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1680|回复: 0

“偎脓长肉”理论实践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6/22 21:43: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偎脓长肉”理论实践录

“偎农长肉”是中医疡科常用的论之法则之一。在外伤、疮疡创面所附着的分泌物,称之为浓。脓的有无、质的稀稠、量的多少、气味、颜色的变化都是指导中医辨证用药的依据,脓多是脾气旺盛、气血充盈、抵抗力强的标志。
我们在临证中曾治一男性患者,因为穿孔在某医院手术,术后刀口不愈合,每日清创换药,常规应用抗生素达2个多月未愈。诊见:胸骨剑突下刀口约10cm×1.5cm,呈外翻状,部分缝合线尚未拆掉,刀口基低及两侧、周围组织呈青紫、灰暗。遂于外撒中药生肌散,敷以滋润生肌膏,隔日换药。二诊换药时,刀口槽内已全是淡黄色稠厚的脓液,创面亦不再青紫,如前换药。并嘱患者家属:“可能这一二日患者发烧,刀口处脓液将更多,不必惊慌,若体温不超过38.5℃不必处理,若超过38.5℃可用退热药即可。”果然当夜患者家属告:“体温39℃。”嘱咐用安乃近或肌注安痛定。三诊,体温已正常,脓液满刀口且外溢,创面亦鲜活。如此隔日换药连续约15次,刀口愈合。治疗中未使用任何抗生素。
《内经》谓:“热胜则肉腐,肉腐则为脓。”难愈合之外伤、疮疡,往往化脓与发热相伴而生。上例患者二诊时,我们曾断言:“可能发烧。”如果脓出发热不退则为坏证,难治。《外科大成》谓:“脓出多身大热不休者,难治。盖毒之得脓,如伤寒之得汗,汗出而反大热者为坏伤寒矣。”临床中凡遇脓出而热不退者均难治愈。正所谓:“脓因于热而成于湿,无脓不长肉,脓出热退,则毒散,食增,创口愈”。
现代西医对各种致病菌的认识不可谓不清,针对特定的致病菌而应用特定的药物治疗创口、创面的分类不可谓不明,但有时临床疗效并不尽如人意。而中医对各种类型伤口、创面,如:烧伤、溃烂、窦道、手术刀口等,不强调彻底清创,只是简单的擦拭创面的污物,用药之后,临床观察都有同样的病理过程:就是脓性分泌物增多,创口、创面组织鲜活,周围组织肿胀减轻、缩小、疼痛缓解,厚痂变薄,代谢旺盛,这个过程不因细菌感染的种类不同而发生变化,并且我们观察凡彻底清创的创口、创面敷用中药生肌散或膏后创面反而很就难以愈合。
中医治疗外科疮疡的机理不单纯是杀菌、抑菌,而是一个多因素(如增强机体防御能力、改善创口局部细胞的营养、活血化淤类中药改善毛细血管的循环状态等)共同参与组织再生的结果,这亦是中医疡科“偎脓长肉”的道理所在吧。
       
2005年12月8日发表于《中国中医药报》7版      可参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2/29 16:0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