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hhbffq

略谈学习中医药学的门径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1/7 14:05:22 | 显示全部楼层
微信截图_20220107133516.png 微信截图_20220107133541.png
 楼主| 发表于 2022/1/7 14:06:25 | 显示全部楼层
微信截图_20220107133621.png 微信截图_20220107133743.png
 楼主| 发表于 2022/1/7 14:28:29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破格救心汤的临床运用,内容较多,请参考《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一书,此方为挽救急危重症而设,剂量极重,一般医师不敢开,只能靠患者家属自己拿主意,下决断了;生死危亡之际,死马当活马医,就能闯出生机来;否则钱花的再多,也是人财两空的结局!君不见那些有钱的名人雅士,不相信中国花钱少却能治大病的中医(中医队伍鱼龙混杂,也影响了患者的判断;更有西药集团豢养的网络水军中医黒,以谣言极力影响人的判断),最终魂断美利坚,临终之际,只能说:“没有遗憾,只有不舍”!医疗领域的战争足以影响国运,这是真理而不是笑话!试看当今之美利坚,是不是焦头烂额?

微信截图_20220107134726.png
 楼主| 发表于 2022/1/8 02:34: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hbffq 于 2022/1/8 02:37 编辑

·        西安39岁男子突发胸痛 连续被3家医院拒诊最终猝死
https://www.guancha.cn/politics/2022_01_06_621304.shtml
分享到:70524
2022-01-06 19:43:16字号:来源:大河报阅读 466676
最后更新: 2022-01-06 19:49:45
【按:这个案例是动脉硬化形成“主动脉夹层”血管瘤破裂,病情凶险,抢救的成功率不高;关键的问题仍然在于预防!怎么预防?禁忌牛奶是首要,其次动物蛋白的摄入量要限量(每日10%),最后是服用能软化血管的中药黑芝麻及中医处方调理;结论还是日常饮食不当所导致的严重后果。至于抢救不及时,耽误了时机,这在如今疫情非常阶段,不是极其熟悉医院的流程,无法避免,愿逝者安息!】
39岁的西安男子李海(化名)在2021年最后一天死去。2021年12月31日凌晨4点40分,西安市第九医院给出的死亡结果是“猝死,主动脉夹层”。
在这之前的4个小时,突发胸闷的李海多次拨打“120”急救电话未能打通,只能通知朋友帮忙拨打;后又因尚未拿到48小时内核酸检测结果,“120”急救中心医护人员表示无法送往医院;拿到核酸结果后,又相继被三家医院拒诊,直到第四家医院接收时,医生表示“抢救希望不大,放到医院床上时呼吸心跳就没有了。”
最后经过西安市第九医院医护人员1小时42分钟的奋力抢救,李海被宣布临床死亡。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2.gif
(诊断证明书)
“没有核酸证明,医院不接收”
1月6日,李海的嫂子李女士向大河报•豫视频记者表示,李海平时很健康,没有心脏病。
帮助李海拨打“120”、目睹李海送医全经过的朋友小东(化名)和李海共同工作超过5年,也表示李海病情事发突然。他向大河报•豫视频记者透露了当天送医的全过程。
据介绍,39岁的李海独自租住在西安的城中村郝家村。
“那天晚上,我们俩前几分钟还发微信,中间有5分钟他没有回复,我以为他睡着了,因为已经12点多了,我也就打算睡觉了。然后12点36分,他给我打来电话,当时他说话声音很痛苦,说胸口特别疼,但打不通120,让我帮他打120,我打120也是一直占线,但是我始终没有挂机。打通之后,急救中心工作人员说西安所有医院要求病人必须有48小时核酸检测证明才肯接收,但是他们愿意派救护车过去。”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4.jpg
(急救中心院前病情告知书)
救护车到达之后在原地进行抢救,十几分钟后小东再次打电话过去,是李海楼下的一个商店邻居接的,邻居表示,“120”急救人员说核酸检测结果没有出来,所以无法送医。这时李海疼得已经开始用头撞墙了。
小东立即从家里出发,与小区门卫、路上各个疫情防控卡点说明情况后被放行。
“120的车在村口停着,我朋友在车下蹲着,十分痛苦。”小东到达后与“120”急救人员交涉,请求送医。
在小东拍摄的现场视频中,120急救人员多次声明,没有核酸检测证明只能被送去“大明宫医院”,那里都是红码和黄码的病人,不想去的话只能等核酸检测结果出来,因为别的医院不接收。
经记者查询,急救人员所说的“大明宫医院”即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大明宫院区,被西安市确定为风险人员省级定点医院,接收的病人都为封控区、管控区隔离(观察)人员及健康码为“黄码”、“红码”人员。
小东表示,李海是绿码,可能由于身体不舒服,未按时做核酸检测,上一次的核酸检测结果过期了,最近一次的核酸检测结果尚未公布。
视频中,“120”急救人员表示,核酸检测结果出来前,可以先把李海送回家。小东急了,“就是因为身体难受才打急救电话,送回家干啥呢?等死吗?”
经过现场商议,急救人员和小东决定先送李海前往大明宫医院,“哪怕进去之后转不出来了,要被隔离,也得先抢救人。”此时李海还能在他人的搀扶下走上救护车。
前往医院的路上,李海发现核酸检测结果出来了,是阴性,“这时他意识还是清醒的。”因此“120”救护车的急救人员选择送他前往其他的医院。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6.gif
(与120急救人员沟通)
连续被三家医院拒诊,救护车出车4小时后猝死
据小东介绍,他们先后去了三家医院,第一家医院是距离最近的西安交大第一附属医院,对方直接说不收患者,由于疫情原因选择封院了。
接下来,他们选择距离不远的陕西省人民医院。“救护车开到省人民医院的后门,一个守门的说已经封院,不接收病人。”
5分钟后救护车立马掉头,去往最近的友谊医院,也就是西安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到了医院也是跟门口交涉了半天,医院说院里有两个肺部感染的,也没有绿码,不敢让进来,而且说他们医院比较小,就算接收了也只能做检查,没有治疗条件,不如直接去找大医院,所以又给拒绝了。又拒绝以后我没有办法,我也不清楚哪个医院能接收,急救人员他们就说去第九医院,但是第九医院在南二环,有六七公里的距离,就马上开车去第九医院。”
李海被送到西安市第九医院时已凌晨3点,他被顺利送进医院,扫码后直接进了急救室。“先量体温,医生说量5分钟体温就可以抢救,结果夹着体温计夹到第4分钟的时候,都说来不及了要赶紧进抢救室,做心脏复苏。这时他人还清醒的,只是很疼,我看到他在撞担架。和医生说右侧心脏疼。”
抢救约半个小时后,医生找到了小东下达病危通知单。在小东拍摄的视频中记者看到,医生告诉他,“现在病人就是猝死,我们正在抢救但希望不大,因为已经半个小时了。你一来我就说让你联系他的陪(护)人了,放到我们床上就呼吸心跳没有了。”
抢救1小时42分钟后,李海被宣布临床死亡。死亡原因为“猝死,主动脉夹层”。
小东通过报警联系到李海的家人,在2021年的最后一天,李海离开了人世。医院无法存放尸体,第二天也就是元旦,人就就被送往火葬场火化。李海的哥哥嫂子将骨灰带回了家。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8.jpg
早在12月中旬,就有多名市民反映,西安交大一附院突然封闭,医院曾发布公号,因疫情防控停诊封院。
1月1日,陕西省人民医院也在官网发布通知,全面停止门诊、急诊和发热门诊医疗服务。
1月6日,大河报•豫视频记者再次拨打陕西省人民医院、西安交大一附院等医院的电话,对方均表示,“目前无法接收急诊病人,请联系别的医院。”
(顶端新闻·大河报记者张晶晶)
70
|
举报
标签
o   原标题:西安39岁男子突发胸痛,连续被3家医院拒诊最终猝死
o   责任编辑: 连政

热门评论 30条

o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10.gif

梁州小卒
其实这个事儿跟心梗的那个还不一样。
心梗的那个,送西安国际医疗中心医院,本来就是安排接诊症状为“心脏不适”病人的,医院不收,是医院的医德问题。
胸痛这个,找的前三家医院都是什么情况?纯属浪费时间
一条条说吧。
一、事件经过
事主描述找了救护车以后,第一个送的是交大一附院、然后是距离不远的陕西省人民医院,再去往最近的友谊医院。都被拒收。
最后去的第九医院,在那里得到救治。
二、为什么前三家医院拒收病人?
先要明确的是,西安本次疫情,首发点在雁南二路的小诊所,但目前流调出来的最大的感染源是长安大学家属院。第一家医院,交大一附院,距离长安大学家属院不远,是南郊最好的综合性医院,也是本次西安疫情爆发的中心点之一,12月下旬就封了,到现在也不过是恢复了部分门诊科室。
第二家,省人民医院,距离交大一附院不远,既然交大一附院出现了院感,人民医院离得这么近,应该同样也出现了院感。事主也说了”一个守门的说已经封院,不接收病人。”
第三家,友谊医院。人家说的很清楚“医院说院里有两个肺部感染的”
最后急救人员他们就说去第九医院,在那里得到救治。
事实上,第九医院也是本次西安防疫安排的能接诊“心脏不适”患者的医院之一(包括西安国际医疗中心医院)
三、第九医院很远么?

“急救人员他们就说去第九医院,但是第九医院在南二环,有六七公里的距离,就马上开车去第九医院。”
不知道事主家在哪里,我随便在地图上量了一下:
从一附院出来,沿着雁塔西路到含光路向北拐,走到友谊路路口就到了省人民医院。车程大约3km。
从省人民医院出来,沿着友谊路向西,600m左右就到友谊医院。
如果从一附院出来直接去第九医院,沿着雁塔西路到含光路向北拐,到二环后转向东走辅道上二环,走到兴庆桥后掉头(第九医院在二环北侧),继续沿二环辅道到第九医院。总路程长度8.2km,其中6.4km在二环或者二环辅道上。
很远么?12月31号,雁塔区封闭,任何无关车辆都不能上路。8.2km,司机要是熟练点,10分钟应该就能到。还远么?
四、问题出在哪儿?
病人为什么要先去交大一附院呢?
从疫情在西安爆发,稍微关心疫情的人,应该都知道交大一附院是重灾区。人民医院位于碑林区,同样也是重灾区。西安防疫在很多途径上都发布了能接诊病人的医院。到现在,对交大一附院的标准还是部分科室封控。
但是就是先去了爆发了院感的交大一附院和人民医院。
如果是病人不知道也就罢了,急救车也不知道,这就无语了
五、最后补充
如果没有疫情,身在南郊,先去交大一附院,再去人民医院,是常规操作。
但这是在疫情期间。
不关注疫情,不看西安市对医院接诊的安排
出了事就到处瞎撞
最后都是医院的责任?
01-06 20:59
查看回复 36

 楼主| 发表于 2022/1/8 03:43: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hbffq 于 2022/1/8 03:46 编辑

·        郑州男子抢救超48小时后死亡未认定工伤 家属起诉区人社局
分享到:858
2022-01-06 17:02:14字号:[url=]A-[/url] [url=]A[/url] [url=]A+[/url]来源:澎湃新闻阅读 56111
最后更新: 2022-01-06 17:15:34
https://www.guancha.cn/politics/2022_01_06_621273.shtml
:“病历显示,经急诊现场胸外按压,气管插管接呼吸机,给予开放静脉通路肾上腺素1mg静推,约三分钟后心肺复苏成功。入院后,CT提示颞叶脑出血、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弥漫性脑水肿。请神经外科医师会诊后,告知家属患者脑水肿明显,脑疝形成,可能开颅后无法进行血肿清除,只能行减压手术。”---此病案西医药无法抢救成功,但中医药有办法;请看截图:此书的“十味神效散”能把颅脑内瘀血导引下行,从小便排出,这个秘方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方中用到童便,可能不被西医认可,但却能解救患者于危难之中。此书的唯一缺点是错别字太多!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2.gif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4.gif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6.gif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8.gif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10.gif
河南郑州36岁男子龚明(化名)工作期间在单位办公室突然发病倒地,后经治疗无效死亡,因人社部门拒绝认定工伤,家属告上法庭。
龚明家属称,在医院救治期间,龚明全程处于深昏迷状态,依靠呼吸机维持生命。多名医生表示,龚明的病症没有救治意义。但他们难以接受这个事实,不愿放弃,希望能出现奇迹。
龚明抢救期间,其单位提起工伤认定申请,郑州市中原区人社局作出不予认定工伤决定书,主要依据是: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视同工伤。而龚明不符合这一条件。
“法律不应违背人道主义,不应让家属在认定工伤和抱着希望抢救之间作抉择。”龚明死亡后,其妻将中原区人社局告上法庭。
2021年12月29日,郑州铁路运输法院对此案进行了审理,未当庭宣判。
现实中,关于工伤认定“48小时标准”的争议并不鲜见。澎湃新闻注意到2021年5月,最高检曾发布典型案例称,一男子开会返回途中突发疾病,后送医抢救靠呼吸机维持生命,10天后家属放弃治疗,拔掉呼吸机5分钟后该男子死亡。人社部门一开始未认定工伤,家属起诉未获支持,后经检方抗诉,最终得以认定。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11.jpg
院前急救病历显示,当时,龚明心脏呼吸皆无,瞳孔对光反射消失
工作中突发疾病,呼吸机维持47天后死亡
据郑州市中心医院院前急诊病历记录,2021年9月16日16时许,龚明工作时无明显诱因突然倒地,后意识不清、肢体抽搐、口吐白沫、呼之不应,持续数分钟后抽搐停止,同事急呼120。经检查,脉率0次/分、呼吸0次/分、神志丧失、全身皮肤凉、两侧瞳孔对光反应消失。
病历显示,经急诊现场胸外按压,气管插管接呼吸机,给予开放静脉通路肾上腺素1mg静推,约三分钟后心肺复苏成功。入院后,CT提示颞叶脑出血、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弥漫性脑水肿。请神经外科医师会诊后,告知家属患者脑水肿明显,脑疝形成,可能开颅后无法进行血肿清除,只能行减压手术。
“患者家属表示理解、知情,强烈要求手术。”病历提到。
龚明妻子告诉澎湃新闻,当时龚明因颅内压太高,颅部CT造影无法正常显影,医生就说“手术意义不大”。然而,丈夫三十多岁,他们有一儿一女,原本四口之家很幸福,遭此厄运,全家无法接受这个事实。
“希望能出现奇迹。” 龚明妻子说,家属强烈要求手术,医生同意手术。不过,当夜只进行了颅骨瓣减压术,其它手术未进行。“颅内压太高,就没敢打开脑硬膜。”
郑州市中心医院病历显示,手术后,龚明颅内压呈持续性升高。“病情预后情况极差,与患者家属反复沟通,家属表示知情理解,并要求签字出院。”
事发次日23时46分,家属将龚明转入河南省人民医院。
龚明妻子告诉澎湃新闻,经进一步CT检查,医生表示,龚明的弥漫性脑水肿更加严重,如果早知道这个情况,不会建议转院。
2022年1月5日,上述医生告诉澎湃新闻,龚明入院后,医院就下达了病危(重)通知书。作为医生,只能委婉地告诉家属,保住命的可能性很小。至于是否放弃,只有家属才能决定。其介绍,龚明一直深昏迷,无自主呼吸,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因手术希望不大,就一直在该院维持着。
河南省人民医院死亡记录显示,2021年11月2日,龚明抢救无效死亡。
龚明妻子告诉澎湃新闻,从事发到龚明死亡,多名医生、专家表示救治没有意义,家里也很清楚,但实在难以下决心放弃。
未被认定工伤,家属起诉区人社局
龚明被救治期间,2021年9月29日,他所在单位提起工伤认定申请。10月12日,郑州市中原区人社局作出《郑州市不予认定工伤决定书》,认为龚明受到的伤害,不符合《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十五条认定工伤或者视同工伤的情形。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一款规定,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应认为为工伤。第十五条第一款规定,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视同工伤。
龚明妻子介绍,丈夫在单位属于中层干部,平时不吸烟,有应酬会喝酒,身体良好。因为今年的疫情、洪水等原因,单位经营不太好,丈夫压力比较大。
2021年12月,龚明妻子将中原区人社局告上法庭,要求撤销被告作出的《郑州市不予认定工伤决定书》,判令被告限期重新作出行政行为。12月29日上午,郑州铁路运输法院对此案进行公开审理,并进行网络直播。
龚明的单位作为第三人,参加了庭审。庭审中,第三人表示同意原告诉求。
庭审中,原告诉讼代理人指出,龚明从医院初次诊断至其临床死亡,依靠呼吸机维持生命,若脱离呼吸机,几分钟就会死亡。此外,龚明瞳孔放大、无自主呼吸等症状,符合“脑死亡”。脑死亡不同于一般的外伤,具有不可逆性。参与救治医生都表明龚明的病情没有抢救价值。“龚明是一名青壮年,家属不可能不抱着奇迹发生的态度去搏一搏。法律不应违背人道主义,不应让家属在抱着奇迹发生要求抢救和认定工伤间进行抉择。”
被告诉讼代理人答辩表示,医院病历显示,截至第三人2021年9月29日申请工伤认定,龚明一直处于治疗状态。根据民法典第十五条的规定,自然人的出生时间和死亡时间以出生证明和死亡证明记载的时间为准,可见自然人死亡时间是以医疗机构出具的死亡证明记载的时间为准,因此,龚明从抢救到死亡,时间超过48小时,不符合《工伤保险条例》中“视同工伤”的规定。
庭审中,原告两名朋友出庭作证。一名证人表示,事发当晚21时左右她赶到郑州市中心医院,龚明正在做手术,她听到医生和家属谈病情,让家属考虑是否要放弃,说龚明已经没有救治的可能。不过,她不清楚该医生是否主治医生。另一证人表示,事发次日她陪同龚明妻子帮助转院,到夜里凌晨1点才回家。当时,医生的医嘱是劝说放弃抢救,基本没有救治可能。
庭审中,原告诉讼代理人指出,已向法院递交书面申请,要求调取龚明2018年的体检报告(用以证明龚明身体状况良好),以及郑州市中心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共5名医生、专家的证人证言,以证明龚明被抢救时存在无自主呼吸,瞳孔放大等猝死症状,在医学上没有抢救价值。
庭审历经3个小时,未当庭宣判。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12.jpg
龚明(化名)未被认定为工伤。
工伤认定“48小时标准”争议
在《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观点集成(新编版)·行政及国家赔偿卷III》中,最高法法官杨科雄在《突发疾病死亡的工伤认定问题研究》中指出,关于“48小时”是否要严格要求的问题,“我们认为,原则上超出48小时的,不能认定为工伤,但是连续抢救48小时,而后死亡的,亦可认定工伤。”此外,脑死亡应当是死亡的标准,对“48小时”内脑死亡、“48小时”后停止呼吸者予以认定为工伤。否则就会出现奇怪的现象:放弃治疗,太不人道,但是能够认定为工伤;继续抢救,一旦抢救无效,就无法认定工伤。
北京维京律师事务所杨林峰律师表示,类似情况,人社部门不予认定工伤的做法比较普遍,此类案件近年来存在一定程度的争议。对于法律规定不明确的地方,每个人包括法官在内,认识和理解不可能完全一样。这类案件,无论最终认定为属于工伤、还是不属于工伤,都不能简单说是错误的。
“在尊重现行法律规定的基础上,大家有争议,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可能后一种观点(认定为工伤),相对来说需要一些突破和勇气。”杨林峰说。
知名劳动法律法规专家、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庞春云律师认为,《民法典》实施前,此类案件多严格执行“48小时标准”。《民法典》融合多部法律,同时加入了与时俱进的新内容,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序良俗等。最高法还专门出台审理一些案件要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件,法律不再像以前那么冷冰冰,不只法律需要被尊重,道德规范同样需要尊重。
就龚明案,庞春云律师认为,法律中有个概念叫稳定状态,龚明在抢救起48小时内是否有救活的可能,可以根据其症状,结合以往类似病例,寻找医学界的统计数据。如果抢救起48小时内,确实已经没有存活可能,也可以判定工伤。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13.jpg
龚明(化名)未被认定为工伤。
2021年5月12日,最高检曾发布5件工伤认定和工伤保险类行政检察监督典型案例,要求各级检察机关切实加强劳动者权益保护。
其中一例为:2016年9月29日,梁某某参加完会议乘车返回途中,于21时突然昏倒、丧失意识,被就近送到卫生院抢救,22时转入某县人民医院抢救,被诊断为脑干出血、呼吸停止,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等治疗。9月30日13时50分,梁某某被转入某市人民医院抢救,但自主呼吸丧失,给予持续呼吸、循环生命支持。经多日抢救无好转可能,梁某某家属签字放弃治疗,某市人民医院遂于10月9日14时30分拔掉呼吸机,5分钟后宣告梁某某死亡。
某县人社局不予认定为工伤。颜某某申请行政复议无果,后提起诉讼,一审认定属于视同工伤情形,某市人社局不服,上诉至某市中院,二审认定不属于视同工伤情形,颜某某又向广西高院申请再审被驳回,后向某市人民检察院申请监督,该院提请广西壮族自治区检察院抗诉。检察机关认为,梁某某在发病当日已被某县人民医院诊断为脑干出血、呼吸停止,在病发约17个小时后转入某市人民医院抢救,但自主呼吸丧失,始终需要依靠设备给予呼吸、循环生命支持,且经持续抢救10余天无法好转,并在拔掉呼吸机5分钟后即被宣告死亡,“在法律对死亡认定标准没有明确规定情况下,本案应从有利于保护职工的立场予以解释,认定梁某某视同工伤”。最终,法院采纳了抗诉意见,梁某某被认定属于工伤。
8
|
举报
标签
o   原标题:郑州男子抢救超48小时后死亡未认定工伤,家属起诉区人社局
o   责任编辑: 连政




微信截图_20220108032911.png 微信截图_20220108032957.png 微信截图_20220108033036.png 微信截图_20220108033111.png 微信截图_20220108033147.png


 楼主| 发表于 2022/1/9 17:04: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hbffq 于 2022/1/9 17:36 编辑

秦始皇拼了一辈子都没干成的事 会被这帮亿万富翁实现吗?
2021-09-1606:41
本文原创于微信公众号:差评  作者:小辣椒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595539
【按:既得陇复望蜀,吃了五谷思六畜,作了皇帝想登仙——思此终南捷径的古代有,当今之世也有;但按所谓现代科技的方法论,真的能实现吗?恐怕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的结局吧!那么世上到底有没有健康长寿的方法呢,孙思邈已经为我们作出了榜样!那么孙思邈的榜样具体内容是什么,简要地说,就是在中医药学与道家修炼方面,都达到当时年代的最高境界。而现代与当代的道家修炼的杰出人士,大多是偏于道家学术研究与修炼,对中医药学仅仅是入门阶段;所以陈撄宁仅仅享年90虚龄,患肺癌而逝;《中华道家修炼学》一书作者田诚阳道长年仅50多岁,就患胃癌而病逝于西班牙;这两位仙学人士为什么达不到孙思邈的修炼境界,一个很具体的原因是:把牛乳(牛奶)当成养生的食品,而在现当代对牛奶的来源又极其方便索取,尤其在西班牙;所以陈撄宁先生青少年即患肺痨,靠修炼仙学居然能活到90岁,而且还指导了一群患者改善了健康状况,有广泛的社会影响;而田诚阳道长虽然在道家修炼方面有很高的成就(读了他的系列著作就能得出此结论-其系列著作都在1999年及之前出版。),但为什么不能长寿?很显然,误把牛奶当成养生食品,而且在西班牙喝牛奶又极其方便,却没有读到柯林.坎贝尔著的《中国健康调查报告》一书(2006年在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不懂得牛奶对人体其实是有害的食品;而如果他对中医药学有深入的学习与研究的话,必然能读到朱丹溪的《格致余论》“养老论”一节的内容,对牛奶就能有正确的认识,就不会盲目照抄前人的错误观点,这是时代的局限性,我辈当引以为训!君不见中国南方一批富人大佬不吃牛奶喝人奶,模仿起汉代张苍喝儿媳之奶而活百岁的事迹来;而张苍是牙掉光,这些富佬则是剥夺儿童的生存资源,二者不可同日而语!】
微信截图_20220109162419.png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2.gif
差评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4.gif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4.gif差评官方账号
2021-09-16 06:41
本文原创于微信公众号:差评  作者:小辣椒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6.gif
  要说美国富人圈现在最流行的是什么,你绝对猜不到。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8.jpg
  跑车、地产、军火、上太空什么的都已经过时了。
  现在漂亮国的富人圈开始流行投资 “ 长生不老 ” 研究,而且入门都得是亿万富翁起步。
  引领这一潮流的,正是今年 7 月份刚刚从亚马逊退休的世界首富—— 贝佐斯。
  事情大概是这样。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9.jpg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11.gif
  去年十月份的时候,一群科学家聚集在加利福尼亚山上的一座豪宅里,开了个抗衰老科学研讨会议,会议的主题是:如何利用生物技术使人变得更年轻?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13.jpg
  说白了,就是探讨怎么能让人长生不老。
  开完会以后,他们着手成立了一个阿尔托斯实验室,专门研究用基因工程技术来延缓细胞衰老。
  你可别小看这个实验室,里面随便拽一个研究员出来,都是生命科学领域的大佬。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14.jpg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16.gif
  实验室的首席科学顾问,山中信雅,2012年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同时也是国际干细胞研究协会的会长。
  这人牛逼在哪。。
  他研究了成熟细胞的重新编程技术,这技术可以把成熟的细胞改造成干细胞。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18.jpg
  而干细胞就好比是我们身体里所有细胞的祖师爷,它可以分化成红细胞、骨髓细胞、淋巴细胞、肌肉细胞等等。
  所以,要想年轻长寿,甚至逆转衰老,干细胞是个关键人物。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19.jpg
  除了山中信雅,阿尔托斯实验室还有著名的生理年龄时钟之父 Steve Horvath。
  他研究的表观遗传时钟,可以预测生命和身体组织间的关系。
  简单来说就是建立了一套身体健康评价方法,可以用来分析肥胖、HIV 感染、阿尔兹海默症、帕金森等疾病与人类寿命的影响机理。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20.jpg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22.gif
  还有位 Lasker 奖得主 Peter Walter( Lasker 奖号称医学界的诺贝尔奖 ),他研发的小分子物质 ISRIB,仅用 3 天时间就可以使老年小鼠的大脑返老还童。
  这个专利还被 Google 旗下的 “ 长生不老 ” 研究公司 Calico 斥巨资收购。
  可以这么说,阿尔托斯实验室几乎把目前全球最顶尖抗衰老研究专家全都聚集在了一起。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23.jpg
  而贝佐斯呢,就是阿尔托斯实验室背后最尊贵的金主爸爸。
  其实人这些科学家当初成立阿尔托斯实验室本来是奔着慈善去的,就想单纯的弄个非营利组织。
  专家们也压根没想当社畜,初心是为了方便大家学术好交流,抽空来开个座谈会,喝喝茶,顺便聊聊抗衰老领域的前沿方向啥的。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24.jpg
  可惜,金子到哪都会发光,更何况是一堆金矿。
  所以,阿尔托斯实验室率先被俄罗斯的一个亿万富翁米尔纳发现,这哥们是阿里巴巴、京东、小米、爱彼迎、推特等几十家国内外互联网大牛企业的背后投资人。
  “ 竟然有个研究长生不老的实验室,这项目我米尔纳投了 ”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26.gif
  所以米尔纳反手就弄了个基金会,联系上了贝佐斯,给实验室每人每年最少一百万美元的年薪,而且也不要求上班打卡,想啥时候工作就啥时候工作。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28.jpg
  之后,其它亿万富豪们也相继入局,砸的钱挡都挡不住,不到 10 个月,阿尔托斯实验室就已经筹集了至少 2.7 亿美元的研发资金。
  并且,据传 2.7 亿里的一半多都是贝佐斯投的。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30.jpg
  不过,也有不少业内专业人士不看好这项 “ 抗衰老 ” 研究,瑞士洛桑大学的 Alejandro Ocampo 教授表示:“ 细胞重新编程技术概念是好的,但有太多炒作。离成果转化还遥遥无期,并且人体试验风险极高 ”。
  说白了,这抗衰老项目有点隔壁恒大造车那味,雷声大雨点小。
  但这依然抵不住实富豪们求永生的心。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31.jpg
  既然你说我基因编程可能是泡沫,那我就找点实际的。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33.gif
  长生不老研究领域的老大哥 —— 人体低温冷冻试验。
  现有的科学手段还不能延长人类的寿命,所以他们会在死后或快要死时把自己冷冻起来,等未来的医学技术发达以后,再把自己复活。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34.jpg
  PayPal 的联合创始人彼得 · 蒂尔和加拿大未来电子创始人罗伯特 · 米勒,这二位亿万富翁就是人体冷冻试验的忠实支持者。
  他们投资了 Alcor 生命延长基金会、KrioRus、Cryonics Institute 等公司和组织,专门为想要重生的富豪们提供身体冷冻服务,要价 50-150 万人民币不等。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35.jpg
  Alcor 生命延续基金会可以说是目前人体冷冻行业的鼻祖。
  这家基金会成立于 1972 年,并且在 1976 年就首次进行了人体冷冻服务。
  2001 年的时候,Alcor 生命延长基金会表示它们已经实现了人类大脑的无冰保存( 玻璃化 ),这种方法几乎可以将人脑的物理基础无限制的保存下去。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36.jpg
  并且截止 2011 年,已经有 110 人接受了人体冷冻服务,其中不少人选择冷冻神经系统和脑部。
  为了打消人们对人体冷冻实验的伦理谴责,已经有超过 64 位生物学、低温生物学、自然科学、神经系统科学等领域的教授和专家签署联名公开信,认定人体冷冻是一项合法的并以科学为基础的努力尝试。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37.jpg
  除了上面的冷冻试验,还有些经常出现在科幻片里的换血和换头手术,也是富豪们求永生的一个途径。
  换血手术就是将年轻人( 16-25 岁 )的血输给那些超过 35 岁的成年人或老人。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38.jpg
  这个项目的最大投资者也是 PayPal 的联合创始人彼得 · 蒂尔( 上图左 ),他成立了 Ambrosia、Alkahest 和 Young Blood Institute 等基金会,召集了一批科学家投入到人体换血和换脑手术的研究。
  这项研究目前就只在试验鼠身上获得过初步成功。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39.gif
  2013 年的时候,科学家们通过手术把一只年长老鼠和年轻小鼠的静脉连在一起,让两只小鼠形成了一个共享的生理系统,最后发现成年老鼠的衰老特征得到极大的缓解。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40.jpg
  不过这个换血项目随后就被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 )盯上,被打上了 “ 存在潜在危害 ” “ 没有经过临床试验 ” 等标签,FDA也呼吁年轻人不要去参加相关人体实验。
  既然阻止人体衰老这么困难,那是不是可以换个思路获得永生。
  能不能把人的思想存储起来呢?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41.jpg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43.gif
  所以 “ 生命云存储服务 ” 应运而生,说白了就是把你的记忆和想法存储在云端电脑里,并且还能进行思考。
  一家背靠麻省理工的公司 Nectome,专门从事生命云存储服务的相关研究,还分别获得了硅谷 100 万英镑和美国国家精神卫生研究所 90 万英镑的投资。
  他们的口号是:“ 让你以数字形式永远生活,实现真正的不朽 ”,该项目目前还在筹备阶段,动物试验还没开始。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45.jpg
  除此之外,还有家名叫 Terasem 的运动健康基金会,他们准备用纳米技术来改造身体,让你变成半机械人,然后获得永生。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47.jpg
  不过话说回来,贝佐斯这边花了大价钱投资 “ 抗衰老 ” 研究,但他大概率和我们一样都等不到 “ 长生不老药 ” 的到来。
  但能说这研究就没必要做了吗?
  当然不是,因为除了抗衰老获得永生,这些细胞编程技术、人体冷冻技术、纳米机器人技术本身也不容小觑。
  比如用细胞编程技术治疗肿瘤,用冷冻技术保存人体器官,它们正在潜移默化的推进现代生物医疗技术的发展。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48.jpg
  对我们普通人来说,无论富豪们是不是奔着自己的长生不老去投资它们的,这些前沿技术的最终受益者还是我们自己,研究每往前进一步,我们就离死亡更远一步。
  图片、资料来源:
  MIT TechnologyReview — Meet Altos Labs, Silicon Valley’s latest wild bet on living forever
  MIT TechnologyReview — googles-long-strange-life-span-trip
  biorxiv — Partial reprogramming restores youthful gene expressionthrough transient suppression of cell identity
  MIT TechnologyReview — Has this scientist finally found thefountain of youth?
  IEEE — Will Biotechnology Stop Aging?
  abcfinance — HOW BILLIONAIRES PLAN TO LIVE FOREVER
  Google : ShinyaYamanaka; Richard_Klausner;Listof distinct cell types in the adult human body;Stem_cell;jeff bezos and elon musk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49.jpg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为用户在观察者网风闻社区上传并发布,仅代表发帖用户观点。
科技医疗

差评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4.gif
+关注


 楼主| 发表于 2022/1/14 01:57: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hbffq 于 2022/1/14 01:59 编辑

张伯礼 天津打响中国奥密克戎防控第一场大规模遭遇战
http://www.szhgh.com/Article/news/society/2022-01-10/290053.html
2022-01-10 17:58:33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记者
点击: 4933   评论: 12 [url=](查看)[/url]
  2022年1月8日21时至1月9日21时,天津市津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又新增20例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人员咽拭子样本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
  1月8日24时,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完成最早确诊的2例本土病例新冠病毒全基因组测序。经分析比对,并经中国疾控中心确认,2例本土病例新冠病毒均属于VOC/Omicron变异株(BA.1进化分支)。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表示,此次天津疫情是奥密克戎变异株首次在我国本土社区传播,该病毒确实传染性很强,但症状并不明显,隐匿性也强,更容易多点散发或集中暴发。同时,此次天津疫情也表现为中小学生等低龄感染群体比例较高,这也是奥密克戎变异株表现出的新特点,值得我们高度警惕和应对。
  “针对变异的毒株、新一轮疫情都需要我们注重总结新经验,完善新对策。”张伯礼院士表示,“天津打响了中国奥密克戎防控第一场大规模遭遇战,天津的防控、治疗奥密克戎变异病毒经验也将为其他地区抗疫提供非常宝贵的经验。”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1.jpg
  新华社发 赵子硕 摄
  奥密克戎传播隐匿性强成防控难点
  “现在欧美等国家正在经历着奥密克戎变异株引起的‘海啸’般的第四波流行,充分的证据表明这个毒株传染性明显高于其他毒株。”张伯礼院士介绍,奥密克戎变异株不仅有32个刺突蛋白变异位点,其多个突变都是新冠病毒传播力、感染性和免疫逃逸能力等领域研究的重点对象。目前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在全球的整体风险评估中被评为非常高,且已在全球广泛传播,严防新冠病毒变异毒株奥密克戎扩散成为全球防疫新目标。
  1月8日,在新闻发布会上,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张颖介绍,从已经报告的18例阳性病例之间的关系和传播链条上来看,病毒至少已经传播了三代。也就是说,在8号凌晨发现前,病毒有可能在社区里的传播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随着全员核酸筛查,可能会发现更多的阳性感染者。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2.jpg
  对此,张伯礼院士分析,天津在12月中旬已出现一例本土病例,全市疫情防控体系是严格高效的,市民防控意识仍较强,在这种情况下疫情能隐匿传播与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特性不无关系。
  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患者多表现为无症状或轻症感染,隐匿性较强,患者就医主动性不足,难以在第一时间发现,更容易多点散发或集中暴发这也是奥密克戎变异病毒当前防控的难点。
  中小学生等低龄群体感染比例高
  “奥密克戎相比之前的德尔塔传染性更强,目前天津疫情也表现为中小学生等低龄感染群体比例较高,这也是奥密克戎变异毒株表现出的新特点,值得我们高度警惕和应对。”张伯礼院士指出。
  目前天津市公布的40例本土新冠病毒确诊病例和阳性感染者中,有23例为中小学生。
  “最初的2位本土新冠病毒确诊病例,一位是托辅机构的工作人员,另一位为小学学生,而第一天新增的18例当中有10人为托管班的学生或学生家属,8人为小学学生的同班同学,这是两条较为明显的传播链。”张伯礼院士提醒,此轮疫情防控应重点关注学生群体,当下正值学生放寒假、大学生返乡春运期间,社会接触比较广泛,被感染的风险较高。而从目前疫情监测看,奥密克戎毒株传播的隐匿性强、人群传染性强的特点比较突出。
  张伯礼院士建议,希望放假的中小学生少参加聚集性活动,尚留校的大学生克服困难,非必要暂不离津,帮助天津在短时间内查明疫情源头,尽快遏制疫情的发展。
  同时张伯礼院士还建议,将中小学等少年儿童可能聚集的场所纳入疫情防控重点予以关注。“从天津目前疫情排查情况发现奥密克戎变异毒株感染有明显低龄化趋势,同时儿童、青少年疫苗接种率相对较低、主动就医意识不强,是疫情防控的薄弱环节,应高度关注。”
  疫苗预防重症依然有效应尽快打加强针
  “不过物极必反,新冠病毒出现奥密克戎变异株,虽然传染性增强,但海外多个临床观察研究显示,其毒性反而有减弱趋势,表现为无症状者多、肺的损伤较轻、重症患者较少等,当然我们正在密切观察和总结天津疫情这方面情况。”张伯礼院士说。
  张伯礼指出,疫苗保护力虽有下降趋势,但预防重症依然有效。随着全国新冠疫苗接种工作的推进,全国大部分人都接种了两针,数据显示西安和郑州的疫苗接种率超95%,但仍旧出现局部疫情,一定程度说明疫苗保护力下降,变异病毒存在免疫逃逸现象。
  目前研究结果显示,疫苗对于防止转向重症率和死亡率的效果依旧很好,有效率可以达到80%~90%。所以依然要加强疫苗的接种,提高疫苗覆盖率。“若无特殊情况,民众应尽快接种疫苗加强针。”
  张伯礼院士强调,目前形势依然严峻,奥密克戎变异株的问题值得我们高度警惕,严防境外输入,防人也要防物,特别是口岸城市及冷链货运环节是重中之重,这是遏制奥密克戎的境内传播的关键。同时应按照奥密克戎变异株可能在我国其他地区传播的情景做好预案,加紧研制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疫苗,开展新冠病毒变异规律基础研究。
  当下正值对抗新冠和流感关键期
  春节前和春节期间天气较为寒冷,较低的气温非常有利于病毒的生存,现在冬天到春天的这段时间,依然是对抗新冠病毒和流感病毒的关键时期。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3.jpg
  针对隐匿性传播、多点散发伴随局部爆发的疫情流行形势,同时北京冬奥会临近,海外疫情严峻,国内也不平静,如何做好防控,积极应对?
  对此张伯礼院士提出一些建议:
  一、坚持有效的预防措施基础上,积极应对,精准防控。积极科普教育广大公众应该积极配合相关防疫举措,并做好个人防护,坚持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勤洗手,勤通风,特别注意不宜过度疲劳,保持充足睡眠将身体调节到最好状态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春节将至,希望大家就地过春节,坚持非必须不出境,减少聚会、聚集等社交活动。购买来自国外的冷链食品和国外邮包应妥善处理。
  二、做好宣传疏导工作使民众无须恐慌,相信在我国强有力的防控网络下,即使变异毒株发生本土局部地区传播,我们也有能力在最短时间内阻断疫情传播,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
  三、根据疫情传播新形势,各省市应该提前制定疫情防控预案,尤其是严格封控社区组织与后勤生活保障及就医看病方面有序协调,提前制定预案,提前储备必要物资,提前培训队伍,做到常备不懈。天津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肯定。
  最后张伯礼院士表示:“否极泰来,相信在春暖花开的时候,疫情一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冬奥会也会取得圆满成功,对此我们充满信心。
相关文章
·                  隐匿传播已至少14天!奥密克戎从天津流出,河南迎战
·                  明德先生:当疫情过后,我愿有志青年致力从政!
·                  本土确诊+97!河南安阳2名病例感染奥密克戎变异株
·                  决战奥密克戎:天津可能经受严峻考验
·                  河南本轮疫情确诊258例,禹州与郑州疫情病毒同源均为德尔塔株,来源尚不明确
·                  天津公布18例确诊患者活动轨迹 涉及多所学校
·                  天津再增20例阳性感染者 多人在封控区筛查中发现
·                  为何陕西本轮疫情重症率相对较低 专家解析
·                  央视网评:疫情防控“一刀切”切掉了什么?
·                  河南关联疫情,已波及3省9市

 楼主| 发表于 2022/1/16 07:15:11 | 显示全部楼层
hhbffq 发表于 2022/1/9 17:04
秦始皇拼了一辈子都没干成的事 会被这帮亿万富翁实现吗?2021-09-1606:41本文原创于微信公众号:差评  作者 ...

研究延长生命之术,只要不违背道德规范,我们都欢迎;但西方的那套分子论方法,是烧钱之术,只有富豪才能染指。
而东方的道家修炼术,现在还是鱼龙混杂,中国人大多数人都搞不明白,老外想染指也无奈,只能搞无限分割研究,死在这条探索之路的人可是多得很。
咋办,还是博览群书吧,张仲景是医圣,年不过八十,唯有孙思邈才是成功者;趁着年轻,依托互联网,多搜集,多参考,路就在脚下。
 楼主| 发表于 2022/1/18 09:53: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医大师 临床家熊继柏谈成长之路
时间:2019-10-09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5版 作者:孙相如
  http://www.cntcm.com.cn/xueshu/2019-10/09/content_66395.htm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2.jpg
  这样的生活几乎贯穿了熊继柏整个青少年及至壮年。尤其是在国家三年困难时期,虽然熊继柏已正式成为一名医生,可以按月领取粮票。但因年幼体瘦,每月本应分配的24斤粮票被人为缩减为18斤。期间熊继柏的祖父母也都已经饿得浮肿,熊继柏曾想把12斤粮票分给祖父母,遭到了祖父的严厉批评,他说:“你吃饱了是要读书的,我们可以饿死,你不可以饿死。”熊继柏只好每周拿粮票换点红薯带回家,维系祖父母的生命,偶尔还可以通过熟人换点掺杂糠粉的面粉给家人。至于自己,粮食不够,只能到处找野菜充饥。如是艰难维持,得益于微薄的粮票,我们一家总算扛过了苦难时期而活了下来。
  再后来成家以后,祖父母年逾八旬,熊继柏又有了三个孩子,全家靠熊继柏每月24元到30元的工资生活,度过了很多难关,撑过了许多困苦。熊继柏的医学之路就是在这样无比艰辛的情景下坚持下来的。
  胡岱峰先生收熊继柏为徒后,在一起学习的共有三十六位学生,熊继柏在班上年龄排在倒数第二,但入学后的第一次考试就拿到了全班第一名。当时与熊继柏共同学习过的很多同学都知道,只要是考试,大家奋力争取第二名,第一名肯定是熊继柏的,在学习上熊继柏一贯是自信的。在跟随胡岱峰先生学习期间,熊继柏优秀的记忆力和理解力也得到了老先生的瞩目和重视。
  当时全班同学在一起读书,并没有条件买书来人手一本,于是胡岱峰先生要求抄一本、读一本、背一本。一开始读的书是《雷公炮炙四大药性赋》,先生规定一个月之内背完,结果熊继柏花了四个早晨就背完了。背完书,童心未泯的熊继柏跑出学堂到处玩。胡老先生发现学堂里学徒都在读书,独有熊继柏不见踪影,于是便派学生寻熊继柏回来,责问说:“都在读书,你怎么跑出去玩耍了?”熊继柏则直言:“书已背完!”于是先生让熊继柏当众背诵,熊继柏一字不差背诵完毕,令先生大吃一惊。自此先生开始对熊继柏区别教导,不断给熊继柏开小灶、加新码,于是乎《医学三字经》《汤头歌诀》《药性歌括四百味》《时方妙用》《时方歌括》等中医基础著作,不到一年时间就被熊继柏“消化吸收”。当同班学徒尚在中医基础著作里咬文嚼字时,先生把《伤寒论》原文及承淡安的《伤寒论新注》三百九十七条交到熊继柏手上。背下《伤寒论》原文花了熊继柏几个月的时间,随后老师又再要求熊继柏背诵《金匮要略》。彼时的熊继柏稚气未脱,尚有孩子气的不忿,觉得为何同班学徒只有熊继柏一人苦背这些理奥意深的医学古典。无奈老师严厉,唯有服从。殊不知,如此繁重课业实是胡岱峰先生的垂爱和倚重,老先生真是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对熊继柏培养和教诲。如是三年学徒,熊继柏在上述医学著述之外,还系统背诵了《医宗金鉴》的《伤寒心法要诀》《四诊心法要诀》《杂病心法要诀》《妇科心法要诀》《幼科杂病心法要诀》。大量的抄、读乃至通背,再结合胡老先生的答疑、纠错,熊继柏练就了扎扎实实的中医童子功,这些中医基础学习,成为熊继柏医学生涯牢不可摧的根基、取之不竭的源泉。
  学徒三年期满,1958年,16岁的熊继柏便开始仓促行医。治病仅有娴熟的基础理论知识是不行的。面对繁杂的病情,中医童子功却无处发力,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20岁。缺乏临床经验和更加深厚中医理论知识的熊继柏,虽能在临床中偶然得手,但并不能称得上是一位真正的“明医”。这时候熊继柏又遇到了医学生涯中第二位老师——常德地区名老中医陈文和先生。陈文和曾留学于日本东京大学,在石门县当地开馆行医。这一年陈文和先生在石门县开办中医进修班。听到消息,临床中颇感吃力的熊继柏觉得机会难得,厚着脸皮向熊继柏所在医院领导请求考试进修,领导耐不住熊继柏的纠缠,只得放熊继柏参加考试。历来不怵考试的熊继柏果然又考得石门县第一名,顺利成为陈文和先生门下弟子。开学后再行入学考试,毫无例外熊继柏又拔得头筹。学习一周后,陈文和先生就格外注意到熊继柏,单独与熊继柏谈话,问熊继柏读过哪些医书,熊继柏——详细汇报。先生在讶异于熊继柏的中医童子功的同时,却也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熊继柏中医理论学习的短板与不足——尚未研习《黄帝内经》,更未曾涉猎《温病条辨》《温热经纬》等温病学诸家著作,由此熊继柏才恍悟:中医学习是“天外有天”。(孙相如)

 楼主| 发表于 2022/1/18 10:47: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hbffq 于 2022/1/18 10:48 编辑

国医大师熊继柏坚守中医正道临床实战中摸爬滚打
https://www.sohu.com/a/236119229_593097
2018-06-16 13:37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1.jpg
他是从基层走出来的国医大师。
他的人生箴言是“中医的生命力在于临床”。
在实战中摸爬滚打,在基层悬壶济世。
60年来他救治病人100多万人次,发表医学论文100多篇,出版医学专著20多部,授课8000多学时。
今天小编带你一起走近养天和名医录湘籍国医大师熊继柏。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3.jpg
在湖南长沙,有一位誉满三湘的名医,他悬壶济世60年,活人无数;教书育人38载,桃李芬芳。
他说自己这一辈子只做了两件事,一是治病救人,二是教书育人。他就是第三届国医大师、湖南中医药大学熊继柏教授。
他用一生孜孜以求的精神,践行了“中医的生命力在于临床”;用一颗“大医精诚”的仁心,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奇迹。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4.jpg
熊继柏题写的字
吃苦耐劳 尊师重道
当一个好中医,必须三具备:第一,扎实的理论功底;第二,丰富的临证经验;第三,敏捷的思维反应。”熊继柏常对身边的学生说,学中医首先要熟读经典,要多读、多背,要肯下苦功夫。熊继柏深厚的中医理论功底,得益于他少年时代的2位老师。
1954年熊继柏12岁,因体质差干不了农活,爷爷逼着他学医,读的第一本书是王叔和的《脉诀》。小熊继柏喜欢一边背书一边提问,身为骨伤科医生的爷爷常常被问得哑口无言,于是带他拜常德名医胡岱峰为师。
学医的第一件事,就是背书。熊继柏家境贫困,睡觉是裹着一床破棉絮,吃饭是红薯加玉米糊,哪里有钱买书?于是,熊继柏就借来老师的藏书,用毛笔一个字一个字地抄写。每抄一本,经老师点校,就背一本。
熊继柏记忆力惊人,很快,《医学三字经》《药性歌括四百味》《时方妙用》《汤头歌诀》等,年幼的熊继柏均熟记于心。胡岱峰很喜欢这个勤奋聪慧的“伢子”,于是教他读《伤寒论》《金匮要略》。
我当时不懂事啊,很不高兴。这么多同学都不读《伤寒论》,不读《金匮要略》,偏偏只要我一个人读,并且还要背,这不公平啊。”不情愿归不情愿,熊继柏还是将两本经典背得滚瓜烂熟。
还有一件趣事,让熊继柏记忆犹新:当时班上有个孩子,一天晚上喊全班同学去池塘偷鱼,吩咐熊继柏负责盯梢。老实巴交的熊继柏不敢去,一个人待在宿舍看书。
哪晓得胡岱峰听说班上孩子要去偷鱼,就跑到学生宿舍来查。一看只有熊继柏在,就问他怎么没去偷鱼,熊继柏说:“我不敢去。那些偷鸡摸狗的事搞不得的。”师傅觉得他“良心很好”,于是私下里教他一些摸脉的诀窍。“那天我没偷鱼,而我的收获呢,实在是太大了。” 熊继柏笑着回忆说。
18岁时,熊继柏拜名老中医陈文和门下。陈文和曾留学日本东京大学,因善治温病而远近闻名。当时在公社卫生院药房当学徒的熊继柏,听说陈文和要在县里举办中医进修班,就找到了卫生院领导,“死皮赖脸”要去参加。
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考入进修班后,在陈文和的指导下,熊继柏开始着重学习《黄帝内经》《温病条辨》。“陈老师非常喜欢我,他讲《内经》五运六气学说的时候,班上很少有人听得懂,他烦起来了,便说:‘熊继柏你上来给我复讲。’我就站在座位上,把老师刚才讲的内容通俗地给大家解释一遍。”
陈文和十分偏爱这个悟性非常高的学生,单独给他开小灶——学习方剂。老师告诉他,要当一个好医生,必须学方剂,于是,白天熊继柏在进修班学习,晚上背汤方,用了2个月时间,背下了两千个验方、秘方及经典方。
令熊继柏痛心的是,“文革”期间,两位老师相继过世,自己由于被打成“牛鬼蛇神”而行动受限,无法为2位恩师亲自送终,成为他这辈子最大的遗憾。“文革”结束后,熊继柏找到湖南省卫生厅领导,给两位老师“落实政策”,恢复了他们名老中医的名誉,并出资为老师修葺了墓碑。
两位老师我终生不忘,我得益于他们,四大经典全靠他们教诲,否则我不可能走上中医正道。”熊继柏说。
学用结合 悬壶基层
说到行医之路,熊继柏称“自己和别人不一样”。从16岁接诊第一个病人开始,所有的经验都是自己在摸爬滚打中“实战”得来的。他用“知行合一,学用结合”8个字,形容自己60年的行医生涯。
1958年,16岁的熊继柏开始悬壶乡里,成为一名“小郎中”。第一个接诊的病人是附近杨家山上的一个村民,得了“大头瘟”,脖子肿成跟头一般粗,又疼又痒。熊继柏自恃饱读医书,于是很有把握地开了普济消毒饮。没想到病人吃了不见效,又换成防风通圣散,仍是不奏效。
熊继柏急眼了,吭哧吭哧跑了30多里山路去找老师胡岱峰。熊继柏回忆:“一进门,还没等开口,老师就问,看不好病了吧?我就把这个病和所开的处方原原本本一讲。你猜老师给我出个什么主意?送我3个字:‘翻书去’!”
熊继柏这下傻眼了,“我这来回六十里的山路算是白跑了,但‘翻书去’这3个字有好处啊。回去一通宵,我一边翻书一边思考,这样得来的知识比老师讲的印象要深得多”。
终于,熊继柏找到“消风败毒散”,加上大黄,3服药下去,病人头面肿明显消下来了。“我没有跟我的师傅上过临床。我的诊疗经验,完全是在实践中一点点摸索和积累的。所以当我治好这个病人时,那个兴奋劲啊,肚子都不饿了,一天不吃饭都可以。”
没过多久,熊继柏又碰上了个棘手的病人。 一个十八九岁的精神病患者,大雪天里一丝不挂地乱跑。家人多处求治无果,只好用链子把他锁在家里。“病人疯到什么程度呢,他不分昼夜,大喊大叫,满口吐涎。” 熊继柏回忆道。
他按照痰火躁狂的思路,先后开了3个方子——礞石滚痰丸、当归芦荟丸、生铁落饮,但都如石沉大海,病情丝毫未见起色。明明方证相符,为什么就是没有用呢?熊继柏又陷入苦苦的思索。翻了一晚上书后,他琢磨出来2个方子:《金匮要略》的风引汤和控涎丹。几服药下去,病人能睡觉了,能穿衣了。10服药后,完全康复如常人,至今仍健在,孙子都有了。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5.jpg
香港浸会大学校长吴清辉为熊继柏(左)颁发荣誉教授证书
经历了这些事,熊继柏明白了一个道理,书读得再好,也只能说明一个人会读书,并不代表就是一个好医生。只有“知行合一,学用结合”,有针对性地把理论知识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去,才能练就“真功夫”。
真正让熊继柏名声大噪的,是他治好了一位濒死的流脑患儿。1963年,石门县维新镇流脑、乙脑流行,很多患者因病夭亡。一个叫周金木的男孩,高热昏迷5天,手足抽搐,角弓反张,浑身发斑。县人民医院会诊后,下达了病危通知书。在这个节骨眼上,家人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找到了熊继柏。
他诊断后下了一剂猛药——“清瘟败毒饮”大剂,生石膏的量用到半斤,用一大张报纸包着,嘱咐家属弃药罐而用大吊锅煎药。一日一夜,病人喝下了10碗药汤。奇迹出现了,病人高烧退了,也不抽搐了。随后病情好转,几天后痊愈。这年熊继柏20岁,一夜之间闻名十里八乡,乡亲们都叫他“熊神仙”。
在石门县这个贫困山区,熊继柏一干就是22年。风吹日晒,寒来暑往,他每天跑几十里山路,看100多个病人。他总结:“农村病种特别广泛,农民吃药‘不吃多’,急性病吃3服药、慢性病最多10服药就得见效,药价还得便宜,贵的药农民吃不起。”在基层的行医经历,使得熊继柏对农民的感情特别深厚,如今只要有石门县的病人找他,熊继柏总是特别照顾,优先诊治。
三尺讲坛 传道授业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6.jpg
熊继柏与世界著名水稻专家袁隆平院士的合影
1978年,中央下发【1978】56号文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考试,在民间选拔一批有真才实学的中医充实到国家医疗单位,从事教学、医疗和科研工作。就是这样一个文件,改写了熊继柏的命运。他从此走上了高等中医学府的讲坛,一讲就是38个春秋。
当时石门县人民医院的老院长,为了让熊继柏能参加这个考试,在没征得他同意的情况下,就给他报了名。考试临近,才派人去他家通知他。熊继柏就这样参加了选拔,两次考试均在湖南省名列榜首。1979年,湖南省人事厅和湖南中医学院(现湖南中医药大学)联合下发调令,调熊继柏到湖南中医学院当老师。
36岁的熊继柏初次跨进大学校门,校长安排他讲《黄帝内经》。为了讲好这门课,熊继柏下了很多苦功夫。“讲台上的艺术我不了解,所以当时学校老师们讲课,不论老少,只要和中医有关,我基本上都去听了。”此外,熊继柏还跑到湖南师范大学偷师,学习师范类的高级教师怎么讲古文、怎么写板书……仅《内经》一门课,他就先后动手写了上百本详细的备课本。
天道酬勤,很快,熊继柏在三尺讲坛上也是名声大震。学生们都说,听他的课是一种享受。理论联系实际而又融贯经典,是其教学广受欢迎的关键。
他讲课从不拿讲稿,每一条经文、汤方,他不但能倒背如流,更能将自己的临床经验和辨证体会与之融会贯通,相得益彰,富有代表性的医案不胜枚举。那些或疑难或复杂的病例,在他用中医理论讲解和剖析下,总能诠释得深入浅出、清晰透彻。为了聆听这位“明星”教师授课,学生们会在打早饭前赶去教室占座,以至于校方不得不出台规定,旁听的外班生必须自带板凳。
除了《内经》,熊继柏还主讲《中医内科学》《难经》《金匮要略》《温病条辨》等课程,先后8次被学校评为优秀教师、教学效果好的老师和学生最喜爱的老师。
教学同时,他应邀到北京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同济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以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单位讲学,总共在省内外做了200多堂大型学术讲座。
2008年,熊继柏到某大学做讲座,盛况轰动一时,连走廊里都挤满了听众。为了“考倒”他,一个香港同行挑中医古籍中冷僻晦涩的条文,向熊继柏“发难”,却读错2个字的发音,被熊继柏当堂指正。从此,他对熊继柏佩服得五体投地,熊继柏也因此被学生们戏称为“问不倒”“中医界的易中天”。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7.jpg
学生镜头下的熊继柏
古稀之年,熊继柏仍然心系中医药传承事业。2014年,他首创“临床现场教学课”,即现场临证、实时教学。这种创新的教学模式,真实直观,既遵循了中医口传心授的教学规律,还打破了传统师带徒的人数局限。“临床现场教学课”每月举办一次,由最开始参加学习的骨干医生三四十人,发展到每次现场听讲的人数达500人,影响也由湖南省逐步辐射全国。2016年初,这一现场教学通过手机直播,实现了近2000名用户同步观看。
为了强化教学效果,熊继柏特意在现场选取较有代表性的疑难案例讲解,每次临诊十几个人,均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各种疑难病患者。熊继柏认为:“临床现场教学要教得有意义、有价值,就势必选择疑难病症。尽管诊治寻常疾病一样有借鉴意义,但相较而言,治愈疑难病、危重病更能显示一个中医的真功夫,更能提升中医工作者的自信心,也更能让学员们学习到中医实战的真本领。
用药如神 屡起沉疴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8.jpg
熊继柏在问诊
熊继柏常说:“中医的生命力在于临床。”他60年的行医生涯,就是这句话最有力的见证。熊继柏是一个“纯中医”,从不开西药、中成药,从不开“无汤头之方”,更不会做任何西医检查。他看病速度很快,从望闻问切到开出处方,通常用时5分钟。诊治中医内科、妇科、儿科等疾病,尤其是各种疑难病症及危急病症,总能做到“辨证如理乱丝,用药如解死结”,屡用中医药创造奇迹。
一位曾下过几次病危通知的“噬血细胞综合征”病人,高烧41.5摄氏度,全身斑疹、黄疸。家人抱着一线希望,找到熊继柏。他辨其病机为热毒入血分,予以《千金方》中犀角解毒汤,5剂药后退烧,20剂后,病人斑疹、黄疸皆退,临床指征消失,生活、工作恢复正常。
北京患者张某,2011年肺癌手术后化疗半年,出现脑转移,站不稳,头昏头痛剧烈,求诊于熊继柏。熊继柏诊此乃正气内虚并兼痰凝毒聚,需扶正益气与化痰祛瘀贯穿于治疗始终。熊继柏清楚地记得,病人第一次是被人“抬”进诊室的,第二次是“扶”进来的,第三次是亲友“陪”着来的,第四次却是自己“走”进来的。
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在国家水电八局医院,熊继柏使一位外伤后昏迷一年多的植物人苏醒;在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使一位高热昏迷30天的病毒性肺炎病人热退神苏……
鉴于求治患者中急危重症患者居多,熊继柏坐诊的一间诊所,特意将诊室门加宽一尺,方便患者担架出入。
熊继柏是患者心目中的“救命医生”,许多西医一筹莫展的怪病,亦能药到病除。
一位30多岁的女性患者,从右乳下肿起筷子粗细的一条凸线,直插小腹,疼痛拒按。西医诊断为肋间神经炎,打针、服药均无效。熊继柏辨其病位为肝经循行部位,病机为肝失疏泄、气滞血瘀,予以血府逐瘀汤加玄胡,20服药后治愈。
一位中年教师患流黑汗的“怪病”,晚上不出白天出,全身发黑,全国多家大医院诊断为内分泌失调,服用西药已难奏效。患者羞于见人,意志消沉。熊继柏诊断后认为,问题出在肾脏,肾阴虚致虚热自汗。处方为知柏地黄汤治肾脏虚热,外加龙骨、牡蛎助止汗,不出一个月,黑汗止了。几个疗程后,病人痊愈,容光焕发。
只要出门诊,熊继柏总是早上五点半起床,六点半到诊室,无论刮风下雨,一分钟都不会延误,几十年来都是如此。由于长期久坐,熊继柏腰椎间盘突出症很严重,曾有一次疼得下不了床,他不顾家人反对,硬是躺在担架上,让弟子抬进了诊室。2006年以前,熊继柏每天门诊量达到100多人,尽管累得筋疲力尽,但遇到两种病人,他都会无条件加号:一是危重症病人;二是外地来的病人,特别是农村来的病人。“他们特别不容易,花费大量的路费和住宿费,如果来了不给看,良心会受到谴责。”熊继柏说。
从基层中医作为起点,到走上国医大师之路,熊继柏达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据不完全统计,60年来熊继柏救治病人100多万人次,发表医学论文100多篇,出版医学专著20多部,授课8000多学时,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在75岁的寿宴上,熊继柏这样评价自己:“老朽年逾七十五,耳聪目明不迂腐,知行合一守正道,大医精诚序真谱。”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9.jpg
国医大师—熊继柏
坐诊时间:
每周三、周五、周日上午
坐诊地点:养天和中医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2/23 06:1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