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frankieyin

我读伤寒的一种方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3/3 22:04:5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等菜鸟当效法楼主,潜心研读经典才会有所收获!
发表于 2011/3/6 13: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白文本《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己又打印了《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

而这个古本却又是简体横排的有何区别呢?

何来今文跟古文的区别?
发表于 2013/3/19 23:58:27 | 显示全部楼层
佩服楼主的认真。楼主到哪去了?怎么多年不见。
发表于 2013/3/20 08:25:59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这种学习方法很好,其实这种读法就是工科的学习方法,归纳、对比,点面结合,脉络清晰,我是制造技术出身,看了这个帖子,感觉非常亲切!
发表于 2013/3/20 08:46:11 | 显示全部楼层
心向往之,意从属之,根基始筑。艳羡师兄,勤而行之。
发表于 2014/11/13 14:51: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望能认识先生
发表于 2014/11/13 17:26:30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生现在还有上论坛吗
发表于 2014/11/14 22:49:32 | 显示全部楼层
张仲景不能为医圣,又该让谁称谓医圣呢
发表于 2014/11/15 11:24:04 | 显示全部楼层
康平本其实最接近仲景原书 不知道楼主对比过没有
发表于 2014/11/15 11:33:35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中医学者,如刘渡舟,认为《桂林古本》乃伪书,写作时间不早于明清二代,是后世伤寒派医家增补伤寒论条文而成。因为有以下疑点:

方剂差异:
以汤、散,剂型的使用上,桂林本的散剂是药物打成散而煮汤,而后去滓服之(如五苓散),变成所谓的“煮散”。煮散在宋朝时相当盛行,《梦溪笔谈》说:“汤、散、丸,各有所宜。古方用汤最多,用丸、散殊少。煮散古方无用者,唯近世人为之。”若《梦溪笔谈》所说为真,从剂型来看,桂林古本的时代可能不早过宋朝。
存在类似后世医家的治方:
《桂林古本》卷十六“辨妇人各病脉证并治”篇【黄耆当归汤方】类似金元四大家李杲的【当归补血汤】,惟《桂林古本》黄耆:当归=6:1,而李杲所用比例为5:1。
药名差异:
今版伤寒论或是康平本伤寒论,乃至杨绍伊先生根据《千金方》与《脉经》等书所考的《伊尹汤液经》这三个版本中的当归四逆汤(在康平本为当归回逆汤),皆是以通草为名;唯独桂林古本以木通为名。
木通之名最早是在唐朝陈士良的《食性本草》中才出现,故桂林古本的著作时间可能不早于唐朝。
方名差异:
玄武汤在宋真宗年间,因避讳而改称真武汤。唐本及康平本伤寒论皆称玄武汤,但是桂林古本则沿用传统真武汤之名[1]。
病名差异:
大量使用温病学派的病名。如在吴鞠通《温病条辨》举出的八种温病病名及分类,全部被承袭使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2/23 15:3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