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1123|回复: 3

物质世界是六维的——阴阳五行是时空与物质整合思维的产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3/29 19: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sunjingxin1955 于 2019/3/29 19:22 编辑

                                                                                                                                               
                                                              物质世界是六维的

                                                                          ——阴阳五行是时空与物质整合思维的产物

                                                                                             题解

       时空是四维的,中医学还要加上物体的振动(声能源)辐射(光、能源)一共是六维的。

     百度了一下“维度”这个概念,本是一个物理名词,是对于事物——体的数学度量方式:
     点是零维的,线是一维的,面是二维的,体是三维的,加上时间就是四维时空了。
    一直以来,对于四维以上的维度——多维度的理解,对于人们始终是一个挑战,很难想象五维六维是什么情况,以致于一个人有超人的感知,就说他“有第五第六感官”,或者说他有更好的“直觉”,似乎直觉可以与更多维度的感知有关。但一看关于“维度”的百科,原来多维度——五维以上是这样简单:
    四维时空(时间+物体,简称“时体”)+  =
    五维=时体+线
    六维=时体+面
    七维+时体+体
    八维+时体+时体
    更高维度——多个球体、建筑、山川河流、国家、人物……无限维度(推论)!
    如果维度可以如此理解,这真是一个超好理解的概念了。
    不管这是不是“维度”这个概念的本义,有人根据举例作是解,你也没什么脾气不是?这样,我现在和每一位同学亲朋好友都是一个个多维个体了,如此数学描述一个人,当然不如使用现代通讯设备——手机视频来的又快又好。如果不用手机,用四维数学描述一个人的实时状态,你也难于分辨他是躺着还是正在散步,甚至是否活着。怎么办?
    数学是最推抽象的,最能够反应一个个个体的本质,不是对他她它进行四维时空描述,因为这其中空洞“无人”,所谓物质要在时空当中运动,哲学是不是这样讲的?比如我现在:2019年3月29日,中国吉林白城,时间空间四维和我(一个三维的体),这才完整不是?再具体些,说我现在还好,正在用电脑写文章,这个“七维的我”,但再怎么描述(写一篇长文),众多信息也不能尽数传达现在的我(写下的都是已经过去的历史了)。那么,如果要描述每一个人,每一个物体该怎么办?抽出他她它即时的“体温“——物质分子原子的振动与色光能量辐射:
    一摸,凉的,这不是活着的动物;踢他一脚,脚趾头破了,这是钢铁石头;柔柔的湿乎乎的,但不温热,这是猪肉……
    所以,时空加振动、辐射六维,作为描述一个物体以及一个人的即时状态,如此抽象,要好过数字的抽象,还有比这更好的方法吗?
    ——她36.5℃,心率72次/秒,大致健康;
    他39℃,心率110次/秒,他感冒了;
    这个星球辐射蓝色的伽玛射线,这是中子星;
    它不断发出白色的艾克斯射线暴,这是一个超新星;
    它最高最低大气温度零下60——80℃,最高零上70——80℃,这是地球……
    这个方法怎么如此熟悉?对!这正是阴阳五行的时空框架——四时八节二十四气+东南中西北、木火土金水(按季节相生排列)作为时间空间的代码:
   
    东方甲乙春木——
    南方丙丁夏火——
    中央戊己长夏土——
    西方庚辛秋金——
     北方壬癸冬水——
    ……   ……
    木火土金水又是宇宙全部物质的代表(见《五行说木——现代科学与中医学的世界观方法论之比较》),即时空当中加进了全部的“体”。然而五行的每个个体要一一地加以描述吗?虽然已经简化成这样简单,但还是有更为高等的抽象概括,此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的话得到了最为合理的、具体的注解:
    宇宙的“道”即运动,变化,具体说物质无不在自己的轨道上作着上下的振动和围绕一个核心的旋转,这就是“道”与“一”,即一气,能量之气也;
    有振动就有“温度”(见《温度是阴阳的物理模型》),就有光线辐射,有温度就有高低之分,这就是“一生二”,“二”即阴阳;
    不同的温度状态决定了物质的性质与状态:高为火、低为水,夏至为火,冬至为水;火生土,水含土(地球宇宙的百余种化学元素),土含金,此即“二生三”;
    水火土(含金)三者生木,所以可代表木火土金水五行,五行即宇宙全部物质及其物质现象,即“三生万物”!
    不仅如此,前述,阴阳的物理模型是温度,而温度的本质是物质原子分子的物理振动与色光能量辐射,如此,用振动与辐射的温度高低——阴阳,代表不同温度状态,即不同的物质现象,化作不同的物质形态,以此作为五行——木火土金水的总纲,所以《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说: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时空+振动+辐射=六维
    所以,振动+辐射,其振动又是辐射及其伴生的温度辐射的一体两面,这是不是描述宇宙物质的最简方法?这不就是中华传统哲学概括的阴阳概念吗?不同的天体,不同的动植物,不同的物质,都有自己固定的振动辐射频率,这个事实,不正是阴阳的物理模型吗?这就是我的那篇文章的写作依据
    ——物质世界是六维的。
        
    此解




 楼主| 发表于 2019/3/30 20:45: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unjingxin1955 于 2019/3/30 22:22 编辑

                                                                                                                                                                  
                                                                                    中医阴阳五行的时空框架中
                        是如何表现振动与辐射对于生理病理影响的

      来自太阳以及宇宙恒星辐射与振动及其外在能量形式声、光,对于自然,尤其是生命的影响之重要是不言而喻的,所谓万物生长靠太阳,这种影响,甚至可以说是决定性的亦不为过。
    前述有物质就有振动,有振动就有辐射,没有无振动的物质——任何物质绝对、永远、无论如何达不到电子静止不跳动的-273.15°(我这里一连用了三个绝对的词语,是针对现代医学所谓能够被证伪的原理,即有一天能被证明是错误的理论才是是科学的,反对绝对正确,其理论根据是科学是无限接近绝对真理,永远达不到绝对真理,所以有错误是必然正确的),也不存在无振动的物质空间,宇宙虚空中仍然有3K的-270.15°绝对温度(又是一个绝对的表述!)。太阳的辐射,我们都可以感受到她的恩慈,感受到对于我们的重要,她的任何哪怕是微小的物理变化(其上全部物质运动都属于物理运动,因为其还不具备化学变化的条件),都可能影响地球,让我们伤风感冒,例如太阳黑子活动年及其厄尔尼诺现象与人类的流行性感冒之间的关系,现代医学已经注意到了,但现代医学却无法有效应对这种自然物理现象,因为它不具备相应的理论机制,这点将在后边论及。
    那么,振动对于自然、生命以及我们的生活的影响,简单讲两个故事。
    一个是学物理振动力学都会讲到的。十九世纪,一队美军迈着整齐步伐通过一座大桥,走到桥中间左右,突然桥垮塌了,后来经研究,是美军整齐的步伐频率,比如每分钟126步,与大桥自身固有振动频率发生了量的一致,即发生了物理学上的所谓共振,军队的步伐不断加大其震荡的幅度,逐渐超过了大桥的承受力而垮塌。此后各国军队过桥,都不再齐步走或齐步跑了。
    二是我国首次载人航天,航天员杨利伟在飞船起飞上升阶段,船体飞行振动频率达到10次/秒时,杨利伟突然感到五脏六腑快要被震碎了,他以为就要光荣了的时候,随着飞船继续加速上升,舱体的振动频率改变,十几秒后,那种撕心裂肺的感觉消失,仓内又恢复了正常。杨利伟此时有意识地眨了一下眼睛,证明自己还活着。这些异常情景都被地面飞控大厅看得清清楚楚,负责杨利伟医疗安全的监测员激动地喊道:他眨眼睛了!
    以上两个事例告诉我们,人类是生活在各种频率的振动当中的,自然界所有的物质都在发生着振动,不仅我们的环境存在各种振动频率的物体,来自太阳和外太空的电磁辐射,比如太阳的光辐射,还有我们自身也在发出属于我们自己的振动频率。在如此众多的物理振动当中,通常也就是声波与光波能够通过我们的视觉——眼睛与听觉——耳朵感受到,还有来自太阳的可见光以及暖红外线被我们的温暖触觉感受到,其他大多数是不被我们感受到而已。这其实是我们人类适应自然的结果,如果不是如此,什么频率的振动都能感知,比如高于20,000Hz的高频声波都可听到,700微米以上的红外光波都能看到,那么,我们不是被吵死,就是以其他方式打扰而死。
    而这些能够被我们感知的振动与辐射,都是与我们的感官振动频率接近或相同的,所谓“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而已,我们的生活、生长离不开这些振动辐射,那么我们有病了,也是应该“求助于”这些振动频率与辐射带给我们的相应的“气”。那么我们的阴阳五行有这样的理论表述吗?请看这些能够被我们眼睛耳朵皮肤感到的振动与辐射,我们生存环境里必不可少的这些物理能量,是它们在我们的不知不觉中行使着“万物生长靠太阳”的使命,这在我们的阴阳五行的体系中,是以
  
          五类              感知
     
    五性——寒凉平温热      五体
    五色——苍赤黄白黑      眼目
    五音——宫商角徵羽      耳
    还有最为现代科学所诟病的一个来源于振动辐射的物理量,在阴阳五行体系中是以
    五味——酸苦甘辛咸      舌
    五臭——膻焦香腥腐      鼻
来表现的,简单说,五味其实是植物果实与根茎叶、矿物、动物性食物与药物自身物质的固有振动频率之内在表现,或者经过加工之后,只有我们通过味觉与嗅觉才能感受到的。这也就是所谓的五味为何能够养人,为何能够治病,中医为何强调它的道理所在。

        附1:根据《内经.阴阳应象大论》整理的图表


                                                                五行应象表

           五行 五季 五能   五色     五方    五气   五味   五音     五脏(腑)
            木   春  生发    苍       东      风     辛     角       肝   胆
            火   夏  番长    红       南      热     咸     徵       心 小肠
            土  长夏 积蓄    黄       中      湿     甘     宫       脾   胃
            金   秋  收敛    白       西      燥     酸     商       肺 大肠
            水   冬  蓄藏    黑       北      寒     苦     羽       肾 膀胱








 楼主| 发表于 2019/3/30 21:28: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unjingxin1955 于 2019/3/30 21:31 编辑



      附2:阴阳应象大论


                                                                           阴阳应象大论

                                                                                      

                                                                                          作者:古代医者

【本章要点】
一、说明人的阴阳和天地四时之阴阳息息相通,无论养生、治病,率皆法于阴阳,才能取得临床效应。
二、具体说明人如何取法于阴阳。

      【原文】
       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①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②,生杀之本始③,神明之府④也,治病必求于本。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
       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支⑤,浊阴归六腑。
       水为阴,火为阳。阳为气,阴为味。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味伤形,气伤精,精化为气,气伤于味。
       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味厚则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
       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重寒则热,重热则寒。寒伤形,热伤气。气伤痛,形伤肿。故先痛而后肿者,气伤形也。先肿而后痛者,形伤气也。风胜则动⑥,热胜则肿,燥胜则干,寒胜则浮⑦,湿胜则濡泻⑧。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故喜怒伤气,寒暑伤形,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厥气⑨上行,满脉去形。喜怒不节,寒暑过度,生乃不固。故重阴必阳,重阳必阴。故曰: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痎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
       帝曰:余闻上古圣人,论理人形,列别脏腑,端络经脉,会通六合⑩,各从其经,气穴所发,各有处名,谿谷属骨,皆有所起,分部逆从,各有条理,四时阴阳,尽有经纪,外内之应,皆有表里,其信然乎?
       岐伯对曰: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其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脏为肝,在色为苍,在音为角,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在窍为目,在味为酸,在志为怒。怒伤肝,悲胜怒,风伤筋,燥胜风,酸伤筋,辛胜酸。
       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心主舌。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体为脉,在脏为心,在色为赤,在音为徵,在声为笑,在变动为忧,在窍为舌,在味为苦,在志为喜。喜伤心,恐胜喜,热伤气,寒胜热,苦伤气,咸胜苦。
       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脾主口。其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体为肉,在脏为脾,在色为黄,在音为宫,在声为歌,在变动为哕,在窍为口,在味为甘,在志为思。思伤脾,怒胜思,湿伤肉,风胜湿,甘伤肉,酸胜甘。
       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肾,肺主鼻。其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体为皮毛,在脏为肺,在色为白,在音为商,在声为哭,在变动为咳,在窍为鼻,在味为辛,在志为忧。忧伤肺,喜胜优,热伤皮毛,寒胜热,辛伤皮毛,苦胜辛。
       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髓生肝,肾主耳。其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体为骨,在脏为肾,在色为黑,在音为羽,在声为呻,在变动为慄,在窍为耳,在味为咸,在志为恐。恐伤肾,思胜恐,寒伤血,燥胜寒,咸伤血,甘胜咸。
       故曰: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故曰: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帝曰:法阴阳奈何?
       岐伯曰:阳胜则身热。腠理闭,喘粗为之俯仰,汗不出而热,齿干以烦冤,腹满死,能冬不能夏。阴胜则身寒,汗出,身常清,数慄而寒,寒则厥,厥则腹满死,能夏不能冬。此阴阳更胜之变,病之形能也。
       帝曰:调此二者奈何?
       岐伯曰: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可调。不知用此,则早衰之节也。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年六十,阴痿,气大衰,九窍不利,下虚上实,涕泣俱出矣。故曰:知之则强,不知则老,故同出而名异耳。智者察同,愚者察异,愚者不足,智者有余,有余则耳目聪明,身体轻强,老者复壮,壮者益治,是以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惔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与天地终,此圣人之治身也。
       天不足西北,故西北方阴也,而人右耳目不如左明也。地不满东南,故东南方阳也,而人左手足不如右强也。
       帝曰:何以然?岐伯曰:东方阳也,阳者其精并于上,并于上则上盛而下虚,故使耳目聪明而手足不便也。西方阴也,阴者其精并于下,并于下则下盛而上虚,故其耳目不聪明而手足便也。故俱感于邪,其在上则右甚,在下则左甚,此天地阴阳所不能全也,故邪居之。
       故天有精,地有形,天有八纪,地有五里,故能为万物之父母。清阳上天,浊阴归地,是故天地之动静,神明为之纲纪,故能以生长收藏,终而复始。惟贤人上配天以养头,下象地以养足,中傍人事以养五脏。天气通于肺,地气通于嗌,风气通于肝,雷气通于心,谷气通于脾,雨气通于肾。六经为川,肠胃为海,九窍为水注之气,以天地为之阴阳,阳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阳之气,以天地之疾风名之。暴气象雷,逆气象阳,故治不法天之纪,不用地之理,则灾害至矣。
       故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故天之邪气,感则害人五脏,水谷之寒热,感则害于六腑,地之湿气,感则害皮肉筋脉。
       故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以我知彼,以表知里,以观过与不及之理,见微得过,用之不殆。
       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审清浊,而知部分,视喘息,听音声,而知所苦,观权衡规矩,而知病所主,按尺寸,观浮沉滑涩,而知病所生。以治无过,以诊则不失矣。
        故曰:病之始起也,可刺而已,其盛,可待衰而已。故因其轻而扬之,因其重而减之,因其衰而彰之。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其慄悍者,按而收之;其实者,散而泻之。审其阴阳,以别柔刚,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定其血气,各守其乡。血实宜决之,气虚宜掣引之。


发表于 2022/4/15 15:03:09 | 显示全部楼层
只是某一角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2/22 15:3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