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5772|回复: 19

《古中医学概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0/28 16:33: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最初学习中医,受惠于民间中医网,阅读的许多中医药书籍,是从论坛中免费获取。
虽世事变迁,我又不经常登录民间中医论坛,但心中的那份感激之情始终存在。
感谢民间中医论坛!
两年半前,我花费10年时间,写出《古中医学概论》,今日形成第四稿,相对比较成熟完整,所以想反哺网络,反哺民间中医网,将《古中医学概论》第四稿免费共享出来。
我本人受过高等教育,同时是一个哲学爱好者,也爱好文史,喜欢思考本源性东西。所以我最初学医,目的是研究中医理论,不是想成为名医,但通过这十几年的学医用医,我的临床水平已很高,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术法无穷,唯理论有根。
我传播此书不是为名利,关于名利,我视之为灾祸之缘起,处之为三餐之食饮。
我没有一师也无一徒,十二年里遇到所有理论研究方面的难题,只能依靠自己悟。也正是这样,我没有受到其他人的影响。
我没有使用五行和八卦这些传统理论工具,我进行了更早的溯源,以自然哲学思维,最终构架我的这套理论。
本书揭示了自然哲学基本理论框架,
揭示了中医基础理论根本性原理。
钱学森晚年表示弄明白中医真相,就会促进发展现代医学,就会促进发展科学。这样的论断十分正确。
我的这本书已发现中医的真相。
掌握这套理论中核心的脏腑及其属性等,然后去解《伤寒杂病论》,你就会发现另一番天地!

《古中医学概论》王兴宝著20191018(第四稿).pdf

405.63 KB, 下载次数: 113

 楼主| 发表于 2019/10/30 08:05: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了便于读者理解本书的相关事宜,写了几条问答,答疑解惑。文字一直发不出来,提示不良信息(其中无关任何不良信息),我找很久没找出来,只有提供链接了。
关于《古中医学概论》的问答
 楼主| 发表于 2019/10/30 10:35:40 | 显示全部楼层
写了几个问答,帮助读者理解,整体发不了,一段段发。

关于《古中医学概论》的问答


1.问:为何把《古中医学概论》写的这样晦涩难懂?
答:该书虽然是说中医基础理论,但也关系到自然运行基本规律。因此对读者有两个类似“门槛”,一是要有自然哲学思维,最好有过对自然规律探索的欲望和经历;二是要熟悉《伤寒杂病论》,并对《内经》有研究。

2.问:符合上述两个条件读者在阅读后,为何仍感觉该理论空泛,看不到该理论对中医临床的指导促进作用?为何不详细写这套理论应用于临床?
答:我研究中医理论十年,没有得到任何一位先生或前辈的指点,遇到的所有难题,都是通过自悟来解决。正是我悟了十年,未受到其他人影响,坚持自己的判断,才能够写出此书。目前中医届,发扬师传亲授和经验交流,但大多数都成为伸手党,独立思考能力越来越差,师傅传授的也不敢于怀疑和反思,这样下去,中医不会有未来。所以我没有详细写临床,而是将方向指向《伤寒杂病论》,只要读者掌握六气理论基本概念,用六气理论去逐条解《伤寒杂病论》,就会发现其临床效用,通过自己对六气理论的领悟,今后才会不断在临床上获得突破,并且会反向促进《古中医学概论》的发展进步。中医未来才有发展和创新。术法无穷尽,唯理论有根。

3.问:为何不用白话文写?目前文字读起来太费劲,有卖弄感!
答:不是故意卖弄。第一,很多四字短语,基本上是白话文,意识上我始终保持文字不能有歧义,不能有类似很多古文中诸多模棱两可语句,起码要确保今天的人阅读没歧义;第二,我28岁才开始学习中医,记忆力不如年少时,很多东西记不住,最初我读过《中医基础理论》后就开始学《伤寒杂病论》,其中简单的几句话,我总是忘记,所以就反复翻看,下笔时受到后者文字体例影响;第三,内心还是希望后学能够多读经典原文,要不断强化古文基础,这种文字形式也是种文化继承表现;第四,要确保文字精炼,本来一句话说完,偏要说个四五句,结果还没说明白,或者别人找不到重点,不是我的出发点,我就是要一言以蔽之。

4.问:为何想到给中医下定义?
答:历史上一直没有人给中医下过准确的定义,我书名叫《古中医学概论》,所以在总体上想到要给其下个定义。“中医是一门实验性哲学”,这句话不是我第一个说的,我读书时遇到过,很认同这句话,不记得具体哪位前辈说过,但是我赋予这句话更多的内容和生命,后面几乎所有内容都在阐释这句话。

5.问:为何想到用物质和能量给阴阳下定义?
答:几乎所有人一说到阴阳,就说起他们具备的属性,寒热曲直虚实升降等等,以向别人说明什么叫阴阳,包括目前很多教材,但那些属性并不是阴阳本体概念,而更像是对事物的阴阳二分法表述,阴阳在这里像是工具。所以我重新思考,最终认为应该用物质和能量去定义它们的本质。

6.问:目前的哲学是围绕物质和意识在研究,认同一元论的,分为唯物论或唯心论;认同二元论的,认为物质和意识并重,而产生这个世界。你的理论属于哪一种?
答:都不是。我是一个哲学爱好者,从初中就开始读一些哲学书,有过一些自己的思考,随着成年后读了更多古今中外历史和哲学书。我认为目前的哲学大方向发生了严重错误,《道德经》言:天地以万物为刍狗。这已经很直白地说宇宙自然不以人的意志而对待万物,万物都是刍狗,实质是天地无意识。所以我思考自然哲学这块,把意识先放一边,未陷入物质和意识的陷阱。这样,我从自然中就会比较容易确定物质和能量这两个方面。逐步推演出主气产生客气,客气最终产生意识,他们是有先后主次关系的。
 楼主| 发表于 2019/10/30 10:37:42 | 显示全部楼层
7.问:你认为阴阳组成这个自然世界,是否认为自然世界就是阴和阳的二元论?
答:并不是二元论。中国哲学自古以来一直都是一元论,在这一块,《道德经》阐释的很清楚,无生有,有生无,道生一,一生二。易学也有太极生两仪。所以我学中医时,对待各种中医基础理论始终抱着怀疑的态度。因为我们的哲学是一元论,不可能会出现多种理论并行适用,也不会有各种理论分支,相互打架、争论。中医理论决不是文艺创作,要讲究百花齐放。其本质就是一门实验性哲学。我花费十年才抽出这一条六气理论主线,从头到尾,一以贯之,这也是一元论的体现。

8.问:你书中说二生三,六气生才产生三维世界,那么之前的二之阴阳,阴在外阳在内,是三维世界还是二维一维?
答:都不是。内和外的表述很有意思,你可以很轻松在三维世界看到内外,你在房子里就是;你也可以拿张纸画大圆套小圆,这就是内外;你画一段直线,擦去中间部分,中间画上一点,这就是内外。所以内外这种概念,不是一维二维三维空间,内外两字表达的是“混沌”态。
  
9.问:为何说“阴在外阳在内”,依据是什么?《内经》说阳在外,阴之使也,阴在内,阳之守也。
答:说的不是同一件事,我说的是生化。《道德经》言:万物负阴而抱阳。《内经》言:阴平阳秘(潜)。现实中如精子钻入卵子而生化。
  
10.问:为什么不相信易和五行?
答:受《道德经》影响,我认为物极必反,八卦中乾坤两卦,在理论上是种严重且根本性错误,因为自然世界不可能有绝对的阳和阴。所以我一开始就不相信易。单独用易去看病,根本无法下手,必须结合五行脏腑理论,按照一元论宗旨,易和五行交叉使用绝非正道。五行和易在后来都相互吸收解释对方,很多已融合了,就像道教佛教目前很多神都共用的一样。至于五行,连个桂枝汤证都无法用相生相克理论解释,更不要说其他经方了。而且五行相克学说过于机械,我受《道德经》影响,认为这个自然世界不存在相克,只有相生概念。金克木,水灭火,都是物理学概念,台风也能吹断树木,那推导出风属性克木属性?土也能灭火,那推导出土属性克火属性?有人说五行不同于实物,这个我知道,然而如果不从实物来推导象,那五行中金木水火土是凭空而来的概念?它们都是古人比类取象而来,这个类就必须要观察实体而得来。

11.问:为何理解君火相火分别为近火远火?
答:初中化学实验,要使用酒精灯,老师说外焰热量远大于内焰。小时候烧火做饭等生活经验也告诉我这个道理。

12.问:你的书是否参考了黄元御《四圣心源》?
答:没有。我一开始学习中医就坚决否定易和五行,黄元御是利用易和五行学说等来解构中医基础理论,可能有少部分类似,这很正常。他是几千年来中医理论整理发展第一人,然而他受时代和自身局限太大。民国彭子益接触到现代科学,受《四圣心源》启发而作《圆运动的古中医》,可以说他是利用现代科学理念来进一步解释《四圣心源》,可惜他并未突破黄元御。我纯粹用的自然哲学思维,代入自己进入原始先民环境,去思考探索这个世界。古希腊早期哲学和古中国的三《易》都是属于自然哲学范畴,然而只有六气理论才是正确的。

 楼主| 发表于 2019/10/30 10:39:25 | 显示全部楼层
13.问:《伤寒杂病论》(桂本)中的主客气生化是你的理论依据还是源泉?
答:主要是源泉。我一开始学中医就有幸遇到桂本,但一直没对主客气这一句做过思考,一直到大概学医三年,我看着这一句发呆,渐渐地感觉找到研究方向。然后关于这一句的前前后后,我摸索了七年,突破各种思维定式,才架构了目前的六气理论。书中并没有说主客气为何这样生化,大体上我的《古中医学概论》已基本交代。两者生化不同的根本原因则是读《道德经》而感悟出来。


14.问:你为何不认同半表半里病位?
答:我2017年4月1日公开此书第一稿后,写有一篇《关于对三部六病理论的思考》文章,其中说的比较多,已从理论上论证半表半里病位是错误的,大家可以看一看。文章链接在我微博(微博名:椒陵承启)中,有空贴过来给大家看看。

15.问:六气理论将心脏分左右,是受到现代医学启发吗?
答:不太算启发,而是研究必然。我开始研究少阳时一直都不知道心脏左右结构(西医知识匮乏),结果,我的推演判断恰好和现代医学影像一致。我构建六气理论时推演到少阴少阳遇到困难,我认为心包不可能是脏腑,冠状动脉也不可能是,它们不符合脏腑一般结构和功能,所以我认为心脏内结构定有门道,我就开始查阅心脏结构方面知识,果不其然,心分左右。为何这样进化,这只有我的自然哲学理论可以解释。心分左右也从侧面论证了我之前研究少阴枢少阳枢气机上下不同的结论,他们分别行于静脉动脉。这样少阴少阳具体位置确定后,六气理论的推演更加顺利。今后中医不会再说中医脏腑不同于西医,起码在脏腑位置上不会有异议。六气理论今后必将会造福很多很多人。

16.问:关于六气如太阳少阳这些字本义内涵是什么?
答:说这个就要说四象,说远古先民怎样认识世界,内容太多,以后有时间再说吧。

17.问:你的六气理论为何将三焦归属厥阴?
答:很简单,焦这个字看似火烧糊掉什么,少阳口苦等都有对应。但我们训诂这个字,结合其甲骨文,可知其本义是烧烤鸟雀,烧烤鸟雀不是为了把它烤焦,而是烧烤鸟雀要堆火。我很小的时候烧火做饭,灶中塞了很多干稻草,但久不见锅热,父亲就过来,帮我把干稻草从中间拨开一大块空间,火就快速燃烧起来,锅很快就热了。父亲告诉我,柴火要空不能实,做人要实不能空。父亲不识字,但这些道理他比谁都懂。所以三焦做脏腑只能是腔体,自然归属厥阴,腔体是根本,古人感受风主要也是观察树叶摆动。

18.问:怎样看待小柴胡汤证?
答:六气理论心分左右中有太阴脾肺,很容易去分析此类问题。要知道仲景书属于时气病中的伤寒这一隅,并不是说所有病症必须出现柴胡证才去考虑少阳,我们要了解少阳本质含义,就很容易发现小柴胡汤证是太阴不足,太阴不足阳明为其表,阳明其实也为痰饮所束缚,夹着中间的少阳热郁,从而导致少阳经络一系列病症表现。很多人说仲景书是六经辨证,有其道理,六个提纲确实多是经络病症,然而这提纲并不能包括本身脏腑等病症,很多关联到少阳左心病症,如结胸心下痞胃痞腹胀腹痛等,都没有少阳柴胡证,但我们都要考虑到少阳,六气理论其实扩大了六经辨证内涵,并揭示其本质。现在看附子泻心汤,一点也不矛盾,升少阴降少阳,麻附辛升少阴开太阴,清清楚楚,八纲辨证等不会真正搞明白这背后的理。说少阳半表半里病位,仲景书原来说半在表半在里,其实应为半在阴半在阳,小柴胡汤证很多都是没有表证的,病一半在太阴一半在少阳,太阴脾肺,少阳左心胆,所以是半在阴半在阳。

 楼主| 发表于 2019/10/30 10:50:31 | 显示全部楼层

问答第19

本帖最后由 潜平居士 于 2019/10/30 16:43 编辑

还有5个问答,系统通过不了,就算了。
采取图片传一下。
1030_proc.jpg
 楼主| 发表于 2019/10/30 11:07:29 | 显示全部楼层
20.问:怎样看待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
答:张仲景的功劳在于搜方,传六气主客生化规律,整理发掘六气理论的实际应用,从而写出《伤寒杂病论》,使成为方书之祖。然而他并未透彻想明白六气理论内涵,否则不会不说的更清楚,近两千年来多少人注解《伤寒杂病论》,各说纷纭,都达不成一个统一的认识。他受到历史环境影响,五行理论差点渗透进六气脉证篇,读者从桂本中可以得知。《伤寒杂病论》十二分宝贵,古中医独一脉相传,其中的方基本上都是应用六气理论而形成,不是单纯经验方。读者要始终避免一件事,不能有轻视非中医从业人员的著作,因为张仲景也非中医从业人员,我也不是。

21.问:《古中医学概论》在自然哲学和人文哲学方面将会产生哪些影响?
答:这本书基本已回答了我们常说的哲学三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也论述了时间和空间的一体性及其关键结构特性。今后,这个理论将会指导和解释很多的科学研究,具体是什么,我并不知道。至于人文哲学方面,只要人们不掉入意识陷阱,参考主客气运行规律,对人文哲学会有促进作用。

22.问:六气理论是否已完美?
答:六气理论基本框架已成型,但因我个人学识和能力不足,精力也有限,这本书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很多细节的推导不一定正确,很多方面还没有来得及推导,这就需要更多的人顺着这条路继续走下去,使其得到不断完善。

23.问:你急于六气理论获得世人的认可吗?
答:第一稿出来,我就想到这套理论被世人认可,有可能会在我逝去几百年后。最坏的结果已想到,我就并不着急。我在推广时就把目标放在我在世时,看能否得到伯乐,不能遇到伯乐,我尽力使本书一直传下去,等待后人发觉。关于名利,我视之为灾祸之缘起,处之为三餐之食饮。曲高和寡,人之常情,目前很多人尚未重视这本书。我做好自己应该做的,其他的看这本书的造化。

发表于 2019/10/30 12:57:4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謝樓主分享!
上面好像欠了第19問啊!
 楼主| 发表于 2019/10/30 14:46: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潜平居士 于 2019/10/30 16:48 编辑
nastsin 发表于 2019/10/30 12:57
感謝樓主分享!
上面好像欠了第19問啊!

谢谢较为仔细地看帖!其中有一层说过了,文字中可能含有不良信息,传不上去,19问答主要回答我的临床水平,不太重要。(p.s 目前已通过图片上传了)
最主要的不是问答,而是《古中医学概论》这本书(不到万字),这是个大利器,如果有经方派的基础,这套理论很快就能运用于实践。
发表于 2019/10/31 12:38:10 | 显示全部楼层
謝謝樓主回覆!
資料未及細看,稍後看畢,定當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2/22 23:3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