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完一本小说一部电影后,也都会把其中的人物分类放在不同的格子里。让我无法接受的就是一个一直以正义慈祥和蔼可亲的面目示人的老者最终竟是一个图财害命的杀人犯,这样的情节会让我无法接受而郁闷好长时间。一个人如果表现出多变的人格说明在他的身体里有着若干差别很大甚至相反的意识相和真气态的组合。这样的人在不同的场合会表现出不同的人格。我们说了解一个人,就是观察他在不同的场合都有什么样的表现。当看到一个你十分尊敬的人对别人像哈巴狗一样摇尾乞怜的时候,你的人生观一定快要崩溃了。而人生的阅历就是在不断的崩溃中逐步的丰富和完善的。我国现在的影视作品之所以让人难以接受,就是因为编剧导演们无法为复杂多变的情节找到一个合情合理的逻辑推理过程。于是很多角色被赋予的正直可爱形象一下子就变得面目可憎。
我们习惯于把人分类为好人坏人,富人穷人,君子小人,恩人仇人,伟人奸人,从而僵化的看待周围各类人等的人格。其实人格的复杂多变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因为不论是意识相还是真气态都在按照周围的环境和自身的规律随时发生改变。这种改变往往脱离了我们的意愿,意识只是被动地随波逐流。黑格尔有一句名言大概意思是:与其说我们是在为欲望服务,倒不如说欲望就是我们自己本身(关于我们的感觉,意欲,兴趣,我们可没有说它们是为我们服务的,它们倒是被当作独立的力量和权力,因而这些就是我们自身。—逻辑学第2版序言);这个欲望就是此时此刻的意识相与真气态交互作用的产物。当人们在世俗生活中试图保持正直完美的外在形象时,更多的是被欲望冲动所左右从而不断的变换自己的人格。
我们还习惯于以自己在特定观念特定利益特定环境特定经历形成的畸变的眼光来评判别人的人格,凡是自己看着不顺眼的都是异类。由孔孟之道浸泡出来的腐儒穷酸除了帝王和父母,看谁都像是缺少家教,不懂礼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