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sunjingxin1955 于 2019/2/22 06:09 编辑
按:中华文明为何如此强大,以致无论是谁想要统治她,都必须接受其文化以及生活生产方式,原因何在?无疑,两个字——农耕!这也就合理的解释了为何在近现代工业文明出现之前,世界天下的中心只能是华夏中国——世界的生产力和生产方式最先进之区在此;也可以解释近三百年来,尤其是近二百年来华夏文明为何衰落——生产力与生产方式的先进之区旁落;更可以解释我国为何在新中国建立之后七十年间,改革开放之后四十年间就能超越包括美国在内的所有的当代强国,再次成为世界生产力最为强大的中心: 这是一贯先进的农业文明与现代最先进的工业信息文明的强强组合的结果! 这也雄辩地证明了华夏文明的起点与前提一开始就是正确的,最大的一点就是从源头上避免了走入诞生宗教,以宗教立国的歧途(后边另文申述)。这个先进的农耕文明,其中就包括了按照自然规律安排生产生活,例如农历与公历并行的纪年历法:人类源于自然,其生存资源来自自然,师法自然,为此建立一整套与自然融合,适应自然的律法、礼仪、祭典等,不仅是我们我中华如此,华夏民族不过是其模范生而已(想象不出,人类的自我治理不去师法自然,从自然中寻找治理原型,而是其他什么东西,其最终的结果会如何;各种神创也是一种建立的自我治理模式,然而深究其理,还是大量运用了自然法则与定律,不然,尚有人类社会之发展乎);至今科学与非科学争议不断、屡打不死的中医中药;丰富无比,无论是谁都不能抗拒的饮食文化,接受它,即等于接受其文化的全部;无论是操着什么样的语言,统一使用的汉字立刻拉近天南海北、五洲四海之间的距离;无论身处何地,种菜种粮,对于土地的特有的情怀;无与伦比的源于河图洛书周易八卦数理的心算数学能力与强大的学习能力,接受新事物以及相关的创新能力等等,其他各个文明体,都没有工业文明之前这样的文明与文化,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他们近三百年来依靠掠夺积累起来的物质文明以及精神文化成果被我们迅速赶超,一点也不奇怪。 这里就不能不指出,在中华民族陷入三千年未有之巨变,反思我中华近代以来为何落后之理,是把中华文明的农耕特点,甚至包括文字的一切都作为负遗产看待的,农耕文明则成为了羞于启齿的历史包袱,在一切相关的学术问题上,一切以西方的价值为标准,洋人说什么是什么,尤其是在史学上的西方中心,几乎是学术的标准,以致在正确看待今天艰难生存的中医中药的时候,近现代以来梁启超等几乎所有文化大师对于以阴阳五行为代表的中华文化的负面评价,到今天还是大有市场,几乎影响了所有的反中医人士。今天,是到了应该正确评价以阴阳五行为代表的中华文化文明的时候了。
《左传》“天生五材”一句,即指包括粮食蔬果在内的五种材质——水火木金土——关系着祭典、军政、民生等物质类别,“废一不可”,可见其重要程度——每一项都不可或缺,否则,国将不国。那么,除此之外,还有治国理政不可或缺的其他物质类别吗?比如礼教之音乐需要的材质,即所谓的八音,我国古代八种制造乐器的材料——金、石、丝、竹、匏、土、革、木(或可加骨角)八种不同质材,细看下来,土石类可以归于一类——土,因为石头风化即为土;丝竹匏革木为一类——木,因为这些都是取用于生物体,在五行之中,所有生命都归类于木类,于五行之中参与自然的交互运行。这样,乐器制作材质就归类为金、木、土三者,五行就差水火了,那么,今天科学如此发达,有水火制作的乐器吗?电影倒是有风火水声效果的道具,但那不是音乐乐器。可见,音乐制作同样没能超出五行范围。那么,古往今来,有没有“跳出三界(天地人)外,不在五行中”的人和事、物呢?有,那是神话。 至此,可以总结一下,为何华夏文明偏爱或曰钟情于数字“5”。 根据农业生产总结出来的五农耕五事,类及与之相关的“五材”“五用”,包括人类在内的大多数肉食、杂食性哺乳动物的指趾数,于是我们的祖先确信: “五”是上天暗示给人类的通天的钥匙,“五”中蕴含着宇宙的大道!于是古人在“五”这个数字上做起了文章,沿着这条数字五铺就的道走了下来:将四季加出一个长夏成五季与五行相配,乐理上的五音相生,又产生了五音以及五蓄、五谷、五味、五色,总之一大串与五行相匹配的关于五的事物。可见当时的古人心里很虚,极力到处寻找证据,甚至不惜“自降身段”,将自己等同于自然界的普通生物甚至无生物,即天人合一观念,其最有力的数理支撑,就是河图数理的发现,直接将人与植物、动物、乃至微生物,甚至无生物一起,放到了一个四时八节的大平台上,共同经受着日月经天,江河纬地,风火湿燥寒,寒来暑往的无情洗礼。在科学发达的今天,如果说人类还能够像模像样地与上天平起平坐,不在乎寒来暑往的侵袭,但是,只要我们一旦脱掉这套象征着文明的衣装,毁掉精心装饰的华堂楼宇,那么,整个人类必须要重新茹毛饮血,让自己重新长出披毛,生活地域收缩到赤道两边,直接被打回一般动物,甚至不如的境地,其高贵将不再,所有的宗教文明,物质文明以及人类的尊严都将荡然无存!同时,河图数理以及华夏数千年来的生存经历也在告诉今天的人类,尊重自然,尊重生命, “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 ,这才是人类必须尊崇的宗教教义! 如果说,一门科学最终的建立基础在于确信无疑的数理,那么,河图洛书就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数理,是人与自然间为统一整体之实证,当然更有无数现实的自然与生产生活实际与实践的验证支持。西方人可是直到16世纪达尔文用大量的化石,相同种类科属的动植物因为地理环境的不同发生明显差别的事实,从而提出进化论以后,以及现代生物学认识到包括人类在内的动植物,其蛋白质构成的最基本素材完全一致——21种氨基酸,才终于确认了人与自然的同一关系,不然,西方会一直生活在上帝创造的神话中而自视高贵,就如今日自认为其社会制度为终极真理一样可笑。因此,五行思想,是关于人类与宇宙自然系统统一的科学体系,当然能够指导应用于人类最高的生命科学及其医学科学领域,从而诞生了更为科学的华夏独一的中医学,并且站上了古今生命科学的巅峰。而关于现代医学之科学而不高的原理,将有另文探讨之。 以上可见五行、五材、五用成文之际,其与不可或缺之农作食之味,生产生活之器之用之密切,农业科技经验与器用材质之认知,朝野早已经形成共识,逐渐形成国家行政的主要内容与物质基础,并且上升到国家战略(《左传》五材之用,废一不可)高度。同时,在不断的天文活动中,对于季节与物候之间的关系的认识当中,“变易”的思想逐步形成也是自然之理——太阳不断在冬至夏至春分秋分之间每日不断往复运动,日影随之长短变化;万物,尤其是有生之物经历一番风火湿燥寒与生长化收藏的生命周期,一切都在它的掌控中变动不已,于是一个高度概括的概念诞生了,这就是——易。轻易、简易、不易、蜥蜴、变易……其甲骨文字形演变为篆文“易” ,与甲骨文昜(yang二声)即太阳字形近似。昜,从“日”从“丁(筑台设圭表)”从“三(刻画日影)”。因为两个字形在演变中最终差别很小,于是常用的“易”之形音义取代几乎废弃的“昜”,并以之为《易经》命名,其得力处是“易”之形、义皆有太阳的含义于其中,这也是“易”能够取代“昜”字,并成为中国古代最高经典的重要原因。 “水与温度”之重要,当然也不难从五事之水火概念,结合年份二至(冬至夏至)抽象出“阴阳”的概念,进而产生出伏羲创制八卦,虽然只是传说,但结合我国农耕文明发展过程,以及近一百年以来的考古发现,例如河南濮阳青龙白虎形意墓葬的发现,确信早在文字产生流行数千年前,阴阳五行的概念就已经形成了,河南贾湖、濮阳的考古发现表明,这绝不是推测之词。到了战国时代,与农业生产相关且同步发展的科学技术,包括天文地理、气象、农作、术数来一次大总结,大荟萃,集成了阴阳家一派学说。然而到今天,人们一提阴阳家,就认为是古代的迷信的渊薮,不知这实在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传承的关键点。这个关键点就是将人们早已认识到的农耕原理、要素用文献著述的方式,例如《吕氏春秋》中的《上(尚)农》、《任地》、《辨土》及《审时》等四篇文章,是目前所发现的战国时最完整的农家言论,为最值得注意的农学论著。在这四篇论文中,《上农》专谈农业政策,申述了“重农主义”主张,其余三篇则专谈农业生产技术,对土壤、水利、保墒、播种、植株培养等农业生产技术和措施,以及相土之宜、审天之时等问题都有所讨论,以其广为传播。除了前述的先进的垄作技术,更有从战国末年流惠至今的杰出水利建设——都江堰水利工程等,都在雄辩的说明,我国彼时与农业相关的不仅仅是技术,而且上升到了系统的科学认知,其中即包括阴阳五行理论的确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无人不谈阴阳,无一家不说五行。到了秦汉时代,更是设立专门的机构掌管天象和日月观测,加上类似今天技术计量监督局的机构职责——太史,并专门记载在如《史记.律书》、《汉书.律历志》的官修史书中。 任何符合客观规律的认识,都必然有着深厚的生产生活积淀或概括总结。笔者在认识这个问题的时候,也正是本着这样的思想,将中国的科学技术、历史思想文化现象及其谜团的破解,归因于我们中华民族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农耕民族的历史背景及其文化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