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9/7/15 16:02:53
|
显示全部楼层
精 遗
[原文]精藏于肾而交于心,则精温而不走,精不交神,乃病遗泄,其原由于肝脾之不升。
丙火下行,而化壬水,癸水上行,而化丁火。壬水主寒,阳归地下者,壬水之蛰藏也。壬水非寒则不藏,阴阳之性,热则发扬而寒则凝闭,自然之理。壬水蛰藏,阳秘于内,则癸水温暖,温气左升,是生乙木,升而不已,积温成热,是谓丁火,水之生木而化火者,以其温也。木火生长,阳气发达,阴精和煦,故不陷流。
壬水失藏,则阳泄而肾寒,水寒不能生木,木气下郁,则生疏泄。木以疏泄为性,愈郁则愈疏泄,以其生意不遂,时愈发舒之故也。遇夜半阳生,木郁欲动,则梦交接,木能疏泄而水不蛰藏,是以流溢不止也。甚有木郁而生下热,宗筋常举,精液时流。庸工以为相火之旺,用知母、黄柏泻之,是益其癸水之寒而增其乙木之陷也。
乙木之升,权在己土,木生于水而实长于土。土运则木达,以脾阳升布,寒去温回,冰泮春生,百卉荣华故也。盖戊土西降,则化辛金,北行则化癸水,己土东升,则化乙木,南行则化丁火,金水之收藏,实胃阴之右转,木火之生长,即脾阳之左旋也。土湿阳衰,生气不达,是以木陷而不升。人知壬水之失藏而不知乙木之不生,知乙木之不生而不知己土之弗运,乃以清凉固涩之品败其脾阳而遏其生气,病随药增,愈难挽矣。
【翻译】精藏于肾而交会于心,则精温而不能透漏出去,精不交神,发病遗泄,其原因是由于肝脾的不升。
丙火下行,转化为壬水,癸水上行,转化为丁火。壬水主导寒,阳归地下,是壬水的蛰藏。壬水不寒就不藏,阴阳的本性,热则散播而寒则凝结封闭,自然的道理。壬水蛰藏,阳藏于内,则癸水温暖,温气左升,所以生乙木,升而不停,积温成热,这就是丁火,水生木而化火,因为火的温暖。木火生长,阳气发达,阴精和煦,所以不陷下外流。
壬水失去收藏,那么阳气泄而肾寒,水寒不能生木,木气下郁,则产生疏泄。木以疏泄为本性,越是郁积就越是疏泄,因为木气的生长意愿不通达,时间上却愈发宣泄积滞的缘故。等到半夜阳生,木郁积欲动,则梦交接,木能疏泄但水不蛰藏,所以流溢不停。严重的有木郁积并产生下热,男性阴茎长时间的勃起,精液经常的流出。庸愚的医生以为是相火的旺盛,用知母、黄柏泻之,是增加癸水的寒并增加乙木的下陷。
乙木的上升,权力在己土,木生于水而实际生长在土中。土运(凡甲年、己年均属土运,旺盛)则木发达,因为脾阳上升散播,寒去温回,冰开始融解春天生长,百花繁荣的原因。因为戊土从西方下降,转化为辛金,运行到北方便转化为癸水,己土从东方上升,转化为乙木,运行到南方转化为丁火,金水的收藏,实际是胃阴的右转,木火的生长,即是脾阳的左旋。土湿阳衰,生气不通达,所以木陷而不升。人们知道壬水的失藏却不知道乙木的不生,知道乙木的不生却不知道己土的不运转,于是用清凉固涩的药品衰败脾阳并且遏制生气,病的程度随着用药而增加,越难挽救了。
[原文]玉池汤
甘草二钱 茯苓三钱 桂枝三钱 芍药三钱 龙骨二钱 牡蛎三钱 附子三钱 砂仁一钱,炒,研,去皮
煎大半杯,温服。
遗精之证,肾寒脾湿,木郁风动,甘草茯苓,培土泻湿,桂枝芍药,疏木清风,附子砂仁,暖水行郁,龙骨牡蛎,藏精敛神。水土暖燥,木气升达,风静郁消,遗泄自止。
其湿旺木郁,而生下热,倍茯苓白芍,加泽泻丹皮,泻脾湿而清肝热,不可谬用清凉滋润,败其脾肾之阳。盖肾精遗失,泄其阳根,久而温气亡脱,水愈寒而土愈湿。火土双亏,中气必败,未有失精之家,阴虚而生燥热者。其木郁下热,脾阳未亏,清其肝火,不至为害,若脾阳已亏,误用清润,则土败而人亡矣。仲景《金匮》失血亡精之义,后人一丝不解也。
【翻译】玉池汤
甘草7克 茯苓11克 桂枝11克 芍药11克 龙骨7克 牡蛎11克 附子11克 砂仁(炒,研,去皮)4克
煎大半杯,温服。
遗精的病证,肾寒脾湿,木郁风动,甘草、茯苓,培土泻湿,桂枝、芍药,疏木清风,附子、砂仁,暖水行郁,龙骨、牡蛎,藏精敛神。水土暖燥,木气升达,风静郁消,遗泄自然止住。
病湿旺木郁,而生下热,加倍用茯苓、白芍,加泽泻、丹皮,泻脾湿而清肝热,不可错误的用清凉滋润,败其脾肾的阳气。因为肾精遗失,泄其阳根,时间长了温气亡脱,水愈寒而土愈湿。火土双亏,中气必败,没有失精的病人,阴虚却生燥热的。病人木郁下热,脾阳未亏,清其肝火,不至为害,如果脾阳已亏,误用清润的药物,就土败而人死了。仲景《金匮》失血亡精的道理,后人一点也不理解。
[原文]灵雪丹
甘草 薄荷 甘遂 朝脑 阳起石 紫苏叶各三钱
共研,碗盛,纸餬口,细锥纸上密刺小孔,另用碟覆碗上,碗边宽余半指,黑豆面固济。沙锅底铺粗沙,加水,坐碗沙上,出水一寸。炭火煮五香,水耗,常添热水。水冷取出,入麝香少许,研细,蟾酥少许,人乳浸化,葱涕,官粉,炼蜜为丸,绿豆大,瓷瓶封收。津水研半丸,掌上涂麈头,约一两时,麈顶苏麻,便是药力透彻。秘精不泄,甚有良功。
若遗泄不止,势在危急,先炼此药,封之日落,研涂,一夜不走,肾精保固,徐用汤丸。
【翻译】灵雪丹
甘草 薄荷 甘遂 朝脑 阳起石 紫苏叶各11克
一块研磨,盛在碗里,纸糊碗口,用细锥在纸上密刺小孔,另外用碟子覆盖在碗上,碗边宽下半指,用黑豆面固定密封。沙锅底铺粗沙,加水,碗坐在沙上,高出水一寸。炭火煮五柱香的时间(大约两个小时),水消耗,经常添加热水。水冷下以后取出,加入麝香少许,研细,蟾酥少许,人奶浸化,葱汁,化妆用的白粉,炼蜜为丸,绿豆大,瓷瓶封存收藏。津水研半丸,掌上涂鹿头,大约一两时,鹿的头顶苏麻,便是药力透彻。秘精不泄,很有良好的作用。
如果遗泄不止,病势危急,先炼此药,封之日落,研涂,一夜不走,肾精保固,慢慢的用汤丸。
气 血
[原文]气统于肺,血藏于肝,而总化于中气。胃阳右转而化气,气降则精生,阴化于阳也。脾阴左旋而生血,血升则神化,阳生于阴也。精未结而魄先凝,故魄舍于肺,气魄者,肾精之始基也;神未发而魂先见,故魂舍于肝,血魂者,心神之初气也。气,阳也,而含阴魄,是以清凉而降敛;血,阴也,而吐阳魂,是以温暖而升发。及其魂升而神化,则又降而为气,魄降而精生,则又升而为血。盖精血温升,则蒸腾而化神气,神气清降,则洒陈而化精血,精血神气,实一物也,悉由于中气之变化耳。
火金上热,则神气飞扬而不守,水木下寒,则精血泄溢而莫藏。故补养神气,则宜清凉,而滋益精血,则宜温暖。
气秉辛金清凉之性,清则调畅,热则郁蒸,畅则冲虚,郁则滞塞,滞塞而不降,故病上逆;血秉乙木温暖之性,温则流行,寒则凝瘀,行则鲜明,瘀则腐败,腐败而不升,故病下陷。气滞之家,胸膈胀满,痰嗽喘逆,半缘上中之虚热;血瘀之人,紫黑成块,杯碗倾泄,多因中下之虚寒。下寒则肺气之降于肝部者,亦遂陷泄而不升,上热则肝血之升于肺家者,亦遂逆流而不降,此气血致病之原也。
【翻译】气统领于肺,血藏于肝,而总的都是由中气转化来的。胃阳右转而化气,气降则生精,阴化于阳。脾阴左旋而生血,血升则神化,阳生于阴。精未结而魄先凝,所以魄包含于肺,气魄,肾精的始基;神未发而魂先现,所以魂包含于肝,血魂,心神的初气。气,阳性的,但包含阴魄,所以清凉而降敛;血,阴性的,但放出阳魂,所以温暖而升发。等到魂升而神化,却又降而为气,魄降而精生,则又升而为血。因为精血温升,是蒸腾而化神气,神气清降,则洗陈而化精血,精血神气,实际上是一个物质,全由于中气的变化罢了。
火金上热,则神气飞扬而不保持,水木下寒,则精血泄溢而不能收藏。所以补养神气,则适宜用清凉的药物,而滋益精血,则适宜用温暖的药物。
气秉持辛金清凉的特性,清则和谐流畅,热则湿热郁蒸,畅则冲虚,郁则滞塞,滞塞而不降,所以发病上逆;血秉乙木温暖的特性,温则流动通达,寒则寒凝瘀阻,流通则血色鲜明,瘀积则腐败,腐败而不升,所以发病下陷。气滞的病人,胸膈胀满,痰嗽喘逆,多半缘于上中部的虚热;血瘀的人,血液紫黑成块,成杯成碗的倾泄,多是因中下部的虚寒。下寒则肺气之降于肝部的,亦遂陷泄而不升,上热则肝血之升于肺家者,亦遂逆流而不降,这是气血致病的根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