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少腹逐瘀汤(王清任)少腹瘀血 治少腹积块疼痛,或不痛,或少腹胀满,或月经一月三、五次,经色紫或黑,或有块,月经期腰酸少腹胀,或崩漏兼少腹疼痛,或有白带,或带色粉红色等症。 方剂;炒小茴香七粒、炮姜1克、川芎3克、元胡3克、肉桂3克、没药3克、赤芍6克、当归9克、生蒲黄9克、炒五灵脂9克。水煎服。 方中蒲黄、五灵脂、川芎、没药、元胡活血行气,消瘀止痛。赤芍、当归,活血行血。肉桂、炮姜温经散寒。小茴香祛寒理气,既引药下行,又能行气活血。本方有消瘀血止痛的作用,瘀血消除,月经自然正常。 8、 补阳还五汤(王清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 治疗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口角流涎,言语不利,大便干燥,小便频数,或遗尿不禁等症。 方剂;生黄芪120克、当归尾6克、赤芍4·5克、地龙3克、川芎3克、桃仁3克、红花3克。水煎服。 方中重用黄芪补气为主药,气足才能推动血行,营养周身。配合当归、川芎、芍药、桃仁、红花活血行血,地龙通经络,共同成为补气活血、疏通经络的方剂,治疗中风引起的半身不遂,或颜面神经麻痹症。 9、黑地黄丸(刘河间)便血久痔 治疗便血久痔,脾胃不足,面色青黄,神倦无力等症。 方剂;熟地黄300克、苍术300克、五味子240克、干姜30克。研细末,枣肉和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9克,米汤下。 方中熟地黄滋阴益血,苍术燥湿健脾,五味子温肾敛血,干姜(春季21克、夏季15克)助脾阳而温中。四药相互配合,地黄与姜、术同用,既不滋腻,也不辛燥,使温脾燥湿,滋阴益血,各尽其能。 泻火之剂 凡能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的方剂,都叫做泻火之剂;也可以叫做清热之剂。 客邪在表的发热,应用发表之剂,就能表解热退。腑实积滯的内热,应用攻里之剂,就能积去热平。泻火之剂则用于既无表邪,又无积滯,而里热独炽的病证,最为合适。 里热有邪在气分和血分的不同,所以必须分别用清气或凉血的方法治疗,如用白虎汤清气分之热,犀角地黄汤凉血中之热等。若气分之热未解,血中之热已盛的“气血两燔”,又须清气和凉血并进,如清瘟败毒饮就是这类代表方剂。假使邪热内陷心包,见到昏厥狂乱的症状,就必须清热泻火与开窍安神法同用。至于适当配伍养阴生津的药物,那又是为了救护被高热灼耗的阴液。 此外还有因为内脏功能失调的里热,治疗时务必要分清虚实,辨明脏腑,或用苦寒泻热,或用甘寒、酸甘生津养阴除热。如果虚热已到骨蒸盗汗的程度,更非以退热和养阴药并进不可。苦寒清热药伤真元,体弱之人应加补益药培补真元,以防虚脱。苦寒清热燥湿药极伤脾胃,应加健脾和胃药,保护脾胃不受伤害。这些都是使用泻火之剂必须掌握的原则。 1、 黄连解毒汤(孙思邈)三焦实热 治疗三焦实热火邪引起的烦躁昏狂、大热干呕、口燥咽干、错言乱语、不得睡眠、吐血衄血,以及阳毒发斑等症。 方剂;黄连9克、黄柏6克、黄芩6克、栀子6克。 水煎,分二次服。 黄连泻中焦火热,黄芩泻上焦火热,黄柏泻下焦火热,栀子通泻三焦火热从膀胱而出。 本方加麻黄、淡豆豉,名“三黄石膏汤”,治疗伤寒温毒而见到谵语神昏,狂叫欲走,烦燥大渴,面赤鼻干,目红如火,牙齿干燥,不得出汗,脉来洪数以及阳毒发斑等症。 本方加大黄,研细末做成水丸,每次服6克,叫做“栀子金花丸”。因为增加了大黄,所以除泻热外还有润肠通便的功用,宜于三焦有实热而大便不通的证候。 2、 白虎汤(张仲景)肺胃实热 治疗身大热而不恶寒,大汗出,烦躁口渴而能饮水,舌上黄苔,脉洪大有力而数的阳明热证。 方剂;石膏30克、知母9克、炙甘草6克、稉米30克。水煎温腑。 石膏大寒,与知母配合,清肺胃实热。甘草、稉米,益气养胃,与石膏、知母相合,又有生津的作用。 如果上述症状,又见到脉洪大无力,背部有些怕冷的,是汗多伤阴的现象,本方加人参6克,名“白虎人参汤” 如果湿温病见到壮热口渴,自汗身重,胸痞,舌红苔白,脉洪大等湿热并重的病症,在本方中加入苍术9克,名“苍术白虎汤”。 3、 清胃散(李东垣)胃火牙痛 治疗胃火上冲,牙痛不可忍受,喜冷恶热,牵连头脑,满面发热,或唇口颊腮肿痛生疮,或吐血衄血,或牙宣出血,或牙齦溃烂等症。 方剂;升麻3克、黄连1克、当归身1克、生地黄1克、牡丹皮1·5克。研细末,水煎冷服。 黄连泻心脾之火,当归和血,生地黄、牡丹皮,清热凉血,升麻升胃中清阳,于是热平肿退,血止痛除。若胃中热盛,可再加石膏同煎,以增强清热的作用。 3、 钱乙泻黄散、脾胃郁火 治疗风热郁火在脾胃,口唇燥裂,或生口疮。 方剂;升麻4·5克、防风4·5克、白芷4·5克、黄芩4·5克、炒枳壳4·5克、半夏3克、石斛4克、甘草2·1克、加生姜三片煎服。 升麻、白芷,散胃经风热,防风祛风而散脾火,黄芩泻中上二焦之热,枳壳利中上焦之气,石斛清热养胃,半夏、生姜,调和胃气,甘草泻脾火。以上诸药,发散脾胃郁火。 4、泻白散(钱乙)肺火 治疗肺火蒸热,喘嗽气急等症 方剂;桑白皮9克、地骨皮9克、甘草3克、粳米9克。水煎服。 桑白皮泻肺中邪气,除痰止嗽;地骨皮泻肺中伏火,凉血退热,甘草泻火益脾;粳米清补胃;并能泻热从小便出。 本方加人参、茯苓、五味子、青皮、陈皮,名“加减泻白散”,治肺热咳嗽,喘急呕吐。 本方加知母、黄芩、桔梗、青皮、陈皮,也叫“加减泻白散”,治咳嗽气喘,烦热口渴,胸膈不利。 5、导赤散(钱乙)心小肠火 治疗心、小肠有火,小便色赤而淋沥疼痛,口糜舌疮,咬牙口渴等症。 方剂;生地黄60克、木通60克、甘草稍60克。研细末,每次9克,加竹叶同煎温服。 方中生地黄凉心血,竹叶清心气,木通降心火,入小肠,甘草稍下达阴经而止痛,合起来就能引导心和小肠中的伏火从小便出。 6、 泻青丸(钱乙)肝火 治疗肝经实火郁结,不能安眠,易惊多怒,目赤肿痛,甚至抽搐等症。 方剂;龙胆草60克、黑山栀60克、大黄60克、羌活60克、防风60克、当归60克、川芎60克。研细末,和白蜜做丸,每服9克,竹叶煎汤下。 肝经实火郁结,非苦寒不能平,所以用龙胆草、大黄入肝经泻火下行,配合羌活、防风搜风散火上升,栀子散三焦郁火从小便出,都是清热散火之药,再加当归、川芎养血润肝,有补有泻,有散有润。 7、 普济消毒饮(李东垣)大头天行 治疗时行瘟毒的邪热在心肺之间,上攻头面所因起的一种传染病,初发病时觉憎寒壮热,接着头面都肿大,甚至目不能开,同时有肢体酸楚、咽痛口渴等症。 方剂;黄芩(酒炒)15克、黄连(酒炒)15克、鼠粘子3克、玄参9克、甘草9克、橘红9克、板蓝根3克、马勃3克、连翘3克、薄荷3克、升麻2·1克、僵蚕2·1克、柴胡6克、桔梗6克。共研细末,用汤调和,时时呷下。治疗大头天行。 方中黄连、黄芩泻心肺间的邪热,玄参、橘红、甘草泻火补气,连翘、薄荷、鼠粘子清热散风,板蓝根、马勃、僵蚕散肿消毒,升麻、柴胡升阳明、少阳二经的阳气,桔梗引药上行,成为清热消毒、散风退肿的方剂,对大头天行有较好的疗效,也可治疗腮腺炎等症。 若正气虚弱可加人参扶正祛邪。大便秘结可加大黄泻结泄热。 人体、脏腑整体治疗法方药的配伍和方剂的组合 人体、脏腑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脏腑一脏有病,就会影响四脏,影响整个人体、脏腑的健康,所以治疗疾病时,应从整体来考虑,整体调治,整体用药,正确治疗,这也是内经早就提倡的治疗方法。 整体治疗法的治疗原则是;首先调理脾胃,保护脾胃功能的正常,才利于疾病的治疗,也是活命的根本。然后补益、修复脏腑虚损,恢复脏腑的正常功能(真气),才能清除脏腑湿热(毒素),调理脏腑气血,平衡脏腑阴阳,而不伤正气,避免危险发生。所以恢复脏腑功能是健康的根本,治疗疾病的关健。 整体疗法的治疗用药原则是以人体、脏腑整体来考虑,如补益五脏气血真元,调理脾胃,清除脏腑湿热,调理气血,平衡脏腑阴阳,恢复脏腑功能等药合为一方剂,应根据病人病情,轻、重、缓、急,合理添加或减少药物药量,更有效的治疗疾病。 调理脾胃药可选用;山楂、陈皮、苍术、白术、扁豆、砂仁、木香、连翘、欠实、半夏、莱菔子、神曲等。补益、修复脏腑虚损药可选用;人参、鹿茸、紫河车、龟板、枸杞、蛤蚧等。清除脏腑湿热药可选用;石膏、黄连、黄芩、黄柏、栀子、知母、龙胆草、苦参等。调理气血药可选用;当归、白芍、川芎、熟地、丹参、桃仁、红花、水蛭、芒虫、乳香、没药等。滋脏阴润养脏腑药可选用;麦冬、天冬、沙参、五味子、玄参等。补益肾水真阴药可选用;熟地、山萸肉、怀山药、牡丹皮、茯苓、泽泻等。补益心、肾阳药可选用;附子、肉桂、锁阳、肉苁蓉等。诸药合方,相互制约,相互资生,平衡脏腑阴阳,恢复脏腑功能,快速复康。 整体疗法需要运用大型方剂(复方)来治疗,可选用各种名方来组合。如需要补益、理气、理血、和解、消补、利湿、润燥、泻火、除痰、收涩、表理等名方来组合。如调理脾胃,可选用平胃散、保和丸、健脾丸等方剂。理气可选用补中益气汤、六郁汤、四七汤、正气天香散等方剂。理血可选用四物汤、人参养营汤、养心汤、桃仁承气汤、复元活血汤、血腑逐瘀汤等方剂。补益可选用四君子汤、六君子汤、百合固金汤、金匮肾气丸、左归饮、右归饮、河车大造丸等方剂。和解可选用小柴胡汤、四逆汤、逍遥散、六和汤、霍香正气散、清脾饮等方剂。表里可选用大柴胡汤、三黄石膏汤、葛根黄芩黄连汤、参苏饮、五积散等方剂。利湿可选用五苓散、肾着汤、舟车丸、羌活胜湿汤、实脾饮、五淋散、中满分消汤等方剂。润燥可选用滋燥养营汤、活血润燥生津汤、消渴方、白茯苓丸、地黄饮子、清燥汤、沙参麦冬饮、大补阴丸等方剂。收涩可选用金锁固精丸、治浊固本丸、真人养脏汤、当归六黄汤、桃花汤、封髓丹、济生乌梅丸等方剂。泻火可选用黄连解毒汤、附子泻心汤、白虎加人参汤、升阳散火汤、清心莲子饮、龙胆泻肝汤、泻白散、泻黄散、导赤散、妙香散、青蒿鳖甲汤等。以上方剂,每一类方剂可选用一、二方剂来组合成整体疗法方剂。组方时,应根据病人实际病情,分别选方,如用于人体防病(养生),以上每一类方剂可选一方组成。研细末,日服三次,每次3、6克,也可熬膏或炼蜜为丸服。如用于救治病人,以上每一类方剂可选一方组成基本方,还应根据各种病人,各种病症,分别添加对症方剂,如体弱之人,补益方可添加一、二方。如病人三焦实火,泻火方剂可添加一、二方。如病人脏腑干燥,润燥方剂可添加一、二方。如各种病症,可在方剂中添加各类对症方剂。以上药,可分为汤剂、散剂、丸剂等。疗效快速用汤剂,研粗末,日腑三次,每次30克水煎分二次服。重症加倍,但是要从30克慢慢添加之60克。散剂、膏剂、丸剂,用于治疗慢性病,日服三次,每次3、6克,温开水服。 大型方剂,化学成份极其复杂,每加一味药,或每味药的剂量有所不同,都会产生不同的治疗效果,虽然治病有奇效,但是每组一方,医者必须亲服实验,如无危险,方能用于病人,否则勿用。 风湿性关节炎病证的整体治疗 风湿性关节炎是人体一种全身性疾病,发病开始时属于中医学“痹症”范围。疾病的发生,主要是身体素虚,阳气不足,腠理空虚,卫外不固,以致风、寒、湿三邪乘虚而入,流注于经络、关节、肌肉,气血运行不畅而成。因人体有偏寒(阳虚)、偏热(阴虚)的不同,偏寒者每发为风寒湿痹;偏热者每因风、寒、湿邪留滯经络,又可蕴化为热,而转为热痹。痹症日久,肝肾亏损,筋骨失于濡养,痰湿凝结,以致关节畸形僵硬变形等。治疗应辨证施治;如风寒湿邪、风热湿邪、五脏亏损、痰湿凝结分别施治。 1、 风湿寒邪,阻痹关节。 主症;肢体关节痠痛,关节屈伸不便。或痛无定处,历节走注,发热恶寒,舌苔薄腻,脉象多浮;或疼痛剧烈,并有定处,遇寒则剧,得热则舒,舌苔薄白,脉多弦紧;或关节痛重,并有肿胀,麻木不仁,重着不利,舌苔白腻,脉多濡缓。 治法;祛风散寒,利湿通痹。 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味。 方剂;独活9克、桑寄生30克、秦艽9克、防风9克、细辛1·5克、当归9克、赤芍9克、川芎3克、茯苓15克、桂枝9克、牛膝9克、甘草6克。水煎服。 方中寄生、牛膝、补益肝肾,强筋壮骨;归、芍、芎和营养血;苓、草益气扶脾;独活、细辛入肾搜风通痹,使邪外出;桂枝温经祛寒止痛;秦艽、防风疏风解表,且能胜湿。若风邪偏胜者(行痹),可加羌活9克;寒邪偏胜者(痛痹),可加制草乌9克;湿邪偏胜者(湿痹),可加生苡米15克、苍术9克;上肢疼重者,加姜黄9克、海风藤15克;下肢重者,加杜仲9克、追地风9克;周身疼重者,加羌活9克、桑枝30克;关节肿大者,加皂刺6克、穿山甲9克。肢体关节痠痛,关节屈伸不便,为风寒湿的主要临床表现,是由于风寒湿邪留着经络,致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筋脉关节缺乏气血的濡养,故屈身不便。若风邪偏胜,则成行痹(风痹),若寒邪偏胜,则成痛痹(寒痹),若湿邪偏胜,则成著痹(湿痹)。 2、风湿热邪、阻痹关节。 主证;起病急骤,关节疼痛,局部灼热红肿,发热,口渴,烦闷不安,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通络,祛风胜湿。 方药;石膏知母桂枝汤加减。 方剂;生石膏30克、知母12克、甘草6克、赤芍15克、忍冬藤30克、桂枝9克、桑枝30克、黄柏9克。水煎服。 方中石膏、知母清热,桂枝疏风邪以通络,忍冬藤、桑枝、黄柏清热祛湿而利关节,赤芍活血清热,甘草清热解毒。热为阳邪,其性火热,故起病急骤。风湿瘀阻经脉,故局部灼热红肿,发热口渴,烦闷不安,均为全身热盛的表现。苔黄腻,脉滑数,为湿热蒸腾之症。 3、 脏腑亏损、痰湿凝结。 主证;身体瘦削,五脏虚损,关节畸形僵硬肿大,举动困难,手足麻痹。舌质淡,苔微黄而燥,脉沉弱。 治法;补益气血真元,扶正祛风湿,人体、脏腑整体调治 方药;五宝丸(汤)加减。 方剂;党参30克、鹿角15克、龟板胶12克、太子参9克、黄芪30克、白芍12克、当归12克、麦冬12克、沙参9克、玄参9克、五味子9克、首乌15克、枸杞子15克、桃仁9克、红花9克、丹参9克、乳香6克、没药6克、黄连12克、黄芩12克、黄柏12克、知母9克、苍术9克、炒白术9克、山楂9克、神曲9克、莱菔子6克、连翘6克、陈皮6克、木香6克、砂仁9克、半夏12克、炒麦芽30克。以上药,研粗末,日服三次,每次30克,水煎服,重症加倍。 方中党参、黄芪、太子参、鹿角、龟板胶当归、白芍,大补气血真元、脏腑虚损,以真元祛风祛湿。麦冬、沙参、玄参、五味子清润滋养脏腑润燥,首乌、枸杞补益肝肾,桃仁、红花、丹参、乳香、没药,活血祛瘀而止痛,黄连、黄芩、黄柏、知母清脏腑湿热而平衡脏腑阴阳,苍术、白术、山楂、神曲、莱菔子、连翘、陈皮、木香、砂仁、半夏、炒麦芽,调补脾胃而祛痰湿。如气血极度虚弱可加人参、鹿茸、河车等。肺气虚可加蛤蚧黄芪等。心血不足,可加酸枣仁、柏子仁远志等。补益肾水,可加熟地、山药、萸肉、丹皮、茯苓、泽泻等。肾阳虚可加附子、肉桂、苁蓉、锁阳等。可根据病情发展需要,灵活加减。 风湿性关节炎是人体一种全身性疾病,病情复杂而多变,病情开始时属于中医学“痹证”范围,如痹症不愈,发展为“痿症”,痿症不愈,后期发展为多种慢性病证,又从多种慢性病中引发急性病证不治而亡。如风湿性心脏病,脏燥,痈疽等急性病症等。病情危急,复杂而多变,随时都有性命之忧,治疗是十分困难的,首先要突破中医学“阴虚火旺不宜用补论”。所以风湿性关节炎后期、多发病期,病人长期患多种慢性疾病,身体真元已极度虚弱,无力抵抗外邪,加上脏腑本身虚极可生热生风,血虚极也可生热生风,这时如用清热、祛风、祛湿药,只会加重病情而不治,因为清热、祛风祛湿药极伤元气脾胃,这时病人真元不能再伤,如用,会加速病人死亡。更不能以人参、鹿茸、河车等补益脏腑真元,因为补益药辛温助火,会加重病情不治而亡。治疗以上病症,突破补益关是病人活命的关健,只有以人参、鹿茸、紫河车药等大补真元,调理脾胃,才能清热、祛风、祛湿而不伤真元、脾胃,才能救治病人。如用整体疗法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后期多发病(多种慢性病)中引发的内痈症,用五宝丸(汤)加减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后期多发病证之本,以“仙方活命饮”治疗多发病证引发的急性内痈证之标。多层次病症,采取多层次疗法,先服五宝丸(汤)调理脾胃补益脏腑真元治本,间隔二、三小时服用仙方活命饮治标,病情危急,可日夜服用。 风湿性关节炎病,健康之人开始患病时,并不需要治疗,真气恢复(一至二月),自然而愈。如需治疗,应用祛风祛湿药,很快痊愈。体弱之人应用补气补血药,真气恢复,自然而愈,千万不能用祛风祛湿药,会加重病情,引发变症而难愈。 风湿性关节炎,不能服用西医激素药、抗生素等药治疗,它会进一步伤害脏腑功能,脏腑功能受损,使病情复杂而多变,成为终生病症,到后期会引发各种疾病而不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