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河间金栋 于 2017/1/20 03:06 编辑
《<黄帝内经灵枢集解>补遗》九针十二原第一(草稿)
龙伯坚 龙式昭编著 金栋(河北省河间市人民医院)补遗 参考书目(医籍) 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萧延平校正,王洪图、李云增补点校2000年科技文献版) 马莳《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孙国中、方向红点校2007年学苑版) 张介宾《类经》(1965年人民卫生版) 张志聪《黄帝内经灵枢集注》(孙国中、方向红点校2006年学苑版) 黄元御医学全书《灵枢悬解》(1999年中国中医药版2版) 丹波元简《灵枢识》(1959年上海科技版) 张登本、武长春《内经词典》(1990年人民卫生版) 李经纬、邓铁涛《中医大辞典》(1995年人民卫生版) 周海平、申洪砚、朱孝轩《黄帝内经大词典》(2008年中医古籍版) 高校教参第2版程士德主编《内经》(2008年人民卫生2版) 杨鹏举《灵枢经校注》(2008年学苑版) 郭霭春《黄帝内经灵枢校注语译》(2010年贵州教育修订版) 田代华、刘更生《灵枢经校注》(2011年人民军医版) 刘明武《换个方法读内经·灵枢导读》(2012年中南大学版) 刘衡如校勘本《灵枢经》(2013年人民卫生版) 张灿岬《黄帝内经文献研究》(2014年科学出版社修订版) 河北医学院校释《灵枢经校释》(2016年人民卫生版2版) 九针十二原第一 【补遗】 金栋按:本篇见复刻缺卷《太素》卷第二十一《九针之一》,题目叫“九针要道”。《集解》说“今存残本《黄帝内经太素》没有收载本篇的文字”,此说不当。因龙先生所见是民国黄陂萧延平校刻本,而卷第二十一萧本全卷皆佚。王洪图、李云增补点校《太素》已据“仁和寺本、盛文堂本补入”后,复刻缺卷而传世。 《集解》全书“释题”,所《集》多主马莳说,故广搜博徵,再摘引诸家对篇名解释有裨益者,补录于下。余皆仿此。不当之处,请读者指正。 【九针十二原】丹波元简说:简案:本经多不下篇字、论字,乃所以为古书也。 李经纬、邓铁涛说:篇内有九针、十二原穴之论,故名。本篇首先论述了上工守神、守机,粗工守形、守关,以及迎、随、徐、疾、补、泻、候气等针刺手法及适应病证。其次讨论九针的名称、形状和用途,以及五俞的循行趋向和十二原的名称及所属之经。最后指出了用针必观色、察脉、视病之剧易以为治,若治反其病,反致为害等注意事项。 郭霭春说:本篇首先说明九针的不同形状和不同用途,以及有关针刺的疾徐手法,迎随补泻的作用,其中“气至有效”的论点,更突出候气在临床上的重要,对于提高针刺疗效有一定积极意义。其次,介绍了十二原穴。十二原穴是全身气血、经气会集之处,与五脏六腑相通,五脏六腑有病,必然反应到十二原穴上,因此它是主治脏腑疾病的重要穴位。最后,值得注意的,是它提出了针刺治病,犹拔刺雪污、解结、决闭,言不可治,未得其术的一段议论,那是说任何疾病都是可以治疗、任何疾病都是可以被认识的,这是符合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 刘明武说:针者,针刺之器具也。九针者,九种针具也。《素问·异法方宜论》:“故九针者,亦从南方来。”东西南北中,五方有五方的发明,南方发明的是九针。十二原,十二个原穴也,分布在脏腑经络上的十二个穴位也。讲针必须讲穴,不讲穴位,针刺就失去了目标。一种针具一种用途,十二原穴十二个部位。九针治病,有疾、徐、迎、随、开、阖六中手法。十二原穴在外,五脏六腑在内。内外相通,刺体表之穴,治体内五脏六腑之病。一讲九针,二讲穴位,这是《灵枢》开篇的特色。《灵枢》开篇讲器,目的有二:一是讲述中医文化对器具的重视;二是希望后人能够在中医领域内发明器、运用器。 “法天”解 本篇的题目后缀有“法天”二字,这是应该特别重视的。第二篇至第九篇题目之后分别缀有“法地”“法人”“法时”“法音”“法律”“法星”“法风”“法野”,这“九法”里面,隐藏有中华先贤发现经络与穴位的思路与方法,这个思路与方法就是“以大宇宙论小宇宙”。天体大宇宙,人体小宇宙,大小两个宇宙之间存在着对应性关系。在几千年的中华大地上,在没有现代实验室、没有精密仪器的条件下,中华先贤依照“大宇宙论小宇宙”的思路与方法,发现了经络,发现了穴位。 实证的方法,可以发现果,但发现不了因;可以发现具体,可以发现精细,但无论如何发现不了大小两个宇宙之间的相互联系。 比,可以知长短。衡,可以知轻重。“大宇宙论小宇宙”,无论从历史角度上看,还是现实角度上看,都是一种优秀的思路,一种优秀的方法。利用这种思路与方法,可以发现很多问题,可以解答很多问题。尤其会发现、会解答外因与人体相连的问题。 要弄懂本篇哲理,要弄懂中医之哲理,必须弄懂弄通“法天”的来龙去脉。 法,效法也,比照也。法天,是按照书外天理、天时、天则、四时之序来论证书内的问题。 法天,准确地说是以天理论人理,是以天体论人体,这一思路是从《周易》开始的。在《换个方法读内经》的开篇处,笔者曾写过一节“效天法地的文化,效天法地的中医”,这里再作简单的回顾。 以天理论人理,论人必先论天,是《周易》所开创的论证模式。 人德应该合于天德,《周易·乾文言》有“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之论。 人行应该合于天行,《周易·乾·象传》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之论。 天地变化,圣人应该效法,《周易·系辞上》有“天地变化,圣人效之”之论。 人道应该合于天道之道,《周易·说卦》有“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之论。 圣人之理源于天理,大人之德源于天德,君子之行源于天行。圣人、大人、君子,都应该以天为则。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25章》)以天理论人理,道家文化的开创者老子延续了“以天论人”的论证模式。 “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论语·泰伯》)“大礼与天地同节”(《礼记·礼乐》)儒家文化的开创者孔子延续了“以天论人”的论证模式。 以天体论人体,《黄帝内经》延续了“以天论人”的论证模式。以天体论人体的模式,是人类先贤的共同模式。希伯来文化《圣经》,以上帝的模样论人体的模样。印度文化《五十奥义书》以大梵的成分《地火水风》论人的成分,《周易》以八卦论天体,又以同一个八卦论人体。以天体论人体论出了人体结构,印度、希伯来文化都达到了这一点,但唯有我中医文化论出了经络,论出了穴位。 论证经络、穴位的坐标,在天文历法。十二月十二经络,365天365个穴位,闰年384天人体中实际应该有384个穴位。经络与穴位,是时间在人体中的对应。天体大宇宙,宇宙由时间与空间所组成,空间有形而时间无形。人体小宇宙,人体有形而经络无形。 金栋按:针具为什么必须是九种?以应“天地之大数”九也。古人认为,九为数之极、数之大,取最多至广之义。 《灵枢·九针论第七十八》:“九针者,天地之大数也,始于一而终于九。故曰:一以法天,二以法地,三以法人,四以法时,五以法音,六以发音,七以法律,八以法风,九以法野。” 《素问·针解篇》:“帝曰:余闻九针,上应天地、四时、阴阳,愿闻其方,另可传于后世以为常也。岐伯曰:夫一天、二地、三人、四时、五音、六律、七星、八风、九野,身形亦应之,针各有所宜,故曰九针。”
刘衡如说:法天,马莳谓“乃后人袭本经七十八篇用针之意而分注之。殊不知彼乃论针而非论篇目也。”应据删,以下八篇并同。
|