噫膈的思辨 《医学衷中参西录》(张锡纯著) 《参赭培气汤》(中气不足,痰涎堵胃,大便干燥,饮食不下。) 潞党参6钱,天门冬4钱,生赭石(轧细)8钱,清半夏3钱,淡苁蓉4钱,知母5钱,当归身3钱,柿霜饼5钱(服药后含化徐徐咽之)。(若贲门有淤血,加三棱、桃仁各二钱) 《培脾舒肝汤》(治疗因肝气不舒,木郁克土,致脾胃之气不能升降,胸中满闷,常常短气) 白术三钱,生黄芪三钱,陈皮二钱,川厚朴二钱,桂枝钱半,柴胡钱半,生麦芽二钱,生杭芍,生姜二钱 吴鞠通曰:曀食之为病,阴衰于下,阳结于上。有阴衰而累及阳结者,治在阴衰。有阳结而累及阴衰者,治在阳结。其得病之由,多由怒郁日久,致令肝气横逆;或酒客中虚,土衰木旺,木乘脾则下泄或嗳气,下泄久则阴衰,嗳气不除,久成曀食。木克胃则逆上阻胸,食不得下,以降逆镇肝为要。其夹痰饮而阳结者则善呕吐反胃,一以通阳结,补胃体为要。亦有肝淤致淤血,亦有发瘕致淤血,再有误食铜物而致淤血者。虽皆以化淤血为要,然肝淤则以条畅木气,兼之活络;肝逆则降气镇肝;发瘕须用败梳菌;铜物须用荸荠等。 治疗曀食的大要如此,不外乎肝肾阴虚,阴虚不纳气,中气不足,肝胜脾弱,肝淤气滞导致淤血。阳结于上。曀食之不纳食,是因为食道狭窄,或缩如藕孔,或肿而堵塞食道,或因气滞造成淤血种种,皆因缺气使然。 气之不足有因脾胃虚弱造成的中气不足;有因大气下陷呼气艰难的气不足;有因肝肾亏虚阴虚不纳气造成的。中气不足责之脾胃;大气下陷需要补气兼提升气息;肝肾亏虚阴虚不纳气的需要补助肝肾兼降气。 噫膈之脉大有力,呕吐酸臭者,当作热治。脉小无力,呕吐清水者,当作寒医。色之黄白而枯者为虚寒;红赤而泽者为实热,此证由疑难者,方欲健脾理痰恐燥剂有妨于津液。方于养血生津,恐润剂有碍于中州。当审其阴伤火旺者,以养血为先。脾伤气虚者,当以稳步为主。(张氏医通*卷四*噫膈) 膈,犹阻也。阻隔不通,不能纳谷,此三焦失职之病也……其中、上二焦,火气衰微,初起或便用参、芪、术、姜、桂、附等药,服之亦觉有效,虽效而病不除,其后必疑温补之非,转服它药,终归不治。(医学真传*膈) 活血之品,鸡内金者善化淤血而兼益脾胃;三棱、莪术连用者一以化淤兼理气,一以理气兼化淤;桃仁、红花连用者概理气化淤兼顾者也;生水蛭化淤血之良药也。 补脾之药方多如牛毛,无外乎白术、党参、黄芪、茯苓、山药、芡实为最要。 补肾之药,熟地黄、生山药、生芡实、覆盆子、肉苁蓉、枸杞、芝麻。本草中多亦。 补肝之药,山萸肉、黄芪、续断、当归、川芎、白芍、杜仲。本草中多亦。 攻肝之药,三棱、莪术、红花、南星、桃仁、 利肝气活血之药,延胡索(温)、五加皮(温)、五灵脂(温)、乌贼骨(温)、秦艽 凉肝之药,龙胆草、川楝子、赭石 罗列以上药品为何?概食道者,膜体也,内有筋键四布其中,有伸张之力,筋属肝,肝管筋。肝乃筋之本。 另通行升气、降气药品: 1、桔梗——开提气血,开胸膈滞气,能载诸药上浮,引苦泄峻下之剂至于至高之分。 2、苏叶——入气分兼入血分,利肺下气,散寒和血。苏子力倍苏叶,降气消痰,开喻温中。 3、桂枝——入肺,入膀胱,温经通脉,平肝而动血。可见桂枝能升能降,既可以利气上升,又可以使气下降,诚提气降气兼而有之的良药也! 4、代赭石——平肝,降痰,通燥结,降胃。祛痰降逆之良药。 6、竹茹——降胃,开胃郁,清肺燥,凉血,除上焦烦热,兼清肝火。 气之不满,可补;气之下陷,可升;气之不纳,可降。 阳结着,热也,上焦热也。究其缘由,本是胃热,肝热上扬,熏蒸肺心,加上肾虚水不能制火,导致肺(金)热克木,肝气因之越热。肝虚生热,热传胃。此上焦热之缘由。 1、栀子——入心,泄心扉之邪热,使之下行,从小便出,解三焦郁火,最清胃脘之血,内热用仁,表热用皮。 2、麦冬——润肺清心,泄热生津。 3、天冬——大寒,入肺经气分,益水之上源,而下通肾,清金降火,润燥滋阴,消痰止血,治疗咳喘骨蒸,一切阴虚有火诸症。 4、天花粉——降火润燥,滑痰生津,治胃热膀胱热,疗疮毒。虚热易之。 5、葛根——平,解肌散火郁,解酒毒,药毒。治疗清气下陷泄泻。注意其升散太过,上盛下虚者慎用。 6大青——专治心胃热毒。去阳毒,取茎叶用。 吴鞠通曰:其得病之由,多由怒郁日久,致令肝气横逆;或酒客中虚,土衰木旺,木乘脾则下泄或嗳气,下泄久则阴衰,嗳气不除,久成曀食。木克胃则逆上阻胸,食不得下,以降逆镇肝为要。其夹痰饮而阳结者则善呕吐反胃,一以通阳结,补胃体为要。亦有肝淤致淤血,亦有发瘕致淤血,再有误食铜物而致淤血者。虽皆以化淤血为要,然肝淤则以条畅木气,兼之活络;肝逆则降气镇肝;发瘕须用败梳菌;铜物须用荸荠等。 有阴衰而累及阳结者,治在阴衰。 有阳结而累及阴衰者,治在阳结。
张锡纯曰:曀食之病,乃由于中气衰惫,不能撑悬于内,则贲门缩小,以及幽门、小肠、大肠皆为之缩紧。胃气因中气不旺不能息息下降,而冲气转因胃气不降而乘虚上干,致痰涎亦随逆气上并,以堵塞贲门。当以大补中气为主。 喻嘉言曰:仲景《伤寒论》中的旋复代赭石汤,治疗膈证甚效。 试观食道癌患者,皆有肝火旺盛,肝肾亏虚的脉证(阴衰明也)。西医通过内窥镜检查,食道水肿狭窄,管壁上有黑色淤血(上焦热,阳结于上明也)。病人饥渴欲食,大便艰难(胃中热明也)。 我有一个患者,喝萝卜汤可以进食的,想必是阴虚不纳气所致的食道癌。 榆白皮——入大小肠,膀胱,利诸窍,渗湿热滑胎,下有形滞物。 旋复花——入肺、大肠,下气行水,软坚消痰痞,通血脉,除噫气。 款冬花——辛、温,润肺消痰,理嗽,能使肺邪从肾顺溜而出。治逆气咳血,主用皆辛温开豁,却不助火。 芒硝——辛、苦、大寒,峻下之品。润燥软坚,下泄除热,涤荡三焦,肠胃湿热。 槐实——槐角也,苦、寒,清肝胆,凉大肠,泻风热。 川楝子——苦、寒,泻肝火,导引小肠膀胱之湿热,因引心包相火下行,利小便。 茜草——酸咸温,入心包、肝,行血通滞,无淤者慎用。 紫薇花——甘酸寒,入心包、肝,破血去淤,能去血中伏火,治血热生风之症。 珍珠——甘咸寒,入心肝二经,镇心安魂,泻热坠痰,拔毒生肌。 栀子——苦寒入心,泻心扉之邪热,使之下行,由小编出。解三焦郁火,最清胃脘之血,内热用仁,表热用皮。 大小肠肠体性状有类于食道。治疗大小肠之药物也能治疗食道癌可知。 三焦药: 蜀漆——引吐行水,去痰饮,散上焦邪热。 芒硝、朴硝、青皮、栀子、竹茹、石膏、黄芩、黄连、知母、滑石。 硼砂——甘、咸、凉,除上焦胸膈痰热,柔五金,去垢腻。 地榆——苦、酸、微寒,性涩,入下焦,除血热,而止血,炒黑用。 栝楼——甘苦寒,润肺,清上焦之火,使热痰下降,又能荡涤胸中郁热,垢腻,理嗽治痢,止渴止血,滑肠。 中西医结合用(吗丁啉)结合磺碘喹和三七粉(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三七粉一节提供),一起服用可治肠痈,是否也可以治疗食道癌,有待验证。(注:西医将消化道分为上消化道和下消化道)食管为上消化道,食管可分为颈段、胸段和腹段。脊椎动物食管的颈段位于气管背后和脊柱前端,胸段位于左、右肺之间的纵膈内,胸段通过膈孔与腹腔内腹相连(与三焦的病变有关),腹段很短与胃相连。尤其是胸段位于左、右肺之间的纵膈内,胸段通过膈孔与腹腔内腹相连,可证明食道癌的病变与胸中大气缺损有关。大气下陷毋庸置疑。至于阴虚不纳气,使得肺部获得气的量也少,同样导致食管病变。黏膜和黏膜下层形成7~10条纵行皱襞,横切面呈星形。食物通过食管时,皱襞消失,可见,食管是可以自由伸缩的,有筋在肌肉中控制肌肉的舒张和收缩。
那么,根据吴鞠通的实践经验的总结结合张锡纯的中气缺乏理论,食道癌总以补气为要,可以分为以下治法: 1、有阳结而累及阴衰者,治在阳结。阳结着热也,上焦、肺胃热也,有的人兼有肝热。阴衰者,阴亏生热也。 《参赭培气汤》(中气不足,痰涎堵胃,大便干燥,饮食不下。) 潞党参6钱,(去胃肺热,栝楼10 克、芒硝7克、生石膏25克、旋复花12克、款冬花10克)天门冬4钱,生赭石(轧细)8钱,清半夏3钱,淡苁蓉4钱,知母5钱,(阴亏虚,生山药15,克,生芡实15,熟地黄15克,生地黄12克,玄参10克)当归身3钱,柿霜饼5钱(服药后含化徐徐咽之)。(若贲门有淤血,加三棱、桃仁各二钱,)(生鸡内金10克、生水蛭7克)(兼有肝热加龙胆草7克、川楝子10克)(兼大气下陷加桂枝7克、柴胡5克、桔梗5克)
2、有阴衰而累及阳结者,治在阴衰。 《参赭培气汤》(中气不足,痰涎堵胃,大便干燥,饮食不下。) 潞党参6钱,(去胃肺热,栝楼10 克、芒硝7克、生石膏25克、旋复花12克、款冬花10克)天门冬4钱(水不制火,元参10克,栀子10克,黄芩10克,黄连7克,紫薇花10克、茜草7克),生赭石(轧细)8钱,清半夏3钱,淡苁蓉4钱,知母5钱(阴虚不纳气,生山药15克,生芡实15克,山萸肉18克,生龙骨12克,生牡蛎12克,苏子7克,熟地黄12克,寒加补骨脂10,肉桂7),当归身3钱,柿霜饼5钱(服药后含化徐徐咽之)。(若贲门有淤血,加三棱、桃仁各二钱)(此处同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