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王海峰

古典本草药理学及其于经方之应用举隅 (转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6/18 00:02:2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医王的家” 网站现在已关闭。以前看到过有给一般民众的“良方十贴”,给女性的“丹参四物汤”等贴子。
发表于 2006/6/18 12:28:50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有同道能把<<古典本草药理及其于经方之应用举隅>>小乌龟著下篇尽快转过来!谢谢!
发表于 2006/6/19 02: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很好啊,很有启发。

记得倪医生对人纪学员说过,等他教完了神农本草,各位就应该能够写出伤寒金匮了。 我现在有点明白了。。






Originally posted by 王海峰 at 2006/6/13 13:20:
“药势”──古典本草药理学及其于经方之应用举隅(上篇)
    作者:小乌龟 (台湾)

    日日拜读  汽水先生之贴文,驯染其中,浸渐若有所悟,至日昨观美国【汉唐中医】台湾后援网站  倪师海厦癌症论文之首章 ...
发表于 2006/6/19 02:34:59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

倪海厦:神农本草经(06/06/2006)

  神农本草经成书年代,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是战国时期,有人认为是秦汉时期,也有人认为是东汉时期,经过许多医家综合整理,不断收集秦汉时期资料,再整理而成,之后再拖名神农而成之书,姑且不论源起于何时期,但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本草药典,其地位是无庸置疑的,其原着早于唐代初年已经失传,现在流传的版本是明清以后的学者根据宋代[太平御览],[证类本草],和明代的[本草纲目]等书,进行整复编辑后,重新出刊的,以清代孙星衍,孙冯冀合辑本(1799),最为广传.

原书共载药物三百六十五种,其中植物药二百五十二种,动物药六十七种,矿物药四十六种,这些药大多疗效确实,至今仍被使用,其中涉及病症约一百七十多种,包括了,内,外,妇,眼,耳,喉,齿,等各科的疾病.对于有毒性的药物,强调必须以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以免造成药物中毒的后果,其原则是[若用毒药疗病,先起黍栗,病去即止,不去,倍之;不去,十之,取去为度],对于服药法也有规定,”病在胸膈以上者,先食后服药:病在心腹以下者,先服药而后食:病在四肢血脉者,宜空腹而在旦:病在骨髓者,宜饱满而在夜”,因东汉时期盛行签纬神学,故书中时见如[久服神仙不死],[主杀鬼],[能行水上]等用词,这些都是我们可以舍弃不用的.

  本书所引用的药物药性学,都来自历代的伤寒家,也就是经方家,如陶弘景编录之[名医别录],雷公之[雷公炮制论],唐之名医甄权对药性说明,陈藏器的[本草拾遗],孟铣的[食疗本草],王好古(1200~1264),字进之,号海藏老人,元代越州人,其着有[汤液本草],其好经方,善用硫磺,附子,肉桂,干姜,乌头,桂枝,麻黄,甘遂,芫花,大戟等峻药,清唐容川的[本草问答]等等,千年以来温病与伤寒之争论不休,由于二派所认定的药性有所出入,是故选用药物的方式也大异其趣,剂量多少也完全不同,而张仲景所研究的[胎胪药录]早已失传,经方中的药物应该都是出自此书,我们除了在孙思邈的千金要方与千金翼方二书中可以略窥一二外,在其他药典之中实在无法找出关于[胎胪药录]的药性解说,因此现代有志研习经方的中医们,想更了解经方之中的每味药性,唯一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利用伤寒与金匮中的处方方向与使用剂量大小,反过来推知这些药物在东汉时期[胎胪药录]一书对于药性的说明了,然而此法必须要非常了解黄帝内经的素问与灵枢,八十一难,与阴阳大论,才有可能将这[胎胪药录]重新还其原貌.

  由于原神农本草经中之药物,有些已经无人识得,有些不切实际,我将之保留不做说明,同学们可以自行查看市面上的有关本草药性的说明,于此同时我增加在伤寒金匮中张仲景所使用之药物,这些药物并不见于原神农本草经中,但是必然出现在[胎胪药录]之中,我将以我对伤寒金匮中处方内的每味药所理解的药性,为之补强说明,希望后来之学者能将之发扬光大,更加能够增润本书的内容.
发表于 2006/6/24 08:29:46 | 显示全部楼层
《神农本草经》成书于东汉早期,而《伤寒杂病论》成书于东汉末期,所以,这两本书是同一个时代的产物。
发表于 2006/6/24 21: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喜欢!希望看到更多!
 楼主| 发表于 2006/6/25 21:13:39 | 显示全部楼层
清[邹澍]《本经疏证》论芍药功用,直发经旨,强调苦味的意义在于开通(破坚积),断非“酸收止汗”可以带过.
 楼主| 发表于 2006/6/25 21:15:06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

[第 3 楼]

  印象中,芍药是以酸破阴结的。同时酸味能收,破而收之不大泄。苦味能降,“以苦坚之”,不知道这里的坚是不是大家理解为破坚的意思,我理解是苦为火味,降心火下生土而坚土。所以欲坚土,则加芍药,而有桂枝加芍药和小建中汤。另外破坚有咸软,和寒者热之。桂枝汤中,芍药破阴结,桂枝通阳,阳乃得入。黄总的阳入阴出最能发微经旨。>
 楼主| 发表于 2006/6/28 16:08:21 | 显示全部楼层
夏日好冷饮而得表证者之第一效方

民国二十五年六月二十四日起,天时突转炎热,友人沈君瘦鹤于其夜进冰淇淋一客,兼受微风。次日,即病。头胀,恶风,汗出,抚其额,微冷,大便溏泄,复发心悸宿恙,脉遂有结代意。与桂枝、白芍、炙甘草各钱半,生姜一片,红枣六枚切。夜服此,又次早醒来,诸恙悉平。惟心悸未愈,乃以炙甘草汤四剂全差。诸方均不离桂枝。又越日,孙君以进梅浆,病下利,恶风,冷汗出,头胀,胸闷,骨酸,腿软,不欲饮食而呕,一如沈君,给方与沈同。惟孙君以午夜市药,药肆不备红枣,任缺之。服后,一时许,热汗遍体,舒然睡去。翌早醒来,不知病于何时去。然则桂枝汤实为夏日好冷饮而得表证者之第一效方,又岂惟治冬日北地之伤寒而已哉?
发表于 2006/6/28 22: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能发小乌龟论 药下篇,国内的文章就别发了,没有价值,几十年了千篇一律,乏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2/29 00:1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