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7017|回复: 20

阴阳五行是超迈古今的,关于宇宙自然的科学认知体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1/15 21:49: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sunjingxin1955 于 2018/11/15 21:51 编辑



                                                   该给阴阳五行一个科学的定义了

      关于阴阳五行是科学还是玄学,甚至是否是迷信,总之,贬低多于大于正面评价,举凡清末民国时代的大家名流无不以否定中医否定阴阳五行为能事,如梁启超氏指斥阴阳五行为封建的大本营,被协和医院错摘了肾脏也不说西医一个不字;甚至三代名家、三代家学世医的国学大师陈寅恪宁可盲一目跛一足,也不用乃父(陈三立,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乃祖(陈宝箴曾任山东巡抚)所擅长的中医治疗;今天凡是否定中医者,也无不以阴阳五行为无稽之谈来说事儿;然而捍卫者也绝大多数自认为玄学者居多,几乎不见有人从科学的角度审视阴阳五行,凡此种种,因之而起的争议每天不绝于书。争论了数十百年,今天,该有个说法了, 也不必绕弯子了,直接就说阴阳五行是什么吧!
    阴阳五行就是一年四季二至二分四时八节二十四气当中,宇宙万物,当然主要是以地球所有的包括生命在内的物质,在由地球绕日运行所成的时空合一的八个时空节点——
    冬至、夏至、春分、秋分、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其物质形态与生命形态互动演变过程中的即时状态,例如冬至时节:水的冰冻状态,天气(火)与大地(土)金属(金)的冷冻状态,生命体(木)的潜藏蛰伏状态。
    接下来的问题是,四时八节二十四气,为何不是八行,五行为何能代表所有的物质以及物质现象,五行观念是如何产生的,人与所有生命在五行中的位置,中医又是如何将人与万物关联起来观察与认识的,既然五行属于科学,凡是科学都有相应的数理支持,阴阳五行学说有自己的数理理论支持吗等等,还有很多。以下先择其要解答几点。
    解答之前,还需明确四时八节二十四节气乃至七十二候(每五天为一候),地球绕日的每一个时间节点,都是时间与空间的统一体,时空一体,并非哲学的说辞,而是实际的天文景象。例如今日历法,春分为黄道0度,时间是3月20日(每年可有1天左右差异),夏至为黄道90度,时间是6月21日,其他你自己大可自己推算。这样把万物与生命体放到这样的时空之中,作为研究人类于其中的生理病理学说的中医学,准确说应该叫做时间与空间医学,简称时空医学。
    以上定义为了说明问题显得过长,须重新定义阴阳五行:
    阴阳五行是宇宙中日地系统物质与生命在四时八节的时空节点上的即时状态。      

 楼主| 发表于 2019/2/19 11:43:2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长时间上不了民间中医网了,一度以为此网站被人给黑了,取缔了,又很长时间不能发帖,以为在网站内说了不该说的话,给拉黑了,今天进来一看,版面一新,又可以在上面说话了,看来是对网站误解了,应该是近几个月更新网络和版面,个位版主和技术人员辛苦了!
发表于 2019/2/19 12:02:21 | 显示全部楼层
sunjingxin1955 发表于 2019/2/19 11:43
好长时间上不了民间中医网了,一度以为此网站被人给黑了,取缔了,又很长时间不能发帖,以为在网站内说了不 ...


网站现在百废待兴,欢迎先生回来。
 楼主| 发表于 2019/2/19 12:52: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unjingxin1955 于 2019/2/22 00:07 编辑

        又可以在一个题目,同一个页面之下,砌筑高楼了,不必一度同一个题目分上下楼而不可得,还要同一篇文章另起“二、三、四”之类的发文,如此,将之前的本文之二,重发在下边,以后就依次分段发出就是了,不在三、四、五... ... 的分页了。


                               该给阴阳五行一个科学的定义了   (二)

      那么又为何不是八行而是五行?其实八行似乎不是不可,而是用于更重要的阴阳八卦了。而作为中华先民认识宇宙和自身的哲学与科学工具,当然是越简略越好。还是此八节:
      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把它们分别放到八个方位上,这就是:


         八节   方位      黄道度数   日期


        立春——东北       315度     02.04
        春分——正东         0度     03.21
        立夏——东南        45度     05.05
        夏至——正南        90度     06.21
        立秋——西南       135度     08.08
        秋分——正西       180度     09.23
        立冬——西北       225度     11.07
        冬至——正北       270度     12.23

    以上八个节气,由于春秋分太阳直射赤道0°,此日全球各地太阳的高度角与各自所在地区的纬度关系简单到90°减去当地纬度,例如北纬45°,其太阳高度角就是45°(90°—45°),且昼夜平分;立春立冬的高度角相等;立夏立秋高度角相等,画出图就是一个大“米”字,中间是太阳,八个方位上是有着23.6°左右倾斜角的地球,一竖上下为二至,一横左右为二分,一横之左右两端为立春立冬,横下左右两端为立夏立秋,分别画出有着不同数量的太阳光线,表示不同的季节,如此,可以将“同质的合并同类项(太阳高度相等)”:春秋分合一取秋分太阳之数、立春立冬合一取立春太阳之数、立夏立秋合一取立秋太阳之数,这样就减掉了三个,经此合并,使之剩下五个,也就是说,这五个就可以完全代表四时八节乃至全年二十四气了。如此,“五”个太阳运行(地球绕日)之数,就代表了全年最重要的八个时段的太阳之下,大地的即时状态。问题是,在地球绕日的每一个时段或时间节点上,我们的祖先干嘛要这样认识它?
    地球正在经历着春夏秋冬四时八节二十四气啊!地球上有什么?有各种生命与各种无生命的物质,有微生物、植物、动物,有我们人类,有不同的种族国家,有天地之间的你我!是谁在掌握着我们人类的生死存亡,是我们自己吗?还是某些更高等的人或神灵?比如上帝?都不是,直接说是太阳,在具体说就是一年四季的节气决定了我们生命的存亡!什么?我可以住上房屋,穿上衣服,吃上可口的饭菜?把这些都给我们剥夺掉,就给你象其他动物一样,赤身裸体地面对四季,你我还活得下去吗?其他生命的形式谁不是被大自然所左右,要想在温馨又暴虐的自然之下“苟活”下去,我们是不是也必须适应自然,就像其他生命形态所做的一样?

    我们的阴阳五行就是要正确反应在这样的自然状态下,万物、生命,尤其是我们人类在此四时八节二十四气的生理病理,以及如何治疗的医理药理!这就是中医学的使命:把生命,把你我放进宇宙的时间和空间的大背景下,研究我们每一时刻(即时)的状态,外感还是内伤?如何应对等等,这就是中医学的阴阳五行及其要做的使命!

 楼主| 发表于 2019/2/19 13:27:17 | 显示全部楼层
水中火 发表于 2019/2/19 12:02
网站现在百废待兴,欢迎先生回来。

我和先生都在茗德中医群里。先生是我仰慕的经方大师,能与先生同群,在此又经常能够领受教益,实在是一件幸事。
中医学的基础理论——阴阳五行历来被人诟病、误解,诋毁与反对,实在是我们自己做的不到位,以为阴阳五行就是玄学,甚至是具有迷信色彩才是它的本色,岂不知它是严谨的科学!关于这点,发在这里的仅仅是其科学体系的九牛一毛,仅仅是入门而已,后边还有许多问题等待探讨。

今日发的该题的(二),不知先生有何见解,真心希望能得到先生的批评。
 楼主| 发表于 2019/2/20 14:06: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unjingxin1955 于 2019/2/21 12:44 编辑

                                                                      该给阴阳五行一个科学的定义了 (三)
                                                                
                                                                    阴阳五行是建立在坚实的生产生活实践基础上的
                                                                    对于宇宙物质现象最为恰当、周延的抽象概括

       题记:逻辑最大的问题是必须要有一个起点,起点一错全盘皆错,西方文化最大的问题就是在起点上纠结,因为,西方文化中的任何起点都是假设的(引者注:例如创世神话),一切都错在假设上。
        ——曹国俊《破解河图洛书——对话韩秉欣教授》2012-09  
  
       无疑 ,谁也不能否认,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从事农业生产并取得与之相关的领先的科学技术的国家,无论是文献记载还是地下发掘,都可以充分证明这一点。即以最新的地下发掘来看,河南省舞阳县贾湖村的距今7800年~9000年的史前聚落贾湖遗址,先后出土了30多支用丹顶鹤尺骨制成的有着5、6、7、8孔的骨笛,这不只是中国年代最早的乐器实物,更被专家认定为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乐器。实验证明,贾湖骨笛不仅能够演奏传统的五声或七声调式的乐曲,而且能够演奏富含变化音的少数民族或外国乐曲。它的出土,改写了先秦音乐史乃至整部中国音乐史,具有无可比拟的重要地位和价值。它将我国和世界音乐史大大提前了两千多年,打破了中国古代只有五声音乐,七声音乐外来说的历史定论。而乐器的制作,即使在今天,也是一个关系深奥的数学与声学原理的精深的技术问题,这些骨笛出现在人类还普遍处在数学科学蒙昧期的九千年前,单从技术角度论之,也可见当时贾湖人有着怎样高超的技术水平。问题是音乐和农业耕作有什么关系?在这个遗址中与这些骨笛同时出土的,还有大量已经碳化的谷及石磨盘、磨棒、石铲等与农业生活相关的实物资料,表明8000年前这里已有了人工栽培稻,一再刷新世界上中国最早栽培稻谷的考古记录。对于还处在原始氏族社会的贾湖人,生存无疑还是艰难和首要的问题,即一切活动都是为着满足吃喝住行,然后才有能力去进行其他的诸如繁衍,以及精神的,上层建筑等活动。所以,处在人类社会早期的原始人类,一切与科学技术相关的,首先必定是与生计相关的,在生产力低下的时代,需要每一个“能动的人”都必须投入到生产生活活动(例如照看幼儿)中去,其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研究、创造、发明的对象,也必然是与生产生活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的,例如那些陶器的盆盆罐罐;有的几乎是天天都要用于生产服务生活的,例如这些骨笛,开动最高级的科技知识,调动最为精细的计算技能与精神体能而制造出来的,更不可能是用它天天来讨好与侍奉神明,也不可能每做一件事都必须先要问问神明,迫切的是事关生计的事物现象及其规律的认知,来为生计服务,即使现代宗教也不是天天都要礼拜的。至于怎样去讨好神灵,懂得讨好娱乐神灵,已经是生产有了极大的发展,人类有了较为充裕的衣食和不用从事生产活动的“闲人”,产生了有统治者的国家之后的事情,比如我国商朝时代。因此, 有学者将这批骨笛定义为为农业耕作观察日月天象与季节变换运行的天文科学仪器,根本不是什么娱神的祭祀用具。明显是生产生活用具,说成是娱神的器具,不过是西方霸权为了抬高自己的宗教文化,迎合批判马克思生产力生产关系理论,贬低东方文化而强加的,却被我们的历史文化界奉为神明。即如贾湖出土的骨笛、龟壳藏石、骨制叉形器等,我国的考古学界许多人对此不察,人云亦云,说成是宗教祭祀用具,不知原始人类那些食不果腹的宗教信徒们,每天第一件事是先为生存奔忙,还是雷打不动,先是五体投地祈祷一番才干活去(一笑),如今考古与历史理论界甘当这些舆论的应声虫,不过是帮着制造西方文化优越论而已。



 楼主| 发表于 2019/2/20 14:08: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unjingxin1955 于 2019/2/20 15:58 编辑

                                                                             该给阴阳五行一个科学的定义了 (三)


        与上边内容重复,又没有删除键,两段同样内容看着实在别扭,只好将此段剪切掉,留下空白。
 楼主| 发表于 2019/2/20 14: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unjingxin1955 于 2019/2/21 22:16 编辑


半自然的农耕五事——水火土金木抽象出阴阳五行的宇宙观


      我国古代农业技术之先进,举一个与之相关的,且又最为重要的农业耕作技术:早在西周时就有了垄作法。那么垄作法有什么特别的,有多么先进?
      不要忘了周人的祖先就是大名鼎鼎的为尧帝舜帝作农业部长,教人稼穑的后稷,其后代公刘又率部族由邰(今陕西武功)迁豳(今陕西旬县彬县),古公亶父又迁岐山,在周原世代农耕,且世代为国家(夏商)的农业部长,直到文王周武王趁殷纣王无道,推翻殷商的统治建立周朝。到了战国年间垄作技术就早已普及到华夏各国。读过《东周列国》的朋友,应该还记得齐国曾被晋、卫、鲁国联合在鞌之战打败,那位豪言“灭此朝食”的齐国顷公战败差点当了俘虏,其后在几乎是城下之盟的和谈中,晋国要求齐国土地地垄的朝向不论地理地势,一律都要顺着晋国的来路——东西向,以便晋国军队此后向东用兵行军顺畅(农村长大的都应该知道横着地垄沟赶车是什么情形),遭到了齐国的拒绝。这一技术,沟、垄相间之间,一下增大了土地30%左右的表面积。例如东北今天大田垄作宽70cm,如果是平地,每一米长田垄不过0.7平方米,如果开垄沟深度20cm,其垄顶宽约50cm,垄坡长度25cm左右,此时这个70厘米宽的表面却有了50+25×2=100cm朝天的表面宽度,每米田垄表面积就成了1平方米,每公顷10,000平米土地就可以有13,000平方米的受热面积,这可以显著提高土壤保温保墒,增大昼夜温差,使田垄升降温速度快,幅度大,利于土壤透气和微生物的生存繁殖,利于薯类作物块根膨大与其他作物果实营养积累和增产,抗旱灌溉抗涝,便利除草中耕深松土壤施肥等田间管理。此一先进技术,领先西方两千多年,直到现代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西方国家才从中国学会垄作技术,此前其农作都是大面积平播,也是因农作物几乎只有小麦,只吃面包的西方,更不可能发展出先进的垄作技术。因此,受到韩国动不动就要将中国的各种文化遗产拿去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启发,我们今天还真有必要把垄作技术向联合国科教文卫组织申请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倒不是争此名义,而是向全世界宣扬我们悠久的农业耕作的历史文明。今后在影视剧的拍摄上,春秋齐晋鞌之战应该将战争和谈中的晋国要求、齐国拒绝这件事,浓墨重彩,写上一大笔。
      如上所述,中国农业的先进和历史的久远,至少可达万年,对于农业生产中的科学技术问题,要不了几代人,就可以体会出农业耕作必须的几大要素:
      水、温度(火),此二者是农耕气象要素的核心,植物春生夏荣的物候规律,也是农业得以实施的前提条件,也是认知其规律,促进天文观测及其历法诞生以及各种相关的科学技术进步的直接动力;播种种子的土地,促进增产的肥料(金:氮磷钾等),这是农业耕作得以实施的基本物质条件。以上所有加上不算是自然前提的人工,合力培植目标作物粮食蔬菜瓜果,乃至园林花草(以“木”为代表),最后将其概括为从事农业耕作的“农耕五事”;以此为准,将那些有用于农耕、日常其他生产生活以及国家施政、武备的必须物质归类为五材、五用等。以图示之就是:

        农耕五事生生(木)图

            水            
      (含金)火(太阳)— >木     
            土                        

                  图一

      或者表示成:
      火 >土— > 金— > 水— >木…(按相生关系排列)

                  图二  
 楼主| 发表于 2019/2/20 14:40: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unjingxin1955 于 2019/2/20 15:21 编辑

        五行概念最早文献见诸周初《尚书.洪范》:
        “初一曰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

        《国语‧郑语》:“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万物”;

        《左传》“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


    《洪范》五行,叙述了五行水火木金土构成的物质之自然特性——润下、炎上、曲直、从革、稼穑,这些是从物理角度描述五行物质在施政时要注意利用与控制的质、性;咸、苦、酸、辛、甘,这是从五行化生五味,即五大类口味的食材对于人类的食物、药物范围所做的定义与概括,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味道了呢?当然,食物的味道不仅仅至有这五味,比如涩味与淡味,其实是可以归类到酸味或苦味与甘味之中,前者从水果大多在初生阶段酸涩不可入口, 蔬菜大多具有较为清淡的涩味或这苦味,后者从缺水干旱地区人们将淡水称为甜水可见。再如牛羊之膻味、鱼肉之腥味,其实可以归类到甘味中,因为这些高能量的食物,国人将其统称为肥甘。辛味是除了今日包括薯类在内的大宗主粮作物以及麻类之外,大多数植物种子果实乃至根茎的主要味道,例如椒姜葱蒜类、桂树的茎皮等,为经由春夏的酸、苦积聚而来,到了秋天肃杀之气降临,果实成熟而辛味得,因此,《礼记》将辛味作为秋季的味道,如此系列归类,成就了中医学五味对应五行五季(中医有长夏,属土,大致与三伏并行,且以甘味归之)。
      箕子对武王首论五行,根本上说,不是在谈论五行之用,而是在论五行之政——国君为政的物质基础,就是这五者,少了任何一样,都是国将不国的,与后边的《左传》“五材”之论,如出一辙,而细数之下,除此之外,并无其他了。华夏自古药食同源于此可见其源流,较之游牧主食肉奶禽类,粮食与蔬果茶不过是少用之辅食,其实是多了肥甘,少了“辛味”,缺了“苦味”的,由此决定了中华自古食材并重五味,也因此决定了华夏食材来源之丰与烹饪法之众——互相掺杂、去其寒温苦涩辛甘腥膻之偏味或者毒性,调和不同的味,使之适合口味、益于养生与治疗疾病,也使得食材与药材中多了“辛苦”,民族品行中多了“肯吃辛苦”,因此食物可以三百六十五日顿顿不重样,与其全年每天吃简单的几样东西且嗜食肥甘,从草药到化学合成药,只知道单一成分入药,何啻天壤!“食色性也”,“民以食为天”,不为别的,即使今天中华民族为了一口吃的,也见出中华之智慧高于世界其他种族——华人将蔬菜种到全世界任何可以立足之地以及太空中,因此基础而实现伟大复兴,也是情理之中!
      
      《国语》“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万物”,实际是在说为金木水火所成万有之方物——各地的物产不离此数者而各具特色而已。这一条更是强调了河图洛书五行中央土的作用:周天子与诸侯们按照《礼记.月令》的礼仪,每年四时八节到都城的四方郊祀,行礼如仪,以及日常按照河图洛书九宫之数安排生活与行政的场景,而这些仪礼以及行政、生活无不围绕一个核心——农耕生活文化的方方面面展开。《礼记.月令》的场景,不仅为汉朝全面继承下来,而且为嗣后各朝各代一脉传承下来,甚至包括金、元以及清朝的统治者,这从元修建大都北京城以及明清完善天坛、地坛,把四时四方郊祀地点,开始固定到天地二坛;清朝天子耕种一亩三分地,春分时节率领文武百官行耕作之礼,进而颁布政令,天下农耕开始,这是在证明:《礼记.月令》记载之政事到满清亡国,从未间断过,不仅如此,凡是统治这片华夏热土的其他民族建立的政权,也必须继承这套文化礼仪,才能够顺利地、合法地,得到在此生活的汉族人民配合统治这块土地。这在说明什么?按照五行与洛书九宫安排行政与生活是虚构的?是迷信落后的封建毒素?恰恰相反,这正是汉民族文化的先进之处:无论是谁,想要得到农耕蚕桑生活之利,这远比游牧经济先进,且令游牧民族同样能够安居,各族人民都能乐业的富足、安定,远离迁移不定、风雨无常、温饱难求的辗转流离生活,他就必须接受这套制度的安排,他也必须按照《月令》行礼如仪,否则,那就只好请他离开这块热土。
 楼主| 发表于 2019/2/20 15:39: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unjingxin1955 于 2019/2/22 06:09 编辑

   
    按:中华文明为何如此强大,以致无论是谁想要统治她,都必须接受其文化以及生活生产方式,原因何在?无疑,两个字——农耕!这也就合理的解释了为何在近现代工业文明出现之前,世界天下的中心只能是华夏中国——世界的生产力和生产方式最先进之区在此;也可以解释近三百年来,尤其是近二百年来华夏文明为何衰落——生产力与生产方式的先进之区旁落;更可以解释我国为何在新中国建立之后七十年间,改革开放之后四十年间就能超越包括美国在内的所有的当代强国,再次成为世界生产力最为强大的中心:
    这是一贯先进的农业文明与现代最先进的工业信息文明的强强组合的结果!
    这也雄辩地证明了华夏文明的起点与前提一开始就是正确的,最大的一点就是从源头上避免了走入诞生宗教,以宗教立国的歧途(后边另文申述)。这个先进的农耕文明,其中就包括了按照自然规律安排生产生活,例如农历与公历并行的纪年历法:人类源于自然,其生存资源来自自然,师法自然,为此建立一整套与自然融合,适应自然的律法、礼仪、祭典等,不仅是我们我中华如此,华夏民族不过是其模范生而已(想象不出,人类的自我治理不去师法自然从自然中寻找治理原型,而是其他什么东西,其最终的结果会如何;各种神创也是一种建立的自我治理模式,然而深究其理,还是大量运用了自然法则与定律,不然,尚有人类社会之发展乎);至今科学与非科学争议不断、屡打不死的中医中药;丰富无比,无论是谁都不能抗拒的饮食文化,接受它,即等于接受其文化的全部;无论是操着什么样的语言,统一使用的汉字立刻拉近天南海北、五洲四海之间的距离;无论身处何地,种菜种粮,对于土地的特有的情怀;无与伦比的源于河图洛书周易八卦数理的心算数学能力与强大的学习能力,接受新事物以及相关的创新能力等等,其他各个文明体,都没有工业文明之前这样的文明与文化,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他们近三百年来依靠掠夺积累起来的物质文明以及精神文化成果被我们迅速赶超,一点也不奇怪。
    这里就不能不指出,在中华民族陷入三千年未有之巨变,反思我中华近代以来为何落后之理,是把中华文明的农耕特点,甚至包括文字的一切都作为负遗产看待的,农耕文明则成为了羞于启齿的历史包袱,在一切相关的学术问题上,一切以西方的价值为标准,洋人说什么是什么,尤其是在史学上的西方中心,几乎是学术的标准,以致在正确看待今天艰难生存的中医中药的时候,近现代以来梁启超等几乎所有文化大师对于以阴阳五行为代表的中华文化的负面评价,到今天还是大有市场,几乎影响了所有的反中医人士。今天,是到了应该正确评价以阴阳五行为代表的中华文化文明的时候了。

     《左传》“天生五材”一句,即指包括粮食蔬果在内的五种材质——水火木金土——关系着祭典、军政、民生等物质类别,“废一不可”,可见其重要程度——每一项都不可或缺,否则,国将不国。那么,除此之外,还有治国理政不可或缺的其他物质类别吗?比如礼教之音乐需要的材质,即所谓的八音,我国古代八种制造乐器的材料——金、石、丝、竹、匏、土、革、木(或可加骨角)八种不同质材,细看下来,土石类可以归于一类——土,因为石头风化即为土;丝竹匏革木为一类——木,因为这些都是取用于生物体,在五行之中,所有生命都归类于木类,于五行之中参与自然的交互运行。这样,乐器制作材质就归类为金、木、土三者,五行就差水火了,那么,今天科学如此发达,有水火制作的乐器吗?电影倒是有风火水声效果的道具,但那不是音乐乐器。可见,音乐制作同样没能超出五行范围。那么,古往今来,有没有“跳出三界(天地人)外,不在五行中”的人和事、物呢?有,那是神话。
      至此,可以总结一下,为何华夏文明偏爱或曰钟情于数字“5”。 根据农业生产总结出来的五农耕五事,类及与之相关的“五材”“五用”,包括人类在内的大多数肉食、杂食性哺乳动物的指趾数,于是我们的祖先确信: “五”是上天暗示给人类的通天的钥匙,“五”中蕴含着宇宙的大道!于是古人在“五”这个数字上做起了文章,沿着这条数字五铺就的道走了下来:将四季加出一个长夏成五季与五行相配,乐理上的五音相生,又产生了五音以及五蓄、五谷、五味、五色,总之一大串与五行相匹配的关于五的事物。可见当时的古人心里很虚,极力到处寻找证据,甚至不惜“自降身段”,将自己等同于自然界的普通生物甚至无生物,即天人合一观念,其最有力的数理支撑,就是河图数理的发现,直接将人与植物、动物、乃至微生物,甚至无生物一起,放到了一个四时八节的大平台上,共同经受着日月经天,江河纬地,风火湿燥寒,寒来暑往的无情洗礼。在科学发达的今天,如果说人类还能够像模像样地与上天平起平坐,不在乎寒来暑往的侵袭,但是,只要我们一旦脱掉这套象征着文明的衣装,毁掉精心装饰的华堂楼宇,那么,整个人类必须要重新茹毛饮血,让自己重新长出披毛,生活地域收缩到赤道两边,直接被打回一般动物,甚至不如的境地,其高贵将不再,所有的宗教文明,物质文明以及人类的尊严都将荡然无存!同时,河图数理以及华夏数千年来的生存经历也在告诉今天的人类,尊重自然,尊重生命, “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 ,这才是人类必须尊崇的宗教教义!
      如果说,一门科学最终的建立基础在于确信无疑的数理,那么,河图洛书就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数理,是人与自然间为统一整体之实证,当然更有无数现实的自然与生产生活实际与实践的验证支持。西方人可是直到16世纪达尔文用大量的化石,相同种类科属的动植物因为地理环境的不同发生明显差别的事实,从而提出进化论以后,以及现代生物学认识到包括人类在内的动植物,其蛋白质构成的最基本素材完全一致——21种氨基酸,才终于确认了人与自然的同一关系,不然,西方会一直生活在上帝创造的神话中而自视高贵,就如今日自认为其社会制度为终极真理一样可笑。因此,五行思想,是关于人类与宇宙自然系统统一的科学体系,当然能够指导应用于人类最高的生命科学及其医学科学领域,从而诞生了更为科学的华夏独一的中医学,并且站上了古今生命科学的巅峰。而关于现代医学之科学而不高的原理,将有另文探讨之。
      以上可见五行、五材、五用成文之际,其与不可或缺之农作食之味,生产生活之器之用之密切,农业科技经验与器用材质之认知,朝野早已经形成共识,逐渐形成国家行政的主要内容与物质基础,并且上升到国家战略(《左传》五材之用,废一不可)高度。同时,在不断的天文活动中,对于季节与物候之间的关系的认识当中,“变易”的思想逐步形成也是自然之理——太阳不断在冬至夏至春分秋分之间每日不断往复运动,日影随之长短变化;万物,尤其是有生之物经历一番风火湿燥寒与生长化收藏的生命周期,一切都在它的掌控中变动不已,于是一个高度概括的概念诞生了,这就是——易。轻易、简易、不易、蜥蜴、变易……其甲骨文字形演变为文“易” ,与甲骨文昜(yang二声)即太阳字形近似。昜,从“日”从“丁(筑台设圭表)”从“三(刻画日影)”。因为两个字形在演变中最终差别很小,于是常用的“易”之形音义取代几乎废弃的“昜”,并以之为《易经》命名,其得力处是“易”之形、义皆有太阳的含义于其中,这也是“易”能够取代“昜”字,并成为中国古代最高经典的重要原因。
       “水与温度”之重要,当然也不难从五事之水火概念,结合年份二至(冬至夏至)抽象出“阴阳”的概念,进而产生出伏羲创制八卦,虽然只是传说,但结合我国农耕文明发展过程,以及近一百年以来的考古发现,例如河南濮阳青龙白虎形意墓葬的发现,确信早在文字产生流行数千年前,阴阳五行的概念就已经形成了,河南贾湖、濮阳的考古发现表明,这绝不是推测之词。到了战国时代,与农业生产相关且同步发展的科学技术,包括天文地理、气象、农作、术数来一次大总结,大荟萃,集成了阴阳家一派学说。然而到今天,人们一提阴阳家,就认为是古代的迷信的渊薮,不知这实在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传承的关键点。这个关键点就是将人们早已认识到的农耕原理、要素用文献著述的方式,例如《吕氏春秋》中的《上(尚)农》、《任地》、《辨土》及《审时》等四篇文章,是目前所发现的战国时最完整的农家言论,为最值得注意的农学论著。在这四篇论文中,《上农》专谈农业政策,申述了“重农主义”主张,其余三篇则专谈农业生产技术,对土壤、水利、保墒、播种、植株培养等农业生产技术和措施,以及相土之宜、审天之时等问题都有所讨论,以其广为传播。除了前述的先进的垄作技术,更有从战国末年流惠至今的杰出水利建设——都江堰水利工程等,都在雄辩的说明,我国彼时与农业相关的不仅仅是技术,而且上升到了系统的科学认知,其中即包括阴阳五行理论的确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无人不谈阴阳,无一家不说五行。到了秦汉时代,更是设立专门的机构掌管天象和日月观测,加上类似今天技术计量监督局的机构职责——太史,并专门记载在如《史记.律书》、《汉书.律历志》的官修史书中。
      任何符合客观规律的认识,都必然有着深厚的生产生活积淀或概括总结。笔者在认识这个问题的时候,也正是本着这样的思想,将中国的科学技术、历史思想文化现象及其谜团的破解,归因于我们中华民族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农耕民族的历史背景及其文化现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5/1/21 18:4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