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想一想

[转载]《四圣心源》译读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9/8/6 14:53:49 | 显示全部楼层
淋沥根原
  [原文]淋沥者,乙木之陷于壬水也。膀胱为太阳寒水之腑,少阳相火随太阳而下行,络膀胱而约下焦,实则闭癃,虚则遗溺。相火在下,逢水则藏,遇木则泄。癸水藏之,故泄而不至于遗溺,乙木泄之,故藏而不至于闭癃,此水道所以调也。
  水之能藏,赖戊土之降,降则气聚也,木之能泄,赖己土之升,升则气达也。胃逆而水不能藏,是以遗溺,脾陷而木不能泄,是以闭癃。淋者,藏不能藏,既病遗溺,泄不能泄,又苦闭癃。
  水欲藏而木泄之,故频数而不收,木欲泄而水藏之,故梗涩而不利。木欲泄而不能泄,则溲溺不通,水欲藏而不能藏,则精血不秘。缘木不能泄,生气幽郁而为热,溲溺所以结涩,水不能藏,阳根泄露而生寒,精血所以流溢。
  而其寒热之机,悉由于太阴之湿,湿则土陷而木郁,疏泄不行,淋痢皆作。淋痢一理,悉由木陷,乙木后郁于谷道则为痢,前郁于水腑则为淋。其法总宜燥土疏木,土燥而木达,则疏泄之令畅矣。
  【翻译】淋沥病,乙木下陷于壬水。膀胱为太阳寒水之腑,少阳相火随太阳而下行,络膀胱而约束下焦,肝实则肝易生下热,热则闭癃(闭塞不通)。肝虚则耗其母肾,且疏泄无力控制,易遗尿。相火在下,逢水则收藏,遇木则泄。癸水藏之,所以排泄但不至于遗尿,乙木泄之,所以藏而不至于闭塞不通,这是水道所以调和。
  水之所以能收藏,依赖戊土的下降,降则气聚,木之所以能排泄,依赖己土的上升,升则气达。胃逆而水不能藏,所以遗尿,脾陷而木不能泄,所以闭癃。淋病,藏不能藏,就发病遗溺,泄不能泄,又发病闭癃。
  水欲藏而木泄之,所以频繁想小便而不收,木欲泄而水藏之,所以梗涩而不痢。木本想排泄但不能泄,则是小便不通,水欲藏而不能藏,则精血不藏。缘于木不能泄,生气幽郁而为热,小便所以结涩,水不能藏,阳根泄露而生寒,精血所以流溢。
  病寒热的关键,全由于太阴的湿,湿则土陷而木郁,疏泄不畅通,淋痢都发作。淋病痢病一个道理,全是由于木陷,乙木后郁于谷道则为痢,前郁于水腑则为淋。治疗方法总适宜用燥土疏木,土燥而木达,则疏泄的功能畅通了。
  [原文]桂枝苓泽汤
  茯苓三钱 泽泻三钱 甘草三钱,生 桂枝三钱 芍药三钱
  煎大半杯,热服。
  肝燥发渴,加阿胶。
  【翻译】桂枝苓泽汤
  茯苓11克 泽泻11克 甘草(生)11克 桂枝11克 芍药11克
  煎大半杯,热服。
  肝燥发渴的,加阿胶。
[原文]脾为湿土,凡病则湿。肝为风木,凡病则燥。淋家土湿脾陷,抑遏乙木发生之气,疏泄不畅,故病淋涩,木郁风动,津液耗损,必生消渴。其脾土全是湿邪,而其肝木则属风燥。血藏于肝,风动则血消,此木燥之原也。苓泽甘草,培土而泻湿,桂枝芍药,疏木而清风,此是定法。土愈湿则木愈燥,若风木枯之至,芍药不能清润,必用阿胶。仲景猪苓汤,善利小便,茯苓、猪苓、泽泻、滑石,利水而泻湿,阿胶清风而润燥也。
  水性蛰藏,木性疏泄。乙木生于癸水,相火封藏,癸水温暖,温气左升,则化乙木,生气畅茂,乙木发达,疏泄之令既遂,则水道清通,而相火必秘。土陷木遏,疏泄不遂,而愈欲疏泄,则相火泄露,而膀胱热涩,膀胱之热涩者,风木相火之双陷于膀胱也。足少阳甲木化气于相火,与手少阳三焦并温水脏,手少阳之相火泄,则下陷于膀胱而病淋,足少阳之相火泄,则上逆于胸膈而病消。其原总由于乙木之郁也。膀胱热涩之极者,加栀子黄柏,以清三焦之陷,则水腑清矣。
  乙木之温,生化君火,木郁阳陷,温气抑遏,合之膀胱沦陷之相火,故生下热。然热在肝与膀胱,而脾则是湿,肾则是寒。寒水侮土,移于脾宫,则脾不但湿,而亦且病寒。其肝与膀胱之热,不得不清,而脾土湿寒,则宜温燥,是宜并用干姜,以温己土。若过清肝热,而败脾阳,则木火增其陷泄,膀胱热涩,永无止期矣。惟温肾之药,不宜早用,恐助膀胱之热。若膀胱热退,则宜附子暖水,以补肝木发生之根也。
  肾主藏精,肝主藏血,木欲疏泄,而水莫蛰藏,则精血皆下。其精液流溢,宜薯蓣、山茱以敛之,其血块注泄,宜丹皮、桃仁以行之。淋家或下沙石,或下白物。砂石者,膀胱热癃,溲溺煎熬所结。水曰润下,润下作咸,溲溺之咸者,水之润下而成也。百川下流,则归于海,海水熬炼,则结盐块,膀胱即人身之海,沙石即海水之盐也。白物者,脾肺湿淫所化。湿旺津凝,则生痰涎,在脾则克其所胜,在肺则传其所生,结入膀胱。膀胱湿盛,而下无泄窍,湿气淫泆,化为带浊。白物黏联,成块而下,即带浊之凝聚者也,与脾肺生痰,其理相同,淋家下见白物,上必多痰。泻湿宜重用苓、泽,若其痰多,用仲景小半夏加茯苓、橘皮以泻之。
  女子带浊崩漏,与男子白浊血淋同理,皆湿旺木郁之证。内伤百病,大率由于土湿,往往兼病淋涩,而鼓胀、噎膈、消渴、黄疸之家更甚。是缘阳虚土败,金木双郁,燥土温中,辅以清金疏木之品,淋涩自开。庸工见其下热,乃以大黄,益败脾阳,谬妄极矣!淋家下热之至,但有栀子、黄柏证,无有大黄芒硝证,其热不在脾胃也。
  一切带浊、崩漏、鼓胀、黄疸,凡是小便淋涩,悉宜熏法。用土茯苓、茵陈蒿、栀子、泽泻、桂枝,研末布包,热熨小腹,外以手炉烘之,热气透彻,小便即行,最妙之法。
  【翻译】脾为湿土,凡发病则湿。肝为风木,凡发病则燥。淋病土湿脾陷,抑遏乙木生发的气,疏泄不畅,所以发病淋涩,木郁风动,津液耗损,必定产生消渴。病人脾土全是湿邪,而其肝木则属风燥。血藏于肝,风动则血消,这是木燥的本原。茯苓、泽泻、甘草,培土而泻湿,桂枝、芍药,疏木而清风,这是定法。土越湿则木越燥,如果风木枯到极限,芍药不能清润,必用阿胶。仲景的猪苓汤,善于通利小便,茯苓、猪苓、泽泻、滑石,利水而泻湿,阿胶清风而润燥。
  水性蛰藏,木性疏泄。乙木生于癸水,相火封藏,癸水温暖,温气左升,则化乙木,生气畅茂,乙木发达,疏泄的功能既然畅通,则水道清通,而相火必藏。土陷木遏,疏泄不遂,而愈欲疏泄,则相火泄露,而膀胱热涩,膀胱热涩的,风木相火双陷于膀胱。足少阳甲木化气于相火,与手少阳三焦共同温暖水脏,手少阳的相火泄露,则下陷于膀胱而发病淋,足少阳的相火泄露,则上逆于胸膈而发病消渴。根原总是由于乙木的郁积。膀胱热涩的极限,加栀子、黄柏,以清三焦的下陷,则水腑清了。
  乙木的温暖,生化君火,木郁阳陷,温气抑遏,会合在膀胱沦陷的相火,所以生下热。然而热在肝与膀胱,而脾则是湿,肾则是寒。寒水克制土,移到脾上,则脾不但湿,而且也发寒病。病人肝与膀胱的热,不得不清,而脾土湿寒,则宜温燥,这适宜并用干姜,以温己土。如果过度的清肝热,而败坏脾阳,则木火增加其陷泄,膀胱热涩,永无止期了。惟温肾的药物,不宜早用,恐怕助膀胱的热。如果膀胱热退,则宜用附子暖水,以补肝木生发的根本。
  肾主藏精,肝主藏血,木欲疏泄,而水没有蛰藏,则精血都下。病人精液流溢,宜用薯蓣、山茱以收敛,病人血块大量下泄,宜用丹皮、桃仁以畅通。淋病或下沙石,或下白物。砂石,膀胱热癃,小便煎熬所结。水功能润下,润下作咸,小便的咸,水的润下而形成的。百川下流,则归于海,海水熬炼,则结盐块,膀胱即是人身的海,沙石即海水的盐。白物,脾肺过度湿所化。湿旺津凝,则生痰涎,在脾则克其所胜,在肺则传其所生,结入膀胱。膀胱湿盛,而下无泄窍,湿气淫泆,化为带浊。白物黏联,成块而下,即带浊的凝聚,与脾肺生痰,道理相同,淋病下见白物,上必多痰。泻湿宜重用茯苓、泽泻,如果病人痰多,用仲景的小半夏加茯苓、橘皮以泻之。
  女子白带浊崩漏,与男子白浊血淋同一道理,都是湿旺木郁的病证。内伤百病,大部分由于土湿,往往兼发淋涩病,而鼓胀、噎膈、消渴、黄疸等病更严重。是缘于阳虚土败,金木双郁,燥土温中,辅佐以清金疏木的药品,淋涩自然通开。庸医见病人下热,于是用大黄,更加败坏脾阳,荒谬荒诞极了!淋病下热的很严重,只有栀子、黄柏证,没有大黄芒硝证,病热不在脾胃。
  一切带浊、崩漏、鼓胀、黄疸,凡是小便淋涩,全适宜熏法。用土茯苓、茵陈蒿、栀子、泽泻、桂枝,研末布包,热熨小腹,外用手炉烘热,热气透彻,小便即行,最妙的法子。
 楼主| 发表于 2019/8/6 14:56: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杂病解下
  中风根原
  [原文]中风者,土湿阳败,四肢失秉,而外感风邪者也。四肢,诸阳之本,营卫之所起止,而追其根原,实秉气于脾胃。脾土左旋,水升而化血,胃土右转,火降而化气。血藏于肝,气统于肺,而行于经络,则曰营卫,四肢之轻健而柔和者,营卫之滋荣,而即脾胃之灌注也。
  阳亏土湿,中气不能四达,四肢经络,凝涩不运,卫气阻梗,则生麻木。麻木者,肺气之郁。肺主皮毛,卫气郁遏,不能煦濡皮毛,故皮肤枯槁而顽废也。诸筋者,司于肝而会于节,土湿木郁,风动血耗,筋脉结涩,故肢节枯硬。一日七情郁伤,八风感袭,闭其皮毛,而郁其经脏,经络之燥盛,则筋脉急挛,肢节拳缩,屈而不伸,痹而不仁也。脏腑之湿盛,则化生败浊,堵塞清道,神迷言拙,顽昧不灵也。人身之气,愈郁则愈盛,皮毛被感,孔窍不开,郁其筋节之燥,故成瘫痪,郁其心肺之湿,故作痴喑。
  藏腑者,肢节之根本,肢节者,脏腑之枝叶,根本既拔,枝叶必瘁,非尽关风邪之为害也。风者,百病之长,变无常态,实以病家本气之不一,因人而变,而风未尝变。风无刻而不扬,人有时而病作,风同而人异也。此与外感风伤卫气之风,原无悬殊,粗工不解,谬分西北东南,真假是非之名,以误千古,良可伤也。
  【翻译】中风,土湿阳败,四肢失去功能,是外感风邪。四肢,诸阳的根本,营气卫气循环的开始与结束,探究其根原,实来源于脾胃的气。脾土左旋,水升而化血,胃土右转,火降而化气。血藏于肝,气统于肺,而运行于经络,则叫营卫气,四肢的轻健而柔和,营卫的滋润兴盛,就是脾胃灌注。
  阳亏土湿,中气不能到达四肢,四肢经络,凝涩不畅通,卫气阻梗,则产生麻木。麻木病,肺气的郁积。肺主皮毛,卫气郁遏,不能温和皮毛,所以皮肤枯槁而顽废。各种筋病,肝掌管筋的伸缩而交会于关节,土湿木郁,风动血耗,筋脉结涩,所以肢节枯硬。一天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郁伤,八方的风感伤侵袭,闭其皮毛,而郁积其经脏,经络燥盛,则筋脉急挛(指筋骨拘急挛缩,肢节屈伸不利),肢节拳缩,屈而不伸,疼痛麻木。脏腑的湿盛,则化生败浊,堵塞清道,心神迷乱不能说话,愚钝无知。人身的气,越郁积则越旺盛,皮毛被感伤,孔窍不开,郁其筋节的燥,所以形成瘫痪,郁其心肺的湿,所以发作呆痴不能说话。
  脏和腑,肢节的根本,肢节,脏腑的枝叶,根本已经拔出,枝叶必然憔悴,不全是关节风邪的为害。风,风邪常为外邪致病的先导,变化没有常态,实因为病人的本气不一样,因人而变,而风不曾变。风无时无刻不播散,人有时病发作,风相同而人而异。这与外感风伤卫气的风,原本没有很大的差距,粗陋的医生不理解,错误的区分西北东南,真假是非的名字,误人千古,健康的人也伤害了。
  [原文]桂枝乌苓汤
  桂枝三钱 芍药三钱 甘草二钱 首乌三钱 茯苓三钱 砂仁一钱
  煎大半杯,温服。
  治左半偏枯者。
  中下寒加干姜附子。
  黄芪苓姜汤
  黄芪三钱 人参三钱 甘草二钱 茯苓三钱 半夏三钱 生姜三钱
  煎大半杯,温服。
  治右半偏枯者。
  中下寒,加干姜附子。病重者,黄芪生姜可用至一二两。
  【翻译】桂枝乌苓汤
  桂枝11克 芍药11克 甘草7克 首乌11克 茯苓11克 砂仁4克
  煎大半杯,温服。
  治疗左半身偏枯的。
  中下寒的加干姜、附子。
  黄芪苓姜汤
  黄芪11克 人参11克 甘草7克 茯苓11克 半夏11克 生姜11克
  煎大半杯,温服。
  治疗右半身偏枯的。
  中下寒的,加干姜、附子。病重者,黄芪、生姜可用至37—74克。
 [原文]中风之证,因于土湿,土湿之故,原于水寒。寒水侮土,土败不能行气于四肢,一当七情内伤,八风外袭,则病中风。
  肝藏血而左升,肺藏气而右降,气分偏虚,而病于右,血分偏虚,而病于左。随其所虚而病枯槁,故曰偏枯。左半偏枯,应病在足大指,足厥阴肝经行于足大指也。若手大指亦病拳曲,则是血中之气滞也。右半偏枯,应病在手大指,手太阴肺经行于手大指也。若足大指亦拳曲,则是气中之血枯也。究之左右偏枯,足大指无不病者,以足太阴脾行足大指,太阴脾土之湿,乃左右偏枯之原也。
  土湿则肾水必寒,其中亦有湿郁而生热者,然热在上而不在下,热在肝胆而不在脾肾,而肝胆之燥热,究不及脾肾寒湿者之多,总宜温燥水土,以达肝木之郁。风袭于表,郁其肝木,木郁风生,耗伤津血,故病挛缩,木达风息,血复筋柔,则挛缩自伸。其血枯筋燥,未尝不宜阿胶、首乌之类,要当适可而止,过用则滋湿而败脾阳,不可不慎。
  风家肢节拳缩,莫妙于熨法。右半偏枯者,用黄芪、茯苓、生姜、附子,左半偏枯者,用首乌、茯苓、桂枝、附子,研末布包,热熨病处关节,药气透彻,则寒湿消散,筋脉和柔,拳曲自松。药用布巾缚住,外以火炉温之,三四次后,气味稍减,另易新者。久而经络温畅,发出臭汗一身,气息非常,胶黏如饴,则肢体活软,屈伸如意矣。
  其神迷不清者,胃土之逆也,其舌强不语者,脾土之陷也。以胃土上逆,浊气郁蒸,化生痰涎,心窍迷塞,故昏聩不知人事,脾土下陷,筋脉紧急,牵引舌本,短缩不舒,故蹇涩不能言语,此总由湿气之盛也。仲景《金匮》: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者,风邪外袭,郁其藏腑之气,非风邪之内入于藏腑也。一切羌独艽防驱风之法,皆庸工之妄作,切不可服!惟经脏病轻,但是鼻口偏斜,可以解表,用茯苓、桂枝、甘草、生姜、浮萍,略取微汗,偏斜即止。
  其大便结燥,原于风动血耗,而风动之由,则因土湿而木郁,法宜阿胶、苁蓉,清风润燥,以滑大肠。结甚者,重用苁蓉,滋其枯槁。龟板、地黄、天冬之类,滋湿伐阳,慎不可用,中气一败,则大事去矣。庸工至用大黄,可恨之极!
  其痰涎胶塞,迷惑不清者,用葶苈散下之,痰去则神清。
  【翻译】中风的病证,起因于土湿,土湿的缘故,本原于水寒。寒水克制土,土败不能畅通气于四肢,一旦被七情内伤,八方的风外袭,则发病中风。
  肝藏血而左升,肺藏气而右降,气分偏虚,而发病于身体右侧,血分偏虚,而发病于左侧。随着所虚而病状枯槁,所以叫偏枯。左半偏枯,对应的病在足大指,足厥阴肝经行于足大指。如果手大指也发病卷曲,则是血中的气滞积。右半偏枯,对应的病在手大指,手太阴肺经行于手大指。如果足大指也卷曲,则是气中的血枯。探究身体左右偏枯,足大指没有不发病的,因为足太阴脾经过足大指,太阴脾土的湿,才是左右偏枯的根原。
  土湿则肾水必寒,其中也有湿郁而生热的,然而热在上而不在下,热在肝胆而不在脾肾,而肝胆的燥热,终究不如脾肾寒湿的多,总是适宜用药温燥水土,以通达肝木的郁积。风袭于体表,肝木郁积,木郁风生,耗伤津血,所以发病痉挛,木通达风止息,血液循环恢复筋也柔软,则卷缩自然伸开。病人血枯筋燥,未尝不宜使用阿胶、首乌之类,应当适可而止,过量的用则滋湿而败脾阳,不可不慎。
  风病肢节卷缩,没有妙过熨法的。右半身偏枯的,用黄芪、茯苓、生姜、附子,左半身偏枯的,用首乌、茯苓、桂枝、附子,研末布包,热熨病处关节,药气透彻,则寒湿消散,筋脉和柔,卷缩自然松开。药用布巾包住,外以火炉加温,三四次后,气味稍减,另换新药。时间长了经络温畅,发出臭汗一身,气息非常,胶粘如同饴糖,便肢体活软,屈伸如意了。
  病人神迷不清的,胃土的上逆,舌硬不能说话的,是脾土的下陷。因为胃土上逆,浊气郁蒸,化生痰涎,心窍迷塞,所以眼花耳聋不知人事,脾土下陷,筋脉紧急,牵引舌本(风府穴),缩短不伸展,所以艰涩不顺不能言语,这总是因为湿气的旺盛。仲景《金匮》说:邪气进入到腑,就不认识人,邪气进入到脏,舌就难说话,风邪外袭,郁积脏、腑的气,不是风邪从内进入到藏腑。一切羌活、独活、秦艽、防风等驱风的方法,都是庸医的任意胡为,切不可服用!惟有经脏病轻,只是鼻口偏斜,可以解表,用茯苓、桂枝、甘草、生姜、浮萍,略发微汗,偏斜即止。
  病人大便结块干燥,本原于风动血耗,而风动的原由,则是因土湿而木郁,治疗方法宜用阿胶、苁蓉,清风润燥,以润滑大肠。结块严重的,重用苁蓉,滋润其枯槁。龟板、地黄、天冬之类,滋湿伐阳,慎重不可用,中气一败,则大事去了。庸医大量的用大黄,可恨之极!
  病人痰涎胶塞,迷惑不清的,用葶苈散下之,痰去则神清。
  [原文]葶苈散
  葶苈三钱 白芥子三钱 甘遂一钱
  研细,每服五分。
  宿痰即从便下。
  【翻译】葶苈散
  葶苈11克 白芥子11克 甘遂4克
  研细,每次服2克。
  陈痰即从大便下。
  {解读}中风也叫脑卒中。分为两种类型: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中风是中医学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它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发口角歪斜、语言不利而出现半身不遂(偏瘫)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
  西医学的急性脑血管病,如脑梗塞、脑出血、脑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属本病范畴。西医学将本病主要化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类,高血压、动脉硬化、脑血管畸形、脑动脉瘤常可导致出血性中风;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细菌性心内膜炎等常形成缺血性中风。另外高血糖、高血脂、血液流变学异常及情绪的异常波动与本病发生密切相关。头颅CT、核磁共振检查可确诊。
 楼主| 发表于 2019/8/6 14:57:30 | 显示全部楼层
历节(痛风)根原
  [原文]历节者,风寒湿之邪伤于筋骨者也。膝踝乃众水之溪壑,诸筋之节奏,寒则凝冱于溪谷之中,湿则淫泆于关节之内,故历节病焉。
  足之三阴,起于足下,内循踝膝,而上胸中,而少厥水木之升,随乎太阴之土,土湿而不升,则水木俱陷,于是癸水之寒生,乙木之风起。肉主于脾,骨属于肾,筋司于肝,湿淫则肉伤,寒淫则骨伤,风淫则筋伤,筋骨疼痛而肌肉壅肿者,风寒湿之邪合伤于足三阴之经也。
  其病成则内因于主气,其病作则外因于客邪。汗孔开张,临风入水,水湿内传,风寒外闭,经热郁发,肿痛如折。虽原于客邪之侵陵,实由于主气之感召,久而壅肿卷屈,跛蹇疲癃。此亦中风之类也,而偏伤在足。盖以清邪居上,浊邪居下,寒湿,地下之浊邪,同气相感,故伤在膝踝。诸如膝风、脚气,色目非一,而究其根源,正自相同。
  凡腿上诸病,虽或木郁而生下热,然热在经络,不在骨髓,其骨髓之中,则是寒湿,必无湿热之理。《金匮》义精而法良,当思味而会其神妙也。
  【翻译】历节(痛风)病,风寒的湿邪气伤于筋骨。膝踝是众水的溪壑,各个筋的节奏,寒则冻结于溪谷之中,湿则淫乱于关节之内,所以历节发病了。
  足三阴经,起于足下,内循踝膝,而上胸中,而少厥水木的上升,随着太阴的土,土湿而不升,则水木俱陷,于是癸水的寒生,乙木的风起。肉主于脾,骨属于肾,筋司于肝,湿淫则肉伤,寒淫则骨伤,风淫则筋伤,筋骨疼痛而肌肉肿胀的,风寒湿气邪气合伤于足三阴经。
  痛风病形成是内因于主气,痛风病发作则是外因于侵入人体的外邪。汗孔开张,临风入水,水湿内传,风寒外闭,经热郁发,肿痛如折断。虽原于外邪的侵陵,实由于主气的感召,久而肿胀卷屈,瘸腿曲腰高背的疾病。这也是中风之类的病,只是偏伤在足。因为清邪居上,浊邪居下,寒湿,地下的浊邪,同气相感,所以伤在膝踝。诸如膝风、脚气,名目不一样,但推究其根源,恰好是相同。
  凡腿上诸病,虽有的人木郁而生下热,然而热在经络,不在骨髓,其骨髓之中,则是寒湿,必然没湿热的道理。《金匮》道理精深而疗法良好,应当思味而领会其神妙。
  [原文]桂枝芍药知母汤
  桂枝四钱 芍药三钱 甘草二钱 白朮二钱 附子二钱 知母四钱 防风四钱 麻黄二钱 生姜五钱
  煎大半杯,温服。
  历节风证,肢节疼痛,足肿头眩,短气欲吐,身羸发热,黄汗沾衣,色如柏汁。此缘饮酒汗出,当风取凉,酒气在经,为风所闭,湿邪淫泆,伤于筋骨。湿旺土郁,汗从土化,是以色黄。其经络之中,则是湿热,其骨髓之内,则是湿寒。法宜术甘培土,麻桂通经,知母芍药,泻热而清风,防风附子,去湿而温寒。湿寒内消,湿热外除,肿痛自平。若其病剧,不能捷效,加黄芪以行经络,乌头以驱湿寒,无有不愈。一切膝风、脚气诸证,不外此法。
  乌头用法:炮,去皮脐,切片,焙干,蜜煎,取汁,入药汤服。
  【翻译】桂枝芍药知母汤
  桂枝15克 芍药11克 甘草7克 白朮7克 附子7克 知母15克 防风15克 麻黄7克 生姜19克
  煎大半杯,温服。
  历节风证,肢节疼痛,足肿头眩,气短有想吐的感觉,身体瘦弱发热,黄汗沾衣,色如柏汁。这缘于饮酒汗出,当风乘凉,酒气在经,被风所闭,湿邪淫乱,伤于筋骨。湿旺土郁,汗从土化,所以色黄。病人的经络之中,则是湿热,其骨髓之内,则是湿寒。治疗方法宜用白术、甘草培土,麻黄、桂枝通经,知母、芍药,泻热而清风,防风、附子,去湿而温寒。湿寒内消,湿热外除,肿痛自平。如果发病很严重,不能快速见效,加黄芪以行经络,乌头以驱湿寒,没有不痊愈的。一切膝风、脚气诸证,不外此法。
  乌头用法:炮,去皮脐,切片,焙干,蜜煎,取汁,入药汤服。
  {解读}历节,西医的因寒湿偏胜,则以关节剧痛不可屈伸为主证。类于急性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饰炎,痛风等疾患。
 楼主| 发表于 2019/8/9 12:31:20 | 显示全部楼层
2014-06-07  johnney908   阅 78  转 16
转藏到我的图书馆
湿病根原
  [原文] 湿病者,太阴湿旺而感风寒也。太阴以湿土主令,肺以辛金而化湿,阳明以燥土主令,胃以戊土而化燥,湿燥相敌,是以不病。人之衰也,湿气渐长而燥气渐消,及其病也,湿盛者不止十九,燥盛者未能十一。阴易盛而阳易衰,阳盛则壮,阴盛则病,理固然也。
  膀胱者,津液之府,气化则能出,肺气化水,渗于膀胱,故小便清长。土湿则肺气堙郁,不能化水,膀胱闭癃,湿气浸淫,因而弥漫于周身。湿为阴邪,其性亲下,虽周遍一身,无处不到,究竟膝踝关节之地承受为多。一遇风寒感冒,闭其皮毛,通身经络之气壅滞不行,则疼痛热烦而皮肤熏黄。湿陵上焦,则痛在头目,湿淫下部,则痛在膝踝。湿侵肝肾,则痛在腰腹。湿遍一身,上下表里,无地不痛,而官窍骨节,更为剧焉。
  其火盛者,郁蒸而为湿热,其水盛者,淫泆而为湿寒,而总之悉本于阳虚。法当内通其膀胱,外开其汗孔,使之表里双泻也。
  【翻译】湿病,太阴湿旺而感风寒。太阴经以湿土主令,肺以辛金而化湿,阳明经以燥土主令,胃以戊土而化燥,湿燥相敌,所以不生病。人的衰老,湿气渐长而燥气渐消,等到发病,湿盛的不止十分之九,燥盛的不到十分之一。阴易盛而阳易衰,阳盛则壮,阴盛则病,道理本来就如此。
  膀胱,津液之府,气化则能排出,肺气化水,渗于膀胱,所以小便尿液的颜色澄清而尿量多。土湿则肺气郁积,不能化水,膀胱小腹及睾丸疼痛并见有尿闭,湿气浸淫,因而弥漫于周身。湿为阴邪,其性质亲下,虽周遍一身,无处不到,究竟膝踝关节的地方承受为多。一遇风寒感冒,闭其皮毛,通身经络之气壅滞不通,则发疼痛热烦而皮肤熏黄。湿气侵犯上焦,则痛在头和眼睛,湿淫下部,则痛在膝踝。湿侵肝肾,则痛在腰腹。湿遍全身,上下表里,没地方不痛,而五官孔窍骨节,更为剧痛。
  病人火盛,郁蒸而为湿热,病人水盛的,淫泆而为湿寒,总之全本原于阳虚。治疗方法应当内通其膀胱,外开其汗孔,使之表里双泻。
  [原文]茵陈五苓散
  白朮 桂枝 茯苓 猪苓 泽泻
  等分,为散,每用五钱,调茵陈蒿末一两,和匀,空腹米饮调服一汤匙,日三服。多饮热汤,取汗。
  湿家日晡烦痛,以土旺午后申前,时临未支,湿邪旺盛也。若发热恶寒,是表邪闭固,加紫苏、青萍,以发其汗。
  元滑苓甘散
  元明粉 滑石 茯苓 甘草
  等分,为末,大麦粥汁和服一汤匙,日三服。湿从大小便去,尿黄粪黑,是其候也。
  湿旺脾郁,肺壅而生上热,小便黄涩,法宜清金利水,以泻湿热。若湿邪在腹,肺气壅滞,以致头痛鼻塞,声音重浊,神气郁烦,当于发汗利水之中,加橘皮、杏仁,以泻肺气。
  苓甘栀子茵陈汤
  茵陈蒿三钱 栀子二钱 甘草二钱,生 茯苓三钱
  煎大半杯,热服。
  治小便黄涩,少腹满胀者。服此小便当利,尿如皂角汁状,其色正赤,一宿腹减,湿从小便去矣。
  湿家腹满尿涩,是木郁而生下热,法当利水泻湿,而加栀子,以清膀胱。若湿热在脾,当加大黄、芒硝。如湿热但在肝家,而脾肾寒湿,当加干姜附子。若膀胱无热,但用猪苓汤,利其小便可也。
  【翻译】茵陈五苓散
  白朮 桂枝 茯苓 猪苓 泽泻
  等分,为散,各用19克,调茵陈蒿末37克,和匀,空腹米汤饮调服一汤匙,一日三服。多饮热汤,发汗。
  湿病申时(15-17点)心烦疼痛,因为土旺盛在午后申前,时临未支,湿邪气旺盛。如果发热怕冷,是表邪闭固,加紫苏、青萍,以发其汗。
  元滑苓甘散
  元明粉 滑石 茯苓 甘草
  等分,为末,大麦粥汁和服一汤匙,一日三服。湿从大小便去,尿黄粪黑,是其证候。
  湿旺脾郁,肺壅而生上热,小便黄涩,治疗方法适宜清金利水,以泻湿热。如果湿邪在腹,肺气壅滞,以致头痛鼻塞,声音重浊,神气郁烦,应当在发汗利水之中,加橘皮、杏仁,以泻肺气。
  苓甘栀子茵陈汤
  茵陈蒿11克 栀子7克 甘草(生)7克 茯苓11克
  煎大半杯,热服。
  治小便黄涩,小腹满胀者。服此小便当利,尿如皂角汁状,其色正赤,一宿腹减,湿从小便去了。
  湿病腹满尿涩,是木郁而生下热,治法当利水泻湿,而加栀子,以清膀胱。若湿热在脾,当加大黄、芒硝。如湿只在肝上,而脾肾寒湿,当加干姜、附子。若膀胱无热,只用猪苓汤,利其小便就可以。
 楼主| 发表于 2019/8/9 12:32:59 | 显示全部楼层
黄疸根原
  [原文]黄疸者,土湿而感风邪也。太阴湿土主令,以阳明戊土之燥,亦化而为太阴之湿。设使皮毛通畅,湿气淫蒸,犹得外泄。一感风邪,卫气闭阖,湿淫不得外达,脾土堙郁,遏其肝木。肝脾双陷,水谷不消,谷气瘀浊,化而为热。瘀热前行,下流膀胱,小便闭涩,水道不利,膀胱瘀热,下无泄路,熏蒸淫泆,传于周身,于是黄疸成焉。
  其病起于湿土而成于风木,以黄为土色,而色司于木,木邪传于湿土,则见黄色也。或伤于饮食,或伤于酒色,病因不同,总由于阳衰而土湿。湿在上者,阳郁而为湿热,湿在下者,阴郁而为湿寒。乙木下陷而阳遏阴分,亦化为湿热,甲木上逆而阴旺阳分,亦化为湿寒,视其本气之衰旺,无一定也。
  其游溢于经络,则散之于汗孔。其停瘀于膀胱,则泄之于水道。近在胸膈,则涌吐其腐败,远在肠胃,则推荡其陈宿。酌其温凉寒热,四路涤清,则证有变状而邪无遁所,凡病诸疸,莫不应手消除也。
  【翻译】黄疸,土湿而感风邪。太阴经湿土主令,因此阳明经戊土之燥,也化为太阴之湿。假使皮毛通畅,湿气淫蒸,还能外泄。一感风邪,卫气关闭,湿淫不得外达,脾土堙郁,遏其肝木。肝脾双陷,水谷不消化,谷气瘀浊,化而为热。瘀热前行,下流到膀胱,小便闭涩,水道不利,膀胱瘀热,下无泄路,熏蒸淫泆,传送到周身,于是黄疸形成了。
  其病起因于湿土而形成于风木,因为黄为土色,而色司于木,木邪传到湿土,则表现黄色。或伤于饮食,或伤于酒色,发病原因不同,总是由于阳衰而土湿。湿在上的,阳郁而为湿热,湿在下的,阴郁而为湿寒。乙木下陷而阳遏阴分,也化为湿热,甲木上逆而阴旺阳分,也化为湿寒,视病人本气的衰旺,不一定。
  其病游溢于经络,则散之于汗孔。其病停瘀于膀胱,则泄之于水道。近在胸膈,则涌吐其腐败,远在肠胃,则推荡其陈宿。酌其温凉寒热,四路涤清,则证有变状而邪气没有逃遁的地方,凡是各种疸病,没有不手到病除的。
 谷 疸
  [原文]谷入于胃,脾阳消磨,蒸其精液,化为肺气,肺气宣扬,外发皮毛而为汗,内渗膀胱而为溺,汗溺输泄,土不伤湿,而木气发达,则疸病不作。阳衰土湿,水谷消迟,谷精堙郁,不能化气,陈腐壅遏,阻滞脾土,木气遏陷,土木郁蒸,则病黄疸。
  中气不运,升降失职,脾陷则大便滑溏,胃逆则上脘痞闷。浊气熏腾,恶心欲吐,恶闻谷气。食则中气愈郁,头眩心烦。此当扩清其菀陈,除旧而布新也。
  【翻译】谷物进入到胃,脾阳消磨,蒸发其精液,化为肺气,肺气宣扬,外发皮毛而为汗,内渗膀胱而为尿,汗尿输泄,土不伤湿,而木气发达,则疸病不发作。阳衰土湿,水谷消化迟缓,谷精郁结,不能转化为气,陈腐阻塞,阻滞脾土,木气遏陷,土木郁蒸,则发病黄疸。
  中气不通,升降失去功能,脾陷则大便滑稀,胃逆则上脘胸闷。浊气熏腾,恶心欲吐,恶闻谷气。饭后则中气愈郁,头眩心烦。这应当扩清其郁结陈积,除旧而布新。
 酒 疸
  [原文]酒醴之性,湿热之媒,其濡润之质,入于藏腑,则生下湿,辛烈之气,腾于经络,则生上热。汗溺流通,湿气下泄而热气上达,可以不病。汗溺闭塞,湿热遏瘀,乃成疸病。
  其性嗜热饮者,则濡润之下伤差少,而辛烈之上伤颇重。其性嗜冷饮者,则辛烈之上伤有限,而湿寒之下伤为多。至于醉后发渴,凉饮茶汤,寒湿伤脾者,不可胜数,未可以湿热概论也。
  【翻译】各种酒的性质,湿热的媒介,其滋润的本质,进入到藏腑,则生下湿,辛烈的气,腾于经络,则生上热。汗尿流通,湿气下泄而热气上达,可以不生病。汗尿闭塞,湿热遏瘀,于是形成疸病。
  病人很喜欢热饮的,则滋润之下伤的比较小,而辛烈之上伤很严重。病人很喜欢冷饮的,则辛烈之上伤的有限,而湿寒之下伤的严重。至于醉后发渴,凉饮茶汤,寒湿伤脾的,不可胜数,不可用湿热概论。
 色 疸
  [原文]肾主蛰藏,相火之下秘而不泄者,肾藏之也。精去则火泄而水寒,寒水泛滥,浸淫脾土,脾阳颓败,则湿动而寒生,故好色之家,久而火泄水寒,土湿阳亏,多病虚劳,必然之理也。水土寒湿,不能生长木气,乙木遏陷,则生下热。土木合邪,传于膀胱,此疸病所由生也。
  其湿热在于肝胆,湿寒在于脾肾。人知其阴精之失亡,而不知其相火之败泄,重以滋阴助湿之品,败其脾肾微阳,是以十病九死,不可活也。
  【翻译】肾主蛰藏,相火之下藏而不泄,肾藏之。精去则火泄而水寒,寒水泛滥,浸淫脾土,脾阳颓败,则湿动而寒生,所以好色之人,时间长久了火泄水寒,土湿阳亏,大多发病虚劳,必然的道理。水土寒湿,不能生长木气,乙木遏陷,则生下热。土木合邪气,传到膀胱,这是疸病所产生的原由。
  发病湿热在于肝胆,湿寒在于脾肾。人知其阴精的失亡,而不知其相火的败泄,重用滋阴助湿的药品,败其脾肾微阳,所以十病九死,不可活。
  [原文]甘草茵陈汤
  茵陈三钱 栀子三钱 大黄三钱 甘草三钱,生
  煎大半杯,热服。
  治谷疸,腹满尿涩者。
  服后小便当利,尿如皂角汁状,其色正赤,一宿腹减,黄从小便去也。
  茵陈五苓散
  白朮 桂枝 猪苓 茯苓 泽泻
  等分,为散,每用五钱,调茵陈蒿末一两,空腹米饮和服一汤匙,日三服。多饮热汤,取汗。
  治日暮寒热者。
  硝黄栀子汤
  大黄四钱 芒硝三钱 栀子三钱
  煎大半杯,热服。
  治汗出腹满者。
  栀子大黄汤
  栀子三钱 香豉三钱 大黄三钱 枳实三钱
  煎一杯,热分三服。
  治酒疸,心中懊恼热疼,恶心欲吐者。
  元滑苓甘散
  元明粉 滑石 甘草 茯苓
  等分,为末,大麦粥汁和服一汤匙,日三服。
  治色疸,额黑身黄者。服后病从大小便去,尿黄粪黑,是其候也。
  色疸,日晡发热恶寒,膀胱急,小便利,大便黑溏,五心热,腹胀满,身黄,额黑,此水土瘀浊之证,宜泻水去湿,通其二便。仲景用硝矾散,硝石清热,矾石去湿,此变而为滑石、元明粉,亦即硝矾之意。用者酌量而通融之,不可拘泥。
  黄疸之家,脾肾湿寒,无内热者,当用姜附茵陈,不可误服硝黄也。
  【翻译】甘草茵陈汤
  茵陈11克 栀子11克 大黄11克 甘草11克,生
  煎大半杯,热服。
  治疗谷疸,腹满尿涩者。
  服后小便当利,尿如皂角汁状,其色正赤,一宿腹减,黄色随从小便去。
  茵陈五苓散
  白朮 桂枝 猪苓 茯苓 泽泻
  等分,为散,每用15克,调茵陈蒿末37克服,空腹米汤饮服一汤匙,一日三服。多饮热汤,取汗。
  治傍晚寒热者。
  硝黄栀子汤
  大黄15克 芒硝11克 栀子11克
  煎大半杯,热服。
  治汗出腹满者。
  栀子大黄汤
  栀子11克 香豉11克 大黄11克 枳实11克
  煎一杯,趁热分三份口服。
  治酒疸,心中懊恼热疼,恶心欲吐者。
  元滑苓甘散
  元明粉 滑石 甘草 茯苓
  等分,为末,大麦粥汁和服一汤匙,日三服。
  治色疸,额黑身黄者。服后病从大小便去,尿黄粪黑,是其证候。
  色疸,一定地时间发热怕冷,膀胱急,小便利,大便黑溏,五心热,腹胀满,身黄,额黑,此水土瘀浊之证,宜泻水去湿,通其大小便。仲景用硝矾散,硝石清热,矾石去湿,这儿变方为滑石、元明粉,也即硝矾之意。用的酌量而通融之,不可拘泥。
  黄疸的病,脾肾湿寒,无内热的,应当用大姜、附子、茵陈,不可误服硝黄。
 楼主| 发表于 2019/8/9 12:33:56 | 显示全部楼层
暍(中暑)病根原
  [原文]暍病者,暑热而感风寒也。热则伤气,寒则伤形,《素问?通评虚实论》:气盛身寒,得之伤寒,气虚身热,得之伤暑。以寒性敛闭,暑性疏泄,寒闭其形而皮毛不开,是以气盛而身寒,暑泄其气而腠理不阖,是以气虚而身热,暍病则伤于暑而又伤于寒者也。
  盛暑汗流,元气蒸泄,被清风而浴寒水,玄府骤闭,《素问》:玄府者,汗孔也。里热不宣,故发热恶寒,口渴齿燥,身重而疼痛,脉细而芤迟也。盖气不郁则不病,虽毒热挥汗,表里燔蒸,筋力懈惰,精神委顿,而新秋变序,暑退凉生,肺府清爽,精力如初,不遇风寒,未尝为病。及热伤于内,寒伤于外,壮火食气,而腠理忽敛,气耗而热郁,于是病作也。
  汗之愈泄其气,则恶寒益甚。温之愈助其火,则发热倍增。下之愈亡其阳,则湿动木郁,而淋涩弥加。法当补耗散之元气而不至于助火,清烦郁之暑热而不至于伐阳,清金而泻热,益气而生津,无如仲景人参白虎之为善也。
  【翻译】中暑病,暑热而感风寒。热则伤气,寒则伤形,《素问?通评虚实论》说:气盛身寒,得病伤寒,气虚身热,得病伤暑。因寒性敛闭,暑性疏泄,寒闭其形而皮毛不开,所以气盛而身寒,暑泄其气而皮肤、肌肉的纹理不开,所以气虚而身热,暍病是伤于暑而又伤于寒。
  盛暑汗流,元气蒸泄,被清风而浴寒水,玄府骤闭,《素问》说:玄府,汗孔。里热不宣,所以发热怕冷,口渴齿燥,身体沉重而疼痛,脉细而芤迟。因为气不郁积则不病,虽毒热挥汗,表里燔蒸,筋力懈惰,精神委顿,而新秋季节变换,暑退凉生,肺府清爽,精力如初,不遇风寒,未尝为病。到热伤于内,寒伤于外,亢盛的火,能使物质的消耗增加,以致伤阴耗气,而皮肤忽然收敛,气耗而热郁,于是病发作。
  汗越泄其气,则怕冷越厉害。温越助其火,则发热倍增。泻下越亡其阳,则湿动木郁,而淋涩弥加。治疗方法应当补耗散之元气而不至于助火,清烦郁之暑热而不至于伐阳,清金而泻热,益气而生津,没有比仲景的人参白虎更好的了。
  [原文]人参白虎汤
  石膏三钱 知母三钱 甘草二钱 粳米半杯 人参三钱
  米熟汤成,取大半杯,热服。
  【翻译】人参白虎汤
  石膏11克 知母11克 甘草7克 粳米半杯 人参11克
  米熟汤成,取大半杯,热服。
 楼主| 发表于 2019/8/9 12:35:45 | 显示全部楼层
痎(jiē)疟根原
  [原文]痎疟者,阴邪闭束,郁其少阳之卫气也。人之六经,三阴在里,三阳在表,寒邪伤人,同气相感,内舍三阴,少阳之经,在二阳之内,三阴之外,内与邪遇,则相争而病作。
  其初与邪遇,卫气郁阻,不得下行。渐积渐盛,内与阴争,阴邪被逼,外乘阳位,裹束卫气,闭藏而生外寒。卫为阴束,竭力外发,重围莫透,鼓荡不已,则生战栗。少阳甲木,从相火化气,及其相火郁隆,内热大作,阴寒消退,则卫气外发,而病解焉。
  卫气昼行六经二十五周,夜行五脏二十五周,寒邪浅在六经,昼则与卫遇而日发,深在五脏,则夜与卫遇而暮发。卫气离,则病休,卫气集,则病作。缘邪束于外,则恶寒,阳郁于内,则发热。阳旺而发之速,则寒少而热多,阳虚而发之迟,则寒多而热少。阳气日盛,则其作日早,阳气日衰,则其作日晏,阳气退败,不能日与邪争,则间日乃作。
  此以暑蒸汗泄,浴于寒水,寒入汗孔,舍于肠胃之外,经脏之间,秋伤于风,闭其腠理,卫气郁遏,外无泄路,内陷重阴之中,鼓动外发,则成疟病也。
  【翻译】痎疟,阴邪闭束,郁结病人的少阳经的卫气。人的六经,三阴经在里,三阳经在表,寒邪伤人,同气相感,内宿居在三阴经,少阳经,在二阳之内,三阴之外,内与邪遇,则相争而病发作。
  其初与邪气相遇,卫气郁阻,不得下行。逐渐积累逐渐旺盛,内与阴争,阴邪被逼,外乘阳位,裹束卫气,闭藏而产生外寒。卫气被阴气束缚,竭力外发,重围不能透过,鼓动激荡不停止,则产生颤抖。少阳甲木,随从相火化气,等到相火隆盛,内热大作,阴寒消退,则卫气外发,而病好了。
  卫气白天运行六经二十五周,夜晚运行五脏二十五周,寒邪浅在六经,白天则与卫气相遇而白天发病,深在五脏,则夜间与卫气相遇而夜间发病。卫气离,则病好了,卫气集,则病发作。缘于邪气束缚于外,则怕冷,阳气郁结于内,则发热。阳旺而发病快速,则寒少而热多,阳虚而发病迟缓,则寒多而热少。阳气越来越盛,则病发作时间早,阳气越来越衰,则病发作时间晚,阳气退败,不能每天与邪气抗争,则间日才发作。
  这是因为暑蒸汗泄,浸染于寒水,寒入汗孔,宿居于肠胃之外,经脏之间,秋伤于风,闭其腠理,卫气郁遏,外无泄路,内陷重阴之中,鼓动外发,则成疟病。
 温 疟
  [原文]先伤于寒而后中于风,先寒后热,是谓寒疟。先中于风而后伤于寒,先热后寒,是谓温疟。以冬中风邪,泄其卫气,卫愈泄而愈闭,郁为内热。又伤于寒,束其皮毛,热无出路,内藏骨髓之中。春阳发动,内热外出,而表寒闭束,欲出不能。遇盛暑毒热,或用力烦劳,气蒸汗流,热邪与汗皆出,表里如焚。及其盛极而衰,复返故位,阴气续复,是以寒生也。
  【翻译】先伤寒而后中风,先寒后热,这叫寒疟。先中风而后伤寒,先热后寒,这叫温疟。因为冬天中风邪,泄其卫气,卫气愈泄而愈闭,郁结为内热。又伤寒,束缚其皮毛,热没出路,内藏骨髓之中。春天阳气发动,内热外出,而表寒闭束,欲出不能。遇到盛暑毒热,或用力烦恼伤神,气蒸汗流,热邪与汗皆出,表里如灼烧。等到盛极而衰,又返回原来的位置,阴气陆续恢复,所以生寒生。
 瘅(dàn) 疟
  [原文]其但热而不寒者,是谓瘅疟。瘅疟即温疟之重者。以其阳盛阴虚,肺火素旺,一当汗出,而感风寒,卫郁热发,伤其肺气,手足如烙,烦冤欲呕。阳亢阴枯,是以但热无寒。其热内藏于心,外舍分肉之间,令人神气伤损,肌肉消铄,疟之最剧者也。
  【翻译】病人只是热而不寒的,这叫瘅疟。瘅疟即温疟中严重的。因为病人阳盛阴虚,肺火平时旺盛,一遇到汗出,而感染风寒,卫气郁积热发,伤其肺气,手足如烙烫,烦躁愤懑想呕吐。阳亢阴枯,所以只是热无寒。其热内藏于心,外在肌肉之间,令人神气伤损,肌肉消减,疟疾的最剧烈的。
牝(pìn) 疟
  [原文]其寒多而热少者,是谓牝疟。以其阴盛阳虚,卫郁不能透发,故寒多热少。盖疟病之寒,因阴邪之束闭,疟病之热,缘卫阳之郁发。其相火虚亏,郁而不发,则纯寒而无热,相火隆盛,一郁即发,则纯热而无寒。其热多者,由相火之偏胜,其寒多者,因相火之偏虚也。疟在少阳,其脉自弦,弦数者火盛而多热,弦迟者水盛而多寒,理自然耳。
  【翻译】病人寒多而热少的,这叫牝疟。因为他阴盛阳虚,卫气郁积不能透发,所以寒多热少。大概疟病的寒,原因在阴邪的束闭,疟病的热,缘于卫阳的郁发。病人相火虚亏,郁而不发,则纯寒而无热,相火隆盛,一郁即发,则纯热而无寒。病人热多的,由于相火的偏胜,病人寒多的,因为相火的偏虚。疟在少阳经,病人的脉自然是弦脉,弦脉数脉的火盛而多热,弦脉迟脉的水盛而多寒,道理自然罢了。
  [原文]柴胡栝蒌干姜汤
  柴胡三钱 黄芩三钱 甘草二钱 人参一钱 生姜三钱 大枣三枚 干姜三钱 栝蒌三钱
  煎大半杯,热服,覆衣。
  呕加半夏。
  治寒疟,先寒后热者。
  柴胡桂枝干姜汤
  柴胡三钱 甘草二钱 人参一钱 茯苓三钱 桂枝三钱 干姜三钱
  煎大半杯,热服,覆衣。
  治牝疟,寒多热少,或但寒不热者。
  白虎桂枝柴胡汤
  石膏三钱 知母三钱 甘草二钱 粳米半杯 桂枝三钱 柴胡三钱
  煎大半杯,热服,覆衣。
  治温疟,先热后寒,热多寒少,或但热不寒者。
  减味鳖甲煎丸
  鳖甲二两四钱 柴胡一两二钱 黄芩六钱 人参二钱 半夏二钱 甘草二钱 桂枝六钱 芍药一两 丹皮一两 桃仁四钱 阿胶六钱 大黄六钱 干姜六钱 葶苈二钱
  为末,用清酒一坛,入灶下灰一升,煮鳖甲,消化,绞汁,去渣,入诸药,煎浓,留药末,调和为丸,如梧子大,空腹服七丸,日三服。
  治久疟不愈,结为症瘕,名曰疟母。
  【翻译】柴胡栝蒌干姜汤
  柴胡11克 黄芩11克 甘草7克 人参4克 生姜11克 大枣3枚 干姜11克 栝蒌11克
  煎大半杯,热服,覆衣。
  呕吐的加半夏。
  治寒疟,先寒后热者。
  柴胡桂枝干姜汤
  柴胡11克 甘草7克 人参4克 茯苓11克 桂枝11克 干姜11克
  煎大半杯,热服,覆衣。
  治牝疟,寒多热少,或只寒不热者。
  白虎桂枝柴胡汤
  石膏11克 知母11克 甘草7克 粳米半杯 桂枝11克 柴胡11克
  煎大半杯,热服,覆衣。
  治温疟,先热后寒,热多寒少,或但热不寒者。
  减味鳖甲煎丸
  鳖甲88克 柴胡44克 黄芩22克 人参7克 半夏7克 甘草7克 桂枝22克 芍药37克 丹皮37克 桃仁15克 阿胶22克 大黄22克 干姜22克 葶苈7克
  研为末,用清酒一坛,入灶下灰一升,煮鳖甲,消化,绞汁,去渣,加入各种药,煎浓,留药末,调和为丸,如梧子大,空腹服七丸,日三服。
  治久疟不愈,结为症瘕,名叫疟母。
 楼主| 发表于 2019/8/9 12:36:28 | 显示全部楼层
伤风根原
  [原文]伤风者,中虚而外感也。阳衰土湿,中脘不运,胃土常逆,肺金失降,胸中宗气,不得四达,时时郁勃于皮毛之间。遇饮食未消,中气胀满,阻隔金火沉降之路。肺金郁发,蒸泄皮毛,宗气外达,是以不病。一被风寒,闭其皮毛,肺气壅遏,不能外发,故逆循鼻窍,嚏喷而出。湿气淫蒸,清涕流溢,譬之水气蒸腾,滴而为露也。水生于金,肺气上逆,无以化水,故小便不利。
  《素问?风论》:劳风法在肺下,巨阳引精者三日,中年者五日,不精者七日,咳出青黄涕,其状如脓,大如弹丸,从口中若鼻中出,不出则伤肺,伤肺则死矣。盖膀胱之水,全是肺气所化,水利则膀胱之郁浊下泄,肺家之壅滞全消。湿去而变燥,故痰涕胶黏,色化青黄,出于口鼻,肺脏不伤也。少年阳衰未极,肺不终郁,则气降而化水,故引精于三日,中年者五日,末年阳衰,不能引精者七日。若其终不能引,久而郁热蒸腐,则肺伤而死矣。
  太阳引精,赖乎阳明之降,中气运转,阳明右降,则肺金下达,而化水尿,积郁始通。阳明不降,肺无下行之路,太阳无引精之权也。法宜泻肺而开皮毛,理中而泻湿郁,湿消而郁散,气通而水调,无余事已。
  【翻译】伤风,中气虚而外感染。阳衰土湿,中脘循序移动,胃土经常上逆,肺金失去下降,胸中水谷精微化生的气,不能通达四方,时时郁结壅塞于皮毛之间。遇饮食不消化,中气胀满,阻隔金火沉降的路。肺金郁发,蒸泄皮毛,精微化生的气外达,所以不发病。一被感染风寒,闭其皮毛,肺气阻塞,不能外发,所以逆循环到鼻窍,喷嚏而出。湿气淫蒸,清涕流溢,好象是水气蒸腾,滴而为露。水生于金,肺气上逆,没法化水,所以小便不利。
  《素问?风论》说:劳风治疗方法在于让肺下降,巨阳引精者三日,中年的五日,不精的七日,咳出青黄涕,其状如脓,大如弹丸,从口中如同鼻中出,不出则伤肺,伤肺则死了。因为膀胱的水,全是肺气所化,水利则膀胱的郁浊下泄,肺病的堵塞全消。湿去而变燥,所以痰、涕胶粘,颜色转化是青黄,出于口鼻,肺脏不伤。少年阳衰不严重,肺不总是郁积,则气降而化水,所以引精于三日,中年的五日,老年人阳衰,不能引精的七日。如果病人始终不能引精,久而郁热蒸腐,则肺伤而死了。
  太阳经引精,依赖于阳明经的降,中气运转,阳明右降,则肺金下达,而化水尿,积郁始通。阳明不降,肺没有下行的路,太阳没引精的功能。治疗方法宜泻肺而开皮毛,理中而泻湿郁,湿消而郁散,气通而水调,没有剩下的病就好了。
  [原文]紫苏姜苓汤
  苏叶三钱 生姜三钱 甘草二钱 茯苓三钱 半夏三钱 橘皮二钱 干姜三钱 砂仁二钱
  煎大半杯,热服,覆衣。
  【翻译】紫苏姜苓汤
  苏叶11克 生姜11克 甘草7克 茯苓11克 半夏11克 橘皮7克 干姜11克 砂仁7克
  煎大半杯,热服,覆衣。
 楼主| 发表于 2019/8/9 12:47:4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清阳升露,爰开七窍,精神魂魄之所发,声色臭味之所司也。先圣既没,千载如梦,扶阴抑阳,辞乔入谷,箝娥青之舌,杜仪秦之口,塞瞽旷之耳,胶离朱之目,祸流今古,痛积人神!
  仆也,轻试老拳,道宗目眇,略婴利镞,夏侯睛伤,双睛莫莫,原非大眼将军,一目[目巟][目巟],竟作小冠子夏。渺尔游魂,不绝如线,操觚含毫,悲愤横集,作七窍解。
  【翻译】阳气清轻上升表现在外面的,为开七窍(眼二、耳二、鼻孔二、口),精神魂魄所发挥,掌管声、色、嗅味的职能。先前的圣人没有了以后,千年如梦般的过去了,扶助阴气抑制阳气,相当于辞去高大的房子住进了山谷,钳住了娥青的舌头,堵住了张仪、苏秦的口,塞住了师旷的耳朵,粘住了离朱的眼睛,灾祸流传过去和现在,痛苦累积人神共愤!
  轻打,轻轻的试了一下老拳,道如同瞎了一只眼睛,遭遇锐利的箭头,夏侯惇的眼睛受伤,一双眼睛模模糊糊,本来不是大眼将军,一旦视力减退,最后成了小冠子夏(比喻眼睛不好的人)。茫茫然如同游魂,象差点就要断掉的线一样,构思为文,悲愤纵横交集,作七窍解。
 七窍解
  耳目根原
  [原文]耳目者,清阳之门户也。阴位于下,左升而化清阳,阳位于上,右降而化浊阴。浊阴降泄,则开窍于下,清阳升露,则开窍于上。莫浊于渣滓,故阴窍于二便而传粪溺;莫清于神气,故阳窍于五官而司见闻。清阳上达,则七窍空明,浊阴上逆,则五官晦塞。晦则不睹,塞则不闻,明则善视,空则善听。
  木主五色,以血藏于肝,血华则为色也。血,阴也,而阳魂生焉,故血之内华者则为色,而魂之外光者则为视。金主五声,以气藏于肺,气发则为声也。气,阳也,而阴魄生焉,故气之外发者则为声,而魄之内涵者则为闻。
  木火升清,清升则阳光外发而为两目;金水降浊,降浊则阳体内存而为双耳。盖神明而精暗,气虚而血实,外明乃见,内虚乃闻。木火阴体而阳用,魂中有魄,外明内暗,故能见不能闻;金水阳体而阴用,魄中有魂,内虚外实,故能闻不能见。目以用神,耳以体灵,用神则明,体灵则聪。木火之用,金水之体,皆阳也,体善存而用善发,是以聪明而神灵。
  耳聋者善视,阳体已败,故神于用;目瞽者善听,阳用既废,故灵于体。所谓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也。清阳一败,体用皆亡,浊阴逆上,空窍障塞,则熟视不睹泰山,静闻不听雷霆,耳目之官废矣。
  【翻译】耳朵和眼睛,清轻阳气的门户。阴气位于下,左升而化为清阳之气,阳气位于上,右降而化为浊阴之气。浊阴降泄,则开窍在下面,清阳上升,则开窍在上。没有比渣滓更浊的,所以阴窍通过大小便而传送粪尿;没有比神气更清的,所以阳窍在五官掌管见闻的职能。清阳上达,那么七窍空旷澄澈,浊阴上逆,那么五官晦涩不畅。晦涩就看不见,堵塞就听不到,明就眼睛好,空就听力好。
  木主五色,以血的形态收藏在肝,血液荣华就看见颜色。血,阴性,但却是阳魂生的,所以血内华的则为颜色,但魂的外光则为视力。金主五声,以气的形态收藏在肺,气发出去就是声音。气,阳性,但是阴魄生的,所以气发到外面就是声音,但在魄内涵的就为听力。
  木火上升清轻,清升则阳光外发而为两个眼睛;金水降浊,降浊则阳体内存而为双耳。因为神明而精暗,气虚而血实,眼睛可以看见,耳朵可以听到。木火阴气为本体而阳为用,魂中有魄,外明内暗,所以能见不能闻;金水阳体而阴用,魄中有魂,内虚外实,所以能闻不能见。眼睛为用的神气,耳因为体灵,用神则眼明,体灵则耳聪。木火之用,金水之体,都是阳,体善存而用善发,所以聪明而神灵。
  耳聋的人视力就好,阳体已衰败,所以神用在了用;眼睛瞎的听力好,阳的用神既然废了,所以灵用于了体。所谓断绝了非分的欲望,集思想与行动于一处,就能够催发出巨大的力量。清阳一衰败,体用都消亡,浊阴逆上,空窍障塞,你们熟视看不见泰山,静闻听不到雷霆,耳目的器官废了。
  {解读}“体用关系”来自于易经,体用是传统文化里一个重要的概念。体是谈基础,用是谈作用,谈应用。没有体,这个用不可能发生,而没有用的体,那这个体也就从根本上失去了意义。
 目病根原
  [原文]目病者,清阳之上衰也。金水为阴,阴降则精盈,木火为阳,阳升则神化,精浊故下暗,神清故上光。而清阳之上发,必由于脉。脉主于心而上络于目,心目者,皆宗脉之所聚也。《内经》:心者,宗脉之所聚也。又曰:目者,宗脉之所聚也。宗脉之阳,上达九天,阳气清明,则虚灵而神发,所谓心藏脉而脉舍神也。《灵枢经》语。神气发现,开双窍而为精明。《素问》:夫精明者,所以别白黑,视长短。目者,神气之所游行而出入也。窍开而光露,是以无微而不烛,一有微阴不降,则云雾暖空,神气障蔽,阳陷而光损矣。
  清升浊降,全赖于土。水木随己土左升,则阴化而为清阳,火金随戊土右降,则阳化而为浊阴。阴暗而阳明,夜晦而昼光,自然之理也。后世庸工,无知妄作,补阴泄阳,避明趋暗,其轻者遂为盲瞽之子,其重者竟成夭枉之民,愚谬之恶,决海难流也!慨自师旷哲人,不能回既臛之目,子夏贤者,不能复已丧之明,况委之愚妄粗工之手,随有如炬之光,如星之曜,安得不殒灭而亡失乎!
  然千古之人,未有如师旷、子夏之明者,所谓盲于目而不盲于心也。古之明者,察于未象,视于无形。夫未象可察,则像为糟粕,无形可视,则形为赘疣。官骸者,必敝之物,神明者,不朽之灵。达人不用其官而用其神,官随止而神自行,神宇泰而天光发,不饮上池而见垣人,不燃灵犀而察渊鱼,叶蔽两目而无远弗照,云碍双睛而无幽不烛,如是则听不用耳,视不用目,可以耳视,可以目听。此之谓千古之明者,何事乞照于庸工,希光于下士也!
  【翻译】眼睛的病,清阳的上升衰败了。金水为阴,阴降则精盈,木火为阳,阳升则神化,精浊所以下黑暗,神清所以上光明。但清阳的上发,必定由于脉。脉主于心而上络在目,心、目,都是宗脉所聚的地方。《内经》说:心,宗脉所聚的地方。又说:眼睛,宗脉的所聚。宗脉的阳气,上达九天,阳气清明,则虚灵而神发,所谓心藏脉而脉含神。《灵枢经》说,神气发现,开双窍而为精明。《素问》说:精明,所以辨别白天黑夜,看远近。眼睛,神气所游行而出入。窍开而光露,所以无微而不洞悉,一有微阴不降,则云雾暖空,神气障蔽,阳陷而光损了。
  清升浊降,全赖于土。水木随己土左升,则阴化而为清阳,火金随戊土右降,则阳化而为浊阴。阴暗而阳明,夜里晦暗而白天光明,自然的道理。后世的庸医,无知任意胡为,补阴泄阳,避明趋暗,病人轻的就变了瞎子,重的就成了短命早死的人,愚昧乖谬的恶毒,决开海都难以洗掉!大慨自从师旷那样智慧卓越的人,不能恢复已经毁坏的眼睛,子夏那样贤能的人,不能恢复已经丧失的光明,何况托负给愚蠢胆大妄为的庸医,纵然有如火炬的光,如星星的照耀,怎么能够不毁灭而丧失!
  然而千古之人,没有如师旷、子夏的聪明智慧明,所谓盲于目而不盲于心。古代明智的人能够观察到事物的微小之处,看到无形的地方。本质可以明察,那么表像就为糟粕,不见形体的可以看见,那么外形就为多余无用。身躯,必然衰败的物体,神明,不朽的精灵。贤达的人不用其器官而用其神明,器官虽然丧失了但神主动运行,神态器宇泰然自然天光发露,没有饮天池的水而见仙人,不用灵犀而察渊鱼,叶子遮挡两个眼而无远弗照,云碍双睛而无幽不烛,象这样就听声音不用耳朵,看事物不用眼睛,可以耳朵看,可以眼睛听。这就是千古明智的人,为何恳求于庸医,仰慕于低下的人!
 楼主| 发表于 2019/8/9 12:50:19 | 显示全部楼层
疼 痛
  [原文]眼病疼痛,悉由浊气逆冲。目居清阳之位,神气冲和,光彩发露,未有一线浊阴。若使浊阴冲逆,遏逼清气,清气升发,而浊气遏之,二气壅迫,两相击撞,是以作疼。而浊气之上逆,全缘辛金之不敛。金收而水藏之,则浊阴归于九地之下,金不能敛,斯水不能藏,故浊阴逆填于清位。金水逆升,浊阴填塞,则甲木不得下行,而冲击于头目,头目之痛者,甲木之邪也。甲木化气于相火,随辛金右转而温水脏,甲木不降,相火上炎,而刑肺金,肺金被烁,故白珠红肿而热滞也。手足少阳之脉,同起于目锐眦,而手之三阳,阳之清者;足之三阳,阳之浊者,清则上升,浊则下降。手之三阳,自手走头,其气皆升;足之三阳,自头走足,其气皆降。手三阳病则下陷,足三阳病则上逆。凡下热之证,因手少阳三焦之陷;上热之证,因足少阳胆经之逆。故眼病之热赤,独责于甲木而不责于三焦也。其疼痛而赤热者,甲木逆而相火旺,其疼痛而不赤热者,甲木逆而相火虚也。
  赤痛之久,浊阴蒙蔽,清阳不能透露,则云翳生而光华碍。云翳者,浊气之所郁结也,阳气未陷,续自升发,则翳退而明复;阳气一陷,翳障坚老,而精明丧矣。其疼痛者,浊气之冲突,其盲瞽者,清阳陷败而木火不升也。
  木火之升,机在己土,金火之降,机在戊土。己土左旋,则和煦而化阳神,戊土右转,则凝肃而产阴精。阴精之魄,藏于肺金,精魄重浊,是以沉降;阳神之魂,藏于肝木,神魂轻清,是以浮升。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自然之性也。
  脾升胃降,则在中气。中气者,脾胃旋转之枢轴,水火升降之关键,偏湿则脾病,偏燥则胃病,偏热则火病,偏寒则水病。济其燥湿寒热之偏,而归于平,则中气治矣。
  【翻译】眼病疼痛,全部因为浊气逆冲。目居清阳的位置,神气平和,光彩发露,没有一线浊阴。如果浊阴冲逆,阻止清气,清气升发,但浊气阻止了他,二气堵塞,两相击撞,所以发作疼痛。而浊气的上逆,全缘于辛金的不收敛。金收而水藏,那么浊阴归于底下,金不能收敛,这水不能收藏,重浊阴逆填于清阳的位置。金水逆升,浊阴填塞,则甲木不得下行,而冲击于头目,头目的痛,是甲木的邪气。甲木化气于相火,随辛金右转而温水脏,甲木不降,相火上炎,而刑克肺金,肺金被销熔,所以白眼珠红肿而且热滞积。手足少阳的脉,同是起于外眼角,而手的三阳经,阳气清轻;足的三阳经,阳气浊重,清则上升,浊则下降。手的三阳经,自手走头,其气都上升;足的三阳经,自头走足,其气都下降。手三阳病则下陷,足三阳病则上逆。凡是下热的病证,起因是手少阳三焦的下陷;上热病证,起因于足少阳胆经的上逆。所以眼病的热赤,只是问责于甲木而不问责于三焦。病人疼痛而且眼睛发红发热的,甲木逆而相火旺,病人疼痛而且眼睛不发红发热的,甲木逆而相火虚。
  眼睛赤痛的时间长久,浊阴蒙蔽,清阳不能透露,眼球角膜发生病变后遗留下来的疤痕组织,影响视力。云翳,浊气的所郁结,阳气没下陷,自己继续升发,则翳消退而眼睛复明;阳气一旦下陷,翳障坚硬老化,眼睛光明丧失了。病人眼睛疼痛的,浊气的冲突,病人瞎眼的,清阳陷败而木火不升。
  木火的上升,关键在己土,金火的下降,关键在戊土。己土左旋,则温暖而化阳神,戊土右转,则凝肃而产生阴精。阴精的魄,藏于肺金,精魄浓重浑浊,所以沉降;阳神的魂,藏于肝木,神魂轻清,所以浮升。本原在天的亲上,本原在地的亲下,自然的本性。
  脾升胃降,根本在中气。中气,脾胃旋转的枢轴,水火升降的关键,偏湿则发脾病,偏燥则发胃病,偏热则发火病,偏寒则发水病。补益病人燥湿寒热的偏性,回归于平衡,那么中气就治好了。
 [原文]柴胡芍药丹皮汤
  黄芩三钱,酒炒 柴胡三钱 白芍药三钱 甘草二钱 丹皮三钱
  煎半杯,热服。
  治左目赤痛者。
  百合五味汤
  百合三钱 五味一钱,研 半夏三钱 甘草二钱 丹皮三钱 芍药三钱
  煎半杯,热服。
  治右目赤痛者。
  热甚,加石膏知母。
  百合五味姜附汤
  百合三钱 五味一钱 芍药三钱 甘草二钱 茯苓三钱 半夏三钱 干姜三钱 附子三钱
  煎大半杯,温服。
  治水土寒湿,而上热赤痛者。或不赤不热,而作疼痛,是无上热,去百合芍药,加桂枝。
  茯泽石膏汤
  茯苓三钱 泽泻三钱 栀子三钱 甘草二钱 半夏三钱 石膏三钱
  煎大半杯,热服。
  治湿热熏蒸,目珠黄赤者。
  桂枝丹皮首乌汤
  桂枝三钱 丹皮三钱 首乌三钱 甘草二钱 茯苓三钱 半夏三钱 干姜三钱 龙眼十个,肉
  煎大半杯,热服。
  治昏花不明,而无赤痛者。
  桂枝菖蒲汤
  柴胡三钱 桂枝三钱 丹皮三钱 生姜三钱 甘草二钱 菖蒲二钱
  煎半杯,热服。
  治瞳子缩小者。
  乌梅山萸汤
  五味一钱 乌梅三钱,肉 山萸三钱,肉 甘草二钱 首乌三钱 芍药三钱龙骨二钱 牡蛎三钱
  煎半杯,温服。
  治瞳子散大者。
  姜桂参苓首乌汤
  人参三钱 桂枝三钱 甘草二钱 茯苓三钱 首乌三钱 干姜三钱
  煎半杯,温服。
  治目珠塌陷者。
  芍药枣仁柴胡汤
  芍药三钱 甘草三钱 首乌三钱 枣仁三钱,生,研 柴胡三钱 丹皮三钱
  煎半杯,热服。
  治目珠突出者。
  【翻译】柴胡芍药丹皮汤
  黄芩(酒炒)11克 柴胡11克 白芍药11克 甘草7克 丹皮11克
  煎半杯,热服。
  治左眼睛赤痛的。
  百合五味汤
  百合11克 五味(研)4克 半夏11克 甘草7克 丹皮11克 芍药11克
  煎半杯,热服。
  治右眼睛赤痛的。
  热的严重的,加石膏、知母。
  百合五味姜附汤
  百合11克 五味4克 芍药11克 甘草7克 茯苓11克 半夏11克 干姜11克 附子11克
  煎大半杯,温服。
  治水土寒湿,而且上热赤痛的。
  有的人不赤不热,但发作疼痛,是没有上热,去掉百合、芍药,加桂枝。
  茯泽石膏汤
  茯苓11克 泽泻11克 栀子11克 甘草7克 半夏11克 石膏11克
  煎大半杯,热服。
  治湿热熏蒸,目珠黄赤的。
  桂枝丹皮首乌汤
  桂枝11克 丹皮11克 首乌11克 甘草7克 茯苓11克 半夏11克 干姜11克 龙眼(肉)10个
  煎大半杯,热服。
  治昏花不明,而无赤痛的。
  桂枝菖蒲汤
  柴胡11克 桂枝11克 丹皮11克 生姜11克 甘草7克 菖蒲7克
  煎半杯,热服。
  治瞳子缩小的。
  乌梅山萸汤
  五味4克 乌梅(肉)11克 山萸(肉)11克 甘草7克 首乌11克 芍药11克 龙骨7克 牡蛎11克
  煎半杯,温服。
  治瞳子散大的。
  姜桂参苓首乌汤
  人参11克 桂枝11克 甘草7克 茯苓11克 首乌11克 干姜11克
  煎半杯,温服。
  治目珠塌陷的。
  芍药枣仁柴胡汤
  芍药11克 甘草11克 首乌11克 枣仁(生,研)11克 柴胡11克 丹皮11克
  煎半杯,热服。
  治目珠突出的。
  [原文]医书自唐以后无通者,而尤不通者,则为眼科。庸妄之徒,造孽误人,毒流千古,甚可痛恨!谨为洗发原委,略立数法,以概大意,酌其藏腑燥湿寒热而用之,乃可奏效。若内伤不精,但以眼科名家,此千古必无之事也。
  【翻译】医书自唐以后没有精通的,而尤其不通的,则为眼科。浅陋妄为的医生,造孽误人,毒流千古,特别令人痛恨!慎重梳理发病的原因,简单的写下几个治疗的方子,以概括大意,斟酌病人的藏腑燥湿寒热而选用,才可以奏效。如果内科不精通,只是眼科的名家,这是千古一定没有的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1/25 23:5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