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iginally posted by 中易 at 2006/4/5 17:00:
呵呵,没仔细阅读倪先生的文章吧?倪海厦先生说他的药配比是不同于市面上的六味地黄丸的
我觉得关键不在这里,倪先生的药是古方,同仁堂的难道不是?即使不是,也决不是倪先生说的六味药等量使用
关健在于:六味地黄丸不是人人可服用的,倪先生不知为什么没有指出这一点
以下引用:我查阅资料得知:此方乃宋朝兒科醫家錢乙〈仲阳〉,依醫聖張仲景之八味地黃丸,減去肉桂附子而成。原用於純陽之體,??憾嚓柹訇帲?匝a真陰,除百病,藉以平衡過多的陽氣.治肝腎不足,真陰虧損,精血枯竭,憔悴羸弱,腰痛足酸,自汗盜汗,水泛為痰,頭暈目眩,耳鳴耳聾,遺精便血,消渴淋瀝,失血失音,舌燥喉痛,虛火牙痛,足跟作痛,下部瘡瘍等證. 从以上六味地黄丸创方来源的历史背景资料我们可以做出如下基本的判断:1该方在设计之初的目的就不是为了养生补肾,而是为了治病.因为健康的小孩绝无养生补肾的可能,这一点毫无疑问,无须辩驳.2该方针对的治病对象是阴虚阳盛者,这点上文资料已讲明.3该方是補陰的,与补肾壮阳风马牛不相及.4该方其实已经很清楚明白的说明了六味地黄丸主要适用范围和人群,绝不是广告宣传所说的那样有广泛的适应人群.因为中医开方具有极强的针对性,第一要辨明患者体质的阴阳属性,损其有余,补其不足,阳盛者泻热,阴盛者祛寒,阳虚者扶阳,阴虚者滋阴,恢复阴阳的相对平衡.同样的病,不同的体质,方子会有很大的差别,甚至完全不同.遵从的是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对症下药的辩证思想.绝无用一成不变的固定配方治病之理.下面我们再依据中医学辨证思想理论从药性和药理分析来说明和验证上面所做出的基本判断是否符合实际.六味地黄丸,顾名思义即以六味药组成,而以地黄为君,余药为臣佐.此方组成如下:熟地黄24g 山茱萸12g 山药12g 泽泻9g 丹皮9g 茯苓9g.很明显方中重用熟地滋补肾阴;山茱萸滋肾益肝;山药滋肾补脾。三者同用,肾肝脾三阴并补,力度颇强,泽泻泄肾利湿,并可防止熟地黄过于滋腻;丹皮能够清泻肝火,同时可以制约山茱萸的收敛作用;茯苓淡渗脾湿,帮助怀山药健运脾胃,这三味药物为泻药,泻湿浊,平其偏盛,为佐药,是治标,三补三泻滋肾水,壮肾阴不足.看似补肾阴佳品,但我要提醒大家,明代著名医家张景岳有句名言: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助而泉源不断.这句话直白的意思是:若要很好的补阴补阳,必须利用阴阳相互依存的特性,在补阴的同时必须补阳,在补阳的同时必须补阴,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而六味地黄丸只补阴而不补阳,不求扶助,不图长远,求短期壮阴之意甚明了.那目的何在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