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hhbffq 于 2022/9/20 20:21 编辑
吴正中教授的这部戒毒小说源于其临床实践,对了解社会实际颇有教益,值得一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fbc5de01008mia.html 《救救孩子——一个戒毒医生的日记》序言 (2008-03-15 16:33:50) 《救救孩子——一个戒毒医生的日记》序言 吴正中 古语云:能为非常之人,必有非常之志;有非常之志,方成非常之才;有非常之才,始成非常之业。不大困者不大享,能立业者方成业。戒毒事业,乃非常之业,非非常之人,不可为之。作为一名出色的戒毒医生,必须下大气力探索自己所面临的这项伟大的事业,研究自己所面对的这个特殊的群体。 据联合国统计表明,全世界每年毒品交易额已达5000亿美元以上,是仅次于军火而高于石油的世界第二大宗买卖。全世界吸毒人数已高达5000万,无数原先相当幸福美满的家庭,被无情地毁于毒雾之中,倾家荡产、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者遍布世界各国。毒品问题,是当今世界最棘手的问题之一。面对着大大小小的毒枭与毒贩子们,面对着无数个瘾君子王国,人们不仅要缉毒,而且还要探讨导致吸毒的社会和心理原因,以及如何有效地戒毒等问题。 吸毒容易戒毒难,戒毒容易巩固难。戒毒难,难就难在如何卓有成效地解决复吸这一问题。一日吸毒,十年戒毒,一辈子忘不掉毒。是说身瘾易戒,心瘾难戒,即生理依赖易戒,心理依赖难戒。戒毒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细致而又艰巨的系统工程。应该说它=(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心理学+行为学+教育学)+(社会学+环境学+犯罪学)。即使最有效的万应灵丹,放在极为险恶的社会环境中,也会黯然失色的。由此看来,复吸的问题,仅靠药物是难以解决的。但是,这绝不意味着可以降低对戒毒药效果的要求,相反,人们更应该有理由要求戒毒专家研制出特效的戒毒药。这种药,绝不应该像目前虚假广告上所宣扬的那样,夸大其词地把它吹嘘成中国一流、世界一流水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一种上乘的戒毒药,应该突破目前常用的递减法、代替法、冬眠法、以毒攻毒法等常见的戒毒法使用的戒毒药,而是融戒毒排毒于一体,从药物脱瘾与心理康复两方面入手,在比较短暂的时间内(如四至五日),在非常有效地解除生理依赖的同时,解决心理依赖的问题,让患者一天天地不思念毒,直至彻底摆脱它。也就是说,一方面能够减轻戒毒者初戒数日狂躁期时所表现出来的难以忍受的心急烦躁等戒断综合症的剧烈痛苦,另一方面又能够解决戒断后一段时间内和其后漫长的甚至三年五载的毒瘾迁延期时所表现出来的时不时的不适症与难以排遣的思毒意念,让患者不想毒。康复的标准,绝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检验患者尿液中是否含有吗啡这一最起码的一点,而是应该在尿检尿液不含吗啡的基础上,看患者是否变成一个正常的人、精神是否振作、对生活是否充满信心、对工作是否认真负责、性生活是否正常等。这种药,应是地道的中药,组方科学合理;无毒副作用,无依赖性;既能戒毒,又能排毒;痛苦小,见效快;取材容易,价格低廉;易于携带,便于服用;对毒品有良好的抵抗作用,一旦在恶劣的环境中复吸,即产生恶心呕吐,头昏头疼,再戒时较上次容易。用这种名副其实的有效戒毒药戒毒,成功率高,复吸率低。 毒品,这个死亡天使,像一个个狰狞的魔鬼,闪着它的鬼脸,伸出它的爪牙,冷笑着,窥测着,设尽一切阴谋诡计,捕捉、吞噬它所瞅中的对象。对那些胸无大志、游手好闲、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得过且过、无所事事、精神空虚、百无聊赖、崇尚时髦、追求刺激、猎奇喜怪、玩世不恭、患得患失、欲壑难填、苦闷痛苦、寻求解脱、意志薄弱、善被诱惑之徒,情有独钟。这些人,一旦染上毒瘾,即如坠入五里雾中、陷入十里泥潭,昏昏然不知所至,悚悚然不能自拔。在苦海中苦苦挣扎,在苦海中束手受败。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既是毒品的受害者,同时又以毒品来害人。这种人,吸食毒品后,心理扭曲,以“我不好,也不让你好”的变态心理,诱人吸毒,扩充瘾君子王国的成员,增加毒贩毒资。这样一来,如果国家禁毒不力,戒毒措施又跟不上,就会使吸毒者不断蔓延扩大,甚至不可收拾。结果是全国受害,全民受害,国魂受损,民心沮丧。民族英雄林则徐以高瞻远瞩之目光,看到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置生死于度外,虎门销烟,名标青史,流芳百世,我等每提林公大名,无不肃然起敬,即在于此。 在那些异乎寻常的日日夜夜里,被平生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真人真事、苦人苦事所感伤,所悲痛,所激动,所忧愤,心潮澎湃,难以自己,终于勇敢地拿起了笔,遵照鲁迅先生在1918年4月“五·四”运动前夕所写的《狂人日记》中最后一句话“救救孩子”的倡议,呼吁,呐喊,在“怒其不争”中“哀其不幸”,寓同情于悲愤之中。毒品不除,国无宁日,能完全责怪混沌无知的孩子吗?不!不能!如果不拯救他们堕落的灵魂,不呼喊他们泯灭的良知,不点燃他们已熄的理想,不温暖他们冰冷的心,作为一个正直善良的中国人,将于心何忍?作为一个具有人道之心的戒毒医生,将于心何忍?1992年6月26日第5个国际禁毒日的口号是:“毒品,全球问题,需要全球解决。”作为世界一员,应该以勇气面对罪恶,以爱心呼唤良知,响应国际禁毒日的号召,迎接毒品问题对人类的挑战——在缉毒的同时,救救受苦受难的孩子,从死神手中拉出他们。这样的话,这些在苦海中苦苦挣扎的孩子,在服药的同时,读到这本震撼心灵的书,挣脱锁链,冲出围城,奔向光明,走上新生,我也就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了,在我临终的时候,就可以毫无遗憾地这样说: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在这短暂的人生瞬间,我写好了自己的人生答卷。作为一位有良知的戒毒医生,我为捍卫人类健康事业,我为拯救一个个陷入毒海中的孩子,贡献出了自己的聪明才智。我这一生没有白活,绝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亦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 吴正中 于甘肃中医学院“稼穑斋” 二 O O 一 年 二 月 十 五 日 救救孩子:一个戒毒医生的日记 1992年5月15日(晴)
作者:吴正中 李永勤
朗朗天空,白云悠悠,古老而文明的兰州,古称“金城”,言城之坚,如金铸成。据太史公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记》记载,秦始皇“三十三年……西北斥逐匈奴。自榆中并河以东,属之阴山,以为〔四〕十四县,城河上为塞。”《〈史记〉集解》徐广曰:榆中“在金城”,今兰州市所辖县之一,一称“金县”,古时即为金城郡所辖县。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距今已有2206年之历史了,属中国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关于“金城”一名的出现,据《读史方舆纪要·六十·临兆府·兰州》记载: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置金城郡,郡治允吾,宋废,故城在今甘肃皋兰县西北黄河北岸。距今已有2073年之历史。随着时代的变迁,今日的金城,已大非昔比,然而白塔山下,中山桥北,仍有“金城关”之称,即可看出历史的痕迹。
她傍依在巍巍的九州台与皋兰山之间,黄河滚滚,东流而下。巍巍九州擎乾坤,滔滔黄河鉴日月,依山临水,美丽而可爱。在这个狭窄的河谷盆地里,金城拔地而起。她是甘肃省文化、政治、经济、军事中心。一代代英才,由此孕育,一代代历史,由此写出。这儿有我的母校,有我的老师,有我的同窗,有我的挚友,有我的家人,更有我的“母亲”。在中华民族摇篮里,在母亲河岸边,我喝着黄河的水,母亲河的水,发育成长。由下游靖远县来此定居,我一直依偎在母亲河身边。由小学而中学而大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如玉液琼浆,滋润我逐渐成长起来。
靖远,历史悠久,文化昌明,尊师重教,人杰地灵,向有甘肃文化县之称。何谓文化?文化者,以人类最先进文明之思想,教化世人之谓也。如此,可使奸佞者正直,残忍者善良;饕餮者厌食,贪婪者轻财;不肖者贤慧,愚昧者聪明;蛮悍者儒雅,鲁莽者文静;懵懂者开窍,无知者通达;浅薄者深厚,浮躁者沉稳。“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在一个充满着浓郁先进文化氛围的环境中,“人之初,性本善”的学说,得到了真正的验证。
抚今思古,浮想联翩,黄河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旧人。然而,如今的后浪,如今的新人——文化上的贫血儿,不知有多少个被海洛因这个“白骨精”所害。其“城之坚,如金铸成”的金城,在历史上多少次没有被征战者所攻破,如今却被“白骨精”打开了一个缺口,她成了全国毒品重灾区之一。令人伤心,令人难过。
多日来,我食不甘味,寝不安席,依偎在母亲河岸边,心潮起伏,若滔滔黄河激浪,面对着一个个不能自拔的受害者,我能袖手旁观吗?不!不能!我想起了鲁迅先生1918年所写的《狂人日记》中最后一句话“救救孩子”的呐喊,我终于下定了决心,当一名戒毒医生,做一个出色的戒毒医生,伸出一位长者的手——救救孩子!
救救孩子:一个戒毒医生的日记 1992年5月16日 (2008-06-22 18:52:05) 救救孩子:一个戒毒医生的日记 1992年5月16日(晴) 作者:吴正中 李永勤 今天是一个特别值得纪念的日子,期待已久的戒毒门诊,终于在学院附属医院开诊了。早晨起来,吃过早点,准8时我兴冲冲地走进诊室。环视四周,窗明几净,桌椅井然,墙上张贴的《劝君戒毒歌》显得格外注目。那上面写着: 劝君莫吸毒, 吸毒伤身体, 为人要自爱, 何必将命弃。 桌子上摆着若干份《“华夏戒毒神药”服用说明书》、《患者观察表》、《治疗合同书》、《致病员书》、《服药登记表》、《患者统计表》、《患者注意事项》、《陪员须知》、《济世箴言》、《治愈病例统计表》等材料,摆得整整齐齐。贴着标签的“华夏戒毒神药”药液瓶,也放得整整齐齐。它们好像严阵以待的士兵列队,摆开了阵势,只待将军一声令下,便勇往直前地冲上去歼灭来犯之敌。南朝·齐·褚澄《褚氏遗书·除疾》云:“用药如用兵,用医如用将。善用兵者,卒有车之功;善用药者,姜有桂之效。知其才智,以军付之,用将之道也;知其方伎,以生付之,用医之道也。”可谓一语中的之论。 护士小孔、小王、小丁、小赵、小鲍,都在认真地阅读《济世箴言》,体味戒毒工作的真谛。 我刚刚坐定,一位老者引一位患者走进诊室。老者神情木然,显出一幅多年受压抑抬不起头来的样子,那痛苦不言而喻。青年,面色铁青,目光呆滞,像从另一世界走来的饿殍。 老者问道:“谁是木教授?” 我起身答道:“老者,请坐,是我。” “木教授,听了广播,看了电视和报纸报道以后,我就准备引儿子请您为他治病。儿子不肯来,不相信能戒掉毒瘾。说戒毒门诊、戒毒医院、康复门诊、康复医院,有好多家;这种戒毒药,那种戒毒药,有好几十种。花的钱多,跑的路多,服的药多,到终了还是鸡飞蛋打一场空。要下决心戒,还不如自己在家中戒。但我仔细看过报纸报道后,还是下气力动员他到您这儿来戒。今天一看您的样子,面善心和,文质彬彬,是个有文化的好人,就觉得找准了。” 填过登记表后,小丁引青年到隔壁服药室服药。 老者坐在我对面说:“木教授,请您救救我这个孩子吧,救救我们一家人吧。教授,您知道我这么多年是怎样过的?有苦难言,一言难尽哪!我三个儿子,老大、老二都是好样的。老大大学毕业后,考上研究生留在北京工作,老二在报社当编辑。只有这个老三不争气。我们家本是书香人家,我也是个念书人。我曾和三个儿子约法三章:‘一不做伤天害理之事,二不交无德无才之友,三不沾无道无义之财。’这老三,脑子聪明心糊涂,高中毕业后没考上大学,他母亲说儿子娃不像女子娃,没个工作,就胡思乱想,胡作非为,让我提前退休他顶替,这样就有了一份工作。在工作岗位上,原先他也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后来因交友不慎,交了个不三不四的坏小子,这样就出事了,落了个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下场。‘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人心隔肚皮,他哪里知道这坏小子一肚子坏水。知子莫若父,我对他太了解了,他真正是一个脑子聪明心糊涂的人,小事聪明,大事糊涂。这年头,君子少,小人多。这个坏小子吸上毒后,费尽心思发展毒友,千方百计让我这老三吸,花言巧语,使出了浑身解数。有一天,我儿子肚子疼,疼得死去活来,大汗淋漓,在床上打滚,医生诊断为肠绞疼,实在不能缓解,就得动手术。老三拒绝动手术,犯病时疼得喊娘叫老子,缓解时又漫不经心,满不在乎。这坏小子一看机会来了,就想方设法让他吸白面(海洛因)。还真灵,犯病一吸就止疼。一次两次就上瘾了,自那以后,他就成了死爱面子不要脸的人了,把我们家真害苦了。天哪,我到底遭了哪家神仙的罪,养了个吸大烟的儿子。” 他哭了,干瘪的嘴唇在使劲抽搐,干瘦的脸上滚动着伤心的泪珠,将花白的胡须打得湿湿的。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老者真正伤心难过了。这年头,穷点儿,苦点儿,累点儿,吃粗米淡饭,穿破衣烂衫,都不要紧,最要紧的就怕家中有个吸毒的青年。被“白骨精”打开缺口的金城流传着这样两句谣谚: 好姑娘难寻好汉, 只怕遇上个吸毒汉。 青年服过药后,走进了站在我对面,我让他站到挂在墙上的那面镜子面前,张开嘴看看自己的舌头是个什么样子什么颜色、那萎缩焦枯的舌头,真像个枯木片片,连他父亲都惊呆了,青年羞耻的低下了头,然后跟上父亲走了。 我们又接待了几位患者。 下午,我一上班,就一眼瞥见老者走来。 他似乎要说什么,吞吞吐吐,欲说又止,半天才从牙缝里挤出这几个字:“教授,您有功夫吗?” “有”。 “我还想跟您谈谈,不知您愿不愿听?” “好,当然愿听,您就放心讲吧。” “教授,一回生,二回熟,我看您是个值价人,才想跟您说说,要不然我这一腔子苦水往哪里倒。” 他离开座位,站在我面前,端端正正地站着,一板一眼地说:“教授,我也是个念书人,不时兴磕头,我给您鞠个躬吧。” 说话间,他真端端正正地鞠了个四十五度的躬。我赶忙制止,也未来得及,真有些不好意思。然后他又坐下接着说: “我不知道花了多少钱,跑了多少路。为了给儿子戒毒,我很久没吃腥气了。哎。” 一声叹息后,眼泪又扑簌簌落下。 “人说好人没有好报,真是!我们一家子好人,我们老两口是真正的大好人,为什么没好报,老天爷真是瞎了眼了。我,毕竟是男子汉大丈夫,撑得起,放得下。可老伴呢?她哪里经得起这个打击呢?儿子上午喝了药,安静了许多,趁着他睡着的功夫,我偷偷出来给您诉苦,不说出来,心里憋得很哪!这几年快把我憋死了。教授,您要是能把我儿子的瘾戒了,我和老伴砸锅卖铁也要给您铸个铜身金像,供在我们家里,等你百年之后,让儿子早晚三柱香,晨昏三叩首,当神仙供。” 说着,说着,又伤心地哭了。 “可怜我贤惠的老伴,在我们家侍候了三辈人,功劳大,苦劳也大,老大和老二把她接过去住,让她享几天清福,可她哪里能住得下去呢?儿是娘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养心不断啊!有一天夜里,老三瘾犯了,怒睁豹眼,拿着一把匕首,凶神恶煞地站在我们面前,厉声喝道: “你们听着,你们把我生下,就得养活我。我,如今成了这个熊样,还要脸干什么?活一天,就要抽一天,只要不死,就要抽到底。这个海洛因,不是鸦片烟,你们抽上试一试,不是我不戒,是戒不了。钱!钱!把钱拿出来,好说好商量,要不给钱,今晚上不是当儿子的心狠,我就是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要了你们两个老东西的狗命。我也想通了,28岁的人了,无妻无子,死了算了。这样,也算是一家人虽不是同年同月同日生,而得了个同年同月同日死,同归于尽。 “雪亮的匕首在昏暗的电灯光下,闪着阴森森的寒光,恐怖极了。我仿佛看见一只张着血盆大口的老虎在向我们扑来。屋子里静得不得了,连空气都凝固了,死神一步步向我们逼近,老伴吓得直打哆嗦,脸惨白惨白的,滴着冷汗,小便失禁,扑通一声跪到地上,连连磕头,就像中了邪着了魔似的,嘴里吐着白沫,语无伦次地说:‘小先人,小先人,你……你……你把我……杀了吧,把你……你……你爹的命留下,让他……他……他安葬……我……我……我吧……,’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我醒过了神儿,赶忙给他20元钱,才算死里逃生。 “从那以后,老伴便得了心脏病,再也不敢见他了,连名字都不敢提,一提这老三的名字,就哆嗦起来,小便也就流下来了。这是后话。 “就说那一晚上那一阵儿吧,当我醒过神儿后,就采取了紧急措施,趁这小子买包包(包海洛因的小纸包,已成瘾君子的行话)的空儿,连夜将老伴送到老二处,第二天早晨,老二立马请假将母亲送到北京他大哥处。如今已经三年了,在北京治心脏病、小便失禁症,有家难归啊! “哎,这次是老二先读到报纸的,凑了几百元钱,让我引这老三到您这儿来戒毒的。老二说:‘教授是知识和良心的代名词’,您是个有良心的大念书人,不会骗人的。……” 夜,静静的,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怎么也睡不着。恍惚间,似乎看到了百十家恐怖异常的情景,昏暗的灯光下,闪着寒气逼人的匕首的冷光,地上跪着一个老妇人,吓得哆哆嗦嗦…… 一声刺耳的警车声呼啸而过,划破沉寂的夜空,不知又是哪一家的吸毒者在作贱娘老子犯法而被捕。 救救孩子:一个戒毒医生的日记 1992年5月18日 (2008-06-30 14:54:35) 救救孩子:一个戒毒医生的日记 1992年5月18日(晴) 作者:吴正中 李永勤 刚刚上班,一辆吉普车驶进院里,门诊室进来了四个人,其中的一个中年人拿出一封信递给我,上面写道: 老木: 近来好吧,自从报纸上介绍了你的‘华夏戒毒神药’后,我一下子想起了我朋友的孩子,今介绍前来面见,请你救救这个孩子。他爸爸是我中学、大学时候的同学,患心脏病,犯病时心疼如绞,儿子染上毒后,病情一天天加剧。请你看在我们之间的情份上,救救这个孩子。 顺颂 医安 利民拜托1992年5月17日 病历登记过后,我扫视着这个失足青年:骨瘦如柴,面色青灰,嘴唇发绀,脑袋下垂,瑟瑟缩缩,一声不吭。问一句,答一句: 医:你叫什么名字? 患:南冠群。 医:这个名字很不错,“冠群”,为群众之冠。你要对得起这个名字。吸了几年了? 患:断断续续七年了。 医:戒过没有? 患:戒过五次,都没有戒成。 医:这次有决心吗? 患:有,没有决心就不来。 医:那你就得好好配合。 患:嗯。 护士小孔和另外两位青年一同和病人到隔壁服药室让病人喝药。 南冠群的叔叔凑近我介绍起情况来: “教授,省司法厅的韦处长是我哥哥的好朋友,特意介绍我们来找您。他说,您是一位诚实厚道的实在人,人好,心眼好,发明的药也好。我们做了三天三夜的思想工作,才做通了,侄儿说到您这儿来治,试一试,戒成就好,戒不成破罐子破摔,死了也好。我哥哥是一个书呆子,听说儿子吸上毒以后,心脏病一天比一天重。他的心脏病,中医叫‘真心疼’,犯病时疼得好像刀子在剜,面色如土,大汗淋漓。我嫂子是一个自尊心很强的人,原先不知道儿子吸毒的事,我们一直瞒着她,怕她经不起这个沉重的打击。果然如此,当她知道自己的儿子吸毒以后,二话没说,不知从哪个医药门市部买了一瓶安定片,一口气喝了40片,半夜里,上气不接下气,两眼上翻,口吐白沫。哥哥发现后,连忙披上衣服,光着脚叫醒了邻居家的人,凑巧,邻居家开私人招手停车,迅速将她送进医院,幸亏救得及时,要不然早就‥‥‥第二天,我哥哥流着泪对儿子说:‘冠群,咱们南家,祖祖辈辈,干干净净,从先人时到现在没有出过一个伤风败俗的龌龊人,你祖祖太爷是清朝贡生,林则徐流放伊犁经过兰州时,还特意拜见林大人,他赞扬林大人的民族气节,不怕遭杀身之祸,联络一些有气节的士绅,特地为林大人接风洗尘。你祖太爷是清朝举人,一生不染公务,两袖清风,教书育人,造福桑梓。你太爷是清末最后一科秀才,能诗能文,在国民党手里当过一任县长,因禁鸦片烟出了名。你爷爷是中山大学老牌大学生,清白正值,一生在大学教书,是有名的教授。我念的也是名牌大学,我们真正是书香人家。到你这一辈,出来你这样一个败家子。我对不起先人,养了你这样一个抽大烟的儿子,死了进不了祖坟。今天,有你,就没有你妈妈;有你妈妈,就没有你。你妈妈侍候你爷爷奶奶一辈子,侍候我一辈子,她18岁到咱们南家,为咱们南家苦了一辈子,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昨天晚上,要不是我发现得早,早就‥‥‥今天,我和你谈最后一次话,我劝你好好想想。’ “说着,说着,从床底下取出两样东西:一根麻绳,一根铁绳。好像是早准备好的。接着他指着这两样东西说:‘冠群,这是我没有办法的办法。这根麻绳,你可以上吊,结果了你的性命,我也就再不活了,清明节让你兄弟给你上坟烧纸。我的心脏病已无法救了,自从你吸上毒后,我立坐不安,病情一天比一天严重。你死了,我死了,你妈妈死了,三口人同归于尽,死了死了死了,死了也就了了。你兄弟我是放心的,他是咱们南家的根,研究生毕业后,会走自己的路的。这不是当父亲的心狠,这是没办法的办法。这根铁绳,我将你拴起来,狠下心来戒毒。何去何从,你自己选择!’我哥哥再也说不下去了,泪流满面,伤心地一个劲儿的哭。我赶忙将他扶到床上,将侄儿叫到我家里,作了三天三夜的工作才作通了。教授,人是几十几节活的,真难啊!我真担心我哥哥嫂子早晚有个三长两短。我当叔叔的不管不行啊,对不起我们南家先人啊。” 救救孩子:一个戒毒医生的日记 1992年5月19日 (2008-07-19 16:54:14) 救救孩子:一个戒毒医生的日记 1992年5月19日(晴) 作者:吴正中 李永勤 对于吸毒患者,千万不能一言以蔽之曰“坏蛋”!那是绝对不允许的。他们是真正的受害者。他们哪里知道鸦片、海洛因有钩魂抓魄似的威力呢?好奇,好奇,是当今青年一代的普遍心理。无知的人才会好奇,试问上通天文、下达地理、三教九流、无所不通的大学问家哪里有那么多的“好奇”心呢?由于好奇,当初抱着尝一口的心理状态而误入陷阱的患者大有人在。“一失足成千古恨”,终至于掉入泥潭。 “可怜天下父母心”,谁家有一个吸毒的儿子或女儿,谁家的爹妈就遭了大难,就像豢养着一只老虎或豹子似的,心都提到了嗓门眼儿上。上午10时,当别的患者正在喝药时,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大爷领着儿子踉踉跄跄地走进诊室。他压低声音问道: “同志,哪一位是木教授?” 我连忙站起来,向老人点头让座。 老人刚刚坐下,就哭起来,眼泪像从两眼快干枯的泉眼中流出来。多苦命的老人啊。 过了许久,他呜呜咽咽地央求说: “教授,这是我的小儿子,他走错了路,您拉他一把吧。” “好!老大爷,您放心,我会尽心尽力地挽救您儿子的。” “教授,谢谢您,只要您把我儿子挽救过来,我老汉全家人都会感谢您一辈子的。‘人有失脚,马有漏踢’,谁都有个跌跌闪闪的,不是我老汉袒护自己的儿子,他本是一个好苗苗啊!在解放军部队里,他是个战斗英雄,写过好多诗歌、散文,都发表了。复员转业后,在单位上没有人不夸奖的。谁知道他认错了人,让一个坏小子勾引坏了,拉下了水。那坏小子使出了手段,说这东西好,你尝一口吧,不要紧,能治百病,你尝尝,尝一口没事。就这一口,终于尝出了事,接着两口三口就上瘾了,戒不掉了。我,70岁了,就心疼这儿子,看着他萎靡不振的样子,心上像插着一把刀。我相信他会戒掉的。” 儿子一直一声不吭,麻木青黄的脸上,偶然间也露出一丝内疚的表情。量过血压、秤过体重后,我让他吐出舌头看看。舌,对于吸毒患者来说,简直是一张极为明晰的诊断图表。它是我们中医“望、闻、问、切”四诊中望诊的主要部分之一。如果把吸毒患者从吸毒开始到彻底戒掉毒为止的舌象拍成一幅幅彩色照片,对于诊断治疗确有极大的意义。我五体投地地相信中医的科学性,经常观察患者的舌象,已成了习惯。患者很不自然地将舌头吐出来,已经萎缩的舌头怎么也吐不长。只见那舌头已变成黑色的了,舌根部分已干枯得像一片粗糙的朽木片似的。我让他本人拿着镜子看看,又让他父亲看看。老人大惊失色,他万万没有想到他的遗传基因变得如此可怕。患者终于像供状词一般地承认,他一天有时要吸1克多,戒过几次,都没戒成,瘾反而越来越大,最终成了目前这个状态。过度痛苦,他曾不止一次地想自杀,跳楼、卧轨、喝“敌敌畏”……意志薄弱的他,都没干成。这次是他主动提出了戒让老父亲带来的。 老大爷擦干了泪水,又接着说: “教授,自己的儿子自己知道,只有我和他母亲最了解他,如今,两个哥哥都不理他了,说他是一个不争气的败家子。原先,谈过一个对象,那姑娘长得秀气极了,心眼也好,是一个大专生,都快结婚了,她们家人知道我儿子染上毒后,死活不让姑娘再来往,一旦发现,要将腿敲断,如今锁在家里不让出门,已两三个月了。听说那姑娘快急疯了,将头发剪了,要当尼姑去。她是了解我儿子的,她知道我儿子是个好青年,她相信我儿子能将毒戒掉,说什么时候戒掉什么时候结婚,如今虽然都27岁的人了,但她还是等着,她抱着希望,这不是幻想。教授,你救的不是一个人,是一家人,是两家人,是人世间两个绝好的青年男女。如果,我儿子戒了毒,我还是托人找那姑娘的,她当了尼姑,也要让她还俗。我看着她们两个结了婚,我们老两口就安安稳稳地合上眼了。教授,她母亲把那姑娘当亲闺女一般看待,比亲闺女还亲。” 老大爷越说越动情,儿子终于忍不住地啼哭起来,一颗颗泪珠滚动在他那瘦削青黄的小脸上,叫人揪心一般疼。喝药时,他喝得特别认真,其他患者服两杯,他加倍地服了四杯。 晚上,我带着深沉的心情在反复思索白天所见所闻的一切。雄伟和细腻,严肃和诙谐,抒情和哲理,欢乐和忧愁,只要使人能够得到启发和教育,都应该成为我们汲取的养料。在瘾君子王国里,有无数个像古代青铜器那样宝贵的文物,只要你认真地揩去上面的泥垢,你终会发现它内在的美和价值连城的价值。人,本来都是朝着美的方面走的,误入歧途的事是经常发生的,拿吸毒来说,只要不尝那可怕而罪恶的第一口,就不会跌入可怕而罪恶的深渊中。 临睡前我读1992年5月14日929 期的《文摘报》,当看到转载于5 月4 日《羊城晚报》上的《毒品,万万试不得》一文时,吓出了一身冷汗。 文中这样写道: 王婉媛从医学院毕业后,来到西南边陲城市的一家大医院工作,很快就成为一名出色的外科大夫。两年前,她被抽去搞禁毒宣传。回来后她突发奇想,认为戒毒之所以困难,就是因为缺乏有效的戒毒手段,因为研究者和医生对吸毒没有亲身的体验。她决定亲尝毒品,探索出一条戒毒的捷径,震动戒毒科学界。 她平生第一次服食了毒品,尝到了白粉带给她的那种通体舒泰的感觉。她把这一切记录下来,包括时间、方式、身体反应等。但这时,她已感觉到了自己对毒品的依赖。她决心要戒,可是又说服自己:再吸最后一次。终于没能戒,而被送去戒毒所。 她从戒毒所出来后,丈夫离她而去。她开始变本加厉地改用针剂注射,仅仅一年零七个月的时间,疯狂的海洛因就把她吞噬得只剩下一把骨头!临死前,她从嘴里挤出几个字:“毒品,万万试不得……” 可怕,可怕,多么可怕的事实啊,但愿每一个好奇的青年能读一读这篇血淋淋的奇案。这个沉痛的教训告诫人们,千万不能以任何美好的借口,为自己走上歧路开放“绿灯”。 救救孩子:一个戒毒医生的日记 1992年6月2日 (2008-07-25 16:57:54) 救救孩子:一个戒毒医生的日记 1992年6月2日(雨) 作者:吴正中李永勤 早晨起来,天阴沉沉的,过了不久,就下起雨来,渐渐地越下越大了。我的心情异常沉重,就像天上笼罩的阴云全都笼罩在我的心头,那一条条雨注变成了一根根乱箭全都射在我的心头似的,一种难以名状的痛苦,使人憋得连气都透不过来。多日来,接待了一批又一批患者,基本上都是18岁至30岁之间的青年人,正当他们血气方刚风华正茂的时候,毒品吞噬了他们的灵魂,戕害了他们的躯体,而且有进一步低龄化的趋势。难以遏制的毒品,正像一只凶残的猛虎张开它的血盆大口,向青少年一代猛扑过来。今天是6 月2 日,刚刚过了“六一”儿童节,使我不由得不对下一代的前途和命运忧虑担心,古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们决不能在歌舞升平、红领巾海洋映红珠穆朗玛峰的时候忘记这一点。我突发奇想,如果人民政府采取措施,在中小学里开设《毒品的危害》课程,向青少年讲授毒品及其危害等有关知识,防患于未然,是不是会好一点呢?要不然,我们这些中华民族的后代们,如何对得起林则徐的在天之灵呢? 门诊室来了一位新病人,他们冒雨而来,小孔与小王忙递过去毛巾让他们擦头上、脸上的雨水。患者的父母刚刚坐下,就闪着渴望求救的眼神在对准我,好像一对渔民夫妇,当渔船被海浪打翻后,相依为命地在大海中漂泊了七天七夜,在生命濒临垂危时抓到一具救生圈似的。这是一对约40岁左右的夫妇,儿子稚嫩得惊人,他们毫不隐瞒毫无掩饰地介绍,这也许是儿子年纪太小在他们看来没有什么顾忌的必要的缘故。 “我们是外县来的,坐了一夜火车,下车后按照朋友介绍的地址专门找教授来的。我们相信中药,中药能除根。听说木教授搞了一辈子中药,发明的‘华夏戒毒神药’真神,我朋友的儿子就是喝您的中药治好的,现已半年多了,再没有犯瘾,再没有吸。”男的说。 还没等丈夫说完,他的妻子就说开了: “教授,我们的孩子才15 岁,上初中二年级,还戴红领巾。他染上毒品,开始我们还不知道,后来慢慢地才发现了:脾气越变越坏,饭越吃越少,特别怕冷,早晨不起床,终于不上学了。有一天他上厕所,大便怎么都排不出来,吓得一个劲儿地哭,我赶忙进去,用手指头从肛门里一点一点一颗一颗地往外掏,掏出了像羊粪蛋那样的燥屎,黑黑的,硬硬的,把肛门都掏破了,血点子直往下滴,我真怕。儿子是娘身上的一块肉,为了儿子,当母亲的什么都干。请教授不要笑话,家丑不可外扬。我文化程度低,还不知道儿子害的是什么病,只说抽空到医院去看看。老奶奶听说后,让孙子喝了些麻子油,还是解不下来。两口子都是工人,三班倒,家中还有80岁的老奶奶,天天瞎忙。有一天,我打开厕所门要上厕所,发现儿子在里面拿着一片金箔纸正点燃火柴慌慌张张地吸,一股很难闻的味儿直冲鼻子。大概是他犯瘾了,只顾抢时间吸,忘了扣上门。开初还不知道这叫‘吸毒’,将情况告诉了他爸爸后才知道的。不是当母亲的袒护自己的儿子,这孩子的确是一个老实娃娃,从小学五年级到初中一年级,年年都是‘三好学生’,后来交上了一个坏娃娃,一下子变坏了,终于染上了毒品。到这时他才老老实实地将吸毒过程一五一十地交代了。教授,这孩子才15 岁,才是初中二年级学生,您要能把他挽救过来,您归天之日,我披麻戴孝,我就是您半路上认下的干女儿,我的孩子就是您的孙子……”说到这里,她放声大哭起来。 门外,雨哗哗地下着;室内,这位妇女声泪俱下,给人一种十分压抑的感觉。 儿子遭受这样的大难,父母的心早已碎了,孩子的父亲终于忍不住地也哭起来,并将儿子按捺到地,说: “红红,跪下给教授叩头,请教授救救你这个小孙子。” 老实的孩子果然跪在地下连连给我叩头。我茫然了,还是护士小孔眼尖手快,一把拉了起来。 感情的潮水,在心内激烈翻滚,这是我戒毒以来遇到的年纪最小的一位,一个毛孩子究竟懂得什么呢?他到底有什么罪呢? 我示意让小王将他爸爸、妈妈引到隔壁服药室,想了解了解毒蛇般的教唆犯是如何在一个天真无邪的少年身上作手脚的。因为这是一个道道地地的老实孩子,我想他会对“爷爷”老老实实地说出真情的。我给他倒了一杯开水,让他边喝边说。他停了会慢吞吞地说: “我叫红红,是一个独生子,奶奶、爸爸、妈妈都很疼爱我。爸爸、妈妈为了多挣几个钱,经常加班加点。我要5元,他们给我10元,我要10元,他们给我20元,逢年过节给的钱更多了。奶奶说,爷爷死得早,她苦死苦活把爸爸拉扯大,如今就这么一个宝贝孙子,不要亏了孩子,她小的时候太穷,连一尺红头绳都买不起,连一件花衣裳都没穿过,今天日子好过了,应该让孙子吃好穿好些,手头上经常有个零花钱。我的这些情况,比我高三年级早退了学的小翟全都知道了,他是受人指使的,说这个‘药’好得很,一吸上它人就精神了,外国人都吸它,所以外国人比中国人精神,越精神越爱学习,可以保持住‘三好学生’,将来考大学降10分录取,划得来。开始我只是笑笑,后来他吸时让我尝尝。第一次吸,还觉得恶心;第二次吸,有些头疼;第三次、第四次就上瘾了。我变成了一个坏娃娃,我奶奶为我快发疯了。如今我什么也干不了,吃不下,睡不着,拿不动,记不住,成了个废人了,我真害怕……” “红红,你是一个很好的娃娃,戒了就好。天上下雨地下滑,滑倒了还要自己爬,小孙孙,鼓起勇气,爬起来吧!”我一边说,一边抚摩着他那散发着海洛因味儿的头发,这无数根受害的头发,不知含有多少毒素! 救救孩子:一个戒毒医生的日记 1992年6月5日(晴) (2008-08-07 15:29:20) 救救孩子:一个戒毒医生的日记 1992年6月5日(晴) 作者:吴正中 李永勤 这是一个女病号,喝药已五天了,度过了她最艰难的时期。堕落的灵魂,使她早已不认亲爹娘了,和一些不三不四的人鬼混在一起,不进家门。 善良的姑妈,听了70 多岁老母亲的话,要挽救这个失足的侄女。老奶奶一想起孙女就哭,眼泪哭干了,快要变成一个精神分裂症患者,晚上睡不着,刚一闭上眼睛,就乱喊乱叫: “英英,你在哪里呢?……奶奶在这儿哩!……来,……来,……来!奶奶就你这一个孙女,死,咱就死在一起!” “英英,你在哪里呢?来,……来,……来!这是一碗羊肉,奶奶等着你吃,你不吃,奶奶也吃不下……” “英英,你在哪里呢?唉哟!我的英英,……是奶奶不好,把我娃没有楼在怀里,……冷死了,冷死了,把我英英快冻死了……” …… 这是她姑妈告诉我的。 姑妈看在老母亲的份上,下决心要挽救这个堕落的灵魂。表兄是开出租车的,每天上下午两次喝药都是车接车送,由姑妈和表妹陪着。他们全家总动员,由母亲带领投入到帮娘家侄女戒毒这件极其棘手的事上。 我见过天下许多女子,赏心悦目的有,只赏心而不悦目的有,只悦目而不赏心的有,既不赏心又不悦目的也有。这个女性就属于后者。她娇里娇气,媚里媚气,将眉毛画成弯弯的两道,嘴唇上涂了浓浓的口红,脸上搽了厚厚一层粉,白里透青。穿着一身紧身旗袍,金耳环,金戒指。涂脂抹粉,浓妆艳抹,精心打扮,着意修饰。任性得像一匹脱缰的野马,第一天就诊时,不知她表妹说了句啥话,当众啐了一口,吓得小孔和小王长长吁了口气。变性,变性,大凡吸毒的患者,没有不变性的,极端自私自利,极端苦闷烦恼,极端暴躁专横,父不父,母不母,夫不夫,妻不妻,子不子,女不女,全然忘记了世间的一切——慈祥的爷爷,和蔼的奶奶,宽厚的爸爸,善良的妈妈,坚毅的丈夫,温柔的妻子,懂事的儿子,心疼的闺女,一个温馨的家庭。只记着吸毒一件事,吸了上顿想下顿,吸了这顿想那顿,一顿想一顿,别的什么也不想,悠悠万事,唯毒为大。按照他们的说法:“一年吸毒,十年想毒,一辈子忘不掉毒。”对于这个具有野性的女性,我想,她着意打扮,说明她还爱美,对世间还充满了一线希望,只要如此,就能戒掉。我们作医生的,应该给人间多留下一些爱的甘露,少一点恨的苦涩,要使出九牛二虎之力挽救每一个患者。果然如此,今天她显然有些好转。趁她在隔壁服药室服药的空儿,她姑妈悄悄对我说: “饭量增加了,脾气好多了,就是睡觉还差点,一天一夜最多只能睡三四个小时。这个药真神,最叫人惊奇的是三年没来的月经,今天早晨来了。我们老奶奶一看孙女有救了,一下子高兴起来,病好得多了。她自己给我们说,前几次戒毒,喝别的医院的药,一边戒一边想,仍然馋得慌,连做梦都梦见自己在买包包(按:指包成小包的海洛因)。这次喝木教授的药,痛苦虽然还有,但做梦时再也不做那样的梦了,想得越来越淡,这药真好。” 救救孩子:一个戒毒医生的日记 1992年6月12日(晴) (2008-08-21 10:03:21) 救救孩子:一个戒毒医生的日记 1992年6月12日(晴) 作者:吴正中 李永勤 疼痛是一种病理性反应,女孩的痛经,有时简直会疼得撕心裂肺,死去活来。一位刚刚从卫生学校毕业的女青年,被分配到一家县人民医院急诊室工作,17岁患痛经病,因子宫发育不良引起,先后在本地、金城、洛阳等地多次用中西两法治疗无效。“近水楼台先得月”,三年后开始用杜冷丁、冬眠灵、鲁米那等西药治疗,1982年吃杜冷丁成瘾。曾多次自戒无效,当看到报纸上有关“华夏戒毒神药”的报道后,由丈夫陪同前来就诊。这个千里迢迢而来的患者,叫牛彩云。 今天下午,我从老年大学讲毕课走在回家的路上,回味着所讲的《论语·公冶长篇第五》二十六章孔子所说的“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三句话,心事重重,反省自己在这方面做得怎么样。我有一种习惯,当聚精会神思考某一问题时,似乎忘记了周围的一切。 “木教授,您好。” 我连连点头说:“好!”但怎么也想不起这是哪一位患者了。 他们似乎看出了我一时想不起的神情,便作了自我介绍,并说病已治愈,准备后天回家,晚上要来看我。我目送着他们从我身旁走过,只见她和丈夫边走边说,嘻嘻笑笑,满面春风,格外高兴,一件崭新的粉红色罩衣,就像西边天空的一片彩云似的。 晚饭后,我慢慢回想牛彩云前来就诊时的情景: 那是10天前的一个上午,一对外地来的夫妇小心翼翼地走进诊室,从包里掏出好几袋杏干,牛彩云慢条斯理地苦笑着说: “教授,我们看到报纸上的报道后,第二天就启程了,杜冷丁成瘾后我羞得不敢见人了,天天盼望着有一位神医能把这个病一把抓掉,只要你能把我的病治好,我们夫妻永远不会忘了您的救命之恩的。没有什么好东西送给您,这几包杏干是我们当地的土特产,请您尝尝,不要见笑。” 后来发现这位女患者同时患有心脏病,就让她办退诊手续,待有病房时在医生严密观察下住院治疗。 噹噹噹!噹噹噹!敲门声打断了我的思路,我前去开门,来者恰好是牛彩云夫妇。这位被病魔折磨了17年的患者,一旦霍然而愈时,心情格外高兴,她说: “木教授,一个人一生有几个17年呢?我今年整整34岁了,从17岁到现在,这17年我受尽了疼痛的苦,杜冷丁成瘾的苦,真是苦上加苦。您发现我有心脏病后,让我办了退诊手续,我想您是为我着想,怕出个差错,担不起责任。您知道我是多么痛苦吗?那天夜里我们夫妻俩在旅社里哭了很长时间,我们来一趟不容易啊!我们商量不让您知道,要偷偷喝您的药。门诊上那位护士小孔真好,她很同情我,把药拿给我让我偷偷地喝,没想到好得这样快。现在一想起杜冷丁就恶心呕吐,说真的,连看一眼医院也恶心呕吐。你的本事太大了,怎么发明了这样好的药。都说您的药和鸦片、海洛因反着哩,我一试跟杜冷丁也反着哩。现在我们再补办手续,谢谢您救了我……您知道我今天有多高兴吗?我特地到服装店买了这件心爱的粉红色罩衫,已经17年了,我没有穿过一件红衣服。古人说‘滴水之恩,当以涌泉报之’,后天我们就要离开了,没有什么好东西送您,就送您四盒人参蜂王浆吧,祝您四季如意,延年益寿。” 说着,说着,这一对壮年夫妇流下了激动的泪水,丈夫将四盒人参蜂王浆恭恭敬敬地递到我手里。 这一夜,我怎么也睡不着,翻来覆去地想,一种内疚的心情有说不出是难受。“教授是知识和良心的代名词”,我身为一名教授,常以孔夫子的《论语》作为自己行动的准则,面对现实,为什么不能全心全意地做到“少者怀之”呢? 被病魔折磨了17年的牛彩云多亏她别出心裁地偷偷服药,要不然又会堕落到杜冷丁的苦海中去;也多亏小孔一片好心,瞒着我给病人送药,挽救了这个被痼疾折磨的病人,我应该好好地向孔子的这个出类拔萃的后裔学习才是。 救救孩子:一个戒毒医生的日记 1992年6月17日 (2008-09-02 10:12:39) 救救孩子:一个戒毒医生的日记 1992年6月17日(由半晴转阴) 作者:吴正中 李永勤 “流泪眼哭流泪眼,断肠人望断肠人”,苦命的母女,像两个一大一小的苦瓜牢牢地长在一根枯藤上,泪眼汪汪,断肠惶惶。妈妈是中学语文教师,姑娘是小学语文教师。老天爷好像故意跟她们作对似的,这位多愁善感善良得连地上一只蚂蚁也不敢踩的中学教师,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夫妻相敬如宾,从没红过一次脸;有一对孪生的女儿和儿子,活蹦爱跳,天真烂漫,惹人喜爱极了。可是万万没有想到,在她英年的时候,病魔夺去了丈夫的生命。“少年丧父,中年丧夫,老年丧子”,人生三大不幸,她占了其中之一。懦弱而又坚强的她,承担起既当爸爸又当妈妈的重任,将眼泪吞咽到肚里艰难地拉扯起自己可怜的儿女。她盼月亮,盼星星,只盼望儿子早日成龙、女儿早日成凤,还特地请一位书法家写了“龙戏三江水,凤舞九重天”的对联,用绫缎裱好挂在正屋墙上作为座右铭以激励儿女早日成才,期望值高得很啊!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她节衣缩食,茹苦含辛,终于将儿女拉扯大了。 姑娘出脱得特别秀气,白白的脸蛋,透着惹人喜爱的红晕,就像太阳照成的艳红的苹果,美丽极了;水灵灵的眼睛,像镶嵌在苹果般脸蛋上的两颗宝石,透明晶亮,传神传情;一说话脸蛋上显出两个小酒窝,露出珍珠般两颗牙齿,水晶晶的,格外注目;油黑发亮的头发,梳成两条辫子,扎上两只花蝴蝶结,披在脊背上,走起路来就像两只蝴蝶扑楞楞飞在一朵玫瑰花上……眼睛、耳朵、鼻子、嘴、头发,没有不令人销魂的,穿着一身素雅而合体的衣服,就像天仙下凡似的,真是“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花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唐·李白《清平调词三首》之一)。懂事的姑娘无微不至地体贴妈妈,给了老母亲多大的慰籍啊!从小受到语文陶冶的她,喜文喜史,爱诗爱词,常以曹大家(姑)、蔡文姬、李清照为楷模而效法之,用秀丽的毛笔字写出动人的诗歌和散文来。 儿子也是一个美男子,白皙的面庞上,长着跟姐姐一样的眼睛,腼腆得像个大姑娘似的,跟姐姐一样体贴妈妈,小学、中学,一直是“三好学生”,班上的学习委员。 老母亲认为这一对儿女是上天赐予她的,好人终有好报,是一种补偿。她相信姑娘,也相信儿子,当他们成年之后,想把家中的内政外交交给他们,自己享几天清福,安度晚年。 人,20岁到50岁,是他(她)的黄金时代,饮食服饰的享受,事故人情的练达,亲戚朋友的交往,事业知识的发展,乃至财富产业的积累,成败浮沉的阅历,都在这30年。这30年间的社会和生活,是属于他(她)的。过了50岁,就一步一步地走下坡路了,社会渐渐疏远了他(她),生活境界渐渐地简单缩小。可是有多少人能把持好20岁到50岁这30年呢? 当姑娘成人之后,她终于相中了一位如意郎君,结婚后过着比蜜还甜的日子,男才女貌,卿卿我我,美满幸福。姐夫和小舅子之间也融洽得亲如手足。老母亲看着他们三个——女儿、半个儿子的女婿、儿子,一个个灵秀而虎虎有生气时,也就心满意足了,眉宇间常常流露着一种知足感。然而好景不长,涉世不深的青年,在他们25岁、26岁时,在他们的黄金时代,在一次朋友结婚的喜宴上,由于误吸了装有海洛因的香烟而坠入无尽的深渊。何谓“陷阱”?此即“陷阱”。喜宴上伸来的“橄榄枝”,原来如此险恶阴毒!平海城隍庙联云:“天下有两险:江湖险,人心更险。”人心太险了。记得秦腔《柳林写状》有一句唱词是这样唱的:“最可叹尘世上人心太坏。”真正是太坏了!坏人干坏事,好人是怎么也想不到的。“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北岛《回答》诗句)卑鄙者的阴谋一旦得逞,便将高尚者推入坟墓。从此以后,姐夫和小舅子都成了瘾君子王国中的成员,墓地一步步地向他们逼近。 青春毁了,家庭毁了,人毁了,一切都毁了。 一声晴天霹雳,使这个家庭愁云笼罩,冰锅冷灶。他们行踪杳然,多日不归。妈妈和女儿,泪眼汪汪,断肠惶惶,变成了两个“长颈鹿”,伸直脖子企盼着亲人归来。 毒品是魔鬼,经不起魔鬼的诱惑,就会掉进地狱,地狱的大门是向那些经不起诱惑的人们敞开着的。宣判了“死刑”的姐夫和小舅子,非常痛苦,多少次表白要戒,但由于意志薄弱,使他们每次重新做人的打算都归于失败,越来越没有信心。“戒毒十年,一口还原”,“戒”了后,只要吸上一口半口,就会前功尽弃,半途而废。他们戒了吸,吸了戒,戒了又吸,终于变成了两具行尸走肉,一直在玩命。命不是好玩的。生命对于人只有一次,生命是最宝贵的,珍惜生命,善待生命,尚且唯恐不及,谁还敢肆意玩弄它呢?玩火者必自焚,玩命者必早亡。姐夫先走了一步。 女婿丈夫死了,两位语文教师失声恸哭,邻居们听了,个个不寒而栗。 太史公司马迁曰:“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海洛因而死,比鸿毛还轻。他们留给人间的是什么呢?只能是一串深深的思考。 红颜薄命,红颜真正薄命,命苦的妈妈如此,命苦的女儿也如此。豆蔻年华的少妇,那里经得起这样大的打击呢?她疯了,她真正疯了,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治疗,错乱的神经才调整过来。她想她的丈夫,常常拿着她的影集凝神深思,天安门前,八达岭上,西子湖畔,大佛脚下……那种潇洒,那种飘逸,那种健美,那种神奇,勾起她无限的思念,“往事不堪回首,月明中”。在静静的月夜,这种“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的感受在煎熬着她,使她彻夜不眠,不能自已。一天,她早早起来,沐首浴身,穿上一套多年不穿的衣服——她丈夫心爱的衣服——焚香点纸,然后虔诚地在一张心爱的照片背面,用秀丽的毛笔小楷字写道: 从今年年断肠日, 何止岁岁六一七。 原来她丈夫是在6月17日这一天谢世的,她不会忘记这个忌日。 酒,这玉液琼浆,益之如毫,损之如刀,如今在国外也当作毒品,嗜酒成瘾者,照样会因酒精中毒而死亡。寡居的少妇,借酒浇愁度日。有一天她提笔写了四句诗在墙上: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消愁愁复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 明朝散发弄扁舟。 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一诗中的末四句。老母亲看后,吓得面如土色,她只怕女儿又疯了,披头散发,学屈原而去。 三年后的今天,在海洛因毒死女婿并将这个家庭糟蹋得一贫如洗之后,草草为女儿换了孝服,那情景之凄惨,叫人怎么也不敢回想。事后,变成“祥林嫂”式的老母亲,双膝跪在儿子面前,叩头求他戒毒,为祖先留下一根苗苗。总算又一次说通了,终于带着只剩下一把骨头的儿子前来求诊,严肃而冷峻地向我讲了上述这篇真实的故事。 救救孩子:一个戒毒医生的日记 1992年6月26日 (2008-11-02 08:59:09) 救救孩子:一个戒毒医生的日记 1992年6月26日(晴) 作者:吴正中 李永勤 今天是第五个国际禁毒日,下午表兄霍其天来看我,说上午“五一”广场上聚集了几万人,省委书记、省长都讲了话,当点燃搜获来的鸦片、海洛因后,人群中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然后由法院院长宣布枪毙了五名罪大恶极的毒品贩子。一个站在他旁边的老大爷激动得老泪纵横,连声说: “烧得好,烧得好,早该这样做了,这个黑狐狸(鸦片)、白骨精(海洛因),不知害了多少人家的孩子。毛主席老人家真好,土匪没了,赌博没了,窑子院(妓女院)没了,大烟鬼没了;今天这些乱七八糟的鬼玩意儿全都跳出来了,害得大家不得安宁,我们家五辆自行车,‘凤凰’、‘飞鸽’、‘永久’,全都被接二连三地偷了。据说偷去才卖20元,换一个包包(按:指包海洛因的小包)吸。据公安局里的同志讲,现在‘以盗养吸’的吸毒者很多,一位母亲染上毒后,指使上小学的9岁儿子‘放哨’帮助偷车;一位小学教师吸食毒品后,撬盗名牌自行车93辆,价值4万余元,低价销赃后,所得赃款全部吸毒,挥霍一空……” 另一个老人接着说: “再别提社会治安了,把一个好端端的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糟蹋得不成样子了,50年代是‘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现在到处安上了钢铁门,什么‘钢铁防盗门,家庭保护神’,真是莫大的讽刺!就安防盗门一项,全国不知花了多少钢材!……据说一位名牌大学的党委书记,为了保护教授们的人身与财产安全,给所有的教授家都安了防盗门,随后给全校所有教师职工家全安上了。” 我们边喝茶边聊天,对今天的社会治安忧心忡忡。毒品的种植、生产、走私和吸食,并由此带来的暴力、偷盗、抢劫、赌博和卖淫等社会问题,几乎危害着世界上所有的国家,真可谓“此毒不除,世难太平”。表兄长期从事书店工作,读了不少书,知识面很宽,对海洛因的危害性说得透彻极了。我牢牢地记住他所说的“吸食海洛因,不是进监狱,就是进地狱”的箴言,两个“狱”字,多可怕啊! 晚上,我继续聚精会神地读《林则徐传》,领悟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试想今天如果搞一次虎门销烟,该是具有多么伟大的现实意义与深远的历史意义,中国应该再出第二个林则徐,再现当年虎门销烟的风采。根据目前的现实,最主要的应该是全世界各国联合起来,扫平缅甸、泰国和老挝三国交界处的“金三角”与阿富汗、巴基斯坦和伊朗三国交界处的“金新月”两大毒源,否则,全世界就没有个太平日子,但是,谈何容易! 儿子取来了报纸和信,其中一封信这样写道: 尊敬的木贝余教授: 您好。 我是B市百货大楼的一位普通营业员,在玻璃组。我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可我丈夫无意中染上了毒,给这个家庭笼罩上了阴影。他很想戒,但屡次都因反应太大,未能坚持下去。我们全家人在毒魔的折磨下痛苦地挣扎着。这种非人的生活,给我们带来了生活的拮据、身体的痛苦、精神的压力,已将我们推到了死亡的边缘。面对着一块块玻璃镜子,看看我日益憔悴的身影,真痛苦万分。 在漫漫寻找戒毒药的长夜中,在我几乎绝望的时刻,看到了报纸上关于您和您所研制的“华夏戒毒神药”的报道,我激动万分,抱着满怀的希望向您求救,渴望您在百忙中给予帮助,告诉我在那儿买药,我将万分感激,对您的救命之恩,永世不忘。 恭祝 大安 一个苦命的求救人:黎明明 1992年6 月20日 多可怜的女子! 救救孩子:一个戒毒医生的日记 (2008-12-06 10:27:28) 救救孩子:一个戒毒医生的日记 1992年6月27日(晴) 作者:吴正中 李永勤 门诊上喝药的患者,老病号有说有笑,精神大为振奋,新病号萎靡沮丧,正在艰难地度过自己的痛苦期,一声不响。 有位患者的家属在谈论昨天“五一”广场上的情况。一位家属将我从诊室里叫出来,站在门前的空地上。她,约有60多岁,眼睛红红的,似乎刚刚哭过,不无忧虑地说道: “教授,昨天‘五一’广场上虽然烧海洛因,但人家还是在卖,我儿子昨天照样买到了,有什么办法呢?教授,我们这些受害的家属能不能联合起来给中央写一封信,让中央好好管理。哎!……” 这个主意好,我从内心支持他们向中央反映,越快越好。 撩人发财的机会,使毒枭肆无忌惮地贩卖,疯狂的走私背后是疯狂的倒卖。 救救孩子:一个戒毒医生的日记 1992年7月2日 (2008-12-14 21:15:42) 救救孩子:一个戒毒医生的日记 1992年7月2日(雨) 作者:吴正中 李永勤 我读着报纸,被一串可怕的阿拉伯数字把心揪住了,至1992年6月,我国吸毒患者已达24万8千多人。多么可怕的数字,相当于我国北方一个中等县的人口,这实际上是一个相当保守是数字。 甘肃,国民经济在全国要倒数,可是吸毒患者的人数却居然创下了仅次于云南的全国第二位记录,连《参考信息》上也登了。无巧不成书,其实这毫不奇怪,自有科举制度历史以来,从隋炀帝至清光绪1300余年间,只有云南、甘肃两省没有出过状元。落后导致邪恶,愚昧走上犯罪,亦一大规律也。越不读书越没文化,越没文化越不读书;不读书也就不买书,越不买书读书越是无知。无知和愚昧只是程度上的差别罢了。在文化沙漠的氛围中,对于鸦片、海洛因的认识只能等于零。 自从电视台在上周星期六播出了我研制的“华夏戒毒神药”后,患者来就医的一天比一天多。吸毒者一旦成瘾,又痛苦又后悔,自卑感相当重,希望能自拔,但苦无良药,在戒毒工作中,无论递减法也好,代替法也好,冬眠法也好,都有一定的弊端。听说我用中药戒毒,效果极为理想,一传十,十传百,就医者蜂涌而来。今天门诊接待了好几位患者,一帮一帮的,全都由父母陪着。“可怜天下父母心”,他们前一世究竟犯下了多大的罪,这一世要遭这样大的孽,不避风雨地领着受害儿孙前来戒毒。 一个合格的戒毒医生,应该是一位内科医生,神经精神科医生,同时又应该是一位慈善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行为学家、犯罪学家。为了替患者全面负责,病历的内容包罗万象,我特意让几位青年医生将患者的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邮政编码、电话号码全都列入病历之内,以便综合治疗并且随时追访。 现在我终于掌握了一种有效地戒毒方法,让已治愈的患者给新病号现身说法。要跟患者交朋友。“浇树浇根,交人交心”,我的这些朋友和我交了心都乐于说教。有一位伍姓患者,天天来现身说法。我反复告诫手下的几位青年医生,一言一语,一举一动,都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戒毒医生,千万不能将患者称“大烟鬼”、“瘾君子”,应该亲切地称他们为“小王”、“小赵”、“小李”、“小张”。尊重他们的人格,严守他们的秘密,启发他们的良知,唤醒他们的灵魂,端上药让他们喝,不能有半点嫌弃。 雨,一直淅淅沥沥地下着,很不便于行路,喝过药后,他们没有马上离开,是我们和患者及其家属促膝而谈的好机会,互相沟通,互相理解比什么都重要。 被治愈的小伍说: “我们这些人,都是上了当受了骗的人,由于无知、好奇才吸上毒的。木教授的药好,是他老人家花了多年的心血才研制出来的,去年到深山老林采药,将腿脚摔伤了,险些乎要了命,跛了很长时间,听说是最近才好的。“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再好的药也治不了寻死的鬼,不喝药谁也治不了我们的病。‘灌药灌肠’,他这汤药吸收得快,排毒也快。我刚喝药的那几天,一天一夜要上十几次厕所,排出了大量的毒,有时候像指甲盖那样的黑片片,有时候像茶叶渣子,有时候像粘粘糊糊的沥青。排一次舒服一次,越排越舒服,猛觉得头脑清醒了,三天一过,再也不难受痛苦了。特别好的一点是,使人慢慢地不想那害人精了。 “不瞒大家说,我原先是中学语文教师,所写的短篇小说发表在一家颇有影响的刊物上,还获了奖。谁都说教师的职业是阳光下最美好的职业,但什么时候,这最美好的职业能真正成为最吸引人的职业呢?现在中国的节多得很,什么‘文化节’、‘艺术节’、‘丝路节’、‘风筝节’、‘龙灯节’……这个节,那个节,都热得很,唯独每年9月10日的‘教师节’冷得很,教师的地位太低了。为了这,我跳了槽,拿到一笔可观的工资。没有钱不行,钱多了也不行,钱害了我,使我染上了这见不得人的东西。自从吸上毒后,我什么也干不成了,13万元全买成海洛因一挥而光,拿钱买罪受,真是丢尽了自家先人的脸。 “我是快近40岁的人了,孩子在上初中二年级,不知道是谁说出去的,说我吸毒,孩子的同学互相议论,没提防叫孩子听见了,她哭了,再也不上学了。她背着书包从学校颓丧地走回来,坐在桌子旁,耷拉着脑袋,不吃不喝,一言不发,一个劲直哭。奶奶问,不说;妈妈问,不说。孩子是最纯真的,一旦伤了他们的自尊心,心灵上受到创伤,是很难治愈的。晚上,她睡在被窝里,一直说梦话:‘爸爸,爸爸,您怎么变成大烟鬼了!……妈妈,妈妈,我再也不上学去了,我害怕……’这就是我走上新生的开始。我想,我堕落到连学生娃娃都骂我是大烟鬼,还有什么活头。 “我爱人是一个典型的贤妻良母,她没有哭,也没有闹,更没有提出离婚。第二天,她从单位上工会里借了500元钱,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她跪在地下,流着泪对我说:‘伍瑞生,伍瑞生,我活着是你们伍家的人,死了是你们伍家的鬼,不看僧面看佛面,你看在爸爸妈妈的面上,你看在你女儿的面上,你到木教授那儿去戒毒。我不要工作了,我天天陪着你去喝药,你好了,我开牛肉面馆养活你;你不好,我把你们伍家的娃娃拉扯到18岁,学个尤三姐……’她哭成个泪人,当我把她从地上抱到床上时,手脚都冰了,面色惨白惨白的,直打冷战,直淋冷汗。我这才下决心到这里来喝药的。 “我脑子虽然叫海洛因毒麻木了,但这时却似乎清醒了些。我想,我倒底要这个家呢,还是一直抽下去抽死呢?我终于选择了前者,我喝药已经30多天了,现在精精神神的,小便检验,连一点吗啡也没有了,我还是坚持喝药,木教授说美国要治三年,30天,才是三年的三十六分之一,我喝完四个疗程的药后再喝四个疗程,要彻底治好。西医观察是否治愈的标准是看小便中是不是含有吗啡,虽然是千分之几,但毕竟还有,直到近几天才没有了。木教授说,中医不仅要看小便中是否含有吗啡,而且还要看患者是不是还想毒,精神是否振作,说真的,还是中医看问题全面。多亏我女儿救了我一把,多亏我爱人救了我一把,多亏木教授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我上面说的话如果有半句假话,天打雷轰!”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我想,我终于变成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了。 救救孩子:一个戒毒医生的日记 1992年7月14日( (2009-01-01 20:48:13) 救救孩子:一个戒毒医生的日记 1992年7月14日(晴) 作者:吴正中 李永勤 医生要有菩萨的心肠,姑娘的手,鹰的眼睛,木匠的决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唐代大医药学家孙思邈真人说得好:“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冷凄,勿避崄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对于这段至理名言,我一直铭刻于心。作为医生,首先要有菩萨的心肠,把行医当作一项慈善事业来做,不要见钱眼开,见钱眼红,唯利是图,唯财是取。“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是君子和小人的根本区别和分水岭。“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刻薄不赚钱,忠厚不折本”,在戒毒工作中,我是一直铭记着古人的这些教诲的,当作信条来遵守。凡是家庭困难的,统统采取了减、免、缓的方法。 今天,我又遇到了从未遇到过的事情,一位60多岁的回民老大爷领着两个儿子来喝药,一克150元的海洛因使他们一贫如洗,房卖了、院卖了……老母亲喝敌敌畏死了,变成骷髅的两个儿子天天束手受败。他们瞪着直勾勾的眼睛,一动不动。老大爷一言不发,像一棵枯槁的树直直地站着。我明白他的意思——救救孩子。 按照《古兰经》教义,真主指示,穆斯林兄弟应该是世界上最纯真的,干干净净而来,干干净净而去,不吸烟,不嗜酒,是绝对不允许吸食鸦片的,更不用说海洛因了。 晚上,已经相当晚了,忽然听到敲门声,我将门打开,进来的正是今天上午领着两个儿子来喝药的回民老大爷。 老大爷提着个塑料袋,放在地上,然后说: “教授,我老汉60多岁了,经的多,见的广,见过的人多了,今天见您是一个真正的大好人,打心眼里敬重。我们回民最讲义气,最重义气,越是老一辈越是这样。今天您看到我穷,让两个儿子喝药,只收了十分之一的钱,50元能干啥,连您老先生的辛苦费都不够。我曾到一家医院去一开口就要1250元。我心里实在过意不去,给您买了这只肥肥的羯羊腿,请您收下,补补身子。这是我的一点心意。两个儿子戒好了,有情后补,有情后报,我老汉说话算话,不是那种忘恩负义不讲良心是人。” 我辞谢了好一阵,也辞谢不掉;给他钱,他也不收;让他坐下,给他沏茶,他也不喝。是一个道道地地的穆斯林信徒。 他慢慢地坐下,犹豫了片刻,好像要将一腔苦水全吐出来似的流着泪说道: “教授,命苦得很哪,一言难尽哪,为什么天下的苦命事全落在我一人身上。我爷爷,我阿大,两辈人苦死苦活地挣了几个钱,买了九峰骆驼,让我拉骆驼养活一家人。俗话说:‘生(sheng)人不要生哥哥,生牲口不要生骆驼。’太苦了,我是老大,我又拉骆驼,是苦上加苦。我们从青海驮上盐,到陕西汉中贩卖,又将汉中的紫阳茶、姜皮子、花椒驮到青海贩卖。多少年啊,已记不清了,我的青春是在骆驼背上度过的。结婚后,照样拉骆驼,每次外出,我媳妇都哭,她怕见不上我了,累极了从驼峰上跌下来摔死。冰天雪地的寒冬,脚上皸裂的口子一道又一道,像小娃娃的嘴,耳朵冻得流脓水……多苦啊!” 我是见过拉骆驼的,那是1948年至1950年在乌兰山下上初中时,驼铃声声,划破寒空,清冽而悠远,叫人不由得想起骆驼客的孤寂和寒苦,人世间的酸咸苦辣,他们全尝尽了。 他停了会儿将苦涩的舌头润了润又接着说: “到老年总算熬出了头,两个儿子到广州跑买卖,挣了不少钱,少说也有五六十万,买了一座院落,盖了一砖到顶的新房,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两个儿子听了我的话,给家乡捐了10多万,建了一座小桥,让行人再不涉水了;修了八间教室,让学生娃娃有教室上课了。好名声全落在我们马家了,乡政府送了一块大匾,用金粉写成的‘造福桑梓’四个大字金光闪闪。可是,好景不长,后来,……后来,……他们兄弟俩都吸上毒了,情况一天天叫人害怕起来。先是老二吸,过了一年老大也吸上了。两个媳妇哭得恓惶极了,我的心上像扎着把刀子。钱来得快,去得快。记得我爷爷讲:‘种田钱,万万年,生意钱,十几年。’一点不假。他们吸毒已八九年了,不到十几年将45万多元全送给毒品贩子。除吸海洛因而外,又注射杜冷丁,一支几角钱的杜冷丁,用高价买,要卖20多元,有时候要卖50多元。还买三唑伦、盐酸二氢埃托啡,只要是毒,吸的注射的全买全用。有时候一大把一大把地吃安定片,叫人看了真害怕。钱糟蹋光了,就把房院卖了,老伴一气之下喝敌敌畏死了…… “人,还是受些苦才好,不吃苦就不知什么是甜,就不爱惜甜,就会身在福中不知福。我养了他们的身子没养他们的心,万万没想到遇上了这么两个败家子,45万多元,能盖一座小洋楼,白白地糟蹋掉了。现在两个儿子都变成一把骨头了,我再不管就一起死了……” 说着,说着,又哭起来。 星夜茫茫,驼铃悠扬,回首往事,不胜惆怅,心上像压着一块石头似的,我们这些古波斯商人的后裔,怎么被作弄坑害到这种地步了!鸦片、海洛因这些“黑狐狸”、“白骨精”,天天在勾引经不起诱惑的青年一代的灵魂,不分汉、满、蒙、回、藏,不分工、农、兵、学、商,只要能勾引的都勾引。叹滚滚钱财何用,一张金箔纸,一根火柴棍,腾云驾雾,“受用”无穷,纵父怨母啼,全装作天聋地哑,只剩下几寸囚毛,半袖肩膀,两行清涕,一具骷髅。 太可怕了。 我反复思考着这些无辜青年走向堕落的原因,他们不是清朝八旗子弟,他们不是王公纨绔少年,但所得的结果却一模一样,毫无二致。这究竟是为什么?为什么?空虚而麻木的灵魂使他们所追求的人生价值始终是毫无意义的,空虚的挣钱,麻木的挥霍,到头来只能落得如此下场。他们捐款,他们修桥,他们兴学,他们助教,乡政府送来了金匾,他们成了座上客;45万多元,对于中国一般家庭来说,无异于一个天文数字,他们却一下子全糟蹋了,最后变卖家产,以至老母自杀,家破人亡,最终成了人下人。 这一切难道都是偶然的吗?不! 一位儿童教育专家忠告家长、各级学校领导和教师说,今天的孩子需要受吃苦教育,文章说:“有一项对中学生的调查表明,愿意将来当普通工人的中学生不足千分之二。”如果不给孩子进行普通劳动者教育,艰苦奋斗教育,孩子缺少吃苦的经历,对他们的成长是很不利的,日本东京一家小学,为三年级小学生开设了一门新课,让学生用洗衣板洗衣,用扁担挑水或抬水,用煤炉子生火,用石磨磨大豆,告诉他们四五十年前绝大多数的日本人就是这样生活的。 这是一件很有启发意义的事,对下一代吃苦教育的问题如果解决不好,真正涉及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前途命运。目前我们不少家庭与学校,不是培养广泛意义上的劳动者,而实际上是在培养精神贵族,公寓式住宅楼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但愿这个问题今后能引起有关方面关注。 救救孩子:一个戒毒医生的日记 1992年8月2日 (2009-01-11 18:36:27) 救救孩子:一个戒毒医生的日记 1992年8月2日(晴) 作者:吴正中 李永勤 吸毒患者,像一股狂风中的草芥,在他们认为需要戒毒的时候,听到那儿的戒毒药好,那股狂风就将他们刮到那儿,云南、四川、浙江、广东、贵州、西安、兰州……到处打听到处跑。自从《中医药信息报》报道了“华夏戒毒神药”后,外地的患者络绎不绝而来。在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中,以飞机最先进,一些有钱的患者就坐飞机而来,以期迅速摆脱毒瘾的折磨。两位乘飞机前来的S省患者,住进了一家颇为豪华的宾馆,一人包了一套,有卧室,有接待厅,有洗澡间,有彩色电视机,有空调设备,应有尽有。第二天,他们的夫人怀抱着襁褓中的婴儿也乘飞机赶到,由出租的皇冠车接来。两家来了八口,各有一个保姆陪着。两位夫人浓妆艳抹,穿着最时髦的裙子,特纯的金耳环,特大的金戒指,特高的高跟鞋,处处足以表示她们的显贵。 “诚招天下客,信取四方人”,我拖着疲倦的身子乘电梯到了他们的房间。有钱的阔佬,一边喝着药,一边吃着本地特产的特等“黄河蜜”和水蜜桃,夫人和保姆陪侍左右,气派非凡。 其中一位说: “教授,不瞒您说,我们都是有名的金矿主,开金矿发了大财,我们两家少说,也可以买起一架直升飞机。我抽,我们一家人抽,我的儿子抽,孙子抽,曾孙抽,玄孙抽,……都抽不穷。通过这几天喝药,我们发现您发明的这药不错,最难受最痛苦也只是前两三天,到第四天下午就觉得好得多了,今天是第五天了,上厕所解大便排毒的次数比前几天少得多了,饭量也大大增加了,好得多了。我们发现您是一个真正的大好人,不是那种江湖骗子,才一点不隐瞒地向您讲了真话,说出了我们是金矿主的身份。这几年有人说:‘政治是空的,理想是远的,权力是硬的,钞票是实的。要抛弃空的,不想远的,抓住硬的,大捞实的。’我们的确捞了不少钱。钱为人,钱也害人,它是人身上的垢痂,它把我们害苦了。现在我怎么也不敢抽了,自从抽上海洛因后,没有食欲,没有性欲,没有记忆力……180斤的体重变成了120斤。‘丑事不瞒医’,已经好几年没跟老婆睡觉了,连想都不想,彻底阳痿了。现在连金矿主也当不了了,身体真正垮了,成了一个废人,才求到教授门下。虽然才喝了五天药,但效果很理想,现在已多少有点性欲要求了。” 他说着,朝他夫人脸上一瞅,羞得他夫人脸一下绯红了。 过了会儿,另一位接着说: “S省,吸毒的患者多着哩!连十五六岁的小娃儿、小丫头都有吸的,文化落后,经济富裕,把人害苦了……” 晚上回来,我老想一个问题,他们那憨敦敦的襁褓中的婴儿究竟是哪里来的? 第二天,一位夫人来取药,我转弯抹角地问起这个不解之谜,那夫人先是吞吞吐吐的,后来索性直说了: “教授,真人面前不说假话,不瞒你说,我们两家抱的孩子都不是亲生的。说来话长,他们二人是表兄弟,都很有本事,按照他们的说法是我们嫁到财神爷家里了,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绫罗毛涤,住的是两层洋楼,坐的是皇冠轿车……可是,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他吸上这玩意儿后,我们再也没有同过床……” 她说着,说着,眼泪扑簌簌滚下来。食,色,性也。何况一个花朵正放的少妇呢? 过了一会儿,她终于理智一些了,接着说: “别看他们吸毒,对于传宗接代的事看得比我们还重。我们抱的孩子都是从‘超生游击队’那里买来的。起先,他们并不在意,后来听婆婆说,越想越觉得不是滋味,常常念叨两句话:‘谷要自种,儿要自养。’说外姓人家的孩子将来给自家上坟,不烧钱粮不说,如果烧钱粮,烧下的钱粮自己也收不到,全落到他们亲生的父母手里了,或者被乱鬼抢去了。并常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只怕自己断了后。别看他们有钱,在封建迷信的事儿上看得挺重。就为了这个缘故,二人商量了一下,下决心戒毒。都要自家生个儿子。” 这是一幕多滑稽的闹剧啊! 富裕并不等于充实,金钱无法作为人生的定位。钱是黄金,而理想和事业是太阳,没有了太阳,黄金也就黯然失色。如果人们都从金钱的桎梏中解脱出来,不被“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思想所束缚,犯罪的人也许会少得多。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生只是短暂的一瞬,人们啊,你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大彻大悟呢?你究竟准备给社会留点什么呢?你还记得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所写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翁保尔.柯察金说过的一段掷地作金石声的警句吗?如果你遗忘了,就请现在记住吧: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来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生活庸俗而羞愧,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 救救孩子:一个戒毒医生的日记 1992年9月6日(雨 (2009-02-03 21:38:39) 救救孩子:一个戒毒医生的日记 1992年9月6日(雨) 作者:吴正中 李永勤 光阴荏苒,转瞬已是9月间了,一场秋雨一场凉,天气寒冷,对吸毒患者是一个极大的威胁,今天来的一个新病人,就显得特别怕冷。他萎缩成一团,像个刺猬似的,仿佛遇到了数九寒天。他姐姐多少有点女强人的味道,劈头一句就说: “教授,您看把他冻成那个熊样,一件600元的皮夹克,让他拿出去50元卖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吸食毒品,自作自受。冻死活该!” 接着向她兄弟瞥了一眼,显出一幅不屑一顾的神情,鄙夷中含着愤怒。停了一会儿,似乎才恢复了理智,平静地说道: “教授,求求您,救救他吧。我爸爸是抗美援朝时从朝鲜战场上下来的特等残疾老军人,受了刺激,早已不认他这个儿子了。妈妈一提起他就哭。我一回家就诉苦:‘你当姐姐的不管叫谁管,你眼看着叫我们这个家烂散了不成!你撒手不管,逼死我不成!死,我倒不怕,只觉得死的下场是留下一个抽大烟的儿子,爹不管,姐不管,狼吃了,够吞了,怎么对得起你九泉之下的外婆呢?你外婆是一个行善的善人,虔诚的佛教徒,不吃荤,不沾腥,葱、韭、薤、蒜、猪、羊、鸡、鸭,都不知道个啥味儿,心善得连个地上的蚍蜉蚂蚁都不敢踩,小心得只怕树叶落下来砸烂头。我怀小军时,你爹腿上的子弹头刚取出来不久。坐月子时,你外婆一个人侍候四个人:一个残疾军人,一个月婆子,一个上幼儿园的外孙子,一个只有2斤4两重的婴儿。里里外外就她一个人,滴水不露地管这个家。我,因为营养不良,哪里有奶喂孩子呢?全靠你外婆蒸面熬面糊糊救活了这个孽种。如今,他跟上一群不干正经事的猪哥哥狗姐姐鬼混,抽上大烟了,都撒手不管,我好苦啊!……’教授,救救他吧!我为了他不知跑了多少家医院,打问来打问去,都说您的中药好,能治本,才跑到这儿来了。您行行好吧!……” 很快办好了手续。联系人名下写道:“姐姐李翠莲”。的确有点儿巧合,这个颇有点像宋元话本上的“快嘴李翠莲”一口气说了这么多话。等到她弟弟在隔壁喝药室喝药的空儿,又跑过来给我说: “教授,您不要笑话,我看您人好,有什么说什么,他戒不了毒,我结不了婚。我如今已是30岁出头的人了,至今还没有找上对象,谈一个吹一个,前后谈过五六个,都吹了。我虽长得不怎么俊,但并不缺胳膊少腿,您想哪个青年小伙子将指头往磨缝里塞呢?不疼找疼。人家一打听我有个吸毒的弟弟,避都避不及呢,躲都躲不开呢,还自找倒霉,跟我谈对象呢?天哪!谁家要有个吸毒的人,谁家就倒了八辈子霉。我一进家门,就像走进十八层地狱,真把人熬煎死了。我妈妈三年再没有笑过一声,眼泪早哭干了。……” 年年岁岁花常在,岁岁年年人不同。花无百日红,耽误了青春、错过了结婚最佳年龄的李翠莲,终于忍不住掉下了伤心的泪,一滴一滴的泪珠,滚动在她那忧郁的脸上,就像滚动在即将开败的荷花上的露珠一般。 救救孩子:一个戒毒医生的日记 1992年9月18日 (2009-03-21 21:43:59) 救救孩子:一个戒毒医生的日记 1992年9月18日(阴转晴) 作者:吴正中 李永勤 中国的传统家庭,塑造了一批批具有传统道德型的女性,她们纯粹受母辈“贤妻良母”的影响,竭力向这方面努力,虽不至于像日本女性那样卑躬屈膝,但逆来顺受者亦不乏其人,即使是一些现代女性亦不无如此,可是当着她们觉醒后,就会显出巾帼英雄的本色来。 两周前的一天夜晚,我正在翻阅整理病例,随着敲门声进来了两位女人,一位约35岁上下,陪着她的姐姐约40岁左右。她,是一个道道地地的悲剧式人物,那羞涩的眼神,那向下略弯的嘴角,那不经意梳理的头发,那低头走路的倩影,那轻足蹑脚的步态,让人一看就知道是一个很有教养的女子,同情敬重之心油然而生。她们之所以晚间来,完全是身份所决定的,对于一个书香门第出身的大家闺秀来说,大凡认为见不得人的事,唯恐人看见,唯恐人知道,为了让丈夫早日走上新生之路,不得不采取这种方式。 每天都是姐姐来取药,两周后的今天,姐姐才将妹妹的“苦节图”描绘出来: 她们家是一个很有名望的家庭,爷爷奶奶是德高望重的老人,爸爸是高级工程师,妈妈是有名的妇科大夫,叔叔叔母也全都是大学毕业生。父母生有两儿两女,取药的姐姐排行老大,下有两个弟弟,最小的是妹妹。“天下的老人偏的小”,两位老人把小女视若掌上明珠,不是一般的疼爱,简直疼爱极了,尤其是爷爷奶奶。这小姑娘也真争气,在家中是好闺女,在学校是好学生,在单位是好同志。她长得特别出众,对祖父母、父母、老师、同学及领导、同事,彬彬有礼,未开言先是甜甜的一笑,让人十分喜爱。 上大学后,由于患严重神经衰弱症,不得不辍学。在工作岗位上,年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多少个英俊的青年小伙子向她献出了爱心,如痴如醉地追求她,最后她向一位中学时的同学捧出芳心,缔结了海誓山盟般的爱情,含情脉脉地说: “宝珍,我永远是你的人,非你不嫁。” 她向未婚夫提出了六个条件:第一,婚前绝对不能发生性关系;第二,要明媒正娶,绝对取得双方父母及两家人的同意;第三,婚后要在事业上有所进取,她要上夜大学学习中国语言文学,拿上本科文凭,实现多年夙愿;第四,婚后五年才生孩子,男孩女孩都一样,决不能在生了女孩后让家中人对她表示冷漠;第五,作为一名大家闺秀,信守诺言,永不离婚;第六,婚后双方都拥有公开约会他人的权利,不能产生嫉妒心,无中生有地胡乱猜疑。 对于守身如玉的心上人的条件,宝珍大喜过望,因为凤莲在他眼中是位自尊而高贵的女性。他最尊重也最欣赏的是一条:“这证明她是位真正的淑女,今后可以建立一个及其幸福美满的家庭。” 结婚后,日子过得像蜂蜜一般甜,互相体贴,互相谅解,没有不羡慕的。五年后生下了一个女儿。宝珍经常给人说: “妻子是善良贤惠的,女儿是聪明上进的,我算是跌到福窝窝里了。” 一家人安平守道,甘苦与共。凤莲将爷爷写的裱好的中堂字画挂在墙上,“不求富贵梦,但愿太平年”十个颜(真卿)体字表人心意,熠熠生辉。 在改革开放的年代,年轻人毕竟涉世太浅,也终有把持不住者。丈夫见钱眼开,辞去了单位上的工作,到一家公司当上了销售部主任。大把大把的钞票使他昏昏然飘飘然起来,嘴里常哼着“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他变了,他变了,“白酒红人面,黄金黑人心”,金钱使他陷入泥潭,他的心终于变黑了。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天下事利害相连,祸福为邻,老子说得好“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有一天他在一家宴席上海吃海喝,回到公司后上吐下泻,肚疼如绞,一个小幺寻来了海洛因,他吸了几口很快止住了疼,就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上了瘾。 公司辞退了他。 从此以后,家中每天都演出了一幕幕不堪忍受的悲剧。黑色消费,使妻子用汗珠垒起来的、从牙缝里省下的钱全填进那可怕的无底洞中。当丈夫犯瘾时,那怒目圆睁要钱的狰狞面目,使她常常涌出酸楚的泪珠。此时此刻,用“伤心”、“痛苦”、“悲哀”,甚至“绝望”等词汇描述她的心情都远远不够。作为一个先进工作者,博得了前所未有的好评,外面的成功和家里的失落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年轻的媳妇怎么也难以平衡自己。 她不怨天,不尤人,只怪自己命苦。有时候她呆呆地望着丈夫发愣,有时候她突然抱着丈夫痛哭,有时候她对着墙壁歇斯底里地喊叫。她的神经已承受到了极限,她想到了死。她求医生给丈夫先打一针,让他安乐死去,然后……可是有哪位医生肯满足这种似乎合理而又极其残酷的要求呢? 有一天,她离开家,自言自语地说:“死了吧!死了吧,他死后我哭上一场,过上半年一载、三春六秋也就忘了,权当尘世上没有过这回事。” 不思量,自难忘,牵肠挂肚的她,默默地走到湖心公园,到那株曾与丈夫山盟海誓过的树下坐下来,拣回昔日依依相恋的旧痕,“宝珍,我永远是你的人,非你不嫁”的旦旦信誓如雷贯耳,她大哭了一场。哭够了,她那噙着泪水哀怨和期盼的眼神直刺青天,好像要叫苍天救她一把似的。 直到深夜,她还木然地坐在那株树下。 聪明的女儿不见妈妈回来,壮着胆子跑到外婆家求援,全家人找了半夜,好容易才找见,用车拉回来。 她不吃不喝,好心的妈妈将熬好的人参汤一勺一勺喂进嘴里,才将女儿救过来。 一天,姐姐在一个同事家看到了“华夏戒毒神药”服用说明书和《济世箴言》,兴冲冲地跑回家拿给妹妹看。她如获至宝,像读《圣经》般地读《济世箴言》,如获至宝似地一个字一个字地念道: 毒品是魔鬼,经不起魔鬼的诱惑,就会进入地狱。 瘾君子在希冀得到片刻欢悦的同时,死神却正在悄悄临近。 吸上毒品,前途茫茫,朋友避开你,坏人找上门。这时候你已坠入苦海的深渊中,如果不立即自拔,死神就会将你拉入地狱。 吸食海洛因,不是进地狱,就是进监狱。下决心戒毒,是你新生的开始。 吸食毒品,似乎是造成许多人堕落的原因。而人们嗜毒,是因为他们犯上了人性的弱点——“玩忽生命”。 将过错推给别人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你不想吸毒,没有人能够逼你。错在自己,要不要改也在自己!不要怨天尤人,埋怨命运。事实上,该埋怨的是自己,你的命运是你自己一手造成的。 对母亲,我感到很内疚,每当我吸毒的时候,我知道她老人家很伤心,可她从不曾遗弃我,始终是那样的关心我,我能对得起她吗? 人生的道路崎岖曲折,只要不小心,就会跌倒。跌到了又算得了什么呢?最重要的是重新爬起,不要被过去的阴影所缠绕,坦然地面对它,坚定自己的信念,重新做人,最终必然能获得成功。 人的意志是很重要的,它可以产生无穷无尽的力量,推动自己走向光明大道。 一个人能不能改过自新,旁人的支持固然重要,然而本身的斗志却高于一切! 人都是有良心的,我相信只要我们真心悔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人看,任何人都没有理由不给我们机会。 摆脱毒瘾的折磨之后,对每一位痊愈的患者,才是真正考验的开始!很多人就因为经不起这种考验,把持不住,不能和昨天彻底告别,又重新陷入毒瘾的折磨之中,愿你不要走这条没出息的路。 一个人的对与错,往往只是一念之差,这并不能决定我们一生的好与坏,善与恶,走向新生才是至关重要的。 不管吸毒多久的人,只要他们决心改过自新,我们应尽量的帮助他们,使他们从罪恶的深渊中坚强地站起。 当失足者决定面对现实,洗涤身上所染的污点而重新做人时,给予他们第二个机会是我们应尽的天职。 这个世上,没有什么比亲人的谅解和支持更能令迷失方向的人勇敢地去面对现实,一点点热情的关怀,足以温暖一颗颗迷途失落的心,让我们帮助他们踏出第一步。 人总是有做错事的时候,人生的道路荆棘满途,高低不平,只要不小心,就会跌倒,跌倒的时候最需要的是一份关怀,一手牵引……。 这一夜,她兴奋得睡不着觉,第二天一大早就与姐姐商议为丈夫戒毒的事,终于大着胆子踏进了我的家门。 在戒毒的第二天,丈夫犯瘾了,想往外跑,她和姐姐、哥哥用布带子紧紧地将他捆在床上,任凭他怎样喊叫挣扎也不松绑,并且咬着牙说: “宝珍,不是我不管你,给你钱买包包(按:指包海洛因的小包包);不是我不爱你,狠心用带子捆你,实在是因为爱之极才这样做的。我今天学的是张学良当年戒毒的方法,你就学学张学良吧!……木教授说,今天可能会痛苦一阵子的,他没有用冬眠法、递减法、代替法,他用的是‘以毒攻毒,相反相成’法,就这么一阵阵,你要忍住,‘痛苦一时,幸福一世’,你看在孩子的面上忍住吧,坚持就是胜利。” 随后姐姐给我递上她妹妹写给我的信,信是这样写的: 尊敬的木教授: 您好。 谢谢您。宝珍已服药两周了。所有症状均基本消失,今后就是巩固的问题了,这是我最犯愁的。环境不好,周围吸毒的人那么多,怎么办呢? 我忽然想到:面对一个吸毒的丈夫是悲剧,但如果面对一大批吸毒患者,就变成一项事业了,假如建立一个具有高度人文感的戒毒医院,研究他们的吸毒原因,纠正他们吸毒的行为,使他们不幸的生命个体达到最大意义上的饱和,活得像个人一样,活的充实一些,真正从下九流的地狱中走出来,不是更好吗?您写的《济世箴言》真好,人文性很强,但愿能多印一些给每位患者及家属,作一些感化工作。 我现在摸索到了一些戒毒方法,进一步培养与丈夫的感情,使他重新转变过来,变到我们当初结婚时的那个样儿。多少天来,我都被戒毒工作所冲动,作为一项事业,我愿参加到你的行列之中,为拯救一个个堕落的灵魂尽一点个人的微薄力量,您觉得可以吗? 恭祝 大安 张凤莲敬上 1992年9月17日 救救孩子:一个戒毒医生的日记 1992年9月24日 (2009-05-04 21:31:20) [url=]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2.gif转载▼[/url] 救救孩子:一个戒毒医生的日记 1992年9月24日(晴) 作者:吴正中 李永勤 红旗小轿车在一条二级公路路面上飞驰,路旁的山山水水全抛在后面,我忽然想起《庄子·知北游》中的三句话:“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回首往事,恍若昨天的情景一般,一桩桩、一件件,全都历历在目。记得1954年刚刚上大学,放寒假了,兴冲冲地回到家中,见到了阔别多年的敬爱的妈妈,想念已久的妻子和两个女儿,以及情同手足的弟弟。温暖的家,使我不忍心马上离开,然而,严格的纪律,却使人不得不在正月初三就启程返校。没有马车、汽车,我和一位姓刘的好友在这条公路上整整步行了四天才如期到校。 四天的时间,成了我一生难忘的片段,寒风凛冽,星夜兼程,苦不堪言,住的是小店,啃的是干粮,脚肿了,腿肿了,手也肿了,风尘仆仆,像两个在荒漠中跋涉的探险者似的。偶过村庄,春天的气氛方兴未艾,更加重了我们的思乡之情。弹指间,已是三十八年前的旧事了。那时的我,是学生;如今的我,已成“耳顺”之年的长者了。时过境迁,感慨万端,“学问之根苦,学问之果甜”,“吃得苦中苦,方有甜中甜”,“不受一番冰霜苦,哪有梅花弄清香”,人们啊,你要想在世间干成几样像样的事情,不吃苦中苦是绝对不行的。唐僧取经,遇到了九九八十一难,降魔伏怪,才到西天。“好事多磨”,是有道理的。假若没有三十八年前那四天的长途行军,哪有今天的车水马龙呢?我怎么会变成一个戒毒医生呢? 经过三个多小时,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这是G省一家大型厂矿,遐迩闻名,约有职工5000多人。厂房周围,尽是一排排参天的白杨,笔直的身影,就像矛盾《白杨礼赞》中说的北方农民那样伟岸。 晚间,在我们下榻的宾馆里,由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主任、副主任和两名干事陪同,厂党委书记来看我和小丁、小王、小赵等医生。党委书记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一个台阶一个台阶提拔上来的,善察民意,了解下情。他,约有50岁,正是一生年富力强春秋鼎盛的时期,由于多年的行政工作经验,老成而持重。我十分钦佩这位山东曲阜籍的领导对于戒毒工作的魄力。他穿着一身褪了色的衣服,朴实浑厚,显得平易近人极了,河西走廊草原上的太阳造就了他一幅黑里透红的面庞,浓浓的眉毛,炯炯的目光,厚厚的嘴唇,颇有点像彭大将军彭德怀的样子。在我们彼此握手问好后,他说: “欢迎教授前来我厂救救一批失足的孩子,我们是下了决心的,就是一个失足的孩子,也要请教授来救。经过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同志们的摸底动员,现在报名戒毒的已有十几位。是我这个党委书记没当好。这些青年,多少个都是我看着长大的。这些‘出生时口含银匙’的一代,生活在比较富裕的家庭环境中,手不能提,肩不能挑,日图三餐,夜求一眠,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脑子里空虚得可怕,精神无聊得可怕,免疫力低得可怕,在海洛因面前,有些青年是百分之百地缴械投降了,作了毒品牺牲品。任何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钱能发家,钱亦败家,凡是经济效益好的行业,都出了一大批花花公子,铁路、邮电、银行、民航,无不如此。我们厂子的经济效益比较好,家长们忙于上班工作,子女们就钻了这个空子。他们百无聊赖,无所事事,七八岁、十来岁,就叼着烟卷转,如今觉得不过瘾,又吸上大烟、海洛因了,一味地寻求刺激。唉!” 书记说到这里,长长地出了口气,既难过,又伤心。停了片刻,他接上说: “教授,我有个不成熟的想法,想说出来跟您谈谈,交换交换意见。我总觉得事情虽出在这一代青少年身上,但根子却在我们当官的人身上,如果我们这些吃皇粮拿官饷的人,都能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当一个‘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响当当的好官,提得起,放得下,唱得来,蹬得开,将自己的文治武功使之于政,真正做一个人民的公仆,而不是人民的老爷,今天也就不至于此。豫剧《七品芝麻官》上说的‘为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台词我很欣赏。我对不起我们这些支援大西北的建设的老工人同志。他们从上海、天津、长春、大连、哈尔滨、青岛来我们厂,流血流汗,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奉献了自己的一生。那时他们住的是草棚帐篷,荒荒戈壁滩,辽阔得无边无际,祁连山,白雪皑皑,鸳鸯湖,碧波粼粼,到处是席箕草,风吹石头跑。他们头顶青天,脚踏大地,以工人阶级的英雄气概战天斗地,毫无怨言。如今他们住上了高楼大厦,按理说是安居乐业了,事实上却不尽然,不少人家反而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他们说我们住茅草棚,喝包谷面糊糊儿也比家里有一个吸大烟的儿女强。我们真正对不起我们的这些老工人啊!” 房子里静静的,每个人都屏着气听书记发自肺腑的内疚之言。书记似乎是想了好久要说这些话的,一吐为快。人都是有思想的,他是在谈他个人的看法。身居官位,而能做出这些沉痛的自我批评,是多么难得啊!过了一会儿,他又不无沉痛地说: “教授,另外,我总觉得我们的舆论导向有问题。‘筚路褴褛,以启山林’,是我们民族的主体形象;声色犬马,纸醉金迷,是一种变质发臭的腐败形象。电视一打开,就是卿卿我我的那些东西,温文尔雅,变成了赤裸裸的动物世界。青年人不懂的,一看电视就懂了;青年人不会的,一看电视就会了。电影也好不了多少。电视电影成了‘教唆犯’了。为什么不多多地拍一些激奋人心、振作精神、表现爱国主义、艰苦奋斗的好片子呢?为什么不多多地拍一些敬老爱幼、尊师重教、讴歌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好片子呢?还有什么‘南有茅台,北有黄台’、五粮液、剑南春……酒,酒,酒,把多少粮食糟蹋了,把全中国人都快要灌醉了。还有什么时装模特儿,扭屁股,摇摆舞,谁一个有多少钱买的起那些露胸显胯的时装呢?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灿烂的传统文化固有的美德被抛弃了,我们中国共产党人一贯倡导的优良作风不要了,尽情地追求享乐至上和高消费,情欲肆泄,物欲横流,不分是非善恶、不辨青红皂白的青年人,眼花缭乱,无所适从,到头来只能落得今天这个报应。教授,一言难尽啊!” 石英钟响了一下,提示人们已是深夜22时30分了,尽管如此,谁都没有睡意。我聚精会神地倾听书记的这篇颇有见地的议论,连一点疲倦的感觉都没有,示意小王换杯热茶让书记润润喉再说下去。他呷了一口热茶水,接着更加沉痛地说: “教授,这些吸毒青年,六亲不认,把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全不当人。这些家庭,要说多惨就有多惨,要说多苦就有多苦,爷爷伤心,奶奶流泪,爸爸卧轨,妈妈上吊,悲剧一家接着一家。有的兄弟两个都抽,有的夫妻二人都吸,遇着这种情况,这个家庭就更惨更苦了。我们厂里生产的半成品或成品,往往被他们偷出去卖了。十八九岁,二十多岁,正是生活的起点,正是他们扬起生活的风帆乘风破浪的时候,却叫海洛因毁了。我常常想,中国应该出第二个林则徐,再现当年虎门销烟的风采,要不然,事情就麻烦了。海洛因,比那时的鸦片烟厉害得多了,我从《南方日报》上看到:从鸦片中提炼出来的吗啡,其烈性是鸦片的8-10倍,从吗啡中提炼出来的海洛因,其烈性又为吗啡的4-8倍。被毒害的青年,岂止‘东亚病夫’,吸上几年就死了。记得今年2月11日《参考消息》上报道德国1991年死于吸毒的人数达到2026人,中国不知道有没有这个统计数字,恐怕也是很惊人的。我是外行,不懂这门学问,从《参考消息》上来看,德国去年所以死了那么多的吸毒患者,原因是80年代初期吸毒者增加的结果,这样算下来,大体上来说,吸食七八年或八九年就死了。听说前几年我们这里卖的一种‘黄皮’,是粗制的海洛因,什么假都掺,碰着什么掺什么,有粉笔灰,有石灰粉,有碱面子,有洗衣粉,掺了砒霜的,一吸身上就开窟窿,流脓流水,臭气冲天,我们厂子里身上开窟窿的有好几个,已死了好几个。这一二年卖的白面更厉害,吸上一口就上瘾。不谙世事的青少年就这样一个个被毁了!” 他呷了一口茶水提高嗓音说: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唐代大诗人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的这几句千古名言说得太深刻了,‘针尖大的洞眼能透进斗大的风’,我们共产党现在要不尽快彻底地整治这东西,那就有亡党亡国的危险。我这话绝不是危言耸听,我真担心啊!我想如果有更多的人有这个忧患意识才好。” 我万万没有料想到这位普普通通的党委书记对于毒品的危害剖析得如此全面透彻深刻,古人“论病以及国,原诊以知政”,但愿每一位党委书记都能像他这样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实事求是地看问题,为禁毒、戒毒工作做出贡献。 接着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主任说: “教授,我们古书记对戒毒工作非常重视,是他亲自确定请您来厂指导这次戒毒工作的。我们厂已开展了几次戒毒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戒毒药效果不佳和其他一些原因,收效不大。自从报纸上、电视上、广播电台上报道了您研制的‘华夏戒毒神药’后,古书记立即决定请您来厂戒毒,救救这一批受害的孩子。古书记刚刚动过手术不久,是他在病房里看到报道的。我去看他时,他拿着报纸高兴地说‘有救了,有救了,赶快请教授来。’古书记心里装着全厂5000名职工,和大家同甘共苦,不搞特权,不拿架子。他动手术的时候,医院里挤满了人,一个个都捏着一把汗。刚刚能说话,三五成群的人就去看他,一群接一群,一帮连一帮,医生挡也挡不住。病房里堆满了西瓜、桃子、奶粉、麦乳精、糕点……群众的一片心啊!他是中国人民大学有名的高材生,毕业后分配到我们厂,由科长而处长,由处长而厂长,由厂长而书记。厂里不少青年吸毒的事,把他熬煎坏了,不知和我们商量了多少次。现在比前几年好得多了,已经得到了控制。古书记在中央党校学习的那一年,由于厂里对这项工作抓得不紧,吸毒人数大大增加。好,今天你们累了,先休息吧,明天上午我们一起具体研究这次戒毒工作如何开展。吃饭的事,都是古书记亲自安排的。教授,您年纪大了,要吃好睡好啊!” 他们走后,我和小丁、小王、小赵又交谈了一会儿,三位年青医生被古书记的一番话深深打动,为自己能拉一把同龄人中之受害者既高兴又自豪,决心做好这次戒毒工作。 夜深人静,我透过玻璃窗望着天空中的皓月,碧空如洗,清澈明净,似乎就像古书记心地一样明净。浮想联翩,久不能寐,这个敢讲真话的古书记给了我多大的启示和鼓舞啊!使人不由得想起孔夫子“学而优则仕”的明训,也许他正是这样一个典型。同时,也使人不由得想起了社会上对某些由上级随意任命但不受群众欢迎的干部的嘲讽对联: 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 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 横额: 不服不行 如果我们的各级组织、人事部门,以民意为重,任用一大批古书记式的干部该多好啊!今天毒品泛滥,吸毒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和治疗,是不是多少跟这种不倾听民意主观主义任用干部的做法有些许关系呢? 吴正中教授简介 (2008-08-04 10:58:43) 吴正中教授简介 吴正中,男,汉族,甘肃省靖远县人,1933年12月16日生于一祖德清明、家风雅正、耕读为本、书香门第之儒医世家。甘肃中医学院教授。1958年毕业于国立兰州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习汉语言文学专业。曾任天水师范学校语文教员。1966年“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期间,因受“造反派”冲击于劳动改造牧牛、放羊时而借文自学中药,日踏青山,夜睹芳菲,得益于古本草学者多矣。1973年调至甘肃省新医药学研究所专门致力于中药学之研究,于1978年晋升为生药学助理研究员。1983年调至甘肃中医学院讲授医学古文,1987年晋升为副教授,1992年晋升为教授。1985年应聘为河南仲景国医大学名誉教授。曾兼任甘肃中医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中医学会甘肃分会医古文学会主任委员、李时珍研究会(中国蘄春)理事、全国中医药院校中药标本馆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养生文献全书》及《中国药师》杂志编委等职。现任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理事、甘肃省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甘肃省老教授教育青少年关爱团》团员。自著或与他人合著有《中药学》(专著)、《药苑漫话》(科普作品。被评为中国优秀科技图书与畅销书)、《医古文注译解析》(医学古文注译解析编著)、《医古文精篇注译解析》(同上)、《兰山夜记》(散文、杂文、游记、传记、民间故事集)、《两位戒毒医生的日记》(原名《毒品与戒毒》,讲毒品之种类与危害、戒毒原理与方法等)、《救救孩子》(日记体短篇小说集,讲毒品之危害)、《新编道德经》(自印。对传统道德之细化与补充)等书;发表语言学、文字学、中药学等方面论文及散文、杂文、游记、传记等文学作品80余篇,撰写自序、他序、谱序、碑文、人物传记等40余篇。 自1992年以来,全心致力于孔子《论语》之研究、讲授与弘扬,曾在兰州大学、甘肃中医学院、郑州仲景国医大学、天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今天水师范学院)等数所高等学府及兰州老年大学系统讲授,作为选修课或讲座,深受学生、学员欢迎,对其人文素养之培养与提高起到了良好作用。发表于1999年第四期《中国哲学史》之《“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正解——为孔子正名之一》的长篇论文,已被国内两家刊物转载,反响甚大。在为孔子正名之同时,亦为妇女正名,对构建和谐社会有很大作用。古书无句读,原貌为:“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阳货篇第十七》之二十五章)本篇论文之所以特别重要且在中国思想史、哲学史、文学史上取得历史性地位者,在于自晋·杜预为《左传》作《传》时起,迄今1700余年来,历代学者包括南朝·宋·范晔、梁·黄侃以及近现代大文豪鲁迅、“四书”专家杨伯峻、南怀瑾、李泽厚等,无不由于对原文之误解误断而致错,如李泽厚《〈论语〉今读》之译文为:“孔子说:‘只有妇女和小人难以对付:亲近了,不谦逊;疏远了,又埋怨。’”此乃一大历史冤案,孔子何曾骂女子?他的母亲亦女子,一贯倡导孝道思想之孔子怎么会骂包括自己母亲在内之女子,女子何罪之有?笔者由“解词”、“断句”、“论证”三方面入手而解之:将“唯”解为表肯定语气之应答词,读duì,相当于今日之“对”;将“女”解为对称代词“汝”;将“与”解为表赞叹之句末语气助词“欤”。进而断句为:“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为:是;判断动词。孙:通“逊”。如此可译为:“孔子说:‘对!您(这位)先生(说的是对的)啊!小人(实在是)很难对待、对付、侍候、相处的——亲近他吧,(他)就会傲慢不恭;疏远他吧,(他)就会怨恨在心。’”千古冤案,一旦昭雪,圣人在天之灵方可安然。而另一篇近4万言之《“中庸之道”与做人》,自打印成册后,多次在兰州大学等高等院校为本科生与研究生讲授,颇获好评。主张在大、中、小学开设《论语》课,以提高国民素养。 专长文字学,对中国文化载体之汉字此一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予以高度评价,常言:“中国可以无长城,但绝不能无汉字。汉字是中国国魂与命脉。”通过拜清末贡生前兰州大学教授文字学家张云石先生为师之亲传点拨、刻苦自学及天赋悟性,终达一定造诣:以汉字龙脉纵横谈之内容与形式,对形象之“象形字”、奥妙之“指事字”、趣味之“会意字”、易读之“形声字”、互训之“转注字”、通假之“假借字”等“六书”,不仅知其当然,且知其所以然,于形、音、义三方面颇多发明。对许多汉字确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左右逢源、融会贯通之能。已发表论文十数篇,并写有《关于如何纠正错别字一问题的初步探索》(1963年油印本)、《“六书”讲析》(1984年手抄本),得到有关专家之认可与赞许。对自古洎今包括《辞源》、《辞海》、《中华大字典》、《汉语大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权威性工具书中千百年来所致之错误,颇有见地地一一指出,例如:1.将“伸欠(xián)”或“欠(xián)伸”之“欠”(xián)误注为“qiàn”,如唐·白居易《长庆集·十七·晓寝》诗“转枕重安寝,回头一欠(xián)伸”然。2.将从“禾”从“人”之会意字“年”(意为谷物成熟,农夫或头顶或肩扛或背揹而运回)转化为从“禾”“念”声之形声字“稔”(nián),误读为“rěn”,解为“庄稼成熟”。殊不知它与“年”同声同义。古人行文,一篇之中往往将同声同义字错综出现,以示变化,如三国·张仲景《伤寒论·序》:“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历代注家莫不将“稔”(nián),误注为“rěn”,一千余年来,以讹传讹,令人不无遗憾。3.将“嗟来之食”之“嗟”(jià),误注为“jiē”或“juē”。“嗟”(jià),本古音古义存活于今者,今陕西、甘肃乃至整个北方地区至今沿用之。“嗟来之食”,即“嗟!来吃!”其中之“之”,为句中语气助词,起调整音节、舒缓语气之作用。出于《礼记·檀弓》(下)之“嗟来之食”,含有侮辱性施舍之意,古人看重礼仪,下辈对上辈所敬之膳食绝不可用此“嗟”字让其食用。4.将“女壻”之“壻”,误作为“婿”,岂有“女人嫁女人”之理?难道是同性恋吗?“壻”,从“士”“胥”声,形声。“士”,古人对有道德有修养有学识有胆略人之美称。孔子《论语》多次言“士”,《泰伯篇第八》之七章:“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路篇第十三》之二十章:“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卫灵公篇第十五》之九章:“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对“士”作了极高的评价,嫁女择壻,是一项十分严肃而认真的事,“男怕选错行,女怕嫁错郎”,岂可等闲视之?古人之良苦用心,在造字时体现得淋漓尽致,今日改“壻”为“婿”,将传统文化中之高超智慧与伦理道德践踏无遗!如此等等,怎可用“约定俗成”四字而搪塞置若罔闻,不予改正。学问之道无他,“阙者补之,讹者绳之”而已矣,今日拒改,上愧先贤,下负后人,待何日改之?国家应该趁现在还有一批研究汉字的专家、学者健在的时候,尽快组织力量,出一本《辞书补正》,以利国利民利学问文化。笔者为此“食不甘味、寝不安席”多日矣,除已发表之论文外,尚以七十有六之高龄,仍在孜孜不倦地研究,一不为名,二不为利,就是为了伟大的祖国与神圣的汉字。以上所述四例,仅举其例而已。 作为总编辑及鉴定者与吴玲燕等所建之甘肃中医学院中药标本馆、王道坤等所建之中国医学史博物馆、丛春雨等所建之敦煌医学馆,一道获1993年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省级一等奖、国家级二等奖。随后国家四部委之科技部、教育部、国家科委、中共中央宣传部将“三馆”定为“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定为“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甘肃省科技厅、教育厅、省科委、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定为“甘肃省科普教育基地”,兰州市人民政府定为“兰州市科普教育基地”而备受重视。多年来一直受到杏林同道与国内外专家好评,为甘肃中医学院及甘肃省增光增彩。 1991年研制发明之纯天然草药“神农仁慈散”(原名“华夏戒毒神药”),对吸食或注射鸦片、吗啡、海洛因、杜冷丁、美沙酮、大麻与烟、酒等毒品而成瘾者,运用古典哲学“相反相成”之理,中医药学“以毒攻毒”之方,戒毒学“排毒戒毒”之法,达到解除生理、心理依赖之效,使之消除想毒意念,不再思毒。无毒副作用,无药物依赖性,价廉而药美,诚为目前世界上难得之中药戒毒良药。18年来,已在中国大陆(1991-1994年)与台湾(1992-1993年)及波兰(2003年7月-8月)、英国(2004年5月-6月)、尼泊尔(2007年3月-2008年现在)等四国戒治1300余名患者,颇受欢迎。尤可贵者,复吸率甚低,不拘吸毒患者国籍之不同、性别之差异、年龄之大小、吸毒时间之长短、吸毒量之多少、身体内毒品蓄积量之轻重,只要“认真配合,按时服药”,均可在第四日取得显效,其后7日、10日、15日、20日,则可由好转而日见其功效,直至痊愈康复。如今已有18年、17年、16年、15年等一大批未复吸之朋友,融入社会,与家人团聚一起,从事各种正常工作,生儿育女者亦为数不少。此种情况,在国内外实属罕见。“戒毒先戒环境”,只要有一个良好的环境——远离毒品、亲人关爱、服用最佳之戒毒药——运用“神农仁慈散”而戒之,均可获得痊愈康复,终生不吸。必须指出:戒毒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而又艰巨的系统工程,它涉及(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心理学+行为学+教育学)+(社会学+环境学+犯罪学)等多学科领域,仅凭医药,即使最有效的灵丹妙药,在极为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也会黯然失色。但这绝不意味着可以降低对戒毒药效果的要求。相反,人们更应该有理由要求戒毒专家研制出一种特效戒毒药。这种药应该不同于目前常用的替代法、递减法、冬眠法、呕吐法等习用之戒毒药,而是能最大限度地减轻初戒时之痛苦,又能使患者走上康复之路。它的特点是:融排毒、戒毒、防复吸于一体,在解除生理、心理依赖之后,使患者彻底康复的一种最具中国特色的中药戒毒药。康复的标准: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患者尿检呈阴性,而应该在此基础上,让患者变成一个健康的人,正常的人,精神振作的人,对生活和工作充满信心的人。诚实地讲,“神农仁慈散”就是这样的戒毒药。此药如能被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所采用,推广至全世界,挽救大量失足者,必将造福世界,造福人类。目前世界许多国家均采用美沙酮戒治吸毒患者,此种人云亦云、亦步亦趋之盲从状态,不知何日才能纠正过来?美沙酮戒毒,系以小毒戒大毒,其害无穷。笔者在大英帝国由友人Dr. Adrian Garfoot直言不讳而告之,感触甚深,所戒治之海洛因与美沙酮混合成瘾者“狮子先生”,肋部左侧开一大洞,直达内脏,不忍观之,至今心有余悸。又从该国戒毒电视记录片上看到一女性吸毒患者,腹部亦开一大洞,尤为痛心。大清王朝时期,英国向中国肆意倾销鸦片,导致两次鸦片战争,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备受其害。因果不空,善恶必报,今日英国成为西欧吸毒大国,非偶然也。据言,今日之英国,每20人中即有1人吸毒,1/20,多么可怕!盗窃、抢劫、暴力、卖淫等恶性事件与丑恶现象,时有发生。出于无奈,政府无偿供给美沙酮,让一个个吸毒患者在醉生梦死中苦度时日,坐以待毙。缺乏最起码之认真调查研究,善于盲从之中国,在“与国际接轨”、“尊重人权”的美名下,步其后尘,大开美沙酮戒毒诊所,令人不胜忧虑。中医中药发祥于中国,为戒毒之首选医药,然不为国家所重视所运用,舍中而求西、崇洋而轻土,捧着金饭碗讨饭吃。以美沙酮戒毒,无异于与虎谋皮。据言,美沙酮戒毒所表现出来的中毒综合征,对患者所造成的恶果,日胜一日,已在中国暴露无遗,知情者早已了然于心。但愿全世界各个毒品受害国之元首们猛醒猛省,切盼!切盼!但愿中国公安部、卫生部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主席、温家宝总理“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与方针大计,走中国人应走之路,高举“中医万岁”、“中药万岁”之大旗,用“金饭碗”、“金蛋蛋”为中国吸毒患者戒毒,并走出国门为全世界吸毒患者戒毒。诚如此,乃中国之幸,世界之幸。善哉!善哉! 2008年7月28日 联系方式: 姓 名:吴正中 邮政区号:730000 通讯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定西东路(瑞德大道)35号 单 位:甘肃中医学院 住 址:甘肃中医学院杏苑小区4号楼1单元601室 电 话:0931—8621369(宅)13239631692(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