/15 12:18:32 | 显示全部楼层


桑叶止夜汗,确有疗效,因体质差异须调理,可参看《辨证奇闻》“汗症门”论述。

微信截图_20231015115635.png
 楼主| 发表于 2023/10/16 07:44:48 | 显示全部楼层


疑难奇证案汇(王俊华)


微信截图_20231016074158.png
 楼主| 发表于 2023/10/16 16:02:43 | 显示全部楼层
hhbffq 发表于 2023/10/16 07:44
疑难奇证案汇(王俊华)

微信截图_20231016160005.png 微信截图_20231016160111.png 微信截图_20231016160138.png
 楼主| 发表于 2023/10/17 11: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伤科诊疗(1975年第2版修订本)

按:此书秘方不少,全都公开,外用配方配制一两种,运用于临床,就能赚不少钱;只要在合理的价格范围内,还是可以的。现在这样的秘方是不可能公开了,只有在毛泽东时代才有这样的福利,希望阅者珍惜之!
微信截图_20231017105521.png 微信截图_20231017105609.png 微信截图_20231017105641.png 微信截图_20231017105841.png 微信截图_20231017110005.p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2/27 16:2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