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1407|回复: 0

拨云见日学伤寒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5/17 22: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小医呆 于 2017/5/17 22:20 编辑

拨云见日学伤寒
邱裕君作

这不是一篇公关软文,不是为了招揽学生而各种夸张的公关软文,只是我个人的一些真实经历与大家分享,希望对中医爱好者或者是刚入门的中医从业人员会有所启发。如果您是名副其实的中医大家或者你真的读懂了《伤寒卒病论》,就不必再看了。如果你对中医还有困惑,请读一读。
-      结缘:
这主要是一篇介绍刘志刚老师重庆面授课的文章,我只想用我个人的经历来向大家说明刘师是如何启发我学习中医的,不想篇幅太长,但是又不得不说。
我现在只是一个典型的中医爱好者,还在缓慢的学习途中,有幸在老师的指引下,得窥中医奥秘的一隅,心中欢喜的不得了,希望能一直走下去最终融入中医的广阔世界。
本人一直在外企从事咨询方面的工作,也不是从小就喜欢中医。记得小时候母亲会用各种中医养生理论要求自己,心里也觉得厌烦,甚至是要求我考取医学院从事医疗工作。当时对学医真的是不屑一顾,以为整天就是开药打针重复工作,所以最终选择了流行的商科管理。
真正喜欢中医是在30岁左右的时候,老婆偶尔推荐了一档徐文兵和梁冬做的《黄帝内经》的广播节目,我对中国的文化和古典文学一直都很有兴趣,只是对中医接触很少,以为那些拍拍胆经就能健康的说法纯粹是胡说八道。可是这个节目,我耐着性子听了20分钟,居然就一头扎进了中医的世界里。这档节目,徐文兵简单介绍了几篇《黄帝内经素问》的一些内容,没有太高深的中医术语,结合现实的一些例子,再穿插一些道家的文化,有趣的历史故事,以及梁冬说相声般的主持,我连续听完了整整100多个小时的节目,甚至有的地方听了好多遍。虽然现在回想,这节目还是偏大众化,半娱乐性质,对临床中医没啥大帮助,但至少也算是启蒙了。后来又多方搜集类似的中医节目,在车上放着听,直到我知道了倪海厦这个名字。听了倪海厦和梁冬做的节目后,马上被其自信,幽默以及大医的情怀所折服,心长恨恨无缘参加他的中医班。只得找来他的人纪班授课录像进行学习。这样我才开始了真正的中医学习,从一个中医爱好者稍微向前又走了一步。第一部是针灸,从经络穴位到手法,我听得如痴如醉,恨恨没早看到这个资料。再往后是内经和本草。特别是他借用清唐容川对药物像与性的理解,简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最后是伤寒和金匮,那时我对经方,对张仲景有着宗教般的狂热,再加上倪海厦讲课举的医案,考执照从医的心都有了,真可谓“读书三年,便谓天下无不可医之病”。
-      疑问
尽管如此,可是慢慢的我心里的疑问越来越多,倪海厦虽然伤寒的每个条文都会讲,但是听了一半会觉得有一些自相矛盾之处和仅从表面和凭借臆想去推理,比如肚子痛知道用芍药,可是为什么用芍药?另外一个地方类似的症状却没有用?桂枝是解肌的,增加心脏动力的,有的地方有降逆的作用,有的地方也能利水,这桂枝到底具体有什么作用?难道不同的方子里作用不同?想不通,虽然知道一味药几个作用,但是却在不同的方子里会选择性发挥一个作用吗?这我以后怎么判断,特别是加减的时候,我怎么能确定它?桂枝汤治感冒发热有汗,那为啥有些条文无汗也用桂枝汤?张仲景为啥说这么多误下误发汗的解救方法,难道是真的会有医生经常这么做吗?类似的疑问越来越多,我的中医学习陷入了迷茫和停滞,是因为我的中医基础不够吗?为啥看着条文看着药方,听着倪师讲就全明白,但是一看网上的医案就抓瞎呢?啥都不懂,啥方都想不起来。
-      寻师
困惑中,我知道需要找一个中医高手、一个我需要老师来解答我的疑问,最好面对面的交流,因为纯靠自学还是非常难的。于是我开始寻找合适的老师。首先一个是我母亲说的某个中医,说看病很灵,很多人都去找他。我过去一看,那人是在一社区诊所,搭脉30秒,问了几句,然后说是免疫力下降,开了两盒消炎药,诊所另一人都等着收钱了。我拍拍屁股走了,啥中医啊,免疫力,消炎药,骗子嘛。
陆续又找了几位所谓的名中医大夫,看病时说的头头是道,这个虚,那个虚的,开的药都是时方的药,还是那个贵开哪个,可能会有效吧,攀谈下来,都不是我想找的能指点迷津的大家。
后来也断断续续的在听倪海厦,但是有点心灰意懒,早没了当时的热情。特别是家里有人感冒,问了一遍症状,翻遍伤寒,也不知所以然。这样学中医行不行啊?
直到有天照常在民间中医网上看帖子,看人吹牛,偶然看到一人分享医案,一张舌头的照片,简单的病情描述,最后用某汤方。这风格可不太像这网上的其他人啊。一般来说都是先把病人的病状说一遍,特别是些特别稀奇古怪的症状,什么不孕不育啊,什么全身出汗就一个地方不出汗啦,然后洋洋洒洒几百字分析,最后是什么肾阳虚,脾阴虚之类的结论,再跟上一药方,方药对应,无懈可击,最后一剂而解,然后后面跟帖的一起鼓掌。
再翻看这人其他的帖子,也都类似,一张舌头照片,几句话说完,再来个药方,还都是经方。还有个帖子是招收网上授课的qq群。本着不放过一个的心理,我加入了那个qq群,先看看咋样再说吧。
初入群,也没啥特殊的,就是每天讲几段伤寒条文,不过分析和常见的伤寒讲解又不一样,不会又是一个另辟蹊径,歪讲伤寒论的骗子吧?现在这种人太多了。再一查发现这人就在峡山,离青岛近啊,而且我以前还去过,还是当面聊聊看看吧,最坏就是一骗子,那我就去峡山水库看看风景,也不算白跑一趟。qq上一联系,那人说,来吧,我每天都在。
-      刘师其人
从青岛开车到峡山需要一个半小时,我带着笔记和之前整理的问题就出发了。刘师没有详细说具体地址,就说在丈岭镇的诊所里,我开着车在镇子里转了一圈也没找到,下车一问,当地村民告诉我那不起眼的诊所在哪里。
诊所真是不起眼啊,就是一个小门头,上面诊所两个字,夹在两个商店中间。推门进去,简单但是整洁。柜台后除了中药柜子还有整整一橱的西药,我心里就打了个咯噔。因为那时我认为给开西药的中医一定不是好中医,不会和前面提到的免疫力低下开消炎药的那人一样吧?不但是一橱的西药,还有人在打吊瓶,中医治治感冒不是一剂知,二剂已吗?没本事的中医才给人打吊瓶呢,这不和西医一样了嘛。(到底为什么,后面再慢慢讲)诊桌后坐的那人自然就是刘师了。
刘师是一个很朴素的大夫,没有惊人的面貌,也没有夸张的服饰,也不会高谈阔论,相反还有点腼腆。喜欢抽烟喝茶,不太喝酒,桌子上堆着几本岁数比我都大的医书,说起中医和伤寒来却能侃侃而谈。
刘师在中医界没名气,没头衔,也不是啥大医院的主治医师,没在电视上露过面,也没报纸报道过。去百度搜也搜不到,就是一个隐于民间的中医。早年在北京学习中医,后来在医院行医数年,甘于淡泊,开个诊所,但是对中医的研究却从未放下。至于讲课传授医道,则有隐情而出山,自称通真子便有渊源。
聊起现在中医的现状,刘师也颇为感慨。现在的中医大部分只会搞所谓的对症治疗,不求根本,照方抓药,求捷径搜集各地秘方,一开药就乱枪打鸟,总会有那么几味药起作用,特别是现在的中医教育陷入一个误区,有炎症便用清热解毒的中药,以为中医可以按照西医的病名和诊断进行处方治疗,虽然国家提倡中医中药,有些医生只是为了完成指标开点中药,毕竟中药便宜回扣低,就算这样也是看着百度开药方或有所谓的协定方套用。
至于伤寒论,自王叔和后,便无一人能懂,自古注家,百家争鸣,仅在一些浅显的东西上做文章,注重方证,不究医理,死板硬套,背离仲景原意,搞出很多乱糟糟的各种学说,结果弄得学中医的人是一头雾水,。把本来简单的东西越搞越复杂,最后脱离实际变成纯学术性的研究。无怪乎现在人都不相信中医了,中医大夫天天混日子,中医学生茫然无所措。
-       说到底,刘师是一名中医。
刘师有着崇高的医德和悲天悯人的心怀,生活朴素,从不肯赚昧心钱。有多处医院找上门来,说推荐一个病人去他们医院就给提成。刘师当场回绝,治得了我肯定给治。咱也不是神仙,治不了的咱也不能耽误人家,劝其另请高明,但是绝对不会把病人送到这些赚黑钱的医院手里。
刘师开药都是考虑患者的病情和患者需要,能少花钱尽量少花,毕竟这是在农村,家里都不富裕。
这里回头说下刘师开西药的原因。和刘师接触时间长了,我会在中医函授课的群里听他讲课,有问题会在网上提问,因为离得不算远,我也经常去刘师诊所里坐坐,所以能看到真正的病人和刘师治病的过程。
冬天的时候,感冒的村民来诊所,刘师一般都是采取患者的意见,但多数还是喜欢用西药,我有次好奇问了几个村民,感冒为啥不煎中药吃,见效还快。村民都是不好意思的笑笑。后来才知道,他们是嫌熬中药麻烦,喝起来也麻烦,还要忌口,小病不愿意用中药,但疑难病非找刘师用中药不可,好多都是去大医院检查回来再找刘师治疗。对于西药,刘师该用还用,也是为患者着想。
只有碰到疑难杂症,或西药无法治疗的疾病,或慕名而来的慢性病、疑难病患者,刘师会果断的用中药治疗。
我看到不管用中药还是西药,刘师总要先看患者的舌头,有次就问刘师,为啥你看人舌像后也给开西药或者中成药呢?能管用吗?刘师举了个例子,说有一次,早上诊所刚一开门,几个村民用门板抬了个人进来,说快给看看,这人半身不遂了,早上起来腿突然没有知觉了。刘师看了看舌像,问了几句,就给开了几片药片,说吃了就好了。那些村民不信,说半身不遂,几片药片就能治好,别开玩笑了。“不信你吃了试试。”那人吃了药片,不到中午腿知觉就回来了。村民都说神了,几片药就能治半身不遂。刘师后来说,这人就是下肢组织压迫到神经了,所以腿麻了。我一看舌像,一切正常,没有半身不遂的表现。这种情况用活血的中药,加几片西药一起增强血循环改善神经营养,所以吃了肯定管用。所以只要知道了病理和病机,西药也可以当作中药来用。
    在用中药治疗疑难杂症来说,刘师看病每次都像胸有成竹,从不说试试看,只会告诉患者吃了必定有效,对于多年的疾患,他会告诉患者要吃一段时间才会有效。看了刘师的医案记录和见到的患者询问,感觉很多疑难病,刘师很简单的一个经方加减就能治愈。
-       刘师是个务实的医生。
作为一个基层医生,来看病的小到受凉感冒,大到疑难杂症,刘师都要医治。来看病的人形形色色,能帮助到病人才是最重要的。对于我这种中医爱好者来说,是很难体会到基层医生每天要面对的现实。
刘师从不吹嘘能治癌症啥的,从来不讲那些虚的好听的,而是常常强调,我们对人体的认知是非常有限的,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都不能做到尽愈诸病,内经都说了,病入五脏者,半生半死也。所以要努力研究,做一个真正能治病的临床的医生。
刘师最强调的就是就是舌、脉、证相结合,他说这是古中医的核心理论体系,这个我们稍后再详谈。举个例子,我在刘师诊所闲聊的时候,经常会有人进来说,大夫,我头疼,或者我肚子疼,或者我就左膝盖疼,除此之外也没有发热恶寒之类的表现,其他地方也没有不舒服的地方,你说怎么用伤寒论里的东西来辩证?哪有巧合的患者照着医书的描述得病给你看啊,方证咋去对应?
-      拨云见日话伤寒
虽然能经常去刘老师诊所坐坐,但是诊所内病人络绎不绝(可不是什么绝症病人排队啊,咱不吹这牛,刘师也只能插空和我聊点伤寒,聊点行医,解答下我的问题,不可能有系统的讲解,所以我一直很希望刘师能抽出几天时间来,好好系统的说说。
16年9月底,刘师组织了一次面授课,地点在潍坊,正是个好机会。可惜的是,那之前公司已经决定要我出趟远差,一个多月,而且日程什么的都安排好了,好遗憾没去成啊。只好雇了潍坊一家摄像公司,把刘师这次讲课录了下来,虽然没有现场听那么过瘾,但是录像可以反复看,反复琢磨这个特点还是非常有用的。
说实话,我自认为还是属于聪明的那一类人,学习各方面一直都不错,但是这伤寒论真的不是听刘师讲三天课就能融会贯通的。认识刘师将近一年了,再加上之前大半年的学习,我才觉得有点豁然开朗的意思,现在每读一次伤寒条文,理解了张仲景想要表达的意思的时候,真的犹如醍醐灌顶。当然离成为一个合格的中医还差很远,我还需要大量的临床经验和实践但是我有信心自己正走在正确的道路上,而且前途是看得见的。
-       抛砖引玉
我稍微和大家分享下,我所理解的伤寒论,算是抛砖引玉了。伤寒论是一本中医核心病理著作,不是一部药方书。医圣呕心沥血,勤求古训,遍采诸方写成此书,而不是把前人的药方收集罗列,可谓是煞费苦心。
首先,疾病千变万化,没有一个人,一部书能知悉不同人所有的病症表现,并且给出药方,所以医圣要传下来的是方法,而不是药方。
医道自古以来都是非其人勿授,医者要能知人生死,救死扶伤,不是一个读书匠就能做好的职责。所以医圣书里很多道理都没有明言,多是隐语,是希望读者能自己去思考,去贯通,伤寒论只是在引导你的思路。就像教会了你一加一等于二,一加二等于三,一加五等于六,你就应该知道一加十万八千等于多少了。所谓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医圣希望后来人不是拿着书本找病症药方,凭着经验去给病人看病,而是能通过一本书来建立诊病处方的思路,用心可谓良苦。
-      伤寒教的是思路不是药方
举个例子,桂枝加附子汤是表热伴有心有寒,桂枝加桂汤是表热伴有肝寒重,桂枝加芍药汤是表热伴有肠寒重,等等。只有明白了这些药物的病理作用,我们才能在临床上不用去固守原方而能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再比如三泻心汤,加重甘草去心热,能治痞证伴有心烦不得安,以半夏为主的呕满,加重生姜以治胃寒明显的干噫食臭,病有侧重,量有不同。
我觉得医圣就是用这种方法不停地引导我们去思考病机和药性,整个伤寒论有很多被误下,误汗的条文,相信医圣绝对不是为了警告我们,或者要叫我们去治这类病人,而是从侧面告诉你疾病的变化,体质的差异。
-       医?易?
再次,遍观伤寒全文,医圣不曾提到一句易经。这不是说医与易没有关系,而是说没有易经的基础也是能看病的。而现在后人非要用易经去解释伤寒,肯定是通的,但是脱了裤子放屁,多此一举,但作学术研究可以,对我们临床没有意义,有那个时间不如多读几遍伤寒论。
医圣在原书序中就说了“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但没有说学会周易思过半矣,所以伤寒就是这样一本自学教材,使人乐在其中不能自拔。不得不佩服医圣的良苦用心,后人尊称张仲景为医圣,试问,自古以来能当的起圣人的有几人啊?我听完刘师的讲课录像后,包括后来和刘师的交流,也没有马上悟道这些道理,刘师也故意不把话说得很透,就是希望我能自己去思考。直接告诉你答案,一道题你会做了,下一道还是不会啊。只有自己想通了,才能举一反三,一通百通。
-       循序渐进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也迷茫过,怀疑过自己的能力,灰心过。后来我选择了笨办法,抄书。虽然伤寒通读了几遍,但是抄书时速度慢,眼手脑一起,既能加强记忆,也能在抄书的过程中思考。刘师网上授课的资料不能理解的,不去钻牛角尖,就放下,继续看。刘师的讲课录像,看了又看,每次看都能有新的领悟。同时,身边只要有人感冒,我就问人要舌像的照片,问症状,自己思考开处方,再问刘师,看看老师开的和我的区别在哪里,以及为什么,不懂就问。慢慢的,我开方的大方向很少出现错误,就是用药还没有刘师精准。再去看刘师的录像,再看函授的条文讲解,我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原来是这样啊”,“这条应该和那条对比看啊”“张仲景是这么个思路循序渐进啊”,心中真是欢喜,我真的入门了,虽然修行还差远了。
-      舌脉症
不否认脉为本,病为标。但是有同病异源,也有异病同源,我们要治的是这个源。但是只看病症很难判断到底源在哪里,就需要另一个维度来确认具体病源的坐标。这就是脉。用脉象结合病症能跟准确的诊断处方。
但是脉诊有个很大的弱点就是很难掌握,特别是对初学者来说。任凭你将脉学书读的滚瓜烂熟,上手号脉完全是两码事,而且号脉的感觉很难用语言去描述,全凭自己感悟,这就需要时间和大量的临床。同时脉像还有的缺点是不是百分百准确,会受到不同疾病交杂的影响,或者病人情绪如紧张,或者西药的干扰,对诊断会带来误导。所以中医又引入了第三个维度,舌像。每个中医都会看舌头,也都会承认舌像真实的反映了身体的状况,而且比脉象更直观,比如舌色淡就是淡,不会有人说淡,有人说不淡,更容易掌握。
所以综合舌脉症三者来判断疾病,不能说万无一失,至少可以八九不离十。比如说,某人咳嗽,伤寒论里治咳嗽的方有许多,药也不同,有的是肺热,有的是里寒等等,该如何确定呢?看看舌像,如果此人舌尖红,则为肺热,如果是舌边厚中凹,则是因为里寒。处方自然就有了方向。其他的病症无论是有热有湿,还是下利身疼,只要先看舌像判断好大方向,再结合病状,联系伤寒论,很快就能找到处方思路。如果仅仅是看病症,首先方症对应的病例太少,再者病症极其复杂,还有许多伤寒未提及的外症,很容易使新手迷失方向。
我通过上面的思考和亲身交流,真正感到刘师的伤寒论研究达到的是别人所不能达到的一种高层次的、真正的伤寒论核心理论,那些悬而未决的伤寒论疑案,在刘师这里找到了答案,而且使自己豁然开朗而顿悟,比如四逆的四个症状,这在前人的著作中是没有的,也是没有以前能解释的悬疑,还有厥阴之疑难,在刘师这里找到了明晰的正确答案。鉴于此,跟随刘师学习是走进经方和古中医之门的正确途径。
-      重庆面授课
鉴于目前中医和中医教学的现状,大部分中医都不知道自己的开药思路,治好病也是稀里糊涂,看不懂病也是胡乱开药吃不死人,以及大学教课过于偏重理论,伤寒被弄得越来越复杂,使得众多中医学生倍感迷茫。刘师觉得有责任将自己对伤寒的理解,以及临床的经验传授给有缘人,我知道刘师很多见解和当今中医主流大不相同,会招致许多疑问和责难。但这也许就是刘师说的伤寒论失传的原因,导致后来偏离了方向,使错误的理论成为主流的根本所在。我们注重的是临床治病,不是理论研究,出书立论,没必要要争个谁对谁错,只要能治好病,怎么样都行,你用你的易经五行,我用我的舌脉症。只传有缘人。所以如果你在中医学习或者实践上感到迷茫,欢迎你加入我们。
关于收费,刘师也考虑过免费教授,只希望将知识和技能流传下去。我不赞成,首先,来重庆本身是有费用的,刘师要诊所休业才能抽出时间,而且刘师也不是什么教授大师有国家补贴,可以出书赚钱,只是靠一个诊所作为经济来源。其次,知识是有价值的,虽然讲课只是几天时间,但是这是刘师毕生的经验所得,可以帮助我们少走许多弯路。而且我们也没有漫天要价,比起某些大师动辄出场费10万20万一天的,只是和听众讨论下人生哲学,分享几个有趣的小故事,对临床实践没有任何作用,我们的收费绝对是合理的,对于收获回报率绝对是极高的。再次,现在的人不珍惜免费的东西,觉得反正是免费就来听听,不会真的用心。免费换来几千混子又何苦浪费这时间,我们又不是想出名造声势,如同狐朋狗友三千不如知己一人。真正想学的人,对中医用心的人一定会好好思量这个费用,真正决定来的人,一定会用心来学的,我们就可以得其人而授之了。
时间20177
地点:重庆
费用3,000元(食宿交通自理)
课程安排
上午:舌脉诊入门
下午:六病脏腑辨证法入门
晚上:聚餐,分享医案
上午:伤寒论导读
下午:金匱要略导读
晚上:聚餐,分享医案
上午:临床常见病概要
下午:用药经验及西医病名的部分中药验方
面向对象
中医学生,临床中医师,真正热爱中医的人,有疑问但是讲道理的中医师
收获
1.      伤寒论和中医临床的思路,时间有限,不可能把伤寒论面面俱到。不要寄望听了三天课,就摇身一变中医大家,后续还需大家用心努力,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2. 刘老师网上函授课高级班会员资格,刘师会逐条讲解伤寒论,并解答疑问
3. 本次面授课录像和音频资料
报名方式:
qq群,477186729可以试听刘师正在讲解的伤寒论入门版
qq 1490575244,请注明报名参加重庆面授班
最后想再强调下,本次授课没有结业证书以供镀金用,但是都是实用的临床技巧。如果你想听神奇的中医故事,玄奥的阴阳五行,请移步网上各大论坛,我们这里只有平实的案例。如果你质疑我们的方法,欢迎你来旁听,本着更好的将中医传承下去的原则,非常欢迎交流。但是你如果只是想来取笑甚至毫无道理的谩骂,那么请离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5/1/24 08:3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