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篇论文造假却不一定是假论文 中介收费标准曝光 2017年04月26日20:02 一财网 http://news.sina.com.cn/o/2017-04-26/doc-ifyetxec6598661.shtml 近日,德国知名出版商斯普林格出版社(下称斯普林格)从《肿瘤生物学》杂志撤下107篇造假论文,创下了国际正规学术期刊单次撤稿数量之最。从撤稿名单来看,这107篇论文全部来源于中国作者,牵扯125家国内高校、医院。 近年来,中国论文被国际期刊大规模撤稿的事件屡有发生。“说起来比较复杂,也是多年以来一直存在的,只不过最近爆发出来而已。”曾参与过国内外有关期刊审稿的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放射科和介入科主任梁宗辉教授在接受第一财经1℃记者采访时说。 这一次的撤稿事件是2015年撤稿事件的延续,但造假原因相比2015年有着本质的区别——论文造假不一定是假论文。 关键环节 2017年4月20日,斯普林格发布的一则声明称,107篇已发表于《肿瘤生物学》的论文因涉嫌同行评审造假被撤稿。撤稿事件发生后,4月18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下称“中国科协”)领导与斯普林格方面进行了会谈。 中国科协称,论文因虚假同行评审问题被撤,应该以适当方式让公众了解撤稿事件中各方主体的责任。作者和“第三方”中介确实存在不可推卸的责任,但2015年撤稿事件发生后,斯普林格没有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发生,斯普林格和期刊编辑存在内控机制不完善、审核把关不严格等问题,理应对此承担责任。 斯普林格方面称,撤稿事件是全球性问题,不是只针对中国作者的论文,其他国家作者的论文也存在因虚假同行评审等原因被撤稿的问题。 就国内波及的研究机构而言,除了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等三甲医院在列外,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等知名学府也在其中。其中,此次被撤稿的论文作者绝大部分来自国内各大医院。 事件还涉及4家国外机构,分别为日本爱知医科大学、美国威斯康辛州血液中心、美国芝加哥大学和加拿大多伦多大学。 此次107篇论文被撤稿的原因是涉嫌同行评审造假。“所谓同行评审,是杂志社将投稿交给同行的专家进行评审,然后给出是否发表的评审意见。”梁宗辉表示,有的杂志采取推荐评审专家或者非匿名评审的方式,即由作者推荐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评审,或者杂志社将文章发给相关专家进行评审,但不采用匿名的方式。这样的好处是推荐的专家对文章内容熟悉,做出的评审意见更为中肯。 按照《肿瘤生物学》此前规定,论文作者可以向期刊推荐评审这篇论文的合适专家。此举本是为了让细分领域的研究能有对口的专家进行评审,但这也让造假者有机可乘。 “造假的方式有几种,2015年连续撤稿事件中的造假,是虚构同行评审专家,给出有利于论文发表的评审意见。”梁宗辉分析称,“而这一次的造假,则是另外一种方式,即同行评审专家是真的,但联系方式是假的,给出的评审意见当然不是这些评审专家的意见,而是有利于论文发表的虚假评审意见。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科协说出版社要承担主要责任的理由,因为出版社具有验证同行评审专家是否真实的责任。” 所谓2015年连续撤稿事件是指,当年3月英国现代生物出版物集团撤销43篇论文(其中41篇为中国大陆作者);同年8月,斯普林格出版社撤回旗下10个学术期刊64篇论文,全部来自中国大陆作者;同年10月,荷兰爱思唯尔出版社集团撤销旗下5本杂志9篇论文,作者全部来自中国大陆。至于撤稿原因,均是这些论文在同行评审过程中造假。“由于同行评审是论文发表的关键环节,所以在这一环节造假就基本上能够保证论文的发表。”梁宗辉说。 产业链 国内一般将发表论文尤其在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下称 SCI )中发表论文作为博士毕业、医生晋升、课题结题的主要考核指标。研究成果出来了,想要发SCI文章,就需要有足够高的英文水平,但对于很多人来说,用英文写论文并非易事。 这催生了大量论文润色中介机构。作者将自己写好的英文文章或者中文文章,交给润色机构进行语言修改,把中式英语或者中文改为地道的英文。这一过程当然要收费,也本来是一件正常的事情,但如果想要收到更多的业务和费用,那就需要向作者做出承诺:保证论文的发表。 据业内人士介绍,为了能够保证论文的发表,中介机构发现同行评审允许推荐专家,于是就出现了专家造假的情况。在虚构专家被撤稿后,中介机构转而采用真实的专家,但虚构了专家的联系地址。斯普林格承认,目前尚不知道此次被撤稿的论文作者是否知晓造假行为。 “我认识的一位医生这一次有篇(论文)撤稿,他自己感觉很冤枉。”梁宗辉对1℃记者说,“因为文章内容都是真实的,只不过是润色了语言而已,他自己不知道代投稿的人在同行评议造假。” 中国科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被撤论文作者单位在2015年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这些提供国际论文服务的中介机构多以“语言公司”的面目在网络上出现。表面上,他们是为英文水平不高的科研人员进行论文润色,实际上却提供从虚假同行评议、代投到代笔的“一条龙”服务。 上述机构网罗了不少同时具备较强专业知识和较高英语水平的人充当“枪手”,根据服务项目的不同向顾客索取几千到数万元的费用。除了“守株待兔”,中介机构还会根据中文核心期刊论文提供的作者信息情况主动出击,给“具有国际论文潜力”的论文作者发邮件,寻找潜在客户。 “(我)经常接到类似的邮件,基本上都删除了。”梁宗辉说。他向记者提供的他至今保存的邮件内容显示,一家名叫MedSci的中介公司称,它的服务内容包括:研究方案设计;数据统计分析;语言服务;内容服务;文章投稿;专利代理;定制服务;量身定制等等。其收费标准是,预存款一次性满5万元,可享有预存额度内服务95折。 “好多SCI刊物已经开展了此项(语言润色)服务,大赚中国人的钱。”梁宗辉说,这些机构主要根据文章发表的影响因子收取费用,高者数万元。“我的一篇小文章被国外的非SCI期刊录用,版面非要一千多英镑,我就撤稿了。” 中国科学院院士王乃彦院士此前曾表示,“有些外国杂志就是被中国投稿人的投稿费养活的。” 尽管此次“同行评议”非常“丢人”,但是在业内人士看来,同行评议造假与论文造假不能划等号。这位业内人士分析称,论文造假是假造研究数据和结果,轰动世界的韩国干细胞论文造假、日本小保方晴子导致其导师自杀等就是最著名的论文造假事件。与此次撤稿原因有明显不同。 梁宗辉建议,对于中国先后被撤稿的200多篇论文而言,应该彻查到底是否有论文造假,如果研究数据和结果都是真实的,只是为了发表而被进行了同行评审造假,而且造假是第三方中介机构的问题,这些作者就不应该被冠以“论文造假”的名称。 文章关键词: 论文 斯普林格 同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