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baishiliu

连载:我眼里的中医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7/6/13 07:14:59 | 显示全部楼层
谈谈脱发
作者:海风居士6645
脱发是现代社会中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近年来这问题更越来越年轻化,不论男女,都想改善这个『脱、脱、脱、脱』。

脱发原因很多,可以因为洗发水不合适、身体气血不足、肝火旺、肾精虚、或经脉不通导致营养不到头发等等,甚至几个原因合发。
这里,将介绍一个常见的原因——气血不足。

我们经常性都会听到啲人说,脱发是同肾有关,一见光头就说人肾亏,是不是真的呢?

我们现在一齐研究下系中医理论中,究竟头发同肾有什么关系。

首先,我们看看黄帝内经中两句说话系如何描述头发同人体的关系:

“肾其华在发”、“发为血之余”。

意思即是说 --- 肾的精华表现在头发;而头发是血有多余的情况下生出来。

换句话说,头发多与少是和血有关,而不是和肾有关。那么“肾其华在发”是什么意思呢?“华”可以解析为华丽,即是色泽,所以“肾其华在发”是讲色泽,而不是多与少。肾气好不好,可以透过观察头发的色泽来判断。

而“发为血之余”则表示左想要多生头发,就要多血。那么血又是怎样来的呢?

我们再了解一下血的生理状况:

“肝藏血”、“冲脉为血海”

肝脏具有贮藏和调节血液的功能。《黄帝内经素问·五脏生成》王冰注:“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何者?肝主血海故也。”《黄帝内经素问·五脏生成》:“故人卧血归于肝。”

意思是说,冲脉是有大量的血,而肝脏系负责储存同调节血液的脏腑并且主管血海,亦即肝脏主管冲脉。

简单来说,头发的多与少是和肝脏的关系更大。

那么是不是说补肝就可以呢?答案,不是。

我们要再理解下血的生成,因为如果无生产,又如何储存呢?

血的生产系来自我们的脾胃,即是食物,如果无食物落肚,身体的气血自然相对减少。但系好多人的脾胃功能都唔好,不过自己都察觉唔到,以为好正常,食得训得,其实不然。

我们做一个总结:首先食物进入脾胃,经消化后变为气血,再到肝脏储存,然后当血液有多的时候再生成头发。

因此,想头发丰盛,主要是调脾胃同肝脏,而不是调肾。补肾只不过系辅助。而现时市场上所卖的补肾药,并不能直接达到生发的效果。

现在,介绍一下食材给大家食用,以改善脱发问题。

食材:枸杞、山药、板栗、乌鸡、伏苓、乌梅、生地、熟地等等。

以上食材均可自由配搭,煮汤或泡茶皆宜。

各食材每次用量不超过3钱/5g~15g。(不含,乌鸡)


温馨提示:

1.因各人体质有异,脱发原因不一,最好找一个中医师咨询调理以达理想效果。

2.另外找合适的洗发水亦可减轻脱发问题。

3.而最重要的是“故人卧血归于肝。”所以如果想肝脏发挥好拒藏血的功能,就要准时休息,在晚上23:00~03:00必须休息睡觉,因为血藏满了,才有“血之余”。
 楼主| 发表于 2017/6/13 07:15:55 | 显示全部楼层
体质的偏寒与偏热
作者:海风居士6645
我们经常听到有人问:“我的体质是寒吗,可以吃羊肉来调理吗?”或者“我的体质是热吗,是否需要喝凉茶清热啊?”。

很多人都认为,如果被一个医生说你体质寒或者热的时候,都会觉得自己就是这样的一个体质,不会更变。其实寒或热的体质,是会根据生长或消耗或习惯的改变而改变,所以开始时可能是寒底体质,但经过一段时间调理便会变回正常的体质,或者经过其他因数而改变为热底体质。例如,一个人,在学生时期,没怎么干活、体质偏寒;但当他出来工作后,多了体力劳动或加班熬夜或房事挥霍等,体质容易转化为正常、或阴虚发热等。所以,中医也要一年一次体检,对身体的保健,才更合适、准确。

简单来说,体质偏寒即为阳气不足,偏热即为阴液不足。
但更详细去分析,人们可以同时间拥有两种体质,甚至更多,例如寒湿、湿热、痰湿、湿瘀等体质。
举例:阳气不足导致所谓的“寒底”体质,而阳气衰弱亦会容易产生湿气,这样体质便会成为“寒湿”体质。再接下来,如果没有经过治疗调理,这个寒湿可以导致对身体进一步的影响引起瘀血,因为寒湿容易使气血运行不顺,气血停滞导致瘀血,因此体质又会变为“湿瘀”体质,而这湿瘀是包含了寒底在内。当这湿瘀形成一段时间后,可产生热气,这样寒湿瘀热集合于一身,便很难去确明说出是“寒底”还是“热底”。
         所以,实际上,很多人,内里风寒湿热,都有夹杂;当你不清楚时,不要长期偏吃一样东西,平和的食物就没这个限制。
现在,健康信息泛滥,大多数人都是无法辨别的;并且,人体是很复杂的,不是三言两语能说得明白。很多,当中亦包含了大量错误信息。电视节目有时候会有医生分享怎样的体质应该服用何种食材来调理身体,其实本人觉得这样的信息很容易误导大众。首先,大众并不能够清楚明白如何去分辨自己的体质,以为怕冷就是“寒底”体质,发热便是“热底”体质,但事实上,不是。

例如刚才以上所举例的情况,本因阳气不足导致最后湿瘀发热,便会误应为发热即为“热底”体质进而服用清热食材,但引起发热的根源其实是因为“阳气不足”,如果再服用清热食材只会变本加厉,不但不能改善体质,更会另身体进一步恶化。

因此,希望各界中医师,请先弄清楚明白什么是“寒底”或“热底”体质,更应有责任把这理论向大众表达清楚。

而各位民众,亦应找中医师咨询清楚,才再服用适当偏激的食材,不要某某然几句说话或简单的症状便断定自己为何种体质,因为你们都应该要对自己的身体负责任。
         当无法确定体质时,应该以平和食物为主,其他少吃点,没什么问题。什么是平和食物呢?其实,就是传统的食物、家常菜类,吃吃没什么难受,就是了。
 楼主| 发表于 2017/6/14 07:23:33 | 显示全部楼层
人对中药有耐药性吗?
作者:海风居士6645
常听西医说: “细菌已产生抗体, 现用的抗生素已没效,我们需要研发新的抗生素。”
很多时候,我们会听到类似的说话,因为我们用抗生素同时,身体细菌也会愈战愈强。所以医生告诉我们产生现时的抗生素已经无法对抗此病菌。对此,医学界又要不断研发更强劲的抗生素去帮助我们对抗病魔。这就是我们身体对此药所产生的耐药性。
而今日要跟大家讨论的就是,人对中药有耐药性吗?
中医理论中有一句说话我经常提到,便是“正气内存,邪不可干。”中医理论治疗病患是通过利用药物来调理身体的阴阳平衡,人生病是因为人体阴阳失去了该有的平衡,而感到不适。如果一个人的正气是充足的,阴阳是平衡的,这个人便不会生病。
大家要记清楚“利用药物来调理身体的阴阳平衡”的这个概念。意思即是说,是利用药物使身体达到一个阴阳平衡状态,而非利用药物消灭细菌。用现代点的说法便是增强身体的抵抗力,让自身的自愈能力来对抗病患。中药,侧重调和、滋养,而不是西药的对抗。
正因是透过增强自愈能力来治病,因此“耐药性”一词在中医理论中是说不通的。举例,有人会否听说过“这人参不行,需要种植一种新的人参来补气”吗?我相信不会有人会听到这样的一句说话。因为中药是调理身体,而非对抗细菌!
但现代医学是利用药物来消灭细菌,而当细菌习惯了这样的“攻击”,现代药物便会失效。情况就似打拳,当你攻击对手并对手习惯了你的攻击时,耐打性便会增强,这就是现代医学的做法。中医理论呢,是增强你的体魄并把对手击倒,这个做法是增强自己而不是对手。这就是为何食用中药是不会产生耐药性,而是慢慢把自己身体调理好,靠自己去对抗病菌。

中药是本草,药食同源,你会不会说:十年前的米饭能吃饱,但今天的米饭却吃不饱,需要改良米饭?
 楼主| 发表于 2017/6/14 07:24:15 | 显示全部楼层
只要对症,中药就不是毒
作者:海风居士6645
         很多人,都应该听过【是药三分毒】。也知道服用西药都会有副作用,那中药有没有这些问题呢?

古语有云:无毒不丈夫,“毒”这个字的现代意思带有恶毒的意思,但是这句话的原意是无“度”不丈夫,没有大度的人不算是大丈夫。而“度”本身也有偏差的意思,就是我们平时会说这个角是多少度,轨道偏离了多少度等等。所以我们把这个“度”放进去另一句常用的话“是药三分毒”,便可以理解为是药三分度。意思就是说,凡是药性都会有三分的偏差,在中医理论里有句话说:以药性之偏来平身体之偏。即是说中药是以药性的偏差来治疗身体的阴阳不平衡,“热者寒之、寒者热之”,有如大家所知道的PH值,要达到中性平衡而已,并不是说凡是药都有毒性。

可能有人会问:“但是我听说过有人服用中药中毒,难道不是吗?很像附子、乌头等药,说有什么乌头碱。”

是的。当然中药也可以令人中毒,前提是用得不当!

就以附子为例,附子性热、有大毒,有温阳心肾的作用,是一个非常好的救命中药,但很多人都害怕服用附子中毒。现代医学甚至规范了用量不能太大,不能用超过3钱左右,即12~15克,为安全份量。另外需要先煎一个小时,甚至两个小时,各有各说法。本人一直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急需用到这个药,还需要等一个小时以上才能把药煮好服用,哪来得及呢?如果是一名心脏病发的病人,哪来等得起这么久?

于是,我一直想知道用最短的时间煎煮却又不会中毒的时间是多少。终于在一次我服用2克生附子、体验到中毒的滋味: 舌麻、口水分泌多、天旋地转、欲吐等症状。事后尝试解毒的方法,解毒的办法亦有很多,而我用了一个非常简单的方法,吃了一枚红枣,15分钟神志便清晰了,诸症状亦消失。这是教科书里没有提及的方法,但凭中医理论推算出这个用法。最后总结出,只要将附子煮35分钟这个毒便可消失,少于这个时间便有中毒的可能。

但35分钟对于一个心脏病患者也是一个非常长的时间,那怎么办呢?

著名老中医李可先生,在生前研发了一条药方,名叫破格救心汤:【防止百姓乱试药,药性猛烈的药,药量都不写上;因为施用时,需要根据实际加减的。】
剂组成
附子**g、干姜**g、炙甘草60g、高丽参10~30g〈另煎浓汁兑服〉、山萸淨肉60~120g、生龙牡粉30g、活磁石粉30g,磨香0.5g〈分次冲服 〉。

煎服方法
病势缓者,加冷水2000ml,文火煮取1000ml,5次分服,2小时1次,日夜连服1~2剂。病危急者,开水武火急煎,随煎、随喝,或鼻饲给药,在24小时内,不分昼夜频频喂服1~3剂。

这个方子,附子的用量非常大(其实可以用到300克,根据李可先生本人记载),即等于1两~10两的份量,这是现代医学规范用量的3倍~30倍,并且急症时可以随煎随喝,不但没有中毒,而且能把病治癒。试问,如果是根据现代的医学方式,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吗?

药量不到位,便如小兵遇大军,不但起不了作用,可能更会拖延病情。

善用药物,砒霜可以救人,不善用药物,人参亦可杀人。药有温、凉、寒、热之分,即所谓“是药三分毒”。是以药性之偏来平身体之偏。

         对于药性峻烈的中药,不是专业人士,不要使用。对百姓推广的,应是平和之药,满足保健与养生,就够了。
 楼主| 发表于 2017/6/15 10:18:03 | 显示全部楼层
正气损、百病生
作者:海风居士6645
         中医书,说的阳气,可指正气与邪气相对的正气;也可指正气中偏阳部分。
疾病

我们经常讲疾病,不知道大家有否思考过疾与病的分别呢?

首先我们先了解这个“病”字部。
病是象形文字中转变过来的,是【人】病卧在【牀】的象形文字,大家所看到的这个字是甲骨文的病。

矢:箭矢也。矢有快如箭的意思,例如矢口否认,即快速地否认。因此“矢”+“病”是有快速病倒的意思。

丙,炳也。有光明的意思。在十天干中丙为火,有阳气、生命之意。因此“丙”+“病”即是阳气受损害的意思。

人是需要有阳气才能活著,所以阳气消失了便会死亡,即是常说的阳气已尽。

当我们阳气受到损害便会生病,例如感冒、咳嗽、发烧等。这里的阳气是指体内的正气,所谓“正气内存,邪不可干”,以现代的说法便是抵抗力充足便不容易生病。所以我们要好好地保护好自己的阳气,不让这个“丙”倒卧在牀。
 楼主| 发表于 2017/6/15 10: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与西医的区别在哪里?
作者:海风居士6645
中医VS西医

现代的人通常都会觉得急病找西医,调理找中医,中医不能治疗急性病。

对于现在的中医,某程度上我都会认同这个概念,但对于中医本身而言,这是不对的。

试想想,中医历史悠久,由大家所熟识的华佗开始算起,最少也有大概2000年历史。但是华佗并不是第一个中医,意思即是说在更远古的时候中医理论已经存在,而是到了华佗手中又再一次发扬光大。其实除了华佗先生,在这我想大家认识多一个名医---张仲景先生,他们都是汉朝时代的人物,而张仲景医圣曾著作一本《伤寒杂病论》,此书后来成为中医界的四大著作必读之一,个中的临床理论更是现时出名的国医都会遵从遵守的。虽此书的理论与方剂时隔二千年,但对现代的疾病治疗并没有任何对不上的地方,治疗效果仍然十分显著,并且迅速。

可惜的是,现时的中医系统与教育出了问题,中医西医化,使中医的概念与味道都消失了,虽然用的是中药,但是中医理论已经消失,都是用了西医的概念,头痛治头,脚痛治痛,很多时候都没有了辨证论治的思维。其实这样与西医的治疗方法没有什么分别,只是从西药改变了用中药罢了。这是中医界的一大悲哀!

中医的最大优势,是通过人的感官来感知到病人的病机,能察知在气分的病,这些病偏无形;而西医设备,擅长查看有形的病机。病在气分,疾病容易治理些;待邪气化形、伤形质时,就难治。但是现代流行的中医,忘记了自己该有的立场与自信,以西医为主、甘愿为辅助。

好了,其实我想表达的是,在西医引入中华之前,中医却最少运用了将近二千年,那难道以前的人们有伤风感冒或其他急病便没法医治?难道郎中会说中医只能调理,不能治疗急病?皇帝的御医不都只是一名营养师?这不是一个天大的笑话?

我可以非常肯定地说,中医的急病疗效是可以比西医来得更快更好。只是现代的中医学不到家,加上很多书籍的遗失,很多非常有用的方法可能已经失传,有如中医的外科一样。

像刚才说到的华佗,在二千年前已经发明了麻醉药(麻沸散)和纯熟的外科手术,相信大家都听过华佗帮关羽刮骨疗伤的故事,大家又可以再一次思考一下,中医外科在二千年前已经有这样的成就,这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啊!而西医学科的诞生,只有大概800年的历史,试问两者之间起码有1200年的差别,难道这1200年不能说明中医的代表性吗?并且难道在这1200年期间,中华人民患上急病便无法可依?

当然,西医在医学中亦站立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现代的科技,确实帮助了西医在外科方面的发展。其实大家有没有想过,西医只是把中医的外科发扬光大罢了,毕竟西医的外科技术诞生是中医的1200年之后。而只是很可惜地,当初华佗的治疗方法没法遗传下来而已,否则中医外科可能有更好的发展成绩。

本人觉得中医西医都必须存在,就像阴阳关系一样,以现时来说,外科找西医本人是非常认同的,因为西方的科技确实是比我们的发达,不过大家需要认清楚一件事情,西医发展得好的是科技,不是医技。试问一下大家,假如没有仪器帮助的西医,他们的作用又有多大呢?

相比于中医,望闻问切都不需要任何仪器帮助,有一双手便能给与治疗,如果认识本草便可以到处找到中药服用,不需要实验室提炼提取什么才能有药。中医运用的好,效果真的比西医好多、方便多了。
 楼主| 发表于 2017/6/16 07:14: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眼里的月经
作者:海风居士6645
发现原来有很多女性,都不是很清楚自己的生理状况,对于月经的观念不是很清楚,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关于月经的知识。

正常的月经该为:
1.     28天一个周期;
2.     没有痛经、血块;
3.     色鲜红,开始两天或带微深;
4.     量大概是一个经期用8-10条卫生棉;

月经,在古代又叫月信、月水、月汛。女性月经是根据天人相应的情况发生的。首先男为阳、女为阴,女相对应月亮(阴),而月亮公转一周为28天,因此女性的月经周期亦为28天。女性月经是相对应月亮经常轨迹,月信就有如每月都来的一封信一样。所以最正常的月经周期应为28天,而现代的说法加减7天亦为正常,即21-35天。

痛经已是现代大部分女性都有的妇科病,但很多却误为此属正常。痛经的起因可以有很多,但主要原因是饮食冷冻和长期吹冷气所致。其他因有淤血、血虚、气血不足等亦可导致痛经。

其实正常的月经是不应感觉到任何痛楚,或可有轻微的不适反应,但如果整个月经经期都感到痛楚或强烈不适都属不正常的。曾经有一名女士,我问她月经正常吗,她说正常,然后再问她有没有痛经,血色怎么,有没有血块?她回答说有痛经、色深、有血块。那怎么可能是正常呢?她告诉我她妈妈以前告诉她:“痛经是正常的,我以前也是痛经。”这是多大的错误观念啊!

所以如果各女性,看到自己有痛经、月经周期不淮、量多或少、提早或延迟,都最好去找一个医生来调理一下,因为这样的生理状况也或许会影响到生育功能哦。

温馨提示
正常的月经该为:
1.     28天一个周期;
2.     没有痛经、血块;
3.     色鲜红,开始两天或带微深;
4.     量大概是一个经期用8-10条卫生棉;
 楼主| 发表于 2017/6/16 07:15:28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医指数不能代表复杂的人体
作者:海风居士6645
         西医指数不能代表复杂的人体。就好像,股票指数高,不能代表国家经济就良好,也不能代表民生良好;GDP、***指数等,都不能,只是一个参考;要看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最终,要归结到人体的体力、精神良好,没什么明显的难受,才算健康。譬如,一个人,各种指数良好,但是身体就是不舒服;又一个人,有些指数超出正常的范围,但是体力、精神都良好,没什么病痛,也算健康哦。

今日这个话题非常重要,因为很多人都被西医的指数弄到生活在恐惧中。

在生活中最经常听到的就是三脂指数高,什么血脂、血糖、血压高等等。但想请问大家,对这三“血”的理解有多少呢?它们带给你们的影响又是什么呢?为何一听到三脂高就害怕?其实大家最担心害怕的就是因此而死亡。

甘油三脂高其症状有头晕、头痛、胸闷、气短、肢体麻木、耳鸣、视力退化、失眠健忘等。在西医角度这些症状是因动脉硬化引起血管变窄、供血不足而引起的。

但在中医角度,说的是辨证论治,以上所提到的症状,可以因虚证或实证导致的,再细分一下,可以是因为心血不足、痰湿于肺、气血不足、肾气不足、肝肾阴不足而导致。所以如果只是不断的去吃西药把指数压下来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

就以高血压来说,我们可以用两个方面去理解它。一,血管壁增厚血管变窄导致心动力供血负担增加,因此血压便上升起来,心脏需要更大的压力才能把血液推送通过变窄了的血管(在中医角度可以理解为实证)。二,血管壁可能没有增厚,但心脏功能弱,因此也是需要更大的压力来把血液推送出去(这可以理解为虚证)。不管是虚证或者实证,血压也升上来了。但是在西医的角度不会有这样的辩证,反正就是血压高,用药给你压下来,让心脏不要跳得那么凶狠,压力就没有那么大了。

先不说这样的一个做法对不对,单凭长期吃降压药来说,对身体是非常不好的已经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了。

再说一个例子,一患者血压在155左右,吃了降压药,血压还是155-159,这又说明了什么呢?如果问题不是在心脏,而是在其他地方呢?那吃这个降压药有用吗?

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这个“指数”,我相信很多人都体验过身体感觉不适但是去做检查的时候却什么都查不出来,又说指标正常,却又总觉得不适,然后转去看中医把症状告诉了医生之后,通过调理,症状就消失了。

首先,我想说明一点的是,身体有不适但指数没有查出来,便说没病,那反过来看,指数查出超标亦不代表身体一定有毛病。我们其实主要的是讲个人感觉,如果个人没有觉得有任何不适,有时候血压高可以是一个正常需要。

再者,想用一下其他生活上的例子举例,就像股票上的指数,例如恒生指数,现时恒生指数20000几点,但市场真实情况真的那么理想吗?现在的环境,社会经济,只要是有思想的人都会知道现在的经济不景气,但指标永远都是错的。再或者所谓的人均收入指数为30000-40000左右,试问一下,各位身边的朋友有多少个是在这个收入范围内的?

因此,希望大家不要被这个“指标”左右了你的人生,并且带领了你迈上慢性自杀的道路上。
 楼主| 发表于 2017/6/17 07:25: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懂辨别体质、不懂诊断,食疗多错。
作者:海风居士6645
食疗的误区,甚多。

近几年,食疗节目跟书籍布满市场,百姓们看完之后都会跟着内容去烹煮食疗食用。内容大部分都会讲如果是寒底、便烹煮某某药材或食材,如果是热底、便烹煮某某食材药材,其实内容是不错的,可惜的是百姓们没法清楚地辨别自己的体质是寒底还是热底。百姓们会根据内容所提到的某些症状来判断自己的体质是属于寒还是热,而问题便是出自这里,因为要清楚地判断某人是属于寒底还是热底,不能只是单凭几个简单的症状便能肯定此人的体质。

举例:口苦的人,可以辨别此人有热,而通常可以运用清热的食材或药材例如苦瓜、黄芩、夏枯草等寒凉物品来清热祛除口苦症状。假如此人是实热证,服用这些物品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如果此人是阳虚虚热证,本身此人已是阳虚体质,如果再用寒凉之品,只会雪上加霜,更伤害身体的阳气,这样不但不会把症状治癒,甚至乎还有可能把身体进一步伤害。

所以,千万不要只单凭某些症状便自我判断属于何种体质。有些人会说自己属于热底并且虚不受补,不能服用当归或某学药材,食用后会上火等等,其实不然。当归有补血活血的作用,既然是补血活血,即是调理加强阴的部分,补血即有滋阴之意,那怎么会有上火之嫌呢?

有些人,可能真的服用当归后会有上火症状,但这不是因为热底或者虚不受补的原因,这个问题大多数是因为湿重,湿能生热,而滋阴是会加强湿气的。而湿重,也可以是因为阳虚不能化湿(即寒底)而导致体内湿气积聚。如果湿重未除,又服用一些滋阴性重的物品,便会有所谓的上火情况出现,但并不是虚不受补。试想想,孕妇生产后都会用上当归来补血,请问假如不是病倒卧床的,您的身体有比产妇更虚吗?

关于食疗的误区,今天就这样给大家做个简单的介绍,在此想再用一个例子来提醒一下大家,请与医师之间有一个良好的配合。

曾有一患者,本人给她开方治疗,服用方药后她告诉我有多种不适,此时我顿感奇怪,再三诊断后,我非常肯定我的方药是对的,并肯定不会带来如此的不适症状,加上舌象更不可能呈现严重的热象,为此我详细地询问她这几天的饮食习惯,但均属正常。百思不得其解,再三询问有没有食用过任何湿热食物例如芒果、榴莲等,但一一否认。事后患者才突然询问我她能否食用田七,我便问她因何而用?她回覆说因为她体内有淤血所以服用。此时一切疑问便解开,我回道:给您的方药已经包含了活血化瘀的药,因此您不需再服用其他祛瘀药品,而现在因祛瘀太过导致现有的不适症状。

找到原因后,便立刻再开方药给她服用并再三嘱咐不要再胡乱服用药材。而她服用新的方药后不适症状即消。

在此提出以上病案,是想叮嘱大家,不要胡乱服用食材药材,尤其是在服用中药的过程中,最好跟医师有一个良好的配合。不要自以为久病成良医,便胡乱服用任何药品,要是真的可以久病成良医,那学医的医生们也不用那么辛苦了。所以希望大家先询问清楚医师,再进行食疗进补。

食疗没有错,体质须清楚;有些偏激的食物,还需要诊断才能食用,例如狗肉、蛇、麻辣等。在你不懂时,建议以平和食物为主,其他少吃,就省心了。
 楼主| 发表于 2017/6/17 07:26:36 | 显示全部楼层
水果多是偏寒凉,吃多了容易伤阳气
作者:海风居士6645
现代知识、媒体都在说吃水果对身体有益,但水果吃多了真的好吗?

生冷生冷,水果顾名思义即是生冷的果实,在前面的其他章节有提到过“寒”冷之气对身体的影响,因此水果吃多了其实对身体不好,损伤身体的阳气。

内经:“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果只是辅助,不能当主食,谷类食品才是养人,才是主食。

有些人会把水果当饭吃,或者饭后果一大盘,其实这样是不对的。虽然现代说法水果对身体有益,这一点我不否认,但不能过量。再者,吃水果也有一点要求。首先,不要吃催熟的水果,其害极大。第二,真的想吃水果,在晚上吃大概一个苹果的量就可以了。为何要在晚上呢?因早上是少阳升发之时,是应该要让身体的阳气顺利升发,如果早上吃水果便会影响这个阳气升发,再者早上阳气在外,体内阳气比较虚弱,如果吃了寒凉的东西,对脾胃非常不好。而晚上呢,因为阳气收藏在内,体内阳气比较旺盛,因此晚上吃水果对身体的影响没有那么大。

或许有些人又会提出,如果不吃水果没有大便,而现代的说法为水果能够增强大肠蠕动功能。假如我换个角度去解释,大家可能就会明白。像之前所说的,水果是寒冷食物,然而多吃后导致脾胃衰弱,脾虚便会导致腹泻,因此有些人吃水果后会解决便秘的问题。亦有可能有些人会说,我的不是腹泻,是正常的大便。。。没错,可能不是腹泻,但绝对不是正常的大便,因为如果平时有便秘的人,吃水果后大出的便便也是硬的,这样不是正常的大便。会这样只不过是因为一方面体内干燥了,但又要泻出来。我接触过好几个非常喜爱吃大量水果的人,把脉后都发觉一个共通点,大便不好,脾胃衰弱。而当他们经过调理并改变吃用水果方法后,大便都得到改善,肠胃都有好转。因此大家可需要注意一下这个吃水果的问题。

现在向大家用中医理论来了解下一些水果的用处:

苹果:
色红白,红入心火,白入肺金,因此对心肺有好处,正所谓“每日一苹果,医生远离我”。

梨:
色黄白,黄入脾土,白入肺金,土生金,水分又足性润,因此有润肺功能。

香蕉:
色黄白,黄入脾土,白入肺金,土生金,肺与大肠相表里,形状又似便便,因此能助大便。

荔枝:
色红白,红入心火,白入肺金,火克金,又偏湿,因此多吃会湿热生火咳嗽。

西瓜:
色绿红,绿入肝木,红入心火,西瓜性凉,因此能降心肝之火,所以夏天吃西瓜能解暑,但也不能多吃伤脾胃。

今天就大概介绍到这里,其实明白了一些中医的基本理论,便能很方便地运用在生活中。

这里给大家说一下五行的关系:

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金克木,水克火,木克土,火克金,土克水

肺金,色白,大肠相表里
肾水,色黑,膀胱相表里
肝木,色绿,胆相表里
心火,色红,小肠相表里
脾土,色黄,胃相表里

大家可以根据以上的内容尝试一下去了解水果的用处。

         水果多是偏寒凉,吃多了容易伤阳气;就算吃,尽量选择晚上,吃1个。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5/1/22 12:5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