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hhbffq

介绍一本价值连城的好书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 20:56:07 | 显示全部楼层
QQ截图20181101204428.png QQ截图20181101204053.png QQ截图20181101204120.png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 21:02: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药大方治大病,乃神仙境界,科班出身者,往往不予理会,此当今中医药之悲剧也!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 06:50:22 | 显示全部楼层
《转》清华硕士集体逃离北京 一枚中科院科研人员的自白 (2017-03-1721:15:30)file:///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Tencent\QQ\Temp\7F420033CD844B088DABBE2D46E77F82.gif转载▼
标签: 教育分类: 房子

[img]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8LDO48C$8@[GWU0353$FOVS.png[/img]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461e6d0102wvcz.html
【按:虽然是博士,但对教育下一代仍然有认识上的盲区,总是认为离开了学校儿童的教育就玩不转了;这是缺乏对教育史研究导致的局限性思维!超常的儿童能不能从小自然而然地培养出来?我的回答是能!方法如下:1、从出生之日到3岁,天天播放中国古典音乐让婴儿听,以安神定志、开发智慧;2、3~6岁开始学习说话,播放《汉字宫识字教学》给他们先听后看,初步培养听说语言的能力;3、6~9岁,教会《中华字经》拼音本四千字,打下基础阅读识字能力——接下来就是提供《四书五经》拼音读本供他们阅读、朗诵,达到博闻强记,超常能力就培养出来了!自由阅读经典著作、博览群书就是可能的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个学习境界,在青少年阶段就能自然而然地实现-有了这个“童子功”,根本就不需要什么“补习班”来凑热闹;而是到高中阶段,就能靠网络讲课赚取生活费与学费了(星期六、星期天讲两节课就够用了。)这样独立自主的能力难道不是我们所期待达到的教育学习目标吗?以上是任何一个工农家庭出身的儿童都能实现的办法与目标,任何一个肯动脑子的家长,都能做到!以上所述说明:超常儿童的教育基地在家庭,而不是在学校!超常儿童张炘炀的成长经历也可以证明这一点!他现在已经在应聘天津理工大学教师的岗位,能不能成功,注意跟踪消息即可,但从网络搜索的信息来看,张炘炀对经典著作的学习显然是不足的;如果他父亲能让他通读《四书五经》拼音读本之后,再读《毛泽东选集》与中国历史书籍,拥有广阔的人文视野,则他在数学方面的发展必然会更加如虎添翼,即使晚了三五年考上大学,必然会少走许多学习上的弯路,这是毫无疑问的!困难的处境可以激发人们的创造性思维,教育问题也是如此!唯利是图的区级行政人员想发财,从经济上压迫科研人员,但作为高智商的博士,居然想不出应对之策,视野的局限性是根本原因!】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 13: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QQ截图20181102131630.png QQ截图20181102131718.png
 楼主| 发表于 2018/11/3 08:30:37 | 显示全部楼层
QQ截图20181103082915.png
 楼主| 发表于 2018/11/3 18:5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hbffq 于 2018/11/3 18:54 编辑

蛇医专家季德胜的悲欢人生
2016-07-30 10:27阅读(53)评论(0)
蛇医专家季德胜的悲欢人生
      http://zudingyuan.blog.sohu.com/322427945.html
祖丁远
 
   江南民间有一位著名的蛇医圣手, 名叫季德胜,捉蛇、弄蛇,采草药,秘制蛇药, 专门医治蛇伤和眼病谋生;长达半个多世纪。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他又义无返顾地,主动把六代祖传的“季氏蛇药”秘方, 奉献给了人民政府,从此,“季德胜蛇药片”驰名国内外,药效奇特, 百年后依然长盛不衰!
  上世纪的1958年8月,季德胜以全国医药卫生先进工作者代表的身份,出席了中央卫生工作会议和全国群英代表大会,受到刘少奇、朱德、周恩来、邓小平、董必武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那次,周恩来握着季德胜的手亲切地说:“季德胜同志,你的医技和蛇药是有功劳的,人民不会忘记你!你要不断前进啊!”
  就在那次会议期间,季德胜被中国医学科学院聘为特约研究员。一个在旧社会被人瞧不起的“蛇花子”,竟被人民共和国尊为医学科学的骄子,这是季德胜连做梦也想不到的。
  
颠沛流离的“蛇花子”
  1898年10月18日仲秋夜晚,在江苏宿迁县郊外的一座破庙里,蛇医“花子”季明扬妻子45岁, 十月怀胎后, 在这个明星亮月的半夜里, 好容易生下了一个壮实的儿子。那年老蛇医已经50多岁了。季明扬晚年得子, 显得格外高兴。 他给儿子取名为 “德胜”。想让儿子季德胜将来能够上学读书, 有知识文化;长大成人后, 体面做人万亊顺利、旗开德(得)胜!
  当年,季明扬是大江南北颇有名气的蛇医郎中,但在旧社会闯荡江湖大半辈子,有谁会把他放在眼里?所以他尽管身怀绝技,医治了千千万万、男男女女的蛇伤患者, 却仍是穷极潦倒,颠沛流离, 到处流浪;依然是地无一亩,房无一间,顾了上顿顾不了下顿, 一直处于饥寒交迫的状态。老年得子欣喜若狂的老“蛇花子”,他希望儿子有朝一日时来运转,不再当“蛇花子”!
  可是,季德胜出生后,季明扬还是为生活所逼,拖儿带妻,四处漂泊。从“呀呀”学语时起,季德胜就跟着父亲,上山下田寻找药草,捕捉毒蛇。六岁那年,母亲又生了个弟弟,由于长年颠沛流浪,产后染病、无钱医治而身亡,弟弟无奶可喂,也随即死去。从此,季明扬和季德胜父子俩相依为命,继续闯荡江湖。
  季德胜23岁那年冬天,父子俩流浪到了江苏省如东县岔河镇。那是个朔风凛冽的大冷天,他们捉不到蛇也没有人买他们的蛇药,又冷又饿,抖抖嗦嗦地躲在荒郊土地庙里……
  这是一个风雪迷漫的夜晚。半夜里,父亲突然得了伤寒病,季德胜举目无亲,身上又没有钱,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父亲临终前,把儿子拉到身边,气喘吁吁又断断续续地说:“德胜儿呀,‘季氏蛇药’世世代代传到我手上是第五代,有近三百来年的历史了……原想不要你走这条路,现在看来不走这条路也没有别的路可走,你还是靠祖传本领活命吧!”
  二十多年相依为命、相濡以沫的父亲撒手而去。季德胜哭得死去活来……第二天,只得在土地庙后边荒地上,草草掩埋了父亲瘦弱的遗体。这位一生救治了成千上万被毒蛇伤害的病人的蛇医圣手,自己却给残酷的旧社会这条贫困的“毒蛇”吞噬了。
  父亲死后,孤苦零丁的季德胜,沿着父亲的足迹继续闯荡于大江南北。他熟稔自然界形形色色的各种毒蛇,也碰到过社会上各色各样“人中的‘毒蛇’”,只好在这无毒不在的世界里苦苦挣扎着。
  在旧社会,弄蛇人是被巨富商贾踩在脚底下的叫花子。人们歧视弄蛇人,尤其是那些有钱阔佬们;但季德胜不怕这些“地皮蛇”,他会拼、会斗,也会找机会报复这些欺圧他的贪官污吏、老板、阔佬……
  有一次,南通天生港一个李巡官的儿子被蛇咬了,巡官派人来发号施令,要季德胜去看病。季德胜不加理睬,说:“你们既认识我姓季的穷爷,有病就自己上门来!”巡官没法,眼看宝贝儿子的红肿不断扩涨到全身,只好把儿子送来请他治疗。
  还有一个姓严的药店老板,其妻子脚上被毒蛇咬伤了,来找季德胜治病。季德胜说:“医好不难,要一包半洋纱。”因为当时国民党纸币天天贬值,市场上都以银圆、大米、棉纱(当时称“洋纱”)等物折价交易。姓严的老板说季德胜敲竹杠,一甩手走了。但不到半天,他的老婆脚上的蛇毒发作,腿肿得不能走路了,只得雇人用躺椅抬来,请求季德胜疗伤。这时,季德胜威武地说:“要我治病,先拿两包洋纱来!”这个药店老板的老婆要活命,也只好答应, 付了两包洋纱的钱(30块银圆)。结果,这个药店老板娘,才把蛇药一吃一敷一治,一小时后就能走了回去。你看季徳胜的蛇药有多神!
  至于那些捕鱼的、推小车的、帮工种田的、拾荒的穷苦人来请季德胜治病,他不但不收分文。还把“季氏蛇药”送给他们;没饭吃的,还请吃饭并送钱给他们。凡是请季德胜医治蛇伤的病友,不管是头昏目眩、生命垂危;还是伤口溃烂,见了骨头;不管是已经被蛇毒攻心,奄奄一息……只要经季德胜看一眼,就能鉴别出是被何种毒蛇咬的,是出洞蛇、进洞蛇、空腹蛇、饱腹蛇、怀孕蛇、甚至公蛇、母蛇咬的伤口,他都能辨别出来,并看得出被咬人中毒的程度。就可对症下药,既服又搽,必要时还进行穿剌排毒;快速见效,挽救了无数生命。
  是的,季德胜的蛇药百试百灵,多少年来,江湖上已无人项背、罕有匹敌,也无人再敢挑剔;他治蛇伤已有了一套内服外敷、针刺排毒等较完整的治疗技术和特独特的方法,经他治愈的病人何止成千上万!可是季德胜还是过着衣不遮体,食不饱肚的日子。他的习性就是“今日有酒今日醉”,生意好,有钱了,就不惜花钱,用完拉倒。所以他的全部家业还是一只药箱、两只蛇笼子和一个铺盖卷儿。
  是的,旧社会这条毒蛇把季德胜紧紧地缠住,缠得他透不过气来。季德胜为了生存,手臂上被毒蛇咬得伤痕累累,他都忍受过来了。但旧社会这条毒蛇却钻到他胸膛里,把他的心都咬伤了。于是他失望,灰心,痛苦,彷徨;他就酗酒、打架,醉生梦死;在各地结交一批无业无产的穷朋友,每到一地就聚集喝酒,一喝必醉。醉了,在田野、桥旁、荒野地里,呼呼大睡, 孤身一人,无牵无挂……
  季德胜49岁那年(1947年春天),在无锡遇见一个父母双亡的、穷苦无依的姑娘根妹,她虽比他小20来岁,可是他们同是无家可归,同是天涯沦落人, 大家无亲可投的苦命人,他们由相识、相怜而相爱,后来就结合成了夫妻。季德胜江湖浪迹四十余年,到了这把年纪确实是该成个家,养儿育女,传宗接代啦!可是家在哪里?
  当这年的年终岁初来临时,雨雪交加,风雪迷漫。季德胜夫妇俩来到长江畔常阴沙,准备在这儿乘风帆船去江北。可是,国民党军队封了港,不准过江。老婆根妹已十月怀胎,眼看着要生孩子了,怎么办?该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啊。季德胜只好扶着老婆,一滑一拐地走到了土地庙里,含泪铺个稻草地铺,用旧报纸糊好破窗,安排妻子睡下后;他去港镇上买回些吃的用的……
  第二天是正月初七,老婆在风雪迷漫中生了个儿子,取名荣生。希望生下这个孩子, 再不会像自已那样苦难的人生命运;能够上学识字, 知书达理, 成为国家的栋梁之人, 故取名为“荣生”的。
  季德胜抱着儿子荣生,妻子虚弱地披着一件破蓝布的棉大衣,跟在丈夫挑的蛇笼担子后面,步履蹒跚地走向常阴沙港口……
  这是1948年的隆冬,天气阴沉沉的,国民党军队在这儿封港一年多后,现在可以让帆船过江了。今天季德胜一家三口就将乘船渡江到苏北南通天生港。他们准备去如东岔河镇,找寻到父亲季明扬的坟冢,去烧香扫墓,以表孝心,并向父亲的英灵通报:季氏家庭已有了传宗接代之人了!
  船行到天生港,上岸后一看,正是兵荒马乱,国民党军正纷纷抢掠船只,准备向江南撤逃,镇上的商家、酒店,都关门闭户、逃亡的逃亡,没有一点活气。季德胜看看这种冷落萧条的景象,带领妻子往天生港西北面的一个土地庙走去。
  从此,季德胜一家就在南通天生港荒郊的土地庙落脚生根,居住了下来。
神秘莫测的祖传秘方
  季德胜识蛇、捉蛇、玩蛇、治蛇伤半个多世纪,没有一处蛇伤不能治,也没有一个病人在他手中死去。这一手过硬的好本领是他父亲手把手地传授给他的。他父亲的这手本领,又是他祖父传授的。据说他家祖祖辈辈和毒蛇打交道,先后已有三百来年,传到他季德胜应该算是第六代了。
  季德胜的祖上历来就有这样的家规:祖传秘方只传儿子、孙子,连女儿、孙女都不传的。季德胜当然也是这样遵守祖宗定下的家规,决心永远守着这条规矩!有钱人开始瞧不起他这个“蛇花子”、但见“季氏蛇药”灵验时,就点头哈腰、千方百计地找他,愿意给他很高的薪酬,有的要与季德胜合开诊所,有的要和他合办制药厂,有的要认他作干爹,向他学做蛇药……这些都被季德胜一一拒绝了。这些人骗计不成又想害他,串通了国民党军队,要拉他去当兵。为了躲避国民党抓“壮丁”,季德胜三十多岁就留起了胡子和长发,装得像个五六十岁的老年人。
  1942年,日伪时期。季德胜正在苏州胥门外摆地摊卖蛇药。有一天,日本商人、苏州山本中西药店的老板山本,把季德胜请去,说是请他吃饭。席间,殷勤地送上火腿、香烟等礼物,还捧上一大叠日伪钞票,要出大价钱拜季德胜为师。归根到底,要季德胜的蛇药秘方。季德胜想:我是中国人,怎能把秘方交给残杀中国人民的东洋鬼子呢?于是他玩了个花招,说:“收徒弟可以,按家规得择吉日良辰行拜师礼。”山本听着,认为有道理,抹着胡子笑了。
当夜,季德胜采用金蝉脱壳计,连夜担起蛇笼子,离开了姑苏城……
  国民党统治时期,有个资本家别有用心地要和季德胜交朋友。每天好酒好饭款待他,跟着一起上山采药草,拎篮子背麻袋,还要和季德胜合伙做蛇药的生意。季德胜知道这个朋友肚里打的是什么算盘,制药配方时从来不给这个朋友看到。时间一长,老板偷鸡不着蚀把米,只好开溜。
  季氏蛇药的祖传秘方是神秘莫测的。它“秘”就秘在季氏独此一家,别无分号。祖父留给他父亲时,季德胜根本不知有多少味草药。父亲留给季德胜的是一个囊括几十味药的“杂方”,如半边莲、黄开口草等,都是民间常用的解毒止痛药物,从来不作文字记载。他是根据需要和药物来源情况,在实践经验中筛选配制而成的,并逐渐形成固定的配方和剂量,改变了过去一般都凭目测和手抓来计量。本来,这个药方需要的草药种类很多,用药量大;每颗“季氏蛇药丸”用手捏成算盘珠那么大,患者满把抓了往嘴里吞,往肚里咽;很不方便。父亲去世后,季德胜决心在祖传秘方基础上下功夫,把它简化为一个制作、服用方便,又更有疗效的药方。
  季德胜28岁那年,已经有了10年的单独临床经验,便开始着手药方的改进工作。先将原方中的草药,一味一味地进行鉴定、筛选,确定每一味药的药性、剂量。以单方、复方多次交替使用,他事先配制好多种蛇药丸,让各种毒蛇在自己身上咬,然后再用药治疗,观察疗效和毒蛇毒性的关系。经过上百次的反复试验,先后花费了近10年的心血,终于实现了愿望,总结了研制成了比过去更有效的、高质量的、供广大老百姓使用的、刻有红朱印的“季氏蛇药丸”。
蛇药秘方献给祖国
  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
  蛇医季德胜,随着国家的命运,时来运转了。那时,季德胜刚刚在天生港近郊土地庙旁, 弄了些竹杆、木料,自己动手搭建了两间简易的茅草棚, 就这样定居乐业了。以后的五年里,天天在南通周围的一些城镇出摊玩弄毒蛇、卖蛇药, 生意还很可以。但由于他们夫妇尚年轻;接连又生了四个孩子。由于人口增加,全家人的日子过得还是相当紧巴巴的。
  1955年岁末,南通市卫生局长赵鹏山等领导,找到季德胜一家的住处,看望这个从旧社会过来的、有一身蛇医绝技的蛇郎中季德胜, 并进行了解情况和慰问。
  1956年初春时节,卫生局长陪同副市长王敏之及中医院院长朱良春前来,邀请季德胜到南通市中医院坐堂门诊,当蛇伤科医生!
  一个在旧社会被人瞧不起的蛇花子,竟被人民政府尊为堂堂正正的人民医生,季德胜激动万分。不久,人民政府将季德胜全家接出了土地庙旁的茅草棚,搬进了城里的三间大瓦房。
季德胜进了南通市中医院后,除了门诊医治蛇伤、治眼病和各种毒虫咬伤外,还专程去安徽马鞍山,为铁矿工人治蛇伤,去浙江天目山采集标本。他曾多次去上海机场治疗被毒蛇咬伤的地勤战士、抢救垂危病人。他50多岁后,还带了大学生和药剂师们,去广西、福建爬山捉蛇,采取标本;在荒山野岭,他几天几夜没吃没喝,照常坚持苦干。
  南通地处江边,有五座山,即狼山、军山、剑山、马鞍山和黄泥山,这些山,当年没人管理,乱草丛生,毒蛇较多;城墙周围以及附近农村田野,也常有毒蛇出没。因而山民、农民及游人被毒蛇咬伤的事时有发生。季德胜使蛇伤病人起死回生,已不为稀奇。1957年,经他治疗的100多个蛇伤病人,例例成功,且没有一个留下残疾或后遗症状。
  季德胜来到中医院当了医生之后,蛇药原料还由他自己采,由他独自加工制造,仍由他沿用祖传的手工操作,难免大小不一,分量不一,药粉不均匀。此时,季氏蛇药已经远销东南亚各地,那里多热带雨林,毒蛇出没无常,季氐蛇药已成为当地居民家居旅行的必备之药,纷纷来信邮购,季德胜手工搓制的蛇药已不能适应市场需要。
  当年的中医院党支部书记是市财政局局长施宝春兼任的。书记看到季德胜都是用人力磨药粉和手工操作,工艺十分落后,随即建议制造手摇搅拌机,并改用机制蛇药丸。经过初步的技术革新之后,蛇药产量提高了,可是仅靠季德胜一个人秘密配方,机制的蛇药还是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要。
  季德胜的蛇药,世世代代都是亲口单传,一个调配。手抓目测,并没有统一的计量标准,不需外人插手。季德胜到中医院后,一个人忙不过来,也开始带徒弟(即实习生)了。起先徒弟只跟随他学习针刺排毒,敷蛇药,或在他指定下采集中草药,而且每人只能采一种。后来由于蛇药半自动化机械生产,有一些工人参加蛇药生产,但配料定方还是绝对保密,由季德胜一个人关着门单干……
  季德胜在南通中医院当上医生后,上班、下班、门诊、制药,一直处于紧张的忙碌之中。他的工资是市政府特批的,享受着全市医生的最高待遇,每月108元,另加香烟、酒费补贴、家庭生活困难补贴等,已高于当时专家的待遇。起初,他从土地庙旁的茅草棚,搬进了城内的青瓦房,已经很满足了,后来又进一步得到政府的照顾,让他的8口之家迁进了东门望江楼陆家井巷35号。这是个独门独院、有五间大瓦房的住宅,室内家具一应俱全,围墙内还有个院子,院内有葡萄架,还可以种花养草……
  这样美好的生活,季德胜是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想想自己在旧社会几十年的悲惨日子,看看自己在新社会的地位:受人尊敬的医生、市人民代表、市政协委员……真是新旧社会两重天啊!
  季德胜既是个铁骨铮铮的男子汉,又是个很懂得情感的人,莫看他在旧社会坎坎坷坷几十年,金刚怒目似的,可他爱憎分明得很哩。现在党和人民这样看重他,珍爱他,他在感动之余,想得很多很多: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已让我们一家人的生活有了保障,再不用我去奔波操心了。大儿子季荣生已经上了中学,其他子女将也都能成为有文化的人,不再像我和父亲那样,世代受苦受难受穷的了。我还死抱住这个“祖传秘方”干什么呢?如今祖国的建设事业蒸日上,“季氏蛇药”如果老靠自己这样秘密配制,保守制药,怎能适应国内外的需要呀!?只有多生产蛇药,才能挽救普天下的被毒蛇咬伤的人们……
  多少个日日夜夜,季德胜日思夜想,越想越坚定,毅然决定把六代祖传的秘方献给人民政府,献给伟大的祖国,让它为全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服务。
那天下班后,季德胜匆匆地来到卫生局长赵鹏山家里,见到局长的第一句话就是:“赵局长,我要把蛇药秘方献给政府!”
“你说什么?老季。”赵局长虽然听清楚了,但还是有点不相信,因为季氏蛇药方是他家祖传的命根子,怎么肯轻易交出来的呢!
季德胜接着说:“共产党、人民政府对我这么好,我也是个有良心的人。我要把‘秘方’交给人民政府,也是对党和国家的报答!”
“老季,不急嘛。”赵局长耐心地劝说季德胜,“你考虑考虑好,你的祖传秘方家规很严,只传男,不传女,你现在一下子就全交了出来,将来不会后悔吗?”
“我考虑过了! 考虑了很长时间。”季德胜斩钉截铁地说,“我是把祖传秘方交给共产党、交给国家,我想连老祖宗也会放心的!”
赵局长见季德胜铁了心要献秘方,立即打电话给中医院院长,要院长到他家里来。
就在那个夜晚,季德胜在赵局长家里吃了晚饭。饭后,他一五一十地口述了“季氏蛇药”秘方的各种中草药名。
季德胜一边说,中医院院长一边记。有些药草名是老百姓中流传的,也有些药草名是药书上都没有的,总共有37种之多。
自此,一个祖祖辈辈只是家传口授,在民间应用了三百多年的蛇药秘方,不仅有了文字记录, 接看经过查对、筛选、整理后, 成了药典记载;而且后来被国务院列为:国字四三一号“绝密处方”。
自此,祖传秘方见了阳光,“季氏蛇药”获得了新生!
南通市中医院领导立即决定,以季德胜为首成立蛇药研究小组,一方面在继续组织专家教授和农学家们对处方进行鉴定;另一方面向市财政局借资40000元,由施宝春书记筹建南通制药厂,专门机械化批量生产季氏蛇药。
1957年,南通制药厂建后第一年,生产、销售的蛇药就盈利80000元,不仅还清了财政借资,还添置了机械设备,扩大了制药规模。同时“季氏蛇药”被有关部门正式定名为“季德胜蛇药”,由南通制药厂独家生产。
1958年,“季德胜蛇药”的盈利额高达104万元。
这可是一笔天文似的数字啊!据当年的市财政局长兼制药厂书记施宝春回忆说:“当时全市的财政备用金才10万元左右。”由此可见,“季德胜蛇药”的经济效益是相当可观的,为南通的工业的发展腾飞立了大功!我们当时利用这笔钱,除了充实制药厂设备之外,还办了化工培训班,为南通培养了急需的医药和化工人才,这批人才至今仍是国有企业的领导和骨干;这笔钱,还办起了南通农药厂、南通磷肥厂、南通化工厂等,为南通医药化工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从那时起,季德胜和“季德胜蛇药”一直联系在一起,扬名中国,扬名世界。
“季德胜蛇药”经定型和工业化生产,至今已有六十多年了,它有近30亿元之巨的销售量,救治了世界上亿万被毒蛇和毒虫咬伤者。由于其疗效快,在东南亚、非洲和南美洲都有着很高的声誉的首选蛇药!
如今在中国,由于生态环境变化,毒蛇已越来越少,蛇伤病人也逐渐减少了,可是,“季德胜蛇药”在近三十年中,已被全国各地大中小医院的医师们, 在临床验证出有数十种新用途。这是他们根据中医中药清热解毒、活血凉血、软坚散结、消肿止痛的理论指点,其治病功能不断拓展,其18个门类对30多种疾病有不同程度的疗效。它的开发前景还是非常广阔和美好的!
蛇医“明星”名扬四海
1958年秋天,骄阳似火,把整个大地烤得热气腾腾。
“季德胜要拍电影啦!”这个消息很快传遍了全南通市的大街小巷……
这个诮息是真的。中国新闻记录电影制片厂摄制组专程来到江苏南通拍摄《蛇医季德胜》新闻专题片。导演刘长根还从福建医学院借来了金环蛇、银环蛇和眼镜蛇等剧毒蛇。这天下午,拍摄电影的场地选在当年人民公园大草坪,影片脚本中要有这样一组镜头:一条眼镜蛇盘在季德胜左臂上,扬起一尺多高的前身,张口吐舌,呼呼发出攻击声……
乖乖,这不是好玩的。市里的几位领导都要求取消这个镜头。但摄制组的导演说: “这个新闻影片是要出国的,这组镜头特写也是外国人最感兴趣的,大家都想看看季德胜驯服眼镜蛇的真本事,不能删。”
初当“电影明星”的季德胜, 从小跟着父亲捉蛇弄蛇就是个玩命的硬汉子,今天他一拍胸脯,说:“不碍事,我什么蛇都玩过,区区眼镜蛇,不在话下!”
季德胜就是季德胜嘛,真是名不虚传。影片按原计划顺利拍成了,给他做道具的一笼子毒蛇, 导演刘长根交给季德胜由他暂时带回去喂养。季德胜乐呵呵的,提着蛇笼子愰悠晃悠地走出公园,经过友谊桥回家去。走到友谊桥东堍望江楼附近,遇上了一伙朋友圈。大家竖起大拇指夸奖他,说他真了不起,拍电影当明星非常成功。朋友们要请他上酒店喝酒去,以此为他祝贺。
季德胜在朋友们祝贺声中,几杯白酒下肚,兴致更高了……
这时,又有一群朋友围上来:“老季呀,你成了‘电影明星’啦,这下子全世界都要知道你了。请你玩个蛇把戏,再给我们表演一下,好不好?”
季德胜进了中医院,已有较长时间不玩蛇了,正有点手痒痒。刚才拍电影,完全是按照导演的摆布,时间很短,不过瘾,不痛快!现在众朋友要看他玩蛇,他心里很高兴。于是,季德胜放下酒杯,抹了下胡子说:“好,既然众兄弟看得起我,我就玩条最毒的蛇给大家看看。”
当他揭开蛇笼子,那条眼镜蛇也许存心要对他报复吧,乘他酒后不备,猛地一口咬住了季德胜的左手食指。顿时一股紫黑色的恶血流了出来。这时围观的朋友吓得大惊失色,轰的一声闪开了;只有几个老朋友围着他,要把他送到医院去。
季德胜挺沉得住气,关上蛇笼子,捏住食指手指头,说:“勿要紧,吃上几片蛇药就会好的!”
怎么不要紧?那条眼镜蛇己很久没有猎物可放毒了,它一次能放出毒液500毫克,这足可以使33个人在几天内致命!说来也巧,季德胜拍完电影后,已把随身带的蛇药片都送给大家作了纪念,因而此刻身上连一片蛇药也没有,就连经常随身带的“七叶一枝花”酒精浸液也没在身上,因而失去了及时抢救治疗的机会。眼看着毒液很快漫及他的上臂。十指连心,老蛇医顷刻疼痛得咬牙瞪眼……
人们很快把季德胜送进了医院抢救。可是已经耽误了四十多分钟。季德胜知道,玩蛇人最怕碰着饿蛇,那东西毒性最大,如没防备,治起来就相当困难。此时此刻,他想起有残疾的老婆和一群孩子,更想起刚刚开始的新生活,禁不住眼泪漱漱地掉下来。
是的,一辈子天不怕、地不怕的硬汉子季德胜,竟然哭了。这不是对死的恐惧,而是对刚刚获得的新生活的留恋啊!
季德胜在此刻掉泪,真急怀了在场的众兄弟。得到消息的卫生局长赵鹏山赶来医院看望季德胜,站在病床前看到老蛇医掉眼泪,心里非常着急,首先是为季德胜的生命担忧;其次,也是怕影响季德胜蛇药的声誉。它早已已经远销国外,但如果蛇药的主人被毒蛇咬伤而无药可治了,大家会怎么想?
可是,医院领导和市卫生局长坚信,季德胜蛇药既已治好了千千万万的病人,也一定能治好季德胜自己。卫生局长忽然想起了季德胜治蛇伤重病人时,往往陪着病人喝酒和吃药片。于是局长吩咐打酒来,就陪着老蛇医一片又一片的吃药,一杯又一杯地喝酒,同时让外科医生作局部封闭,继续穿刺排毒, 以季德胜治蛇伤的方法治疗……
就这样,药乘酒性,酒送药力,迅速传遍了季德胜的全身。
药到毒除,眼看红肿处消肿了,蛇毒蔓延中止了,消肿退胀了!季德胜蛇药又一次经住了严峻的考验,又一次显示了神奇的功效!但毕竟是眼镜蛇呀,毒性大加上又延误了治疗时间,还是给季德胜留下了一个小小的纪念:食指半小节局部坏死,使这个指头短了小半截子!
以后,每当季德胜看到自己那只异样的食指,总记起1958年当“明星”的那幕悲喜剧来!
北京急电:飞抵武汉抢救空军中尉
1960年8月28日,北京国家卫生部给南通市政府发来急电:请蛇医专家季德胜速赴武汉空军医院,抢救被毒蛇咬伤的空军中尉朱保祥……
这位空军中尉,己被组织上决定派去上海学习,在去上海报到前,给他三天假去湖北红安县的农村去看望下放锻炼的爱人。朱保祥一到那里,就发现抗旱抢收正紧张,于是自觉放弃白天休假,同社员一道投入了抢收劳动。谁知第二天傍晚帮助社员割稻时,不幸左脚被一条毒蛇咬伤,虽经多方抢救,但都未压住蛇毒上攻。病人危在旦夕!
那天夜里,北京派了架“伊尔—14”型专机从杭州转道上海;一艘海军快艇又从上海来到南通,专程接季德胜。于是,季德胜从上海乘“伊尔—14”飞往汉口,深夜11点30分才赶到武汉空军医院。
那年,季德胜63岁,正患胸膜炎卧床在医院。当他接到抢救解放军同志的任务时,立即忘却了自己的病痛,乘汽车坐快艇上飞机,前后奔波9个小时,连一口水也没喝,赶到武汉空军医院后,立刻投入到朱保祥的抢救工作中。季德胜深知被毒蛇咬伤的患者,每延误一分钟就向死神临近一步呀!
当老蛇医来到朱保祥的病床前,这位空军中尉的下半身已全部红肿,蛇毒还不断上延,已往心脏部位进攻了。此时的朱保祥呼吸微弱,脸色煞白、生命奄奄一息。
季德胜根据伤口情况判断,是被一条出洞蝮蛇咬伤的,前后已三四天了。好在经过各医院的不断抢救、消炎、除毒,才使蛇毒的蔓延速度有所缓慢,否则他早没命了。但就目前的情况,再过一二个小时,命也将休矣。
此时此刻,季德胜连忙让随行助手从医药包里取出蛇药给患者服下,然后动手放去他红肿处肿胀的脓液,再敷上用黄酒化开的蛇药,并在伤口和红肿处擦上“七叶一枝花浸液”……
经过这样忙而不乱的一系列的医术治疗,半小时以后,朱保祥终于从昏迷中苏醒过来了。
三小时后,朱保祥的红肿处逐渐消退。当服用第二次蛇药后,疼痛基本消除。三天后,病人就可以坐在病床上饮食了。五天后,朱保祥可以下床活动了……
当季德胜离开武汉那天,空军某部领导送了他一程又一程。朱保祥更是控制不住内心的激动,热泪盈眶,紧紧握住季德胜的手,说:“季专家,谢谢您救了我的命!”
“不,我们应该感谢党。是党给了我第二次生命,也给了你第二次生命!”老蛇医心情异常激动地对朱保祥说出了这句发自肺腑的心里话。
朱保祥病愈后,来到上海。学习之余,他把自己遭到毒蛇咬伤、生命垂危之际得到蛇医专家季德胜抢救的全过程,写成文章,刊登在1961年2月27日《解放日报》的第一版上,题为《党给我的第二次生命》。该报还配发了《六亿神州尽舜尧》的社论,文章和社论整整占了一个版面。
这个奇迹般的消息立即在全国引起轰动,人们都称季德胜为“神医”;国外报刊也纷纷传播,称季德胜为“救命王”!
季德胜走向了人生的辉煌!
打不倒的季德胜
1966年上半年,季德胜71岁,还是精神抖擞地去南通市中医院上班,并抽时间外出捉蛇,采集标本,以研究医技和提高药效。但自从毛泽东以中共中央名义发出“五一六通知”,全国开展“文化大革命”以后,蛇医专家季德胜便陷入了困境之中。
这一天,季德胜又去中医院上班。今天的这段路特别难走,到处乱哄哄的,马路两旁、商店门口,糊满了标语口号和大字报。大多数人已不上班了,工厂停了工,学校也停了课……
季德胜识字不多,加上对这种打倒、揪出不感兴趣,也无心听红卫兵和造反派们站在高处声嘶力竭的叫喊。
季德胜走进中医院,眼前也是一片混乱,他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有个医生见到季德胜走进来,连忙对他说:“季医师,竟也有人贴你的大字报啦!”
季德胜听了这话,哈哈一笑,当是人家在与他开玩笑。他说:“贴我大字报?奶奶的,真造反了。”
“季医师,”另一个穿白大褂的年轻医师说,“大字报上点了你的大名呢!”
这么一说,老蛇医来了兴致,伙同几个医师要去看大字报。他还以为“点了大名”是表扬他呢。他根本不理解、也理解不了这场所谓的“文化大革命”!他只记得1957年的那场反右运动。那时,他到中医院工作刚一年,开始上头说要大家帮助党整风,让大家给党提意见,后来不知怎的,七弄八弄,提意见的人被打成了“反党反社会主义右派分子”,眼看着把医院内七八个有知识、有才干的中青年医师打成了反党反社会主义右派分子,有的被开除党籍;有的被开除医生资格、被遣送回家;有的被送去劳动教养了;还有的竟然因想不通而自杀了。后来,又搞什么“大跃进”、“大炼钢铁”、“放卫星”,以致后来大家饿了几年肚子,有的地方还饿死了不少人。这两年刚刚缓过气来,上头又让搞什么“文化大革命”了,难道现在“革命”会革到我这个旧社会被称为“蛇花子”的头上不成?想到这里,老蛇医季德胜真的不敢再往下想了。他也实在想不通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季德胜来到贴大字报的大墙跟前。他不大识字,看不懂上头写的是什么。只见白纸黑字,每个字都有小孩拳头那么大,上面还用红水笔划了杠杠的。他好容易找到了“季德胜”三个字,只见那上头也被打上了大红叉叉。他想: “奶奶的!这大红叉叉通常是被画在死刑犯名字上的。我堂堂的季德胜,谁敢在我名字上划红叉叉?没门!”他按捺着性子,请同来的医生念给他听。原来那上头写的全是“打倒季德胜”、“揪出资产阶级反动权威季德胜”之类。
“放他奶奶的狗屁!”老蛇医顿时火冒三丈,大声骂起来了,“哪个狗日的写我这样的大字报?要打倒我,有种的站出来,我季德胜同他拼了!什么‘资产阶级’?旧社会里,我季德胜吃尽苦头,穷得叮当响,被称为‘蛇花子’。新社会,共产党救了我,使我成了蛇医,今天倒成了‘资产阶级’的什么‘反动权威’了?奶奶的,我季德胜把祖传秘方都献给政府了,我季德胜还‘反动’?!”
老蛇医实在气愤不过,破口大骂起来:共产党到哪里去了?任凭这批乌龟王八蛋乱扣帽子,写这种缺德的大字报?!”季德胜此刻瞪大两眼,射出野性的光芒,不管三七二十一,挥动双手、左右开弓,撕下了墙上的张张大字报,骂骂咧咧地把它扯得粉碎,甩在地上并用双脚踩了又踩……
中医院的造反派闻讯围上来了,红卫兵也围过来了。他们手捧小红书,高声朗读:“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接着又高呼口号,“谁破坏文化大革命,谁就是反革命!”“打倒反革命分子季德胜!”“季德胜必须低头认罪!” ……
季德胜毫不示弱,跨前几步,目光怒视着这帮红卫兵和造反派,摆开架势吼道: “谁敢打倒我?上来!我看你们还嫩了点。谁敢走上前来,一个、两个、三个……十个也行,看谁打得倒谁?”
刚才还气势汹汹地高喊口号的人,在怒目圆睁的季德胜面前,个个抖抖嗦嗦,谁也不敢上前半步。大家知道老蛇医过去练过枪棒拳脚的,此时此刻谁敢近他的身!
“一个老‘蛇花子’,别理他!”其中一个造反派头头从嘴里吐出了这句恶言恶语。
老蛇医季德胜听着这句侮辱他的话。说时迟那时快,只见他一个箭步冲上去,一把揪住了这个坏家伙的衣领,三拳两脚,就把这个头头打倒在地,再拎起他的头发给他来了个嘴啃泥。此时,季德胜还不解恨,吼道: “旧社会里,地主看不起我,国民党反动派压迫我,土匪流氓欺侮我。他们骂我,侮辱我,称我是‘蛇花子’。你,你今天竟也敢骂我是‘老蛇花子’!你撒泡尿照照自己是什么人?骂我季德胜的,就是反动派,就是阶级敌人!我就是要打倒反动派,就是要打倒你这样的阶级敌人!”
这时,几位年老的医师前来劝说季德胜: “季医师,算了。这是毛主席发动的‘文革’运动,你要正确对待,不能由着性子来。现在院长、局长、市长等都成了‘走资派’,领导干部都靠边了。我们还是回家吧,早点回家去吧!”
这一天,季德胜痛打了医院造反派的头头,算得上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但大家都知道老蛇医的脾气,周总理都曾经称赞过他。论他的出身,比贫雇农还要贫,谁敢惹他?他撕掉了大字报,你能怎么着?上不了纲也对不上线!造反派头头被打了,活该!谁让你骂季德胜是“老蛇花子”的,季德胜最忌讳别人叫他是“蛇花子”,被他一顿拳打脚跌,还算是便宜的!这个头头想想,也只好自认倒霉。
这场风波之后,“文化大革命”运动就像一匹脱了缰的野马,越来越疯狂了,就连“季德胜蛇药片”的品牌商标,也被当成是什么“四旧”,被勒令改为“南通蛇药片”连“季德胜”三个字也不准用了。
当时,季德胜还是南通制药厂的名誉厂长,见到“季德胜蛇药片”被改为“南通蛇药片”后,气得不得了。这一气,使他生了场大病。
自此以后,季德胜再也没有去中医院和制药厂上班或看看,整整七八年,一直呆在家里闲着。偶然有患者上门请他治病,他还是热情接待,认真治蛇伤、看眼病……
“季德胜蛇药片”改名后,海内外的患者和药商对那陌生的“南通蛇药片”很难接受,使蛇药片的销量越来越低。1969年, “南通蛇药片”不得不重新恢复为“季德胜蛇药片”。
以个人名字作为药品名,这在大揭大批“个人主义”的“文化大革命”高潮年代,不能不说是极其罕见的怪亊。
1975年,季德胜因患高血压,曾经小中风,经抢救,落了个半身不遂,由于他体质尚好,经过顽强锻炼,后来总算能够独立行走。
当十年浩劫结束时,季德胜已是78岁的老人了,他已经没有精力再上班门诊了。
季德胜英名长留人间
1980年,季德胜已经82岁了,他虽患有多种疾病,但经过不断坚持练习,行走尚自如,过看无忧无虑的幸福生活。他每天下午总要在陆家井巷家门口石街道上走走,还常到老虎灶茶馆坐坐, 喝喝茶。那时的每个星期日,笔者总要去看望他,和他聊聊往亊。
那时,季德胜的五个儿子、两个女儿都走上了工作岗位。大儿子季荣生从南京药学院(现在的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后,开初分配在南通市化工医药局工作,后来当上了南通医药公司总经理,1993年又担任南通市化工医药局副局长,后兼任过医药公司总经理;南通制药总厂厂长……
季德胜还有两个儿子继承了父业,在南通制药厂工作;还有一个儿子当上了解放军;两个女儿,一个护士学校毕业后,在医院工作; 另一个当上了印刷工人。
季德胜老人虽已年至耄耋,但仍念念不忘他的“季德胜蛇药片”,他离休赋闲在家,还抽时间驯蛇、养蛇,苦心研制蛇药的精华,要从“七叶一枝花”中提炼出治毒蛇咬伤的速效良药,为进一步提高“季德胜蛇药”的质量再作贡献。
南通市政府、市政协、市医协以及制药厂的领导常来看望他。季德胜过着平和、宁静、幸福的晚年生活。
1981年10月18日这一天,正是季德胜老人的83岁生日。那天上午,儿女孙儿们都来向寿星老人祝福。陆家井巷35号的院落里,欢声笑语,热闹非凡。老寿星笑逐颜开,异常高兴, 和孙儿们围坐五张大桌; 全家团聚为老寿星祝贺吃长寿面、喝寿星酒, 在大家齐唱<祝生日快乐>的歌声中大家吃蛋糕……
那天季德胜83岁诞辰日下午3时许,蛇医专家季德胜老人家与往常一样, 总是走出大门去散步,哪知刚走到平日常去的老虎灶门口,突然一阵晕眩,站立不住,逐渐瘫下来……
一代蛇医专家季德胜, 一颗蛇医巨星殒落了!而季德胜的英名连同“季德胜蛇药”一起,天长地久永远长留人间!
                                




 楼主| 发表于 2018/11/4 03:47: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hbffq 于 2018/11/4 03:49 编辑

网曝李咏将回祖籍陕西安葬 哈文及亲属辟谣:假的
一线 昨天10:39
http://sh.qihoo.com/pc/detail?url=http%3A%2F%2Ffawen.news.so.com%2F8a30b97379e77f980d0f55a936e2cc6a&check=b97f65f0ccafdd4c&sign=360_0de6261f
【按:胃癌完全可以运用中医药方法治疗痊愈,前提是禁忌牛奶与每日动物蛋白食入限量(每日食入占食物总量不超过10%,如果全部食用植物性食物,可能痊愈的更快更好;反之根本治不好,而是扩散的更快!),然而有钱人根本就不相信中医药,盲目迷信西医药,又是手术,又是化疗,被那些拥有足以亮瞎眼的所谓专家“精确分析”忽悠的东西南北都分不清了,最终就是人财两空的结局!望爱好牛奶的人们,醒醒吧!】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1.jpg
1月3日上午,有媒体针对网络上传出的李咏的骨灰将回祖籍陕西安葬的消息联系了李咏的妻子哈文,其回应道:“假的”;随后,有媒体采访了现居李咏家乡三原县的堂嫂,她也表示李咏将回家乡安葬的消息实属谣言。
2018年10月25日,著名主持人李咏因胃癌于美国去世。近日,有网友爆料称李咏的骨灰将于11月6日返回祖籍陕西三原县安葬。随后有媒体采访了李咏的妻子哈文,她简短地回复道:“假的”;有媒体对现居三原县、李咏的堂嫂寇女士进行了采访,她也表示网传的消息的确是谣言,并透露道目前李咏没有回乡安葬的准备:“(如果)他安葬人这边肯定要打墓嘛。”

 楼主| 发表于 2018/11/4 04: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胃癌偏方与医案
QQ截图20181104040132.png QQ截图20181104040201.png QQ截图20181104040229.png QQ截图20181104040406.png

 楼主| 发表于 2018/11/4 04:24: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hbffq 于 2018/11/4 04:27 编辑

偏方能治疗大病,而且花钱少,是中国民间几千年智慧的结晶,相信者,以此救命,不信者,无缘得之,只能任凭西医药宰割(西医是看不上“穷鬼”滴!所以只能忽悠有钱人),最终人财两空!
 楼主| 发表于 2018/11/4 04:33:17 | 显示全部楼层
洪昭光“健康圣经”大颠覆-节选
一、举国饮奶,民族之误(一)牛奶不适合中国人的肠胃;
(二)牛奶补钙吗;(三)牛奶对健康的危害;1.牛奶易致癌
2.影响大脑发育;3.牛奶易致人体发育异常;4.牛奶易致肥胖
5.牛奶蛋白对人有害;(四)是否该饮奶,老外看中国
一、 举国饮奶,民族之误【网上搜索下载,仅此一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地发生了许多变化,而在生活层面中变化最明显的就是全民兴起一股饮用牛奶之风。回顾风之所以兴起,洪昭光教授当推为"第一功臣"。起初中国老百姓并不知道喝牛奶有哪些好处,洪昭光教授在无数场讲座和几十种版本的讲稿及著作中,无一不大讲特讲牛奶的奇效和好处。其第一大功效就是补钙,缺钙会怎么样?洪教授讲得很清楚:第一会骨痛,因为"缺钙的人骨质疏松,骨质增生,腿疼发麻,小腿抽筋,反正浑身疼"。试问在十几亿中国人中谁不怕疼?第二会"'龟背'越活越矮,越活越萎缩",不吃牛奶,人人都会变成三寸丁武大郎,或像乌龟那样的"背",或像刘罗锅那样的驼,你怕不怕?第三是骨折,洪教授举的例子更吓人。第一个例子是一个老人,仅一咳嗽就咳断了3根肋骨,后来住院,护士帮他翻身,一翻,"啪,又断了一根肋骨"。第二个例子是一个女同志下楼梯,仅是"最后一个台阶滑了一下,用手一撑,桡骨、尺骨双骨折,尾骨也断了"。
接着洪教授又以数据支持他的饮奶呼吁,指出中国人"为什么缺钙呢?因为每人每天需要800毫克钙,而我们饮食里仅有500毫克,需要每天补足一袋牛奶,正好补齐了"。并且强调这种补法要从出生补到老。为了让人们信服他的说法,洪教授又说:"外国很多人高大健康,实际上是因为他们喝奶喝得多"。接着他又以东邻日本为例,指出日本人"1937年侵略中国时是'小日本',个子矮、罗圈腿",通过喝奶,"日本人一代比一代高,现在超过了中国人"。一句话,在他心目中,仅仅通过喝奶,日本已变成"大日本"、"高日本"了。这里仅仅是个子高矮,影响美观还在其次,中国人普遍还有一种观念就是个子矮了就是"三等残废",不管男女,三等残废就难找对象,你怕不怕?这大概也是饮奶风兴起的一个潜动力。为怕日本证据还不能说明问题,洪教授又举英国孤儿院把孤儿分成喝奶和不喝奶的甲、乙两组对照研究为例,指出饮奶组孤儿皮肤、毛发、眼睛、肌肉、体重、身高、智力均与不饮奶组不一样,且还有一大优势,就是饮牛奶比吃其他营养品价廉。最令人振奋的是,洪教授还以日本为例,指出"一袋牛奶振兴一个民族",把饮奶史无前例地提高到"振兴一个民族"的伟大政治高度。这样一来,你还有理由不喝牛奶吗?即使少数顽固派不喝,洪教授也讲得很清楚,原话是这样说的:"那么有人说,我牛奶不喝、酸奶不喝,豆浆我也不爱喝,怎么办?那很简单,你就等死吧!"这话不仅武断,而且以死相威胁,死摆在你面前,当真你头脑是顽石,还能不喝?由于洪教授是讲于国家电视台,讲座又遍布全国,书也发行海内外,中国人又大多朴实可爱,专门相信"专家",这样饮奶之风自然在全国风起云涌。我所住的上海,天还不大亮,即听到街头巷尾送奶吆喝声不断,奶瓶叮当作响,每家门口几乎都有放奶瓶的木盒,男女老少,不仅在家里喝奶,且街道处处都有牛奶供应,走在路上手执奶瓶边走边饮更是随处可见。我这有七律一首,以记其盛。
七律饮奶记盛
专家威力真无穷,
全国顿飚饮奶风。
顷刻人人都缺钙,
一时个个体虚空。
家中三顿饮难足,
班上多瓶作补充。
恨不连天白浪涌,
人人都浸乳波中。
随着电视、报纸、广播的推波助澜,喝奶之风在神州大地越刮越猛,犹如势不可挡之洪流。最近更有人撰文,以世界上一些国家为例,并引述一些领导人的讲话,试图把饮牛奶推成一场运动。那么,牛奶运动是有益、强壮一个民族,还是损害一个民族,我想还是用事实来作答。
(一)牛奶不适合中国人的肠胃
首先是一场运动能否展开,其决定因素是被运动者能否接受这场运动,不能说别国怎么干,我们就一定要怎么干,一定能怎么干。盲目照搬洋教条害己误国的例子已不在少数。现在面对一个实实在在的问题是,中国人,尤其是汉民族,究竟适不适合喝牛奶。科学的回答着实让推动牛奶运动者大为失望和丧气。牛奶在人体消化吸收,人的小肠必须具备一种酶,这种酶叫做乳糖酶。中国人偏偏有76%~100%的人,不具备这种酶。其实早在1983年,海外即有学者提出亚裔黄种人不适合饮用牛奶,原因是黄种人中有85%~90%以上的人身体里不具备乳糖酶,只是中国很少有学者重视。加之中国老百姓受宣传影响,过分迷信于牛奶的"好处",对其副作用很少想到,事情一直到近年才被提出。新华网2005年2月27日指出:"有的孩子、老人,一喝牛奶就拉肚子,不舒服……"并指出牛奶虽然营养丰富,"但牛奶如饮用不当,也会给健康带来不良影响"。该文还公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所对我国北京、上海、广州和哈尔滨4个大城市1 168名健康儿童进行乳糖缺乏发生率和乳糖不耐受发生率调查。该项调查发现,在我国3~5岁、7~8岁、11~13岁3个年龄组儿童中,乳糖酶缺乏发生率分别为38.5%、87.6%和87.8%;乳糖不耐受发生率分别为12.2%、32.2%和29%。这里所说的乳糖酶缺乏率,即体内不具备乳糖酶的儿童占的百分率。据调查可知,年龄越大,缺乏乳糖酶比例越高。至11~13岁,100名儿童中缺此酶者已近90%。所谓乳糖不耐受,通俗讲即吃了牛奶后会发生腹部不适、腹胀、多气、腹痛甚至腹泻等症状。这种症状占的比率也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大,至11~13岁已接近或超过30%,并指出乳糖酶缺乏是广泛存在的世界性问题。乳糖酶缺乏的发生率随种族和地区而异,欧洲白人为5%~30%,亚洲黄种人为76%~100%,非洲黑人为95%~100%。不知医的人也许会对酶缺乏充分的认识,其实,酶的功用对生命体可谓妙不可言,"威力"无穷。鸡、鸭胃肠能分别把吃下去的石子或连壳的螺丝完全消化掉,靠的就是酶。人体缺少乳糖酶,牛奶中的乳糖就不能被分解成葡萄糖和半乳糖而被吸收。乳糖随之进入结肠,被细菌发酵生成醋酸、丙酸、丁酸等短链脂肪酸和甲烷、氢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从而引起肠鸣、腹痛、渗透性腹泻,这样不仅无益还会使体内一些营养物质丢失,一些脏器功能失调,从而影响健康。乳糖酶缺乏造成人体营养吸收不良,其最常见的是钙吸收少,骨中钙丢失多,从而引发骨质疏松,其次还可影响铁和锌的吸收,造成人体铁、锌缺乏,从而引起贫血和影响小儿脑的发育。还有一些人体内缺乏尿苷酰转移酶,半乳糖变成1?磷酸半乳糖。这种物质可在肝、肾和眼睛晶状体内积存,积累到一定量时,可引起低血糖、神情呆滞、肝肾疾病及白内障等,这两种情况均称为"乳糖不耐受症"。洪昭光教授也提到中国很多人一喝牛奶就拉稀,要人们改喝酸奶就行。其实酸奶只是在奶中加入了乳酸杆菌发酵,
因加工工艺不同而有以下几种产品:①牛奶或奶粉还原成奶,种入乳酸杆菌发酵后,将菌灭活。②工艺略向前,只是把乳酸杆菌不灭活,在低温下保存。③在酸奶中加入糖、蜂蜜、果酱等稀释并混合成搅拌型酸奶。④在牛奶中加入水、糖、酸味剂(柠檬酸、乳酸等)而成。上述4种酸奶中,第四种的本质不属于酸奶,只是一种酸味饮料。应该承认在牛奶加入乳酸杆菌经发酵后,牛奶中部分乳糖分解成乳酸,蛋白质和脂肪变成小肽链和小脂肪链易于吸收,且活性乳酸杆菌是一种益生菌。专家说能调节肠道功能对人有益,但这些均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人体乳糖酶缺乏的问题,乳糖不耐受症并不因此而得到解决。其一,含活性乳酸杆菌的酸奶中,乳酸杆菌在pH值5.4以上的环境中生长繁殖良好,而空腹时胃液的pH值一般为2~3,乳酸杆菌进入胃中即被胃酸杀灭,因而必须饭后2小时才能喝。这对以
早晚空腹饮奶"进补"者则大不便矣。其二,酸奶尤其是全脂奶或奶粉制成的酸奶脂肪储量较高,加之牛奶制成酸奶后热量明显增加,100克牛奶含的热量是57千卡,而等量的酸奶则含热量达72千卡,再者搅拌型酸奶加入了糖和蜂蜜等,热量增加,食了也极易增胖。在当前减肥口号叫得震天响、瘦身当道的时代,对于成千上万热衷于减肥的人来说酸奶恐不太适宜。其三,人群中,溃疡病、胃炎发病率颇高,酸奶发酵后又加入了糖、蜂蜜、果汁等极易刺激胃酸分泌,从而诱发胃炎、胃溃疡,使病情加重,甚至胃穿孔。其四,据有关统计,我国糖尿病患病人已达到6 500万左右,酸奶中加糖、加蜂蜜均非6 500万人所宜。其五,酸奶中有含活性乳酸杆菌或其他益生菌,人体缺乏时补充有益,且还能杀灭一些病原微生物;然而人体内还有许多有益菌,乳酸杆菌补充太过,必然抢夺了其他有益菌的生存空间,引起体内菌群失调,从而影响人的正常消化功能和正常生命规律。
此外,大众多不知,不同人种不同饮食谱或不同地域甚至同种人处于不同气候环境,其体内的菌种和菌群数量皆各不一样。现在酸奶中的菌种据宣传是来自捷克人的肠道,这样盲目大补是否能被肠道吸收,是否会影响体内菌群间的"和谐相调"、"和平共处",还有许多问号未解决,我们能这样轻易盲目跟进吗?
其六,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常饮酸奶的儿童,龋齿的发病率增加,这可能与乳酸杆菌中的某些菌种有关。其七,婴儿以母乳喂养为佳,牛奶本不适宜,酸奶更易破坏消化系统稚嫩、薄弱的生态,就更不适宜了。其八,还有一些特殊体质或特殊病种的病人、老人也不适合饮酸奶。其九,酸奶中有的增水、增量后为了增稠,添加了增稠剂,有的为矫味增加了香料,有的为了增加卖点提高奶品的含钙量,还加进了化学钙,这些都对人体有害。特别是化学钙并不能被人体吸收,久而久之在人体内沉淀下来,甚至会造成结石。其十,真正的酸奶制作成本高。据有关报道,国产牛奶大多为有抗奶,即因防治奶牛生病用了抗生素,致牛奶中普遍含有抗生素,这种有抗奶乳酸杆菌加进去种不活,为了生产酸奶,只好大量进口奶粉,把奶粉还原成牛奶后再接种才行。加之含活性乳酸杆菌的奶还必须低温保存,这样酸奶必然价昂,且必须具备低温存放的设备才行。对于广大市民、农民长期饮用恐负担不起,难以普及。这些又给提倡牛奶运动者出了一个新的难题。
其实,这些难题的产生都是人为的。我觉得人的生命规律真的很奇妙。从上文有关统计得知亚裔人、黑种人乳糖酶几乎百分之百缺乏,而白种人缺乏乳糖酶仅占5%~30%,8岁前的幼儿缺乳糖酶比率小,8岁以后随年龄增长则缺乳糖酶比率加大非常明显。这是为什么,是天意不让亚裔人、黑人和成人喝牛奶,还是别的原因?我认为这个问题只要稍微回顾人类史,就不难找出答案。非洲人先不说,仅就我们中国人而言,华夏民族之祖炎帝,又称神农氏,即授人以稼穑,发明农具,"为耒耜以利天下",确立了以农耕为民族生存之本,故中国向以农业立国,中国人大多为农耕民族的后代,其食物自然以粮食、蔬菜为主,故中医典籍《黄帝内经》上称"五谷为养"(养身之本)。正因为此,经过多至上亿年,少则几千年的适应与进化,中国人的身体已"训练"、"培养"成能胜任,并很好消化、吸收五谷菜蔬为主的一大套健全的功能和相应的酶及消化系统。白种人多分布在欧洲,美国的先民也为欧洲白种人移民,而人们都知道从中国西北直至罗马帝国,一直都是白种游牧民族的天下,他们的先民直至晚近才学会农耕(欧洲一些国家如英国等至今仍无农业),其终日在马背上驰骋,周围接触的是草原和牛羊,其食品必然是牛羊的奶和肉,以至于今天这些民族仍保留着喝牛奶、吃奶酪、吃牛排、织毛衣等习俗,和斗牛、赛马等充满牧区风情的竞技活动。同样,他们的身体由于长期这样的生活而造出适应他们食谱的消化系统,这期间经历了少至千年多至上亿年的"培养"、"训化"适应的历程。由此可见两种民族千万年的生活差异,才是导致乳糖酶存在与否与比率大小的根本原因。其他亚裔人、黑种人与白人乳糖酶存在的差异,也应同理可推。至于8岁以前的儿童,不管什么人种均以母乳为主食,母乳同样含有乳糖,所以乳糖酶在这一年龄段不管什么人种都存在。8岁以后农耕民族则改以饭食喂养,不再吃母乳,乳糖酶失去也是随人的饮食变化而变。白人游牧民族的后代仍以奶为主食,故乳糖酶依然存在,这也符合人类的进化规律,本无什么奇怪可言。这也可以用来解释洪教授说的英国孤儿院甲、乙两组孤儿喝奶和不喝奶各种指标为何不一样。道理很简单,饮奶是英国(白种人)的主食,就像中国儿童吃饭一样重要,让中国儿童分成吃饭和不吃饭组去进行比较,自然有差异了。同理也可解释中国人饮奶后,即使无乳糖不耐受症也会出现厌食、消化系统失调、肥胖等症的原因了。其实任何生命体;其摄入的"食品"均与其消化系统相适应配套的,如有的生命体能消化垃圾,有的生命体能消化石油,差别很大。现在我们一些提倡大饮特饮牛奶、大谈饮奶好处的"专家",却无视我们胃肠这部已使用亿万年的"机器"与"投料"不配套这一事实,更有甚者,他们漠视人类经亿万年进化后人体功能的改变与适应以及不同种族生命体之间构建与物质上的差异,不仅大力提倡饮奶,还寄希望通过饮奶来强壮民族,实乃壮举感人,壮怀激烈,可钦可敬。然而对任何违反自然规律、生命规律和社会规律之事,我均趋于保守,我建议有此壮举者能先去补一下人类史的常识和科技史的ABC,以及自然辩证法知识。因为这些知识往往告诉我们,凡普遍规律皆归属于真理,是任何人很难撼动的,撼之不是矛盾百出、手足无措、贻害无穷,就是碰得头破血流。其实自从把牛奶"强加"给中国老百姓以来,已出现了很多问题,诸如厌食、肥胖、内分泌失调等,本文拟稍后展开,这些已足够证明我们生活中的很多规律不可违。
(二)牛奶补钙吗
现在,谈一下牛奶与补钙。牛奶能补钙,这是提倡饮奶者的主要依据,也是牛奶厂商广告的核心用语,更是市场萎缩的海外乳业"进攻"中国的一根较粗的"稻草"。钙是什么物质?是否中国人都缺钙?钙是怎么缺的呢?牛奶是否能补钙?这些都是需要弄清的问题。人体生理知识告诉我们,钙是构成人体的主要元素之一,其在人体的储量次于碳、氢、氧、氮,居第五位。在人体中,99%以上的钙分布于骨骼和牙齿中,称为骨钙,其余不足1%的钙分布在组织和体液中,在体液中的钙称循环钙。随着人体生、长、壮、老的不同阶段,人体对钙的需要量也随之变化。胎儿时期钙由母体供应,故孕妇需要补充大量、足够的钙,以维持胎儿正常发育。青少年正值发育长身体时期,钙的摄入也相对较多。钙不仅参与构建人体的骨骼、牙齿,还参与维持人体心脏、肌肉、神经等一系列生理活动。当人体需要时,骨内的钙可被"抽调"进入体液,体液内的钙也可被"动员入骨"。人体通过排泄物不断将钙排出体外,也通过食入含钙食物或钙制剂将钙不断补充。人体有3种物质分别负责钙在体内的分配、吸收和排泄,这3种物质就是甲状旁腺、降钙素和维生素D3。甲状旁腺是位于甲状腺背面上下端4个个头很小的小腺体。别看其个头小,作用可大了,其分泌的激素能维持人体血中钙(血钙)保持一定的浓度。当血中钙降低时,人体就会出现一系列失调症状,这时甲状旁腺分泌的激素能动员骨钙入血,并增加肾脏对钙的重吸收,从而升高血钙。降钙素是由甲状腺中的腺泡旁细胞(又称C细胞)分泌的,其功用和甲状旁腺分泌的激素功用正好相反,能使血中过高的钙回到骨中,并能抑制肾脏对钙的重吸收,使尿中钙排出增多,同时还抑制维生素D的转化,间接抑制肠道钙的吸收。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来自食物和阳光,由紫外线作用于皮肤中的有关油脂而合成,故又称为"阳光维生素"。其中维生素D3功用特殊,离开它,人体肠壁对钙则不能吸收。
人体对钙的吸收、排泄、分配、调节,除了这三大"主管"外,还有多种激素参与协管。如生长激素、性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胰岛素,还有胃肠激素中的促胰液素、促胃液素、胰高血糖素等,都对体内钙的吸收、排泄、分配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人出生后,钙由饮食摄入体内,人的食物种类不同,含钙量有很大差异。在人们常吃的食品中,除了"专家们"鼓吹的牛奶含钙量高外,含钙比牛奶高的食品还有很多,如黄豆、黑豆、老豆腐、芹菜、花菜、木耳、鱼类、虾米、虾皮、海参、海蟹、带骨刺的鱼松、海带、紫菜、芝麻酱等。
查一下权威资料上的主要食物营养成分表更可知其详:按每100克食物含钙毫克计,其中人奶34毫克,牛奶120毫克,黄豆320毫克,黑豆250毫克,青扁豆荚132毫克,老豆腐277毫克,豆腐乳167毫克,金针菜463毫克,苋菜200毫克,香菜(芫荽)170毫克,芹菜170毫克,香菇124毫克,黑木耳357毫克,花椰菜(白色花菜)296毫克,干海带1 177毫克,咸带鱼132毫克,咸小黄鱼385毫克,银鱼干761毫克,海参357毫克,虾皮2 000毫克,海蟹384毫克,毛蟹679毫克,虾米882毫克,带骨刺鱼松7 705毫克,芝麻酱为870毫克,炒南瓜子835毫克,五香豆为803毫克……从此可知:在日常食品中,含钙比牛奶高的食品不是几种而是几十种,有的含钙量是牛奶的10~20倍,有的甚至是牛奶的25~64倍。只是由于缺少像牛奶那样被人张扬,至今仍鲜为人知。
中国人是否缺钙?这里涉及几个问题:即是摄入的食品中缺钙,还是人体内缺钙。食品中缺钙,对食品谱进行调整就行,问题并不复杂。据有关资料,按国家营养部门的钙推荐摄入量是:成人每天800毫克左右,儿童、孕妇、产妇、老人略高出几百毫克。据此量推算,一般人食平常饭菜,每天摄入钙即达400~500毫克,而沿海地区食品中海产品较多,海产品大多高钙,因而沿海地区人群可以说基本不缺钙;牧区食牛羊肉、乳品多都为高钙,因而牧区也不应缺钙。还有一些长寿地区,研究下来其饮水与食品中钙也充足,也不缺钙,故而有的专家说我国居民食品中基本不缺钙。但据全国第三次营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不缺钙人群仅占3%~4%,有70%~80%人群钙摄入量不足推荐量的50%,这是老的标准。2002年我国进行了第四次营养调查,由于数据处理复杂,至今结果仍未公布,按推想食品摄入的钙量应较前增多。即使结果不增多,我认为也好办,上文述及含钙的食品那么多且有的价廉物美,根子只是人们不知道有意识地去按需调整食谱,只要我们加强普及食品营养知识即可。其次是要改变食品加工方法和饮食习惯,现代人大多追求精白米面食品,而钙在粮食中恰恰存在于糠皮等外壳之中,这样就把谷物中的钙丢失了。再次,蔬菜中有的含有草酸,易使一部分钙与之结合在一道不易被吸收。有了这方面知识,烹制饭菜时稍加注意即可。
摄入的食品不缺钙,人体反而缺钙的问题就较单单食品缺钙复杂多了。前文已讲到,人体对钙的吸收、排泄、分配有三大"主管"和"多个协管",无论哪一个"主管"、"协管"出问题都会导致人体缺钙,这就不是单单补钙能解决问题的了。
现在问题是,一听说我国人食谱中缺钙,有的商家就马上抓住商机,补钙制品、补钙广告铺天盖地而来,有泰山压顶之势,似乎几千年数以万亿的中国人没补钙,一下子个个都已患或将患"软骨病"。牛奶也正好借补钙之势,喷涌而出。中国人本来就淳朴、可爱,也实在好忽悠,加之习惯于"跟着感觉走",所以现在若问:"同胞们,为什么要喝牛奶?"必异口同声说:"补钙啊!"
现在我想谈一下牛奶是否补钙。
牛奶是否补钙,暂先搁一下我的观点,看看国外学者是怎么说的。
洪昭光教授十分推崇日本人饮奶补钙长高,而日本学者却不这么认为。世界著名的早期教育家七田真先生,经常在日本各地巡回演讲,他每次都要再三强调牛奶的危害,人们通常都以为,喝了牛奶便可从中获得大量的钙,使得骨骼和牙齿保持健康。他指出:"这纯粹是谎言,事实正好与此相反,破坏身体健康,疏松骨质,这才是其真相。"七田先生认为:"虽然钙对于人来说是不可缺少的物质,但牛奶的钙过于粗糙,人体的精密器官无法完全吸收,于是人的身体就把它当作异物而排斥出体外。可令人麻烦的是,体内的那些人体所需要的优质钙也被一同搬了出去。正因为如此,奶粉、牛奶喝得越多,体内的钙就越不足,虫牙、骨折便越易发生。"前些年日本教职员联合会白皮书《探索孩子骨折多发的原因》中也指出:"婴幼儿时喝奶粉时间越长的孩子,其骨折的发生率越高。"日本著名医学家森下敬一先生指出:"牛奶中所含的矿物质很少,特别是缺少应有的镁元素,结果只有少量的钙沉淀在骨骼上,而大量的钙则侵入肌肉和血管,致使肌肉的弹力减弱,血管硬化。而且饮用牛奶不仅不能强壮骨骼,相反会使骨质疏松,成为易发骨折的原因。"森下敬一先生在其另一本书中还指出:"从另一方面来说,矿物质只有在取得平衡的时候,才能够发挥其效应。可是牛奶中除了包括钙等几种矿物质之外,铁、铜、锰的含量极少,结果导致了体内矿物质及水分的代谢发生紊乱,以至于成为骨质疏松易发疾病的原因。"
无独有偶,欧美学者也持同样的观点。美国《洛杉矶时报》曾报道动物保护频道的特约作者克伦·道恩综合多项针对牛奶的研究后提出牛奶危害人类的七大罪状,其中第四项就是骨折。指出:"对于牛奶可以补钙,而从防治骨折和骨质疏松的观点,一些研究者也提出质疑,一项为期12年,涉及78 000名妇女的哈佛大学护士健康研究表明,大量饮用牛奶的妇女比少量饮用者或者不饮用牛奶的妇女骨折比例高2倍。其主要原因是牛奶中含有的几种蛋白质引起钙的流失,从牛奶中吸收到的钙有1/3会从尿液中被排出,而从奶酪中吸收的钙2/3会流失。"
此外,再从牙齿的情况来看,牙齿发育健全如何与体内钙的含量、与分布正常与否有直接的关系。丹麦的一位牙科医生普龙博士,发现一个大型畜牧制酪业农场里人们的牙齿都患有极度的钙缺乏症,而这个农场的人每天都喝好几杯牛奶。于是,他建议其中一些人停止饮牛奶,半年之后,这些人的牙齿变得非常好了,而那些继续喝奶的人牙齿却依然如故,和原来的一样糟。与此相同的例证还有,人们也许不一定知道,世界上牙齿最糟糕的人群是牛奶消费量最高的新西兰居民。相反的是,连牛都没有见过的澳大利亚土著人,牙齿特好,大多数人连一颗虫牙也没有。日本的七田真先生还指出,牛奶和虫牙的密切关系还可从下面的事实得到证实:在食品短缺、营养不易获取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成长的孩子们,几乎没有虫牙;而战后,牛奶开始被饮用,并随着消费量的日趋增长,孩子们虫牙逐渐多了起来。到现在,患有虫牙的孩子比例是:满2岁有51.7%,3岁有82.4%,4岁达91.3%。
日本教职员联合会白皮书《探索孩子骨折多发的原因》中更指出:"婴幼儿时喝奶粉时间越长的孩子,其骨折的发生率越高。"美国齿科医师团的综合研究也证实,牛奶中的钙会致使婴幼儿体内钙、磷的代谢功能产生紊乱,造就出骨骼、牙齿脆弱的孩子。
中国的事实同样也证明了这一点。近年来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牛奶饮用已普遍风行,然而骨质疏松、骨折的发生率并没有下降,反而升高。看来实践不仅能检验真理,而且能发现谬误。
写到这里,也许有人会引洪专家的论据以日本为例,说日本人原来个子不高,是"小日本",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政府每天免费配给中学生一盒牛奶,使得现在日本青少年的平均身高超过了北京同龄个子,予以反驳。日本青少年个子增高也许是事实,然而科学上向来讲究排他。即个子增高没有其他因素,只有饮牛奶是唯一因素才能说明问题。这就如同我们看见鸡吃了沙子,马上就推论说,鸡吃沙子是鸡长肥的原因,殊不知鸡的长肥还有更重要的因素,即喂了粮、菜、虫等多种饲料。说日本人长高不缺钙的情况正与此相类。日本战后工业与经济腾飞,人们生活水准也随之提高。我们知道日本人的饮食中,鱼的消费量居世界之首,平均每人每年消费140斤。营养学告诉我们,鱼、虾含钙量都很高,且都远高于牛奶,还有就是鱼、虾、蟹中的钙多与蛋白一类物质呈螯合状态,极易被人体吸收。假定日本人不缺钙,你怎么知道这钙不缺就一定与吃鱼、虾、蟹等水产品无关,与喝牛奶有关?再者,日本人喜欢吃寿司,寿司即紫菜卷饭。中国南通地区是紫菜高产区,每年出口量很大,其出口主要地区即日本和韩国。紫菜的含钙量约是牛奶含钙量的20倍,日本人不缺钙,难道就一定与此无关?
关于身材的高矮,医学常识告诉我们,除了与钙的适量摄入有关外,还与遗传、生长激素及全身营养状况有关。生理学告诉我们,身材长高所需的主要原料为钙和蛋白质。日本人高于中国人的资料显示,49岁以下的中国人,普遍比日本人矮。掐指一算,49岁的人当是1958年后出生的,而1960~1980年是日本经济腾飞时期。日本人除了鱼消费量占世界之首位外,还从国外进口了大量禽类和肉类。蛋白质及各种微量元素供应充分是肯定的,这是身材长高的重要条件。凡了解这段历史的中国人皆知道,此时的中国正处于所谓自然灾害困难时期。我生长在农村,父亲是医生,家中条件比起村上其他人还算优裕,就这样,我们还常常挨饿,常以豆渣、野菜、胡萝卜等填充肚皮,吃肉更是奢求。一年也只有过节、过年才吃上几次肉,粗饭果腹疗饥都不能,岂顾及其他。这种状况直到今天仍有一些农村地区依然存在。《人民网》健康专题2006年5月30日显示:全国营养调查资料表明,儿童钙、铁、锌及维生素A等营养素的供应明显不足。膳食钙摄入量达不到推荐量的50%,维生素A只达到推荐量标准的55%~63%。农村7岁男女学生的营养性贫血检出率分别为25%和27%之多。目前中国,中小学生大约有45%每天的热量、蛋白质摄入不足基本需要的80%,有45%达到该需求量的90%,只有10%左右达到要求。这样身材怎能高起来。此外,我们谈身高还应不可忽视激素食品的作用。因而可以说中国人身材比日本人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营养是一方面,而更重要的还有不能获得充足营养的天灾与人祸等因素(《雅虎》"牛奶与中日青少年儿童身高逆转")。多少年来农牧养殖户为了提高产量,往往在饲料中添加激素、生长激素类物质,不管你承认不承认,事实已活生生地告诉我们。不是吗?过去鸡从小长大要8~10个月,而用饲料喂养只需40天,即已肥壮能宰了。过去农家养猪要一年才长到100多斤,而现在用市场供应的饲料喂养只需4~5个月即出栏且肥硕达三四百斤。奶牛催奶也不排除用添加激素的饲料喂养,因而牛奶也含有激素,人吃这类富含激素、生长激素的食品怎能不长高、长快?我想这才是日本,也是中国新生代孩子普遍比上辈增高的原因。人是长高了,然而这种增高好不好呢?日本法政大学教授高尾利数先生在他的《砂糖会导致身心紊乱》一书中说:"虽然现在的孩子们个头普遍都比以前高了,但却变得容易生病,运动能力也较弱,所以说,这种个子的增高是否意味着真正的健康,还是一个很大的疑问。"又说:"虽然孩子的个子会长得很高大,但这并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相反,这很可能意味着寿命的缩短。"说起身高和寿命还真的有关系。《大众健康》2004年3月《身高与寿命趣谈》一文,介绍了美国科学家调查了已故的750名男士,其中包括总统、运动员、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等,分析身高与寿命的关系。调查表明,身高每增加1厘米,预期寿命就减少1年,妇女平均寿命高于男子,与女性身材通常比男性矮小有一定关系。科学家认为人的寿命与身高呈反比。我国遗传学家对广西、湖南等地90岁以上的老人作调查,发现长寿者的身高都在1.26~1.58米,体重为40公斤左右。进行上述调查的美国学者以1.73米为美国男性高矮的界限,结果发现750名男士中矮个子寿命比高个子平均多9年。历届美国总统中矮者平均寿命为80.2岁,高者平均寿命为60.6岁,身高在2.3米以上的9个超级巨人平均寿命只有39.8岁。世界真是奇妙至极,洪教授极力提倡饮奶可以使人增高,即使饮奶真的可以使人增高,可曾想到增高也有弊端,更何况这种增高多为激素所为,激素对当代青少年体质造成多方面的负面影响已为很多学人所共识,我想洪教授当亦清楚。
至于骨质疏松是否饮了牛奶就能解决,我认为这得从骨质疏松的成因谈起。骨质疏松成因医学界普遍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
(1) 内分泌因素:正常人的性腺激素对骨组织的合成与肾上腺皮质醇对骨组织的抗合成作用处于动态平衡。人体由于自然衰老或其他原因导致早衰,致使性腺功能减退,雌激素、雄激素生成减少。性激素有促进蛋白质合成,刺激骨质形成,抑制骨质分解的功能,性激素生成减少则影响蛋白质合成,使骨基质形成不足,尤其是雌激素能刺激成骨细胞,制造骨基质。若雌激素水平下降,则使骨细胞活性降低,骨形成减少。正因为如此,妇女若因卵巢切除,或更年期后卵巢萎缩,雌激素减少或停止分泌,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往往会出现骨质疏松。此外,甲状旁腺分泌失常,降钙素缺乏,也常是导致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肾上腺皮质醇,即西医临床常用的可的松、地塞米松一类物质能抗骨组织的合成,还可抑制维生素D的生成,引起人体对矿物质吸收不良,并可抑制肾小管对矿物盐的再吸收,使钙、磷、镁等从尿中大量排出,造成血清钙、镁及无机磷含量降低,从而抑制骨形成,增加骨质吸收。
(2) 营养因素:骨量的维持主要依靠蛋白质及矿物质的补充。若蛋白质摄入过多,钙摄入少,或蛋白质摄入不足,均可影响骨基质的生成,引起骨质疏松。维生素C是对骨基质生成必不可少的辅助物质,若摄入不足,也可导致骨质疏松。此外,饮酒和摄入咖啡因类物质太多,或摄入高盐食物均可致钙流失,也能促进骨质疏松的形成。
(3) 其他疾病因素:肾病、肝病、糖尿病、高血压、甲状腺功能亢进、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或某些癌症常易并发骨质疏松。
(4) 遗传因素:骨质疏松与遗传有一定关系。
(5) 药物因素:长期服用类固醇、抗癌药、利尿剂、抗凝血剂、胃药或止痛药易发骨质疏松。
(6) 其他:缺少运动,少晒太阳。
综上所述,引起骨质疏松的原因很多,并非补钙就能解决问题。《37°医学网》等推出国际骨质疏松的专题报告也能说明这一问题。有关骨质疏松症和骨折的流行病学显示,"目前全世界约有2亿人患有骨质疏松",其发病率已跃居常见病、多发病的第七位,指出"骨质疏松症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妇女中发病高,在美国约有2 500万病人,每年约有150万病人并发骨折,约20%的骨折病人在1年内因并发肺栓塞、肺炎而死亡。在妇女骨质疏松性骨折而致的死亡率超过乳腺癌、宫颈癌和子宫体癌的总和"。"用于骨质疏松骨折的医疗费用巨大,1984年美国估计61亿美元,最近估计达100亿美元"。众所周知,西方发达国家以牛奶为主饮料,很多患骨质疏松的西方老人都回忆说他们从小就一直大饮特饮牛奶
而为什么骨质疏松发病他们得了"得高"的"冠军"?这正说明饮牛奶不仅不能防治骨质疏松,反而可能促发骨质疏松。
在我国老年人骨质疏松发生率虽无确切报告,但从上海调查结果显示,男性发病率为13.4%,女性为40.1%;60岁以上老人中,男性为14.6%,女性为61.8%。女性远远超过男性。在老年人中骨折流行病学显示,城市老年女性发生率高达19.6%,其次是城市男性,为12.4%;农村女性8.8%,农村男性3.4%。全国营养学调查显示,农村饮用牛奶的量远低于城市。此一调查又证明饮用牛奶的量与骨质疏松、骨折发病正好呈反比。
需要着重说明的是,朴素而又善良的人们,往往以一厢情愿去对待生命现象,如牛奶补钙就是。人们多认为牛奶既蛋白质含量高,又钙含量高,喝了牛奶,既补充蛋白质又补充钙,岂不两全其美?其实,全不知生命体有自身的规律,你的好意它全不领情,你把蛋白质摄入多了,它就把钙排出。形象地说,就是此进彼出,一山不容二虎,这方面已被一些研究和实践所证实,奈何?没有办法,聪明的做法只能是顺应生命规律。
然而遗憾的是,一些专家仍告诉人们饮奶补钙可防治骨质疏松,这不仅是对医学的无知,对事实的漠视,也是一种误导,只会延误此病的治疗。需要说明的是,针对雌激素水平下降会导致骨质疏松,洪教授等专家还提出用补充雌激素来治疗,国内外临床已证明这样做是行不通的。因为人体激素互为影响,是一系统工程,这样做往往顾此失彼,越补越乱。同时,雌激素补入又为患生殖系统的癌症埋下极大的危险。对此老百姓想不到,我们的专家应该知晓,当实事求是地陈述其弊,不应强调一点,掩盖其余。
读到这里,也许有人会问,既然饮牛奶补钙不妥,那我们将如何补钙?其实稍微回顾一下中国历史即可悟出答案来。中国历史上有两个强大的朝代,即"雄汉盛唐"。汉武帝时军力强盛,北战西征,历时近数十年,打得匈奴直往西跑。唐代全国人口仅6 000万左右,不仅东征西伐,雄冠四邻,且出了那么多诗人。当时人饮牛奶了吗?缺钙了吗?如果举国缺钙,驼背、罗圈腿、软骨病比比皆是,还能有那么强悍的军队?由此可知,不饮奶照样不会缺钙。世界上很多地方的孩子根本不喝牛奶,但他们长大后却有着健康的骨骼。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沃尔特·威利特博士说:"我们知道,国际上的确可以找到不少不饮牛奶而牙齿、骨骼强健的民族或国家,为什么他们不缺钙?"前文我已讲到除了牛奶含钙外,人们生活中含钙的食品还有很多,并非如一些"专家"所说唯牛奶才能补钙。为便于读者记忆,掌握如何补钙,特编成一段数来宝如下。
数来宝说补钙
说补钙,道补钙,
补钙食品处处在:
豆类杂粮含钙高,
芝麻、果仁也不赖,
苋菜、花菜、金针菜,
还有油菜与芹菜,
用来补钙均很快。
蘑菇与木耳,
紫菜与海带,
田螺、鱼、虾及螃蟹,高钙桂冠均能戴。
要补钙,当开眼界,
专恋牛奶必有害,
还应知,高磷低钙食品应少食(如牛羊肝、花生等),
多食钙易排体外。
维D有助钙吸收,
制维D,还须常到太阳下面晒一晒,晒一晒。
行文至此,关于牛奶补钙的神话已可告一段落。然而,问题更严重的是全民饮用牛奶的弊端还不仅于此,我之所以强烈呼吁全民慎饮、勿饮牛奶,是因为饮牛奶还有很多鲜为人知、触目惊心、殃及我们民族机体更大的危害。现陈述如下。
(三) 牛奶对健康的危害
1. 牛奶易致癌此说乍听似乎有点耸人听闻,其实一点也不夸张。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和国内已有多项研究宣称,过多饮用牛奶可能诱发女性乳腺癌、卵巢癌,男性前列腺癌等多种癌症。瑞典卡洛林斯卡医学院是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颁奖单位,该院研究所一项研究表明,大量饮奶会增加妇女卵巢癌的发病率,这是科学家对6万多名每天饮用2杯以上牛奶的妇女调查后得出的结论。长期的跟踪研究表明,那些每天饮用4次以上奶制品的妇女,卵巢癌的发病率比每天喝2杯牛奶的妇女高出一倍。另外,通过1961~1991年的100份专业报告,研究人员发现,前列腺癌与食用奶制品有关--患有前列腺癌的男性多数比健康的男性摄入更多的牛奶制品。瑞典人如是说,无独有偶,美国人的研究也得出同样结果。《北京青年报》2005年9月15日载有《男性常喝牛奶的害处》一文引述了美国的研究,指出:"牛奶营养丰富,每天喝牛奶的人越来越多,但有许多研究发现,常喝牛奶的男性易患前列腺癌。"文中说:"美国波士顿一研究小组对20 885名美国男性医生进行了长达11年的随访调查,食用的奶制品主要包括脱脂奶、全脂奶和乳酪等,其中有1 012名男性发生前列腺癌。统计学分析后发现,与每天从奶制品中摄入150毫克钙的男性相比,每天摄入600毫克钙的男性血浆中1,25-二羟维生素D3(有抗前列腺癌作用)浓度显著降低,发生前列腺癌的危险上升32%。在排除年龄、体重、吸烟、体育锻炼等影响因素后发现,每天进食奶制品2.5份以上(每份相当于240毫升牛奶)的男性与进食奶制品0.5份以下的相比,发生前列腺癌的危险上升34%。
美国费城的研究人员通过近10年流行病学调查也证实,多食奶制品会增加男性发生前列腺癌的危险。国内也有研究发现牛奶摄入量与前列腺癌发病率显著相关,其原因可能是某些品牌的牛奶中雌激素含量较高。来自《中国科技信息》"专家披露牛奶危害诱癌、骨质疏松、过敏"一文说:2004年10月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一项研究指出,牛奶可能是女性乳腺癌的重要诱导因素。来自丹麦的研究人员对117 000名妇女的调查发现,8~14岁少年青春期成长速度对其成年后乳腺癌的发病率有很大的影响,青春发育期形体高而瘦的女孩成年后乳腺癌发病率明显高于胖而矮的女孩。研究显示,在13~14岁达到发育高峰期的女孩,比在10~11岁就达到发育高峰期的女孩乳腺癌发病率低16%。研究人员认为,近50年来,世界乳腺癌发病率的大幅提高与人们饮食结构中牛奶及奶制品消费增加密切相关。例如日本战后饮食结构西化,牛奶和奶制品消费大幅增加,这使得日本女性的平均身高明显增加,但是同时女性乳腺癌发病率也随之提高一倍。研究人员认为,大量饮用牛奶会增加人体中类胰岛素一号增长因子(IGF-I)的水平,而IGF-I与更高的身材紧密关联。已经有多项研究表明,几乎每一种癌症都与IGF-I有关联,IGF-I是一种促使癌细胞生长和繁殖的关键性因素。去年9月,另一项发表在《生物化学杂志》的研究成果也认为,IGF-I在妇科癌症的生长和扩散过程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哈佛大学医学院、牛津大学和台湾医科大学的科学家联合研究发现,IGF-I加速和加强了氯化钾中钾离子在细胞壁间的交换,导致人类卵巢癌细胞繁殖和宫颈癌细胞加速生长。世界自然医学会会长、日本著名医学家森下敬一先生在其所著的《喝牛奶会得癌症》一书中说:患白血病的孩子有一个普遍现象就是牛奶喝得很多。另外动物实验也显示:牛奶会促进癌细胞生长。据2006年12月8日《健康时报》报道:美国康奈尔大学终身教授、被誉为"世界营养学界爱因斯坦"的柯林·坎贝尔教授,在一项历时27年的系列动物实验中,得出了一个石破天惊的结论:牛奶会促进癌细胞生长。坎贝尔教授的主要观点,日前在《中国健康调查报告》中被披露。柯林·坎贝尔博士于1982年为美国国家科学院撰写的报告"膳食、营养与癌症"发表后,震惊了全美国。接着,他又组织了膳食与疾病发病率的大规模调查研究。这次研究被《纽约时报》称为"世界流行病学研究的巅峰之作。"
美国康奈尔大学终身教授柯林·坎贝尔教授主持的一项长达27年的动物实验表明,占牛奶蛋白87%的酪蛋白可以促发癌症。此外,牛奶还会引发心脏病、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等慢性病。安全的蛋白质则来自植物,包括小麦和豆类--这类蛋白质即使摄入量很高,也不会诱发癌症。因此他呼吁,中国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传统饮食结构才是健康的,应该控制牛奶和肉制品的摄入。
坎贝尔教授围绕这一研究成果进行的一系列动物实验,前后开展了27年,其中最重要的是"大鼠实验"。黄曲霉素是一种高致癌物,坎贝尔教授让实验老鼠全部接触同等剂量的黄曲霉素,在体内产生肿瘤病灶细胞。然后,他用含不同蛋白质的饲料喂养大鼠。一组大鼠中含20%的谷蛋白(植物蛋白),一组大鼠的饲料中含20%的酪蛋白(动物蛋白,牛奶中87%的蛋白质都是酪蛋白)。经过一段时间后,吃饲料中含20%谷蛋白的大鼠,体内肿瘤病灶细胞没有什么增加;吃饲料中含20%酪蛋白的大鼠,体内肿瘤病灶细胞则呈斜线显著上升。这一实验最重要的发现是:当摄入的酪蛋白水平达到或者超过大鼠生长所需要的正常水平时,就会促进癌的发生。实验证明:低蛋白膳食(植物蛋白)能抑制黄曲霉素诱发癌症,而且,即使癌症已经发生,低蛋白膳食也能显著地遏制癌症病情的恶化,而高蛋白膳食(动物蛋白)则能对黄曲霉素诱发癌症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事实上,膳食蛋白质对癌症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只需要调整蛋白质的摄入量,就可以激活或者抑制癌症的发生和发展。坎贝尔进一步指出,占牛奶蛋白组成87%的酪蛋白可以促进各阶段的癌症。安全的蛋白质则来自植物,包括小麦和豆类--这类蛋白质即使摄入量很高,也不会诱发癌症。坎贝尔由此得出了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牛奶蛋白)优劣判断的惊人结论:"有大量的研究表明,所谓低品质的植物蛋白,尽管用于合成新蛋白质的速度比较慢,但是很稳定,这种蛋白才是最健康的蛋白,也是身体最需要的蛋白。和动物来源的蛋白质相比,植物蛋白缓慢,但是能稳定地赢得'健康比赛'的胜利"。
上述一些国际一流高校、研究机构以及学者公布的研究结果,已足以证明饮牛奶易致多种癌症。然而国内依然有少数所谓专家在网上仍大唱反调,甚至提出饮牛奶可防癌。我想问倡导饮牛奶可防胃癌者: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生活西化,牛奶平均消费量接近西方,既然饮牛奶能防胃癌,为什么日本的胃癌发病率居全球之首?我想再问揭示牛奶中有所谓抗癌蛋白者:日本人多饮牛奶接受了更多的抗癌蛋白,为什么反而乳腺癌高发?我想三问倡导饮牛奶可防肠癌者:为什么全球消费牛奶最多的北美、西欧、北欧、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肠癌发病常高居全球第一、二位?(《现代肿瘤学》)。据汤钊猷院士主编的肿瘤学权威专著《现代肿瘤学》(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3年6月第522页)"大肠癌一病的移民流行病学"一节介绍:"日本和中国大肠癌的发病率低于美国,但移居到西方国家后,大肠癌的发病率即上升,且均见于移民的第二代。……Whittemore等在1985年报告,华人移居美国50年后,大肠癌的发病率接近当地白人,发病部位、分布与白人相似,以高位结肠癌多见,发病年龄比国内华人提前10年。"这又是为什么呢?谁都知道华人移居西方到了第二代,多数人生活已完全西化,牛奶更为主食,既然喝牛奶能防肠癌,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饮奶是防癌还是促使生癌,不是显而易见的吗?再者,20世纪80年代后饮牛奶在上海已越来越普及,消费量也与日俱增,几居全国之首,与之相应的,上海的肠癌发病率也随之不断上升而高居全国首位。此外,乳腺癌的发病率也同样随牛奶消费量而飙升。既然饮奶可防癌,这又作何解释?少数人为牛奶唱赞歌的说辞毕竟难以撼动这一桩桩铁的事实。实践检验真理,由此我认为,多饮牛奶易致癌基本可作为定论,饮牛奶可防癌的神话可以休矣!
2. 影响大脑发育  生命体精妙绝伦,真是难以想象,尽管科学已进入所谓昌明和尖端时代,然而若想去模拟制造生命,恐怕仍是天方夜谭。这是造物主的神妙所在,造物主的神妙时时处处都有体现。现以人和牛为例。人和牛是两种不同的生命体,其一出生,上苍即为各自安排了不同的饮食。现仅从牛奶和人奶的成分来看,也可窥见其配比组合神妙之一斑。对此学者虽有披露,但仍显粗疏浅薄,欠全面准确。现据我的研究、理解与思考详述如下。
先从人与牛的发育与寿命来看,人的生长期是20~25年,牛的生长期是4年。根据科学家研究,一般自然寿命是生长期的5~7倍,按此计算,人的自然寿命应为100~170岁,牛的自然寿命为20~30年。正因为此,因而人发育比牛的发育缓慢。小牛出生后前3个月内,每个月其骨骼与体重皆增长一倍;而婴儿呢,根据1995年中国9城市0~7岁儿童体重及身高平均值表,除初生第一个月增长体重34.34%外,以后要10个月才能增长到其体重的一倍。体重增长快,必须要多量蛋白质,骨骼增长快则需要大量的钙,故造物主设计了牛奶的蛋白质含量是人奶的3倍,钙的含量是人奶的3.5倍之多。牛的生命全部意义是吃草繁育后代或代人干活,不需要使用大脑;而人是万物之灵,有思维、感情和语言,这是人和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人在幼儿时即会笑、识人、有情感、会学语,故脑部发育特快。婴儿期的头6个月,脑细胞数目持续增加,至6个月龄时脑重量增至出生时的2倍(600~700克);后6个月脑部发育以细胞体积增大及树突增多和延长为主,神经髓鞘形成并进一步发育;至1岁时脑重达900~1 000克,接近成人脑重的2/3。为了适应这一发育的需要,造物主在人奶中安排了大脑发育必备的多种物质,这类物质供应是否充分与恰当对大脑的发育与成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能直接影响其一生的智力发育。在这类物质中有:①卵磷脂。卵磷脂属脂类,脑组织的脂类含量比任何器官都多。脂类包括卵磷脂、胆固醇、糖脂、神经磷脂等,其中以卵磷脂含量最多,需求量最大。卵磷脂被营养学家誉为与蛋白质、维生素并列的第三营养素(《大夫网》)。其功能很多,主要参与构建细胞膜和神经系统。大脑是神经中枢,故此物对儿童尤能资助大脑发育。婴幼儿时期是大脑形成、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智能发育最为迅速、最易受损的时期,补充足够的卵磷脂对于构建大脑健全的神经系统非常重要,因而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有人把卵磷脂称为真正的"脑黄金"。卵磷脂在牛奶中含量较少,100毫升牛奶中仅含30~50毫克,而100毫升人奶中则含有卵磷脂80毫克。正因为如此,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规定,在婴儿奶粉中必须添加卵磷脂。最近南京等地的一些乳品加工厂也生产添加大豆卵磷脂的磷脂奶粉,其原因皆因牛奶缺少卵磷脂,不利于人的大脑发育和不适应人体的需要。②牛磺酸。牛磺酸是一种非蛋白质氨基酸,它是保证大脑发育的又一重要物质。它对婴儿的大脑及视网膜发育和钙、磷的消化,吸收有着十分重要的功能。因这一需要,人奶中牛磺酸含量很高,而牛奶中牛磺酸的含量仅为人奶含量的1/30。由于婴幼儿体内转化牛磺酸的酶活性很低,因而牛磺酸必须靠外界供给。正因为如此,所以兰州和国外的某些营养奶厂均在牛奶中添加牛磺酸。③葡萄糖。脑组织本身不能贮存葡萄糖,只能利用血液中提供的葡萄糖。血中葡萄糖即血糖,主要来源于饮食。脑消耗的葡萄糖量很大,几乎占人体血液中葡萄糖含量的2/3。因而要维持人大脑的正常发育,饮食中必须提供充足的葡萄糖。脑的功能健全也需要足量的葡萄糖。美国科学家戈尔德教授对葡萄糖与学习的关系做过深入研究。他把学习者分为两组,一组在学习一段时间后注射葡萄糖,另一组则置之不理,然后对两组学习者分别做了学习测试。结果表明:注入葡萄糖组学习者成绩要好于没注入葡萄糖组学习者。这一现象通过对老鼠的实验也得到验证。日常生活中也有这样的情况,一些早餐仅喝牛奶和煮蛋的学生,上午上课时会出现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差的现象。这些均足以证明补充足够葡萄糖对维护大脑的健全功能是多么重要。分析一下牛奶和人奶葡萄糖的含量,亦可发现两者的利弊所在。奶中的糖主要以乳糖形式存在,乳糖在乳糖酶的作用下可分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因而乳糖的含量大,分解出的葡萄糖就多。牛奶中的乳糖含量为4.6%,人奶中的乳糖含量为7%,人奶含糖量是牛奶含糖量的1.52倍。还有就是乳糖分解必须有乳糖酶参与。前文已述,亚裔黄种人在婴儿时体内尚有乳糖酶,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内乳糖酶渐趋缺失,乳糖就无法被分解吸收。④铁。铁是人体必需的化学元素之一,是人体许多生理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物质。铁除与原卟啉结合成血红素,血红素与珠蛋白结合成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以完成对组织供氧和带走二氧化碳的代谢等功能外,铁还参与细胞中许多重要酶的合成。缺铁除引起缺铁性贫血外,还会对人的神经系统造成损害。主要影响神经的传导,使儿童出现智力降低和行为障碍,甚至对儿童的认知功能和行为发育具有较长期的不良影响。缺铁引起婴幼儿行为、智能发育障碍的原因在于:第一,缺铁引起脑组织能量代谢障碍。婴幼儿脑发育快,能量需求大,其中绝大部分以有氧氧化的形式由葡萄糖供给。在能量代谢的关键步骤中,许多酶活性作用的发挥有赖于足够量铁的存在。缺铁时,所有这些酶的功能将受到限制,从而影响脑组织的能量代谢。第二,苯丙氨酸及儿茶酚胺代谢异常。正常情况下苯丙氨酸有两条代谢通路,一条是经苯丙氨酸羟化酶转换成酪氨酸而代谢为儿茶酚胺,另一条是经苯丙氨酸转氨酶代谢为苯丙酮酸。其中苯丙氨酸羟化酶是一种含铁酶,缺铁时该酶活力下降,使苯丙氨酸转换成酪氨酸减少,从而使儿茶酚胺(包括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合成降低,而儿茶酚胺是正常脑细胞功能所必需的重要神经递质,其在脑组织中含量的降低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异常,使行为、智能发生障碍。另一方面由于苯丙氨酸羟化酶的活性降低,使苯丙氨酸经另一途径代谢成苯丙酮酸,并使之大量积聚,而苯丙酮酸具神经毒性,长期在脑内蓄积可致智力发育障碍。儿茶酚胺在其分解代谢过程中,单胺氧化酶是关键酶,而此酶是铁依赖酶,其活性有赖体内有充足的铁,缺铁时此酶活性下降,儿茶酚胺代谢异常,从而产生行为、智能障碍。第三,缺铁使脑内多巴胺受体功能下降,产生行为障碍。第四,乙酰胆碱是与学习记忆关系最为密切的神经递质,缺铁时大脑海马区乙酰胆碱含量下降,从而影响儿童学习记忆功能,影响智力发育。第五,DNA合成时需要铁,故缺铁还可损害神经元的发育和髓鞘的形成。
缺铁在尚未引起贫血的无贫血缺铁期即可引起婴幼儿行为损害,并对智能发育产生影响。患儿心智发育指数和运动发育指数均低于正常儿,行为发育亦落后,出现反应迟钝、对周围环境失去兴趣、倦怠、语言发育落后等。患儿手的灵活度、身体平衡度和跳跃功能等均落后于正常儿,脑地形图显示大脑发育落后于正常儿。此外,缺铁还可使铁蛋白合成低下。铁蛋白有抵御细菌、病毒侵犯人体的功能,因而缺铁还可使人极易生病、抵抗力低下。
100毫升牛奶中铁的含量仅10~90毫克,只相当于人奶含铁量的33%,且人奶中铁易吸收,牛奶中的铁不易吸收,人奶中铁的吸收率可达50%,而牛奶中铁的吸收率仅为10%。正因为如此,有的专家提出对婴幼儿用牛奶喂养要注意铁的强化。也许有人会说,既然牛奶中缺少这类物质,我们把其加入不就解决问题了吗?事情并非如此简单。须知道牛奶中不仅有些人体必需的物质含量低,还有些需和不需的物质含量高,例如牛奶中钙、磷、钾含量均高,而这些矿物质均可使胃内容物呈弱碱性,而铁恰恰在酸性环境中易于吸收(缺少胃酸者易造成缺铁性贫血)。牛奶中磷含量也高,人奶中钙、磷之比为2∶1,牛奶钙、磷之比为1.5∶1,磷还可与铁结合成难溶性物质,这样将更会影响铁的吸收。此外,牛奶中钙含量高,镁含量低,而钙和镁共同发生作用的比例为2∶1,只有这样身体才能吸收,并才能维护心、脑健康;而牛奶钙与镁的比例为10∶1,这样反而使钙难以吸收,影响健康。仅此几点,就可见生命现象之微妙,与人为改变之难!真是"剪不断,理还乱"。至于饮奶有碍人的大脑发育,日本的学者也早有认识。如在日本铃木素子先生所著的《超级减肥》一书中就有题为"孩子的大脑迟钝是饮食的过咎"章节。其中指出由于父母给予孩子错误的饮食(主要指牛奶),使得孩子身体和大脑发育变得不正常。并且指出牛奶是高蛋白、高脂肪,因此它不是好东西。其原因是因为推动大脑运作的并不是蛋白质或脂肪,而是碳水化合物。世界著名的早期教育家七田真先生在其《从胎内开始的育儿》一书中指出:"牛奶不仅会对身体,并且还会对大脑起到坏的影响。生下来的孩子,或是弱智,或是自闭,或是不会说话,大部分来自于这样的原因:怀孕中的母亲自以为是为了孩子好,而拼命地喝牛奶。对于那些因孩子生下来就是弱智,或是自闭症,不会说话而到我这儿来咨询的母亲们,我一定会向她们了解怀孕中的饮食情况。当我问到牛奶的时候,几乎无一例外地得到这样的回答:'为了胎儿获得良好的发育,每天都在喝四五瓶牛奶。'"日本东北福祉大学河添帮俊教授在其《脑残者的道路》一书中指出:"在孩子成长之路上,最初的最大障碍就是奶粉和电视。"书中写道:"到我们东北福祉大学研究生院来咨询的数百名脑障碍儿中,有超过80%的孩子是被奶粉保育的……"因而日本学者指出:牛奶对人体的损害应该是确信无疑的。特别对于年幼的孩子,他们的身心还没有发育完全,大脑的功能还没有生长完好,一旦受到伤害,便很可能是无法逆转的,从而造成终身的缺陷。日本如此,我看中国儿童中患所谓多动、自闭的也不少。牛奶如此殃及下一代,还不值得我们重视和思考吗?
3. 牛奶易致人体发育异常近年来,城市中性早熟儿童比以往明显增多。仅以上海某儿童医院为例,来看性早熟门诊者常成群结队,医生应接不暇。有资料显示儿童性早熟正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
性早熟是指女孩在8岁之前,男孩在9岁之前出现性发育现象。女孩性早熟表现为8岁之前开始乳房发育,之后出现阴毛,继之出现月经。B超检查子宫大于3厘米;卵巢中滤泡多于4个,有直径0.8厘米以上的大滤泡。男孩性早熟表现为9岁之前睾丸、阴茎增大,睾丸容积大于3毫升,或长径大于2.5厘米,之后出现阴毛、喉结、胡须、声音低沉。血液中性激素检查在性早熟儿童中也有相应改变,骨骼成熟也快。性早熟的危害显而易见,因为生物均有一定的生长周期,假定一棵玉米从播种出苗到开花结玉米棒要4个月,现在让它2个月即开花结玉米棒,余下时间干什么?余下即走向衰老死亡。人亦同理,早熟定然早衰。
性早熟的原因很多,主要原因为饮食不当。如鸡的生长期为一年半,即从小鸡长成成年鸡要1.5年。可人工养殖场中食用肉鸡的成熟期只有7周。为什么会这么快?答案已清楚,因为在饲料中加入皮质激素、生长激素、性激素、避孕药等。这已是公开的秘密。在养猪场,以及黄鳝、鳖、鱼、大螃蟹的养殖户也与此类似,多在饲料中加入激素使养殖物早熟、肥大。儿童进食了这一类富含激素或其分解物食物,必然性早熟。在这类食物中影响最大的就是牛奶。因为在不少城市,牛奶已成为儿童的每日必备食品,不仅常食而且多食。牛产奶为哺育小牛,本有一定的量,然而养奶牛者的要求则不同,产量上去则其效益也丰。因此如何让牛产奶多,在奶牛饲料中加相关激素,或人为注射催乳一类激素也是公开的秘密。尤其在人心趋利、法制尚不健全的今天,谁也不能保证私人养奶牛户或大的奶牛养殖场不干这类的事。或有人说:放心,现已有相关约束、检查制止饲料激素添加。退一步讲,就是饲料不添加激素,奶牛吃的是什么饲料你知道吗?牛本来是食草动物,为了催肥促奶分泌,少加点豆类、谷类等植物饲料也是可以的,而现在我们从众多资料和新闻媒体上已获知,现在的奶牛饲料中,牛已由食草动物被人们改造成食肉动物,奶牛、肉牛的饲料中有加上牛肉、牛骨的下脚料打成的粉末,或添加海鱼加工成的鱼粉等已是尽人皆知的事实。因为这类东西蛋白质含量高,增肥增奶快,殊不知这类东西类固醇、激素含量远较植物饲料不知高多少倍?现又发现牛奶中碘含量常超标,查其原因就是鱼粉饲料,因为鱼类多含碘。碘高了会怎么样,查一下碘对人的生理影响即知。根据《中国科技信息》公布的河北医科大学尹桂岐教授主持、10多人参加的课题研究表明:给饲养动物喂高碘水产动物性饲料6个月后,发现动物脑组织中的蛋白质、DNA量减少,脑重量减轻,胆碱酯酶活性升高,乙酰胆碱含量下降,一氧化氮合酶活性降低,一氧化氮含量减少,……上述改变,可使脑功能活动受到影响,记忆力下降。让实验动物雌雄合笼,还发现高碘组动物畸胎率、死胎率增加,胎盘平均重量下降,子代学习记忆能力下降。同时还发现高碘组动物肾脏有病理形态学改变,表现为新月体形成。肾脏功能也有变化,表现为Na K ATP酶活性降低。由此可见高碘危害不仅仅是传统所说的引起甲状腺病变,且高碘还会对大脑、肾、胚胎发育及子代的物质代谢造成一系列不良影响。有的学者写文章说:世界著名的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把牛奶称为最接近完善的食品,我国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把牛奶称为"仙人酒"。我们知道牛奶是西方的主饮料,希波克拉底是西方人,自然推崇牛奶。其次,不知这类学者有没有想到希波克拉底所处时代的牛奶和今天的牛奶是否有别?李时珍时代中国恐怕还未引进西方奶牛,奶牛即一般黄牛奶,产量少也极珍贵,人也不可能如今天这样三餐豪饮牛奶吧,牛也不会是食肉动物吧?更何况上述两人的著述中今天看来错误的地方也还能找出不少,这不能怪他们,其一因为时代局限,其二他们是人不是神。
饮牛奶引起性早熟,我看门诊时也有所见。记得一位在上海某出版社工作的女士带其女儿来看性早熟,我反复询问家长,小孩有无常食养殖的鸡、鱼、肉及洋快餐?答曰:没有。我又问:有无给小孩喝牛奶?答曰:为助其发育,防缺钙,天天让其喝牛奶。喝牛奶为什么会引起性早熟?其原因还可从奶的成分分析中得以揭示。一般而言,哺乳动物分娩后所分泌的乳汁中都含有浓度不一的激素,如人乳、牛乳、羊乳等。其中除了人乳所含激素适量,既能适合儿童发育需要,又不会对人有副作用外,其他哺乳动物乳汁中激素浓度都比较高,初乳含激素更高。牛初乳中主要有促性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素、胰岛素等,其中雌激素含量为常乳的3~5倍。长期饮用乳类,尤其是多饮乳类或饮未经加工过的初乳,必然造成体内多种激素水平升高而导致性早熟或肥胖。虽然分离剔除牛初乳中激素等技术在国内已应用,但仍未普遍推广开。对于一般居民常饮的牛奶,由于需要量大,加之国内更无剔除激素类有害物质的加工要求,多为鲜奶巴氏灭菌后供应市场,长期饮用造成性早熟也就是顺理成章了。
4. 牛奶易致肥胖   2006年4月20日《文汇报》转载了新华社记者沈楠的"体弱无力小胖墩,影响国家竞争力"的文章。文章用数据、观点和措施勾勒出中学生体质问题的现状和未来走向。我国对18多万名7~22岁城乡男、女学生进行的监测结果显示,与2002年相比,我国学生在继续"发福"的同时,爆发力、力量等素质也继续下降……超重及肥胖学生明显增多,已成为重要的健康问题。2002年的监测结果显示,7~18岁的城乡男、女生胖生比例全部明显上升。2004年的监测结果显示,60%左右的年龄组超重及肥胖检出率继续上升,其中10~12岁城市男生肥胖率已达15.97%。面对学生的体质下降,该文总结有四宗"罪"。其一,影响一生体魄,从中、小学生到大学生,猝死事件时有发生;其二,容易诱发亚健康;其三,精英阶层后继乏力;其四,团结合作精神缺失。因体质下降引发的四宗罪有了,那么为什么会引起青少年肥胖?该文没有细说。不少学者指出肥胖主要是与孩子养殖类动物肉类或洋快餐吃得多有关。其实这只讲对了一个方面,因为调查发现,有些青少年日常肉类吃得并不多,限于经济等条件也非天天吃,而牛奶倒是天天喝得不少,其实牛奶才是变胖的主要原因。为什么这么说,请看下面的一些资料。
据《百拇医药网》: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沃尔特·威利特博士说:"儿童的基本饮料应该是水"。而现实是"儿童总被要求喝大量的牛奶,甚至有的家长让孩子把牛奶当水喝"。《儿童青少年医学文献》刊发了美国哈佛大学对1.2万多名年龄在9~14岁儿童进行的研究显示:喝牛奶越多的儿童,体重大于喝牛奶较少的儿童。之所以如此,指出牛奶增加的卡路里是罪魁祸首。
路透社最近公布的研究报告也说:"小孩喝牛奶越多,长得就越胖"。而脱脂牛奶比全脂牛奶更会令小孩发胖。法国《费加罗妇女》专刊的一期文章"当心牛奶"中指出,自1950年以来,法国人坚持喝牛奶平均体重增长10公斤,指出牛奶对增加脂肪有利。据美、英两国医学专家研究发现,牛奶增胖的另一原因是,牛奶中含有两种过去人们未知的催眠物质,其中是一种能够促进睡眠的以血清素合成的色氨酸;另一种为具有类似麻醉镇静作用的天然吗啡类物质。由于上述两类物质的作用,往往只需一杯牛奶就可使人入睡,睡眠加强不仅使大脑皮质受到抑制,影响白天的工作和学习,且还能降低代谢,减少脂肪的分解,从而导致肥胖。现在有人竟提出喝牛奶可减肥,正如有人反问所言,在同样活动量的前提下,多吃除水以外的糖、脂肪、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均使人增胖,蛋白质多食又可影响脂肪的分解作用,试问多饮牛奶,肥从何减起?更何况饮牛奶可增进睡眠,而睡眠时分解代谢减弱,合成代谢增加,能睡的人大多肥胖,就是这个道理。营养调查显示,我国城市青少年平均体重大于农村。2006年12月26日《文汇报》教科卫新闻版刊登的"城市男生四分之一是'胖墩'"一文称,"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杨贵仁说,目前我国学生超重和肥胖的比例在迅速增加,现在城市男生达到了24%多。"谁都知道,城市饮奶也多于农村。若饮奶可减肥,又当作何解释?
5. 牛奶蛋白对人有害  牛奶素以高蛋白著称,牛奶的蛋白质含量是人奶的3倍。那么是不是蛋白质越高对人越好呢?问题正好相反。对人奶和牛奶的蛋白成分分析发现,两者的蛋白种类完全不同。人奶中60%以上为白蛋白,这种蛋白"颗粒"小,人体极易吸收。牛奶中87%以上为酪蛋白,酪蛋白呈凝胶块状,食品工业常用其作为食品外壳,取其凝固不易分解,就像软糖外面的一层塑料包膜。因而人食了这类蛋白极难消化吸收,很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和一些病症。牛消化这种蛋白却不成问题,因为牛天生4个胃,成年牛通过4个胃和反刍,硬的干草均能消化吸收,何况牛奶?而人属单胃动物,消化这类蛋白则十分困难。
其次,人奶中的蛋白100%均为构建人体所必需。科学家研究,在蛋白类食品中只有人奶和鸡蛋蛋白的构成与人体需要完全吻合,因而这两种食品食后很少过敏。牛奶中的蛋白有20余种之多,分解后,有的能被人体吸收,有的则不能被人体同化而成了人体不欢迎的"敌人",极易引起人体过敏。所谓过敏,就是人体对不需要的物质进行排斥、抵抗。如花粉过敏、油漆过敏等皆是。牛奶中蛋白过敏多出现于儿童,成人也有,主要是面部起痒疹和类风湿关节炎。据《北京科技报》载文称,牛奶过敏在儿童中主要表现为:流鼻涕、哮喘、发热、中耳炎、皮疹(好发于面部或耳后、耳垂部位)和胃不适等。该文还指出法国的一项研究发现,在被调查的儿童中,大约2/3的儿童有牛奶过敏反应。研究人员把牛奶从这些儿童的食谱中撤出后,这些症状就会减轻或者消失。如果食谱中再加进牛奶,这些症状又会出现。这种食牛奶过敏现象在中国人中也普遍存在,不信你问脸上经常长小疙瘩的男孩或女孩,几乎百分之百都常饮牛奶。
牛奶蛋白的另一危害是引发糖尿病。目前糖尿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寿命的三大杀手之一。据《国外医学·内分泌分册》2002年9月第22卷第5期"牛奶蛋白与我1型糖尿病"的国外研究文献综述指出:牛奶尤其是牛奶中的牛血清白蛋白(BSA)可能是引起1型糖尿病的重要饮食因素。1型糖尿病易感者的发病与婴儿期进食牛奶有关。1型糖尿病的动物模型BB大鼠和NOD小鼠在断奶初期给予牛奶或BSA,可使糖尿病的发病率明显提高,在1型糖尿病病人血清中可以检测出BSA及其他牛奶蛋白抗体,和BSA抗体结合的自身抗原,可能是胰岛B细胞中分子量为69000的蛋白质。
除上述以外,有报道称多饮牛奶还易引起心脏病、高血压、青春痘、胆石症、闭经等多种病症。另外,牛奶与人奶比还缺少保护婴儿健康的多种免疫物质,且引发感染的机会也多。全球资料表明,非乳喂养儿腹泻患病率要比母乳喂养高25倍,死亡危险高10~15倍。至于牛奶中酪蛋白等物质易引发癌症,前文已述。
我曾构想:为了满足一些人的饮牛奶情绪是否可模仿人奶成分天然组合,把牛奶改变成所谓"仿人奶"、"生态奶"呢?然而细思,想得容易,做就太难了,因为据上文牛奶中不仅缺少人奶中很多有益人体的成分,还多出不少有害人体的成分,何况国内外有哪些商家愿血本甚至亏本不愿赚钱去投入大量资金和技术去这么做这还是问题。即使有人做,中国有13亿人口,土地紧缺,要养多少奶牛才够需求?又是问题,因而,从现实来看国情来看、人种来看、健康来看,我看最好还是不要盲目跟详,告别牛奶为好。
(四) 是否该饮奶,老外看中国
苏东坡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牛奶该不该饮,说法不一。恰与此诗相似,身在其中,往往当局者迷。现在我们看看外国人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1990年6月6日,美国著名报纸《今日美国》在头版醒目位置刊登了题为"健康生活东方优于西方"的文章。文章指出:"中国人的饮食结构是合理正确的,美国人应效仿东方饮食习惯,控制牛奶和肉制品的摄入。"文章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就是根据坎贝尔教授在中国的研究。1983~1989年,在坎贝尔教授的组织下,美国康奈尔大学、英国牛津大学、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现为中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以及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等多家权威机构合作,在中国24个省市自治区的69个县开展了3次关于膳食、生活方式和疾病死亡率的流行病学研究。研究发现,中国的肥胖者比美国少得多,患心脏病、直肠癌和乳腺癌的比率也比美国少得多,原因就在于中国人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传统饮食结构。《中国健康调查报告》一书中,很大一部分就是在这一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写成的。
"这部分关于中国健康调查的内容还获得了我国卫生部的科技进步一等奖。"流行病学和健康管理专家、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校长助理黄建始教授告诉记者,他认为《中国健康调查报告》"可靠、可信、可读、可用"(《北方晨报》牛奶促进癌细胞生长,2006年12月28日)。
该文在慢性病背后的"牛奶因素"中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牛奶在许多家庭迅速地普及,乃至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同时,中国的慢性病发病率也开始上升,但极少有人考虑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关联。"
2003年12月12日,距离《今日美国》的头版文章刊出13年之后,坎贝尔博士在上海举办的东方科技论坛第38次学术研讨会上再次对东西方的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做了比较。
坎贝尔教授在题为"东方营养学的未来及西方营养模式的启迪"的报告中指出,中国人不要重复西方国家在饮食结构不合理方面所付出的代价,特别是美国快餐所引起的营养不平衡导致的肥胖症。坎贝尔认为,中国人普遍地、大量地饮用牛奶,使动物蛋白质摄入大为增加,也给不断发展的经济带来负面影响,具体表现为营养过剩引起肥胖,继而使心脏病、中风、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病率增加,由此导致公共和个人医疗开支逐年递增。
坎贝尔指出,摄入少量的动物蛋白是安全的,但如果过量,癌细胞就会被高蛋白"催发",导致迅速扩散。有些科学家不相信这一结果,做了类似的实验后发现,确实如此。"那么,我的良好健康处方就是:吃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会给健康带来多种益处;吃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会给你的身体带来意料不到的危险,此类食品包括奶制品、肉类和鸡蛋。"坎贝尔教授说。
黄建始教授认为:"肉、蛋、奶等动物源性蛋白吃得太多会带来许多健康问题,如肥胖等。"
另一位名叫甘茜莲的挪威人也撰文指出,中国人全民喝牛奶运动是在盲目仿效西方。现转引如下:
老外看中国:全民喝牛奶运动是在盲目效仿西方
甘茜莲(挪威)文Jackie编译
中国人还在犯一个错误,就是在这几年的广告攻势之下,掀起的全民牛奶运动。
没有人能够否认,在过去15年,中国的人均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过去,拥有一台冰箱或者一枝自来水笔都还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而现在,中国的中产阶级们,就和香港地区或者西方国家的中产阶级一样全副武装,从手机、私家车、大面积住宅到孩子接受私立学校的教育,只要你说得出来,他们样样都有。由于过去一直过着清贫的日子,中国人现在想要好好享受一下,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人类的天性之一就是想要尝试所有新的事物,哪怕这件事可能带来危险。比方说,地球人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可偏偏有人执迷不悟,认为那些可怕的统计数据和自己沾不上边。而当西方许多国家的人们为了减少罹患心脏病、肥胖症和中风的可能而纷纷选择自行车作为上下班的交通工具时,中国人却和美国人一样,依然顽固地热衷于买车和开车。作为一个如此聪明的民族,中国人怎么会犯这样的错误呢?
此外,中国人还在犯一个错误,就是在这几年的广告攻势之下,在中国人当中掀起的全民牛奶运动。根据公布的数据,有许多中国人天生对乳酸和乳糖过敏。尽管如此,人们对牛奶还是抱有极大的热情,比起对待可口可乐的态度有过之而无不及。
我以前读过的书上说,中国人最初对外国人身上的奶味是相当难以忍受的,可见牛奶本身在中国是不受待见(原文如此)的。但是,中国人对牛奶的态度为什么会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根本原因就在于广告,而美国人在这个过程中也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当年,由于美国人和欧洲人逐渐意识到健康的重要而开始戒烟,烟草商们不得不为了生存而开发亚洲市场。如今,奶制品公司的做法与烟草商们如出一辙。由于西方人不再相信牛奶有百利而无一害的神话,他们开始从豆腐或豆奶等食品当中摄取钙质和其他营养。这样一来,奶制品市场就变得越来越不景气,生产商们也陷入困境。这时,他们就想到了中国。在他们看来,中国人对一切西方的生活方式都趋之若鹜,牛奶也不会成为例外。
或许你会认为我这是危言耸听的片面之词--毕竟,对于牛奶的好处我们已经耳熟能详了。但是让我告诉你吧:作为一个典型的欧洲人,我从小在挪威长大,我的母亲和其他许多人都坚信,牛奶能够帮助孩子健康成长,于是我每天在清晨、上午、晚饭和睡觉前都要喝牛奶。但是,我的抵抗力依然很差,每年有3个月都在请病假。后来,我做了扁桃体切除手术,健康有了一些好转。
但情况在我几年前来到中国后有了很大的改变,随着我入乡随俗地开始吃中餐并停止喝牛奶,我不仅摆脱了肥胖的困扰,更变得非常健康,几乎从没有生过病。可见,牛奶并不是健康保护神,中餐对人的身体更有好处。
研究结果显示,有一半人属于对牛奶过敏的体质,因此至少有一半人是天生不适于喝牛奶的。而即使对牛奶不过敏,牛奶也不见得真能促进健康,根本原因在于牛奶本来是用于喂养小牛而不是喂养人的。人和牛的消化系统有很大区别,牛奶适合小牛而人乳才适合小孩。而人类固执地将牛奶纳入食谱,难免会带来很多问题。尽管牛奶当中富含钙质,但真实情况是,这种钙质不仅对人来说过于粗糙,而且不容易被人体吸收。
此外,奶牛吃的草是打过杀虫剂的,喝的水是被污染过的;为了让奶牛在短时间内迅速长大或者为它们治疗乳腺疾病,人们通常会给它们喂食各种催长剂和抗生素,而这些药物最终都进入牛奶并被人喝进肚里。因此,喝牛奶不但不会促进健康,还有可能给人带来危险。
不仅如此,牛奶和其他奶制品还可能引起心脏病、儿童期肥胖、过敏、抑郁症和胆结石。我朋友的孩子当中,有许多都有各种各样的过敏症,我认为这与他们平常喝的牛奶当中的添加剂、抗生素等各种化学物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些负担对孩子的身体实在是太重了,牛奶几乎成了一种健康杀手,使孩子最终被哮喘和过敏等病症困扰。
然而,不幸的是,美国、欧洲或者其他地方的奶制品商实在是实力太雄厚了,因此,他们可以通过广告等各种各样的手段对人们展开心理攻势,让人们接受他们所要出售的商品,以达到获取利益的目的。在我小时候,全欧洲的母亲们都接受了广告的心理暗示,坚信"如果不喝牛奶,他们的孩子可能会夭折"。而在中国,似乎也是这样。
另外,日本等国家的学者对饮牛奶的弊害也多有论及。
老外的看法,很值得我们深思。为什么外国人说饮牛奶有损健康,特别是当外国人,如美国人、日本人已纷纷远离牛奶,而中国却有人仍在大呼牛奶振兴民族,仍在大力提倡呢?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除商家利益驱动和中国人信息闭塞外,还有一最大原因就是中国人的崇洋情结。说起崇洋,回顾百年历史,环顾中国现状,衣、食、住、行、乐,哪样不洋?
由于洋风强劲,加之舆论和文艺作品的渲染,在中国一些人心中还有一种牛奶情结,认为喝牛奶一直是洋人和上层社会的专享,能喝牛奶是人生品位和等级的象征,以至于谁都记得20世纪50年代初,有一种非常流行的口号,说共产主义是"牛奶、面包,电灯、电话,楼上、楼下,每家小包车一挂(小汽车一辆)"。现在看来,不仅这提法与共产主义理想不符,且从健康角度上看也不科学,因为中国人肠子里天生缺少乳糖酶,不能消化牛奶。现在已公认,面包含有增加面粉醒发、烘后口感的易致癌的添加剂溴酸钾等,不及窝窝头等粗粮营养全面更利于养生;电灯有光污染,电话中的手机常被提醒会致脑癌;高楼不及平房有"地气"(阴离子等)。如每家一辆小轿车,怕是全国的道路都被堵光,路窄车多,开车恐比步行还难。
缺少独立思考而跟风跑的事也可随处可举。单近几十年在全国就风靡过注射公鸡血治百病,饮水治百病,吃卤膏治百病,醋蛋治百病,气功治百病等。其中气功景观最奇,每每成百上千人不分男女躺在一个大操场上裸露肚皮一起一伏练气功,诚如记者所言是"肚皮翻白浪",远远望去的确是白浪连天涌。"秋水共长天一色",不仅是中外奇观,更是中外一大壮观。然而历史已证明,这些全民运动,事故倒出了不少,效果却丝毫未见。现在又兴起一股全国饮奶振兴一个民族的热潮,奇景更让人叹为观止。
对此我十分感慨,特创新体打油散曲《中国奇事多》一首,以志其怪:
中国奇事多
中国奇事多,
怪事也不少,
忽而说:注射鸡血疗百病,
直闹得:多人脱裤,屁股高翘,人鸡满院跑。
忽而说:吃了卤膏治病妙,
一时间:人成板鸭,统一腌制,天天卤水泡。
忽而说:空腹饮水有奇效,
一大早:直脖张口,冷水猛倒,肚里发洪涝。
忽而说:气功强身太神奇,
呼啦啦:成片卧倒,一呼一吸,肚皮起波涛。
忽而百病吃醋蛋,
忽而倾城练长跑,
忽而富了吃肉,
忽而减肥吃草(野菜乃草之一种)
忽而按摩洗脚,
忽而壮阳吃屌(指牛鞭、羊鞭、狗鞭、鹿鞭、蛇鞭之属)
忽而让人洗肠,
忽而劝人补脑,
现又迷上了牛奶这种白色饮料,
全不知西方正对牛奶开炮,
我们却糊里糊涂正掀起饮奶高潮。
乳波中:
肥人增多,瘦人更少,人人肚大圆了腰。
直饮得:
男人丰了乳,女人嘴长毛,年纪轻轻月经少,
想让怀孕特难搞,脾气变怪常争吵。
直饮得:
少年性早熟,儿童即变老,
痤疮满脸真烦恼,对象也难找。
直饮得:
血压、血糖直线升,
血脂、尿酸争着高,
心脏发病多且早,
癌症多得不得了。
奇奇怪怪,
怪怪奇奇,
我不知道,可爱而又可悲的人们,
何时才能从奇与怪中解套?
早日结束这种,
自我折腾,自我恶搞!
行文至此,感慨由衷,我常自问,中国有些人何以可悲至此?过去我认为人世间科学可以创造奇迹,而现在我转而相信,崇洋、愚昧和盲从加在一起更能创造"奇迹"。

《洪昭光“健康圣经”大颠覆》——潘朝曦著
在本书中,作者以专家的眼光,翔实的资料,并利用大量而又有力的例证,科学而又雄辩地论证了洪昭光《健康圣经》中存在的大量养生谬误。本书在侧重对洪昭光的养生格言及养生观念进行细致剖析的同时,试图从新的而又科学的视角,对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养生文化进行解读和建构,并以深入浅出的趣味性文笔提出了很多科学的具体的养生方法,以期把传统高深的养生理论浅显化、普及化,更易于为大众理解和接受。作者有破有立,既指出洪昭光著作中的不妥之处,加以理性分析,同时又提出并建立了自己的养生理论体系。
书    名 洪昭光“健康圣经”大颠覆
作    者 潘朝曦
ISBN  7309058747、9787309058741
定    价 30.00元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1
目录 ;1 编辑推荐 ,2 作者简介 ,3 目录
编辑推荐: 有人说:“‘文革’全民读‘红’书,现在人人读‘洪’书。”洪书,就是洪昭光写的养生书。洪书,是否人人都该读?洪书,是否真能正确指导人们养生?洪书,是否就是名副其实的“健康圣经”、“健康宝典”?本书以专家的眼光,翔实的资料,科学而又雄辩的说理,大师而又有力的例证,对此作出了响亮而又否定的回答。本书是当前全民养生热中的一帖醒脑清凉剂,是人们汲取养生真知和智慧的一股清泉。愿您:真正拥有健康,实现智慧人生。
作者简介 :潘朝曦,我国著名中医学家。先后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和上海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师从当代中医泰斗张伯臾教授5年,尽得心传。以擅治各种疑难重危病症疗效显著而闻名海内外。曾先后应邀为多名中央和地方高级领导诊病,并应邀赴日本、英国、马来西亚等国会诊、讲学。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 《文汇报》、 《上海滩》、香港亚洲卫视,以及英国、德国国家电视台对其业绩均作过大型专题报道。
医余博涉社会、人文、古代天文、军事等诸多学科,并有一定建树,尤精于诗文书画。著有医著十余部,艺术类著作3部。发表医学及文化类论文几十篇。现任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上海名医特诊部特邀专家,上海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导师,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文化研究室主任,上海诗词学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浦东美术家协会会员。其业绩已被载入多部医学家及艺术家辞典。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各个击破
一、百岁“忽悠”和冷酷的现实
二、点“击”箴言之误
(一)“一个中心”、“两个基点”行得通吗
(二)漫议“三大作风”
(三)浅谈“四个最好”
(四)“洪氏三三制”是否科学
(五)简评“一、二、三、四、五”
(六)餐桌五色合理吗
1.血浆黏度增高型
2.高压积型
3.血细胞聚集增强型
4.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型
5.全血黏度增高型
(七)简评“养心八珍汤”
(八)“幸福三部曲”真能给人幸福吗
(九)两个“三”怎能稳定“心态”
第二章 三大误区
一、举国饮奶,民族之误
(一)牛奶不适合中国人的肠胃
(二)牛奶补钙吗
(三)牛奶对健康的危害
1.牛奶易致癌
2.影响大脑发育
3.牛奶易致人体发育异常
4.牛奶易致肥胖
5.牛奶蛋白对人有害
(四)是否该饮奶,老外看中国
二、生命在于运动吗
(一)运动仅是调节生命活动的一种手段
(二)与体育运动利弊密切相关的问题
1.运动的度
2.运动的项目
3.运动与年龄
4.运动与体质
5.运动与身体状况
6.运动与职业
7.运动与季节、气候
8.运动与地域
9.运动与人种
(三)体育运动的弊与害
1.运动性猝死
2.运动过度降低人体免疫功能
3.运动对人体的其他不利影响
三、洪氏心态之误
(一)洪氏心态是什么
(二)我们当具备什么样的心态
(三)贪官真的会短寿
第三章 养生大道谈
一、顺应天地大规律
二、顺应生命大规律
(一)养生先养心
(二)动必中节
(三)吃出健康
三、保持并建构一个有利于生命的环境
跋:学者脊梁,大爱襟怀
词条标签:
出版物 , 书籍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1.jpg图集
洪昭光“健康圣经”大颠覆图册

QQ截图20181104043220.p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5/1/22 12:1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