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hhbffq

略谈学习中医药学的门径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6/17 22:49:49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己动手中医急救!预防中风、哮喘、心绞痛等
3已有 683 次阅读  2013-11-21 13:27   标签:  心绞痛  normal  style  朋友  健康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2.jpghttp://blog.haodaxue.net/space.php?uid=74268&do=blog&id=6929
当我们的亲人、朋友或者熟人突然遇到了急症,正彷徨失措之时。我们正好在身边,如果能利用我们掌握的救急本领施以援手,让病人及时康复,岂不是省去了之后因失去救治时机所导致的自怨自艾?如此既是亲情与友情的实际体现,又让亲人朋友们恢复了健康,何乐而不为呢?
以下我列出几个常见的急症,并提供可能的急救方法,都是极其简单的,而且不需要辨证论治,希望爱好中医的朋友可以掌握这些方法,或许因此而能及时救治一些病人。
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医是治疗慢性病的。甚至于认为中医只能治疗一些小病轻病,如果是关乎生命危险的大病重病急病,中医一定是不行的。事实上中医真的不能治疗急症重症吗?正好相反,我认为中医首先是治疗急症的,而不是只会治疗慢性病。试看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其中所述的病种,不少是急症重症,甚至于是危重病证。
此文强调中医在日常生活中的救急作用,即使是不懂中医的人也可以很容易地学到如何用中医的方法来救急。需知我们的生活存在着许多变数,有时可能会突然发生意外,甚至于这些意外会影响病人的生命。有时病症太急,根本没有可能送去医院,或者没有及时抢救的话,可能会有生命危险。此时如果我们懂得一些中医急救的常识,可以用简单的方法保住病人的生命,或者可以极大地缓解病人的痛苦。
中医治疗急症,关键是针灸。针灸体现了中医急救的实力,针灸让世人认识到中医在急救领域的巨大效果。针灸对于抢救昏迷、痛症、痉挛以及部分血症,有针入病除之效。其效果之神奇与快捷,甚至于远较部分西医药物为快。盲目地否定中医,盲目地否定针灸,都是一叶障目、不见森林的短视行为。
强调一点,在救急的同时,当努力争取一切时间可能把病人送往医院。毕竟,医院才是处理急症的常规所在,也是合法所在。我们能做的,不是代替医院的抢救,而是为医院的全方位抢救争取时间,以争取病人最好的预后。
中风急性期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4.jpg
当前高血压病人特别多,而由高血压引起的中风亦可能随时发生。中风是一种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治愈率低的脑血管疾病,往往来势迅猛。中风以后,若不能及时发现,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抢救和治疗,往往会在数分钟或者数个小时内死亡,中风较轻病人可能会留下终生后遗症。虽然大部分中风病人可以经过抢救保住生命,但还是会留下终生后遗症,如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不清、行动不便、记忆力减退等等,病人生活不能自理,生存质量下降,同时也给病人和家属造成精神负担。如何快速有效地抢救病人生命、预防或减轻中风后遗症的发生,成为全世界共同关心的问题。
如果我们的家人长辈长期患有高血压,或者伴脑动脉硬化,或者曾经有中风史,那我们一定要学一下中医急救的方法,预防意外,有备无患。否则事后的一切补救措施都显得太晚了。
突然中风时,脑部的微血管会慢慢的破裂,病人出现突然口歪,或者突然晕倒,或者突然四肢无力而摔倒,同时可能伴有头晕、头痛等症状。遇到这种情形,千万别慌,要马上进行抢救。此时争分夺秒,万万不可大意。时间就是生命,中风最初发作的三十分钟是最佳的抢救时间,随着时间的推移,中风病人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将迅速升高。
注意此时不可搬动患者,特别是不可摇晃病人的头部。因为搬动会加速微血管的破裂,导致出血增多而加重病情。经常听一些病人的家属说,他们发现家人出现中风时,一下子慌里慌张的,往往猛地摇晃病人的头部,想让病人醒过来,这实在是加速病人死亡的愚蠢做法。
赶紧找一个三棱针,或者注射针头、缝衣针等尖的东西,实在找不到就用细的小竹签亦可,如果没有酒精不消毒也无所谓。在患者的十个手指头尖上刺之,刺入即出,要有血出来才行边刺边挤,每个手指头尖要流出至少三四滴血出来。再在鼻尖上点刺一下,可以渗出点血出来。这样处理之后,昏迷的病人可能会慢慢地醒过来。如果效果不明显,还可以再在十个脚趾头尖上刺血。还可以刺人中穴,针尖向上斜刺,作捻转强刺激,以促进病人苏醒。中风突然发作时,病人气血上涌于头部,手足开始发冷,此时当按摩搓推双手双足至发热,可以稳定气血,平衡阴阳,为抢救赢得时间。


手指尖和脚趾尖部是人体的十二条经络的起点,在这些部位刺血可以醒神开窍,对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昏迷效果最好。而且,手指和足趾尖部刺络放血法具有泄热消淤、活血通络,开窍启闭、护脑醒神等功效,为中医传统的特色急救措施之一。刺血后可以缓解经络中的压力,宣通经络中的气血,调整周身的经络平衡,对于促进苏醒、恢复症状、消除中风后遗症极有帮助。
如果病人的口角歪斜到一边了,要在耳垂上刺血。按全息理论来说,耳垂对应着人体的面部和头部。由于脑内出血导致脑压增高,面神经受损而出现嘴歪,此时在耳垂部位刺血可以缓解脑压,恢复受损的面神经。先搓一下病人的耳垂,让其略微变红,再在每侧的耳垂中间各刺两针,挤出一两滴血出来,可以迅速地缓解口歪症状。
我们都知道人中穴是救命穴,凡是昏迷不醒的病人都可掐按人中,或者用针在鼻唇沟中间处向上斜刺。如果没有针灸针,可以用注射针头、缝衣针、牙签或树枝上的芒刺代替,都可以灵活应用。人中穴属督脉,为阳脉之海,可以醒脑开窍、振奋阳气、调节血压,促心肺功能复活,昏迷病人可以自行苏醒。此穴不仅可以抢救中风昏迷,更可以抢救心肌梗塞或者中暑昏迷等,都可迅速让病人苏醒。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8.jpg
我认为应该把十指尖刺血作为中风急救的常规手段,此法简单,人人都可操作。况且对于脑中风、突然昏迷以及各种脑病急症患者来说,这个急救法有百利而无一害,的确是急救不可不知的良法。
当然,在针刺急救的同时,要记得打急救电话,在最短时间内将病人送至医院。这样,病人症状稳定了,急救车也来了。这时患者基本恢复正常,感觉没有不适时再送去医院,就可以极大地保证预后良好,不会遗留后遗症。反观一般脑中风患者,都是送医院治疗时,经过一路震荡,血管急速破裂,以致多数患者一病不起。
因此,建议家中常备一个小救急包,里面要有几支三棱针,或者几支注射针头,我喜欢用直径0.7毫米的那种针头,其粗细合适,应用方便。同时备些各种规格的针灸针、消毒棉球、酒精、艾条、艾绒、火机等等,虽然简单,但可救急,作用不可忽视。
关于针刺救急,古人已经有了丰富的经验,请看明代针灸大师杨继洲在其所著的《针灸大成》中明确地写道:“初中风急救针法:凡初中风跌倒,卒暴昏沉,痰延壅滞,不省人事,牙关紧闭,药水不下,急以三棱针,刺手十指十二井穴,当去恶血。又治一切暴死恶候,不省人事,及绞肠痧,乃起死回生妙诀。”十二井穴,是在十个手指指甲末端的穴位,我们可以用十个手指尖来代替,效果一样好。
哮喘急性发作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10.jpg
哮喘发病较为紧急,而患者发病时大多情况下是在医院之外,此时患者自己或家人对病情的处理显得十分重要。患者平时应随身携带几种扩张支气管的气雾剂,如β2受体激动剂类、抗胆碱药类,以备不测。如果不能及进抢救,数分钟的时间,就可能导致脑缺氧,甚至于死亡。遇到这样的患者,我们应该怎么处理呢?
先讲一个故事。我在读大学二年级时,周末曾经与同学一起去济南的英雄山早市贴压耳穴,挣些零花钱。每贴一个病人收费五毛钱,一个上午也能挣十数元钱,那时感觉很好。某一天来了一位病人,老年男性,面红气粗,嗬嗬喘息,讲不出话来,只是指着我们的治疗宣传牌。我一看,他指的是哮喘,肯定是哮喘发作了。当时我马上为其贴压耳穴的肺、口、神门穴,并各按压几秒钟。马上这个病人的喘气顺畅了起来,面红也消失了。病人十分感谢,偏要给十元钱诊费。结果我还是只要了五毛钱,不能乘人之危嘛!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12.jpg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14.jpg
耳穴治疗哮喘突然发作效果及其迅速,不比喷喉剂慢。并且,耳穴对于急性痉挛、急性疼痛和急性炎症,往往有迅速的止痉止痛消炎效果。建议每个人都可以学些耳穴知识,这里我不想重复每个穴位的功能,诸位可以看看周尔晋老先生写的火柴棒三部曲,其中十分重视耳穴的作用。就用火柴棒按压几个耳穴,于各种急性疼痛以及急性痉挛都颇有功效。哮喘发作属于平滑肌痉挛,耳穴的肺、口和神门极具神功,病人亦可自己按压,万万不可忽视。
再者,还可以用手指按压天突穴。其穴在颈与胸骨的结合处的凹陷部分,顺着颈部中间向下摸,到胸骨处有一个窝,就是此穴。哮喘急性发作时,病人自己或者他人用拇指勾住胸骨向下按,一按一松,刺激病人咳嗽,或者吐出浓痰涎沫,往往可以迅速缓解哮喘症状。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16.jpg
再者,大凡是痰喘或者咳嗽过急,憋不过气来时,都可用此法恢复。有时老人会因一口痰憋住,面红颈粗,喘不过气来,当马上按压此穴以救急。那时打120,或者马上往医院送,岂能来得及。
另有一法,针刺大鱼际的中间,亦极有效。可以用专业的针灸针,也可以用任何细物,比如缝衣针、竹签、小细钉子等等,刺入留针一会儿,即可以缓解哮喘发作。大鱼际是肺经所过,在此处针刺可以通宣肺气,缓解喉管以及支气管的痉挛,对于咳喘不止亦极有效。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18.jpg
新闻有这样的故事,在美国曾经有一男孩用剪刀剪开姐姐的喉管,以救治其哮喘急性发作。这样的急救方法不太容易掌握,况且可能会误伤动脉,不学也罢。
急性心绞痛
心绞痛是常见的疾病,表现为胸前区压榨性疼痛,一般持续数分钟,可放射至左肩背部,常在情绪激动、劳累、饭后、天气骤然变冷时发生。心绞痛突然发作时,用舌下含化西药,如硝酸甘油类药物可以迅速缓解症状。如果不能及时治疗,往往会有生命危险。意外有时会突然发生,而手边如果没有西药,我们怎么办?可能大家会说,马上打120急救嘛。
我曾经在某中医学院工作过,听到这样的一个故事。数年前,该学院两位中医教授夫妻一起去看新房,房子比较偏僻。看房时突然一位教授心肌梗塞,心前区剧痛,喘息不能。另一位教授马上打120,并出去找车,等找到车时,病人已经陷入不治。当时如果两位中医教授能懂些针灸常识,完全可以转危为安,何至于白白丢掉性命呢。
我们来看看,心绞痛当如何急救。
首先,可以按压至阳穴。取穴的方法有两种:一是让病人低头,颈后隆起的骨突即为第七颈椎,由此往下数到第七个骨突即第七胸椎,其下方凹陷处就是至阳穴。二是让病人两手自由下垂,用手摸病人的肩胛骨,在肩胛骨下角的下方即为第七肋间,第七肋间水平线与正中线相交处即为第七胸椎下方,也即至阳穴所在。后一种方法尤适宜于冬季不便脱衣的情况下取穴。刺激这个穴位可以迅速缓解心绞痛。一般心绞痛病人在此穴都非常敏感,甚至于按压时非常舒服。既可以病人自己把此穴对着墙壁轻轻撞击,也可以他人帮助按压此穴,都有效果。或者用手指按压,或者用笔头、短棒、硬币,甚至于一小块尖头石子都可以。按压时适当用力,以病人出现酸胀感为度。按压时间越长效果越好,一般按压数分钟即可。经按数秒钟后,心绞痛即开始缓解,按压1次可维持有效时间半小时许,这可为送去医院抢救赢得宝贵时间。如果找不到此穴,可以在上下数个椎骨缝间都刺激一下,也可以。至阳穴属督脉,又是心脏的反射点,刺激此穴即可以升阳益心,开胸止痛。



虽然心绞痛是十分常见的病症,但其发作往往十分突然,有时发作时恰好身边无药,家属、亲友及周围人常会手足无措,但如果有人能掌握按压至阳穴的方法,立即使用就会获得较好效果。况且,按压至阳穴不仅在心绞痛发作时可立即奏效,而且还可用于预防心绞痛发作。可每天按压三五次,或在从事较重体力劳动前、情绪不佳时按压至阳穴,可以防止心绞痛发作。对于抗心绞痛药耐药的病人,按压至阳穴可起协同作用,增强抗心绞痛药物的效果。
再有一个穴位,叫内关,在小臂掌面,腕骨向上三厘米左右的位置,两个筋的中间。可以用拇指重重按压内关穴,能快速缓解心区的绞痛。还可以按压两个乳头正中间的膻中穴,可以顺风宽胸,缓急止痛。有心脏病的朋友,当要知晓这三个穴位,救急颇有殊功。

当然,还可以用耳穴治疗心绞痛,取神门、心、交感,用火柴棒按压,效果亦极是迅速。这需要大家认真地学习一下耳穴才行。
跌打昏迷
从高处跌落,或者车祸撞击,或者地震挤压,有时人会昏迷过去。此时,一定要了解一些急救常识,以及时挽救病人的生命。
首先,不可乱动病人。病人因为跌扑而突然喘不过气来,这时万万不可乱动病人。需要让病人自己慢慢地呼吸过来才行。这是俗称的背过气去了,此时如果乱动病人,干扰了病人的呼吸,可能会导致昏迷死亡。
其次,可以强刺激人中穴,以促进病人复苏。人中位于鼻腔与口之间的上唇部位,鼻呼吸天气,口饮食地气,此穴居天地中间,故称为人之中。因此,人中有交通天地、醒神开窍之功。高处跌下,人体的气机突然逆乱,人身内天地之气不相交接而昏迷。因此,历代医家认为,人中是一个重要的急救穴位,更是急救昏厥之要穴。中医临床上常用于治疗癫狂痫、中风昏迷、小儿惊风、中暑、昏迷、晕厥、全身麻醉过程中出现的呼吸停止、低血压、休克、一氧化碳中毒等等。用手指掐或针刺该穴位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急救方法。现代研究亦发现,刺激人中具有升高血压的作用。血压是主要生命指征之一,任何原因造成的血压过低都会危及生命,在危急情况下,提高血压可以保证各脏器的血液供应,维持生命活动。而且,刺激人中对另一主要生命指征——呼吸活动也有影响,适当的节律性刺激有利于节律性呼吸活动的进行。
另外,此类病人多可能有内脏出血。因此,搬运需十分小心。即使病人已经苏醒,亦不可乱动,当及时去医院诊治,以防因内脏出血而出现意外。
血压暴升将欲中风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22.jpg
据临床统计,80%以上的中风病人患有高血压病。高血压病人发生中风的几率要比一般人高4-5倍,且以出血性中风居多。此病俗称脑溢血。如果高血压病人伴有脾气急躁,此类人往往个性强,好争辩,易冲动,如此导致脑血管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每每因某次大怒而突然中风。
多年来,我曾多次听闻某某人因突然大怒而中风,某某人因血压升高而脑溢血等。这些人如果能得到及时正确的救治,何至于中风?!如果只相信西医,打120送去医院,哪里来得及。我所读过的山东中医药大学曾经有一位著名的教授,某次因发怒而突然脑溢血,马上送去大街对面的千佛山医院,仍然未能挽救回生命。
《内经》讲:“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这说明肝阳旺盛的人易于动怒,怒则气上,血亦随之,故血菀于上,而造成昏迷。临床常见到血压高的人,往往因大怒而突然发生脑溢血。
高血压导致中风将要发作之时,病人可能会有突发性的剧烈头痛、恶心欲吐、视物模糊、四肢麻木或者颜面潮红等,这往往是中风发生前的警报。此时如果能迅速地缓解血压,则可以预防中风的发生。否则一旦中风,生命受到严重威胁,后果亦不堪设想。
救急之法,当刺血。可以用长针沿鼻腔达其深部,轻刺数下。然后病人一低头,鲜血即顺鼻腔大量流出。如果没有针灸针,可以用长的缝衣针,或者农村可以用芦苇的尖,或者细竹签亦可以。鼻腔离大脑很近,在此处刺出血,可以迅速缓解颅内的压力,预防中风的发生。按中医理论,大怒时血气上冲,当泄其实,刺血是最好的泄实方法。有人说这样做没有消毒,容易引起感染。试问,紧急情况下如果能帮助病人不患脑溢血,即使可能会感染,还是十分值得的。【按:此法有道理。】
或者,亦可以刺十指尖出血,此法泄经络之实,开经络之闭,有极好的预防中风发作的效果。或者在鼻尖刺出血来,亦是不错的降压方法。
更专业些的办法是刺太阳穴附近的血络。血压突然升高时,往往见病人面红目赤,头部暴痛,且太阳穴处见明显淤曲的血络。此时用三棱针或者注射针头刺血管淤曲的部位,放出恶血,可以迅速预防中风的发生。
更多我们的信息:
官方网站:www.baijiahefu.com
邮箱:baijiahefu@163.com
QQ群:90305865
电话:010-62926440
微信公众平台:baijiahefu(微信号)
官方新浪微博:@百家合符中医学堂









 楼主| 发表于 2022/6/17 23:33: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hbffq 于 2022/6/17 23:46 编辑

网站24岁编辑公交站猝死 网友叹职场压力大
2013年05月16日10:57  东南网

http://news.sina.com.cn/s/2013-05-16/105727140654.shtml

【按:仅仅抱怨加班压力大是无用的!私企老板看到此条新闻会取消加班吗?还是从内因找根源病因吧——长期喝牛奶会导致心脑血管硬化,再加上人过度疲劳此诱因,外因通过内因而引发疾病发作;认识到这一点,从禁忌牛奶入手,再加上平常饮食清淡为主(不仅仅是为了减肥),动物蛋白的摄入量限制在每餐不超过10%,如能做到此点,再加上注意学习中国传统中医药养生文化,则生命的保证书就算拿到手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小张生前在QQ空间里晒出来的旅游照

  东南网-海峡都市报5月16日讯(记者 张硕 实习生 陈娜)

  关注理由:昨日上午9时许,福州一名24岁的IT男小张,下了公交车后,突然晕倒在站台旁,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他工作的“17173”,是搜狐旗下一家网络游戏门户信息公司,在业内较为有名。该公司相关负责人称,小张是一名网编。事发前,小张没休过病假,也没有反映身体不适等问题。至于小张猝死的原因,有知情人说死于病毒性心肌炎,医院方面称死因尚未确定。

  事发后,许多网友表达悲伤和惋惜之情,感叹当前职场压力大,呼吁年轻上班族爱护身体,不要过度劳累。

  刚走下公交车小伙晕倒在地

  “同事张××晕倒了!”昨日上午9点05分,天正下着雨,五四路古三座公交车站旁,福州“17173”公司几名员工发现同事小张下了公交后,晕倒在地,急忙联系公司行政部门人员,拨打120,急救人员将小张送到附近的省第二人民医院抢救。“面色发黄,身体有些僵硬,没什么动静的小张被抬上担架。没人想到他会死去。”昨日,该公司相关人士说。

  记者了解到,古三座公交站离该公司所在的信和广场大楼不到100米。

  昨日上午11点左右,2个小时的抢救没有挽回小张的生命。“他已经走了。”昨天,小张的女朋友吴小姐声音沙哑地说,对于其他情况,她不愿多说,记者也不便打扰。和小张同在该公司专区部的员工说:“他工作优秀,平时是个很温和,很健康的孩子,平常也没大病大灾,只能感慨生命无常。”

  小伙是网站编辑事发前没休过病假

  记者在小张的QQ空间里,看到了他晒出的和女朋友游玩的照片:海滩上,戴着眼镜,显得斯文阳光的他,身材瘦削,笑容洋溢,青春潇洒的模样让人羡慕。

  该公司市场部高级经理陈女士说,小张是一名网站编辑,上午9点上班,下午6点下班,平时也很少加班。

  据陈女士了解,小张事发前没有休过病假,也没有了解到近期小张患有感冒等身体不适的问题。小张是外地人,昨晚他的父母正赶往福州。此后,公司将同其家属处理善后事宜。

  17173公司的小张,为何会猝死?昨日,有知情人说,经医院初步诊断,死因为病毒性心肌炎,但医院方面称,死因尚未完全确定,检查结果过几天才会出来。

  网友感叹:职场压力大,80后、90后要珍视健康

  “IT公司年轻员工猝死”的消息被确认后,许多网友表达悲伤和惋惜之情,感叹当前职场压力大,呼吁80后、90后年轻人要爱护身体,珍视健康,不要过度劳累、熬夜、加班,规律作息,经常锻炼,更要注意心理调节。

  泉州网友“Mona”说,80后压力山大,又要事业又要家庭,房子按揭,孩子寄校,父母身体不好,工资又不是很高,在城市里生存真的不容易,等到这些都有时,自己也累出病来。

  福州网友“小甘”说,身为IT同行,深感遗憾与可惜,同时也希望同行们能够在平时多加强锻炼,不要进行超负荷的工作,定时体检,不然等到后面出事了,就一切都来不及了。

  昨日,腾讯大闽网做了“福建人加班情况摸底”的调查,有上万名网友参与。八成以上的年轻网友表示自己加班在1个小时以上,而对于健康问题,92%的网友称自己完全没有或偶尔参加锻炼。

  年仅24岁的员工猝死,令人扼腕叹息。有网友评论称,我们为了自己的理想,为了让生活更美好,为了跟上社会变迁带来的快节奏,为了不被时代所抛弃,我们挥洒着汗水,奉献着青春,只为了目标的实现。可是,我们在人生的跑道上不停地奔跑时,却错过了太多的沿途风景,更透支了自己的身体。健康和生命,比什么都重要!要为了生命把脚步放慢。

  □延伸阅读

  我国每天有1000多人猝死

  中央电视台曾做过的一期青年人猝死的节目指出,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死于心脏性猝死的人数多达55万。也就是说,每天至少有1000多人猝死。医生解释,猝死的原因有很多,冠心病、脑出血、肺栓塞甚至支气管哮喘都会导致猝死。但心源性猝死比例最大,占到了非事故性突发性死亡的80%,其中又有80%源于心肌梗死。

  此外,在心脏处于脆弱的状态下,本应该注意休息,但很多年轻人却没有警惕意识,仍然加班熬夜,过度劳累。有的为了提神,大量吸烟、饮酒、喝咖啡浓茶,这样一来,无形中更增加了心脏病发作的危险因素。即使是没有动脉硬化病变的年轻人,在应激状态下也可能造成冠状动脉痉挛,从而导致血栓,甚至猝死。

  急诊科专家称,对于猝死,我们很多情况下猝不及防,但至少可以努力减少诱发猝死的因素。有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的人,有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的人需要每年定期体检,观察心电图等各项心脑血管指标;尽量避免连续熬夜、吸烟、酗酒等不健康生活方式;尽量控制烦躁等负面情绪,避免加重或诱发心血管疾病。

  职场频发猝死

  今年5月13日,奥美中国北京分公司一名24岁员工李渊,在办公室突发心脏病,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事发前一周,该名员工已有身体不适,去世前连续加班一个月。医生给出的诊断证明系心源性猝死。

  2012年8月下旬,央视足球解说员、56岁的陶伟被发现死在济南一酒店,当地警方公布了陶伟的死因为猝死。有分析说,陶伟猝死的诱因可能是“熬夜解说赴婚礼 饮酒”。

  2012年7月中旬,浙江淘宝网店女店主、钻石级卖家“艾珺Aj”因忙于进货上架,连续通宵熬夜,睡梦中去世,年仅24岁,留给她的亲人与朋友无限哀伤。

  2012年4月,南方都市报的一则报道传得很广。报道说,4月20日,深圳一名39岁男子因心肌梗塞死去,该男子是一位公司白领,这几天一直忙于加班。而根据深圳市急救中心的统计,从4月10日到4月20日,共接到16个猝死病例。导致猝死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病毒性感冒诱发的心肌炎;二是心源性昏厥;三是电解质紊乱造成的心律失常,最后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后者常见于35岁左右的男性。

  深圳市急救中心院前科科长徐粼说,深圳人压力太大,喜欢熬夜,饮食也油腻,这些都是容易导致猝死的因素。而春夏交替之际是深圳市民猝死高发的时期,他提醒市民注意睡眠和休息,切勿疯狂熬夜。

  (据都市快报)

  猝死的发病原因

  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可以迅速出现休克、昏迷,以致猝死。

  脑出血:高血压病患者易患脑出血,出血积存在颅内,无法排出,压迫脑组织而致猝死。

  肺栓塞:瘀血形成血栓,栓塞在肺动脉而猝死。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暴饮暴食、酗酒是发病原因,造成胰脏出血坏死、外溢,发生自体消化所致。

  哮喘:哮喘病人在某些刺激物的侵袭下,突发呼吸道强力收缩,进而不幸丧命。

  过敏:青霉素、普鲁卡因易引起药物过敏,造成病人过敏性休克死亡。

  猝死症候群:此病多见于年轻人(17~40岁),死前各项检查均正常。原因可能与钠离子通道代谢异常有关。

  葡萄球菌性暴发性紫癜:临床表现为在呼吸道感染康复过程中,突然发生病情恶化,病人多死于中毒性休克。

  毒品:某些药品过量,也易造成猝死。

  心源性和非心源性疾病:前者最常见,特别是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最为多见。

  相关新闻

  本报记者黄妍 赖丽蓉

  昨天中午,福州五四路信和广场写字楼内,17173网站的同事们因为医院传来的噩耗,而陷入沉痛之中。他们的同事小张早上在上班路上突然昏倒,送医抢救无效后去世。谁都不愿意相信,这个25岁,看起来阳光健康的小伙子,就这样离去了。

  上班路上青年男子突然晕倒

  昨天下午,福州多个QQ群流传着一张聊天截图,内容大致是搜狐公司17173网站内容中心专区部的员工小张,昨天早上9点05分左右下车时晕倒在地,被送往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在聊天截图上,小张的同事黄中不无感慨地说,小张平时是个很温和、很健康的孩子,平常也没大病大灾,只能感慨生命无常,大家多注意爱护身体,珍爱自己。

  随后,记者联系上小张所在17173网站的同事,大家对于发生这样的事都深感遗憾。

  据同事们介绍,事情发生在昨天上午9时许,小张和往常一样搭乘公交车到达古三座车站,谁料下车后晕倒在地,此时恰好有同事经过,这名同事立即联系120,将小张送往省二人民医院抢救,但最终未能挽救小张的生命。

  昨天下午,记者拨通小张的女友吴小姐的电话,对方刚说一句就哽咽了,“他走了,我现在什么都说不出,不好意思。”随后挂了电话。

  而接诊小张的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急诊内科主治医师介绍,当时他们向家属详细询问了病史,并没有发现比较特别的地方,目前病人死亡的具体原因还不明确。不过,医生表示,比如心、脑等方面的问题都有可能导致病人死亡。

  公司回应:朝九晚六不存在加班过劳

  对于小张的意外猝死,网友遗憾之余,也有了不少猜测。结合此前微博热议奥美公司24岁员工连续加班一个月后猝死,加班、过劳死等话题又一次引起讨论。


  在某本土网站发起的“福建人加班调查摸底情况”中显示,90%以上的网友表示平时需要加班,而其中近一半的原因是因为工作量太大无法完成,加班人群中,50%的人没有锻炼的习惯及多年未做过体检。

  不过,据17173市场部高级经理陈女士介绍,小张算是新员工,他的职位是内容中心专区部的文字编辑,每天早上九点上班,晚上六点下班,可以说作息时间比较规律,“事实上也没有加班的必要。”陈女士说。就这个说法,小张的女友吴小姐也予以证实。

  陈女士介绍,公司每年也都会安排员工进行体检,今年的体检安排在年初,但目前还没有接到体检报告。

  小张的同事也说,印象中小张的生活作息比较规律,平时比较开朗,并没有听说其有身体疾病。

  小张的个人空间和微博自去年底就已经不再更新,不过,相册里这个25岁的清瘦男生和女友笑得十分灿烂。空间的留言板和评论里还有一长串朋友的祝福,他们问,许久不见,何时出来聚一聚?只是不会再有回复。

  (东南快报)





相关新闻
  • 员工猝死引关注 健康人压力太大一样可能"心碎"
  • 我国每天有1000多人猝死
  • 奥美中国24岁员工猝死 中年男性警惕心脏性猝死
  • 医生给出的诊断证明系心源性猝死
  • 专家释疑学校长跑:八百一千太短 无氧状态易致猝死




 楼主| 发表于 2022/6/18 23:06:39 | 显示全部楼层
hhbffq 发表于 2022/2/9 20:54
火热急速https://www.zysj.com.cn/mingyi/zhouzhongying/1103-4-3.html

17湿性缠绵https://www.zysj.com.cn/mingyi/zhouzhongying/1103-4-4.html
郭立中 朱垚 南京中医药大学周仲瑛名医工作室
湿是长夏(夏秋之交)的主气,有内外之分。外湿多由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或伤于雾露,或水中作业,久居湿地等原因,使湿邪侵袭人体而引起。内湿的形成,多因素体肥胖,痰湿过盛;或因饮食失节,恣食生冷,过食肥甘,纵饮酗酒;或饥饱不节,内伤脾胃,以致脾的运化、输布津液的功能障碍,聚而成湿。
湿无定体,且可随病因及体质的不同,而有寒化、热化之异。外感湿邪多兼夹风、寒、火邪而发为风湿、寒湿、湿热、湿温等证,内生湿邪则多表现为痰饮、水肿、泄泻、淋浊、带下等病。湿证表现虽多,然有两个共同特点。其一曰“重”,即湿病之人多有头重身楚,肢节困重难举之症;其二曰“浊”,即湿病患者五脏之液(涕、泪、汗、唾、涎)和排泄物(痰、二便、带下、脓液等)多秽浊不清。
湿为阴邪,黏滞固着,不易速去,所以湿邪为病,往往起病缓慢,病程较长,缠绵难愈。湿性重浊,易滞气机。气机受阻,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在上则为头重如裹,昏蒙眩晕;在中则胸脘痞闷,胃纳不香;在下则大便黏滞不爽,小便混浊。湿性趋下,“伤于湿者,下先受之”(《素问·太阴阳明论》),故湿邪为病,还多见淋浊、带下、脚气、足肿等下部病证。
脾喜燥而恶湿。外湿发病,易困脾阳,导致脾失运化,湿从内生;而脾虚失运,湿邪内停,同气相求,又易招感外湿,故外湿与内湿可以互为因果,相互影响。究竟是外湿困脾,还是脾虚生湿,二者俱有湿困特点,但一为因实致虚,一为因虚致实。区别点在于湿邪偏盛与脾虚不运的主次及其先后因果关系上,不可混淆。周仲瑛认为两者在治疗上化湿、燥湿、利湿虽同,但外湿困脾者,重当运脾,从标以顾本,常以胃苓汤为代表;脾虚生湿者,重在健脾,从本以顾标,常以六君子汤为加减,必要时两者还当联系合参。
外湿致病当分清湿遏卫表,还是湿在经络。在卫表者宜芳香化湿解表,并注意配伍宣达气机药,使气行湿化;湿在经络关节者,往往兼夹风邪,应注意配合使用祛风胜湿药。内湿致病重浊腻滞,易壅塞气机,辨证应分虚实、审寒热,注意健脾渗湿、清热利湿、温阳化湿法的灵活运用。具体而言,湿在上焦而有卫表症状者,当用藿香、佩兰、豆卷、香薷、苏叶、薄荷芳香化湿(浊);湿在中焦,困遏脾运者,当用苍术、厚朴、法半夏、陈皮、白蔻仁、草果苦温燥湿;湿蕴下焦,小便不利者,当用茯苓,猪苓、泽泻、通草、车前子、薏苡仁淡渗利湿。
周仲瑛提示,临证治湿之际尚有两点须格外留意。一是治湿宜守。缘于湿性黏滞,难求速效。故辨准湿邪之后,当守法守方,不宜频更方药。祛湿药中茯苓、猪苓、薏苡仁、车前子、泽兰、泽泻等淡渗利湿之品药性平和,在辨证方药中灵活选用其中数味,久服无妨。其中苡仁一味,利湿兼能健脾,标本同治,周仲瑛认为堪称治湿之佳品。二是治湿忌补。是指湿邪未清时,禁用滋腻碍胃及助湿生热之品。湿邪最易阻遏气机,困扰脾阳。故湿病患者最忌熟地、白芍、阿胶、天麦冬等阴柔之品。然生芪、白术、山药、扁豆等益气诸药,益气而兼有健脾除湿之功,均属治湿要药,又不在当禁之列。酒酪炙煿、肥甘厚味及生冷瓜果均有助湿之弊,也属湿病当忌范围。
·         


 楼主| 发表于 2022/6/18 23:12:39 | 显示全部楼层
燥胜伤津https://www.zysj.com.cn/mingyi/zhouzhongying/1103-4-5.html
□]燥为秋令主气,外感燥邪有温燥和凉燥之别。初秋有夏火之余气,燥与热合,出现类似风热的症状,则为温燥;深秋有近冬之寒气,燥与寒合,出现类似风寒的症状,则为凉燥。外感燥邪,既具有外感病临床表现的一般特征,又有燥邪上犯上焦肺经,耗伤津液的症状,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云:“燥胜则干。”
内燥是津液耗伤的一种表现,多由热盛津伤,或汗、吐、下后伤亡津液,或失血过多,或久病精血内夺等原因引起。主要病机是津液不足,阴血亏耗,病变可涉及肺、胃、肝、肾。内燥的临床表现以口咽干燥、皮肤干涩粗糙、毛发干枯不荣、肌肉消瘦、大便干结等津伤血少的症状为主,故又称为“津亏”或“血燥”。
<span]外燥重在辛散宣肺,其中温燥重在辛凉,以桑杏汤为代表方,可适当加用沙参、梨皮等养阴生津药;凉燥重在辛散透表,以杏苏散为代表,不宜多用甘寒养阴之品。
内燥治以养阴生津为主,但周仲瑛强调需进一步区分肺胃、肝肾的主次。一般而言,病程短,口咽干燥为主,病位主要在肺胃,治疗以甘寒培补,养阴生津为主,代表方如沙参麦冬汤、麦门冬汤,常用药物如北沙参、麦冬、天冬、玉竹、石斛、芦根、天花粉等;病程久,体弱,多脏同病,真阴受损,病及下焦肝肾,当予咸寒滋润,补肾填精,方如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左归饮、增液汤、二至丸,药如生地、熟地、山萸肉、首乌、黄精、枸杞子、女贞子、旱莲草、龟板、鳖甲、阿胶、知母等。然而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五脏之阴液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上焦肺胃之阴有赖于下焦肝肾先天之阴的培补,下焦肝肾之阴亦有赖于肺胃之阴的滋养。肺胃阴伤易下及肾阴,肝肾阴液不足亦必然累及其他脏腑,故周仲瑛强调在临床应用时甘寒、咸寒每多兼顾,只是有所侧重而已。


 楼主| 发表于 2022/6/18 23:15: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hbffq 于 2022/6/18 23:16 编辑

痰病多怪https://www.zysj.com.cn/mingyi/zhouzhongying/1103-4-6.html
□]周仲瑛认为,凡病人临床症状怪异奇特,表现中医所说的“痰”证(包括无形之痰),采用中医化痰、祛痰等法治疗,常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疗效。
痰之生成,涉及到外感、内伤多个方面,是遭受多种致病因素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同时,当因痰导致某一病证之后,则痰已成为新的发病之因,每与原始病因或其他同期病理产物合邪而致病,形成恶性循环。另外,痰可随气上下,无处不到,既可阻于肺、蒙于心、蕴于脾、郁于肝、动于肾,亦可外流骨节经络,表现不同的脏腑经络见症。从痰的性质方面来看,还可进一步区分为风痰、寒痰、湿痰、热痰、燥痰及郁痰等。
<span]周仲瑛从长期临床实践中发现,凡有痰者,眼皮及眼下必有烟灰黑色。其中面色灰暗如土色者为虚寒痰,面颊色红而有油光者为热痰,黄滞者为湿痰,青晦者为风痰。病人肥胖颈短,形态壅肿者为痰体。表情呆滞,目睛转动不灵者为痰阻于窍。从痰的色质气味来看,周仲瑛认为,病程短而病情轻者,痰色清白,气味亦淡;久而重者,黄浊稠黏凝结,咯之难出,渐成恶味,腥臭咸苦。若痰吐地上,干后如蜗牛行走之涎沫,或在日光下有五色华彩者均为实痰;吐出后易于化水者,属虚寒。痰味甜者多为脾热,味苦为胆热,味腥臭为肺热,味咸为肾虚。若痰结日久,攻之不易消克者,则为老痰、顽痰,常易发生怪症。
对痰的治疗,周仲瑛强调应首分脏腑虚实,其次应审标本缓急。凡因病生痰者,不能见痰治痰,应先治其病,病去则痰自清;若因痰而续发某些病证时,则应以治痰为先,痰去则诸证自愈。再其次,脾湿是成痰的基础,理脾化湿为治痰之要着。而且治痰还须理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气而顺,自无停积成痰之患。同时治痰应兼治火,气火偏盛灼津成痰者,治宜清降;气火偏虚津凝为痰者,又当温补。至于治痰,原则上必须以化痰、祛痰为大法。化痰能使痰归正化,消散于无形,或使其稀释排出体外,其适应的范围最广,可用于实证病势不甚,或脏气不足,因虚生痰者。祛痰能荡涤祛除内壅的积痰,包括涤痰、豁痰、吐利等法,适用于邪实而正不虚,病势骤急,或病延日久,顽痰、老痰胶固不去者。



 楼主| 发表于 2022/6/18 23: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水饮同源http://www.ngotcmszh.com/forum.php?mod=post&action=reply&fid=80&tid=219317
□]□]水饮同源是指水湿、痰饮均属阴邪,同出一源,俱为津液不归正化停积而成的病理产物。分而言之,源虽同而流则异,各有不同特点。从形态及性质看,水属清液,饮为稀涎,且临床表现各不相同,但彼此之间又密切相关,可相互转化,故中医历来不但有“积水不散,留而为饮”之说,甚至四饮中的溢饮与水肿表现可完全类同。
人体水液的正常输布与排泄,主要依靠肺、脾、肾的相互作用,并与三焦、膀胱的气化功能有密切联系。因为肺主一身之气,有治节、通调水道、下输膀胱的作用。脾主运化,有化水输湿,布散水精的功能。肾主开合,有蒸化水液、通利小便的职责。三焦为决渎之官,主疏通水道。膀胱为气化之腑,赖肾气而司排泄。由于各个脏腑各司其职,相互配合,保证了水液的正常代谢。若在某一环节上失职,则水饮潴留而为病。
<span]人体水液的正常输布与排泄,主要依靠肺、脾、肾的相互作用,并与三焦、膀胱的气化功能有密切联系。因为肺主一身之气,有治节、通调水道、下输膀胱的作用。脾主运化,有化水输湿,布散水精的功能。肾主开合,有蒸化水液、通利小便的职责。三焦为决渎之官,主疏通水道。膀胱为气化之腑,赖肾气而司排泄。由于各个脏腑各司其职,相互配合,保证了水液的正常代谢。若在某一环节上失职,则水饮潴留而为病。
<span]水之为病,易泛溢体表而引起眼睑、头面、四肢、腹部或全身浮肿,并有阴水和阳水之分。阳水起病急骤,浮肿从面目开始,自上及下,肿势多在腰以上,兼有寒热等表证,小溲不利或常热赤,属表实热证;阴水发病缓慢,浮肿多先见于足跗,自下而上,小溲量少而清,肿势多在腰以下,属里虚寒证。
饮之为病,多停于体内局部,随着病位及形症的不同,分为四饮。若饮停肠胃,脘腹坚满,胃中有振水声,呕吐清涎,或肠间辘辘有声者为痰饮;流于胁下,胸胁胀满,咳唾引痛者为悬饮;溢于肢体,身体沉重,肢体浮肿者为溢饮;支撑胸肺,咳逆喘满不得卧,痰吐白沫量多者为支饮。
<span]饮之为病,多停于体内局部,随着病位及形症的不同,分为四饮。若饮停肠胃,脘腹坚满,胃中有振水声,呕吐清涎,或肠间辘辘有声者为痰饮;流于胁下,胸胁胀满,咳唾引痛者为悬饮;溢于肢体,身体沉重,肢体浮肿者为溢饮;支撑胸肺,咳逆喘满不得卧,痰吐白沫量多者为支饮。
<span]周仲瑛认为水肿与痰饮二者证候特点虽各有不同,但综观《金匮要略》痰饮篇所述四饮诸症,亦有因饮邪泛溢而成肿者,故殊难以体表之肿与不肿,绝对划分之。如痰饮之腹满,支饮之其形如肿,溢饮之水流行归于四肢(《医宗金鉴》迳指为风水、皮水之病),俱为饮溢腹腔、肢体为肿之候。
对阳水的治疗应以发汗、利小便为主;阴水与痰饮的治疗均以温化为主。周仲瑛提出因水饮同源,故治水、治饮诸方,每可通用,诸如越婢加术汤、五苓散、苓桂术甘汤、金匮肾气丸等。同时,周仲瑛还强调应注意与水饮同源的其他病理产物的区别辨治,如痰、饮、水、湿,同出一源,俱为津液停积所成。分而言之,源虽同而流则异,各有不同特点。从形态及性质看,水属清液,饮为稀涎,湿性黏滞,痰多厚浊。从病症言,水之为病,易泛溢体表全身而为肿胀;饮之为病多停于体内局部,分为四饮(其中溢饮与水肿类同);痰之为病,无处不到;湿系导致发病之因,为病多端,涉及的病种更广。合而言之,因四者源出一体,又每可相互转化,故中医历来有“积水不散,留而为饮”;“积饮不散,亦能变痰”;“痰从阴化为饮,饮从阳化为痰”;“水泛为痰”;“痰化为水”;“痰属湿”;“积湿生痰”等等的论述,指明了痰、饮、水、湿相互之间的联系及转变。彼此之间虽在治疗上可以互通,但四者又绝对不能混为一谈。


 楼主| 发表于 2022/6/18 23:23: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hbffq 于 2022/6/18 23:25 编辑

血病多瘀https://www.zysj.com.cn/mingyi/zhouzhongying/1103-4-8.html
□]□]瘀血既是某些病因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又是导致多种病证的病理因素,在临床上涉及的范围甚为广泛,不论任何疾病,或是在病的某一阶段,凡是反映“瘀血”这一共同的病理特征,或兼有“瘀血”症状,如痛有定处,青紫瘀斑,癥积肿块,舌质暗紫,有瘀点瘀斑,脉涩、结、沉、迟,或出血,精神神志和感觉、运动异常而有瘀象者,都可按照异病同治的原则,采用(或佐用)“活血祛瘀”法。
瘀血的成因虽多,但概要而言,其病理因素不外邪实与正虚两个方面。实者为寒热二邪之侵扰,虚者为阳气与阴血的不足,以致气血运行失调,滞而为瘀。从现象上看,瘀血虽属有形的实邪,而其本质又有正虚的一面,虚实往往相兼为患,且在疾病演变发展过程中,常有消长转化,临证必须予以联系考虑。
<span]瘀血的成因虽多,但概要而言,其病理因素不外邪实与正虚两个方面。实者为寒热二邪之侵扰,虚者为阳气与阴血的不足,以致气血运行失调,滞而为瘀。从现象上看,瘀血虽属有形的实邪,而其本质又有正虚的一面,虚实往往相兼为患,且在疾病演变发展过程中,常有消长转化,临证必须予以联系考虑。
<span]周仲瑛提出,由于形成瘀血的原因有多端,故中医的治疗方法也自当有异。如气滞形成的血瘀,周仲瑛强调应根据活血必先理气,气行则血行的原则,采用理气活血法,分别病情轻重,选用调气、行气、破气药,并按其脏腑病位,选用疏肝气、理脾(胃)气、降肺气等药。在用活血药时,需着重选“血中之气药”,重者可予破血行气之品;同时还当针对气滞、血瘀的具体病情不同,治气、治血有所侧重。对寒凝形成的血瘀,应注意选用偏于辛温的祛瘀类药,以加强行瘀通脉、散寒解痛的功能;若阳虚阴寒内盛所致的血瘀,治疗当助阳消阴与益气通脉之药配伍合用。对气虚形成的血瘀,一般以补气为主,活血化瘀为辅,寓通于补,使气足而血行,故黄芪用量需重。对血虚形成的血瘀,当采用养血祛瘀法,所选之活血药不能过猛,宜和血而不宜破血,用量亦宜审慎,不能希求大剂速效,应与养血药两相协调而达到“瘀祛新生”的目的。对阴虚形成的血瘀,当滋阴与祛瘀并用,可采取汤丸并进,汤方濡养而兼行,丸剂缓攻以求效;若干血瘀结较重,而体质尚任攻消者,亦可先攻后补,选用大黄zhè虫丸缓中补虚,祛瘀生新。可见形成瘀血的原因不同,祛瘀方法也迥异。
周仲瑛还强调,由于瘀血所在病位不同,临床表现各异,治疗也当有所区别。如瘀阻清窍者,当治以通窍祛瘀法;心血瘀阻者,当治以通脉祛瘀法;瘀阻肺络者,当治以理肺祛瘀法;瘀积肝脾者,当治以软坚祛瘀法;瘀留胃脘者,当治以理胃祛瘀法;瘀阻肠腑者,当治以通腑祛瘀法;瘀滞胞宫者,当治以通经祛瘀法;血瘀络痹者,当治以和络祛瘀法等。
<span]周仲瑛还强调,由于瘀血所在病位不同,临床表现各异,治疗也当有所区别。如瘀阻清窍者,当治以通窍祛瘀法;心血瘀阻者,当治以通脉祛瘀法;瘀阻肺络者,当治以理肺祛瘀法;瘀积肝脾者,当治以软坚祛瘀法;瘀留胃脘者,当治以理胃祛瘀法;瘀阻肠腑者,当治以通腑祛瘀法;瘀滞胞宫者,当治以通经祛瘀法;血瘀络痹者,当治以和络祛瘀法等。
<span]由于同一血瘀证,致病因素多端,标本邪正虚实有别,脏腑病位不一,症状特点各异,或为主症,或仅为兼夹症,病情上又有轻重、缓急的不同,周仲瑛提出,在应用活血祛瘀这一大法的基础上,还当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具体处理。如病情轻者,当予缓消,采用活血、消瘀、化瘀、散瘀之品;病情重者,当予急攻,采用破血、通瘀、逐(下)瘀之品。因邪实而致的血瘀,当祛邪以化瘀;因正虚而血瘀,则应扶正以祛瘀。总之,审证求因,辨别脏腑病位,掌握主症特点和病的特殊性,采取相应的各种具体祛瘀治法,才能加强治疗的针对性,提高临床疗效。


 楼主| 发表于 2022/6/18 23:28:50 | 显示全部楼层
气病多郁https://www.zysj.com.cn/mingyi/zhouzhongying/1103-4-9.html
□ 郭立中 朱垚 南京中医药大学周仲瑛名医工作室
周仲瑛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发现,在患者所诉症状繁杂多端,疑似难辨,甚至无从下手之际,当注意着重从郁进行治疗。从临床上看,这类疾病常与精神、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病人往往似寒非寒,似热非热,似虚非虚,似实非实,自觉痛苦很多,表里上下、周身内外似乎无处不病,症状繁杂多变,有多系统表现,但西医大多查无实质性病变,或虽疑为实质性病变,而又不能确切定性、定位,明确诊断。临床上常以心身疾病、功能性疾病及亚健康状态者为主,初期多“无形”可辨,但部分患者失治误治、年深日久可发展为形质性损害。
郁有气、血、痰、火、湿、食六郁之分,但以气郁为基础。“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丹溪心法·六郁》)气无形而血有质,周仲瑛认为目前业界同仁对“有形”的瘀血倾心研究者多,对“无形”的气留心重视者少。殊不知中医理论的核心是“气”,中医很重视人体的“气机”、“气化”功能。张景岳有“行医不识气,治病从何据”之说,甚至认为:“凡有余之病,由气之实;不足之病,因气之虚。如风寒、积滞、痰饮、瘀血之属,气不行则邪不除,此气之实也;虚劳、遗漏、亡阳、失血之属,气不固则元不复,此气之虚也。虽曰泻火,实所以降气也;虽曰补阴,实所以生气也。气聚则生,气散则死。”可见,气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周仲瑛提出“六郁”之中是以气郁为基础。气机一旦郁滞,则血、痰、火、湿、食诸郁易生,甚至夹杂交错为患。
气郁的病位以肝为主。因五脏之中惟肝性喜条达,不受抑遏,肝病最易延及他脏,故有“肝为五脏之贼”之说。肝气一郁,即乘脾土,则腹痛腹胀,甚则腹泻;或克犯于胃,气逆呕吐,两胁痛胀;化火上冲于心,则心烦悸动;反侮于肺,则呛咳不已;下夺于肾,则耳鸣,视物模糊。另外,气机郁滞,气不布津,则液聚为痰。痰随气上下,无处不到,既可内及脏腑,亦可外流骨节经络,又可表现出不同的脏腑经络见症,从而使疑似症状百出,复杂难辨。故中医临床上又有“诸病多自肝来”之说。以其易犯脾胃中土,刚性难驯;乘风火之威,上犯巅顶;挟风痰而流窜周身,无处不到。故周仲瑛提出疑难杂症在疑似难辨之际,应着重从肝气郁结入手,注意其化火、生风及挟痰、挟瘀的情况,从而可以在疑难杂症辨治中起到执简驭繁的作用。特别是对女性患者,更应如此。
对郁证的治疗,当以疏肝理气解郁为大法。选方方面,周仲瑛主张肝脾不和者主以四逆散,肝郁脾虚者调以逍遥散,肝郁气滞者选用柴胡疏肝散,六郁杂陈者施以越鞠丸,肝气郁结者投以五磨饮子。至于气郁化火则主以丹栀逍遥散,化风则主以羚羊钩藤汤、天麻钩藤饮、镇肝熄风汤,挟痰者主以半夏厚朴汤、半夏白术天麻汤,挟瘀者主以血府逐瘀汤。
用药方面,周仲瑛认为柴胡、芍药疏肝解郁,升阳敛阴,调和表里,肝郁不畅,表里不和者可用;香附、苏梗气血双调,理气解郁,恶心呕吐,脘腹胀满者可选;白豆蔻、砂仁辛散温通,芳香化浊,湿浊内蕴,脾胃气滞寒凝者可投;瓜蒌、枳实破气消积,宽胸散结,润燥通便,胃脘痞满,大便不畅者可调;木香、槟榔行气止痛,消积导滞,胃肠积滞,脘腹胀痛者可解。至于青皮疏肝,香附散郁,枳壳利膈,木香舒脾,厚朴散满,沉香降逆,旋覆花下痰降气,柴胡解郁升清,川芎、苏叶能散郁气从汗而解;槟榔、大腹皮能使浊气下行而去后重;莱菔子、苏子、杏仁下气润燥,肺气滞于大肠者堪投,皆可随证灵活化裁。
在应用疏肝理气解郁之剂时,周仲瑛还特别提醒应注意慎防伤阴。一则因本病气郁极易化火而伤阴,二则因理气之品多偏辛香燥热,易耗伤阴血,尤其对久病兼有阴血不足之体,更当慎重,最好选用药性平和之花类理气药,如玫瑰花、绿萼梅、白残花、代代花、佛手花、厚朴花等。与此同时,周仲瑛还强调应注意肝体阴而用阳,有时疏肝解郁疗效不好,反而要注意加用敛肝、柔肝之品,如白芍、乌梅、木瓜、枸杞子等。另外,对气郁的治疗,还当注意气血互调,在行气解郁的同时,周仲瑛还常加入川芎、赤芍、丹参等活血之品,血行畅则气机达,气血调则郁滞消,从而更有利于病情的恢复,此又为周仲瑛善治气郁之一招。



 楼主| 发表于 2022/6/18 23:33:04 | 显示全部楼层
虚病多久http://www.ngotcmszh.com/forum.php?mod=post&action=reply&fid=80&tid=219317
□]□]凡在人体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导致人体的功能低下,脏腑损伤,阴阳气血亏耗,表现一系列亏少、不足证候为主时,统称之虚病。虚病的形成多有一个年深日久,缓慢发展的过程。周仲瑛认为中医补虚概念的提出,是以人为主要对象,认识人与病的相互关系,突出以治人为主的独特学术思想体系。
虚病的形成原因较多,如《理虚元鉴·虚症有六因》所说“有先天之因,有后天之因,有外感之因,有境遇之因,有医药之因”等。其病程较长,病势发展较慢,有一个逐渐形成发展的过程;以脏腑功能衰退、气血阴阳亏损为其主要病机;与西医学中各系统的多种慢性、消耗性疾病或器官功能衰竭有关。
<span]虚病的形成原因较多,如《理虚元鉴·虚症有六因》所说“有先天之因,有后天之因,有外感之因,有境遇之因,有医药之因”等。其病程较长,病势发展较慢,有一个逐渐形成发展的过程;以脏腑功能衰退、气血阴阳亏损为其主要病机;与西医学中各系统的多种慢性、消耗性疾病或器官功能衰竭有关。
<span]虚病涉及的范围虽广,但总不离于五脏。而五脏之变,又不外乎气血阴阳。故对虚病的辨证,周仲瑛提出应以气、血、阴、阳为纲,五脏虚候为目。一般来说,气虚者主要表现为面色萎黄,神疲体倦,懒言声低,自汗,脉弱;血虚者主要表现为面色不华,唇甲淡白,头晕眼花,脉细;阴虚者主要表现为口干舌燥,五心烦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阳虚者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舌质淡胖有齿印,脉微。一般病程较短,病情较轻的,多见气虚、血虚及气血两虚、气阴两虚之证;病程较长,病情较重的,多见阴虚、阳虚、阴阳两虚之证。通常气虚以肺、脾为主,但病重者每可影响心、肾;血虚以心、肝为主,并与脾之化源不足有关;阴虚以肾、肝、肺为主,涉及心、胃;阳虚以脾、肾为主,重证每易影响到心。由于气血同源、阴阳互根、五脏相关,所以各种原因所致的虚病往往互相影响,由一虚可渐致两虚,由一脏可累及他脏,使病情趋于复杂和严重,辨证时应加以注意。
因虚病病程较长,临床上还应注意有无兼夹病证。首先,对因病致虚、久虚不复者,应辨明原有疾病是否还继续存在。如因热病、寒病或瘀结致虚者,原发疾病是否已经治愈。其次,应细察有无因虚致实的情况。如因气虚运血无力,形成瘀血;脾气虚不能运化水湿,以致水湿内停等。第三,还应注意是否兼夹外邪。虚病之人由于卫外不固,易感外邪为患,且感邪之后不易恢复,治疗用药也与常人感邪有所不同。若有以上兼夹病证,在治疗时应分别轻重缓急,予以兼顾。虚病后期,虚象毕露,大肉尽脱,而厌食不饥,或稍食即脘胀不适,腹泻便溏者,为脾胃衰败,化源告竭的严重现象,多预后不好,亦即“无胃气则死”、“失谷者亡”之意。
<span]因虚病病程较长,临床上还应注意有无兼夹病证。首先,对因病致虚、久虚不复者,应辨明原有疾病是否还继续存在。如因热病、寒病或瘀结致虚者,原发疾病是否已经治愈。其次,应细察有无因虚致实的情况。如因气虚运血无力,形成瘀血;脾气虚不能运化水湿,以致水湿内停等。第三,还应注意是否兼夹外邪。虚病之人由于卫外不固,易感外邪为患,且感邪之后不易恢复,治疗用药也与常人感邪有所不同。若有以上兼夹病证,在治疗时应分别轻重缓急,予以兼顾。虚病后期,虚象毕露,大肉尽脱,而厌食不饥,或稍食即脘胀不适,腹泻便溏者,为脾胃衰败,化源告竭的严重现象,多预后不好,亦即“无胃气则死”、“失谷者亡”之意。
<span]对于虚病的治疗,以补益为基本原则。应根据所虚的部分不同,分别采用益气,养血,滋阴,温阳的治法,并结合五脏病位的不同而选方用药,以加强治疗的针对性。通常阳气虚者宜温补,但周仲瑛强调应补而兼温,以温而不燥为目的,既取甘温补气之人参、黄芪、白术、甘草、鹿角胶、紫河车;又配附子、肉桂、干姜等辛热助火,合为温养阳气之方,添薪助火。若仅扬其火而不添其薪,则其燥烈之性反致耗劫真阴,阴阳两败。阴虚者宜清养,补而兼清,清而不凉。若偏于苦寒清火,不究火之虚实,不是补水以救火,反致苦燥伤阴,阴不能复。精血虚者宜峻补,取厚味填精之品以生血化气,此即《内经》所说:“精不足者补之以味。”除一般草木药外,要采用血肉有情之品补其不足。药如熟地、枸杞子、山茱萸、桂圆、大枣、鹿角胶、紫河车、龟板、阿胶、海参之类。凡体质薄弱,老幼产妇之虚证,无明显偏于阳虚、阴虚倾向者,可取平补法,用轻柔小剂调养,“缓补”图效,以免滋腻壅滞碍胃。
根据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的原则,在补阳药中配合少量阴药以滋阴助阳,在补阴药中配合少量阳药以助阳生阴。至于气虚之补血益气,血虚之益气生血,以及补阳以化气,补阴以生血等,其义亦复相同。如阴虚臌胀在用六味地黄丸为基础方时,加少量桂枝以通阳,对阴液的来复、小便的通利,每较单用滋阴利水药的疗效为显著。周仲瑛认为,从阴阳气血相互资生的主次关系来看,似应以阳气为主导,补阳助阴、补气生血(阴)是治疗的重点,而阳虚用阴药、气虚用血药者少,表明阳生方能阴长。
<span]根据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的原则,在补阳药中配合少量阴药以滋阴助阳,在补阴药中配合少量阳药以助阳生阴。至于气虚之补血益气,血虚之益气生血,以及补阳以化气,补阴以生血等,其义亦复相同。如阴虚臌胀在用六味地黄丸为基础方时,加少量桂枝以通阳,对阴液的来复、小便的通利,每较单用滋阴利水药的疗效为显著。周仲瑛认为,从阴阳气血相互资生的主次关系来看,似应以阳气为主导,补阳助阴、补气生血(阴)是治疗的重点,而阳虚用阴药、气虚用血药者少,表明阳生方能阴长。
<span]从周仲瑛长期的临床实践来看,临证所见多种疾病的虚证似乎以气阴两虚为多见。在预后方面,偏于阳虚者易治,偏于阴虚者难疗(如阴虚臌胀、水肿),阴虚及阳较阳虚及阴者尤难,提示形质的损耗较功能低下的虚证更难调治。正如张景岳所说:“凡治虚证,宜温补者,病多易治;不宜温补者,病多难治。”
对虚证病人及病后的康复调理,周仲瑛还强调应该重视“药补不如食补”的原则,根据虚损的性质,结合食物的气味和所补脏器,有选择地食用。如羊肉、海参、雀肉、淡菜、胡桃肉、栗子、牛乳、羊乳、桂圆等具有温补作用,甲鱼、龟肉、鸭子、黑鱼、白木耳等具有清补作用,山药、莲子、百合、黑芝麻、大枣、燕窝、猪腰等具有平补作用,可根据不同体质有选择性地食用,以辅助治疗。


 楼主| 发表于 2022/6/18 23:36: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hbffq 于 2022/6/18 23:38 编辑

毒多难痼https://www.zysj.com.cn/mingyi/zhouzhongying/1103-4-11.html
□]□]毒多难痼是指临床难于治疗,或久治乏效的顽症、痼疾,多与毒邪有关。毒是诸多病邪的进一步发展,邪盛生毒,毒必兼邪,无论其性质为何,均可概称为“毒邪”。日本吉益东洞有“万病一毒”说,《素问·生气通天论》也有“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的论述。
毒邪既可从外感受,也可由内而生。外感之毒多与六淫、疠气为伍,“毒寓于邪”、“毒随邪入”,致病具有发病急暴,来势凶猛,传变迅速,极易内陷的特点,而使病情危重难治,变化多端。内生之毒是在疾病发展演变过程中,由脏腑功能失调,风、火、痰、瘀等多种病理因素所酿生,常见的如风毒、热毒、火毒、寒毒、湿毒、水毒、痰毒、瘀毒等,其性质多端,且可交错为患,使多个脏器发生实质性损害,功能严重失调,并成为影响疾病顺逆转归的决定性因素。如重症肝炎中的热毒、晚期肾炎中的湿(浊)毒、面神经麻痹中的风毒、恶性肿瘤中的癌毒、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瘀毒等。
<span]毒邪既可从外感受,也可由内而生。外感之毒多与六淫、疠气为伍,“毒寓于邪”、“毒随邪入”,致病具有发病急暴,来势凶猛,传变迅速,极易内陷的特点,而使病情危重难治,变化多端。内生之毒是在疾病发展演变过程中,由脏腑功能失调,风、火、痰、瘀等多种病理因素所酿生,常见的如风毒、热毒、火毒、寒毒、湿毒、水毒、痰毒、瘀毒等,其性质多端,且可交错为患,使多个脏器发生实质性损害,功能严重失调,并成为影响疾病顺逆转归的决定性因素。如重症肝炎中的热毒、晚期肾炎中的湿(浊)毒、面神经麻痹中的风毒、恶性肿瘤中的癌毒、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瘀毒等。
<span]毒邪致病具有以下证候特点:①凶:致病暴戾,病势急剧,如SARS、禽流感等。②顽:病情顽固,易于反复,如难治性肾病、慢性肝炎等。③难:常规辨治,难以奏效,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癌病等。④痼:病期冗长,病位深疴,如尿毒症、癲痫等。⑤杂:由于毒邪每与风、火、痰、瘀等邪兼挟为患,临床见症多端,病情复杂难辨。正因为如此,所以周仲瑛强调在难治性疾病的辨治中,尤应注意毒邪的特殊性。
对毒邪的治疗有解毒、化毒、攻毒等法,但周仲瑛强调解毒当求因。首先要区别毒邪的性质,其次要注意毒邪所在的脏腑部位及所兼挟的其他病邪。如热毒重在清热解毒,然热毒在肺则选鱼腥草、金荞麦根、黄芩清肺解毒,热毒犯咽则用泽漆、蚤休、一枝黄花、土牛膝利咽解毒,热毒入胃则选石膏、蒲公英、甘中黄、升麻清胃泻火解毒,热毒攻心则用牛黄、朱砂、黄连清心解毒安神,热毒犯肝则用羚羊角、龙胆草、栀子凉肝解毒,热毒蕴结膀胱则用黄柏、苦参、土茯苓清热利湿解毒,热毒入血则用水牛角、生地、丹皮、紫草、大青叶等凉血解毒。周仲瑛对于风毒,常用全蝎、蜈蚣、乌梢蛇、炙僵蚕搜风解毒;寒毒,常用川乌、草乌、附子、干姜散寒解毒;湿毒,常用土茯苓、拔葜、石上柏、半边莲除湿解毒;痰毒,常用制南星、白附子、法半夏、露蜂房、白毛夏枯草化痰解毒;瘀毒,常用穿山甲、水蛭、土鳖虫、蜈蚣、鬼箭羽等祛瘀解毒。
<span]对毒邪的治疗有解毒、化毒、攻毒等法,但周仲瑛强调解毒当求因。首先要区别毒邪的性质,其次要注意毒邪所在的脏腑部位及所兼挟的其他病邪。如热毒重在清热解毒,然热毒在肺则选鱼腥草、金荞麦根、黄芩清肺解毒,热毒犯咽则用泽漆、蚤休、一枝黄花、土牛膝利咽解毒,热毒入胃则选石膏、蒲公英、甘中黄、升麻清胃泻火解毒,热毒攻心则用牛黄、朱砂、黄连清心解毒安神,热毒犯肝则用羚羊角、龙胆草、栀子凉肝解毒,热毒蕴结膀胱则用黄柏、苦参、土茯苓清热利湿解毒,热毒入血则用水牛角、生地、丹皮、紫草、大青叶等凉血解毒。周仲瑛对于风毒,常用全蝎、蜈蚣、乌梢蛇、炙僵蚕搜风解毒;寒毒,常用川乌、草乌、附子、干姜散寒解毒;湿毒,常用土茯苓、拔葜、石上柏、半边莲除湿解毒;痰毒,常用制南星、白附子、法半夏、露蜂房、白毛夏枯草化痰解毒;瘀毒,常用穿山甲、水蛭、土鳖虫、蜈蚣、鬼箭羽等祛瘀解毒。
<span]癌毒集凶、顽、痼于一体,一旦致病,病势险恶、病位深伏,且与痰、瘀相互搏结,以避机体正气与药力搜剔,故非虫类搜剔之品不能引药力达病处,以收搜毒、剔毒、除毒之功。药如僵蚕、蜈蚣、露蜂房等。周仲瑛在抗癌复方中,抗癌解毒药与逐瘀消痰软坚药的选用,主要视病情而主张辨证择药。如热毒甚者,常选白花蛇舌草、山慈菇、漏芦;瘀毒重者,当用炙蜈蚣;痰毒剧者,用制南星、炙僵蚕等;病以血分瘀结为主者,可逐瘀为先,伍用炙水蛭、莪术、炮穿山甲、桃仁;兼气分者,可配用八月扎、路路通;肿著者,配王不留行、海藻、拔葜等。
另外,周仲瑛还强调应重视不同疾病“毒”的特异性。对麻疹、天花用宣表透毒法,对晚期肾病当注意化浊泄毒,对多脏衰病人阳明气机通降失常者当通腑泻毒,对外科疮疡久不收口、正虚毒恋者当重用黄芪扶正托毒等。
<span]另外,周仲瑛还强调应重视不同疾病“毒”的特异性。对麻疹、天花用宣表透毒法,对晚期肾病当注意化浊泄毒,对多脏衰病人阳明气机通降失常者当通腑泻毒,对外科疮疡久不收口、正虚毒恋者当重用黄芪扶正托毒等。
<span]上世纪80年代,周仲瑛针对流行性出血热急性肾衰蓄血、蓄水及易于伤阴的病机特点,提出出血热急性肾衰“三毒”(热毒、血毒、水毒)学说,以泻下通瘀为治疗大法,达到下热毒、下血毒、下水毒的目的,治疗野鼠型出血热患者1127例,使病死率从当时的7.66%,降至1.11%;特别是死亡率最高的少尿期急性肾衰,病死率仅为4%,明显优于西医对照组的2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1/23 16:5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