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刘志杰

《讨论》 医家千古谬误 (一)左右之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6/20 20:53:4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初学中的初学,不敢发表什么意见,只录一段《四海同春》中的论述


《内经》诊脉有三部九候,以诊头面胸腹上下诸病,已曲尽性命蕴奥矣。第三指齐诊虽上智亦难辨脉态病能也,越人深为此惧,不得已分五脏为五等,欲人知五脏各有上下一定之位,不可乱也。又分为十五菽之轻重,欲人知六菽为心脉界限,则心脉上诊不可过三菽之界,下诊亦不得下入九菽之界矣。言三菽而不言一二,言六菽而不言四五菽者,欲人默会,六菽即包四五在内,是心脉原自浮中沉之别而菽数亦不得不二之矣,其中条分缕悉脉络分明得指应心,活泼详尽殆有不容言之,学者须虚心体察,始可会其神妙,是《难经》每等虚二菽而不其用者,乃力象尽意,欲人深思而自得之也。

或问曰:《内经》、《脉经》谓寸关尺俱有浮、中、沉分为天、地、人以候头面胸腹等证,将左右分心与小肠、肝胆肾肺及大肠脾胃,命乃家传人讼万古不可易者,然《难经》又细分诊脉部位,易菽豆之多寡轻重分为五等以候脉,不亦失之耶?噫!此固发前圣之所未发而有功于万世者!伏羲画八卦为六十四卦,文王又阐未尽之妙,推演六十四卦而系之辞职,周公又推文王未尽之义而未三百八十四之辞要,皆发前圣之所未发耳,非于八卦之外又为之臆说耶。今《难经》义菽数之多少轻重分脏腑上下之等地,要亦发挥《内经》未发之妙用,非外三部九候以立言也。盖人之脏腑生成,各有上下一定之位,诸经散步,亦各有上下一定之穴,失脏腑虽生于内而脉则见乎外,穴虽列于内,而实统之于中。若不因其定位定穴而细分其诊脉之上下轻重,斯失之远矣。凡肺之所生也,独居乎上而心次之。《内经》谓诸兪穴在内背,诸募穴在腹,而肺兪肺募二穴俱在上,而心之兪募二穴俱次列兪肺之下。故《难经》直指三菽谓肺脉之界限而居乎上,定谓第一等。以六菽为心脉之界限而次于肺之下,为第二等。亦顺肺于心所居之定位定穴而分言之也。况肺心俱以浮诊候脉,而肺乃浮中之浮,故诊肺脉在心脉之上,心脉乃浮中之沉。故诊心脉在于肺脉之下。若不分析明白,斯心肺之脉混淆不分,何以断病耶!又问曰。前说固得闻命亦,然肺心止言三菽六菽而遗一二四五菽不言,何以统属?噫!此又《难经》立象以尽意,欲人潜通默会始知其精妙耳!盖以三菽为肺脉之界限,则三菽之内皆肺之所属,而肺脉居于第一等明矣。三菽为肺脉之终数,则一菽为肺脉之始数又可知矣。知乎此,则一菽之位为肺脉之浮,二为肺脉之终,三为肺脉之沉。如于前,则夫肺之有病无病及为远病近病有余不足者,昭然指下矣。如肺宜于浮短而涩者为平脉也,然又浑然和缓动于一二三位之中,始位肺经之平脉而无病矣。若肺脉溢出于一菽之外,搏指于皮毛之上,则为肺之余,若陷于六菽之下,则为肺之不足。如再入于十菽之下,斯为肺之太不足,而各以肺经太不足之病矣。以次推广之,则心脉以六菽为界限,十六菽又重于三菽。而诊心脉者,又当落指重取于三菽之下,以第二等为心脉之部位,是四菽为心脉之浮,五菽为心脉之中,六菽为心脉之沉明矣。若心脉处于三菽之上为心之有余,若下伏余九菽之下,斯为心之不足又何疑哉!若夫脾胃,则居乎中,不上不下,不沉不浮,以和缓而大为脾胃之本脉,则兪募二穴亦在背腹之中,而七八九菽又当上下十五菽之数,是九菽又重于心脉之六菽,而诊脾胃之脉者,又当重诊于六菽之下,是第三等为脾胃之部位矣。入断脾胃之有余不足,又何殊于肺于心之例耶!若夫肝肾之生成及兪募之穴路俱在脾胃之下,则肝肾二脉俱宜沉诊,而肝乃沉中之浮,肾乃沉中之沉,以十菽十一菽十二菽定为肝脉之浮中沉,肾乃沉中之沉,以十菽十一菽十二菽定为肝脉之浮中沉,而候肝于第四等,如脉来沉而弦长斯肝脉平而无病矣,以十三菽十四菽十五菽分肾命之浮中沉,而取肾命于第五等之部位,其脉沉滑而又精神,则肾命平而无病矣。再参详二脉之过与不及,以断肝肾有余不足之病又何疑耶!是《难经》非外《内经》之浮中沉以为臆说也。恐诊家拘泥《内经》之字句而不知融会《内经》之奥旨,不得已而曲为止分析发明,使人知浮诊之名虽同,而有浮中之浮,浮中之沉不可不别,沉诊之下又有沉中之浮,沉中之沉不齐焉,知乎此,斯心脉不得于肺脉同诊,肾脉不得于肝脉同断,而脉情病能皆无遗漏矣。若拘乎《内经》将各部俱分为浮中沉,以三部统九候而断人之病症,不再为止区别焉,则肾脉出于皮肤之上者,即指为肾浮脉之位,而不敢以大脉断肾经之病,肺脉沉于筋骨之下,即指为肺经沉脉之位,亦不敢以弱脉断肺经之病矣,其逆经旨孰大于是耶!
 楼主| 发表于 2006/6/20 22:06:32 | 显示全部楼层
内经已然论述殆尽,中医很多混淆的谬论都出自《难经》。
发表于 2006/6/21 10:40:31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刘志杰 at 2006/6/9 14:15:
左右概念的混淆错误我们一定要勇于去更正!内经有据可查!且言:“左以候左,右以候右。“


刘先生能否说一下“左以候左,右以候右。"在内经中的具体位置,很惭愧我没能够找到。
发表于 2006/6/21 10:58:49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csmy at 2006/6/20 20:53:
我是初学中的初学,不敢发表什么意见,只录一段《四海同春》中的论述


《内经》诊脉有三部九候,以诊头面胸腹上下诸病,已曲尽性命蕴奥矣。第三指齐诊虽上智亦难辨脉态病能也,越人深为此惧,不得已分五脏为五 ...


还初学,四海同春好像是86年左右印刷了一次吧!不过这本书个人认为很不错!
发表于 2006/6/21 11:06:52 | 显示全部楼层
初学啊?看这个!
Originally posted by 行者 at 2006/6/10 11:55:
你学识未到,说了只会徒增疑惑.慢慢来.

[ Last edited by 行者 on 2006/6/10 at 11:58 ]
 楼主| 发表于 2006/6/21 21:42:16 | 显示全部楼层
左右之辨,一个是先天,一个是后天。要追溯先天才行!
 楼主| 发表于 2006/6/21 22:35:05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念佛 at 2006/6/21 10:40:


刘先生能否说一下“左以候左,右以候右。"在内经中的具体位置,很惭愧我没能够找到。


呵呵,提的很好,内经原文:“前以候前,后以候后”。是我的笔误,现更正!

谢谢勘误!都这样细究经典,何愁中医之不兴啊?

“左以候左,右以候右。"是我临床提出的经验之谈,不是内经原文!

另外说明,右寸候心,左寸候肺。大家可以细琢磨!
发表于 2006/6/22 01:42:5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还是心肝在左,肺胃在右。

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阳主升发,阴主肃静。左边心肝,心主火,火性炎上,肝主木,木喜条达,都以升发为主。而肺主肃降,胃也以降为顺。从阴阳来说,传统的认识更具有合理性。

至于楼主提到的右关更能判断肝,我只把过自己的脉象和GF的脉象,不敢多说什么,只能认为仲景提到:见肝之病,当先实脾,可见脾和肝之间关系密切。肝的舒泄需要脾的运化,今肝犯脾,或者脾累及肝,右关的脉象反映的,或许是肝脾之间的情况。

我记得俞根初曾经形象的举过这样的例子,左关强而右关弱,为肝木伐胃土(三订通俗伤寒论中的序文提及),可见,传统的认识,千年来,已经被无数医家应用,并有无数成功的例子。楼主如果想证明自己的观点,窃以为起码要走过下面几个步骤:

1。从理论和考据上证明先秦和秦汉时代的,相关左右究竟指的是什么

2。若以最初的三部九候,肝之气如何候?过渡到独取寸口后,和最早的全身脉诊以及三部九候的定位区别。

3。列出以往名医和公认的经典著作中,左关候肝的自相矛盾之处或者纰漏,并能以事实和证据推敲辨析。



PS:我觉得关键还在左右的阴阳之义。左主升发,右主肃静,左阳右阴。一点初学者的理解,恳请指点。
发表于 2006/6/22 06:55:20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行者 at 2006/6/10 11:55:
你学识未到,说了只会徒增疑惑.慢慢来.
发表于 2006/6/22 07:03:33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csmy at 2006/6/22 01:42:
我觉得还是心肝在左,肺胃在右。

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阳主升发,阴主肃静。左边心肝,心主火,火性炎上,肝主木,木喜条达,都以升发为主。而肺主肃降,胃也以降为顺。从阴阳来说,传统的认识更具有合理性。 ...

拿一冰块,放在太阳下一晒,立即变成水汽蒸发掉了,此处,冰为阴,气为阳,说的是点,   但过程则为阳,因为是生发。
蒸汽在高空温度急速降低,则变为冰,然后降落,此处气为阳,冰为阴,说的也是点,但过程为阴,因为是寒敛。

你恐怕有误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5/1/4 05:4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