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证遇难,只要谨守中气,重生化长养之枢机。这就是“一”!治疗上重”和”“字!即八法之一。
何谓中气?太阴阳明乃斡旋阴阳之枢纽!又收化之道!
何谓生化长养?少阴少阳为长养,乃阴阳调和之道!厥阴太阴为生化之机关!
三者不可分割!
知于此,调于此,则阴阳日趋平和,诸证纷解!
何言 《 所言“一”落于空泛,不能从深悟究竟真实处答来。故不能有宜于真为医者,离他的提问仍隔数重。》?
另:中国学术界的恶骂陋习,始于春秋战国。是中国人的一大发明!我把它列入继四大发明后,中国对人类做”贡献“的第五大发明!设道问难是好的!但攻讦斥骂不好!非为学之道,更非为师之道!
你以为你就是唯一知道者吗?天下之道本多,通学术之巅的路千条!你走什么路也要别人跟着走,不然就大批特骂一通,有伤修养!于治学之道甚危!
提问题来讨论是好的,数学应用题还有多种解法,只要结果对,那就是正确的。不要苛求其解法要和你的解法一模一样。
实际临床,见到你说的”临症之际,寒热虚实难辨,阴阳表里不测“的现象,一个是本身患者就没病,即无寒无热,无虚无实,阴平阳秘,表里调和!自然就辨不出证。
还有就是确实有病,并出现这种现象,这是极少见的!因为多数复杂的疾病还是有证可辨,没辨明白或是不会辨,那是还没学明白!一定要谦虚的去再学习和实践,切忌知道一点就开始浮躁!
如果临床见到这种少见现象,只要抓住上面说的根本就可以。
提问与回答本来就是件难事。如内经对经脉的论述,为什么论手经有五,足经有六?为什么胆为十一脏之主?三焦是孤腑,肯定有脏腑对待,其对待的是哪一脏腑?等等。
怎么去回答?
对疑难问题提问要有所阐述和点窍才行!提问搞不好,会贻笑同仁,会将自己的那点老底无一余露的现与公众!虚心讨教的提问人人可为,人们也愿意回答。而考问天下人的提问,非巨匠不能!目前所知者有两个半人!一个是著内经者(因内经非一人之笔,我们姑且象征性的算一个人),一个是张仲景,那半个莫非为君乎?
[ Last edited by 刘志杰 on 2006/6/2 at 15:0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