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温文俊 于 2019/11/11 16:36 编辑
太阳伤寒表虚证啊,表虚得很,小小风也怕,因为表虚,所以易汗出,表虚不固啊,汗出亡阳。这个不是太阳病,是阴证。经曰: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这个是阴证。少阴病,桂枝证。伤寒论》20条云:“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指出阳虚液脱之病因、症状及治方。证之临床,桂枝证加阳虚液脱者,即可投用,不必限于发汗与否。观其脉症,知其气血两虚,营卫不和,阳气失固,故漏、汗、利诸症一时并见,治当调和营卫,补阳益气。拟桂枝加附子汤加味:
桂枝10g 白芍10g 炙甘草6g 附子6g(炮) 白术15g 黄芪15g 生姜10片红枣5枚,日三服。微火久煎60分钟,以附子有毒,当久煎去毒。加黄芪者,以其表虚故也。
由于这个病发汗过了,虚极就变成阴证了。那么这个汗多体温下降的当然也是多了,所以亡津液同时也能亡阳。那么这个时候用桂枝汤就不行,得加附子。 这个附子这个药,他是个辛温,是个热药,他有亢奋作用,同时这个药在临床上体会,他能够复兴这个代谢机能。是生物都老在新陈代谢,这种机能要是陈衰,附子很有恢复他的力量。如果这种机能陈衰,反映在里,就说下利清谷,四肢逆厥,反映于里,你要用附子配合干姜这个药,四逆汤、通脉四逆汤都是。那么如果这种陈衰的机能反映于表,这就是反映于外表,你就用附子配伍麻黄桂枝这类的药。 如少阴病,后来要讲了,麻黄附子细辛汤,他也同太阳病一样,该发汗也得用麻黄,该解肌也得用桂枝,这个法度,这里也是。这个汗漏不止,这个发汗是不行了,也得解肌。但得解肌因这么样子虚,而现阴寒的状态,你使用桂枝汤是不行了,非用附子,大力附子。这个吃下去,既能够达到解表的作用,同时这种陈衰机能也能恢复。 所以附子这个药,有这些作用。那么这个可见也是少阴病范围,但是少阴病里头,也就是桂枝汤证,而现阴证的话,加附子。 阴虚证表证阴虚还是一种少阴,这个表证有两种:一种是太阳,表阳证;一种是少阴,表阴证。那么这个桂枝加附子呢?就是桂枝证而现于阴证,就是少阴病现桂枝汤证,就是这么一个情形。那你光用桂枝汤是不行的,他是一味恶寒而不发热,当然也怕风。他也出汗,出汗出的更凶了。 那么来应用呢,比方说少阴病,他有自汗,脉微细,但欲寐,这些情况,那你不能用麻黄附子甘草汤,虽然无里证,也不能用麻黄附子甘草汤,你得用桂枝汤加附子,就是这个意思,所以对这个方剂的这个应用的标准,就是桂枝汤证而现少阴病。当然了本段的说法也可以作参考嘛,汗漏不止哪,四肢拘急,难以屈伸哪,恶风的厉害,不发烧。发烧也不一定不发烧,但人不发热。
我编那本书《罗生注释古本伤寒杂病论》,在本站就有下载,里边详细说明了“桂枝附子汤”的应用,也有一个医案,和这个差不多。 这个病人一买就是20剂,这是错的,药对证了,会向愈,病情已经发生变化了。再用原来的药,反而不对证了。所以吃上三五剂后,有变化了,应当咨询医家再继续用药。哪有一个方吃到病愈的呢,哪有这事,没有,病情变化了,方就要变,变好也是变啊,这个就是中医,中医得辨证论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