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想一想

[转载]《四圣心源》译读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9/9/7 18:50:25 | 显示全部楼层
产后根原
  [原文]产后血虚气惫,诸病丛生。病则永年毕世,不得平复。弥月之后,气血续旺,乃可无虑。盖妊娠之时,胎成一分,则母气盗泄一分,胎气渐成,母气渐泄,十月胎完,而母气耗损十倍,寻常不过数胎,而人以衰矣。母气传子,子壮则母虚,自然之理也。
  但十月之内,形体虽分,而呼吸关通,子母同气,胎未离腹,不觉其虚。及乎产后,胎妊已去,气血未复,空洞虚豁,不得充灌,动即感伤,最易为病。胎时气滞血瘀,积瘀未尽,症瘕续成者,事之常也。气血亏乏,脾虚肝燥,郁而克土,腹痛食减者,亦复不少。而痉、冒、便难,尤为易致,是谓产后三病。
  血弱经虚,表疏汗泄,感袭风寒,是以病痉。痉者,筋脉挛缩,头摇口噤,项强而背折也。气损阳亏,凝郁内陷,群阴闭束,是以病冒。冒者,清气幽埋,不能透发,昏溃而迷惘也。津枯肠燥,阴凝气结,关窍闭涩,是以便难。便难者,糟粕艰阻,不得顺下,原于道路之梗塞,非关阳旺而火盛也。
  总之,胎气生长,盗泄肝脾,土虚木贼,为诸病之本。土气不亏,不成大病也。
  【翻译】产后血虚元气衰惫,诸病丛生。病了就多年甚至于毕生,不能治好或者恢复。满月之后,气血渐渐的旺盛,才可无虑。因为妊娠的时候,胎儿成长一分,则母气暗中泄露一分,胎气逐渐成长,母气逐渐泄露,十月胎儿发育完成,而母气耗损十倍,平常不过几胎,而人已经衰老了。母亲的气传给孩子,子壮则母虚,自然的道理。
  但十月之内,形体虽分,而呼吸关通,子母同气,胎未离腹,感觉不到其虚。等到生产后,胎妊离开,气血没有恢复,空洞虚空,不得充灌,动不动就感伤,最容易得病。怀胎时气滞血瘀,积瘀未尽,腹中结块的病后来发作的,经常的事。气血亏乏,脾虚肝燥,郁而克土,腹痛食减的,也有不少。而病痉,病郁冒,大小便困难,尤其容易得病,这叫产后三病。
  血弱经虚,表疏汗泄,感袭风寒,所以病痉(抽筋、痉挛、痉风)。痉,筋脉挛缩,头摇牙关紧急,口不能张开,脖子硬而后背弯曲。气损阳亏,凝郁内陷,各种阴象堵塞约束,所以病冒。冒,清气幽埋,不能透发,昏溃而迷惘。津枯肠燥,阴凝气结,关窍闭涩,所以大小便困难。大小便困难的,糟粕艰难险阻,不能顺利的便下,原因在道路的梗塞,不关阳旺和火盛。
  总之,胎气生长,暗中泄露肝、脾,土虚木贼,为各种病的本原。土气不亏,形不成大病。
  [原文]桃仁鳖甲汤
  桃仁三钱 鳖甲三钱 丹皮三钱 丹参三钱 桂枝三钱 甘草二钱
  煎大半杯,温服。
  治瘀血蓄积,木郁腹痛者。
  内热,加生地,内寒,加干姜。
  桂枝丹皮地黄汤
  桂枝三钱 芍药三钱 甘草二钱 丹皮三钱 地黄三钱 当归三钱
  煎大半杯,温服。
  治脾虚肝燥,木郁克土,腹痛食减,渴欲饮水者。
  气虚,加人参,水寒土湿,加干姜茯苓。
  桂枝栝蒌首乌汤
  桂枝三钱 芍药三钱 栝蒌根三钱 首乌三钱 生姜三钱 大枣三枚 甘草二钱
  煎大半杯,温服。
  治风伤卫气,而病柔痉,发热汗出者。
  葛根首乌汤
  桂枝三钱 芍药三钱 甘草二钱 葛根三钱 麻黄一钱 首乌三钱 生姜三钱 大枣三枚
  煎大半杯,温服。
  治寒伤营血,而病刚痉,发热无汗者。
  桂枝茯苓人参汤
  人参三钱 甘草二钱 茯苓三钱 桂枝三钱 生姜三钱 大枣三枚
  煎大半杯,温服。
  治阳虚郁冒。
  苁蓉杏仁汤
  甘草二钱 杏仁二钱 白蜜一两 肉苁蓉三钱
  煎大半杯,入白蜜,温服。
  治津亏木燥,大便艰难。
  姜桂苓砂汤
  茯苓三钱 甘草二钱 干姜三钱 桂枝三钱 芍药三钱 砂仁一钱
  煎大半杯,入砂仁末,温服。
  治饮食不消。
  【翻译】桃仁鳖甲汤
  桃仁11克 鳖甲11克 丹皮11克 丹参11克 桂枝11克 甘草7克
  煎大半杯,温服。
  治瘀血蓄积,木郁腹痛的。
  内热,加生地,内寒,加干姜。
  桂枝丹皮地黄汤
  桂枝11克 芍药11克 甘草7克 丹皮11克 地黄11克 当归11克
  煎大半杯,温服。
  治脾虚肝燥,木郁克土,腹痛食减,渴欲饮水的。
  气虚,加人参,水寒土湿,加干姜、茯苓。
  桂枝栝蒌首乌汤
  桂枝11克 芍药11克 栝蒌根11克 首乌11克 生姜11克 大枣三枚 甘草7克
  煎大半杯,温服。
  治风伤卫气,而病柔痉(痉病而见有汗者,《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太阳病,发热汗出,而不恶寒,名叫柔痉”),发热汗出的。
  葛根首乌汤
  桂枝11克 芍药11克 甘草7克 葛根11克 麻黄4克 首乌11克 生姜11克 大枣3枚
  煎大半杯,温服。
  治寒伤营血,而病刚痉(《金匮要略》云:“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名日刚痉”,“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发热无汗者。
  桂枝茯苓人参汤
  人参11克 甘草7克 茯苓11克 桂枝11克 生姜11克 大枣3枚
  煎大半杯,温服。
  治阳虚郁冒。
  苁蓉杏仁汤
  甘草7克 杏仁7克 白蜜37克 肉苁蓉11克
  煎大半杯,入白蜜,温服。
  治津亏木燥,大便艰难。
  姜桂苓砂汤
  茯苓11克 甘草7克 干姜11克 桂枝11克 芍药11克 砂仁4克
  煎大半杯,入砂仁末,温服。
  治饮食不消化。
 楼主| 发表于 2019/9/7 18:51:17 | 显示全部楼层
后序
  [原文]医学盛于上古,而衰于后世。自黄岐立法,定经脉,和药石,以治民疾,天下遵守,莫之或贰。于是有和、缓、扁鹊、文挚、阳庆、仓公之徒相继而起,各传其术,以博施当世,而方药至张仲景而立极。厥后皇甫谧、王叔和、孙思邈祖述而发扬之。起废痼,润枯毙,含生育物,绝厉消,黄岐之道于斯为盛。自唐以降,其道日衰,渐变古制,以矜新创。至于金元,刘完素为泻火之说,朱彦修作补阴之法。海内沿染,竞相传习,蔑视古经,倾议前哲,攻击同异,辨说是非。于是为河间之学人,与易水之学争,为丹溪之学人,与局方之学争。门户既分,歧途错出,纷纭扰乱以至于今,而古法荡然矣。
  夫医虽艺事,而拯疾痛,系生死,非芝菌星鸟之术,可以诡诞其辞也。阴阳有纪,五行有序,脉络有度,非博辨横议所能推移其则也。一病之作,古今如一,非风俗政令有时代之异也 。
  一药之入,顺逆俄顷,非百年必世可虚遁其说也。然而宋元以来,数百年间,人异其说,家自为法。按之往籍,则判若水火,综其会通,则背若秦越,夫岂民有异疾,药有异治哉?或俗学废古,恶旧喜新,务为变动,以结名节,凡在学人,莫不皆然,而医其一也。故脉诀出而诊要亡,本草盛而物性异,长沙之书乱而伤寒莫治,刘朱之说行而杂病不起,天下之民,不死于病而死于医,以生人之道,为杀人之具,岂不哀哉﹗故凡艺或可殊途,唯医必归一致,古经具在,良验难诬,有识之士,不能不是古而非今矣。
  余少好医学,博览方籍。读黄氏《素灵微蕴》、《伤寒悬解》,其于黄岐秦张之道,若网在纲,有条不紊。于是乃求其全书,积二十年不可得。岁在己丑,承乏馆陶贡士张君蕴山为掖校官,得其书六种,录以畀余,乃得究其说,而益叹其学之至精。长沙而后,一火薪传,非自尊也。
  余既刊《素灵微蕴》、《伤寒悬解》、《长沙药解》,而《四圣心源》为诸书之会极,乃复校而刊之。粗举源流正变,以引伸其说。世之为医者,能读黄氏书,则推脉义而得诊法,究药解而正物性,伤寒无夭札之民,杂病无膏肓之叹。上可得黄岐秦张之精,次可通叔和思邈之说,下可除河间丹溪之弊。昭先圣之大德,作生人之戴维,不亦懿哉﹗若乃规囿习俗,胶固师说,未遑研究,骇其偏矫,失后事之良资,为下士之闻道,则非余之所敢知矣。
  道光十二年冬十一月阳湖张琦
  【翻译】医学兴盛于上古,而衰落于后世。自黄帝岐伯创立医法,确定了经脉,调和药剂和砭石,用以治疗人民的疾病,天下人遵守,没有人背叛。于是有和、缓、扁鹊、文挚、阳庆、仓公等良医相继而起,各传其术,以博施当世,而方药到张仲景而确立规则。从那以后皇甫谧、王叔和、孙思邈效法遵循前人的学说而发扬广大。治愈不治之疾,恩惠枯死之人,人类繁衍生息,气绝祸患消除,黄岐之道到这时候为兴盛。自唐以后,医道日益衰落,逐渐的改变古制,以新创为骄傲。到了金代、元代,刘完素变成泻火的学说,朱彦修当作补阴之法。国内沿袭传播,互相争着传授与学习,蔑视古文经书,竭力非议前代的贤人,打击不同意见的,论辩是非。于是作为河间的学人,有河间与易水的学术争鸣,作为朱丹溪的学人,与太医局所定药方的争论。门户已经分开,走上了错误的道路,纷纭扰乱以至于到了今天,而古法荡然无存了。
  医治虽然是技术的事,但拯救疾痛,关系生死,不是所谓能起死回生、功治百病的灵芝虫草、妙丹圣药的技艺,可以虚妄离奇不着实际的说说。阴阳有规律,五行有秩序,脉络有法则,不是雄辩恣意议论所能改变的法则。一个病的发作,古今如一,不会因为风俗政令有时代的差异 。
  一个药物的使用,顺正与邪逆马上就显现,不是一百年三十年可逃避的。然而宋元以来,数百年间,每个人都有他的说法,自家制定法则。按照古籍,则判若水火,综观会和疏通异说异义而调和其矛盾,以呈现其间真正之意义,则是背离如同秦国和越国(一南一北相距很远),岂是人民有奇怪的病症,药有同病异治呢?有的人用世俗流行之学废古,喜新厌旧,一定要变动,沽名钓誉,凡在学习、学术方面比较优秀的人,没有不如此的,但医法却只有一个。所以有了脉诀诊脉诀要却丢失了,本草兴盛但药性异常,张仲景的书乱用但伤寒不能治,刘朱的学说流行但杂病不能痊愈,天下的人民,不死于病而死于医,医本来是救人的道理,却成了杀人的工具,岂不悲哀﹗所以凡是技艺或可有不同的途径,唯有医必须趋向一致,古人的经书都在,优秀的经验难以诬蔑,有识之士,不能不以古为是而否定了。
  我年轻的时候喜欢医学,博览医书。读黄元御的《素灵微蕴》、《伤寒悬解》,他关于黄帝、岐伯、秦越人、张仲景的理论,如同抓住了网的纲,有条不紊。于是才搜求他的全书,用了二十年不能得到。1829年,暂任山东省馆陶县的贡士张蕴山为掖校官,得其书六种,抄写给了我,才得以研究他的学说,而越发感叹他学问的精妙绝伦。张仲景之后,火种仍可留传,不是自加尊号。
  我已经刊印了《素灵微蕴》、《伤寒悬解》、《长沙药解》,而《四圣心源》为各书的登峰造极,于是再校刊他。粗略的列举源流遵循他的创作原则,以引伸他的学说。世上做医生的,能读懂黄元御的书,则把握了脉理而得到了诊断方法,明白了药解而正确了解药性,伤寒病没有夭折的人,杂病没有膏肓的悲叹。上可得黄帝、岐伯、扁鹊、张仲景的精华,次可通王叔和孙思邈的学说,下可除河间、朱丹溪的弊端。光大先圣的大德,作治病救人的戴维,不也很美好吗﹗如果只是规囿于习俗,固执于老师的说法,没有研究,惊惧其偏颇错误,失手后成为谈资,下士听到了“道”的道理,就会大加嘲笑,则不是我所敢知的了。
  道光十二(1832)年冬十一月阳湖张琦
 楼主| 发表于 2019/9/7 18:56:46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圣心源
  赵克宣序
  [原文]宣素不知医。辛丑岁初夏,先君楼公抱恙,群医束手。迁延三阅月,势益剧。适明府龚木民以《四圣心源》一帙见示,宣受而卒识之,叹其说理精当,实为医家善本。急与医者议,仿其意制方,以希一效。而疾已大渐无及,窃恨是书之不早见也﹗
  因念人子,当父母康强时,依依承顺,辄取岐黄家言,庋置弗观,及一旦父母有疾,非不博求医术,及弗获效,则当父母床褥痛楚,呼天号泣,欲嚼舌啮臂,以分亲痛而不可得,亦已无如何。而医者方坐视成败,以其必不效之术,尝试于万一,竟至不讳,则云证固不治。
  呜呼﹗言及此痛,何如耶﹗昔张从正撰《儒门事亲》十五卷,盖谓儒者,能明其理以事亲,当知医也。
  是书作于昌邑黄氏,刻于阳湖张氏,因所传未广,爰与小搂弟校勘付梓,以广其传。区区抱恨私心,亦欲使天下仁人孝子,取是书而急识之,以善其颐养之方云尔。
  道光壬寅三月丹徒赵克宣竹坪序
  【翻译】克宣本来不懂医术。辛丑年的初夏,先君楼公抱病,群医束手无策。延后耽搁三个多月,病情越发加剧。正好明府龚木民拿《四圣心源》一书给我看,了解并且终于知道了,叹服其说理精当,实为医家好书。急忙和医家商议,仿照他的意思制成方子,希望有效。而疾病已是病危来不及,恨自己这个书没有早看到﹗
  因此想到了人子,当父母健康强壮的时候,依恋不舍承担孝顺,总是把岐伯与黄帝的书,收藏不看,到了一旦父母有病,不是不到处去求医疗办法,到了不能获得效果,就对着父母的床褥痛楚,呼天号泣,欲嚼舌啮臂,那样的亲痛真不可得,也已经没有办法了。而庸医一方面对别人的成功或失败采取旁观态度,用他一定没有效果的医术,尝试于万一,最后到病人死了,就说病证本来就不能治了。
  哎﹗说到这个痛苦,又怎么样啊﹗过去张从正撰写《儒门事亲》十五卷,大概说通习儒家经书的人,能明白道理以侍奉父母亲,应当懂得医术。
  这个书是昌邑黄氏所作,阳湖张氏刻印,因为传播的还没有广泛,于是和小搂弟校勘雕版印行,以广泛传播。我的抱恨私心,也想让天下仁人孝子,拿这个书快速的知道道理,以更好的用颐养的方子罢了。
  道光壬寅三月江苏省丹徒县赵克宣竹坪序


 赵克宜序
  [原文]先君楼公,辛丑夏抱恙,延医调治,仙草无灵。迨竹坪兄于木民龚明府处得《四圣心源》一编携归,与医者讨论,师其意以订方,而病已不可为矣。为人子而不知医,此愚兄弟之抱憾终天而椎心泣血者也﹗
  伏念是编本昌邑黄氏所著,实称善本,向曾刻于阳湖宛邻书屋丛书中。宛邻张氏集丛书十有十种,除诗、古文、词外,有黄氏所著《长沙药解》、《伤寒悬解》、《素灵微蕴》,庄氏所著《慈幼二书》,并张氏自着《素问释义》诸书,而《心源》一书,尤诸书中之至粹至精者。
  夫医虽小道,理极精深,用之得当,如济世之航,用之不当,如伤人之刃,可不慎欤﹗
  近世庸工,药性汤头一经熟读,自诩通人。及入病家,论实论虚,猜寒猜热,以人试药,莫中病情。求其观天时之变,察人事之宜,准古酌今,神而明之者,未易数觏。此矫其弊者,有勿药中医之说也。甚至逞其私智,立说著书,伐阳滋阴,损人生气。种种背妄,遗祸无穷,良可慨已﹗纵有一二依附圣经,强为诠释,惜又穿凿附会,庞杂不精,反令古圣之道,愈解而愈晦矣。
  是编宗黄帝、岐伯、越人、仲景四圣人之心传,而运以精思,达以卓论,抉天人之秘奥,阐顺逆之精微,作述相承,独标真谛,举谬悠之说,一扫而空之,其为功岂浅鲜哉﹗愚兄弟不能早购是书以起先君之痼疾,而顾念世之人子或有愿读是书者,爰另梓流传,以志终天之憾,且以见事亲者之不可不知医也。竹坪兄与宜悉心校雠,付诸剞劂,谨叙其意,以为缘起云。
  道光壬寅岁季春下浣丹徒赵克宜小楼序
  【翻译】已故的父亲楼公,辛丑夏抱病,请医生调治,仙草无效。等到竹坪兄于明府龚木民处得《四圣心源》一书带回来,与医者讨论,效法其意以制订方子,但病已不可为了。为人子而不懂医,这我们兄弟的抱憾终天而椎心泣血的事﹗
  退而自省这本昌邑黄氏所著的书,实称善本,以前曾刻印于阳湖宛邻书屋丛书中。张宛邻集丛书十有十种,除诗、古文、词外,有黄氏所著《长沙药解》、《伤寒悬解》、《素灵微蕴》,庄氏所著《慈幼二书》,并张氏自着《素问释义》诸书,而《心源》一书,尤诸书中之至粹至精的。
  医虽然是小的宇宙之道,道理却极其精深,用之得当,如济助世人的航船,用之不当,如伤人的利刃,可以不慎重吗﹗
  近世的庸医,《药性赋》《汤头歌》一经熟读,自诩为学识渊博贯通古今的人。等到到了病人家,论实论虚,猜寒猜热,以人试药,不切中病情。求其观天时之变,察人事之宜,择取古代之事,用来比照今天的情况,表面玄妙的事理,没遇见几个。这儿矫正弊端,有不服药中医的说法。甚至炫耀个人的智慧,立说著书,杀伐阳气滋补阴气,损伤人的生气。种种胡作非为,遗祸无穷,真是值得感叹感慨啊﹗纵有一二两依附医圣经典的,勉强做了诠释,可惜又是穿凿附会,多而杂乱,反而让古圣的道理,越解越难懂了。
  这篇尊奉黄帝、岐伯、越人、仲景四圣人的心传,而运用了自己的精心思考,达到卓越分析,撬开天人的秘奥,阐述顺逆的精微,创作传述先后继承,独自标榜真谛,举出了荒诞无稽的言论,一下子便扫除干净,其功绩岂是微薄啊﹗愚兄弟不能早购这个书以治先父的经久难治愈的病,但眷顾世上人子或有愿读这个书的,于是再雕刻印刷流传,以记住到死的时候都清除不了的悔恨,并且认为奉养父母亲的不可不懂点医。竹坪兄和我悉心校勘,付之于刻印,郑重恭敬地述说这个意思,也是刻印的起因。
  道光壬寅岁季春下浣丹徒赵克宜小楼序
 
 楼主| 发表于 2019/9/7 18:57:45 | 显示全部楼层
江夏彭崧毓序
  [原文]古今医书,汗牛充栋,读不胜读,尤刻不胜刻也。不善读者,狃于所习,失之于偏,则其误犹在一己,不善刻者,茫无所择,失之于滥,则其害将遍天下。夫刻书者岂尝有意贻害哉,其心方以著书立说皆有利于人世,而讵知适以成害耶。且天地间之可以生人者,无不可以杀人者也。圣人体天地好生之心,制为种种生人之具,后世寖失其意,遂往往至于杀人,兵刑其大端,而医术则亦非细故也。

  上古医药未兴,其民多寿,后世方书日繁,其民多夭,其故何哉?盖医药非所以生人,特补天地之或有所憾,而人乃恃有医药,每无疾而致疾,有疾而又不慎其疾,此杀人之所以多也。夫神农著《本草》,而后世读《本草》者,辄各主所见,其说不同。越人著《难经》,而读《难经》者,复不求甚解,而其旨益晦。圣人以生人之心著书,故其书一而精,世人以售术之心著书,故其书驳而辩。彼浅陋者勿论已,即专门名家,赫赫在人耳目者,亦不免有自炫其术之见。此仲景氏《金匮》一书,能以生人为心,故遂独有千古。而昌邑黄氏宗之,微言创义,畅发其旨,亦可谓独得千古之秘者矣。顾其书不甚传,阳湖张氏求其全集,积二十年乃得刊行于世,于是远近始稍有知之者。

  夫学儒不宗六经,而好骋百氏之说,其学卑,习医不宗仲景,而墨守一家之言,其术谬。譬如圣人制兵与刑,辟以止辟,刑期无刑,皆生人之心也。自姑息之政行,严酷之吏起,而生意凋敝矣。

  予既读黄氏之书,而犹恐其行之不远也,复命次儿汝琮锓版多印,以寄四方。愿好言医者,家置一编,即欲藉以售术,亦庶几不失宗旨也夫。

  同治七年十二月江夏彭崧毓撰
  【翻译】古今的医书,汗牛充栋,读不胜读,尤其刻不胜刻。不善读的,拘泥于所习,失之于偏颇,则其错误还在一己,不善刻的,茫无所择,失之于滥,则其害将遍天下。刻书的哪里有意贻害啊,其心方以著书立说都有利于人世,而怎么知道正好变成了危害呢。天地间可以生人的,无不可以杀人的。圣人体天地好生之心,制为种种生人的办法,后世浸失其意,于是往往到了杀人的程度,兵刑其大端,而医术则也不是小事故。
  上古医药未兴盛,其民多长寿,后世方书越来越繁多,其民大多夭折,原因在哪里?医药不所以生人,特补天地之或有所憾,而人才恃有医药,经常无疾而致疾,有疾而又不仔细辨证其疾,此杀人之所以多了。神农著《本草》,而后世读《本草》的,动不动各主所见,其说不同。越人著《难经》,而读《难经》的,又不求甚解,而其旨益隐暗。圣人以生人之心著书,所以其书专一而精,世人以售术之心著书,所以其书乱而诡辩。他们浅陋的不论已,即专门名家,赫赫在人耳目的,也不免有自炫其术的表现。此仲景《金匮》一书,能以生人为心,所以独有千古。而昌邑黄元御尊奉他,含蓄而精微的言辞创立道义,畅发其要旨,也可谓独得千古的秘密的了。看到其书传播的不广泛,阳湖张氏求其全集,积二十年才得刊行于世,于是远近始稍有知道的了。
  学儒的不宗六经,而好发挥百氏的说法,其学低劣,习医不宗仲景,而墨守一家之言,其医术谬误。譬如圣人制兵与刑,辟以止辟,刑期无刑,都是生人的心。自姑息的政行,严酷的吏起,而生意凋敝了。
  我已经读了黄氏的书,但还恐其行之不远,又命次儿汝琮锓版多印,以寄四方。愿好言医的,家置一编,即欲藉以售术,也或许可以不失宗旨。
 楼主| 发表于 2019/9/7 18:59:12 | 显示全部楼层
欧阳兆熊序
  [原文]呜呼﹗医学之坏,至今日而极矣。其鬻术者无论也,即有一二嗜古之士,欲以涉猎方书,研求医理,而谬种流传,往往守一先生之言,以为标准。俗学茫昧,千手一律,杀人如麻,不可殚记。有诘而难之者,曰︰吾之学,朱、张、刘、李之学也,吾之方,固出自景岳《八阵》、叶氏《指南》之所传也,然而不愈者,有命焉,非医之咎也。噫﹗虽予亦以为非医之咎也,何则彼其耳目锢蔽已深,性灵没日久,虽欲自拔而不能,亦大可哀也已。
  余自束发,侍先父母疾,即喜翻阅医书。初师喻嘉言昌,又师陈修园念祖,十年无所得。道光戊申,江西陈广敷溥以玉楸黄先生《医书八种》抄本相饷。其源不尽出自医家,而自唐以后,谈医者莫之能及,二千年不传之绝学,至是始得其真。爰取《四圣心源》、《素灵微蕴》,锓板行世,一时医风,翕然丕变。今湘乡左君菊农继明毅然以昌明医学为己任,费钱一千有奇,重刊其全部,而以校雠之役相属。其嘉惠来学之心,可谓习矣。夫菊农亦尝从事于朱、张、刘、李、景岳《八阵》、叶氏《指南》之说者,而一旦弃之如遗。何今之自命为名医者先入以为主,抵死而不悟﹗读此书曾不汗流浃背,一发其羞恶是非之良,不亦慎乎﹗
  或曰︰朱、张、刘、李,古大家也,张景岳、叶天士,亦近今之名手也,斯与黄氏,优劣恶从而辨之?不知黄氏所传者,黄帝、岐伯、越人、仲景四圣之心法,彼则背而驰焉。异端曲学,足以害道,辞而辟之,大声疾呼,吾党之责也。譬之儒家,《素问》、《灵枢》,医之六经也,《伤寒》、《金匮》,医之四子书也。若黄氏之羽翼仲景,方之朱子,何多让焉﹗
  宗黄氏即以宗仲景,不宗仲景,黄岐之法不立,不宗黄氏,仲景之法不明。昌黎有言︰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读。段师琵琶,须不近乐器,十年乃可授,吾愿世之好学深思者,将后世一切非圣之书,视之如洪水猛兽,而一以仲景为归,涵濡既久,渐渍而化焉。若涉迷津,臻彼岸,导歧路,骋康庄,有不自旋其面目而捐弃故伎,如菊农之勇者,无是人也。
  黄氏尚有《周易悬象》、《素问悬解》、《灵枢悬解》若干卷,《四库全书提要》存目中已著录。闻其昌邑裔孙珍藏甚密,傥更有大力者搜而传之,于以康济群生,补救劫运,岂非医林之盛事哉﹗
  同治元年月四朔日湘潭后学欧阳兆熊序
发表于 2019/9/12 09:39:2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东西,果断收藏!
发表于 2021/6/2 06:17:4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学习了
发表于 2021/7/22 16:56:2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赶紧收藏。只可惜这些经典之书,无悟性者想读懂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我辈还需努力......
发表于 2022/5/11 12: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东西,果断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5/1/24 08:3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