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hhbffq

略谈学习中医药学的门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4/19 19:48:03 | 显示全部楼层
hhbffq 发表于 2024/4/19 12:14
一边在电视广告上大肆鼓吹要让全国少年喝上牛奶,一边又装模作样地在老人院里搞“调查”,卖惨!不知这些 ...

我国的医疗专家和权威人士哪去了?
 楼主| 发表于 2024/4/19 20:23: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hbffq 于 2024/4/19 20:29 编辑
xihuangzhongyi 发表于 2024/4/19 19:48
我国的医疗专家和权威人士哪去了?

西药集团出资让他们到西方的花花世界旅游去了


潘朝曦教授大声疾呼:“举国饮奶,民族之误”!结果只享年66岁,上网搜索一下是为什么?

我的博客因为转载潘教授的文章,结果被封掉了!不给理由。
 楼主| 发表于 2024/4/22 10: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hbffq 于 2024/4/22 10:18 编辑

潘朝曦:养生是与非
http://www.sina.com.cn2008042811:46 SMG《七分之一》
http://news.sina.com.cn/s/2008-04-28/114615443343.shtml
  SMG《七分之一》428日播出本期人物:《潘朝曦:养生是与非》,以下为节目实录:
  【片花1
  (解说)
  挑战权威他为何作惊人之语
  (访谈)
  他犯了一个非常哲学上的错误,我认为非常浅层次的哲学错误。
  (解说)
  养生之道究竟孰是孰非
  (访谈)
  运动也好,饮食也好,要把握一个最适当的一个度
  (解说)
  《1/7》本期人物:《潘朝曦:养生是与非》
  【正片()
  (字幕)
  2008419日下午130
  上海岳阳医院
  (画面描述:低机位游走,楼梯,候诊区,诊断室,穿过拥挤的病人,定在潘朝曦会诊。)
  (解说)
  2008419日,在岳阳医院拥挤的会诊室里,我们见到了中医学家--潘朝曦,桌上码放得整整齐齐的《洪昭光"健康圣经"大颠覆》,正是让潘朝曦如今遭受各方热议的焦点所在。
  (访谈小特技,左右上)
  潘:我是/用我大量的举证希望,能够有越来越多人能够从中发现里面的道理。如果我讲的道理是不正确的,/我也希望人家来讲,但是最起码我自己认为我是用事实来说话的。
  (解说)
  其实,潘昭曦与洪昭光并没有私人恩怨,甚至互不相识。那么,这场关于养生的是非之争是从何而来呢?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两位主角。
  (黑转)
  (解说+特技)
  洪昭光,69岁,北京安贞医院心脑血管疾病专家。他提出了“轻轻松松一百岁”的口号,养生书《登上健康快车》在短短三个月内就畅销百万册。他提出的一系列养生要诀甚至被誉为"健康圣经"
  潘朝曦,59岁,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上海名医特诊部特邀专家,出身于中医世家。今年年初,潘朝曦出版了《洪昭光"健康圣经"大颠覆》,高调挑战洪昭光流行五六年之久的部分健康理论。
  特技+音效:洪昭光网页:"如果你牛奶不喝,酸奶、豆浆也不喝,那很简单,你就等死吧!"
  (访谈)
  答:牛奶是补钙,/但是/很多/中国人/是缺少乳糖酶的,就是吃了牛奶以后不能消化。/外国人生孩子可以喝冷水,中国人体质就不行,你不要盲目地把别人能做的事情就不加区别地搬过来。
  (解说+广告)
  牛奶究竟适合不适合中国人?这个问题曾经引发过不少争议,主流医学观点始终认为,牛奶可以补钙,可以防止骨质疏松,更能促进长高。而潘朝曦教授认为,由于在很多中国人的体内,分解牛奶的乳糖酶不足,所以这些人群想要补钙的话,其实还有很多其他选择,并不是非牛奶不行。
  (访谈)
  答:蔬菜当中就是花菜,我们所说的西兰花也好,白的花菜也好含钙量很好。然后就是豆制品一类的东西,黄豆含钙比较高。其次鱼虾含钙量很高,非常非常高,是牛奶的几十倍。
  记者:所以是可选择的很多很多。
  答:选择的多得很/补钙还有一个问题要晒太阳。
  洪昭光影像资料:五分钟,早上五分钟,下午五分钟,这两个五分钟啊,能把所有病都解决了。
  (访谈)
  答:运动可以促进肌肉的发达,促进肌体的发育,促进心肌的有力,能够长得健壮,生命能够调节人身上的血液循环,运动这是有功用的。但是我们这种调整,不能无限制地应用。/美国有很多老人他们崇信生命在于体育运动,就是早上拼命跑,跑了以后心机梗死了,为什么?老人心脏已经处于一种衰老状态了,你拼命耗氧那不行的,那负荷不了。
  记者:那您鼓励生命在于不运动吗?
  答:也不是说生命在于不运动,生命不能说在于不在于运动,生命不光是运动也好,饮食也好,要把握一个最适当的一个度,就是从哲学上讲要有一个度。
  [解说]
  在这本惹人眼球的书中,潘朝曦主要是对洪昭光的一部分观点进行了矫正,指出了洪教授建议的养生方式对部分人群并不适用,不能盲目推崇。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书中,潘朝曦的不少表达也有"挑字眼"之嫌。因此,这本以质疑为旗号的书一经推出,也遭遇到了不少反质疑。
  (特技镜头)
  Google检索潘朝曦质疑
  网页
  压暗打字幕
  质疑(红大)潘朝曦
  (解说)[网友争议换配音]
  "这只是潘朝曦的一种自我炒作,借名人以出名之举。"
  (访谈)
  记者:有人说你这个书是不是也是想用他的名字来出名?
  答:你既然造了这么大影响出来了,/那么为什么不能用你的名字写书。
  (特技镜头)
  Google检索潘朝曦质疑
  网页
  黑掉打字幕
  质疑(红大)潘朝曦
  (解说)[网友争议换配音]
  "两位专家就养生问题开始"争辩",但从我看来,这就是在抬杠。"
  (访谈)
  记者:很多人说你是有点抬杠
  答:并不是和他论战。可能我是以洪昭光这个题目展开,我把这个东西说透,说得全面。/恒变不居实际上是轰击洪昭光一个主要的东西,他就是居,他就是不变,我就是变,不变不行,此一时彼一时/你不变是不对的,年龄不同,时间不同,性别不同,环境不同我们都要变。那么洪昭光告诉我们是不变,他违背了哲学这么一个基本的定律。
  记者:你觉得洪教授的讲法太以偏概全了,太绝对了。
  答:他犯了一个非常哲学上的错误,我认为非常浅层次的哲学错误,为什么说呢?/我们说一杯茶能喝吗?有人说不能喝,有人说能喝,那么我就告诉你道理,什么样情况能喝,什么情况不能喝。
  记者:您的观点就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答:这是一个规律。/不能90岁的人拿去和20岁的小年轻一起去做事情,一样去跑,一样去吃一样的饭。
  (解说)
潘朝曦认为,因人而异,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中庸和谐的朴素辩证法才是中医的精髓。因此,他希望能纠正一些目前对于养生方式比较绝对的说法。
鱼龙混杂养生书市场亟待规范
http://news.sina.com.cn/s/2008-04-28/114615443361.shtml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28日11:46 SMG《七分之一》
  【片花2】
  (解说)
  鱼龙混杂养生书市场亟待规范
  (访谈:故意弄一些玄的东西来吸引你老百姓,如果老百姓上当,那你真的上当了)
  (解说)
  养生之道漫天飞,我们究竟应该相信谁?
  (访谈:时时刻刻都要考虑到变化,把它讲死就不对)
  稍后请继续收看《潘朝曦:养生是与非》
  【正片(下)】
  (字幕)
  上海名医特诊部2008年4月19日下午3点
  (解说)
  周六下午,是潘朝曦每周一次的专家门诊时间,只挂20个号,往往早上9点之前就已经排满,还有十多个病人只能等着加号的机会。
  (画面描述:同景别近景,俯机位)
  (实况)
  胖女人:尿感症状基本好了,好许多了。
  老太太:我肾脏里面的囊肿,我怕会冲破。
  皮衣男:就是这里疼,慢慢这里也疼。
  潘:看看舌头,瘦女人吐舌头
  (黑转)
  (解说)
  潘朝曦,1949年出生于江苏连云港的一个中医世家,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至今已有三十五年的从医经历,目前是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上世纪90年初,潘朝曦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养生方面的书籍《中国药膳食谱》。也从那个时候起,他开始关注不断升温的中国养生书市场。
  (访谈交错剪辑)
  记者:那个时候你知道市场上养生的书多不多?
  答:那时候不多,很少。
  记者:那您是什么时候发现这个养生书现在市场这么大的?
  答:发现养生书大大概是应该是六七年前就发现了。/市场/鱼龙混杂,这是第一,第二个迎合一些我们文化水平低的人,或者一些市民阶层一种需要,不科学不严谨甚至瞎说。
  记者:那现在您观察下来红的是谁的书呢?
  答:过去卖得比较热的就是《刘太医养生》
  (解说)
  从2006年开始,有一套《刘太医系列》书籍逐渐走红了起来,不仅名列北京图书大厦生活类书籍销售第一,还登上了当当网图书畅销榜。这套书的作者是一对父子:刘弘章和刘浡,他们自称是明朝太医刘纯的后裔,而且父子俩都拥有"博士"头衔,获得过世界大奖。
  (105资料)
  刘弘章:有人说我吃肉块行不行?肉块不好。为什么呢?/我问他,你胃是肉,牛排也是肉,肉和肉相碰,谁吃谁?
  (白闪)
  一定采用心疗、食疗、体疗,不要依靠药物。
  (白闪)
  高血压、糖尿病,其实这些问题完全可以自己解决,用不着找医生。
  (喝牛筋汤观点展示)
  (访谈)
  问:那"刘太医"系列您看过吗?
  答:"刘太医"根本就是假的,教人家喝牛筋汤。我告诉你牛筋汤是高蛋白,胶质蛋白,有的人身上是需要蛋白的,蛋白质过剩的人吃了以后肚子要涨的,不能消化的。你整天脑肥肠满、肚子很大的人不能吃的,如果营养不良的人可能吃一点可以的,他人人都喝牛筋汤,中医哪家有这个理论?这个明显错的,稍微懂一点医学常识的人都知道,饮食厚味是不适合人身体的。
  (解说)
  事实上,由于非法行医,刘弘章曾经多次被天津市塘沽区卫生局处罚过,但他的书却依旧在热卖。也是在2006年,台湾地区一个名叫林光常的人也红了起来,他写的养生书《无毒一身轻》也一度大卖。
  (105资料)
  林光常:当我们吃的肉越多,蛋越多,/那么我们体内产生的酸性的物质就越多,酸性的物质越多,骨头里面流出来的碱性的钙就越多,/结果钙还没有补到,原有的钙已经流失掉了。
  (访谈)
  记者:你觉得林光常写的有道理吗?
  答:林光常书翻了一下,我觉得这个是一个外行写养生,他不懂得医,最起码的医学的一些常识都不懂,他把事情讲得那么绝对,不对的。
  (解说)
  2007年9月,林光常因涉嫌欺诈患者、学历造假而被台湾检察部门起诉,目前仍在接受调查。
  答:现在这些人胆大了,有的属于票友,他们是赶这个热。/他自己一点没有畏惧,一点没有一种学术上的非常严谨的态度,就是任意发挥。/我在里面也不想攻击一大片,我只是说很多书讲得非常非常不准确。/有点故意要吸引老百姓的眼球,故意弄一些玄的东西来吸引你老百姓,如果老百姓上当,那你真的上当了。
  (解说)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越来越关注,"养生书"已成为当前最为畅销、品种最多的图书种类之一。有数据显示,目前市场上关于养生保健类的图书现已超过一万种,其中多数是近两年出版的新书,其中鱼龙混杂、奇谈怪论甚多。2 008年初,新闻出版总署表示,基于当前"养生书"市场的泛滥,将根据作者身份、出版社资格,研究建立一套市场准入制度。
  (访谈)
  记者:那市场上这么多的养生书,一万多种,您觉得这些养生书/共性的毛病是什么呢?
  答:共性的毛病,你讲得不准确,乱讲,鱼龙混杂,这是第一,第二个/迎合一种老百姓非常非常急切,并且希望能够通过简单的办法,通过我们买一本书,就能够省下看病的钞票,这种非常实用主义的心态。/中国老百姓不要说中医基本知识不知道,西医知识也普及得不够,在这种情况下,老百姓有一种养生的急切的需求,生活好了我们都想长寿,要活得好一点,这种情况下就不少人就出笼了。
  字幕:2008年4月19日晚上7点
  潘朝曦的家
  (实况)
  潘:地瓜干,花生,杂粮。
  (解说)
  这顿晚饭,这个中医世家吃得很简单,这样清淡的饮食,几乎是潘家每晚的固定食谱。
  (实况)
  潘:今天就烧这个杂粮稀饭,这个也可以叫"五粮液",/五种粮食组成的稀饭,另一种解释。/主要是哪些谷物?其中有小麦,大米,黄豆,花生,玉米,或者高粱等等,赤豆,这煮出来很香的。/这个里面还可以加菜,加得稠一点,这就是我们的生活。
  (访谈)
  记者:跟我们说说您平时的养生之道,您生活当中怎么养生?
  答:尽量能够回归自然。/我告诉你,杂粮最好。/除了杂粮以外就是海产品藻类。
  记者:您生活中都是吃杂粮吗?
  答:杂粮基本上都吃。/杂粮的外壳不仅含有钙,含有多种元素,但是这个杂粮也必须是天然的,另外尽量买一些无磷蔬菜,现在菜场也有卖的。
  /另外我们尽量少吃这种改良类食品,比如西瓜,我很喜欢吃的,西瓜的含糖量可能一片是过去的4倍到5倍,为什么?/糖含量过高绝对对人没有好处,过去的西瓜酸酸的有一种香味,它里面含有果酸,含有很多维生素,现在糖含量高了,它没有了。
  (解说)
  潘朝曦认为,清淡饮食,愉悦心情,道法自然。在养生之道这个浩大的命题中,还是有着每一个人都可以遵循的规律。
  (访谈)
  答:有几大规律你必须掌握。/第一个养生必须做到顺应自然,第一什么叫顺应自然?/一顺应自然的节律,天有寒有热,春夏秋冬的变化。/人也要有这个规律,春天应该怎么样,秋天应该怎么样,夏天应该怎么样。/第二条就是横变不拘,时时刻刻都要考虑到变化,把它讲死就不对,违背了哲学上面一个智慧。第三个就是中道。是终点吗?不对,是正好,这是中国的哲学的智慧。什么叫中呢?假如说我问你吃饭多少?我告诉你不多也不少最好。/第四个就是和道,就是和谐,承认差异,承认各种矛盾,各种不同事物之间的差异,但是这几种东西必须要共同地和谐地处在一起,和谐相处。



 楼主| 发表于 2024/4/22 10:26: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hbffq 于 2024/4/22 10:28 编辑

上海名医潘朝曦著书对洪昭光养生方式提出异议
(2008-03-31 12:54:44)
https://blog.sina.com.cn/s/blog_4a28083101008xht.html


标签: 文化 健康 养生 图书 洪昭光 潘朝曦 毛嘉陵分类: 东方文化→中医药文化

4a280831449b495203fe1.jpg

   编者按:目前,养生类健康图书良莠不齐,让人眼花缭乱,无从读起,究竟该信谁的?谁的才更科学?对此,老百姓只有听专家的,看哪位专家的名气大、学术职位高,就信他的,就读他的书。然而,专家讲的是否都是正确的呢?前几年北京名医洪昭光的多种健康图书曾轰动一时,对健康养生知识的普及产生了积极的作用。然而,洪昭光的“健康圣经”是否完美无瑕,是否真能引领大家在他的健康快车上健康生活?

   最近,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潘朝曦著书《洪昭光“健康圣经”大颠覆》,对洪昭光的“养生理论”提出了质疑。潘朝曦运用翔实的资料和大量的例证,论证了洪昭光“健康圣经”中存在的大量养生谬误,同时提出了他的养生解决方案。

潘朝曦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学术不怕争鸣,真理愈辨愈明。如果洪昭光教授提出辩驳,大家完全可以商讨。希望通过这种学术交流和争鸣,能够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完美更科学的养生健康知识。

   下面本报选录潘朝曦对洪昭光最著名的两个健康观点的争鸣,供大家了解和研究:

“起床三个半分钟”立论依据何在?

   洪昭光教授的健康箴言中,还有“起床三个半分钟”,“运动三个半小时”。为引述简便,我把它名之为“洪氏三三制”。

   “洪氏三三制”按洪教授自己的解释。所谓“起床三个半分钟”,是要人们醒过来不要马上起床,在床上躺半分钟,坐起后坐半分钟,两条腿垂在床沿上再等半分钟;所谓“运动三个半小时”是要人们早上起来活动半小时,中午午睡半小时,晚上至7时慢步行走半小时。这种三三制是否科学合理呢?

   我先说第一个“三”。洪教授把它说得很玄乎,说“记住‘三个半分钟’这一句话,不花一分钱,可以避免死亡多少人啊!”他说:“很多人白天好好的,没事,昨晚死了。”就是因为“夜里起床上厕所太快了,突然一起床。唉哟,脑缺血,体位性低血压,天旋地转摔倒,有的颅骨摔坏了,有的心脏骤停”(见洪昭光著《新概念健康手册》)。

   这里有几种情况,先说白天好好的,夜间突然死亡,这在医学上称为猝死。引起猝死的原因很多,并不仅仅是体位性低血压,其常见原因在心脏病方面,有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室纤颤、心肌病等。此外,还有滥用药物中毒或药物过敏、电解质紊乱,尤其是低血钾,或暴怒、恐惧、大喜、大悲等。

   上述诸多原因引起的猝死,从医学上讲均非做到洪氏第一个“三”所能避免的,这是医学常识。换句话说,很多人白天好好的,夜晚死了,不是仅仅因为起床太快,而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防止的办法要对因而定。再谈体位性低血压,什么是体位性低血压?按有关著作上讲,是指:从平卧位突然转为直立,或长时间站立时出现的低血压。通常诊断标准是指由卧位突然转为立位后收缩压较平卧时下降2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下降10毫米汞柱,即可诊断为体位性低血压。

   由于直立时血压降低,血液不能有效灌注于脑,因而发病时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视物昏花,头昏或晕厥。此病多见于老年人,75岁以上老人发病较高。引起体位性低血压的原因很多,其中主要原因是由于位于主动脉弓和颈动脉窦内的压力感受器失灵,从而不能有效激活自主神经反射系统,而调整血压。

   导致失灵的原因又有很多,其一,因长期高血压不仅损害了压力感受器的敏感度,还影响了血管和心室的顺应性。其次为药物,易引起体位性低血压的药物,有如下几类:1、抗高血压药,以胍乙啶和神经节阻断药最常见,其他还有肼屈嗪(肼苯哒嗪)和帕吉林(优降宁)等。2、安定药,如氯丙嗪等。氯丙嗪除具有安定作用外,还有抗肾上腺素作用,使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另外还能使小静脉扩张,回心血量减少。3、抗肾上腺素药,如妥拉唑啉(妥拉苏林)、酚妥拉明等。这类药能阻断体内去甲肾上腺素收缩血管的作用,从而使血压下降。4、血管扩张药,如冠心病病人常用硝酸甘油等,这类药能直接松弛血管平滑肌而致血压下降。5、利尿药。

鉴于上述,预防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就应针对不同情况,采取对应措施才行。如知道某些病易继发体位性低血压,就应积极治疗原发病;知道某些药物易引发体位性低血压,使用时就应严格掌握剂量和疗程,或干脆不用以严防药物的副作用发生;因诱因引起,就应尽量减少及避免诱发因素。

   对一些老人,要经常测量不同体位时血压变化,发现本病苗头,就应早治早防。对于使用易导致体位性低血压药物的人,更应密切观察,提高警惕。按照当代一些学术专著的意见,对于这类易发人群不是仅做到“三个半分钟”就能解决问题的,更应禁止夜间起身大、小便。不仅如此,对于这些人,特别是使用上述药物或有易继发诱因者,起床醒后不是躺半分钟,有的要躺一至两个小时,同时还要做些轻微的四肢活动,促进静脉血向心脏回流,直至血压回升才行。体位性低血压不宜坐着,或垂足坐在床沿上,这样由于重力作用更不利于血压恢复。洪教授的垂足理论不知来自哪家?依据何理?

   体位性低血压除病因治疗外,还应注意合理饮食,避免过饱或过饥,不饮酒,保证充足睡眠,避免劳累和长时间站立。病状明显者,有学者建议,要让病人穿弹力长袜,用紧身腰带。我的意见是,病人还可尽早用中药调治。

   由上可知,体位性低血压病因复杂,有时会发生严重后果,必须对病因认真防治,绝不是做到“三个半分钟”就能解决问题的,否则极易误事而致丧命,事实也的确如此。总之,医理、文献和实践均证明,“三个半分钟”论既欠科学,又不能解决问题。不知洪教授作为专家,其立论依据何在?

“运动三个半小时”科学合理吗?

   再说三个半小时。对于洪教授的三个半小时之说,我总的感觉是太机械。如“早上起来运动半小时”,是否不分老少、强弱,早上皆运动半小时。

我认为体弱者恐怕不能坚持半小时,要弱者或患病者,甚至不宜运动者,统一去运动半小时,不仅武断,更欠科学。而年轻者身体适宜者,有的运动要超过半小时。晚上慢步行走亦如此。至于午睡,这也要灵活看。很多国家的人是没有午睡习惯的,我国应酌情依人而定,不宜强作规定。如就季节而言,夏令夜短眠迟,宜午睡以补足睡眠;冬令夜长眠足不午睡也行。

   又如就作息时间而言,晚上下班迟或夜间工作者,宜午睡补充。夜晚睡眠欠佳者,也宜用午睡补充。有的人午睡后夜晚反而不易入睡,洪教授不是说“老年人晚上睡得香,可减少心肌梗死、高血压发病率” (见洪昭光著《新概念健康手册》)吗?所以这种人还宜午睡吗?

   我认为就人生命规律而言,成人睡眠每天8小时左右,老人可能短些,总之睡眠以充足为宜。中医又言“久卧伤气”,可见睡眠不足或睡眠过多对人的健康均是有害的。此外,有关午睡,2007年4月12日《生活与健康》载文是这样说的:“据有关研究认为,年龄在64岁以上,且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以上的人,血压过低的人,血液循环系统有严重障碍的人,特别是因脑血管变窄而出现头昏、头晕的人不宜午睡。这是因为,睡眠时心率相对缓慢,脑血流量减少,容易使人出现大脑暂时性供血不足,造成自主神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而引发其他疾病。”

   对这一观点,我十分赞同。就是说,是否应该午睡,应因人因时而异,糊里糊涂,统一规定,人人都去午睡半小时,恐怕有的人真会睡出大问题。鉴于上述,“洪氏三三制”的规定,还算科学合理吗?

                                       以上据2008年3月31日《中国中医药报》

附:相关链接

       请点击:养生图书隐藏有“陷阱”

                    上海名医质疑洪昭光的“健康理论”


分享:






[tr][/tr]



前一篇:毛嘉陵做客新浪  对话中医大师名家和各界名流
后一篇:养生图书隐藏有“陷阱”  上海名医质疑洪昭光的“健康理论”



 楼主| 发表于 2024/4/22 13:13: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青报:农村老人自杀现象,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

https://www.szhgh.com/Article/gnzs/farmer/2024-04-19/351229.html
【按:唯有自强不息才是人间正道,等、靠、要只能让人失去做人的体面与尊严!现在考试上高校读书不是“内卷”的很厉害吗?那就从研究如何“生养出健康聪慧的后代”着手开始。解决了教育与人的健康问题,剩下住宅这座“大山”,能搬走最好(须多大居住面积没有什么具体标准),搬不走就“权宜一下”!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人的因素才是第一重要的东西!】

2024-04-21 15:28:20  来源: 哲学之路   作者:刘燕舞
点击: 7020    评论: 20 [url=](查看)[/url]字体:[url=]大[/url] / [url=]中[/url] / [url=]小[/url]



[size=1em]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这是一个两会提案,提了又提。北京政协委员王学坤提议,中国应该推行农民退休制度,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显著标志,让65周岁以上的农民都能够“洗脚上田,老有所养”,充分享受小康社会带来的成果。至少5亿人翘首期盼的这个提案,其实已经不止一次在北京两会出现。早在2018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张亚忠就提出了这个方案,表示农民是第一产业从事者,应当享有退休和专业福利。下面这个因为老无所养导致的自杀事件一叶知秋,也许会颠覆你的认知。
  作者:刘燕舞,社会学博士  原载:中国青年报
  编辑:哲学之路(ID:zhexuezhilu)
  林木文沐浴之后,换上一身干净的衣服。这个69岁的老人坐在堂屋中间,一边在火盆里为自己烧纸钱,一边喝下半瓶农药。纸钱烧了一半,老人躺在地上不省人事。
  “他很久以前就开始计划自杀了。”刘燕舞后来听说。待人们发现时,林木文已经没有了呼吸。在这个距湖北武汉不到100公里的村庄里,村民猜测老人自杀的原因是与儿媳妇失和。
  “他怕将来死了,孩子连纸钱都不给买。”一名村民对刘燕舞说,“这样死,还‘体面’些。”
  那是2008年,刘燕舞所在的研究团队在湖北省京山县进行田野调查。当问到村庄里有没有老年人非正常死亡的现象时,得到最多的回答竟然是:
  “我们这里就没有老年人正常死亡的。”
  这也成为刘燕舞研究农村老人自杀现象的开端。6年来,武汉大学社会学系讲师、同时也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农村老年人自杀的社会学研究》项目主持人的刘燕舞走进湖北、山东、江苏、山西、河南、贵州等11个省份的40多个村庄。
  他发现,林木文的悲剧不是个案,农村老人的自杀现象“已经严重到触目惊心的地步”。
  他用驻村400多天的调查数据,画出了一条“农村老年人自杀率”的曲线:从1990年开始,中国农村老年人自杀率大幅上升,并保持在高位。
  与之形成巨大反差的是,不久前香港大学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称,近10多年来中国自杀率陡降一半,“跌至世界最低行列”,每10万人自杀人口不足10例。
  “中国的自杀率总体上是在下降的。”刘燕舞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然后换了一种沉重的语气说,
  “但是,农村老人却越来越难以摆脱这条(自杀的)路,这或许是他们稀释和消化现代老龄化社会痛苦的特有方式。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01  比起亲儿子,这三个儿子最可靠
  林木文的死,并没有在老人生活了一辈子的村庄激起多少波澜。甚至,老人曾当过村支部书记的儿子,也没有像刘燕舞以为的那样责怪妻子,而是“很坦然”:
  “人总是要与活人过的,难道还与死人过日子不成?”
  刘燕舞说,自杀在当地被视作正常、甚至合理的事。村民们觉得犯不着议论并得罪他的儿子,“死了的也就死了”。
  不仅是普通村民,乡村医生对待自杀的态度往往和村民一样,“将其看作正常化的死亡”。特别是当老人得了疾病又“磨不过”,选择自杀,乡村医生“都不觉得这是自杀”。
  这让刘燕舞一行人震惊不已。“越是平静,越是让人不寒而栗。”刘燕舞的师兄杨华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他们刚开始访谈老人自杀案例时,往往气愤得不行。
  一次访谈一个老太太,3天后老太太和媳妇吵架自杀身亡。学生们参加了老人的葬礼,眼睛死死盯着谈笑风生的老人的家人。
  倒是老人比这群年轻人看得开。“我们这儿的老人都有三个儿子。”
  一个柴姓老人乐呵呵地告诉满是疑惑的刘燕舞,“药儿子(喝农药)、绳儿子(上吊)、水儿子(投水),这三个儿子最可靠。”
  实际上,老柴还有两个让他“引以为傲”的儿子。大儿子在镇上工作,小儿子在外打工,一个在镇上有楼房,一个在村里盖了楼房。
  但是7年来,老柴一直和腿脚不便的妻子住在逢雨便漏、倾斜得随时可能坍塌的土坯房里。
  与刘燕舞一起调研的,还有另外40来个师生,他们分成10个小队,驻扎在湖北京山县10个不同的村子里。他们都是来自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的老师和博士生。
  在京山调查的半个月里,有村子又发生3起老人自杀事件。经统计,各村去世的老人中,死于自杀的比率高得惊人,“至少30%,还是保守估计”。
  刘燕舞慢慢发现,林木文的死,并不算严重或者惨烈。在过去6年的调研里,他听到的故事“超乎自己的想象”。
  有不少老人,因为行动困难,拿不到药水瓶也站不上板凳悬梁,便在不及人高的窗户上,搭起一根绳,挎住头,蜷起腿活活吊死。
  有两位山西的老人,儿子不给饭吃,还屡遭媳妇打骂,头朝下扎进家里的水窖中。
  “这些都是有必死的决心的。”刘燕舞分析道。他还记得有人跟他介绍说,一位老人要自杀,但怕子女不埋他,便自己挖了个坑,躺在里面边喝药边扒土。
  这样的案例接触多了,刘燕舞不禁叹息:“很多故事村民嘻嘻哈哈跟你讲,但都悲惨到难以想象。”
  这个脸被晒黑的青年学者说,“有时候会有股想逃离的感觉,就觉得这个世界不属于我。”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02  在农村老人寻死的故事里发现“他杀”的影子
  更让刘燕舞等人震撼的,是在农村老人寻死的故事里,发现“他杀”的影子。
  杨华了解到,有一对老年夫妇,同时喝农药自尽。老太太当场死亡,老爷子没死,但家属并不送到医院。
  第二天家里人给老太太办丧事,就让老头躺在床上看。第三天,老头命毙,就着为老太太办丧事的灵棚,立马又为老头办了丧事。
  还有一个在外打工的儿子请7天假回家,看望病危的父亲。两三天过去,发现父亲没有要死的迹象,这个儿子就问父亲:
  “你到底死不死啊?我就请了7天假,是把做丧事的时间都算进来的。”
  老人随后自杀,儿子赶在一周内办完丧事,回城继续打工。
  “现代性讲究市场理性,讲究竞争,看重核心家庭的利益最大化。”刘燕舞解释道,当农民之间,甚至一家子父子、兄弟间都开始按市场的思维方式处理关系,人们开始算账。
  不少人跟刘燕舞讲过给老人治病的账:假如花3万元治好病,老人能活10年,一年做农活收入3000元,那治病就是划算的;要是活个七八年,就也不太亏本;但要是治好病也活不了几年,就不值得去治。
  在不少老人心里,这笔账的算法也是成立的。“农村自杀的老人中,有超过一半带有‘利他’性质。”
  杨华将农村自杀老人分为四种类型,其中“利他型”的老人最多,他们倾向于为子女着想。
  “这些老人不想变成子女的累赘。”杨华说,“自杀的后果也将给子女带来收益。”
  甚至,他们即便自杀还处处为子女着想。他们有的不会在家里自杀,而是选择荒坡、河沟,帮子女避嫌;或者与子女争吵后不自杀,待到关系平静后才自杀。
  还有两个老人都想自杀,也不会选择同一天或同一屋自杀,而要错开时间,以免对子女家庭产生不好影响。
  刘燕舞认为,如果不到万不得已,老人都不会轻易选择自杀。“一些老人说,宁在世上挨,不往土里埋。所谓‘利他’的表象背后,实质上更多的是绝望。”
  刘燕舞的老师、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贺雪峰,将这种已然形成的“自杀秩序”归因为“代际剥削”:自杀的老人们年轻时“死奔”(干活干到死),给孩子盖房、娶媳妇、看孩子,一旦完成“人生任务”,丧失劳动能力,无论是物质或情感上,得到的反馈却少得可怜。
  “被榨干所有价值后,老人就变得好像一无是处,只能等死。”贺雪峰说。
  在“代际剥削”大行其道的地区,与之伴随的,是农村老年人自杀潮的出现。特别是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尤为突出明显。
  刘燕舞将这种自杀潮的出现称为病态。“2000年以后,农村老年人自杀率升高特别快,且水平极高。”刘燕舞不无忧虑地说,“用‘极为严峻’来判断这一形势并不为过。”
  刘燕舞认为,在病态的自杀潮背后,更多的是经济高度分化后,给中年人带来的集体焦虑,那就是他们如何在市场社会中轻装上阵,参与激烈的社会竞争并胜出,无疑,作为比他们更加弱势的老人,就成了他们要甩掉的包袱。
  “我自己负担都这么重,我哪能顾得了老的?”一些访谈农民直白地告诉刘燕舞。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03  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  京山的今天可能是很多地方的明天
  每年,刘燕舞有3个月在农民家中做田野调查。据贺雪峰介绍,整个中心每年的调研时间有4000天,“平均每天有10个人在乡村做访谈”。
  “我在全国跑的感觉是,随着现代性的侵入,传统性的没落,各地农村都在向京山的方向靠拢,只是严重程度不同。”刘燕舞说。
  与他们的调查一同跑步前进的,还有中国的老龄化水平。中国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在今年年初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透露,截至去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数量已超过2亿,占总人口的14.9%。
  这一比例明显高于10%的联合国传统老龄社会标准。去年全国老龄委预计,未来20年中国将进入老龄化高峰。
  这意味着中国仅老年人口数,就相当于印尼的总人口数,已超过了巴西、俄罗斯、日本。
  其中,80岁以上高龄老人以每年100万人的速度递增,去年已达到2300万人。
  而且失去自理能力的老人继续增加,从2012年的3600万人增长到2013年的3750万人。
  而据刘燕舞介绍,在农村自杀的老年人中,有六成多集中在70岁以上年龄段。“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京山的今天可能是很多地方的明天”。
  许多尚未踏入老年的中年农民,已经开始为自己的明天做筹算。他们在完成“人生任务”的同时,不再指望养儿防老,而是留着部分积蓄购买商业保险。
  在法治意识较强的东部地区,有的老人向法院起诉子女应尽赡养义务。
  据刘燕舞统计,农村老人自杀最主要的原因是生存困难,其次是摆脱疾病的痛苦,两者合计占直接死因的60%,之后是情感问题。
  “换句话说,要减少老年人非正常死亡,就要解决三个问题:不饿死,不病死,不寂寞死”。
  刘燕舞建议,缓解当前矛盾,可以建立一种“新集体主义”,通过半市场化、半国家化的居家养老,来缓解当前农村的养老和医疗矛盾。
  “要治本,还是要给农村和乡土文化存在的合法性”。
  国家推行的新农保每月只有55元,让不少老人有了盼头。“那就先不自杀了,再挺两年。”不少老人对刘燕舞说,“终于有人管我们了。”
  另一方面,贺雪峰在湖北洪湖、荆门等地,陆续发起、成立了4个老年人协会。协会由老人们自发推选会长和理事,村里有老人过80大寿,协会去送块长寿匾,有老人病了,协会去看望,有老人过世,协会去送花圈……据当地老人说,有了协会,村里“挂面条”(上吊)的老人少了。
  研究了6年农村老人自杀,刘燕舞最大的希望是这一问题能引起关注。“老人们应该活得舒服些,能从容幸福地面对死亡,能走得有尊严点,而不是采用非常规的手段,那太悲凉了。”刘燕舞说,“人都会老。”
  “事实上,多数自杀身亡的老年人,其实是不想死的。”刘燕舞还记得2011年冬天去应城农村做访谈的情景。
  在他去的头一年,离他住处不远的一户人家,照料着一位瘫痪在床的老人。那年年底,子女们商量,给老人断水、断粮,希望他在年前死掉,“免得过年家里来客人,屋里臭烘烘的”。
  这是个倔强的老人,“拼了命地活下去”。他躺在床上嗷嗷大骂,抓起粪便在屋里到处乱扔。一直坚持到大年初一,老人才咽下最后一口气。
  注:文中林木文等自杀老人均为化名。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url=]赞 341[/url][url=]收藏 4[/url]特别声明



「 支持红色网站!」
打 赏




相关文章
  • 如果老天再给他老人家10年…看完我哭了
  • 流动摊贩老人给城管下跪?当地通报
  • 湖南街头疑似怀孕的流浪女和大连上吊的71岁老人,芸芸众生的境遇让人心痛
  • 知名茶企老板一家三口遇害,警方:嫌犯系其弟,已自杀
  • 离谱!老人在成都居家4个月燃气费竟高达1.5万
  • 农村的孩子要培养成仙女和王子吗?
  • 71岁保洁被训斥辞退后物业处自杀,留下三封遗书控诉!
  • 耿来意:只有集体经济,才能解决农村老有所养问题
  • 二十届中央第三轮巡视对象公布:农业农村部在列
  • 贺雪峰:中国农村当前最严重的问题,并不是农民收入太低!

 楼主| 发表于 2024/4/23 20:24:27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考试上高校读书不是“内卷”的很厉害吗?那就从研究如何“生养出健康聪慧的后代”着手开始。解决了教育与人的健康问题,剩下住宅这座“大山”,能搬走最好(须多大居住面积没有什么具体标准),搬不走就“权宜一下”!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人的因素才是第一重要的东西!】

=========================================================
微信截图_20240423201533.png 微信截图_20240423201638.png 微信截图_20240423201735.png
【吃素为主,少量吃些动物蛋白(禁忌牛奶,孕妇更须禁忌,),婴幼儿提倡母乳喂养,这就是养育聪慧健康后代的根本途径,说不说由我,信不信由你。】
 楼主| 发表于 2024/4/24 12:43:56 | 显示全部楼层
hhbffq 发表于 2024/4/23 20:24
【现在考试上高校读书不是“内卷”的很厉害吗?那就从研究如何“生养出健康聪慧的后代”着手开始。解决了教 ...

微信截图_20240424114811.png 微信截图_20240424114908.png 微信截图_20240424114944.png


以上内容,笔者与一能言善辩的同学谈之,不仅不接受,反而讥笑之;对此,笔者只能感叹:神仙难劝该死鬼!
 楼主| 发表于 2024/4/28 16: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hbffq 于 2024/4/28 16:29 编辑

痛心!43岁抗癌网红东东去世,生前曾是医生

20240427101813377png.png
20240427101812760.jpg 20240427101813289.jpg 20240427101813980.jpg



不懂得喝牛奶积累到一定时间会致癌,不懂得癌症仅仅是慢性病,不是不治之症,不懂得禁忌牛奶的同时加中医药治疗才能治愈癌症;总之是无知导致病逝,而不是癌症导致病逝。身为西医师,才43岁就因错误的治疗思路而致死,令人唏嘘而惋惜!
https://www.guancha.cn/politics/2024_04_27_733027.shtml

分享到:




[url=]25[/url]92

2024-04-27 10:02:55字号:[url=]A-[/url] [url=]A[/url] [url=]A+[/url]来源:潇湘晨报阅读 86251
最后更新: 2024-04-27 10:28:23
4月26日下午,抗癌网红东东的家人通过其社交账号宣布了东东离世的消息。4月26日中午11点30分,东东在家中离世。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他的姐姐也在自己的社交账号上发文与弟弟告别。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就在几天前,东东还发布了视频称“只想坚强活着,只想活着让孩子有爸爸叫。”、“我的任务还没有完成,不到最后一刻绝不放弃。”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据悉,东东是一名医生,有两个年幼的孩子。然而人生无常,4年前,东东确诊了低分化胃癌晚期。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4月22日,东东发布动态,称他知道自己的生命在倒计时,但他还是想活得更有意义,他说他想努力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爱自己想爱的人,尽自己该尽的责任。他说:“我没有生命的长度,但我可以拓展宽度”。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东东鼓励了很多癌症患者,如今东东离世,众多网友在评论区留言,表示会带着东东的意志活下去。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url=]25[/url]
|
举报

标签
  • 原标题:痛心!43岁抗癌网红东东去世,生前曾是医生
  • 责任编辑: 连政


 楼主| 发表于 2024/4/30 14:59:03 | 显示全部楼层
hhbffq 发表于 2024/4/28 16:25
痛心!43岁抗癌网红东东去世,生前曾是医生

相貌堂堂又如何,无知生存临深池,一朝失足成遗恨,终身不悟叹无知!
 楼主| 发表于 2024/5/3 15:46: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hbffq 于 2024/5/3 15:54 编辑
hhbffq 发表于 2024/4/28 16:25
痛心!43岁抗癌网红东东去世,生前曾是医生

不懂得喝牛奶积累到一定时间会致癌,不懂得癌症仅仅是慢性病,不是不治之症,不懂得禁忌牛奶的同时加中医药治疗才能治愈癌症;总之是无知导致病逝,而不是癌症导致病逝。身为西医师,才43岁就因错误的治疗思路而致死,令人唏嘘而惋惜!

两种截然对立的观点: 牛奶到底有多牛?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75494754813447
聊笑2017-08-12 11:35
《健康生活》作者哈维和玛里林·戴蒙德提出:"如果你们想生病或者想要一具破烂的身体,那么奶制品绝对适合你们。"
法国知名癌症学专家 亨利·日瓦指出:"我们都中了牛奶信念的毒--这里指的是所有的乳制品."
被誉为"营养学界的爱因斯坦"的柯林·坎贝尔教授指出:"牛奶中的酪蛋白是非常强的促癌剂","我本人是在奶牛场长大的,是喝牛奶吃牛肉长大的,我很不愿意看到这样一个事实--否定牛奶牛肉。但是我必须要告诉大家,这是事实."
我国著名中医学家、上海中医药大学潘朝曦教授在其著作《洪昭光"健康圣经"大颠覆》中指出:"举国饮奶,民族之误."
法国知名科学线记者蒂埃里·苏卡在其著作《牛奶,谎言与内幕》中指出:"牛奶真的让你喝出一身病."
具有诊断30万例肠胃病患者的临床经验的全美首席肠胃科医师新谷弘实在其著作《不生病的活法》中指出:"市面上销售的牛奶均为变质物."
当代最有名的潜能激励大师安东尼·罗宾斯指出:"自从我停吃乳制品以后,身体状况好得无以复加."
台湾癌症权威、畅销书作家姜淑惠医师指出:"为了远离慢性病,请尽早断奶."
国际著名右脑开发专家七田真博士在其著作《21世纪最佳育儿法》中指出:"用奶粉育儿易造成脑障碍."
英国地球化学家简·普朗特教授发作过5次乳腺癌,当她经医疗生还无望时尝试停吃乳制品而奇迹般起死回生,她以自己的生死经历告诫大家:"喝牛奶和抽烟一样致命!"
美国网上健康基金会的总裁雷蒙德·弗郎西斯在其著作《选择健康》中指出:"用加热杀菌过的牛奶喂养的小牛犊通常在八个星期之内就会死掉!一个小牛犊都不会从加热杀菌过的牛奶里得到什么好处的话,何况人呢?"

可疑说法:
2000年,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联合国粮农组织建议,经征求其他国家的意见,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倡导,将每年的6月1日定为“世界牛奶日”。主题改善国民营养状况,增强人民体质。
设立宗旨——
牛奶的营养十分丰富,是人类“最接近完善的食物”,与人们的生活和身体健康息息相关。许多国家如日本、美国、法国和泰国等都采取不同形式大力推广科学饮奶,尤其是青少年饮奶,以进一步改善国民营养状况,增强人民体质。中国的人均乳品消费量还不到发达国家的10%。
洪昭光教授1939年出生于福建厦门鼓浪屿,是我国著名心血管专家,中国首席健康教育专家。曾入选“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传记中心”和“美国国际名人传记中心”名人录,现任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心血管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心血管病防治科研领导小组副组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教授、主任医师。被聘为中央文明办、卫生部组织“相约健康社区行”首席健康专家。
人物思想
健康第一大基石——合理膳食
民以食为天,合理膳食很重要,合理的膳食可以让你不胖也不瘦,胆固醇不高也不低,血凝度不粘也不稀。那么合理膳食怎么办呢?两句话,十个字:第一句话叫做一、二、三、四、五,第二句话叫做红、黄、绿、白、黑。记住这两句话十个字,那就是科学的合理的膳食,世界上最科学的了。

是每天喝一袋牛奶
我们中国人膳食有很多优点,但缺钙,中国人差不多99%缺钙,缺钙什么结果呢?三个结果:
第一,骨疼。缺钙的人骨质疏松,骨质增生,腰疼、背疼、腿疼、老年忧郁症,反正浑身疼。
第二,龟背。越活越矮,越活越收缩,岁数越大个子越小,为什么呢?龟背。
第三,骨折。一摔倒骨头就断了,这太多了。我们碰到一个病人,病人就是咳嗽,气管咳嗽老疼,最后不咳嗽也还疼。他很奇怪是不是得肺癌了,结果到放射照片,唉哟,放射科医生一看吓了一跳,你就光咳嗽咳嗽就咳断了三根肋骨。住院以后,他还疼不敢翻身,老不翻身,我帮你翻身,啪又断了一根,共断了四根,全身骨头都松了。
所以缺钙造成三大症状。那么为什么会缺钙呢?因为正常每人每天需要800毫克钙,而我们的伙食里仅有500毫克钙,就是每天补足一袋牛奶,正好补充齐了。牛奶什么时候开始喝呢?喝到什么时候呢?终身喝奶。
外国很多人高大健康,实际上因为他们喝奶喝的多。最典型的是日本,1937年侵略中国时是“小日本”,而现在日本人变了,同龄中小学生,日本孩子超过北京孩子,更不要说比广东人高,比福建人高得多。为什么呢?很简单,二次大战后,日本政府每天中午给中小学生每人免费供应一袋牛奶,就这么简单,就这么一袋牛奶,日本人一代比一代高现在超过了中国人,日本有句话“一袋牛奶振兴一个民族”。

英国孤儿院做过专门研究,孤儿没有爸爸妈妈,吃得一模一样,甲组每天加一袋牛奶,乙组不喝牛奶,就这么一点差别,结果到15岁,都要离开孤儿院,进行工作前的培训,结果一看,一天喝一袋牛奶这组小孩身高比不喝牛奶的小孩平均身高高2.8公分;更重要的喝奶这组皮肤细腻,眼睛头发有光泽,个个肌肉发达,而且聪明。人家外面来挑的人啊,任你挑,孩子都是孤儿嘛,你爱挑谁就挑谁,第一批挑选,一看名单,全都是喝牛奶这组。可见喝牛奶与不喝牛奶不一样,一袋牛奶就这么简单,但身高、体重、智慧都不一样。一天喝两袋奶的要高出4.8公分,更明显。
牛奶什么时候喝好呢?睡觉前,因为孩子长个子,白天不长,生长激素夜里分泌,所以睡觉前喝牛奶加一片维生素C和一片复合维生素B,这个孩子不但身高体重好,抵抗力强,感冒、扁桃体炎肺炎、发烧什么也没有,很健康,一路健康。一袋奶加维生素C、B不到一块钱,就够了。
很多家长对独生子很疼爱,疼得不得法。怎么疼孩子呢?有的家长给孩子买燕窝,买鳖精,还有什么西洋参、蜂王浆,还有各种补品。同志们,其实那么多燕窝,一看燕窝,里面是猪皮;鳖精呢,说得更好,电视台曾报道了一个工厂,一共养了两只鳖,做了三百多鳖精,完了这二个鳖还活着。
其实花那么多钱买补品,你就是牛奶加维生素C复合维生素B就够了。可我们中国人很多人一喝奶就拉稀,那怎么办?改喝酸奶就行了,那我不爱喝酸奶,怎么办?喝豆浆。可是要两袋豆浆,因为豆浆的钙是牛奶的一半,好,那么有的说,我牛奶不喝,酸奶也不喝,豆浆我也不爱喝,豆浆我也不爱喝,那怎么怎办呢?
如果你牛奶不喝,酸奶、豆浆也不喝,那很简单,你就等死吧!因为什么呢?健康是自己的事,健康面前人人平等,你遵循规律,一生平安;你违背健康规律,你肯定碰得头破血流;你就是国王、皇帝一样死得比百姓还快,因为你违背健康规律,健康面前人人平等,不以财富地位而有所变化。

声明:以上材料均来自网络,本人保持中立观点。【按:看到一个个中年早逝的家中顶梁柱,无数孤儿寡母在痛哭;呵呵!中立观点?能不能把医学大家朱丹溪的《格致余论》“养老论”的全文也附在此文之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2/24 03:2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