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hhbffq

略谈学习中医药学的门径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3/8/31 07:26:19 | 显示全部楼层


长寿导引法


微信截图_20230831072411.png
 楼主| 发表于 2023/9/1 01:55: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hbffq 于 2023/9/1 01:56 编辑

湖南高三学霸戴宇菁:生命定格在高考前夕(患白血病病逝),遗嘱让师生们潸然泪下
https://www.163.com/dy/article/I3DIH3LN0553SDXV.html
按:范德友老先生若在世,此病就能治愈,戴宇菁同学就有生机一线;但老先生没有执业医师证,卫生部门对他紧盯住不放,频频上门查封范德友老先生“非法行医”,所以还是预防为主好!但现在网络上对牛奶会导致40多种难治性疾病的正确信息是加以扼杀,这就是资本的力量在干预普通群众通过网络获取正确信息,真是悲剧呀!我也是从一位熟人沉迷于“每日牛奶”而反复肺感染导致心力衰竭不幸逝世的现状,百般思考,上网搜索,才从潘朝曦的著作中得到正确的信息(牛奶有害健康),进而读到了柯林.坎贝尔的《中国健康调查报告》一书,最终解除了迷惑。可惜潘朝曦教授仅仅享年66岁,不幸逝世了,现状是再也没有权威医学专家为此呼吁了(上海那个“网红”可是拼命鼓吹喝牛奶的,真是杀人不用刀!),可悲之极!】
2023-04-28 11:22:41 来源: 神马动物世界                              山东  举报
0分享至
·        湖南高中生戴宇菁:生活定格在高考前夕,意志让师生泪流满面。厚度。但是当你真的面对生命即将结束,生命的长度戛然而止的时候,你还能表现得如此淡定吗?
湖南高中生戴宇菁为我们树立了这样的榜样。当高考前夕得知自己的人生要定格时,乐观豁达的她,让身边所有的师生都痛哭流涕。1.高考前夕的噩耗
戴宇菁是湖南某中学的高三学生。高考。
虽然在这个时代考上大学已经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但是想要考上自己心仪的好大学还是很难的。
戴宇菁和很多同龄人一样,正在为高考做最后的冲刺和努力,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和家人的命运。
然而,就在高考前夕,一个突如其来的噩耗降临在她头上,打乱了她早已安排好的计划。
距离高考还有两个月的时间,乖巧懂事的戴宇菁病了好几天。
她和家人以为只是普通的感冒。为了不影响学习,她买了药自己吃,然后继续学习。
连续几天,戴宇菁的感冒没有好转,反而咳嗽更厉害了。她不断的咳嗽让自己很不舒服,也影响到了同一个房间的同学。
于是,妈妈把倔强的戴宇菁带到了医院,拖着她进了检查室,一一检查身体,彻底查明病因。
随着检查项目展现在大家面前,戴宇菁的妈妈彻底崩溃了,医生们也为这个小女孩流下了同情和心酸的泪水。
结果最后的检查结果是,戴宇菁得了“急性白血病”,只剩下几个月的生命了。
所有人都看着这个年轻漂亮的姑娘,不敢告诉她最后的真相。
其次,玉静坚强,从容应对
在医生的建议下,戴宇菁被父母逼迫辍学。这时,敏感的戴宇菁意识到了问题。
她一直缠着父母和给她看病的医生,最后得到了一个糟糕的答案。
得知自己即将死去的消息,戴宇菁冷静了下来。她告诉妈妈,她希望回到学校,和同学们一起参加高考,完成自己的心愿。
然而,瞬息万变的病情并没有给戴宇菁这样的机会,大部分时间她都躺在病床上。
当老师和同学们得知戴宇菁得了白血病不得不休学时,所有人都震惊了,之前责怪她的人都流下了伤心的泪水。
当朋友和老师来到她的病床前探望她时,她戴着一顶厚厚的帽子,戴宇菁因为化疗而脸色有些苍白。
看到这一切的朋友和老师不忍心,眼泪夺眶而出。
看到这一幕,戴宇菁依次安慰身边的朋友和老师,让他们不要担心身体健康、好好学习等等,并再三希望自己能再次回到熟悉的课堂。
戴宇菁的事迹在学校和社会上迅速传播开来。无数爱心人士伸出援助之手。大家纷纷捐钱捐物,希望能以自己的微薄之力挽回这个可爱坚强的女孩。.
第三,到最后,无怨无悔
不过,该来的还是要来的。与病魔抗争数月的戴宇菁,依然在走向生命的尽头。他倒在了高考前夕,失败了,自己迎接它的挑战。
不过,戴宇菁在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表现的很淡定。面对深爱着她的父母,关心着她的同学和老师,面对着万千素不相识的陌生人,戴宇菁在生命的尽头非常平静。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美丽。
戴宇菁的葬礼办妥后,她的父母来到学校,将剩余的善款全部归还。这也是戴宇菁的遗愿:“把这笔钱用在学校需要帮助的学生身上,让他们圆梦。”他们无法平静,为他们流下了很多眼泪。
4。面对生活,本该如此。
或许,戴宇菁的生命还不够长,感受不到这个世界的美好。
但戴宇菁生前的一言一行,化作了人间的美好。她留给这个世界的,除了无限的感动,还有一种对生活的从容。
生命对我们来说确实只有一次,每个人在生命结束之前都可能会害怕,这也是人之常情。
然而,当我们面临生命的尽头时,我们能否像戴宇菁一样,为自己保留最后一点尊严和体面?也许这是留给这个世界最好的东西。
还有,戴宇菁在人生最后的选择,展现了她人性的光辉。学校用她返还的钱成立了一个名为“立人”的学生基金,以此致敬她遗言最好的回应。
的确,这个世界太需要戴宇菁这样优秀的年轻人了。即使他不在了,他仍然可以感动每一个人,给别人带来光明和希望。人的仰慕和仰慕又如何呢?
相信在“立人”助学金的帮助下,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得到帮助,与戴宇菁一起圆高考梦,实现人生的华丽转身。
总结
保罗·柯察金曾说过:“人最宝贵的是生命,每个人只有一个生命。”去哪儿?因此,面对生活中的每一次起起伏伏,我们都应该能够保持冷静,以淡定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风风雨雨。
虽然我们都是普通人,但我们也可以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成功的标签不是唯一的,成功的标准也不是唯一的。只要面对生命的尽头,不后悔,不后悔,这就够了。
参考资料:《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楼主| 发表于 2023/9/1 04:59: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hbffq 于 2023/9/1 05:01 编辑

·        李玲: 中国人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医疗制度?
o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2.gifhttps://www.guancha.cn/liling2/2023_08_18_705443_s.shtml
李玲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        分享到:127
·        2023-08-18 07:46:40字号:[url=]A-[/url] [url=]A[/url] [url=]A+[/url]来源:观察者网阅读 89070
·        最后更新: 2023-08-18 09:10:37
·        【导读】近来国家强力推进医疗领域的反腐行动,再次引发了我们对医疗领域的关注和思考。我们应当建立起一种怎样的医疗制度和体系?针对这个问题,2020年3月观察者网的观视频栏目专访了北京大学的李玲老师,李玲老师提出的问题在今天仍然是我们医疗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
·    李玲:
·    最近的医改可能大家也注意到了,其实是在提速。(2020年)12月8号国家推出了4+7的带量采购,这是什么意思?4个直辖市加上7个副省会城市,这是中国最具有购买力的11个城市,他们集中起来采购药品,这个就是所谓带量采购。效果也是非常的好,这次采购的20多种药,最高的降了95%,平均降幅超过60%,而且都是通过一次性检验的,也就是说是质量可靠的药。
·    药企特别特殊,全世界的药企都是巨无霸的垄断,因为药企最大的成本是研发。目前研发一个新药,国际上大概要20亿美元的研发成本,再加上十年的时间,所以如果企业没有体量的话,它是不可能经受得起这样一个研发成本和时间。而如果老百姓面对着这样一个全球垄断的药企,去买药根本就谈不下药价来。
·    所以这些年医改,我们从过去单个医院买药,到国家从省级层面招标采购,其实药价都下不来。在这些年医改的经验教训基础上,终于国家出手了,以国家的力量用量来要价,药企降了价以后,药品就能进入医保了,而且国家提供给药企1/3的全国市场,这样一来就是双赢,老百姓得实惠了,生产药品的企业也保持了它合适的利润。
·    我们还有一种选择,就是仿制药。《我不是药神》这个电影相信这个大家都看了,其实印度现在确确实实是全球生产仿制药最好的国家,而仿制药不是假药。仿制药不仅仅是廉价,当仿制药通过一致性检验后,它的疗效与原版药是一致的,那么我想大家可能一定有兴趣,想知道印度如何生产出这么多好的仿制药。印度工业跟我们比差远了,其实我想大家不知道的是,印度的仿制药是从咱中国学来的,上世纪70 年代的时候他来中国学习一下就学到真经了,他发现中国人为什么能看得起病啊?自己造药,我们那时仿造的像青霉素这种比较昂贵的药,最后搞成了白菜价,一分钱一支。
·    过去我们的传统低价药都是国家仿制的,所以印度回去以后,其实是以国家的力量在推动仿制药的生产。印度的法律不保护专利,但是它保护仿制专利,你把这个药仿制出来了,专利上法律就保护你。因为我们都知道知识产权是为了保护、鼓励创新,但是在药这个行业它有一个特殊性,一旦药研发出来,它是能救命的,如果因为经济原因吃不起,是不人道的。
·    所以世界卫生组织是允许强制仿制,简称叫强仿,但是条件是人口众多,经济发展水平低,印度是满足的,所以这些跨国公司跟印度打官司也打不赢,所以 40 年以后确实印度今天是全世界造仿制药造的最好的,美国每年一半以上的药都是从印度进口的,美国是最大的原研药的发明生产地,但美国的老百姓也是吃不起原研药的,因为原研药太贵了,它也从印度进口仿制药。
·    让我们感到很惭愧的是虽然中国制造打遍全天下,中国拥有最完整的工业体系,但是连带着制药和看病一起,我们的医疗器械、耗材设备全是进口的,药品大概 70 %左右,器械设备 90 %多,所以它价格一定是昂贵的。现在由国家来组织已经是一大进步,因为只有国家才有市场的力量,第一步就是以市场来压价,我觉得这只是救急的办法,因为还是贵,你格列卫降一半的话还要一万多,你跟那 200 块钱的比还是差 50 倍。我觉得先救急,因为我们目前还没有生产能力,所以第二步我觉得一定要国家牵头仿制,跟来牵头谈判降药价一样的。
·    下一步应该是国家来牵头来生产,无论是原研的还是仿制的,可能第一步是仿制快一些,然后原研的,但是这个问题也很好玩,实际上你看一看国家无论从十一五的五年规划,十二五的、十三五的,生物制药其实一直都是中国转型升级的一个重中之重。但是为什么不能落地?这可能是我们要问的问题,我们也去做了一些研究,发现其实它和我们国家整个经济结构变化有关,过去中国的化工部是管整个制药的,它是有一个牵头部门来落实这个规划。但是现在我们只有一个部,叫工业与信息化产业部,所有的归这一个部在管。我也去问过工业和信息化产业部,没人管,也就是说我们整个制药工业基本上是靠行业在自我运转,好像缺少国家层面的支持。
·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3.jpg
·    国务院2018年《关于改革完善仿制药供应保障及使用政策的意见》图片来源:新华社
·    所以我相信我们国家未来随着医改的深入,要加强我们医药工业的集中度,因为我们的企业太散了,没有能力做研究,包括仿制药要造出好的来也是要做研究的。另外我们的医药最多的成本是在流通,这其实不创造效益的,所以要把流通的成本给挤压掉,让我们的制药企业有更多的利润,这样他才能做研发,仿制药以及原研药的研发一定是我们未来经济升级中的一个重头,这样才能真正的在未来让我们老百姓能吃得上好药,而且吃得起好药。
·    医疗的市场化也是我们国家医改里面一直受到争议的一个问题,那么我们势必要讨论一下,什么是市场?因为根据完全竞争市场的定义,无数的消费者,无数的生产者,他们谁都不能影响价格,要信息对称,要生产同质的产品,要进出都是自由的,这才是完全竞争的市场。
·    那么在医疗领域,其实 1965 年美国著名获诺奖的经济学家肯尼斯·阿罗教授,他的文章里面就指出了医疗领域是最能体现市场失灵的,因为一般的消费是由消费者决定的,我想买什么,我看看这个样子,看看这个价格,摸摸我兜里的钱,我的消费我做主,所以市场能够有效率,是因为消费者和生产方它能够在市场上博弈。
·    而在医疗领域中,你去看医生是为什么?是医生替你做决策,因为你并不懂你是得了什么病,你应该吃什么药,你要不要做检查,你要不要做手术,是医生替你做主。那医生替你做主,医疗消费就是医生替你订的,也就是说你的消费你做不了主,他的信息是严重不对称的,而我们医生又是医疗服务的提供方,他是供给侧,同时他又是需求侧,所以供需都在医生一手。如果医疗市场化,病人不就是被强宰的鸡吗?宰你没商量。所以从全世界来说医疗都应该是非市场化的。
·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5.jpg
·    本轮医改要求医院药品不得加价 图片来源:央广网
·    英国是最资本主义的国家,但它是免费医疗体系,它 90% 的医院都是公立医院。我们香港特区也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它 93% 的医院是公立。德国、法国它的主体都是公立和非营利性的医院。我们从 49 年到 80 年代能以极少的成本改善人民的健康,靠的就是一个完善的公益医疗体系。那个时候没有医患矛盾,因为老百姓充分信任你,他到医院去知道医生不是要挣他的钱的,所以治好治不好他都不会怪医生。
·    那个时候的条件那么差,中国今天改革开放40 年,我们现在的医疗技术绝对是跟世界是同一水准的,跟当年 70 年代、 80 年代不是一个概念的。但是那个时候没有这样的剧烈的医患关系,是因为我们那个时候的制度它符合医疗规律,而今天我们是一个比较市场化的医疗体系,尽管我们的医院叫公立医院,但是它都是自我盈利、自我生存的市场主体。
·    我们现在大概大型公立医院,像上海、北京这些,国家财政的投入应该不到6%,它的主要收入都是来自于老百姓和医保,我们的问题就是医院没有政府替他兜底。我们的医改到现在并没有改医院的投入机制、运行机制和分配制度,医生的收入大家都知道的,无非还是那几个部分,所以它当然要创收。
·    我就老开玩笑,我说我们一个医院院长其实挺不容易的,他眼睛一睁跟一个出租车司机是一样的,每天要几千万这个医院才能运转,他得把他收入的这些指标分配到科室,又分配到医生。所以医改尽管已经 9 年了,医院的创收的机制没有变,中国无论是公立还是民营医院都是要创收的。所以我们今天所遇到的问题其实恰恰是市场化带来的。
·    我们国家深化改革,最近这些年都是叫放管服,我觉得在经济领域确实要放开,但是在我们社会领域,特别在医疗这个领域,我们可能不能简单的放,因为你的管理成本太高了。比如前一阵深圳出现的编辑基因的孩子出生,某种程度就是放权的结果,结果它生出来了,你怎么管?现在不是很尴尬的一件事吗?这件事其实对我们中国科学家名誉的污名化是很厉害的。
·    其实中国的生命科学的研究是走在前面的,因为我们有最大的人群,发展又快,但是我想这些科学家未来要想在国际上发最好的文章,可能都会被严防死守,因为你失去了人家对你的信任,所以我们目前无论是食品、药品还是在医疗行业,我觉得政府都要加大监管,这既是国际的经验,也是我们现实问题导向。
·    我们管的能力和力量太差了,你先把它管好,你才敢放,否则的话你怎么能放呢?其实我们极端的市场化也是不成功的,曾经把数千所医院都卖了,那现在又回头建,而且全世界都没有一个500万人口的城市中所有的医院都是私立的,无论是国际的经验还是中国自己的经验教训,都证明单纯的市场化肯定解决不了医疗的问题,而我们医改恰恰要解决的就是怎么能让政府更好的为老百姓兜底,让老百姓有信任感、有获得感、有安全感。因为实事求是的说,我们 40 年改革开放,很多经济领域确实是政府少管这个事就好办。但是医疗它不是市场,它是社会领域,它是严重市场失灵的领域,政府这只手必须进去保护老百姓的利益。
·    我们国家其实最应该建的是叫国家医疗服务制度,因为我们有完整的公立医疗体系,国家医疗服务体系的俗称叫免费医疗,他是前苏联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建立的,而当年他建的这个制度现在全世界遍地开花,金砖五国里面俄罗斯、巴西、印度、南非都是国家医疗服务体系,全世界目前主体的医疗制度就是免费医疗体系。
·    免费医疗不免费,它是税收筹资,税收筹资是比较公平的制度,因为税收是累进的,有能力人多交钱,没有能力人少交钱。但是对医疗的需求是按照你的需求来,你得了癌症,有钱没钱都得要给你治的。但是这个治疗里面,在公立医院里头也不是说穷人富人完全一个待遇,我想我们现在这么多富起来人肯定也不满意,就是对于疾病的治疗应该是一样的,但是服务是可以有差别的。
·    香港就是这样,比如你一般的老百姓进医院一天只要交 100 块钱,所有的药品、治疗、吃饭全给你包了。但是你可能八个人一个病床,你像那个沈殿霞“肥肥”,她是先富的,她有条件,那她就可以单间,但是你就要自己交费了,你住单间给你 24 小时的特护,可以六星级的服务,甚至想吃什么吃什么,但是可能一晚上好几千块港币的住院费。
·    在这个服务层面我觉得是可以拉开的,这样也符合医疗卫生的规律,而我们是有完整的公立医疗体系的,完全可以这么做。我们现在这个保险说实在话一方面可能钱还不够,另外一方面浪费太厉害,因为医院要创收,老百姓也想骗点保。
·    常开玩笑的一句话,“骗保就是人民战争”,因为对各方都有利,跟医保和国家对着干,谁不干?十几年前我们在做医保的时候,我其实就讲过这个问题,因为从美国的经验教训来看,美国给穷人和老人提供医疗保障,美国六十五岁以上的老人和贫困线以下的穷人看病,政府买单,而医院是要创收的,政府给特定的人群买单,所以大家都去骗政府这笔钱。政府的财政赤字在医疗这一块是年年上升,而且完全没办法改。因为奥巴马医改方案基本被废掉了,完全没办法改,所以整个美国都破产了。
·    所以我当年在我们国家医改的时候,就说过我们千万不要走到美国政府买单的市场化那条路,我们今天好像就在这个路上,但是我觉得我们还是有条件改过来的,只要把这个制度设计好了,我们现有的钱可以给老百姓提供比现在获得感要高得多的医疗保障。
·    像英国和我们香港地区,它是免费医疗体系,医生是免费培养的,它的社会待遇、经济待遇都是社会精英。他的整个的工作就是好好为老百姓服务,他是没有经济激励的,所以他是你得什么病,我就给你开什么药,他不会乱开药,而且他的药也都是国家统一采购的,就不存在你要有医药代表去公关这些问题。
·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6.jpg
·    图片来源:人民网
·    你要说国家扶不扶得起?那我们那么穷的时候怎么都做了?它跟人多没关系,人多力量大,你交的钱也多,你税也多,你的市场也大,你分担风险的能力也大,这跟人没关系,巴西也人多,人家不都做了吗?你的制度安排会节约钱,就是免费反而会节约钱,就像现在厕所里的纸,谁还去偷?因为你知道那永远在那,你没事去偷那干嘛?看病也是一样的,你没病你到医院去折腾什么?你一切医疗费用是医生决定的,现在医生要创收,小病给你大治,所以就有很多检查,很多吃药都是浪费掉了。
·    如果国家给医生一个体面的收入,解决他事业发展的前程问题,他就没必要折腾。而且没必要你到医院去折腾干嘛呀?我们这么大的服务量里头有很多都是不需要的,那我们的医院怎么发展起来?靠量,它充分利用了中国人多这个规模效用,所以门诊量过万,住院量,我们最大的医院,现在郑州附一医院住院量也过万哪,这在国外都是不可想象的。
·    国外800 张床位的就是超级医院了,我们县级医院都到这个水平了,它靠扩量,只要量做多了,有规模效应,它就能挣钱。所以看病的便捷度在中国就是我想看哪就看哪,想怎么看怎么看,这种程度全世界都没有,只有中国有。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大量的资源是浪费了的,比如我们老百姓现在看病肯定要看好几家医院,在国外感冒是不需要看的,在家喝水就完了。但是在我们这如果都让病人回家喝水,医院就要喝水了。所以这是为什么,你知道吗?我们大量的资源在浪费。
·    我给你一个例子,这也是上海学者们做的研究,就是把中国人的用药跟欧美国家、先进国家对比一下,因为我们现在费用里面 40% 以上是药,发现什么?比如英国,我们的用药每年平均大概要到 300 美元,跟英国差不多。但是再打开看看我们的用药用的什么药?英国大量的药就是最好的,治癌症、治这种重大疾病的药,它是全报的免费嘛。我们癌症这些重大疾病,真正救命的药报销比例过去都不在报销目录内,所以报的很低。我们用的大量的药安全、无效、利润高,是可用可不用的辅助用药,因此我说我们现在的制度大量的钱浪费了,这些药根本都不需要的。所以你把制度设计好了,老百姓是可以得到很多福利的。
·    医改到明年(2021年)已经 10 年了,我觉得中国还是靠地方在探索,地方上也探索出很多条路来。这些年应该最受追捧的实际上是三明,福建三明的医改,包括我们国家现在成立医保局,都是学的福建三明。当年下岗,提早退休的工人特别多,医疗费用狂涨,那边医保的增量不够,所以他医保先亏了,不改不行了,财政兜不住了。他的改革主要就是建制度,建制度能起到什么作用?
·    他原来医保可能亏了近 3 个亿,他改了以后当年医保就节省 5000 万,就有这么大的改革空间,那他具体怎么做的?他其实就是把医保、医疗和医药联动起来,这就是制度改革的重点,是改政府。我们这些年医改,老对着医院说,医院改不了,他一睁眼睛要挣那么多钱来维护医院的运转,他怎么改?对不对?而三明它是改政府,因为政府才是制度的建立者,所以政府改革,成立真正实体的领导机构,然后制定好规划和道路,就是把新制度建起来,新制度就像新路,然后他们大概有 12 个县 22 家公立医院,都是县级以上的公立医院。
·    齐步走,就是扳道岔,一下就把医院从过去那个创收逐利、靠药、靠耗材挣钱的这个路搬到新路上来,而这个新路其实就是我们医改要达到的目标,叫公益性的,真正为人民服务的,而不是为人民币服务的。而激励在哪里?它把所有医保的钱也整合起来,我们有三个保,新农合、城居宝、职工医保。过去是在县级统筹,他统筹到市里,政府把三个保组合在手上,用医保的钱直接支付医生的工资,所以他们的医生拿的是年薪,而这个年薪是要按照我政府举办公立医院的考核制度来发放的,它又靠信息化手段建立了动态的、系统完整的这种考核制度,叫工分制,就真正的让好医生拿到好的收入,那就搞定了。
·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7.jpg
·    图片来源:东南网
·    医改的核心到最后是医生的分配制度,没解决医生的待遇,没解决对医生激励,那你有再多的政策他都要跟你作对的,所以这才是三明医改的难能之处。他在一个欠发达地区能够把医改做成功,如果欠发达地区都可以做,那发达地区就更好做了。所以我觉得三明其实基本上做的就是我们前面讲的国家医疗服务体系,如果做成了,我觉得如果全国做的效果会比三明还要好。
·    三明经验非常难推的一点在哪?就是说它是一个利益的再挑战,就是我刚才说的三明第一年医保就从亏到盈,它的这个红利从哪来?政府财政没有加大投入,三明过去的药费一半是药费,它总共医疗费用 28 个亿,一半 14 个亿都是药费。他改革后的第一年药费就降到 7 个亿以下,把流通的那个虚的全挤掉了,医生也不多开药了,因为多开药现在医生得的是负分,但是挤掉这 7 个亿可是少数人的利益,所以那帮人玩命的跟他磕,他医改真的不容易的。
·    我曾经说过医改都是烈士,这个三明医改的操盘手叫张吉富,我觉得他确实是很不容易,他当过多年福建药监局副局长,告他的信跟雪片一样的,他一点问题都没有。我们都知道药监局出问题是很容易的,所以你要在这样的一个体制里面还有这么清白又能干的干部,不容易。我觉得这就是推动三明一改最难的一点,你自己一改,人家一告你,你可能自己都先倒下了。
·    国家现在非常重视三明医改,深改组(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专门肯定了三明医改的经验,现在正在朝他那个方向推。但是改革就是利益的再分配,确实不容易。今年医改已经十年了,我觉得医改十年还在改且争议还在摸的这么一个过程中。如果总结一下十年医改,以我个人来看,十年医改大概最大的医改成效并不是在我们医疗卫生,而是在它成为我们整个改革的先行者。包括当年医改方案是有顶层设计的,这也是改革开放以后第一个改革,有一个方案,有个顶层设计,然后地方去探经验。
·    所以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新的改革路径是顶层设计和地方探索,和摸石头过河相结合,这是医改探出来的,我们这些年老百姓生活方式的改变,环境的变化,很多问题不是医疗能解决的,它其实和我们整个发展模式,政治、经济、文化、生态连在一起的。所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现在是要给老百姓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让老百姓的健康有人管。
·    而且大家可以展望一下未来, 5G 时代,未来可能中央数据库所有的个人的健康信息都集成了,现在山东已经在做了,1.09 亿人的健康信息已经在集成。所以未来大数据信息化的时代,我相信我们现在的这种医疗服务的模式都会改变,借助于我们中国制度的优势,人口规模的优势和信息化给我们带来的机会,我相信聪明的中国人是能够找到看病、治疗以及健康的中国式道路的。

 楼主| 发表于 2023/9/2 13: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hbffq 于 2023/9/2 13:12 编辑
hhbffq 发表于 2023/9/1 04:59
·        李玲: 中国人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医疗制度?o   https://www.guancha.cn/liling2/2023_08_18_70544 ...

疾病的免费医疗在今后若干年之后,很有可能会实现;但健康长寿的免费服务,则很可能要更为漫长的历史时期才会到来;而且长寿的极限是多少,也是很难定义的一项研究课题。所以说:健康长寿归根结底还是得靠人们自身的不断努力学习与积累,才能达到较高的境界;历代以来的道家、神仙家留下了大量的经典文献资料(如:道藏),只有精通古汉语的人才具备学习与研究的能力,要想系统地掌握这些古人留下的养生智慧,需要研究古汉语与历史,才能在健康长寿方面有所成就。至于当代一窝蜂流行的邪教(美国、韩国、台湾居多),虽然会蛊惑一小撮智障人群,但最终成不了气候,而且必将被取缔;全国各地时有此类的新闻报道。
 楼主| 发表于 2023/9/6 11:09: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hbffq 于 2023/9/6 11:23 编辑

潘朝曦自传
踏平坎坷成大道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2.gif(2014-07-04 15:28:19)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a2bde720102uwkg.html
                                                         ——潘朝曦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3.jpg
(本文为《名老中医之路》一书征稿而撰)
[作者简介]潘朝曦生于中医世家,先后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和上海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师从当代中医泰斗张伯臾教授五年,尽得心传。以擅治各种疑难重危病症疗效显著而闻名海内外。曾先后应邀为多名中央和地方高级领导诊病并应邀赴日本、英国、马来西亚等国会诊、讲学。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文汇报》、《上海滩》、香港亚洲卫视以及英国、德国国家电视台对其业绩均作过大型专题报导。
潘朝曦医余博涉社会、人文、古代天文、军事等诸多学科,并有一定建树,尤精于诗文书画。著有医著十余部,艺术类著作三部。发表医学及文化类论文几十篇。主编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研究生教育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及本科生选修课教材《中国古代天文地学选讲》,《中医文化趣谈》等。另有散文、诗作、书画等。发表于《人民日报》、《文汇报》等国内外多种媒体和文学报刊。其诗作曾获国家级大奖--中国华夏诗词奖一等奖。现任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上海名医特诊部特邀专家,上海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导师,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文化研究室主任,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上海诗词学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浦东美术家协会理事。其业绩已被载入多部医学家及艺术家辞典。
  少年立志比天高
   我生于江苏连云港市一个世代为医的家庭,祖父裕华公及父亲良弼公除了精于医学外,还有个共同之处,就是特别精于文,尤精于儒学。祖父青壮年时正值清朝末年,当时读书主要为了科举仕进,后来科举废了,祖父就设馆讲学,后转而习医、行医。父亲承继了祖父爱读书的传统,读私塾一直读到和我母亲结婚后还未止。当时我们家居住在一个较为繁华的名叫同兴的镇上,先是请了一个姓黄的先生教我父亲,后来我祖父发现,随着我父亲学问的增加,黄先生已越来越不能胜任教职,其实黄先生学问也不错,我祖父曾四处托人打听,周围四乡八镇,还真找不到比黄先生学问高的人。正盘算犯难之际,说来也巧,就在这时,一位塾师竟无意碰上门来。那是一个初冬的下午,外面比较冷,天下着小雨加雪,这时一个衣衫褴褛的中年汉子,来到我祖父开的南北杂货店的柜台前(我祖父医而兼商,替人看病全是义务,从不收钱),从身上掏出几枚小钱,一边朝柜台上放,一边对我祖父说:先生,买碗酒喝!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4.jpg
   
我祖父接过钱,为他舀了一土碗酒,这个汉子接过酒,咕噜咕噜一饮而尽,用手抹抹嘴,对我祖父说:先生,有馆子教么?(馆子就是私塾)我祖父听了他的话,上下打量他一番,目光中流露出对他的学问的怀疑,对他说:你能教馆?他看出我祖父的疑虑,一扬头说:先生,如果你不相信,你就考吧!我祖父就真的开考了,不考不知道,一考方知眼前这个看上去不起眼的汉子确是满腹经纶啊!《四书》、《五经》、诸子百家,问到哪里都回答得头头是道,如数家珍。我祖父接着说:那就请你就今天这个场景做首诗吧!汉子接过毛笔,呵呵冻手,稍加思索,一首七律挥笔而就。祖父阅读之后感到,不但诗写的好,毛笔字也非常漂亮,当即拍板:好,就请您在我家教馆。这位先生姓庄,就是我父亲的最后一位私塾老师。庄先生进门,自然要辞去黄先生,我祖父就设宴把黄先生和庄先生请到一起,准备坦陈想法。其实黄先生也是明白人,自知我祖父请了庄先生,即意感到自己将被辞去教职,自然有些不快,即使想表露,但碍于斯文,又不便直说。这时候黄庄二位先生会面,在寒暄时黄先生即询问庄先生府上哪里,庄先生答:山东。黄先生接上一句,哦,齐鲁野人也!有些古文功底的人皆知道这句话既有出典,又带有不屑和贬义,野人是孟子在回答学生咸丘蒙提问时说,你说的这些事皆非君子之言,是齐东野人之语也(语出《孟子·万章上》)。所谓野人,即鄙野之人,是指没有文化修养的大老粗。庄先生面对这种带有贬低侮辱的语言,当即并没动怒,却十分从容缓慢地说:哦,先生所言恐与地理人文有悖,其一,亚圣所言野人乃齐东庶民,似非指吾鲁;其二,吾鲁昔为周公孔孟所居,自古圣贤尤多,先生所说野人是指他们吗?《诗》云:泰山岩岩,鲁邦所詹,奄有龟蒙,遂荒大东。至于海邦,淮夷来同。韩昌黎又云:威令加徐土,儒风被鲁邦。不仅至圣、亚圣、七十二贤皆出鲁地,连三尺童子亦能辩日,问难孔子,此皆天下士子尽知之事,试问先生,吾鲁何野之有?庄先生这一番回答,有理有据、智慧温文,涵盖学问面极广。所言《诗》云,语出《诗经》三颂之一的《鲁颂·閟宫》,庄先生借此对鲁国的自然风貌、宽广富饶的疆土做了歌颂,且借韩愈诗和人人皆知的事实、典故(两小儿辩日)对鲁国的人文与普通大众的智慧进行赞扬。黄先生平素虽自诩读了不少书,但是在庄先生这一席话前,则自愧不如、无言以对了。从上述简短的对话,可以看出这两位先生腹中文史经典的根底都很深啊!庄先生居住我家一直到生命结束,并和我祖父成了莫逆。逝世时由我父亲和他生前的几位学生以对待尊长之礼厚葬。他生前对我父亲很赞许,我父亲谈起他这位老师也感到非常自豪,常说:庄先生不仅博通文史经典,而且诗词书画也无所不精。当时我家中挂的画就是他画的,以诗词和祖父、父亲唱和更是常事。父亲在他的教诲熏陶下,加之苦学,练就了过硬的本事,《四书》、《五经》,指哪背哪,一些了解他的老先生非常叹服。他学医也采取一个字,主要背诵《医宗金鉴》书中的多种要诀,然后再博览多种医书,终成为一方名医。我生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从幼年起,父亲就经常给我讲历史上文化名人苦学成才、齐家治国的故事,他发现我们上学的课本内容简单且量少,就说,这怎么能学到东西?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5.jpg
要我课余去背诵《三字经》、《幼学琼林》等知识量丰富的一些旧时学子的启蒙读物,并还教我写毛笔字,对对子,讲解作诗词的平仄等格律,至今回忆起来,我的这些童子功都是在他的引导下练就的。我之所以能在中学里成绩领先,并于初中二年级就拿下全县中学生书法比赛第一名,这全应归功于他的教子有方。他对我影响最深的是要我立志,他常说:男儿应立大志,千万不能鼠目寸光,你看,老鼠只看见眼前的食物,有什么出息?人应该立志做圣贤,去为国家、民族、人民做些好事。你将来不一定会做医生,即使做医生,大医也是先医国,然后才是医人啊!他的这些教诲真的影响了我的一生,我从小起就立下大志,雄心勃勃,希望能成为一个人物,为国家和人民做些大事好事,真有一种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心啊!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7.jpg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9.jpg
且小时兴趣特广,诸如文学、哲学、历史、美术、音乐、医学都有所涉猎,但是命运最终还是安排我给了医学。对照小时的志向,当然心是有所不甘的,我曾写过一些诗反映我的心境。
   其一是,《咏志》:
                           国运艰难堕俗尘,
                           自当匡世挽陶轮,
                            老天偏与开玩笑,
                           医界耽吾数载春。
   其二是,《入编〈大陆名医大典〉感怀》:
                           少小即怀天下志,
                           岂期纸上载医名,
                           一朝觅得匡时术,
                           要向人间治不平。
   类似的诗还有一些,从这些诗中可以看出,我虽是一介平民,然小时却志向不凡,志比天高。
  毒草养料
   我是1964年考入高中的,属于人们常说的老三届,读到高中二年级即1966年,被称为浩劫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我们一群立志要考名牌大学的风华正茂的学子全部被引导到大革文化命中来。由于我家庭出身属富裕中农,开始时当红卫兵都没有我的份,但由于我字写得好,作文写得也不错,造反派即强拉我做他们的御用文人笔杆子,起初经费少,为了写大幅标语,他们就把学校图书馆中作为存档的建国以来的所有旧报纸抄出来,让我用毛笔在上面写大字标语,他们全不知道,我拿到旧报纸,就从头到尾阅读起来,不仅读,还把报纸中有关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好文章用剪子剪下来。一次,正在剪时,被一个比较革命的同学看到了,说:你这干嘛?这些都是封、资、修的黑货,是毒草,你不批判,还把它剪下?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11.gif
    从心里讲,我真的看不出毒在何处,倒觉得好多文章写得真好。为了防止生事,从此关起门来,把阅报纸、剪报纸转入地下,不让鬼子们知道,悄悄地进行。一段时间下来,全国几大报纸从建国到文革统统被我阅览、搜索一遍,光剪的报纸就整整堆积了几纸箱。后来我一直反复阅读,为我补了很好的一课。毒草成了我的一笔不小的精神财富。图书馆的高老师看到我喜欢画画,就把图书馆藏的几十本有关画画的书和其他文史方面的好书全部交给我,说放在馆里也是被造反派抄去当毒草烧了。正是这些书和报纸使我在精神食粮饥荒的年代有了养料的补充。我收藏这些书时,也产生过风险。记得有一次我正津津有味地看一本线装本的《芥子园画谱》,同学看到书的式样和书中画有古人,就立即说毒草!我担心书被他们搜去,心生一计,就把这类书用牛皮纸包起来,悄悄藏在茂密的女贞树篱墙的树根下,然后用黄书包背回农村老家。记得当时,我们县城有一位县委女秘书,因为从她的抽屉里搜出《红楼梦》,被红卫兵以迷恋封、资、修的典型罪名押解游斗。一位同乡朋友知后惶恐地对我说他身边也有《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聊斋》等古书,不知怎么办是好。而这些书我都没读过,出于好奇,我说你悄悄拿来,我把它运到农村老家,那里没有红卫兵搜查,比较安全。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12.jpg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13.jpg
   后来高中毕业学生全都上山下乡,我回乡务农,就是在农村精读了这些名著的。当时还有一项意外收获,就是文革时大字报满天飞,让我充当笔杆子时我就天天用毛笔正楷抄大字报,一段时间用颜体,一段时间用柳体或用苏体,一笔不苟,字字端正,这样大量免费的墨水和纸张使我的书画水平大有长进,练就了较强的基本功,这也算是因祸得福吧!1968年,我回到农村,文革浪潮早已从城市深入农村,农村老农也经常开展大批判。批什么呢?除了批黑五类以外,也批所谓孔孟之道,要批就得有反面材料,县、公社和一些学校就把诸如《论语》、《朱柏庐治家格言》、《女儿经》等等一些他们认为是毒草的著作的全文或片断印出来作为反面材料供大家批判。这些材料平常还真的看不到,使我大开了眼界,我看不出毒在哪里,倒觉得都是至理名言。于是我以批判为幌子,行学习之实,不光读而且背诵,诸如《孙子兵法》、《朱柏庐治家格言》等,都是那时背下的。农村一些有文化的人看我背《孙子兵法》,就带有嘲讽的口吻问我:怎么了?想当军事家?我就搪塞说歇工没事,背背好玩。
真的,当时的所谓毒草成了我精神和文化上的全部养料。不仅背这些书,我还按父亲指示去背医书,《药性赋》、《汤头歌》、《针灸经穴分寸歌》、《内经辑要》都是那时背的。父亲边督促我背书,边教我医学。到农村的第二年,我就能用针灸、草药或开一些处方为农民治病。记得当时疟疾大流行,农村常见病很多,我都能用我所学的技术应手而愈。每当中午,我家院子里就坐满了向我求医的病人,成为当时我村的一种景观。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15.jpg
  曲折走上学医路
   尽管我受家庭的熏陶,对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在农村时也干了医生,但说实话,我的最大志向不在于医学,平生最大抱负在于能为国家和人民做些改变命运的大事,然而现实仿佛如一堵高墙横亘在我面前,加之我的家庭出身是医生,土改时划成分把我家划为富裕中农,中农本是团结对象,这倒也罢了,可是农村闹派性,当时我所在大队的个别干部硬说我家是富农,富农就是敌人,尽管我家和一些当年参加土改的干部和正义人士据理力争,然而他们有权,时时处处从政治上给我家制造很多麻烦,剥夺我入团入党参加基干民兵等一切权利。一次县里决定调我去淮安师范学习回来做代课教师,通知已到手,硬是被他们到公社告状给搞砸了。政治上的阴影就如一个恶魔压在我的头上,现实冷酷地宣布我从政不可能,因而转而求其次,于是倾心于文学艺术。写小说、编文艺节目、参加演出、搞画画,其中我编排的生产队的文艺节目居然被调县城上演,在画画方面,我被认定为公社唯一的骨干,调县城参加县美术创作员学习班,我还为教育界操办了一个教育革命展览,画了不少画。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16.jpg
   大概正是因为我会画画,影响比较大,文革后期,大学开始招生,一天,一位县文教局的干部来到我当时担任民办教师的中学,对我说:听说你画画得不错,能不能找点给我看看?我说好的,当即带着他参观了我们学校的学习雷锋展览,其中的画基本是我画的。他一边看一边点头,说:画得很好。并说:现在艺术院校开始恢复招生,你是否愿意上大学,去报考艺术院校?听了他的话,我当时犹如在做梦。我知道,在那个强调阶级斗争、突出政治白热化的年代,对我这个身背黑锅的人,能当上民办教师,还是我们乡里一个姓王的文教干部看上我的才,和我们大队干部吵翻了,承诺不要大队的工分,由文教系统给我出工资硬争来的。上大学,连做梦都没想过,但是那位文教干部还是真诚地嘱咐我:你好好准备一下,等通知。不久,果真如梦幻般的接到了要我某日到某县(邻县)去参加美术院校招生的考试通知。当我来到公社换取正式通知时,公社黄秘书对我说:小潘,我看你音乐不是也很行么?音乐你也应该去考。于是,他就自作主张,给我开了报考音乐和美术的两份介绍信。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17.jpg
来到考场,正好两门课考试时间不重叠,我就先后参加了美术、音乐两门学科的高考。考完回家,父亲问我:考得怎么样?我说:南京高校来的招考美术的毛老师看了我带上的画和考试作品,就劝我不要考音乐了,上美术院校估计没问题。至于音乐,我基本上旁观了来自四个县的所有考生,从识谱、乐器、声乐(歌唱)几方面看比我强的还真不多,估计不是美术就是音乐,凭成绩考取没什么问题。可是,时不助我!成绩下来后,虽然音乐、美术都过了录取分数线,但是在政审时,他们发现我的出身原来是疑惑农。所谓疑惑农,就是有人说是中农,有人说是富农,介于敌我之间。谁敢录取?就这样,把我上大学的梦又搞砸了。我当时确实感到前途一片黯淡,尽管这样的打击很大,但我并没有一蹶不振,过了一段悲伤期,仍然天天乐呵呵的学习和工作。一年以后,邓小平出来主持工作,形势大变,新的高考又开始了。因为我曾同一年参加两门非同类的艺术学科的高考,且成绩都过线,这一奇闻传开后,我成了当地的名人,尤其在当时的县文教局陈超局长和我们公社党委王德松书记心里扎下了深深的印记。他们都说:像潘朝曦这样的人才,不仅全省,怕是全国也难找。由于他们在招生动员大会上以我为例,批评地方某些人极左、压制人才,我又取得了再次考大学的机会。在填写报考志愿时,我先仍填美术、音乐,后来招生办告诉我,音乐、美术招生人数很少,且我县今年没有名额,问我除了这两门外,还愿学什么,我说,那就学中文或学医。就这样阴差阳错,我以优异成绩考入了江苏新医学院(即后来的南京中医药大学和南京医科大学文革期间合并而成的大学)中医系,踏上了正规学习中医之途。
  畅享知识大餐
由农村跨入大学,眼前的一切都变得十分新鲜。特别是听了老师的课又进了图书馆,真是使我眼界大开。原来我对西医是一窍不通的,当时我们从解剖到西医临床各科十几门课,全是由南京医科大学一流资深的名师上的。他们讲得真好,至今很多老师上课的形象仍常浮现在我脑际。通过他们,我由不知何谓人体构造及其功能到对其有了较为系统和深刻的了解。等到开中医课,那气象更是铭心难忘。著名的孟景春、孙桐两位教授为我们讲《内经》,深入浅出,归类演绎,十分易解易记;《伤寒论》和诊断则是由全国有名的《伤寒论》专家陈亦人教授给我们讲授,讲得也很生动;《金匮》则是由临床经验丰富的著名《金匮》学家张谷才教授给我们讲授的,他讲课联系临床实际,学生特爱听;温病则是由鼎鼎大名的温病专家孟澍江教授给我们讲的;此外,著名中药学家黄雅镕教授给我们讲中药学,方剂学家李非教授给我们讲方剂,著名中医临床家周仲瑛、江育仁、夏桂成、干祖望等教授给我们讲临床各科,萧少卿、袁九棱等教授为我们讲授针灸。每门课都上得十分精彩,教授的好多内容至今记忆犹新。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18.jpg
   学校图书馆是我经常跑的地方,当时的学生大都十分好学,有如饥似渴之感。学生的生活没有现在学生那么丰富,用当时流行的顺口溜就是:一个书包两只碗,教室、饭堂、图书馆。图书馆里书虽不如国家级图书馆那么丰富,但医学以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书都还十分丰富。我兴趣比较广,所以借书种类比较多,好多中医名著和医案就是在这个时期读的。由于我酷爱艺术,虽学了医,仍旧情难移,我常跑到南京师范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去课。那里有我一些学艺术的朋友,他们会不时地来告诉我,他们校某老师在何时讲素描,某老师在何时讲水彩画,某老师在何时讲雕塑和国画,问我想不想去听,对艺术爱之切,哪有不想去的道理。于是,我就巧妙安排医学课听课和自修的时间,搞起游击战运动战。由于当时学籍管理不严,说实话,好多美术方面的知识就是用上述方法混在两所院校学美术的学生中听来的。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19.jpg
   除了在学校学习以外,我当时最大的也是唯一的爱好就是逛书店和看展览。每逢周日,必去的地方就是书店。当时很穷,我们的月伙食费是14.7元,父亲工资低,给我的零花钱很少,要是看好的书都买,那确实买不起,怎么办?只好能买的才买,买不起的书就在书店里站着看(书店里一般是没有座位的),一站就是大半天或一整天,常常忘记吃饭。当时南京的美术馆凡是有书画展,即使再忙,我总会挤时间去看。我看展览和别人不同的是:每次总带上笔和纸,对一些优秀作品,总是边看边用笔临摹,有时摹得还真不错。一次,著名画家亚明带着学生来看展览,他看看我手中摹的画,又看看我胸前佩的校徽,笑着对他的学生说:来看,这个人跑错门了,应该学画嘛,怎么会去学医了?真的,大学生活这几年,我就如同一个饿汉一下子遇到了满桌盛宴,畅享了知识的大餐。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20.jpg
  历史将记住这一天
   1976年,当是中国的非常时期。这时文化大革命已进行到第十个年头,由于长期的社会动荡,中国已被搞得混乱不堪,不仅生产停滞,而且国民经济也到了崩溃的边缘。以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央领导人在此之前就发现国家问题的严重性,因而千方百计力主恢复生产,恢复国家正常秩序和各行各业的正常运转。在其病重期间,周恩来即委托邓小平任代总理,去拨乱反正,扭转国家秩序。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76年元月8日,周恩来总理因病去世,这时四人帮认为夺权时机已到,就利用手中掌握的宣传工具,不仅与周恩来生前所主张的一些方针政策大唱反调,且还别有用心地批林批孔批周公,周公即影射周恩来,并不时向周总理身上泼污水。
   3月5日,由张春桥、姚文元一手控制的《文汇报》在重刊国家主要领导人学雷锋题词时,竟然不刊登周恩来的题词,这一举动,在我和我的一些同学们中立即掀起轩然大波。我向来关心国家和人民的命运,心想,文革把国家搞乱了,周恩来、邓小平力挽狂澜,刚刚把国家形势和生产扭向好转,而“四人帮却硬要倒行逆施,这下国家完了,没希望了。我虽是普通学子,然而深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该怎么办呢?我除了和一些政治观点一致的同学私下议论、谩骂四人帮外,还常为之彻夜难眠。难眠之际,我就想主意。正好,时隔不久,我们系按常例每年清明前要到雨花台祭扫革命先烈。脑子一动,办法有了。我想,你们四人帮要抹黑、批倒周总理,我就偏热爱、悼念周总理。于是,我就利用当学生会宣传部长的权力,自作主张,在祭扫革命先烈的巨型花圈的缎带上,用毛笔大字工整地写上:敬爱的周总理,革命先烈永垂不朽。我们系的所有学生干部和同学见此都拍手称好。当然,现在看来,这一举动从政治上也没有什么不可,然而在四人帮当道之际,这样做,就是公开和他们唱反调,对着干,就是犯了政治上的大忌。况且当时实行政治高压、白色恐怖,举国万马齐喑,即使群众有想法,但谁也无胆量公开表露。大概正是因为这一点,当我们系100多人把花圈抬向雨花台的途中,那花圈上的悼念周总理的大字,才会引起沿途不少群众注目、围观并窃窃私语,我的本意也正想借此唤起群众。大概是上天助我,该当有事。花圈抬到雨花台,雨花台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21.jpg
  
史林杂志曾对南京3.24雨花台事件相关人做史实采访。
  
  
一摄影工作人员看到广场很多人注目我们的花圈,并看到花圈上写有悼念周总理的缎带,竟冲上前去,一把扯下缎带,向一旁树林走去。这下不得了,广场像炸开了油锅,群情激愤。同学们和部分群众即涌上前去,责问其为何扯下缎带。这名工作人员说:此地是烈士陵园,不能悼念周总理。大家一听,更加气愤,呵斥道:周总理骨灰撒遍全国,何处不能悼念!!那天我先回学校了。有同学跑回学校对我说:出事了,有人今天公开反对我们悼念周总理。我问清原委,心想:既然把事情闹出来了,索性干脆挑明,把事情闹大,以一泄我们群众的心声和义愤。于是,我带上几个同学,在南京人潮如涌的地方——新街口,用两张纸接起写一个大字,写出誓死捍卫周总理强烈要求省市委严肃处理‘3·24’雨花台政治事件两条大标语。想不到这一举动,真把漏子捅大了。当晚,整个南京市沸腾了,我校的值班室电话一夜不停:雨花台出了什么事情,谁敢反对周总理,要不要我们支援?此事自然惊动了江苏省委、南京市委,省委书记彭冲清晨五点左右即驱车赶赴我校,要学校领导立即召集我系学生干部开会,我们当然知道彭冲来开会的目的,无非是要稳定局势,避免事态扩大。我们一些学生干部料定彭冲目的后即反其道而行之,一边着人开会,一边着人把事件经过撰写成文,抄写两份大字报,张贴于南京鼓楼、新街口两个闹市区。这样,“3·24”雨花台反对悼念周总理的政治事件就在南京公开了。继之,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学院、华东水利学院等高校学生亦纷纷上街刷标语声援,南京各大机关企事业单位也有人响应。事情延续到月底,形成高潮,我们学生为了把这把火引向全国,即在通向上海北京的列车车身上,用油漆书写捍卫周总理砸烂《文汇报》等标语。随着运动蔓延,这一举动不久即在首都北京演变为震惊中外的天安门“4·5”运动。事件后,由于处理不公,邓小平下台。我也因为是周恩来追悼会后全国再次公开悼念周总理的第一人和所谓南京“3·24”反革命政治事件的制造者,以及所谓天安门‘4·5’运动白色信号弹的发出者,被公安机关反复传讯审查达数月之久。
往事如烟,如客观地评价这一历史事件,我认为,不管将来历史对一些领导人如何评价,然而当时我们的做法是顺应民意、顺应潮流、代表民主和正义的。目前,有些学者在网上撰文,高度评价我们当年的行动,说:南京‘3·24’雨花台政治事件比天安门‘4·5’运动整整早十三天,是‘4·5’运动的先导,是1976年春天的第一声春雷,是粉碎四人帮的第一声号角,是呼唤邓小平,和邓小平后来顺利复出的民意测试和先声,同时也为邓小平复出铺垫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历史应该记住这一天。
   面对这样的评价,我怎么看呢?首先,我为当年有这股爱国热情感到欣慰;尽管当时黑云压城,这样做无疑有很大的危险,但当时真的一点也没考虑到此,我只是认为,作为一个公民,这是我应该做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常想,如果当国家处于非常时期,人人都缩首,怕这怕那,那这国家还有希望吗?人是该有信念和追求的,这信念和追求就是真理。我曾写过一首小诗记述我的人生理念和追求:
                                      平民偏作国家忧,
                                     傲对骄阳搏自由。
                                     任是孤身连厄运,
                                     依然故我不回头。
   大概正是基于对国家、对人民的纯真的爱,多年来,我虽是一名普通医生,仍心存大医医国的理念,心甘情愿去做一些诸如筹款修路、抗涝救灾、免费门诊等利国利民之事。单为家乡修路一项我就召集兄弟捐款,四处张罗筹款达三十八万元,记得那是万元户在中国还是十分很罕见的时代,有人说这是干傻事,但我却认为这正是人生价值和意义的体现。
  留校不成,坏事变成好事
   大学几年,由于老师教得好和我的努力,学习成绩总算还不错,在全年级120名同学中也还算佼佼者。加之我还有多方面的专长,被公开称为才子,又是学生会宣传部长,当时学校大大小小的活动总少不了我的身影,所以在学生时期就成为学校的名人。出于学校和老师对我的厚爱和看重,在毕业前系里的老师就向我透露:要把我留校任教。有的老师并且对我暗示,即使这一届只留一个学生也会留我。我当时想:学校名师多,资料多,是一个可以一展身手的地方,留就留吧,这是好事。然而,正当我满心以为会被留校时,事情发生了变化。就在毕业分配前,我原籍的人事局死活不放人(当时地方人事局是有权把学生要回原籍的)。学校这边的做法让我十分感动,他们先后打了四次长途电话和人事局协商,希望对方放人,能把我留给学校。可对方执意不放,难道我这个人对原籍就那么重要么?不是的。后来才知道,原来是有个出身于高干家庭的同学也要留校,正面和我竞争不过,就在我原籍人事局找关系搞了个围魏救赵终于救成了,我被分配回我家乡淮阴市一院,任医生和淮阴医专教师。环境条件一下子与大学反差很大,业务工作开展上也遇到很多困难,加之人事复杂,对新来的大学生嫉妒的有之,排挤的有之。我真想不到,社会会这么复杂,处境特不佳。原南京医学院魏善钊院长和南京另一位大学校长原来对我比较了解,当知道了我的处境,出于爱才曾几次设法把我调回南京,终因我所在单位不放而未调成,我的心情一下子糟透了,记得当时还分别用药名和穴名写了两首诗记述我的心情:《困境述怀》两首:
其一,(药名诗):
                 生地尤多刺蒺藜,
                 刚逾滑石又临谿,
                 素怀远志当归去,
                 缠膝钩藤焉脱离?
其二,(穴名诗):步前韵
                 意舍京门遇曲池,
                 委中曲骨过阳谿,
                 运交华盖神聪尽,
                 陷谷太渊焉别离?
(凡字下加线者皆为药名或穴名)
   心情糟是糟,但再糟还得面对现实。况前贤早有教导凡欲担大任者,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经过一番思考,我下定决心,看书学习专攻临床,磨砺基本功,起先看门诊,后来就管病房,先用西药较多,后来实践发现,西药疗效并不怎么样,转而专以中医理法方药治病,遇到难题即看书或向有经验的同事请教。渐渐的,我尝到了中医治病的甜头。我所在的医院,是一个综合性医院,综合性医院虽大,但全院是以西医为主体的,中医只能在夹缝中生存。我就采取了兵法上所谓以至实击至虚的办法,先找出西医临床上的薄弱环节,即找出他们治疗效果不显或根本没有疗效一类的疾病,如肝炎、心肌炎、肾炎、自体免疫病等去攻克,以杀开一条生路。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努力下来,成就不错。如以养心、镇心、温心阳来治疗各种顽固性心律失常;以小量甘遂等逐水通便药治疗顽固性肾炎蛋白尿;以清利活血加大量饮水跳跃及结石总攻疗法治疗尿路结石等等,效果均十分明显。成就有了,自然引起西医的关注。综合性医院每周有一个全院大查房,当时西内科的周杰士主任兼全院大内科主任,他是西学中出身,当他查到我管的病床时,发现不少病人单用中药效果明显,即在查房后的大早会上给予肯定、表扬,并要全院各科凡遇到西医难治的病可找新医科小潘医生会诊。后来果然有一些科室开会诊单要我会诊,当时我才二十几岁,也就不知轻重的冲上前去了。由于疗效奇特,小潘医生的医名在患者中也就传开了。记得当时还招致个别同行的嫉恨,当然这是后话,属别传内容,按下不表。
   当时我个人生活条件和待遇如何呢,说给现在青年人听大概不大会相信,恐怕仅用艰苦较差等词还不能准确形容,我觉得准确点应当用可怕恶劣。我当时没有奖金,全部工资仅36元,吃的是食堂一般粗茶淡饭,穿的呢,衣服全部在身上。记得当时仅有一双穿了几年的塑料泡沫拖鞋,因为老化,已几处断裂开,我就用钉书机钉后贴上胶布再穿;出门坐不起车,基本步行,真可谓:东西南北两条腿,春夏秋冬一件衣。住的呢,先住医院阁楼上6-7平米一小间,还可以,因为我是医专编制,医院要房,逼我搬回医专住。记得搬家那天下着雨,几位小友用平板车帮我拉着我的唯一家当——五六纸箱书搬去医专。医专没住房,我找负责人,负责人双手一摊说:实在没房,只有一间养狗(实验动物)的房子,你住不住?雨在下,淋在书上,比淋在我身上还难受焦急。我不加思考地说:只要能挡雨,住!就这样,我就住进了养狗房。其实这不是房子,只是毛坯砖头砌起来的一个棚子,6-7平米大,地面是高低不平的烂泥地,四周是砖砌的围墙,没有窗。为了透气,就在墙上方砌上无数个字形的方孔,孔不大,大了狗会逃。顶上盖上芦苇,压上些瓦片,门旁墙根有一个约七寸高三尺宽的扁方形矮洞,那是给狗喂食用的。来到房子跟前,我当时心里就有些发怵、发凉,但一想到只要能稍避风雨即行。其实这棚子由于四周都是毛坯砖,布满了洞,既挡不不住雨,更挡不住风。我这个人向来以乐观面对一切,记得回乡劳动时,晴时一身汗,雨天一身泥,还不都滚爬过了吗?眼前这又算得了什么?于是就在棚中用砖砌了一个写字台,早晨到河边柳树下读书,夜晚就在这砖台前学习。为了应对成堆的蚊子,我就穿上雨靴,手握芭蕉扇时时驱赶。当时还自得其乐自我调侃地在棚中挂上自撰的对联三副:
   其一是:四壁无窗,有百孔观宇,思接天地;
           只身少物,唯一书引路,神游古今。
   其二是:墙开百孔,天作空调满屋爽;
           户瞰八方,地傍大道眼前宽。
   其三是:炎凉坚傲骨,
           风雨振精神。
   一次,一个朋友来我房间找我,看到对联,竟笑着说:你真有雅兴,住这样的狗棚还挂对联?我笑着对他说:你不觉得这也是人生一乐?他笑了。
   在狗洞住了一段时间,自己倒觉得很好,然而不久,事情有变。一次我去外地学习月余,回来开门进洞一看,不好!棉衣、几件稍漂亮的瓷器和稍值点钱的东西全部被盗,小偷是从门旁给狗喂食的扁方洞里爬进来的。我真好笑,小偷也太缺德了,竟偷到我这地道的无产阶级头上了。事后不久,校方说狗房要用,又逼我搬出。搬到什么地方呢?人家搬家雅称为高迁,我却是地道的低就,迁到一个与亭子间相连的一半在地上,一半在地下的半地下室。地下室约6平米,进这个地下室,得先进楼梯下的亭子间,亭子间有一个小门,约16寸宽,很矮,仅能容一个瘦人通过。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22.jpg
走过亭子间进地下室还得进另一道比这门稍宽一点的门。半地下室阴暗潮湿,门虽朝南,但由于处在楼下和两道门后,比较幽深,故终年见不到阳光。为了给房间增加点光亮,就在北面的半地下半地上的墙上开了一个约1尺高两尺宽的洞,洞中插上三根木棍,洞口封上一块玻璃,就算是房间唯一的窗了。由于玻璃是整块的,又被封死在墙上,大热天房中再热也是无法打开的。由于房间地势低洼,一次发大水房间水深没膝,把我的床也浮起来了,几箱书全部浸没在水中,惨遭没顶之灾。我只好用脸盆把水一盆盆往外戽,书从水中捞出后放在阳光下晒。面对这些,真是欲哭无泪啊!但转而一想,这世上不是还有不少人因无房住而在风雨中飘摇,或因原有住房墙倒屋塌而餐风饮露吗?我总比他们强多了吧?把水戽出去后,也就是房间潮了点,反正不会死人,想到这,我依然不改其乐,在小房休息学习,直至离开这个单位。当时我在这个半地下室里也挂上了自撰的对联两副:
其一是:房间不大,矮门两道;
       人物虽小,硬汉一条。
其二是:半间似笼似囚屋,
       一个无拘无束人。
   后来这些都成了我原单位不少友人谈论我故事的典型素材。
   随着年龄向三十迈进,我面临一个现实的问题,就是找对象成家。对这一问题父母逼得我特紧。然而当时的现实是,女孩择偶还是被世俗所主宰,目光向着干部子弟、军官等有权有势有前途之人,且起码条件要求男方有三转一响。何谓三转一响三转即自行车、缝纫机、手表,这三样东西都有轮子可以转动。一响,即能讲话唱歌的收音机。我所有家当穿在身上,吃在肚里,根本不具备这种奢侈的条件。况且我心气高,也根本不屑追求这类东西。谈起这事还有个故事,一日我们同科室的中医老前辈宋少僧来到我房间,上下左右环顾后对我说:大先生,我看你是:半世清贫,室无三转一响我眼睛一转发现这句话正可以作一上联,于是随口对出下联:一身富贵,胸有百科全书。当我吟出后宋老笑了,说:大先生,你不光心气高傲,尘视世俗,且还是位急才
   随着学术的发展,尽管我学习未辍,仍时时感自己眼界太窄,怎么办呢?这时国家已恢复研究生招生,我动了考研的念头。初招生那几年不需要考外语,考研比较容易,然而单位死死卡住不让考,连续三年,每次要求报考均被打下,好时机均被错过了。眼看时光被一年年耽误,我只好硬着头皮找单位领导论理摊牌。一番唇枪舌战,据理力争,单位在招生办已先让我填表报名的被动情况下,顺水推舟,勉强同意了只让我考一年,考不取,下次不得再试。机会是争取来了,但我自知专业考试问题不会太大,然外语对我是一大难关。中学时,我曾学过外语,那是俄语,不仅考研时用不上,且已丢了。其他外语我是一天也没学过,因为我上大学时不开外语课。连字母都识不全,更不要讲单词、语法,虽近年曾自学一点,然要应对全国统一的考研试卷,显然差得老远。离考试时间仅有几个月了,怎么办?我开始动脑筋、想办法,最后我想出一个绝招,就是像背中药药性赋和方剂歌那样把外语语法编成只有我自己才能看懂的歌诀去背。再加之勤学苦练,这一招果然有用。后来我竟以74分的外语成绩考取了1982级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专业研究生。回顾人生这一历程,困难是多,处境也苦,然而这些却磨练了我的意志,丰富了我的人生阅历,也提高了我的学识。这种苦,对人生又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
  转益多师,幸遇良师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23.jpg
  
我的大学老师:《伤寒论》专家
  
南京中医药大学,陈亦人教授
  
  
    “转益多师,引自大诗人杜甫转益多师是汝师句(《戏为六绝句》)。诗人以做诗为例,指出同一件事要向不同的师友请教,在比较中学习才能获得真知。我体会,不管做事做学问都是如此,学医亦然。我习医期间,除了听过好多名师讲课外,还到江苏江阴师从中医内科名家刑鹂江,妇科名家周慕丹,到海安师从针灸名家夏治平,到江苏如皋师从杂病名家张谷才等。名师当然各有所长,治病用药也各有特色。这些特色只要留意是容易学的。如刑鹂江极擅长用清利药治发热、胆囊炎;周慕丹则侧重于清利湿热治妇科病,常用的药是碧玉散、墓头回等;夏治平擅长针水分穴去水肿,针药并用治各种杂病及男性不育等,张谷才则特擅用草药奇方治疗疑难病。我向老师学的,倒不仅是这些,而是如同请名医会诊式的学习。其方法是就某一疑难病请教各地专家,如治疗高血压,A怎么治,B怎么治,C又怎么治的,然后再去综合验证判断。一次,张谷才教授来上海,就临床上许多疑难问题向他请教,因我们师生情笃,一直请教到凌晨近两点才罢,张老师笑着说:你终于放过我了,在我几十年教的无数学生中,你算是最能追根问底的一个。此外,我请教的人也不光是名医,普通医生,甚至我的学生、我的病人我也会去问。学生实习回来见我,我常主动问学生:一年下来有什么心得?跟实习医院的老师学到什么经验?并还向多个实习医院学生问他们老师在治某某病上有什么经验。为什么说病人也有可学习之处呢?因为病人在叙述病情时常会无意间说我原有什么病,后经某医生用什么方法治好了。说者可无心,听者当有意,其实这就是经验。我告诉后学,我的不少治病思路和经验都是从各方咨询、侦察来的。古人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此话在学医上更常可得到印证。因而我把杜甫的诗句改了一个字,就是转益多师是我师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24.jpg
   习医治学除了要向多方学习外,更重要的是能选择良师。只是目前学术界,人品学问能称得上良师者实在太少。且良师往往可遇不可求。我此生最大的幸运是遇到了一位良师,他就是我读研究生的导师张伯臾教授。张伯臾教授曾主编过五版《中医内科学》教材,是近代名医丁甘仁的亲传弟子,有当代中医泰斗、当代御医之称。他学问、人品都很高,待人却十分谦和。我跟他做研究生时,他虽已84岁高龄,然仍能竭尽师职。一次,放暑假回乡前我去看他,他就对我说:小潘,我知道你回乡找你看病的人很多,你知道夏季的常见病怎么治么?我说:书上学了点。他说:不行,目前好多书上讲的不实用,我给你讲一下吧。于是,他就一个病一个病讲解辨证用药心得,一直讲到声音发哑才止。他和我交谈最多的就是他的治疗心得,因为他学术地位高,找他看的病大都是难治病,有很多病人还是高干,并曾经多方名医医治过,既棘手,又责任重大。他曾给我讲起给中央领导某某看病,病的症状是发热不退,中西药都用了,皆无效。张老细审病情,用扶正退热法,第一味药开了生晒人参15,谁知这位领导也知医,当即就说:张老,这药我可不能吃,北京的医生给我看了,我这人素体阴虚火旺,如要用人参顶多用西洋参两片嚼服,你现在给我用这么大量的生晒参,怎么能行?张老当即满有自信地说:侬请我来,就得相信我,侬先服我药试试看,反正我还未走。这位领导就按方服了,第二天,体温就退了,这让他佩服得连连称许。还有一次,我随师门诊,病房的顾双林老师拿了本厚厚的病历来到张老前,说:张老,病房有一个患咳嗽的病人,住院已快两个月了,所有检查或治疗方药都用了,就是治不好,想请你会诊。张老说:好的。来到病房,我翻看一下病历,天啊!不仅解表、化痰、清肺、温肺……所有我知道的中医治法均用过了,而且还用了不少西药,这该怎么办呢?这时张老开始四诊察病,当问到病人是否口渴时,病人说口渴,每天要喝一热水瓶水,又问他恶不恶寒,有无出汗,病人说:有些恶寒,没有汗。张老在看舌诊脉后,说:这是越婢汤证,开方!于是他说方药,别的医生记,方中重用石膏清热,以麻黄、生姜发汗解表,加郁金、瓜蒌皮化痰舒郁,药仅数味,不想这多日咳嗽就这么简单的方子竟应手而愈。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病人服了三帖药后,正值张老又来门诊,病人穿着住院服装紫红色棉大衣,见到张老,咕咚一下,跪在张老面前,说:佩服!谢谢老先生高手!几乎把我咳死的病被你三帖药就治好了。这一幕,至今仍刻在我脑际。还有一次,我的研究生同学郑某某对我说:朝曦,听说你老师治病特行,我自己得了咳血病,翻遍医书,用了很多方药,均无效。后来找了我自己的导师张某某看了,也不行,能否请你老师帮我治一下呢?我把此事对张老说了,张老笑着点点头说:可以啊,让他来。那是一个晚上,张老边看边分析病情,他这一分析,使我开悟了,原来张老这么看病的。他治病的最大特点,就是辨证要细致入微。老师在实践中的点拨,仿如迷雾中的灯塔,为我深入学习指明了方向。后来我同学服了药,果然效果明显,使他也由衷佩服。那么是否仅辨证细致就可以解决问题呢?张老后来语重心长地告诉我:辨证用药是否精当,其根本在于熟悉中医经典。张老对中医经典之熟,当是中医界首屈一指。记得1987年前后,上海开了一次《伤寒论》国际学术研讨会,会上大家就少阴病发言,张老对文献之熟、理解之深,引起日本、中国学者一片赞誉。张老一生行医60余年,倾注全身精力于临床,很少得暇著述。他的主要学术思想曾由我整理,并经他过目认可。他平常也看西医书,但仅作为知彼知己,去了解西医,他从不用西药,医名蜚声海内外,全靠中医,这当引起怀疑中医疗效的人的思考、深省。张老的师德、医德高尚,对学生如同己出,关爱有加,让学生如沐春风;对病人耐心和蔼,如甘霖润物无声。正如唐代孙思邈《大医精诚》所言:望之俨然,宽裕汪汪。吾师张伯臾夫子,诚乃当代一位当之无愧的名师和大医。
  看病多,成了我一大罪状
   由于家庭和老师的影响,加之我自己的努力,我对中医的临床情有独钟。然而现实体制却常和我过不去,能不能随心去干自己想干的事,往往取决于主宰你命运的人而不是自己。我是学中医内科的,又是张伯臾的学生,当然应该理直气壮去搞内科临床。然而一段时间,有关方面却偏不让我搞,让我去审稿,而由于我一再坚持临床,在家乡、上海都有一定的群众影响。因而平时找我看病的人特多,正如《人民日报》报道所言:在上海曙光医院潘朝曦教授的诊室里,就诊的病人总是挤得满满的,有时人群延伸至大半个楼面。他们来自祖国各地,有的早晨五六点就来挂号,一直等到下午三四点才能就诊。……”其实这说的仅是门诊,自我研究生毕业以来,在我非门诊时间,也常常被病人包绕追踪。我的办公室几乎每天都有不速之客叩门求诊,老校区的校园里也常常有多部轿车来接我出诊。由于初来的病人常会找错门,这样,势必影响了学校的安全管理和有关人的安宁。没有等到别人说出来,我就采取措施,让病人统统去门诊就诊。但是因为来自外地的病人大都不知道我的门诊时间和地点,尽管下了禁令,仍时不时的有人找,我又采取措施,让他们等到中午午休或下班后再来。这样一来,在学校上班时来的病人才减少。业余时间,还是把我搞苦了,常常因为看病而影响吃饭或休息。此外,病人粉丝的热追也无形中给我酿成一大罪状。我曾任非党员处级干部,尽管我非党员,党员三讲还是要参加,最后对我的评议总结我至今还记得很清楚:工作作风、业务水平、领导才能、廉洁勤政,样样都评价很高,唯一的缺点是平常看病太多。后来有人还把它上纲变味,说成是罪状。材料和我见面时,我这人很耿直,怎么也不认错。我是这样想的:我利用业余时间看病,并非捞钱,全是义务,人有病痛,需要我帮助,这是医生应尽的义务,也是做人最起码的本分。我何罪之有呢?这种,恐怕在全国千百万处级干部中也找不到第二人。再者,我认为,作为学中医内科的老师,如从来无人找他看病,他培养的学生还会有医院敢要么?认定正确,我就坚持,那是九头牛也拉不回的。我宁可不当干部,也不能脱离我的病人。后来,我终于如愿以偿,离开文字工作,也不当干部,每天可以自由自在地搞我的中医教学和临床了。越干临床,我越感到实践的重要,真正不朽的名医不是册封、钦定的,而是在实践中干出来的。张伯臾教授所取得的成功,也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干,越来越使我发现中医学术的博大与精妙;干,也使我发现自己的错误与不足;干,使我对中医越来越热爱;干,使我临床应对疾病的能力也逐步提高。由此我认为,实践也当是巩固学生专业思想、培养中医合格接班人的一大法门。不知其他中医贤达有无同感,反正我自己是这样认定的。我现在不管是出差还是回乡,包里必带的东西就有处方和笔,为了给别人看病,没有寒暑假,没有业余时间,但我心甘情愿。看来,看病多这一罪状,我是至死也不会认了。
  一波三折,研发克感王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25.jpg
   在所有疾病中,大概数感冒发病率最高,在13亿中国人中,常年一次感冒没有的人可以说少之又少,一般而言,每人每年发病1-2次总是有的。即使平均每人发病两次,这数字亦大得吓人。感冒,分为普通感冒和流行感冒两类。流行感冒,其危害较普通感冒更大。如:1918年西班牙流感竟夺走5000万人的生命。直至今天,欧洲人谈起流感仍然心有余悸。其实,普通感冒危害也不小。平常身体健康、年轻力壮者患普通感冒问题不大,而对于老人,特别是患有心、肺、肝、肾等疾病的人,普通感冒也会带来严重后果。常会引发肺炎、气管炎、心衰,从而导致死亡。还有不少疾病如肝炎、心律失常等虽治疗已取得好转,一场感冒常会前功尽弃。鉴于这一认识,我决定独创新路,攻克感冒。
   经过悉心研究,我发现我们治疗感冒的思路有误。除流感外,普通感冒病毒平常多寄生在鼻咽部,为什么不致病?主要由于我们抵抗力这一卫兵时时把它看牢。当人因淋雨、吹风而受凉时,抵抗卫兵就会撤防去集中抵御寒冷,这时感冒病毒就开始活跃,在鼻咽部繁殖扩散。人体的防卫系统随之立即采取措施,通过打喷嚏,企图用气流将病毒赶走,通过流鼻涕把病毒冲走,或用其中的免疫球蛋白把病毒杀灭。一旦这些都不成,病毒就进一步向气管、肺扩散,于是人就开始咳嗽,以期咳出病毒及代谢产物,当一切都无济于事,病毒则通过血液播散至全身,从而引起恶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我们一般如何治疗呢?大多通过服药,而药物从服入到吸收,须4-5小时的时间,其中药物还途经胃酸、肠液等酸碱的破坏,又经肝脏的解毒后,才通过血液分布全身,真正到达病所,已是强弩之末,所剩无几。就如同上海发生战事,我们虽是从上海附近调兵,而兵不是直扑上海,是从上海绕到黑龙江,绕经大半个中国,多少天后才调到上海,加之一路兵力不断折损,这正好给敌人以发展时间,怎么可能马上制伏强敌呢?我想,我们能不能改用从上海附近调集空降部队?通过思考后,我认为能。这方法就是通过鼻把药物吸入,直达病位。用什么药呢?当然是气味芳香,性多升发、趋上的药物。解表药大都具备这一性味。此外,我又研究了鼻粘膜的组织结构,发现鼻粘膜组织呈筛状,不仅小分子物质可进入,且大分子物质也能进入,同时这样药物不会遭胃肠酸碱破坏,能直接进入大循环。空降兵和攻克途经找到后,我就开始试验摸索。谁愿意接受我的试验呢?那只有自己。
   第一步,先把自己成感冒,我是怎么做的?正如《文汇报》一篇报道所言:数九寒冬的夜晚,万物萧瑟,雪地冰天,浦江两岸的人们,早已裹着厚厚的棉被,进入了沉沉的冬眠,在零陵路附近中医学院的一间宿舍里,却还亮着幽暗的灯光。只见屋子门窗洞开,潘朝曦身着衬衫短裤,在屋里抖抖索索地来回踱步,任凭北风呼啸毫不在乎。他在干什么?难道神经有些不正常?不!他只是在自己身上制造感冒。为了研究感冒这病魔,为了研制出征服感冒的药,他已经不知多少次这样地将自己成感冒了
   第二步,用研制的空降部队给自己治疗感冒。
   第三步,自身实验获得成功后,为了让它变成药,造福大众,还得按照药物研发的要求委托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作感冒病毒抑制试验。成功后,还要继续做急毒试验、几大医院临床大样本观察。
一句话,经过几年苦战,研制攻克感冒的空降部队,终于通过合法审批(获批为三类新药),得以问世,名为克感王。这种不服药,不打针,通过吸入迅速治疗感冒的新药一上市,即受到国内很多媒体的关注和热捧。厂家利润当然不菲,而我呢,却当了天下第一号大傻瓜,不光未获利,而且不久就被厂家甩了,心中自然气愤,诉诸法律,官司赢了,又改第二家,不久又被骗了,真是秀才遇到兵。最后,计穷智生,决定将其改型,与空调联姻。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26.jpg
   一番苦心,终于通过测试和有中医院士参加的专家鉴定,克感王防治感冒空调在我手中诞生,山东科委还对此进行科技查新,发现这竟然是全球第一台独具特色的功能性空调,继之由我的合作者山东青岛一家大型电器厂在人民大会堂发布新产品新闻。克感王防治感冒空调的问世,为人类征服感冒拓展了一片新的天地,也对空调的含义进行了革命性的扩充和诠释。   
  收复急重危病阵地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27.jpg
   急重危病,即急症、危重病症的统称。这类病多突然发作,来势凶猛,能顷刻危及生命,按归类属中医急症范畴。目前,在一般中国人的印象中,告诉他中医能治疗急症,他们大都嗤之以鼻,无异于天方夜谭。他们总认为中医所治的病大都是些慢性病,或死不了也好不了的病,因为他们觉得中医疗效缓慢,只能去应对慢性病,不能治急症,治急症还得靠西医。从目前临床现状来看也难怪人们这么认为。全国大小医院包括中医院,还能找出几个医院用纯中医去治疗急症?谁有此胆量?尽管国家有关管理部门也曾组织过中医急症攻关组对急症攻关,然多年来由于观念和思维方法不对头,且缺少真正的中医人才,加之其中有些人本身就对中医信心不足,所以虽苦心经营多年,用了不少经费,仅搞出几种不中不西、疗效不确的所谓中药急诊制剂,根本未能成为气候。而我们中医队伍也大多患了恐急恐危的软骨病,一遇到急症,就被吓软了腿,挺不起腰,根本不敢也不愿去思考中医怎么治,干脆缴械投降,全面臣服西医,清一色用西药治疗。其实这是一种妄自菲薄,极没有出息的做法。他根本没有想到,几千年来,中国没有西医,得了重危急症的人难道都去等死吗?其实不是的。翻开医学文献、历代病案,即可看出历代中医治疗急危症的办法很多,有的还很巧妙,只是我们未去学习,被西医遮住眼目,自动放弃。由上可见,中医治疗重急危疾病,对力挽目前中医颓局,意义特别重大。因而,从二十几年前起,我就立定了攻克危重病症的志向。其做法是:
1       首先翻阅学习了大量中医治疗急症的文献,对其中治疗急症的小方、奇法、验方,我都进行了摘录,对古人描述不清或文献上定为必死的病症,也进行了认真分析,弄清楚属于今天的什么病,是否真是死症,然后再去探索治疗方法。
2    心中有了家底以后,我认为第二步也是成功的关键,就是要有必胜的信心。不管遇到什么重危病,首先不要让其吓倒,吓倒了也就自信全无,不要被病吓倒的同时,还不要被权威和各种权威著作吓倒。对一些权威说法或结论,要大胆怀疑,小心求证,怎么求证呢?就是根据病人的症状求证古人,看古书上有没有类似描述,继之去求证今人,看杂志上今人对该病的认识治疗是否有道理。最后再去求证病人,看所拟的方药灵不灵,其中最后一关是否有效最重要。如某方某药用了一段时间没有效,或前人今人用过的方子没有效,就必须另辟新路,重起炉灶,创立新法。这种做法何时方停止,就是直至找到疗效为止。疗效是硬道理,这是我从某位人物讲话中化出来的一句名言。其实对待重危病用常法不行,往往要用变法、奇法,要善于变通,要有悟性,这就要从古人今人大量的医案和医话中去寻求启发、思路和智慧,一句话就是去寻求过硬的疗效。
   记得我曾治疗武汉一例十分重危的肝脓疡病人,该病人男性,58岁,肝上分别患有13*12cm8*10cm脓疡两个,每天发热均40多度。或许有人会说,西医用抗生素治疗感染是拿手好戏,告诉你,这位病人不仅用了一般抗生素,而且用了多种新的、价昂的抗生素,每天光抗生素的价格就约2000元。连用多日,高烧就是不退,奈何?或许有西医知识的人会说,当行肝穿刺抽脓,但是告诉你,患者脓腔是一个个分隔开的,怎么也不能把脓都抽出来。病人神志已经昏糊,气息奄奄,医院却束手无策、应对无招。此时病人家属只好电话向我求救。我还没做可否答复,紧接着患者弟弟来电话,说:通过托关系先已请到中科院西医院士、留德归国学者、当代掌西医外科第一把交椅的某某会诊过了。我问他会诊意见如何,他告诉我:院士意见立即行肝穿刺。我说:他要抽脓么?他说不是的,是取样作细菌培养,然后再根据细菌的药敏去用相应的抗生素。我也懂西医,我说:你去问他,病人肝脏肿得这么大,穿刺能不能保证不出血?如果出血,引起弥漫性腹腔感染,那将怎么办?他就去问了,院士说:不能保证,穿刺是有这一风险,所以必须家属签字,才能做。我又问:做细菌培养加药敏实验要多少时间?回答说:需要五天至一星期。他弟弟问我怎么办?能否签字?我说:出于对生命负责,尽管是院士,但办法并不高明,我不赞成。其道理就是如穿刺出血,必引起腹腔感染,将必死无疑。其次,即使不出血,等他们把细菌培养出来,药敏做好,恐怕病人等不到他们拿到结果,即已逝去。我建议停用西药,改用中医治疗。病人的弟弟是某报纸总编,既有头脑,又有些医学知识,当即听从我的建议,就请我行中医治疗。我给病人辨证为热毒、瘀血、痰浊、腑实互结于中,用大方处以仙方活命饮加大量清热解毒药、通腑药、化瘀药同用。并打破一日一剂的服药方法,而是不论剂,只要腹中有空就服药,并加服季德胜蛇药片。病人第二天开始体温渐渐下降,七天后,体温退至正常,疼痛缓解,两周后,肝部两大脓疡包括原先胆道一块结石竟神奇般全部荡然扫除。检查报告下来后,病人全家欣喜若狂,病人所住的某大学附属医院科室上下亦皆折服、称叹。其实,这仅是我对院士说的多个病例中的一个病例。
   还有一例也是对院士说的,发生在上海,患者是女病人,48岁,其职务是江苏海安县政协主席,因患感染来上海某大学附属医院就诊,住院后医院自然给她用抗生素,不想用后过敏,医院就给她换了另一类抗生素,还是过敏,医院又再换一类抗生素,还是过敏,而且这次过敏特重,竟引起全身剥脱性皮炎。全身布满像鱼泡一样的大水泡,医院一看,第一张王牌不仅不行,而且捅出了很大的漏子。病人发烧加重,原先感染未能控制,又面临全身全面感染。医院只好先停用抗生素,转用大量肾上腺皮质激素抗过敏,用后非但过敏未能控制,更出现吐血、衄血、便血,且血小板降到低于两万,病情十分重危。该院立即找上海最大医院的数位有关院士会诊,有的院士说:还要用抗生素抗感染。医院就问:用哪种抗生素?院士说:某某抗生素。医院说:目前各类抗生素都用过了,皆过敏。院士说:那没救了。一句话,多个院士的会诊意见就是两个字:等死。该病人有位同乡是上海复旦大学教授,对我比较了解,就推荐让我会诊。海安县委领导也对该医院施加压力,说:我们好好一个病人,竟给你们西医治得要死了,你们看能不能请中医高手治疗?在万般无奈下,医院同意请我会诊。那是晚上9点多钟,我看了病人,全身水泡以外,面孔漫肿色红如胀大的猪肺,眼睛也肿得睁不开,周身皮肤红紫,口鼻渗着血沫,舌红且光,脉细微稍数,气息奄奄。看完病人,回到医生办公室,里面济济一堂,坐满了西医各有关科室的专家和各科主任。我毫不客气地开言:请问各位专家,这个病人用你们西医治疗还有无办法?我言甫出,他们就异口同声说:院士都说等死,还有什么办法?其实,我也料定他们会这样回答,按照我的个性,如果他们谁还敢站出来说个字,我就会拂袖扬长而去,让你治吧!现在他们自甘认输,这也难得,这已长了我中医的志气,够了。于是我坐下来,对病家说:这病虽重危,从我们中医来看,不是死局,还有几步棋好走,要我治疗,你得先写一纸承诺,就是在我用药期间出现死亡,不能归责于我。因为我知道,病人血小板已低至2万以下,随时都有脑出血死亡的危险,这得事前讲清楚。承诺写还是不写,病人丈夫还在犹豫,这时,戏剧性场面出现了,病人的一位家属从病房端来半脸盆血水,对满屋医生说:医生,不好,病人又出血了。这时,所有医生除了我以外,都一齐对病人丈夫说:你这人真糊涂,潘教授让你写承诺,为什么不写?病人丈夫也开始急了,张口结舌地说:这东西我从未写过,不知怎么写。一位医生说:那好,我们起草,读给你听,你若同意,就签字。承诺写好,我就开始辨证开方。我认为此病人主要病机在于热毒炽盛、血热妄行,治当清热解毒凉血,以犀角地黄汤合普济消毒饮化裁。犀角已禁用,就用水牛角60代之,另加用血证神丹--制大黄,并加用3真牛黄分吞。会诊后全市中药店已关门,我就代为打电话找关系、开后门。折腾了两个多小时,才把三帖药配好,嘱病人连夜服药。第二天天刚亮,病人丈夫的弟弟就打来电话,传出捷报,说病人出血已止,热也稍退。3帖药吃完,又作了些调治,病人就完全治愈。一下子,我的医名也就在上海西医界传开了。他们说:上海中医药大学有一位奇人潘某,他的中医技术有道理,专门能治我们看不好的病。后来,我还陆续受上海和各地邀请看好了不少疑难重症,上海中山医院高级专家会诊中心也常邀我就一些疑难重症会诊。可见中医治疗急危病症是大有可为的。
十一  攻克疑难病症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28.jpg
   疑难病,是临床多种难治性疾病的统称。疑,顾名思义,就是似是而非、难以确定,指病状似热非热、似寒非寒、似实非实、似虚非虚……往往一时难以判断确定确切的病位、病性;难,指治疗棘手,往往迭经中西医多方或长期治疗,效果不显或根本无效。疑难病病种涉及广泛,究竟有多少种,至今尚无统一说法。疑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大敌,是人类的第一杀手。攻克疑难病,既是医生的天职,也是拓展中医阵地、赢得中医信誉的一大战略。在目前西医强势驾凌的情况下,攻克疑难病,尤其具有多方面的意义。
   我曾打出旗号,专看疑难重危病证,有些杂志也曾报道:我这人与别的医生不同,遇到疑难病不是退缩、畏惧,反而会兴奋,就如运动员,会把它当成是挑战极限的一个机会。因而我门诊或平时几乎清一色都是疑难病。疑难怪病,形形色色、多种多样。一次,我们家乡一位大专院校的校长无意中犯了一个生活常识方面的低级错误。他每天生活均由他的夫人一手打点,一天,夫人早晨上菜场了,他急着要上班,就自己冲早点喝,每次早点吃什么东西、放在什么地方他都不知,胡乱找了一通,竟把橱中的一包鱿鱼水发剂当早点冲上开水饮下。鱿鱼水发剂即工业上的强碱(氢氧化钠),这还了得?当时连吐带呕,还是把食道烧坏了。痛得钻心,汤水难下,X片显示:食道被灼伤成一截一截,3-4厘米长一段一段,粗的地方约无名指粗,细的地方仅如绒线针那么细。到医院看,医生说:除非把整个食道换掉,别无办法。可是拿什么来换呢?医学界还未做过,每天仅是挂抗生素消炎,可这是化学灼伤,炎怎么消得掉呢?有的医生说:“试试看能不能用食管扩张术。另一位主任医生马上反对,说:这是馊主意,食管这么细,怎么插器械去扩?要是硬扩,不是食管破裂就是穿孔,均是死路一条。这时病人由于多日不能进食已日渐消瘦,饥饿难忍,每天静脉滴注大量脂肪乳,既解决不了营养问题,更使血管也壅堵不畅了,难以再输。在多方西医会诊没有办法的情况下,专程来上海请我。我先给他开了汤药,他试着喝了,可是连一滴也喝不下去,这该怎么办?我就开始动脑筋,想起了外治法。我想,化学灼伤食管周围肯定与烫伤一样,水肿、充血、破烂,食管平滑肌收缩,这和汤火烫伤的理是相通的。于是给他开了生川军、四季青、鲜地龙、地榆等凉血消肿治烫伤的药和血竭、麝香等活血化瘀的药,研粉捣成糊剂,敷在直对食道的前胸和后背上。想不到这一来,不到两天,病人即告知疼痛大减,并且能少量饮水;我听说能饮水,为之一喜,马上给他开了理伤、消肿的内服药,嘱他药煎好,要细滤无渣,放温后慢慢含服。渐渐的,病人即由能饮水而渐进米汤、流质饮食。这是春天的事,暑假时,我回老家,病人获悉后,特备盛宴酬谢我为他治好这一特殊难症。席间,我看他进食已基本如常人,只是稍硬的饮食下咽比较慢。近几年,他已完全好了。
   这是特殊疑难病,像一般常见红斑狼疮、慢性肾炎、顽固性高血压以及各种癌症、肝病等多种疑难病我也经常治疗,效果不错。
   例如红斑狼疮,算是典型的疑难病了。该病可以侵犯人的肝、肾、心、关节等多个系统和部位,病情表现形式多样。西医认为,该病属自体免疫性疾病,说穿了,就是自身的免疫系统和自己身体过不去,自相残杀,而按其临床表现,则表现为虚实错杂。虚,主要是阴虚、气虚多见,实,多表现为血热、风湿、湿热、瘀血等,治疗须细细分析病机。心中的章法千万不能乱,更不能认为这是难症,就放弃中医治疗或求助西药用大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这样往往导致病人不治。我曾治疗一例红斑狼疮病人,表现为面唇暗红,关节疼痛,皮肤时有红斑,长期发热,肝肾功能明显不正常,舌质暗红,脉细。辨证属血热正虚相兼,我就用经方升麻鳖甲散合清骨散、犀角地黄汤三方化裁治疗。起初效果不显,但认准方证对路,坚持治疗,当病人服至第二十九剂方时,高热开始下降,关节疼痛好转。后依此方加减,终至痊愈。这个病人一次西药也没有用。我体会,治疗这类自体免疫性疾病,对从未用过西药、激素之类药物的病人,效果尤为明显。用了激素以后往往导致体内阴阳逆乱,治疗由容易转为棘手,但只要辨证用药精当,也常能化难为易。
至于癌症,我治的就更多了。临床上治疗癌症的一大误区,是只看到肿瘤,不看病人,往往一味攻伐,西医如此,中医也多效颦。不少医生治疗癌症时往往不辨证,只是根据所谓药理研究,某某药能抑制肿瘤、能杀癌细胞,就把这些药统统开到一起,其实疗效大多不显。尤其是经过化疗、放疗的病人,往往元气大伤,这时这样治无异于雪上加霜。我则一反时风,须补时则大补,能攻时方攻,或先补后攻,或先攻后补,或攻补兼施,方中常找不到所谓药理研究抑制肿瘤的药物。效果如何呢?还是我说的那句话,疗效是硬道理在我所治的癌症病人中,带瘤生存近二十年、十几年的已经很多。
   除了这类公认的疑难病外,还有些奇怪的疑难病,我也治疗过不少。如一个小青年,骑摩托车时太快,竟撞到卡车上,当时胸骨断裂,胸腔变形,昏死过去。经抢救复苏后,发现心脏由圆变扁,心腔及瓣膜全部变形,血液循环不能正常进行,西医力主手术,其父担心有危险,就要我用中医治疗,我就用治伤法把心脏由扁治圆了。
   还有一例,是一个十六岁的女孩,患便秘,西医怎么也治不好,最后做出高明诊断:肠子过长。于是行手术,把肠子切除一大段,由于切的太多,切后竟一日要数十次大便,一个花样少女,竟无法上学,终日忙着奔厕所,苦不堪言。病人找到我,我借用物理和数学之理一想,办法有了。现在病人是肠子距离缩短了,把速度减慢,不就时间延长了么?于是我就用固涩法,终于把肠子治了。
我治疑难病的名声还不知被谁传到海外,外国人有时也会邀我出诊。一次,我应邀去日本为一个音乐界文化名人治病【教授不该出国为日本人治病!华罗庚教授心脏病突发死在日本,我就怀疑是日本间谍机构下毒,以无色无味的毒药(例如强放射线照射过的食物与饮料等)害死我国伟大的数学家;现在潘教授英年病逝,是不是日本间谍机构给你下无色无味的慢性毒药使你慢性中毒死去?谁能说得清,须知日本有一部分医生可是臭名昭著的“日军731部队”的后裔!对中国杰出人才进行暗害可是这群匪徒的拿手“戏”,而我国的天真教授们却往往蒙在鼓里。任应秋教授也去过日本讲学,一向面色红润,却突然咳嗽不止,一查是肺癌晚期,年仅70岁就与世长辞,究竟是什么原因?功勋科学家钱学森如果轻率地听从胡耀邦总书记的劝告,去美国领取什么“奖”,能年享98岁高龄吗?钱伟长是于20世纪80年代去过美国访问,也活了98岁,但钱伟长对中国国防的重要性有钱学森大吗,这是中国的中学生都懂得分辨的事-所以美国的犯罪团伙中情局不会对钱伟长下手,却肯定会对钱学森下毒手,对此,钱老本人洞若观火,所以坚决不去美国,根本看不上什么“奖”不奖-钱学森心中只有人民,人民的奖励对钱学森来说,就是最高的奖!2008年,中国数学天才任伟离奇死于美国芝加哥,死因不明,时间点耐人寻味,恰巧其正准备回国效力,据说其数学研究成果对中国军事科技发展将会有重大帮助,但是这位顶尖科学家却莫名其妙的死在回国前夕,美国给出的解释为自杀,任伟的亲友都不相信这一解释,都说其无任何自杀理由。”-这就是在美国,一伙专门吃我国杰出人才鲜血的恶魔犯下的滔天罪行!。此事在我和日本人看来,都是正常的,然而却引起了我国几位在日留学生莫大惊讶。他们说:“日本医学先进,比中国强,请中国学者过来进修、讲学、作访问,都是常有的事情,怎么会特地请中国人为日本人看病?”我听后,觉得很悲哀,不过转而一想,我们中国人一向崇洋看不起本国人之风已司空见惯,我决定要给他们点“颜色”看看。经过我精心治疗,这位日本文化名人病有好转。不几天,另有六位患疑难病,曾经过我治疗好转的日本人从东京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29.gif坐飞机来福冈看我。这样,才从根本上改变了在日留学生对我国医学的偏见【按:潘教授有必要去纠正这些崇洋媚外者的偏见吗,你身处险境而不知,实在是令人悲哀!你看好了日本人的疑难病、难治病,他们表面上不得不对你又是感谢,又是恭维,但你威胁到西药集团的生死攸关的利益你知道吗?你还没有写出的书,就先高调地在公开场合宣传,更是犯了大忌!你的《洪绍光“健康圣经”大颠覆》一书就已经让利益集团对你恨之入骨-理由很简单,全中国的人民都听你的警告拒绝喝牛奶,那么世界各国(包括中国)养奶牛的企业不就要破产了吗?作为中国人民大众的一份子,我感激潘教授的及时提醒,拒绝牛奶!但我更为潘教授英年早逝深感惋惜,潘教授有文学才能,也写过小说;如果潘教授能以章回小说的形式,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地把中医药学的养生学问介绍给全中国受过高中学历教育以上的一般大众,让他们及其家庭远离疾病,长期保持健康,则比潘教授每日多看几名病人要强上亿万倍!而潘教授想改善自身的经济状况也将变得轻而易举!唐家三少靠编写“网络神话小说”都成了亿万富翁,难道潘教授的才能不如一个网络写手?潘教授有了钱,就更有经济能力用于支持培养大批的中医人才,然后让这批中医人才帮你做你一个人难以胜任的许多繁重医疗工作与中医普及与提高的工作,则中国的中医局面将大为改观!东北老中医韩百灵能年享101周岁,他就不去日本出诊,坐在东北的人民医院里自然就会有中联部介绍日本友人来门诊,而且疗效卓著,详见《百灵妇科》一书,韩百灵老中医的人生阅历与经验值得中国中医界学习再学习!】。
   大概正因为我治疗疑难病会动脑筋想些办法,渐渐在社会上就有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复旦大学出版社找到我,要我为他们写一部我用中医治疗疑难病的专著,我已答应,此工作正在进行中。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30.jpg
十二  为中医自身诊病
   通过中国文化与中医经典理论的学习和临床实践,我自认为对中医学术有了一定的认识,中医确实是我们中华民族创造的迥异于西方医学,能够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瑰宝和利器,理应得到很好的重视、发展、壮大,广为人用。然而其现状却非常不尽如人意。揭去其表面繁荣的光环和虚热发烧的假象后,剩下的就是走向衰亡的现实。凡中华民族子孙,凡对人类文明成果稍知珍爱的有良知的中国公民,对此都应忧心忡忡。那么造成今天中医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当如何去力挽颓势、收拾残局呢?我认为,首先得静下心来,为中医自身把脉,其将亡的病根究竟在哪里?通过学习思考,我发现导致中医衰亡的主要原因既有历史的,也有文化的,还有体制的。因而总其要,关键有两条:其一是中医自身学术的浅薄、异化;其二是体制。这两大主因不去,即使上面政策无论怎么宽,资助经费无论怎么多,也无济于事。有关中医自身学术,首先中医自身要争气,不争气、不自强,将是必死无疑。著名中医施今墨曾说:吾人非振兴医术,决不足有自存。故敢断言,中医之生命,不在外人,不在官府,而在学术也。他还说:只要中医学术不断提高,不断发展,就谁也消灭不了中医。也是这个意思。然而,学术浅薄和异化却正是目前导致中医衰亡的病根所在。
   什么是学术浅薄?就是从学术上看根本未学到中医,或者他名义上是学中医,实际没有学到中医,连中医最起码的原理都不知怎么回事,说得重一点,甚至连中医二字皆不知怎么解。为什么做出这样的评价?理由之一:阴阳被称为中医理论的骨干中的骨干,然而这两个字在我们中医界甚至文化界却至少被误读一百年。清代以前,文化界很少专题谈阴阳或批阴阳,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国门被打开,在强大的西方文化涌入以后,中国的一些学者面对丧权辱国、国力疲弱、民生凋敝,开始反思中国文化。阴阳,自然是他们研究、反思的内容。他们是怎样认识与评价阴阳的?让我们从近代思想文化史上具有代表性的、被称为大师级的人物的认识谈起,其中值得一提的人物当是梁启超。梁启超12岁中秀才,16岁中举,一生著述一千余万字,文章涉及文化、思想、政治、文学、诗歌等方面,被公称为国学大师。有一种说法:梁启超每一文出,则全国之身目为之一耸,可见其影响之大。而他却说:阴阳五行说为二千年来迷信之大本营,直到今日,在社会上犹有莫大势力。今当考其来历,辞而辟之。他还说:春秋战国以前所谓阴阳,所谓五行,其语甚希见,其义极平淡。且此二事从未尝并为一谈。诸经及孔,老,墨,孟,荀,韩诸大哲皆未尝齿及。然则造此邪说以惑世诬民者谁耶?其始盖起于燕齐方士;而其建设之,传播之,宜负罪责者三人焉:曰邹衍,曰董仲舒,曰刘向。在考辨阴阳五行语意变迁的基础上,他指出此种诡异之组织遂二千年蟠据全国人之心理,且支配全国人之行事。根据上述引文,稍作历史文献及近年考古资料搜索印证,即可看出大师有关春秋战国以前所谓阴阳,所谓五行,其语甚希见,其义极平淡一说的结论是错误的,近已有学者撰文驳正。至于称阴阳五行说为二千年来迷信之大本营一说,则近荒谬。我可以不客气地说,国学大师的国学二字,戴在梁启超头上似不相称。因为阴阳五行是中国文化乃至东方文化的灵魂,是哲学上支撑中华文明的栋梁,连灵魂、栋梁都不尽知其所以然,还能配称国学大师?足证大师不是大圣,是人不是神。梁启超之错在于,不知阴阳五行之源是肇于上古,发端于天文,仅就文字、经史、子集、章句,从字面上去揣摩阴阳五行,而不是从文化发生学及整个东方文化本质内核上去理解阴阳五行。而中医界呢?从总体概览文化根底偏窄偏浅为多,医史上除了少数大名医又是大学问家外,博于文精于医者历代均为少数,这大概由于几千年来,文化造诣深的人大多一意科举,从政为官而不为医,只有当仕途不如意,才退而求其次,不为良相,则为良医,就是这一历史现象的最佳注解。近代更糟,居然连梁启超这种被称为国学大师级的人物,皆不能正确认识阴阳五行,要求比他文化次多少等级的中医去正确理解阴阳五行,也就十分不现实了。而中医界的学习方式大多急于致用。习医大多先从药性、方剂入手,然后本于《内经》、《伤寒杂病论》等经典,下至临床各家,从总体文化层面上看,除略通儒学外,旁涉很少,至于天文历算、地理、物候、农学大多一概无知。就像曾国藩这样清代首屈一指的大儒,还称平生有三耻,其中一耻就是不知天文,遑论一般中儒、小儒呢?中医还有一个传统,就是对中医理论,往往只取其用,而少究其理和穷溯起源,这一传统一直延至当代中医界。1912年后更糟,就是民国政府公布一套新的大学教育方案,方案把中华古典文明称之为封建余孽,从1904年清代的大学教育方案中全部砍除。从那时至今中华文化的普识教育即彻底断裂。这样学生国学之根全断,文化素养普遍不足,学起中医来则更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由于无心,就必然易产生曲解,说阴阳五行是古代哲学者有之,是当代矛盾者也有之,是朴素辩证法者有之;释阴阳之理,平衡者有之,对立着有之……;论五行,机械者有之,不科学者有之;论阴阳形质,是c-AMP c-GMP者有之,花样繁多,不一而足。一句话,就是未能搞懂、搞准阴阳五行究竟是怎么回事,盲人瞎马多年,才造成今日对其普遍曲解之局面。这不是学术浅薄是什么?我曾推想,全球各类大专院校所设物理、化学、天文、地理、数学、文学……近千个学科,大概没有哪一个学科至今还不明白自己学科的理论的概念、定义吧,中医算是全球高校中的特例。我看这不仅是浅薄,更是一种滑稽和荒谬。我想,大概正是中医学术浅薄,人才荒漠至此,在当前有人群起而攻伐中医时,才会出现目前中医界群体失语现象。(鉴于中医阴阳被误读,五行被曲解,我已就我所见撰文正误,请参见我的有关文章。)中医学术浅薄,当然不止上述,还表现在把中医解读生命的复杂性、多样性浅显化、程式化,甚至庸俗化,失去了中医的本意。
   至于中医学术的异化,可以说表现在从中医理论、临床、教学到科研的一切领域。因阴阳五行的异化已有专文讲述了,本文就具体谈谈藏象学说的异化。
   藏象是中医的理论核心之一,对内脏的研究,早期的中医文献《黄帝内经》和《难经》等确有关于内脏形态和重量、功能的记载,但是这种记载由于受历史和方法的局限,从人体解剖角度看不仅极为粗浅,且多有谬误。尽管《黄帝内经》上有其死可剖而视之一说,但中医由于受中国传统重宏观轻微观,重系统轻局部,重活体轻死体等思维的影响,几千年来并没有遵经而行,去大量解剖尸体来探索人体,而是走了另一条见诸于外,求诸于内,又以外干涉于内,观其变化以验证总结上升为理论的完全不同于西医的道路。
   中医通过大量实践发现人体在生理上是以五脏为中心,五脏与外部不同形体器官分别联络成了五大功能团,维持着人的生命活动。这五大功能团除自身团内联络紧密,生理上各有分工外,在团与团间也是分工不分家,既协作支持又相互管束。在病理上同样是一个团遭殃,另一团往往难以免灾,同样会受到波及和戕害。这团绝不等同或相当于西医任何一个系统,古人把它们起了名字叫心、肝、脾、肺、肾,如果当时起了个ABCDE也同样可行。问题的不幸就是出在这名字上。当年西医传入中国,他们讲的解剖的内脏和中医脏象所说内脏并不同义,功能体系相差就更大,而当时没有相应的现成名词可译,就借用日本的汉字翻译,就把其强译为中医的五脏,不料祸从此出!由于两个不同性别和人种的人用了同一个名字,自此就打起架来,不仅后来的学子们弄不清,连闻名中医界的学者也被搞糊涂了。学生如果仅学中医还好,如果学了中医又学西医,再加之中医理论知识不及西医知识学得扎实,脑子里不是一盆浆糊才怪呢?!而我们的教材和教学呢,却常常引西医比照中医,以西医解剖脏器套中医藏象,比如讲心主血脉,我们常说这相当于西医的心脏和血液循环,不知如此一来,即忘了中医的肝、肾、脾等都对血液循环有着重要影响,如高血压,该属西医心血管病吧,而中医往往从肝阳、肝风、肾阴阳失调、肝脾湿热或脾肾阳虚论治,而不从心治,效果很好,这当如何解释?同样,冠心病也是典型的心血管病,我师张伯臾教授对实证往往用泻胃通腑逐瘀,虚证往往补肾健脾取效。若把西医的心与血液循环等同于中医的心主血脉,那我们立法就只能治中医的心了。另外心主血脉功能正常与否还与宗气是否充旺、经络是否调畅、气为血帅等学说有关,这在西医均找不到对应的实体,不会予以承认。更何况中医的心还有主神明,与小肠相表里,开窍于舌,其华在面等内容,西医的心血管与小肠表里相通吗?与舌相通吗?这是不是典型的中医理论的异化?!
   搞中西医脏器比照沟通者,其实质是根本没有掌握中医藏象与西医内脏的根本区别。文革中还有人荒唐的从西医脾脏的组胚细胞学上去研究、印证中医脾的功能,殊不知西医中的脾脏是可以被切除掉的,而中医的脾是后天之本,能去除吗?这是典型的驴唇不对马嘴
   中医和西医研究的对象虽然都是人,但由于历史背景、民族思维和采取的方法不同,其结果当然不会一样。西医是以解剖分析的方法,把人拆成大大小小甚至不能再拆的零件,去研究人体的各个器官,组织乃至细胞、分子结构的构成与功能。人的生理功能是器官、组织乃至分子功能的组合或叠加。殊不知其弊端正出在此。人与机器不同,拆开了有些功能就不存在了,如大脑拆开了就是脑细胞、神经元、神经介质等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功能加在一起怎么也不能重组大脑。就如同电脑,拆开打碎仅是电子元件、塑料、金属片,甚至是分子、原子等,分析这些物件的属性和功能,并把它累加在一起能等于一台电脑吗?这是非常简单的道理,而我们有些人却偏偏对拆开打碎的分析研究崇信得无以复加,认为是科学的唯一,这是不是有些愚不可及,思维板结了呢?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31.jpg
中医藏象采取的研究方法与此相异,采取阅象于外,探测其内的方法,是在人的活体上并在不打开人体黑箱,不干扰人的生命活动的情况下,根据人体生理活动上的外在流露的表征及其相关联系探索内脏的运转规律,总结其生理功能。根据望、闻、问、切所得及病人的自我表述,再对照生理,找出内部病候之所在,根据候之所始,道之所生去立法用药施治。施治方案正确与否,又根据望、闻、问、切及病人自诉去验证,验证上升为法则和理论即成为中医的辨证医学。其实这些历经千百年医家,无计其数的病者的实证,远比实验动物验证来得科学,加之验证的对象是人,就显得更为合理可信。例如柴胡汤证,中医书上明言不管什么病,只要有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主症或兼渴兼咳,兼身微热,千古以来,用之必效,若用实验动物这种模型恐怕还难以造出来吧?对于一些精神性疾病,动物模型更无从下手。批判中医不科学者,是否反省过自己所持西医实验方法中更不科学的内核呢?西医弊端还有一点就是重局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中西两种医疗思路和方法同样可以类比为电脑,例如某气血不足的虚证病人眼睛视物不清了,相当于一部电脑显示器出了问题,持西医观点者见到眼睛不明,就对眼底、眼球作详细检查,甚至穿刺剖开检查,均未发现问题,这就如同立即把显示器卸下拆开找其不显示的原因,折腾半天,显示器未坏。中医辨证眼睛不明是由气血不足、清气不升引起,一剂益气聪明汤解决问题,就如同从电脑主机总体运转原理和各部功能上分析找原因,发现原来是主机出问题或电流强度不够,只要修好主机或增加电流即可。如此你能说前者科学,后者不科学吗?其道理不是一样的吗?
   中医的藏象理论更先进处,是把人的五脏六腑与人的形体、五官、五味、五色、五音、六淫、七情等相联系,把人的生理病理、人的饮食和环境、社会因素等综合在一起去考察研究人的生理和病理,这比西医单纯以生物因素去分析考察疾病要来得更全面,更合理、更科学,可惜多少年来我们的藏象教学却偏偏热衷于西化,硬是把念歪了。
   由于理论的异化再加之国人潜意识里认为西医科学合理,则必然导致临床对疾病的思维向西医靠拢、投降,从而导致中医临床学术独立性的丧失,似中似西,其实是非中非西,是地道的异化,使临床疗效严重下降。例如,目前在临床一见到西医肝病就按中医肝病治的现象已遍布全国,有的还写成专著。就以最常见的乙型肝炎为例,乙型肝炎是中医肝病吗?我看不是。据其临床症状,多表现为消化滞呆、四肢无力、倦怠、腹胀便溏、面色萎黄,当然有的也表现为胁痛,仅就上面的症状,可以说是典型的中医脾病,或脾虚失运,或脾胃湿热,或脾因湿困,或中焦失运等证,又因其转染性还具有的特点。我一直以此思辨论治效果显著。而我们临床就怪了,一风吹,全国对此病大多从中医肝病论治,且多偏于清肝泻热,我考察不少专科医院和一些综合医院的协定处方,其组成多为茵陈蒿汤或柴胡疏肝散一类方加减而成,病人吃下去,不死不活,一拖多年,效果极其不佳,也有的病情急转直下,而医者多不从自身业务上找原因,反怪中医不灵,是中医不灵还是你学术上的异化?我想如果让古代医家活过来,让他据证候去看今天的肝病,我想是绝对开不出我们现代某些大医家甚至肝病专家这类方子来的吧,除非他是中医学术上的白痴。
   此外与此相类的就是高血压、糖尿病,不知谁定的调子,凡高血压一律清肝、平肝,记得最早秦伯未曾说过高血压有的是肝风、肝阳,但他并没有说高血压病就一定是肝风、肝阳。诚然,高血压病中属中医肝风、肝阳者确占有一定比例,但也有非肝风、肝阳,而属于肾虚、或脾虚、或心火亢盛、或痰热壅积、或阴阳失调等,据证论治亦有效。其次是糖尿病,属于中医的消渴吗?此说最早见于张锡纯,继之一犬吠形,百犬吠声,全国各种内科教材相互抄袭传承,糖尿病等于消渴似已成定论,因之按消渴论治糖尿病也成定法,连药也如此,治糖尿病的一种中西合方的成药即名为消渴丸就是明证。本人通过文献考查学习,认为糖尿病不能等于消渴。糖尿病为三多一少,即小便多、多食、多饮、消瘦,而消渴的原始定义在古籍中明确指出是口渴而小便少者。消,即水在体内消耗掉为消,不是排出为消,与糖尿病三多不符。不典型的糖尿病(II型糖尿病多见)大多三多症状不明显,就更不能等于消渴。或谓张仲景不是说病人消渴,小便反多……”,足证消渴小便多不误。问题就出在对古籍望文生义不求甚解上。我认为张仲景此句经文的关键是一个字,说明消渴,小便不应多,反多是一变证。目前临床上糖尿病按消渴方治往往不验,也可作为反证。对上述一些观点我已撰数文发表,有意者可查阅。
   类似的问题举不胜举,如由于受西医感冒为病毒引起,和药理研究板兰根有抗病毒作用的影响,临床凡感冒大多不辨证,一律用板兰根冲剂,结果可想而知。同样由于研究板兰根等中药有抗病毒功效,因而治肝炎甚至防非典的方子也大多以板兰根类作为主打,全不知解肌发汗排除体内代谢产物以兴奋免疫机能,或扶正增强免疫以调动起体内的抗毒机能,也均能抗病毒。当然我此说当属以子之矛刺子之盾吧。
    近年的中医内科教材,在异化、西化上更是成就辉煌,效颦西医,把临床疾病分成某系某系疾病,继之全力揉进西医内容,把疾病也像西医内科那样分成几大证型,丢尽中医特色,可谓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这样的教材全部出于闭着门附会于西医的臆造,根本不符临床证情变化万端的实际情况,怎么能培养出解决临床问题的高级中医师呢?所以学生问我说:老师,为什么你开出的方或其他名医开出的方能治好病,我却不能呢?我答曰:同学们,这不怪你,当怪病人太调皮,他竟然完全不按照我们教科书上的证型去生病,如果按教科书生病,我们把教科书背熟了不就问题全解决了吗?学生大笑,我想对我的这一调侃深意大概已领悟了吧。
中医的异化包括科研的异化、教育的异化等许多方面,这里就不一一例举了。
   既然知道中医学术异化,那么采取对症的方药就行了,然而问题并非如此简单,其关键的制约因素,还在于体制的不合理。体制本应该促进中医的发展,然而其实质却是在扼制中医发展,或表面上促进中医发展,其效果却是逼使中医异化或灭亡。
   中医未能被洋风扫荡、消灭,首先应感谢党和国家的重视,然而与党的中医政策不协调的是,中医在宪法上虽与西医在同等地位,然而在具体发展和体制制定上却遭到了重重压制。例如在资金上明明宪法规定中西医同等并重,而事实上却是西医投入比中医多之又多。放眼看去,全国哪一所西医高校、医院不比中医阔气、时髦、辉煌。相反,中医哪一所高校、科研所、医院与西医比不是灰头土脸、规模狭小。解放前、解放后,中医从业人数均先后多于西医,随着时间推移,中医从业人数却步步萎缩,为什么会这样?细细从体制上一想即知,中医多年无职称可评,干的好无人表扬,干的坏却有人批评。同样一个病,西医看死,理所当然,中医看死,大祸临头。中医人员在临床上再有奇迹、再有创新,不算奇迹、不算创新,中医的治验多被斥之为低层次不能重复的个人经验。目前的中医院校凡晋升高级职称,或已是高级职称而要想保住高级职称和待遇,其重要考评指标就是要有课题。而课题呢,则大多必须按照西医或西方的所谓科研规范去设计、申报,否则就甭想中标。不中标,无课题,就甭想上岗,这可是一把硬刀子。问题还不仅于此,目前所谓大学中的学科带头人、专家组成员,除了一些个别老的特例外,也大都从有课题的、同时干西医课题比较卖力投入的、有成果的、其实不懂或不全懂中医的所谓专家中选拔。真正死心踏地在大学搞中医的人却大都不是中医学科带头人或所谓拔尖人才。再如,中医的一些用之千年的成药,目前已从市场上消失,其原因也是体制。目前的中药研发,完全不顾中医自身规律,即使临床千年效方,也不能成为成药,要成为市场上流通的药则必须通过以西医为标准的审查。另外,在临床上,多年来的大锅饭体制,在一些国有医院仍根深蒂固,看得好病、门诊量大的医生和看不好病、门诊量少的医生工资一样,甚至低,原因仅是职称一样或工龄一样。业务晋升,往往不是看真实业务水平,而需要论文,而论文还必须要有样本、有实验。样本、实验呢,又必须按西医套路来,这种种连环套不是把热衷中医者引入绝境,就是逼向异化之途。奈何?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体制问题,一言难尽。体制之固,铜墙铁壁,老司长吕炳奎、老部长崔月犁均对此作过由衷呼吁,他们呼得几近声嘶力竭、身心交瘁,直至生命结束,其情其衷之悲壮可以感动上苍,然却不能撼动体制于丝毫。
十三  把中医教给大众
   由上文看来,中医前途确实堪忧!怎么办?作为中医的一分子,中华民族的子孙,我当然有责任捍卫我们祖先留给全人类的这一宝贵遗产。既然目前从体制上难以扭转颓局,我思考再三,觉得目前最可行之路就是把中医教给大众,让大众了解中医,认识中医,把中医的种子播撒于大众心田这一沃土中,那样就谁也别想灭亡中医。思考成熟,目标既定,我即开始我的行动。我是这样做的,中医理论普遍文辞深奥,那么怎样让大众了解其奥旨、妙义呢?方法只有一条,就是深入浅出。其次,力避直谈医理和医学名词,而是用大众都能理解的道理和语言进行现代表述。
鉴于此,我把中医的学理、精义写成《中华解读生命的大智慧——中医》一文。文很长,洋洋数万言,分别从:大智慧之一——生命与自然一体,生命应顺应于自然;大智慧之二——执简驭繁,把握大道;大智慧之三——注重宏观整体,又不忽视微观局部;大智慧之四——随机应变;大智慧之五——以不变应万变;大智慧之六——尚中、尚和;大智慧之七——取象比类,同理、同构相借;大智慧之八——治心为上;大智慧之九——因势利导;大智慧之十——以哲学为用。共十个方面,对中医有关生命认识及其规律的把握作了较全面的介绍和高度的评价,该文已在上海一些大学作了演讲,并打算扩充配图出版,作为我唤醒民众、把中医教给大众的第一步工作。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32.jpg
   第二步工作是,我拟以现代图文、声像的录制与传播手段,把我用中医治病的过程、病人经治后的情况、反应和医学物理检查、化验指标的变化等用声像全面真实地反映出来。以期用活生生的事实告诉大众,中医是科学的,是治病养生的至宝。这一工作,也已开展近两年,目前仍在进行中。
   其三是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尊重中医、理解中医、热爱中医、从事中医、相信中医的各界人士,去授徒、讲学,开展论坛、出专著,以建立传承真正中医的民间队伍,为传承中医尽力。
十四  赠君数言留共勉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33.jpg 学无止境,这是古人的一句名言,在对中医学术的追求上,在对文化的探求上,我自知差的老远。添列本书名老中医行列,从心里讲我深感有愧。编者美意让我讲点成功的经验,其实成功倒不敢说,但要说说感想或治学经验,倒也有一点,所以不妨在此讲出来,希望能给读者一点启发或借鉴。体会之一就是人要有自信,千万不能自卑,更不能自傲。自卑,就会迷信权威,迷信名著,迷信名人。既然迷信,你就会走不出名人权威的圈子,也就缺少创造力。我这人从不盲目敬仰官,敬仰名人,但是不管什么人,只要他有真才实学,哪怕他就是捡垃圾的,我也会谦恭地拜他为师,向他学习。我的好多新观念的提出,就是从怀疑名人、权威开始的。其二,我这人不喜欢随大流,遇事喜欢独立思考,如果没有道理,就坚决不跟风,这样做当然有时会受到误解,甚至有人会指责我狂傲。对此,我曾写过一首打油诗作答:守法奉公不骂娘,世人依旧笑吾狂;自知狂在不随俗,不愿跟风有主张。对事、对临证我能提出某些较为独到的见解,就是基于不愿跟风而来。其三,做学问不能紧盯住一门学问去做,一定要博览旁涉。我曾撰了一副专业务须学透,大才必得旁通的对联贴在办公室与同事、学生共勉。凡留心学问者,对我这副对联可能都有同感,我自己就深感知识广博与否对一个人能否成才确起到决定性的影响。有些报纸曾这样总结我的专长:说他是诗人,因为他是上海诗词学会理事;说他是书法家,因为他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说他是画家,因为他是书画家协会一级画师、上海美协会员和理事。然而,他的职业是医生,并以擅治各种疑难病症、疗效显著而闻名海内外。他就是沪上中医名家,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潘朝曦。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34.jpg
中央电视台《名师名校》栏目介绍我时,当我未出场时,把我的书房、作品、照片等先放给现场上大学生看,让他们猜我的职业,结果,现场人群中猜对我职业者仅占1/4。我医学以外确实爱好很多,并且有的也搞出点名堂,让这方面的专业人士侧目或推重。我在学校开的课程除中医课外,另有《中国古代天文、地学知识选讲》,据查在中医院校我还是开这门课的第一人。我特爱好文学、历史,平常我阅读的书古有诸子百家,现代则有当代小说、散文,我业余写过小说、散文,更多的是写诗,我的诗作曾多次被诗友拿去发表,近年还得了个诗词国家级大奖——中国华夏诗词奖一等奖,我的画也曾发表于《人民日报》、《文汇报》及人民网、新华网等多种报刊和网站,书画还被上海、江苏一些大的拍卖行拿去拍卖,卖价还不菲……所以,我常会不无调侃地对我的学生说:等到中医灭亡了,我还可以凭我的多种薄技去混碗饭吃,到时候看你们怎么办?我老了可救不了你们了。这当然是笑话了。我说这话的目的并不是要我们中医同道去改行,而是劝我们一些年轻同道去旁涉中医以外的知识,因为有时别的知识能使你在专业上触类旁通,有些知识能润滑你的思维,有的知识能使你百思不解的难题豁然开朗。据说美国哈佛大学曾对学生的创造力做分群比较,发现专业以外爱好或了解熟悉艺术者普遍创造力高于不懂艺术者。说也奇怪,我曾撰写一篇题为《大道纲驭书道中——论阴阳与书法》的书法论文,发表在《书法研究》杂志上,想不到这篇论文不仅被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书法文化大观》一书所收,还被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的《20世纪书法研究丛书》作为最佳论文收载,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啊!其实说穿了就在于我是学中医的,比别的书法家通阴阳学说。可见,学术间无处不可渗透融贯。我在临床上好多治法都是借鉴于兵法和艺术上的形象思维,我的一些发明专利也是从医学以外的一些学问中得到启发的,我的一些与众不同的观念的提出,也是通过博览它书而获得的。曾是我所在大学的一位校长说:潘朝曦的成功全在于他脑子活。其实我知道,要是我脑子真的比别人活一点的话,那完全来自于我的广泛兴趣和爱好。不少记者采访我,问我:你最欣赏的名言是什么?我说:就学医而言,我最欣赏的名言是:一个医生,如果仅仅是医生,就决不是好医生这句话来自外国的一句谚语。现在,我想把这句话和上面的人要有自信等观点借本书赠给后学同道,希望以此共勉,也希望我的同道能好风凭借力,早日上青云
十五  “借我人生二百年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35.jpg
    前人讲:人生有涯学无涯,学无涯,上文已讲了,人生有涯,我在年青时,真是感觉不到,但现在我倍感时间过得真快,来日苦短,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有关中医,还有一些病我还没有攻克;有关学问,还有很多学理没有学到;有关学子,还没有很好地去培植;有关艺术,还有很多创作构想没有去实现;有关世风人心,还没有去很好地感化扭转;有关人民,有的还很贫穷落后,还没有去扶助关爱。还有……一切的一切,我想干的事情太多了,这些无疑均需要时间去完成。更加之当前真风告逝,大伪斯兴,人心不古,社会责任心凋敝之际,我不赴汤火谁去?然而,面对现实,纵然能活到一百岁,我看也不够用,不够用怎么办?大概出于诗人的特质,我突发奇想,写了一首诗,诗题是:《借我百年》,向谁借呢?读者一看就知道了:
                       欠条掷至十王前,
                        借我人生二百年,
                        一半挽教时俗转,
                         余多炼石补苍天。
   仅以此诗作为本文开头少年立志比天高的呼应,也作为我平生踏平坎坷、不懈追求途中的一个永不会结束的总结和宣言。
注: 1十王:十殿阎罗王即阎王。

悼念好医生潘朝曦:医书诗画皆为技,中外几人?经史理学汇文章,古今谁成?
2015-05-23
http://www.aiweibang.com/yuedu/27497678.html
著名中医学家,诗人、书画家。曾任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上海名医特诊部特邀专家、上海尊然医院坐诊专家、上海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导师、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文化教研室主任,上海诗词学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上海浦东美术家协会理事。——潘朝曦教授与5月22号凌晨不幸罹病仙去,享年66岁。

特发此文,以表追思!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36.jpg
[诗歌] 悼乡贤潘朝曦公
http://bbs.huainet.com/thread-3779658-1-1.html
勿怪淮天雨或晴,玉皇讣告陨明星。
湖波运浪悲飞泪,患口文心颂逸馨。
凤翥鸾翔灵气纵,方成药到杏林惊。
无缘未和潘公韵,一律招魂且作经。
注:潘朝曦公原是属江苏淮阴的灌南县人,生前住在淮安市清河区。
2015-5-29于钓月小筑
附:潘朝曦教授追思词
各位亲友,各位老师:
  青山垂首,江水呜鸣!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在这里举行潘朝曦教授的追思会。
  潘朝曦教授因过度劳累,突然发病,医治无效,于2015年5月22日4时15分与世长辞,享年67岁。噩耗传来,全校师生、家乡领导亲友、全国各地及海外朋友悲痛万分。
  潘朝曦教授,江苏灌南人。中医世家,科班出身,起步淮阴,名传海内外。1972年至1973年在江苏灌南县连五中学任教师。1973年至1977年就读于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1977年至1983年在淮阴市第一人民医院、淮阴医专做医师、教师。1983年至1986年在上海中医学院师从国家名中医张伯臾先生,攻读中医内科专业研究生,尽得心传,毕业后留校工作。1997年晋升教授。1998年至2001年担任出版社副社长兼总编,2002-2007年在基础医学院任中医文化研究室主任,期间,任上海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导师,并任上海名医特诊部专家;曾任复旦大学、交通大学国学班特聘教授,其一生都在为祖国的中医事业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殚精竭虑。
  大医精诚,精者,精进也。潘朝曦教授作为著名中医学家和文化名人,心慈德厚,始终忠诚于党和国家的医疗事业和教育事业,勤奋踏实、认真严谨、任劳任怨、精益求精。在四十多年坚持临床坐诊、教学、研究之余,笔耕不辍,犀利精到,著述甚丰,他出色完成教学科研任务,精于中医业务,发表各类论文60余篇,医著10余部,艺术类著作5部,其业绩已被载入多部医学家及艺术家辞典;他参与主编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在中医教学上独辟蹊径,开设古奥精深的《中国古代天文与中医》、《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课程,传承着中医学问的博大与精深,深受学生喜爱。医之为道,非精不能明理,非博不能至约。在临床上结合祖传,用方灵活,轻重有度,以擅治各种疑难重危病症且疗效显著而闻名海内外,使其屡起沉疴、起死回生的案例不胜枚举,深受病患尊重。曾先后应邀赴英国、日本、马来西亚等国会诊和讲学。为了中医事业的发展,潘教授积极建言献策,奔走疾呼,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他热心公益、执着科普,积极参与申城“社区健康关爱行动”,定期到社区开展公益健康讲座及咨询活动,以医家极其严谨负责的态度,深入浅出的笔触,通俗易懂的风采,趣味横生的故事,编写《洪昭光“健康圣经”大颠覆》、《远离疾病,让生活更美好》等科普丛书,把高深的中西医学融会贯通地、通俗化地、趣味化地走进人们的生活;他还曾走进中央电视台《名师名校》栏目,积极传播中华医学瑰宝,《中华生命大智慧》、《中华文化妙趣谈》等都被广泛传播,体现了崇高的思想境界和个人品质。2010年被中国中华中医药学会评为并授予“全国中医药科普双百明星”。
  潘教授能在医术上获得建树,其通才是因,厚积薄发是果,博于学而后精于业。潘朝曦教授于医学之外,精于国学,博涉社会、人文、古代天文、艺术等,造诣颇深。诗词书画,雅俗共赏,构思奇妙,洒脱狂放,风骨峭拔,大气雄豪,不同凡俗,诗中有画,画中有意。他担任上海诗协理事,上海书画院画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他的诗词享誉诗坛,曾在《中华诗词》杂志获全国一等奖,其书画已为收藏界瞩目。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文化中国》、《今日上海》、亚洲卫视以及英国、德国国家电视台等海内外多种媒体对其均作过专题报道。
  潘朝曦教授,师德严明,桃李满天下,其清晰的教学思路,给每一位受其教诲的学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回忆。作为一名同仁,潘教授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和精益求精的钻研精神,给每一位与其接触过的同事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临走之前,还在昼夜撰写书稿,尚有三本书未脱稿,有的才写了一半。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潘教授焕发他全部的生命热能,奉献给学生,奉献给工作,奉献给患者,奉献给祖国的中医事业!在潘老师身上,体现了中国优秀知识分子甘于清贫、淡薄名利的人格特质,反映了老一代中医人至精至诚,至仁至善的为医之道。
  潘教授急促、安静地走了,匆忙地走了,他的离去,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好老师,失去了一位好同事,失去了一位好长者。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和学院,向潘教授的亲属表示深切的慰问。
  “大医者,愿天下无病;大医者,愿生活更美好、和谐。这是潘朝曦教授的人生格言,我们一定会继承潘朝曦教授的遗愿,让人们及人类生活更美好!
     音容宛在,风范长存,敬爱的潘朝曦教授,安息吧!

任伟(天才数学家)
中文名  任伟
外文名  Wei Ren
国    籍  中国
出生地  上海
任伟(Wei Ren,音译),26岁,上海人,芝加哥大学数学博士生。目前5年级的他,同时也兼任数学系微积分讲师。在许多师生眼中,他充满活力,是个不折不够的天才。
2008年,中国数学天才任伟离奇死于美国芝加哥,死因不明,时间点耐人寻味恰巧其正准备回国效力
其数学研究成果对中国军事科技发展将会有重大帮助,能对中国整个发展会有大的提升
但是这位顶尖科学家却莫名其妙的死在回国前夕
美国给出的解释为自杀,任伟的亲友都不相信这一解释都说其无任何自杀理由。
国人气疯了 美国竟公开暗杀中国众多科学家
2015-3-23 17:00:35  
http://mil.shijiemil.com/html/20149/a70ae7.html
如果要问美国政府最后悔的事是什么?它一定会回答最后悔的就是让钱学森等顶尖科学家在欧美学成回归中国。正是这些顶尖人才的回归,使得中国的科技产生了飞跃,至今让美国军方恨得牙痒痒。  
    钱学森当初回归中国之时,历尽波折,当时的美国海军次长放言宁可枪毙也不能让钱学森回到中国,美国军方是有远见的,中美两国在今天的竞争已经白热化,人才就成了这场竞争的核心。世界军事网 www.shijiemil.com 请支持原创军事评论 转载注明出处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37.jpg
    钱学森
    随着中美竞争的升级,中国科学家接二连三的神秘死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震惊和重视。2008年,中国数学天才任伟离奇死于美国芝加哥,死因不明,时间点耐人寻味。
    恰巧其正准备回国效力,其数学研究成果对中国军事科技发展将会有重大帮助,能对中国整个发展会有大的提升,但是这位顶尖科学家却莫名其妙的死在回国前夕,美国给出的解释为自杀,任伟的亲友都不相信这一解释都说其无任何自杀理由。
    2009年,法航一架A330从巴西里约热内卢飞往巴黎,中途神秘失事,途中无任何异常也未发出预警信号,其坠毁原因至今未被查明。但后经确认机上有9名中国乘客,其中一位就是前往巴西交流的中国核动力科学家肖翔,他是中国核动力潜艇研究最重要的科学家之一,据传其到巴西的任务为援助巴西建造核潜艇,他却莫名其妙的死于了这场神秘的空难。这一类神秘死亡看似巧合,却又有种种联系,大家就自然联想到了中美的竞争,加上众多疑点,矛头都纷纷指向美国。
中国科学院最新公布消息说,截至6月3日,通过向包括法航驻京办事处等多方认真查实,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确认该所副研究员肖翔搭乘法航失事客机。目前该所已经成立以所长亲自负责的应急工作小组,相关工作已全面展开。
    据称,此人很可能是中国下一代核动力工程支柱人物之一,只有35岁,是真正的中国科技精英,对中国未来的核动力航母及核动力潜艇都有关键作用。此次赴巴西很可能是为了帮助巴西建造2014年第一艘核动力潜艇的研制工作。世界军事网 www.shijiemil.com 请支持原创军事评论转载注明出处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38.jpg
任伟
    联想到中国预警机的空难牺牲了中国在这个领域的部分优秀专家,芝加哥大学数学系天才任伟在美国的神秘死亡(至今死因不明),令人怀疑黑暗势力在有计划的消灭中华民族的真正科学天才(这种人在各国都是稀缺人才,人数极少,而不是他们扶植的一大堆所谓的专家教授),同时配合国内汉奸利益集团势力引导中国人向往浮躁的投机事业如体育,金融,房地产,公务员,贪官。
    最后成为如同满清一样的富有奢靡而科技落后的虚浮巨人,阻止中国的产业升级和转型,使中国在未来由于科技落后而毁灭于生物战,电子战,信息战,高科技武器战,而中国人辛劳积攒的巨大的财富则再一次成为黑暗势力的最后晚餐。
 楼主| 发表于 2023/9/7 15:27:52 | 显示全部楼层
名中医函诊

微信截图_20230907152045.png 微信截图_20230907152237.png 微信截图_20230907152313.png
 楼主| 发表于 2023/9/8 12:47: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hbffq 于 2023/9/8 12:51 编辑

赤脚医生事业回忆
https://mzd.szhgh.com/maoshidai/335200.html

丑牛:我们曾经有过的辉煌(之一)2023-09-08 08:54:23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丑牛
点击: 1299    评论: 2



  前言
[size=1em]  北京大学中国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玲教授最近发表了一篇文章《中国人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医疗制度?》,网上立即有一些回应。大多的回答是:“我们需要走毛主席的‘六·二六’指示的道路”。我是完全赞同的。
[size=1em]  毛主席的这一光辉指示是1965年6月26日的一段讲话——“把医疗卫生的重点放到农村去”。没过两年,卫生战线,特别是广大农村的医疗卫生状况,起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尤其是“赤脚医生”运动迅速地普及全国并影响到全世界。
[size=1em]  湖北鄂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西南地区老高山是“赤脚医生”运动最早的发源地之一,我曾写过多篇报道和评论,为让大家了解“赤脚运动”的兴衰,我选了4篇文章重新发表:
[size=1em]  一篇是《我们曾经拥有的辉煌》,是写“赤脚医生”运动是怎样兴起的;一篇是《大山里的土家汉子感动着世界》是写“赤脚医生”走向世界的巅峰,为何忽然殒灭。第三篇《“赤脚医生”告诉你》和《光辉六·二六》是对“赤脚医生”运动的评价。
[size=1em]  本篇是第一篇《我们曾经拥有的辉煌》。
[size=1em]  丑牛
[size=1em]  2023年9月6日
[size=1em]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我们曾经拥有的辉煌
[size=1em]  ——纪念长阳“合作医疗、赤脚医生”运动四十周年
[size=1em]  今天,看病难、吃药贵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话题。还有人把“医疗、教育、住房”称作是压在人民头上的“新三座大山”。有道是“房改把你的荷包掏空,教改叫你二老发疯,医改请你提前送终”。不免有些夸张,却有着千千万万的生活实例来佐证。
[size=1em]  看病吃药难最厉害的是农村,根据调查,农民中百分之七十的人小病扛着,不愿去医院;百分之三十的重病人死在家中,因为没钱住院。
[size=1em]  人们自然地会回想四十年前在中国广大农村兴起的那场规模宏大的“合作医疗、赤脚医生”运动,短短几年时间,全国90%以上的农村,初步解决了看病吃药难的问题。用当时共和国卫生部长崔月犁的话说:“在农民尚未解决温饱的条件下,能解决看病吃药的难题,这是古今中外从所未有,是伟大的创举。”
[size=1em]  这一运动是怎样兴起的呢?又怎样消失的呢?让我们从“合作医疗”的发源地之一的长阳县里一个深山小镇——乐园去追寻吧。
[size=1em]  “中国合作医疗之父”出在深山
[size=1em]  被国际医疗卫生界称为“中国合作医疗之父”的覃祥官,今年已七十三岁了,仍住在他出生的海拔1300米的杜家村土家老屋,与老伴刘维菊在一起,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田园生活。
[size=1em]  四十年前,他是长阳县乐园公社卫生所的一名年轻医生,说起他当医生,是被迫的。原来在高级社时,他刚二十岁就当了团支部书记,又兼副业主任。一次建榨坊,抬大树,扭伤了腰。那时,在深山里,除了草(药)医串乡外,稍有名气的中医,称“先生”,得抬轿子去接,酒肉相待,还得重金礼谢。为求医,他卖掉了家中仅有的两匹牲口,腰伤好了,但已不能参加重体力劳动,社里就保荐他到县里的中医培训班去学医。三年学成之后,人民公社建立了,分配到刚成立的公社卫生所当医生。
[size=1em]  公社所在地叫“秀峰桥”,一听就知道,这是群山环抱的溪流边。公社周边上百里,没有一条公路,连拉板车的路也没有,社员来公社卫生院看病可是难上难哩,叫做“小病扛、大病拖、快死了找‘马脚’。”曾因腰伤而倾尽家产的覃祥官就想:能不能改变这种状况呢?他把这个问题向公社党委提出来。他的设想是:办生产合作社解决了农民单家独户生产上的困难;办信用社,免去了农民受高利贷的剥削;办医疗上的合作,不就解决农民看病吃药的难题吗?都是山里人,都亲身体验到山里人看病求医的难处,公社党委开了好几次会,把覃祥官的建议,当成一件群众生活的大事来研究,还形成一个实施合作医疗的共同意见,但具体怎么办,谁也没经历过,覃祥官就自告奋勇地去他老家杜家村办试点。为了一定把此事办成,他“背水一战”,辞去卫生所拿国家工资的职务,回家去当社员,靠工分吃饭,断了自己的退路。
[size=1em]  回到杜家村当晚,他就坐在一盏油灯下,构思他在一个村实施合作医疗的“蓝图”。没有任何参考资料,仅凭着他行医数年的经历;没有任何工具,只有一张老式算盘放在手边。一个村有多少人,生病的比率有多少?常见病有多少?一次治疗得花多少钱?妇科病是多少?一次治疗得花多少钱?传染流行病是多少?一次治疗得花多少钱?老痼疾病人是多少?长期治疗一年得多少钱?疾病预防费每年一个人得花多少钱?……。这一加起来,把他吓了一大跳,平均每人得大几十元钱,无论如何社员“合作”不起。
[size=1em]  在房子里转了几转,他坐下来开始“算减法”了。看病的钱能不能省下呢?能啊:开支最大的是医护人员的工资、房屋、设备。毛主席说“亦工亦农”,我们为什么不能“亦医亦农”。医生、护士、卫生员一律拿工分,也可以“亦农亦医”,农民中的小知识青年不也可以培训成医生、卫生员么?大集体、小集体不都可以办自己的卫生室和小药房么?至于药费,这是开支的大头,也能大大地省。长阳漫山遍野都是药。还有名贵的药,为什么不能自采、自种、自制呢?
[size=1em]  精打细算后,每人一年一元钱,集体公益金再补助四角钱,每次看病五分钱的挂号费就可把合作医疗办成功。鸡叫三遍,他的在一个大队实施合作医疗的初步计划也完成了。天一明,就跑到支部书记家里汇报,当他谈完了计划之后,书记说,旁的都好办,就是叫“先生”来当“农民”这不好办,从盘古开天辟地就没这回事。“先生”是坐轿子的,农民是抬轿子的,你祥官能办到,旁人能办到吗?祥官说:“我还想让你在大吉岭上开药铺的老爹也来哩,他要能来,卫生室的药房全套设备也就解决了。”书记说:“难哩,他是我老爹,不看一个小药铺,他全家日子过得好啰”。覃祥官说:“那我们先去做工作,试一试。我们卫生室一开,他的生意也未必好做了。”他们约定,共同做这位老先生的工作。
[size=1em]  为说服这位同行老友,覃祥官真是很费了一番心思。他先从毛主席的《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这一指示谈起,肯定农村医疗卫生的局面很快就会改变;又谈到毛主席批评卫生部是“城市老爷部”,连大医院也要放下架子,一个小药铺能长期当“先生”吗?又谈到公社党委的决心,要办合作医疗,肯定小药铺的生意不好做了;最后谈到白求恩大夫的精神,那时,“老三篇”在社员中普遍学习,你做医生的肯定要带头学《纪念白求恩》。
[size=1em]  老先生听完覃祥官的一席话,心里早就明白他的来意了,加上他当支部书记的侄子也曾向他讲了当前形势,就对祥官说:“祥官,我们从小学徒弟、师傅教我们的就是‘济世救人’,你说怎么搞,我跟着你干。”
[size=1em]  这位老先生的“加盟”,真解开了覃祥官计划中的最后一大难题,药和药房都有了,他立即向党支部报告,支部书记欣喜万分地说“明天就开社员大会”。
[size=1em]  在社员大会上,支书宣读了《杜家村合作医疗实施方案》。他说:“这是盘古开天辟地以来没有的事,坐轿子的先生和种田的土巴佬坐在一起,实行看病吃药不花钱,叫‘合作医疗’,算是‘医疗合作社’吧!我们还要选一个好地方,盖一栋土家吊脚楼式的‘医院’。”(这幢土家吊脚楼不几年后就盖在三面环山,面对千山万壑的一个平坝子上,从我当记者走过的村庄来比较,今天,它仍然算得上是最漂亮的村级卫生室)。
[size=1em]  1966年6月18日,杜家村卫生室挂牌了。土家人祖祖辈辈第一次走进“自家的医院“。他们有的是来看病的,有的是来庆贺参观的。有的没进门就燃起了一挂鞭,是谢神敬祖,还是祝贺社会新事物的诞生?谁也说不清。过去,在公社卫生院,人们称覃祥官为覃医生,现在他是“亦医亦农”的社员了,乡亲们反而改称他为“官医生”,是直呼其名呢?还是尊称呢?谁也说不清。(从那以后,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领导,一律称他为“祥官同志”,这大概是对他所开创事业革命性质的肯定)。
[size=1em]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size=1em]  跨过高山,越过海洋
[size=1em]  杜家村大队看病只花五分钱,挂号、打针、吃药不要钱的事一下子传开了,山上山下,左乡右邻的人都纷纷来参观,看到他们的药房,看到他们的药园,看到他们的银针,火罐,看到他们的土法制作的膏、丹、丸、散;听到社员们的“现身说法”,心想,这样天大的好事,我们不是可以照样办么?于是各大队纷纷向公社提出申请,要办杜家村似的合作医疗。
[size=1em]  顺应群众的要求,经过一些时的筹备,公社在1966年底,召开了有一百多人参加的公社社员代表大会。成立了有公社党政领导人、社员代表和医务人员组成的“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推举覃祥官为管委会主任。大会宣布:从一九六七年一月一日起,全公社实行“合作医疗”制度。各大队建立起卫生室,生产队逐步建立起医疗点、小药房。一批医务工作者加入赤脚医生的行列,一批又一批的有文化的青年男女,进入培训班、医院、学校进修、学习,成为遍布山村的卫生员,进步快的成长为赤脚医生。从此,土家儿女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公社,预防药送到田间家门口的卫生医疗网络建立起来了,看病吃药再也不是土家山民们的天大难题了。
[size=1em]  1967年的6月26日,为纪念毛主席《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指示(简称6·26指示)发表两周年,公社在一处河滩上(山里没有大场地)举行了一次“献药大会”,这是一次表达群众办合作医疗的盛会。那一天,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背着背篓,把他们自采的、自种的药材献给“合作医疗”。他们穿着节日的民族盛装。有的敲锣打鼓,有的吹着唢喇,有的跳着巴山舞,有的唱起了山歌……。大会收到了几万斤的药材,有的还是家藏多年的珍稀品种。
[size=1em]  大会使群众受到鼓舞,交流了经验,学到了知识。从此,社员自留地里,种了一小块药地,生产队里有一块小药园,大队里有一方大药园,公社呢?规模更大了,在适宜珍贵药材生产的高寒荒山,先后开垦了三大药材基地,一个在土地岭,一个在下花田,一个在车边荒。不仅种植了植物药,还饲养了动物药。
[size=1em]  这真是:群众一旦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就一定可以创造出人间奇迹。
[size=1em]  1968年,也就是乐园公社实行合作医疗制度两年后,一份《深受贫下中农欢迎的合作医疗制度》的报告,送进了中南海,受到党中央有关同志的重视,为检验这份报告,中央有关部门还到北京郊区的黄村、良乡两个公社,组织群众座谈。两个公社的干部群众讨论了这份报告,一致赞成“合作医疗好”。
[size=1em]  因为这是第一件反映自下而上地实践毛主席医疗卫生战线上的革命群众运动,在报纸上发表前,就连同两个公社的座谈讨论的材料,一起送毛主席审阅。毛主席看后,立即批示:“此件照办”。1968年12月5日,这份报告连同两个公社的座谈报道,在《人民日报》头版用一整版的篇幅发表。
[size=1em]  从此,这个鄂西边陲小县里的边陲小镇——乐园,为全国亿万群众所瞩目,成为贫病无医的人们取经寻宝之地。那时,乐园与外界没有公路相通,最近的公路通道榔坪镇,是宜昌——恩施简易公路上的小镇,离乐园尚有二十多里的山路。人们多是带着干粮、水,跋山涉水地步行到乐园的,要到合作医疗第一村的杜家村,还要步行三十多华里。但这并没有阻挡来参观的人流。到80年代初,除西藏、台湾两地外,各省都有参观者,共约五万多人次。如今,还流传着许多取经者的虔诚佳话。其中最著名的是河北省代表团的到来。带队的是河北省副省长,在战争年代,他被打掉了一条腿,安上了假肢,坐车来到榔坪,听说还要走几十里的山路,人们劝他不要去了,他一定要“人不到黄河心不死”,人们只好为他准备了一副抬子,他拒绝坐,他说:“为了贫病交迫的人民免除病痛,我爬也要爬上山”。他硬是拖着一条假腿,翻山越岭走到乐园,走到“天下合作医疗第一村”的杜家村。
[size=1em]  覃祥官这个创办合作医疗的第一代赤脚医生,也走出深山,到武汉、到上海、到北京、走进人民大会堂,走进中南海,一直登上天安门城楼旁的观礼台上,受到毛泽东主席的几次接见。
[size=1em]  1974年这位深山里的土家汉子,走出国门了。那一年,中日通航协定签定,中日双方各派代表团到对方的首都参加首航仪式。中国代表团的团长是副总理王震将军,在挑选代表团成员时,要有一位能代表新中国农民形象的人。就选中了“中国赤脚医生覃祥官”。果然覃祥官这位深山里的土家汉子,也不辱使命。他的传奇的人生,他的英俊轩昂,总是受到一些日本年轻女性的关注。一次,一位日本女青年跟着他叽哩哇啦说过不停,他问翻译,她讲了一些什么?翻译说:她读过关于你当赤脚医生的一些动人事迹,她很敬佩,她很想跟着你到中国当一名赤脚医生。覃祥官对她说:“赤脚医生并不是打赤脚,要穿草鞋,住土屋,钻林扒子,晚上出诊还要打火把,赶野兽,吃的是包谷糁,山药蛋,还要同巫婆神汉‘斗法’……”关于赤脚医生的艰辛,并不是她的浪漫想象。这女青年吐了吐舌头,竖起了大姆指:“中国赤脚医生,大大的好!”王震将军知道后,对覃祥官说:“祥官,你真行啊!周总理交待的‘不卑不亢’四个字,你完成得很好”。回国后,王震将军在收到的礼物中,给了他一把十分精致的日本折叠伞,他带回家乡,在卫生院展出。他说:“我们决不要满足赤脚医生今天的水平,我们要创造更高、更先进的水平”。果然,不几年,乐园卫生院建成了一座较现代化的医院、CT扫描、高倍显微镜,都是当时只有县以上医院才拥有的设备。
[size=1em]  1976年,也就是乐园合作医疗开办的第十个年头,中国赤脚医生覃祥官就登上了世界医疗卫生的讲坛。那年九月,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区委员会第二十七届年会和基层卫生保健工作会议在菲律宾的首都马尼拉市举行,有三十三个国家的卫生部长参加,中国首席代表(团长)是共和国的卫生部长,副代表(副团长)是土家族的赤脚医生覃祥官。
[size=1em]  因为是专门讨论基层卫生保健工作的会议,主题发言由这方面卓有成就的中国赤脚生覃祥官来作。其他代表每人只给十分钟的机会。
[size=1em]  覃祥官走上讲台,不时离开讲稿,插叙一些他所亲历的赤脚医生的故事,谈中草药的神奇功效,谈群众对“合作医疗”的支持,每年“献药大会”的热烈场面,预防工作一直做到田头、家门口,一些老痼疾和地方传染病如梅毒等,几年时间就全部消灭……。
[size=1em]  他的主题发言,赢得阵阵掌声,本来,会议下午安排是大会发言,但大家更愿意请中国赤脚医生主持一个咨询会,由大家向他提问题。有的代表问:“赤脚医生看病不收钱,工资从哪里来?”覃祥官答:“记工分,和社员一样记劳动工分。”有人问:“那医生愿意吗?”覃答:“第一,生活有充分保障,第二,靠毛泽东思想来武装,医生的目的是为人民服务,不是挣更多的钱。”下面一阵议论:在资本主义国家难于办到。有人问“挂号费一次收五分钱,折成外汇是多少?”这下把覃祥官楞住了,五分钱应该怎么叫他们理解是多少钱呢?他灵机一动,从荷包里掏出一盒火柴,把它举起来:“可以买两盒火柴”。会场上为中国赤脚医生的机智和幽默,也为中国农民享受的优惠而鼓起掌来。
[size=1em]  会后,菲律宾前总统马科斯夫人伊梅尔达亲自邀请覃祥官到一个省去指导基层卫生工作。
[size=1em]  在会议期间,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反映了赤脚医生的功底。会议期间,正逢毛主席逝世,中国代表要到中国大使馆去轮流守灵。覃祥官在大使馆碰到柯华大使,他的额头上贴着纱布,大使因哀伤和忙碌,昏沉沉地碰在建筑物的石柱上,左额碰开了一条口子。大使很着急,说我这样狼狈的样子怎么接见政要啊!覃祥官轻轻揭开纱布,对大使说:“不要紧,明天一早,你就可以不贴纱布了”。大使以为他是随便安慰的话,覃祥官回到住处后,把他带的治伤药粉拿了一些来,叫柯华大使敷上后睡上一夜,第二天一早准收口。第二天,大使揭去了纱布,果然只留下淡淡一条痕。大使问他:“祥官,是什么神药?”祥官说:“我也不保密,此药老百姓称他为‘七叶一枝花’。”
[size=1em]  偶遇:赤脚医生怎么诊病
[size=1em]  我没能看到赤脚医生的诊治活动,只是在2002年初次寻访赤脚医生覃祥官时,偶然的一次路遇,让我看到了当年赤脚医生的风采。
[size=1em]  覃祥官把我从长阳接到乐园,住在他亲手办起来的卫生院里(这里特为他保留了一间办公室)。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就坐上了一辆农民私人开的“班车”去杜家村,这是一辆破旧的中巴,又是一条破旧的称不上公路的路,车子一路巅簸得几乎把满肚子吃的、喝的都吐出来。到了离杜家村不远的一个小集镇——大吉岭,我们下车歇了一会,感觉好多了,上车后,车已发动了,一个五十来岁的妇女,一下子把门卡住,唤她身后奔跑的年青姑娘快来上车。
[size=1em]  一看这老年妇女就是土家老太,她头上缠着血红色的大包头,颈上围着腥红色的羊毛大围巾,上身穿着橘红色的大襟棉袄,镶着两道紫色花边,外披一件深红色的西式大衣,下身穿的是紫黑色的缎子棉裤。她浓眉大眼,方方的面庞,整个面孔红里透棕,很难猜出她的身份,给我第一眼的印象是:土司娘娘。
[size=1em]  她一眼就认出了坐在我身旁的覃祥官,一阵风似地走过来,拉着他的手:“哎呀,官医生,你还认得我吗?”覃祥官瞅了好一会,只是笑,说不上她的名字。她索性把我往另一张座位上推过去:“你让开,让我陪官医生坐一起”。这简直是命令式的。她从荷包里掏出香烟,递给覃祥官一支:“抽,不是好烟,‘家里穷,红金龙’……”不由分说,啪的一声,打火机的火苗伸到覃祥官的嘴前。覃祥官见我被挤走,有些不安,似乎向她打招呼:“这是省里来的老记者啊!”她仍然不理会;“记者么!到你家够记的了,我们这机会难得,先让我们‘拍拍’吧”。她向我微微一笑,似乎要我理解地的心情,又似乎要安慰我:“你要记官医生,就从我这里开头吧:官医生是我的救命恩人啦!”作为记者来说,这真是一个好的开头。我问她:“救你这条命,一共花了好多钱?”她举起了又粗又黑的大手,伸直了五个指头:“五分钱,就是五分钱。”她的脸变得严肃起来,似乎沉浸在往年的回忆中:“五分钱,不是一条命,是两条命!”我问她“怎么是两条命呢?”她立即提高嗓门,喊着坐在前边副驾驶座位上的姑娘:“快过来,见见救了你的小命的官医生”。姑娘立即往后座走来,她和她妈妈完全是两样人,长得眉清目秀,高佻的个子头发长得披肩,穿着一身黑色西服,黑色高跟鞋,就是面孔白里透红,洋溢着土家妹子气。
[size=1em]  “就是生下这个姑娘啊,在月子里,我中了邪。”覃祥官打断她的话说:“是产褥热,不是中邪……”在颠簸的车厢里,当年的医生和病人,像兄妹二人,回忆着当年的故事!
[size=1em]  在一个漆黑的深夜,杜家村卫生室的广播喇叭突然打开了:“紧急通知!紧急通知!请杜家村卫生室注意,范自香在家中病重,请立即去抢救。”覃祥官火急地背起药箱,提着马灯往几里路外的范自香家赶去。到了范自香家,病人已是昏沉沉地躺在床上,经过检查,他判定是产褥热,这不是什么疑难病,只是病人拖久了,没有得到治疗,十分虚弱,他立即进行了抢救措施,让病人清醒过来,病情稳定下来后,他开了几剂“扶正祛邪”的方子,嘱天明后立即去卫生室取药。他回来后,顾不得休息就把药方配好,等了两天,没见人来拿药,他急了,这种病还能延误么,立即又背上药箱,上门探视,送药上门。他一进门,眼前景象叫他大吃一惊,堂屋里香烛缭绕,一个马脚正在桌上装神弄鬼,进到房里,只见范自香已面无人色,失去知觉,只剩下奄奄一息,床上、帐子上到处贴着各种符咒。
[size=1em]  覃祥官愤怒了,扯下这些鬼东西,向马脚吼道:“你都快把人搞死了,还在装神弄鬼的,趁早滚蛋!”马脚指着他的鼻子说,范自香坐月、血污渎犯鬼神,你敢与本神斗法,将有厉鬼缠身……覃祥官把他赶走后,一连三天就守在床头,好在产褥热有各种名医秘方可供参考,他可根据病情辩证施治,边观察,随时跟据病情变化,改变处方。终于,范自香转危为安了。
[size=1em]  故事还未说完,她母女要下车了。范自香双手紧拉着“官医生”的手,边抖动,边喃喃自语:“好人啦,好人啦!“已走到车门口,她又回身过来,向“官医生”伸出了大姆指:“是真正的共产党!”
[size=1em]  我问覃祥官,为什么你从来不讲这样的故事呢?他说:“太多了,太平常了。”
[size=1em]  我来长阳多次,都是为了探寻“赤脚医生”的足迹,但给我的却是另一个重大启示:“群众为什么会真心实意地跟着共产党走!”
[size=1em]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size=1em]  两次出国后的赤脚医生覃祥官,并未陶醉在颂歌里,他看到世界上有更先进事物值得学习、借鉴,“合作医疗”应有更美好的前景。
[size=1em]  “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公社”,但重病呢?疑难病呢?还得送到县里、地区、省里去治。能不能把这些病人的医疗费也包下来呢?能的,一定能。三级医疗网都有赢余,公社办的三大药材场产品除自用外,也可出售,赤脚医生们在医疗实践中取得了一批可喜的科研成果,有的已批量生产,如“三百棒”注射液,对风湿、坐骨神经痛具有很好的疗效。已被外地医院采用,远在边疆的海防部队也曾来求医、求药,他算了算,现在已有百万“家底”了,经过努力,积累到两百万,他就可以宣布:所有病人的医疗费用,都由“合作医疗”包下来。
[size=1em]  然而,到了八十年代初,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人民公社也解体了。有一次,他从外地开会归来,药园里的珍贵药材已被挖掘一空,养鹿场的大门也被人下走,几条梅花鹿已无影无踪,只有一条小鹿,被狗咬伤,扒在地上。从来他回家的路上有一个习惯,看到路边有鹿爱吃的草就扯起来带回家喂鹿,他抱起小鹿,手中还捏着一把采回来的鲜草,他把草送到小鹿嘴边,小鹿不吃,眼旁挂着泪,他也情不自禁地掉着泪。合作医疗就这样终结了么?赤脚医生就这样消失了么?他怎么也不甘心。
[size=1em]  1993年,“中国合作医疗之父”以长阳县政协副主席的身份退休了,在县城,他分到一小套住房,但他从不在这里居住,回到海拔1300米的深山老林和老伴“安享晚年”。
[size=1em]  其实,他一天也没忘记过“合作医疗”。
[size=1em]  1996年,湖北省副省长高瑞科来乐园视察,找到覃祥官,听了他的“牢骚和怨恨”。高瑞科同志鼓励他能不能把“合作医疗”恢复起来,并拨给他十万元经费。这比他开创合作医疗时社员集资千把元要多得多了。他下山了,准备重振旗鼓,哪知这钱一到乡里,就被挪作他用,发了拖欠的工资。他愤愤不平地找到县长那里去评理,县长却反而劝说他:“用了就用了吧,干部总得要吃饭嘛!”他只忿忿地说了一句话:“我再也不干了”。
[size=1em]  这件事在2002年初湖北电视台的《往事》节目中曝料,节目主持人是著名的打假斗士司马南,他在节目的最后,向司马南讲了这一段往事后,然后,面对观众讲了最后一句话:“我再也不干这傻事了”。这件事在长阳县引起了一场风波。覃祥官竟敢这样揭我们的老底。好在当时那位县长早已调走,只要覃祥官把这事“说清楚”就行,覃祥官怎么“说清楚呢?”他只好说:“在电视上讲这话确实不妥当”。
[size=1em]  这是他办“合作医疗”惹下的最后一场“风波”。
[size=1em]  他真的“金盆洗手”了,就在这年秋天,毛主席忌辰的日子,他和老伴刘维菊一起来到北京,俩老抱着从乐园采摘的一束山花去看毛主席。进门时,花被工作人员收下了,俩老随着人流,走近毛主席身边,不禁泪流满面,中国合作医疗之父,赤脚医生覃祥官恭恭敬敬地三鞠躬,沉痛地向毛主席诉说:“主席,我没能完成您的指示”。他带着终身的遗憾回到老家。
[size=1em]  2004年,我陪一位慕赤脚医生之名的老教授,再次来到杜家村,在他家住了三天,话题仍是对“合作医疗”的唏嘘。临别时,他带我去看在村头大路边新建立的一块“墓碑”。这墓碑修得很奇异:第一,它没有修在墓地,而是修在大路边;第二,它不是一块碑,而是一座碑亭,整个建筑比乡村常见的土地庙还要高大;第三,它不是一块碑,而是五块垒成两层。上层左边的一块是毛主席对长阳合作医疗报告的批示,上层右边一块是新华社关于中国合作医疗之父的报道摘录;下方两侧,是密密麻麻地刻写着合作医疗从杜家村到乐园的发展过程,只有中间一块是墓主人覃祥官夫妇的名字。
[size=1em]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size=1em]  图为覃祥官(右)和本文作者在奇异墓碑前
[size=1em]  我问他为什么做成这样奇特的一个“墓碑亭”。他说:原来,我曾向上面建议,在杜家村头立一块碑,正面写《天下合作医疗第一村》,后边写事,没有得到批准。我就只好自己掏钱来“树碑立传”了。这样做,没人干涉。
[size=1em]  对这段辉煌的往事,长阳人也有些彷徨。今年是长阳实施“合作医疗、赤脚医生”运动四十周年。也是毛主席对长阳合作医疗报告批示38周年。有关方面准备开一次座谈会。这个信息,引起了北京、上海、昆明、郑州、南昌等地专家、学者们的关注,纷纷报名参加。但到了开会的前夕,却被告知6·26的座谈会不开了。上级指示:会议太多,太集中,要开也得延期举行、异地举行。我的理解是,延期,主是避开“6·26”这个日子,现在提起来太刺激人了;异地,就是不要在长阳或乐园,这地方太敏感了,但离开了这两点,会还有什么意义呢?
[size=1em]  在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兴起的一场“合作医疗、赤脚医生”运动,对中国以至世界卫生医疗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那时,在中国经济处在相当落后的情况下,基层卫生工作居全世界发展中国家的先进行列。今天呢,我们的经济济发展了,国力增强了,但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在171个国家中,中国排在倒数第四位。
[size=1em]  有什么理由我们要忘却曾经有过的辉煌!?

      【文/丑牛,新四军老战士,本文为作者原创稿件。】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相关文章
  • 欧植竹:医疗反腐不能再搞了吗?
  • 医疗领域反贪查污促进医药行业高质量发展
  • 回乡见闻 | 李岩:农村医疗与养老的两个悖论
  • 董小华:医改出路何在?——废除医疗产业化势在必行
  • 江宇:医疗反腐不是“一阵风”
  • 欧植竹:探讨一下医疗腐败的根源
  • 医疗反腐风暴中,医生和药企到底应该保持什么样的关系?
  • 对话“揭黑医生”张煜:医疗反腐让普通医生获益,我也还想当医生
  • 李玲:中国人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医疗制度?
  • 顾凌英:从医疗反腐想到社会主义与广大劳动人民的愿望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淮水农夫1小时前?江苏省[/url][url=]11[/url][url=]0[/url][url=]回复[/url]
好久不见古老发文了。
祝古老健康长寿!


[url=]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qq逍遥道人2小时前?福建省[/url]
[url=]8[/url][url=]2[/url][url=]回复[/url]
忘记了过去,就意味着背叛,而近几十年来,中国背叛的东西太多了,数不胜数。就连我们已经紧密相连的“巴铁”(巴基斯坦),就因为我们搞“三不”政策,都跑与美国去了,成了“美铁”了。










 楼主| 发表于 2023/9/9 09:31: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hbffq 于 2023/9/10 08:29 编辑

折腾几年!抗疫英雄孙继石,仍要被送进监狱?
2023-06-01 09:03:14  来源: 风雨岐黄公众号   作者:风雨岐黄
https://www.szhgh.com/Article/health/zhongyi/2023-05-31/327663.html点击: 5813    评论: 2


【按:现在难治性疾病越来越多,企图依赖“神药”挽救生命,而不是从饮食源头上预防疾病,这就是神仙也难挽救的该死之人,你一个凡人逞什么强?孙继石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不知临床治愈疾病背后的玄机,企图以一己之力挽救被西医药“治成烂摊子”的患者,这是自构困境,早晚得出事!况且此背后还有西药资本财团及其打手在磨刀霍霍杀向中医药的暗流在涌动着呢!】

[size=1em]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size=1em]  这个案子曲折复杂,先简单回顾一下孙继石医师的一些经历。
[size=1em]  孙继石,因为参与2020年武汉抗疫,其“一针扎明半盲人”的高超医术,在网络上曾掀起一波小的舆论浪潮。
[size=1em]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size=1em]  但是在抗疫胜利归来后,孙继石却受到当地卫健委的查处,指其“非法行医”。
[size=1em]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size=1em]  随后,孙继石将铜山区卫健委告上法庭。
[size=1em]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size=1em]  2021年初,孙继石与铜山区卫健委达成和解。实际是铜山区卫健委放弃了当初封杀孙继石的要求,允许其继续行医。
[size=1em]  铜山区卫健委为什么放弃对孙继石的处罚,选择和解?主要是因为网络上的声音压力太大。当时形成了一股为孙继石鸣冤叫屈的巨大声浪,铜山区卫健委根本顶不住这么巨大的压力。
[size=1em]  问题在于,如此巨大的声浪,需要强大的关注力量。世界上有那么多热点事件,关注度不可能一直集中在某个人身上。当孙继石再度遭遇问题时,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size=1em]  后来发生的事,貌似没有媒体详细报道过,在这里风雨公众号向大家介绍一下。
[size=1em]  2021年11月19日,孙继石治疗的一名病人孙女士在其诊所去世,时年约30几岁。
[size=1em]  徐州市港务区柳新镇派出所因此拘留了孙继石。徐州市卫健委在派出所对孙继石进行了询问。
[size=1em]  当时一些中医相关人员,一些自媒体(包括风雨公众号)曾经为此事发出过呼吁。风雨公众号的文章写得最为激烈,那些文章貌似多半被屏蔽了。不过这一波的舆论,整个的声援势头,肯定不如2020年-2021年初那一波强烈。
[size=1em]  孙继石本人也希望息事宁人,因此没有追求将此案在网络上过度曝光。所以大家对此事具体情况,知道的比较少。
[size=1em]  此案多次反复波折。在自媒体曝光,以及一些机构(如金砖国家健委会)介入之后,孙继石一度被释放,取保候审。
[size=1em]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size=1em]  但是此案一直并未了结,检察机关在组织了相关的医疗事故认定之后,决定还是要以非法行医致人死亡,起诉孙继石。估计此案不久之后将会开庭。
[size=1em]  风雨锐评估计,如果没有特别的外力相助,孙继石恐怕难免牢狱之灾。至少在法庭上的一场恶战在所难免。
[size=1em]  昨天,2023年5月26日上午,孙继石案代理律师潘杰接到了徐州市泉山区检察院一位女同志的来电,询问潘杰律师的看法和意见。
[size=1em]  潘杰指出:
[size=1em]  ●孙女士在接受孙继石治的一个多月期间,曾经自行转到其它医院治疗。因此,如果要对医疗责任进行认定,也应该对该医院的治疗同时进行调查。
[size=1em]  司法鉴定却单独对龙麝堂(孙继石)最后阶段进行责任审查,公安机关对其他两家医院进行了接触也没有展开专业调查,所以建议开展全面鉴定,把涉案医疗单位对孙丽娟用药用器材的致死关系进行更高级别鉴定。
[size=1em]  北京的张伯礼院士、广州的“德叔”等中医界公众人物均可受邀参与。从孙继石案的全国影响力来看,这样配置鉴定组织是恰当和必要的。中医应当在鉴定组占比例超过一半。
[size=1em]  【风雨点评:死了人,就是民间中医的责任。其它医疗机构没有任何责任,可以不接受鉴定。这在逻辑上是说不过去的。】
[size=1em]  ●认定非法行医须慎重
[size=1em]  2021年1月,孙继石与徐州市卫生行政部门和解,所受非法行医处罚也被撤销,可见主管机关不认为他构成非法行医。
[size=1em]  同时,孙继石已经取得金砖国家健康医疗国际合作委员会颁发的传统医学医师资格证,并任常务理事。可见,孙继石有在中国、俄罗斯、印度等五国行医的专业资质和能力。
[size=1em]  虽然孙继石尚未取得《执业医师法》或《医师法》规定的医师资格证,但是《中医药法》第十五条第二款规定的“证前行医”也属于合法实践,受到法律保护。
[size=1em]  【风雨点评:其实这个案子,孙继石已经同患者家属达成了协议,患者家家属并没有继续追究孙继石责任的意思。目前完全是检察院以所谓公诉的名义,追着不放。
[size=1em]  这就涉及到非法行医的概念和定义的问题。
[size=1em]  卫健委的看法是,凡是没有卫健委颁发的医师证,都属于非法行医。
[size=1em]  问题在于,全球疫情之后,中国医疗格局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医学的发展受到了空前的重视。目前中国已经确定了扩大传统医疗发展的两个主要方向,一个是金砖国家体制,一个是中国+中亚体制。
[size=1em]  金砖国家体制,现在已经建立专门的传统医学委员会,孙继石就是这个委员会的成员,而且担任常务理事的重职。
[size=1em]  中国+中亚体制,根据前不久(5月19日)发布的合作项目清单,其中专有一条内容:推动建设中医药中心,开展草药种植及加工合作,打造“健康丝绸之路”。
[size=1em]  试想,如果参与金砖国家体制的人员以及参与中国+中亚体制的人员,都被判以非法行医、非法医药活动,那么这些体制和清单还有什么意义呢?
[size=1em]  风雨锐评认为,卫健委在认定所谓合法与非法行医时,必须解释清楚金砖框架内传统医药合作的性质,对于中国+中亚的医药合作,也必须有一个清晰的定位。如果说不清楚,建议由中医药管理局来说。】
[size=1em]  《刑法》第三百三十六条 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非法行医,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造成就诊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size=1em]  这里的关键在于,什么叫做医生执业资格,什么样的人具有医生执业资格。由谁来认定?
[size=1em]  一般认为由卫健委来认定。
[size=1em]  但是我们要搞清楚,之所以由卫健委来认定,那是基于一个前提,即认为卫健委是医药领域的权威机关,能够对所有的医药相关法律法规政策都能够作出权威、毫不含糊的解释。
[size=1em]  但是很可惜,徐州卫健委仅仅对孙继石简单地认定为“无医师证”。却并没有解释金砖国家传统医学健康委员会是怎么回事。
[size=1em]  对于孙继石这样的一位拥有高超医术、抗疫有功之臣,徐州卫健委极其草率而简单地以所谓“无医师证”下结论,是令人遗憾的,在法律的逻辑上存在着巨大的漏洞。
[size=1em]  徐州卫健委必须清楚明确地认定“金健卫属于非法机构,它所颁发的任何证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都不可以支持行医资格的认定”。如此,才能下结论,孙继石确实“无医师证”。
[size=1em]  问题在于,中国的国家卫健委主任每年都参加金砖国家医药论坛,包括传统医学的探讨。这里提供一个证据:
[size=1em]  马晓伟主任出席第十一届金砖国家卫生部长会议暨传统医药高级别会议视频会议
[size=1em]  徐州卫健委是否知道金砖国家医药合作机制?如果知道,就请明确回答相关的机制以及机构的具体定位。如果不知道,就应该请教上级机关,由国家卫健委来回答相关问题。如果国家卫健委也没有完全搞清楚,就可能需要请示更上级的机关。
[size=1em]  金砖国家机制,乃是中国构建全球新秩序,对抗美国西方霸权主义的重要利器,作用可谓至大至重。中国不仅要带头搞好金砖倡议工作,更要模范地遵守和推进这些倡议的实现。
[size=1em]  中国+中亚合作机制,乃是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极重要架构,也是实践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试验田。中国+中亚元首峰会所通过的一系列合作清单,都必然要在未来得到全面的实现。作为医药权威机关,卫健委自然也需要了解和参与相关议题。
[size=1em]  试问,如果凡是涉及到金砖国家、中国+中亚医药合作方面的议题,卫健委都站在狭隘的角度,以自己狭隘的认知来定性相关问题,能够跟上国家战略的步伐吗?
[size=1em]  如今,徐州市泉山区检察院既然介入了孙继石的案子,作为专业的司法机构,自然也应该努力理解相关问题。直白地说,光拿着徐州卫健委认定的“无医师证”,就认定孙继石属于非法行医,是远远不够的。往小里说,这里存在法律逻辑不清晰的问题。往大里说,该检察院可能涉嫌违背国家战略,与国家利益背道而驰。
[size=1em]  如果徐州市泉山区检察院搞不清楚相关问题,就必须向国家卫健委确认,金健委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机构,它颁发的证件在中国境内是否有某种效力。如果国家卫健委都确认不了,那就说明在这个问题上,国家卫健委可能也不那么权威。
[size=1em]  一个非权威机关给出的认定,建议徐州市泉山区检察院千万要谨慎!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相关文章
  • 《大爱中医》——记录一代针灸宗师武耀成
  • 中国中医药盛会在深圳召开
  • 耿来意:何祚庥院士为了贬损中医,编造了婴儿死亡率数字
  • 耿来意:日资忙着收购中药老字号,国人忙着贬损中医是糟粕
  • 董小华:对何祚庥先生“中医有90%是糟粕”论的反驳
  • 为中医摇旗啦喊,聂老师是我们的榜样
  • 《后浪》热播,话题“看中医就没有隐私吗”火了!
  • 人民日报:培厚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文化土壤
  • 愤怒声讨坚决反对S西省国资委把国家中医药企业——宝鸡制药厂以2.5亿元贱卖给日本人的
  • 肾虚的根本是气虚,别乱补,否则越补越虚!中医教你正确补气!

  • ]

[url=]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35301825693个月前?四川省[/url]
[url=]67[/url][url=]2[/url][url=]回复[/url]
建议牵头组织一个网民声援会,组织全国网民声援抗疫英雄孙继石无罪,保护中医中药建康发展,保护中医师的人身安全。


[url=]东风吹战鼓擂3个月前?北京市[/url][url=]138[/url][url=]4[/url][url=]回复[/url]
西医治死那么多人不管,却整天盯着中医不放,这可真是“柿子要拣软的捏”呀。中医都进监狱了,这是想逼着“绿林好汉”们组织起来砸牢反狱吗?









 楼主| 发表于 2023/9/12 17: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微信截图_20230912171018.png 微信截图_20230912171101.png
发表于 2023/9/12 20: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郭锡良主编的《古代汉语》的教学视频 哪里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5/1/1 08:2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